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教案 >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精编8篇】

网友发表时间 3551586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围绕课文内容展开,注重学生理解与表达能力的培养,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多样化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语文综合素养。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精编8篇】范例,欢迎借鉴参考。

楼兰之死 【第一篇】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态植被被破坏的严重性,从而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紧迫感。

2、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引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揭题

1、在上课之前先请大家来欣赏一首歌。(播放俞静的《楼兰姑娘》)

师:欣赏完了动听的《楼兰姑娘》,(板书“楼兰”) 谁能简单的介绍一下楼兰?,你能想象一下楼兰或楼兰姑娘是什么样子的吗?

生:楼兰很神秘,楼兰姑娘很美丽。

2、师:可是神秘的楼兰却死了。补充课题“楼兰之死”,看了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生:楼兰怎么会死?……

二、读文感悟

1、师:自由朗读课文。出示阅读要求:

①借助工具书自学文中字词,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②思考楼兰死亡前后有哪些变化?

交流  板书:繁荣  废墟

2、师:那以前繁荣的楼兰是个什么样的?默读第一自然段划出相关的语句。交流  示ppt  指名读出来,齐读。我这儿有两张古楼兰城的复原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可以用哪个词来描述这张图片?壮观、繁华、美丽……

3、示《从军行》齐读,师:通过这首古诗中我们知道到了唐朝古楼兰还是当时国家的重要关隘重镇。(直到20世纪初才被人们才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发现了它的遗迹,但已是一片孤寂死亡之地)

4、默读课文1到3自然段,划出文中描写楼兰死亡后的语句。

交流:  指名回答   示ppt

知道“塔克拉玛干”什么意思吗?文中有没有解释?生答。这是说明文的一种说明方法叫“诠释”。再读  指导朗读读出孤寂之感。

师:刚才我们看了古楼兰的繁荣、壮观,再来看看书中的这幅图,这让人感觉到的是一片荒凉。示ppt昔日的河流;昔日客商云集的地方;曾经茂密的胡杨林;曾经壮观的城镇。

5、带着问题自读4、5、6自然段。交流 示ppt

6、师:可是法律也没有制止住人们愚昧的做法,乱砍乱伐最终导致了一个国家的消失。那么今天呢,这样的现象有所改变吗?生:……师:课文给我们举了一个具体的例子,同学们注意具体的数字, 示:ppt     说明现在的人们乱看乱伐更严重了,想象一下如果继续这样下去10年、100年后会是什么样子?

生:……

7、指导朗读第七自然段。强调读出反问的语气。

师:我们应该怎么办?

生:保护环境、禁止乱砍乱伐,制定更严厉的法律。

板书:保护环境

8、课堂小结:通过课文学习你能简单的概括一下课文吗?

引导板书:繁荣  废墟   保护环境

三、小结拓展

师:大家说的很好。现在让我们来看看3800年前的美女,通过现在高科技的复原,怎么样很美吧!

示课件:为了拯救人类文化遗产,联合国将于中国政府合作,在全世界范围征集可行性研究课题:怎样让楼兰古国风采重现?

板书设计:

楼兰之死

繁荣→废墟

保护环境

楼兰之死 【第二篇】

楼兰之死

一、 教学目的

1、 探究楼兰之死的原因,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土地沙漠化的 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要的生存环境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 引导学生保护环境,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3、 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除了以前学习过的列数字、作比较等 说明方法之外,诠释、具体的事例,以及适当的引用,也是说明事物的方法。

4、 知道本课是从历史和环保的角度来说明变化的。

二、 教学准备:

(1)课件

(2)资料收集

三、 教学过程

1、 引入 板书“楼兰之死”,学生根据课题质疑,提出本课研究的问题。如:楼兰死亡的原因,楼兰的地理位置,楼兰是什么样子的。

2、 品读课文1-3自然段 通过读,体会作者应用引用和对比的说明方法来说明楼兰及周边地区的沧桑巨变归纳概括:完成填表(用简洁的文字表达) 地名 时间 以前 现在 楼兰 罗布泊 塔克拉玛干 变化的原因通过对比,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并通过现象引起学生深入的思考:楼兰为什么会� 把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看为是自己的责任。

(2)站在楼兰的废墟上,你一定感慨万千,此时此刻你想对世人说些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四、 课后作业 社会调查:自己所生存的环境土地面积是多少,绿地面积是多少,是否有加速自然灾害进程的做法和情况。资料:由于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我国土地的沙漠化危害也较为严重,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沙漠化土地已达万平方公里,而且正以平均每年增加 15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张着。从其发展趋势来看,如不采取防治措施,今后10年我国的沙漠化土地仍将继续增加中国西部同沙线共有130万平方公里的沙漠、戈壁、沙化土地,横贯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山西、陕西、内蒙、河北直到东三省,直接威胁、危害着占国土总面积%的辽阔地域,其中包括天津、北京两个大都市。   这是一条长达近1万公里,最宽的地段1000公里的浩浩荡荡的风沙线。  这是一条咄咄逼人的风沙线。  华北、东北、西北、三北地区200多个县、旗的人民在风沙线上挣扎,2亿多亩农田遭受风沙之害,亿亩草场沙化、盐渍化,800多公里铁路、数千公里公路面临着被风沙压埋的前景。黄沙染上残阳之血。在任何一个初次与之相识的人眼里,世间美景不过如斯。但这却是一种死亡的美丽。而在沙漠面前,人类已经后退了数千年。现在,沙漠已经离我们不足70公里,内蒙古锡林郭勒方向呼啸而来的狂沙是造成每年春天沙尘暴天气的罪魁。看着这张中国沙漠分布图,我想,或许,未来的岁月里,我们将打响一场与沙漠作斗争的首都保卫战…

中国一日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询问年的体裁特点,把握课文结构,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阅读,进一步体会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理解作者“崛起于城中同步,希望于困顿同在”这句话的含义。

3、学习本文大量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查找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延伸导入

1、学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你感受了什么?

2、揭示课题,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一起走进《中国一日》,确实感受一下。

二、阅读感悟

1、了解新闻的体裁结构。

2、默读课文。

出示阅读提示:

a、认真阅读课文;

b、想一想,作者从哪几方面写了“中国一日”?

c、在你不理解或不知道的地方做下记号。

d、读完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3、交流阅读提示b。(从中国的消费、市场、住宅、交通运输、人口、国内生产总值等方面)

4、小组选择一个内容,以画图表的方式把具体的数字呈现出来。提供学习资料:瑞典人口总数880万,芬兰人口总数524900,挪威人口总数462万。澳大利亚人口总数1900多万。

5、各小组把列好的表格展示并解说。

6、讨论:中国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板书:改革开放)

7、拓展: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是否可以安枕无忧了呢?出示网上调查资料  2005年世界人均gdp排行榜  1. 卢森堡43,940   2. 挪威43,350 5. 香港36,800   3. 瑞士39,880 6. 日本34,510 8. 加拿大31,300   4. 美国37,610 7. 丹麦33,750 9. 冰岛30,810 98. 中国1,700

8、看到这份资料你感受到什么?(崛起与沉重同步,希望与困顿同在)

9、延伸:

●这则新闻是1994年的调查结果,在12年后的今天,这些数据是否发生了变化了呢?课后去查找相关的资料。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写1篇新闻《我家的一日》。

楼兰之死 【第三篇】

《楼兰之死》读后感

“那时的楼兰与碧波荡漾的罗布泊相临,城中有河、有塔、有树,店铺相接,客商云集,一片繁荣景象。”字里行间中无不显示出楼兰曾是个多么繁荣的古城,可眨眼间却遭到了沙漠侵袭,繁荣变成了荒芜;喧闹变成了死寂。这可怕的变化是谁造成的呢?漫漫黄沙给出了残酷的答案:是人类,这一切都是我们人类对植被的大量破坏所造成的。是人类愚蠢的行为造成楼兰灭亡。它死了,它成了沙漠的一分子。这多么让人难以相信,多么让人震惊呀!楼兰的悲剧真的让世人清醒了吗?不,没有。文中最后一段写道:“新疆墨玉县卡瓦可乡一个林业管理站统计,每年那里要通过10万辆上山打柴的毛驴车。1983年,策勒县‘巴扎’上一天柴车不超过 500辆,现在竟高达1000辆。照此下去,总有一天这里仅有的脆弱的生态植被将被破坏殆尽,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还会扩大。”

沙漠在扩大,在进攻。这并非作者的危言耸听。今年三月,电视报道过,北京连续数十天遭受了沙尘暴的袭击,每天降沙量竟高达21吨。21吨,多么可怕的数字呀!一头白鲸的体重也不过如此!有人提议:“大家要一起植树,保护土地。”可威胁人类生存的仅仅是土地沙漠化这个杀手吗?不,还有像温室效应,水资源缺乏,水土流失,河水污染待环保问题也时刻准备着向人类发动攻击。看,我们的保护伞——臭氧层,是它为我们抵挡住了 99%的紫外线,可它越来越薄,甚至出现了空洞,这是为什么呢?这也归咎于人类。是人类使用的冷冻剂、消毒剂等化学用品向天空排出的气体破坏了臭氧层,导致了现在的结果。此外,淡水资源紧缺的问题也是日益严重!世界上70%的人喝不到安全的水,1500万5岁以下的儿童因喝了不安全的水而死亡。就连成都这个号称“天府之国”的都市也成了缺水之城!更别提频繁爆发的山洪、海啸、地震等大灾害,这些是多么可怕的事实呀!难道人类真要等到花儿蒙上层灰;土地张开一条条干裂的大口;蔚蓝的天空变成灰色;可爱的小动物全变成尸骨时才知道珍惜大自然的恩赐吗?敞开心扉听听吧,天空在呼唤,土地在呼唤,呼唤我们每一个人从小事做起,保护这个美好的世界,珍惜这个温馨的家园,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读《楼兰之死》有感

五年级的语文课上,我们学了1篇课文《楼兰之死》。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有许多启发和感想。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楼兰是一座美丽的古城与碧波荡漾的的罗布泊相邻,城中有河、有塔、有树,店铺相接,客商云集,一片繁荣景象。可是现在楼兰消失了,只剩下茫茫沙海中的一片废墟,它旁边的罗布泊也已完全干涸。往日繁荣的景象与绿色一同消亡,如果肆虐的风沙暂时停息,那里就笼罩着一片死的寂静。在楼兰和罗布泊旁边就是塔克拉玛大沙漠。塔克拉玛在古代也语是“进得来出不去”的意思,是“死亡之海”。

当土地表层生长着绿色植物时,它是不可能变成沙漠的。当地表的植物遭到了破坏,情况就不同了,一方面是土壤在直接的风吹日晒下,越来越干燥松散,成为细沙,一方面没有了树木和植物的阻挡,风就更肆无忌惮。它吹动着细沙移动,是沙漠不断扩大,淹没附近的土地和村庄,这就是土地沙漠化的形成。

读了《楼兰之死》我明白了:楼兰这座美丽的城市被吞噬是因为没有花草树木有关,风沙来临时没有树木的阻挡,所以楼兰被吞噬。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人类不爱护环境,乱砍伐树木,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我么应该保护环境否则将来受到伤害的是我们自己。让这个水蓝色的球体永远长存。

读《楼兰之死》有感

读了《楼兰之死》这篇文章之后,我知道楼兰这座古城“死”了,它旁边碧波荡漾的罗布泊也干涸了。往日的繁华与绿色也一同消亡,在那里,如果肆虐的风沙暂时停息,那里就笼罩着一片死的宁静。

楼兰死了,是因为地表生长的绿色植被被破坏了。当地表的植被遭到破坏时,土壤在直接的风吹日晒下,越来越松,成了细沙,风吹着沙子移动,所以楼兰就被沙漠吞没了……

读过这篇文章之后,我有一种深深的恐惧,人类如果再这样破坏环境,那么只能最终走向灭亡。

每当春季出现扬沙天气时,风沙无情地吹打着我们,我们只好紧闭门窗躲在教室里,不能出去活动,这时,我们都会诅咒这鬼天气。每当这时候,我就会试想,如果将来到处是沙漠,没有一滴水,没有一片绿州。到那时候,人们就只能一起呼唤水的到来,体验濒临死亡的恐惧。

我不能让种悲剧再上演,所以我们要保护好环境,爱护绿色,让市郊充满绿色。楼兰消失了,我们不能再让任何一座城市成为下一个楼兰。

楼兰之死 【第四篇】

一、教学目的1、探究楼兰之死的原因,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土地沙漠化的   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要的生存环境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2、引导学生保护环境,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3、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除了以前学习过的列数字、作比较等 说明方法之外,诠释、具体的事例,以及适当的引用,也是说明事物的方法。4、知道本课是从历史和环保的角度来说明变化的。二、教学准备:(1)课件(2)资料收集三、教学过程1、引入板书“楼兰之死”,学生根据课题质疑,提出本课研究的问题。如:楼兰死亡的原因,楼兰的地理位置,楼兰是什么样子的。2、品读课文1-3自然段通过读,体会作者应用引用和对比的说明方法来说明楼兰及周边地区的沧桑巨变归纳概括:完成填表(用简洁的文字表达)地名                时间以前现在楼兰  罗布泊  塔克拉玛干  变化的原因 通过对比,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并通过现象引起学生深入的思考:楼兰为什么会� 把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看为是自己的责任。(2)站在楼兰的废墟上,你一定感慨万千,此时此刻你想对世人说些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四、课后作业社会调查:自己所生存的环境土地面积是多少,绿地面积是多少,是否有加速自然灾害进程的做法和情况。资料:由于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我国土地的沙漠化危害也较为严重,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沙漠化土地已达万平方公里,而且正以平均每年增加15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张着。从其发展趋势来看,如不采取防治措施,今后10年我国的沙漠化土地仍将继续增加中国西部同沙线共有130万平方公里的沙漠、戈壁、沙化土地,横贯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山西、陕西、内蒙、河北直到东三省,直接威胁、危害着占国土总面积%的辽阔地域,其中包括天津、北京两个大都市。

这是一条长达近1万公里,最宽的地段1000公里的浩浩荡荡的风沙线。

这是一条咄咄逼人的风沙线。

华北、东北、西北、三北地区200多个县、旗的人民在风沙线上挣扎,2亿多亩农田遭受风沙之害,亿亩草场沙化、盐渍化,800多公里铁路、数千公里公路面临着被风沙压埋的前景。黄沙染上残阳之血。在任何一个初次与之相识的人眼里,世间美景不过如斯。但这却是一种死亡的美丽。而在沙漠面前,人类已经后退了数千年。现在,沙漠已经离我们不足70公里,内蒙古锡林郭勒方向呼啸而来的狂沙是造成每年春天沙尘暴天气的罪魁。看着这张中国沙漠分布图,我想,或许,未来的岁月里,我们将打响一场与沙漠作斗争的首都保卫战…

楼兰之死 【第五篇】

教学目的

1.探究楼兰之死的原因,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土地沙漠化的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要的生存环境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引导学生保护环境,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3.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除了以前学习过的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之外,诠释、具体的事例,以及适当的引用,也是说明事物的方法。

4.知道本课是从历史和环保的角度来说明变化的。

教学重难点:

探究楼兰之死的原因,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土地沙漠化的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要的生存环境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诠释、具体的事例,以及适当的引用,也是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1.课件

2.资料收集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板书“楼兰之死”,学生根据课题质疑,提出本课研究的问题。如:楼兰死亡的原因,楼兰的地理位置,楼兰是什么样子的。

二、品读课文1-3自然段

通过读,体会作者应用引用和对比的说明方法来说明楼兰及周边地区的沧桑巨变

归纳概括:完成填表(用简洁的文字表达)

地名 时间 以前 现在

楼兰

罗布泊

塔克拉玛干

变化的原因

通过对比,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并通过现象引起学生深入的思考:楼兰为什么会� 把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看为是自己的责任。

2.站在楼兰的废墟上,你一定感慨万千,此时此刻你想对世人说些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五、课后作业

社会调查:自己所生存的环境土地面积是多少,绿地面积是多少,是否有加速自然灾害进程的做法和情况。

资料:由于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我国土地的沙漠化危害也较为严重,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沙漠化土地已达万平方公里,而且正以平均每年增加15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张着。从其发展趋势来看,如不采取防治措施,今后10年我国的沙漠化土地仍将继续增加

中国西部同沙线共有130万平方公里的沙漠、戈壁、沙化土地,横贯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山西、陕西、内蒙、河北直到东三省,直接威胁、危害着占国土总面积%的辽阔地域,其中包括天津、北京两个大都市。

这是一条长达近1万公里,最宽的地段1000公里的浩浩荡荡的风沙线。

这是一条咄咄逼人的风沙线。

华北、东北、西北、三北地区200多个县、旗的人民在风沙线上挣扎,2亿多亩农田遭受风沙之害,亿亩草场沙化、盐渍化,800多公里铁路、数千公里公路面临着被风沙压埋的前景。

黄沙染上残阳之血。在任何一个初次与之相识的人眼里,世间美景不过如斯。但这却是一种死亡的美丽。而在沙漠面前,人类已经后退了数千年。现在,沙漠已经离我们不足70公里,内蒙古锡林郭勒方向呼啸而来的狂沙是造成每年春天沙尘暴天气的罪魁。看着这张中国沙漠分布图,我想,或许,未来的岁月里,我们将打响一场与沙漠作斗争的首都保卫战…

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六篇】

《黄河象》是1篇思维严密、逻辑性很强的科普小品文。课文形象生动的为我们介绍了1973年春天在甘肃省庆阳地区合水县的马莲河畔,发掘出的一具古代黄河象化石,重点写了科学家假想的这头老象失足落水的情景。在课文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黄河象骨骼化石完整的特点的,掌握列数字、使用递进词语的说明方法及写作顺序,还要使学生了解科学家假想的黄河象骨骼化石的形成过程及假想的根据,激发想象力,产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提高保护国家文物的意识。

一、精心设置一些“悬念”创设问题情境

如果教师对所授内容的平铺直叙,势必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使学生感到所学内容枯燥无味,因此我着重研究了如何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启发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也就是说要想方设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黄河象过程的各个阶段尝试着精心设置一些“悬念”创设问题情境。将创设问题激发学生兴趣为主线,脉络清楚的贯穿整个教学。如:教学刚开始时鼓励学生针对课题质疑,接着出示填空题归纳出文本的主要内容,再次教师质疑黄河象骨骼有哪些特点,请同学结合特点推测黄河象失足落水的情景。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兴趣,使学生在迫切的要求下主动地进行学习,从而达到增强记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教学效果。通过课堂的实践观察,这些问题情景的创设,能使学生大脑保持最兴奋的状态,这些方法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好奇,达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

二、借助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能力

教学时,从审题、阅读交流文章的内容安排,到课文内容如何详写科学家假想黄河象的来历,都由学生自己主动探索主动发现。面对学生零碎、不全面、不系统的答案,我利用多媒体,通过看全过程再选词填空,使之变得有条理,引发科学家假想黄河象从(热)——(渴)——(喝)——(陷),最后淹死河里的结论,并指出这个结论是科学业家从已知求未知,以结果推原因,运用逆向推理的方法推出来的。这样,学生一次又一次的主动探索、发现构成教学过程的一个又一个的教学环节。老师则因势利导,于学生疑惑处启发,于学习关键处点拨,起到了“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作用。

三、巧用过渡语

在1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的过渡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在学习了第一段,学生了解了古代黄河象骨架的的特点及完整性后,我告诉学生:“古代黄河象的化石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是罕见的,据史料记载:这样完整的象化石在世界上还是首次发现。”你知道黄河象骨骼化石为什么能保存得这样完整?再如:学习了黄河象骨骼化石发现和发掘的过程,我向学生提出疑问:“对于发生在几百万年前事,我们现代人根本不可能亲眼所见,人们只能根据一些历史性的东西来进行想象、假设。从黄河象骨架的站立姿势,科学家想象是黄河象失足落水,那么黄河象又怎么会落水呢?科学家又是怎样假想的呢?”这两个环节过渡语的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文本的阅读和思考中,使文章的条理行更强,帮助学生很好的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四、抓重点词语,引导学生体会想象的合理性

在学习科学家假想骨骼化石的形成过程的环节中。为了让学生体会科学家合理的想象,了解骨骼化石的形成条件,我引导学生边读边画出重点的词语,如:描写天气炎热的“炙烤”、“燃烧”、“呆立不动”等词语,描写大象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语句等,通过学生有语气的朗读和想象,体会当时的`自然环境和大象落水的必然性,从而感受到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整个课堂,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也掌握了结合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比如说在的教学上,感觉学生对这几个词语还是不怎么理解,所以这应该在第二学时的时候把这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来复习。

以上就是我针对《黄河象》这堂课的一些思考,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学生自主读书的时间过于少,还有像“发现、发掘、挖掘”这几个词语应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加以区分,还有对学困生的关注还是不太明显等问题。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还要扬长避短,继续努力,争取做得更好。

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七篇】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态植被被破坏的严重性,从而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紧迫感。

2、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引用、举例、诠释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准备有关沙漠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及中国地图。

教学过程:

一、质疑揭题

1、师朗诵《从军行》。解释诗意。

2、板书——楼兰,在地图上指出它的位置。

3、引导学生想象楼兰的样子。

4、补充课题《楼兰之死》

5、质疑课题,板书有代表性的问题。

二、阅读升华

1、自由朗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示:①通读全文,自学文中字词。②思考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交流。

2、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楼兰前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交流回答,相机板书繁荣——消亡

3、展示搜集的材料,让学生感受“死”的真正含义。

4、带着疑问默读课文2—5自然段,楼兰为什么死了?小组交流“楼兰死了”的原因。

5、全班归纳。结合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诠释、举例、列数字)

6、列举身边见到的环境恶化的例子。

7、激发情感(回想着历曾经辉煌一时的古城,再看看今天人们依然在肆无忌惮的破坏着我们的生存环境,)引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加强语气:如果不让悲剧重演的话,我们应该怎样做?

8、小组讨论,以小组完成一份计划书。展示小结。

三、拓展延伸

1、统计,如果象课文列的数据,那10年、100年后,柴车一天有几辆?共有多少辆?要破坏多少植被?

2、搜集有关自然环境的资料,准备办一期手抄报。

板书设计:

楼兰之死

繁荣→消亡

保护环境迫在眉睫

楼兰之死 【第八篇】

教材分析

楼兰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课文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分析了楼兰古城消失的原因,也从保护生存环境方面留给人类无穷的思考。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了解“楼兰死了”的原因。使学生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楼兰古城消失的原因。

教学构想

在教学时,先带领学生把课文读熟,再引导学生了解“楼兰死了”的原因。

教学准备

搜集楼兰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1篇新课文,题目是——《楼兰之死》。齐读课题。

2、由课题,你想了解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3、看来同学们对这篇课文非常感兴趣,那让我们赶紧进入今天的学习吧!

二、讲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读通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认识生字。

(2)思考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2、交流,讨论。

(1)楼兰在哪儿?

(2)以前的楼兰是什么样?

(3)现在的楼兰是什么样?

(4)楼兰为什么死了?(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原因:天然植物被破坏,土地沙化。)

三、讨论

(1)楼兰之死给人类什么教训?

(2)我们应该怎么做?

四、了解我国为保护植物采取的措施

作业设计

1 读熟课文。

2 办一期环保主题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楼兰之死

过去 现在

绿洲 土地沙漠化 沙漠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16 3551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