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教案 >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574160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编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篇】

学情分析:

因为学生已经学会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口算的方法,已经有了一定得口算基础。而本节课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学习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新知识,并通过动手操作,交流的方法突破新课的难点,从而更好地获取知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用竖式计算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2、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到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3、运用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顺序。

教学准备: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新授

1、教学情境图

(1)导入。

教师: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同学去参观博物馆。看,他们来到了博物馆门前,小精灵明明正热情地欢迎他们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景图)

(2)引导学生看懂情景图。

(3)学生收集情景图中的数学信息。(每班人数、每班有2名带队教师。)

2、教学例1

(1)导入。

(2)引导学生列式,并揭示课题。

教师:要求二(1)班学生和他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有多少人,该怎样列式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5+2=

教师板书课题:加法。

(3)结合口算,感悟加法的算理。

(4)探究加法竖式的写法及用竖式笔算的方法和算理。

(5)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明确笔算加法的计算方法。

3、教学例2

(1)导入。

教师:刚才我们通过计算,知道二(1)班学生和他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有37人,那么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呢(边说边出示例2)?

(2)指名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35+32=

(3)组织学生尝试计算。

(4)巩固两位数笔算加法的计算方法。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呢?

四、课堂作业

第12页“做一做”第1题、第2题。

第13页“做一做”第1题、第2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第二篇】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6~2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类推等活动,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使学生在摸、数、折、剪、围等操作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掌握变换的规律,积累图形变换的经验。

3、使学生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我们在一年级时已经认识了很多图形,你还认识这些图形吗?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启发: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三个图形,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们都有4条边)

揭题:今天我们继续认识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评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教学,朴实、自然,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

二、探索新知

1、认识四边形。

(1)摸一摸、数一数。

谈话:请小朋友拿出这样的一张长方形纸,(出示长方形纸)摸一摸它的边,再数一数有几条边。

要求:再拿出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摸一摸、数一数,看看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各有几条边。

谈话: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都有四条边,下面的图形各有几条边呢?请小朋友像刚才那样摸一摸,数一数。

学生活动后反馈。

谈话:刚才的这些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有四条边)像这样的图形都是四边形。

(2)练习。

①认一认。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略)。

②找一找。

谈话: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四边形,你能从周围找到一些四边形吗?(数学书的封面等)

③围一围。

谈话:你能在钉子板上围一个四边形吗?先想一想怎样围,再和同桌交流。

(3)小结。(略)

[评析:通过摸一摸、数一数、找一找、围一围等多种形式的操作活动,由认识规则的四边形到认识不规则的四边形,有层次地展开教学活动,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逐步抽象出“四边形”的`本质特征,既有利于形成正确、清晰的表象,又为学习其他多边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谈话:请小朋友拿出课前老师发给大家的信封,信里有一些纸片剪成的图形,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合作,先数一数每个图形各有几条边,再把它们分成两类。

反馈:你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五条边的图形分为一类,六条边的图形分为一类)

提问:有五条边的图形,是几边形?有六条边的呢?

出示教材第二个例题的四个图形。

谈话:数一数这几个图形,每个图形分别有几条边?是几边形?

小结:由五条边围成的图形是五边形,由六条边围成的图形是六边形。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它们都是多边形,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都是多边形。(在课题旁板书:多边形)

谈话:请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多边形还会有哪些形状呢?(七边形、八边形、九边形……)是的,多边形还有很多,以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它们。

[评析:在认识四边形的基础上,用类比、迁移的方法,使学生轻松地认识了五边形、六边形,学生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

三、巩固拓展

1、围图形。

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分别围出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

2、搭图形。

让学生用小棒分别搭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第三篇】

在一年级上、下册教材的中,已经进行了估计和估算的渗透,在这一册教材中第一次正式出现估算的教学内容。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仍然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同时,《标准》提出了要加强估算的要求,要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备课时我发现课本例4是让学生判断妈妈要买三种生活用品,带100元钱够不够。这一生活场景的出现,使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有时需要进行精确计算,有时根据实际的需要只要估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便于学生更完整、全面、深刻地认识估算的功能。但是我认为以例4引入新课有些太唐突,对学生理解估算的含义和估算的过程没有做足铺垫。所以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先以猜价格的游戏导入,游戏时给出提示:转笔刀接近10元、书包接近30元。同学都踊跃参与,各抒己见,经过同学们的努力,都能完整的说出接接近10和30的数。至此我便抓住同学对“接近”的理解,渗透什么是大约,从而会说()大约()这样的句式,再通过练习会找各数的最接近的整十数。

接着再教学例4,帮助学生理解在买东西时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只进行大约的计算,学生很快能找到三种物品的价格最接近的整十数分别是多少。再结合之前学习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让估算的策略变得多样化,同样也可以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算法,但是包含了加法的估算和减法的估算。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上我有些超之过急,有些学生不理解加减法的估算,仍有学生不进行估算,还是用精确计算的方法。

在练习部分,也出现同样的情况。经过课后反思我认识到,在课上要充分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集中集体的智慧,探索估算的方法,学会估算。教师根据可能出现的估算方法加以点拨,引导学生解释估算的过程,让学生之间相互补充,明确估算策略。采取的策略可以灵活多样:先估后加、先加后估、先估后减……尽量把所有的策略都展现出来,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只要是合理的,均应予以肯定,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激发了他们积极主动探究解决方法的愿望。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为学生了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对此我会朝这个方向一步步努力。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乘法是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的简便形式的创造过程,从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

能力目标:让学生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在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应用乘法的教学中,继续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

建立乘法的概念,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识别相同加数。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引入。

1.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用火柴棒摆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根火柴棒,谁来说一说?

学:3根,因为三角形是由3条边组成的。

师: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比一比在1分钟内画三角形,比一比看谁画的多?

(规则:1.时间为1分钟;2.和老师一起进行;3.时间到了,无论画出的是否完整都需要停笔(画图工具:直尺、铅笔))

投影展示学生画出的三角形(5个三角形)

师:如果用火柴棒摆出图中的三角形一共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设计意图:以数学题材三角形由三条边组成的,针对二年级学生对三角形的特点的认识进行巩固,潜移默化的`进入学习,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加深对已有知识的认识。严格说明游戏规则,再以比一比的游戏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

二、自主探究,认识乘法

(1)列算式:3+3+3+3+3=15

(2)仔细观察算式有什么特点?(加数相同)

(3)说一说,如何表达才可以让同学们更容易理解算式?(5个3相加)

(4)想一想,有没有更好表达方式可以让算式更简单?

2.在以上回答问题中奖励孩子七巧板,(奖励4个)提问一个七巧板是几块拼成?

(1)列算式:7+7+7+7=28

(2)仔细观察算式有什么特点?(加数相同)

(3)说一说,如何表达才可以让同学们更容易理解算式?(4个7相加)

(4)想一想,有没有更好表达方式可以让算式更简单?

3.让一组中7个孩子举起双手,大家算算一共有几只手掌?

(1)列算式:2+2+2+2+2+2+2=14

(2)仔细观察算式有什么特点?(加数相同)

(3)说一说,如何表达才可以让同学们更容易理解算式?(7个2相加)

(4)想一想,有没有更好表达方式可以让算式更简单?

(5)如果全班的同学都举手,那么又该如何列算式?说一说,你有什么办法?

观察以上3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加数相同)

(学生会说出不同的意见,如果学生发现不了特点,教师可引导:第一个算式每个加数都是几?第二个算式,第三个算式,每个加数都是几?)教师概括: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小结:像这样算式中,每个加数都一样,都是相同的,我们把这样的加数叫:“相同加数”(板书),像这样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我们可以简单地说成“几个几相加”。

4.引导学生用几个几来表达相同加数相加的加法算式。

第3个算式,相同加数是谁?有几个2相加?(板书:7个2相加)第二个算式有几个相同加数?(一起数一数)相同加数是谁?那这个算式是几个几相加?(板书:4个7相加)第1个算式是几个几相加?(板书:5个3相加)问:相同加数是几?(我们一起数一数)几个3相加?

5.由困惑引发思考。

引导学生观察6个2相加的算式:同学们,这是6个2相加,如果有100个2,加法算式怎么写?(学生可能说出把100个2加起来)想象一下,100个2相加,写起来会怎样?

那我们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来表示这样的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呢?你能用更简便的方法表示这个加法算式吗?(这里说的算式是:2+2+2+2+2+2+2=14)

动脑想一想,同桌互相交流交流。

学生交流方法,指名板演。(对于合理的方法给予鼓励)如学生能写出乘法算式7×2或2×7教师给予鼓励表扬:你真了不起,和数学家们想的一样,数学家们就是这样表示的。

如学生说不出,教师直接告诉学生:7个2相加,还可以这样表示:7×2=12(板书)

6.揭示课题,顺学而导(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法)

这是一种新的方法,乘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7个2相加我们可以用7×2=14来表示,那这里的7表示什么?2又表示什么?它们和原来的加法算式有什么关系呢?(看着加法算式想一想,说一说)

小结:对,2就是原来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2,7表示有7个2,也就是2的个数,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这个算式就表示7个2相加(教师手指着前面板书的“7个2相加”来说)

谁能向老师这样再来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多指几名同学说一说)

7个2相加还可以这样表示:2×7=14

这里的2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谁再来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小结:这两个算式中的2都表示原来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2,这两个算式中的7都表示相同加数2的个数,有7个2,这两个算式都表示7个2相加(教师手指着前面板书的“7个2相加”来说)

这两个算式中间的符号叫什么?谁知道?(板书:乘号)

乘号像什么呢?

小结:乘法和加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乘法就是有这样的加法得来的,所以,数学家们把加号一斜就创造出了一个新的符号--乘号。

乘号怎么读呢?读的时候就读一个字“乘”,这个算式(7×2=14)怎么读呢?谁来试一试?(板书:7乘2等于14)

第二个算式(2×7=12)怎么读呢?谁来试一试?(板书:2乘7等于14)

同学们注意:乘号只读一个字“乘”,一起把这两个算式读一遍。

同学们看,用乘法来表示这样的加法,感觉怎么样?

小结:对,用乘法来表示这样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非常简便。也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比较简便。

7.鼓励学生把其他几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空间,巩固所学知识。

你能把黑板上其他几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交流学生学习的成果,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算式中的因数表示什么意思?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再次强调:像这样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用乘法计算非常简便。(板书:简便)

三、简单应用,形成能力

四、反思回顾,总结收获:同学们,这一堂课上的快乐吗?想一想这节课你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你们有哪些收获?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16 1574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