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教案 >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通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424247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通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永生的眼睛》教案设计【第一篇】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6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进行生动描写,从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设计理念:

引发质疑,以疑导学,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前提下,指导学生自读自悟,同时注意进行适当引导点拨,引导学生领悟关键语句,把握文本精髓。

教学方法:

阅读法、讲授法、自学法、情感教学法情、导读教学法

教学手段:

幻灯片、电脑多媒体

组织形式:

小组合作、小组交流、集体交流

教学过程:

激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好!老师好!我姓李,同学们可以叫我(李老师)哎!上课这前,我想出两个字谜考考大家,看哪些同学头脑最灵活、反映最快,有没有兴趣?(有)1、顶破天(夫);2、灭顶之灾(火)。同学们真聪明,回答的真棒!我现在很有信心,我相信今天我们一定合作的很愉快。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有)我这还准备有几个小奖品,一会发给上课发言最积极、最爱动脑筋的孩子。好不好呀!好!那我们就开始上课。

一、图片谈话导入

上课开始时我播放一组图片,问:“这几幅图漂亮吗?”生回漂亮,当放到最后这一幅时,我会问:大家看到了什么?生会说什么也看不到。我会接着说:“盲人眼中的世界就是这样——一片黑暗。上面这么多美丽的图片他们什么也看不见,多可怜呀!那么,我们健康的人能不能帮一下盲人,让他们重见光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篇课文:《永生的眼睛》(板书)齐读课题

那同学们,看着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眼睛怎么才能永生呀)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地把课文读一遍,思考:1.琳达一家哪些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做了些什么?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4分钟读文,之后找几个学生读生字词,最后齐读。

提问:琳达一家哪些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做了些什么?

三、自读自悟,相互交流

1、同学们再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从中划找令自己感动的语句并划下来。想想为什么会让你感动?想好之后,相互交流一下。

2、好,现在谁愿意起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令你感动的语句。(你说 你说每个学生回答过后,都予以肯定。)

刚才大家都说了令自己感动的语句,说得都很好,那么,我们来共同品味以下几个片段。

四、感悟重点语句

1、课件出示片段一

“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对待妈妈!”我冲着爸爸哭喊,“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开。”

师:谁来读一读。(请你来读, 注意这一片段中有一个词“哭喊”,请你哭喊的语气再来读一下。嗯,好多了!你再来读一下……。(找个读的的了奖品。)读了这些话,你有什么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爱,对父亲角膜捐献的强烈反对。)

师:是呀!每个人只有一位亲生母亲,是母亲养育了我,一点点把我抚养大,作者还没来得及孝敬自己的母亲,母亲就已经不在了。这时作者心里有什么感受(伤心、难过),就在作者无比伤心、无比难过之时,父亲竟然做出了将母亲身体的一部分给予别人的决定,这时作者心里会感到怎么样?(愤怒),那么,就让我们带着既难过又愤怒的语气来读一读这几句话!(你来读)

师:(1)当我想起母亲照顾自己的一幕幕,使我忍不住冲着爸爸哭喊到……(你读)

(2)我无法接受爸爸接受捐赠母亲角膜的决定我忍不住冲着父亲哭喊到……(你读)

(3)那是最最疼爱我的妈妈呀!想到这里,我忍不住冲着父亲哭喊到……(齐读)

教师过渡:听着孩子的哭喊,面对孩子的指责,父亲又是怎么说的呢?

2、课件出示片段二

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师:请你读一下。书中父亲在讲这几句话时,是怎样的语气?快找,书中有提示(平静)对!平静的语气。请你用平静的语气再来读一下。(进步很大,很好请坐。)你读、你读、读了这些话,你想说些什么?(父亲伟大、无私、富有爱心为什么?因为父亲觉得死后捐献器官来帮助别人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对呀!一般人能想到这些吗?能做到这些吗?伟大就是想到、做到别人想不到、做不到的有意义的事。咱们光评价父亲了,那母亲呢?谁来评价一下。(适当提示)母亲也很伟大,为什么?学生读“很多……”你找出来了,很棒!听请我的问题,你觉得母亲也很伟大,是吧!那为什么?用自己的话来说。(因为母亲也认为死后捐献器官来帮助别人是件有意义的事。(真棒!送你一个小奖品,希望你再接再厉))

师:父亲是伟大的,母亲是无私的,那就让我们带着对他们无比敬佩的心情来读一下这一部分。你来读!

献出自己的爱心,拯救他人的幸福,这是一位富有爱心的父亲。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一无私的父亲。

3、课件出示片段三

“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

你来读,读了这句话,你想说什么?你感受到了父亲的什么?(父亲觉得能帮助盲童重见光明是一件高兴的事。)那我们就带着这股高兴劲、兴奋劲来读一读。你读,你读、齐读!

教师过渡:当温迪得知外公捐献器官的心愿后,深受感动,她也学着外公那样决定死后捐献角膜。作者为自己的女儿而感到骄傲。

五、拓展深化内涵。

1、资料补充。

师:其实课文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原文中还这样写道

那天,我紧紧搂着温迪。没有想到,仅仅是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我的可爱的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当我签字时,她的话儿仍萦绕在我耳际:“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

失去温迪三周后,我收到奥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写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你女儿——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丽……”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仿佛还在不辍chuò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师:此时,琳达不再悲伤,因为她又一次想起父亲的话(出示):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生齐读)师:温迪14岁的温迪和我们学生年龄相仿,温迪可以做出死后捐献角膜这样伟大的决定并帮助了盲人,那么我们能为盲人做些什么呢?生回我死后也要捐献角膜。(真是一个富有爱心的孩子。)

2、深化内涵,升华情感

师:还记得我信一上课提出的那个问题吗?(什么是永生的眼睛?眼睛怎么永生?谁来讲一下。一个人死后,通过角膜捐献,使盲人重见光明。自己的眼睛就会得以永生)。那么永生的只有眼睛吗?那还有什么得以永生?

师总结:对了!还有那无私奉献的精神,还有那关心他人的爱心。这些都会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板书:爱心永恒)。同学们,就让我们再次朗读课题,永远记住文中伟大的母亲、父亲和温迪。让我们对所有自愿器官捐献的人致以最最崇高的敬意!

六、布置作业(任选一题完成)

1、思考自己最喜欢文中的谁?并对他(她)写一段话。

2、写1篇器官捐献倡议书。

《永生的眼睛》教案【第二篇】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先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词语。板书:永生。请你读。什么是“永生”?

2、继续看老师写。  板书: 的眼睛。一起读。

二、初读解题

1、眼睛怎么能永生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翻到86页,快速地读读课文,先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了。然后再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开始吧!

2、同学们读得很认真。你解决这个问题了吗?指名说。

3、你很会读书。永生的眼睛在文中指的就是把眼睛角膜捐赠给了需要帮助的人,眼睛角膜在别人的生命中得到了永生。板书:眼睛角膜  读读这个词。

1)关于眼睛角膜你有哪些了解呢?

2)幻灯1。老师这儿有一份资料,快速默读一下。

现在你对眼睛角膜有了哪些认识?

3)老师还想告诉大家的是:人死后,如果愿意捐献眼睛角膜,那么通过角膜移植还能使盲人重见光明呢!

4、我们来看看文中几次写到捐献了眼睛角膜?

交流:两次。哪两次。第一次是捐赠了琳达妈妈的眼睛角膜。第二次是捐赠了琳达爸爸的眼睛角膜。你找找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

5、每次捐赠眼睛角膜琳达的态度是怎样的呢?默读课文,画出她的表现。

三、细读感悟

(一)走进两次捐献。

1、第一次,琳达的态度是——痛苦难忍 。

请读读书中具体的句子。

幻灯2

1)相机正音。(评:这儿有组多音字,冲进了 冲着爸爸。你读的很好。)  我们一起读读。

2)你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痛苦、生气、不情愿)你来读读。

是呀,妈妈刚刚去世就有人要取走她的眼睛角膜,这怎能不令琳达感到生气呢?谁还愿意来读读?

3)你还读出了什么?你来读读。

是呀,眼睛角膜是妈妈身体的一部分,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离去时身体却少了一部分,这对14岁的琳达来说,多么痛苦。带着这份感受谁再来读读。

4)现在,他的这份痛苦和不情愿你感受到了吗?一起再来读读。

2、第二次,琳达的态度是——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遵从遗愿

幻灯2父亲与世长辞后,我遵从他的遗愿捐赠了他的眼睛角膜。

1)指名读句。

2)遵从遗愿还可以说成是遵照遗愿、按照遗愿。

3)一起读。

3、是什么使琳达的态度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是父亲的话。

(二)走进父亲的两次语言。

请你用波浪线画出父亲说的话,读一读。指名交流。

幻灯3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1、谁来读读第一段话。

2、这段话中的“有意义”指的是——

3、你能结合下面这段话把“有意义”说得更具体吗?

4、是呀,光明天天伴随着我们,我们不足为奇;可盲童的世界又是怎样一幅景象呢?幻灯4 深情旁白。

5、同学们,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         ,那多么美妙!谁还能说?

6、看着这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听着这一声声感人的话语,同学们,你会觉得这样的死是有意义的。点红。

把父亲这两段耐人寻味的话连起来读一读。

(三)父亲的话不但使琳达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影响着温迪。谁能读读温迪的话?

幻灯5: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我死后,也学外公将眼睛角膜捐给失明的人,让他们重见天日。

1、温迪得知妈妈捐赠了外公的眼睛角膜后是怎样的态度?骄傲。

2、为谁感到骄傲?  你还为谁感到骄傲?

3、这一家子都令我们感到骄傲。让我们带着这份骄傲读读句子。

4、幻灯6: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还有                               。

(一片爱心、为他人幸福着想的精神、为帮助他人而感到快乐和骄傲的高尚品德……)

5、现在你怎么理解“永生的眼睛”?

6、是的,永生的不仅仅是他们的眼睛,更是他们为别人着想,无私奉献、关爱生命的精神。这种精神也将得到永生。

7、让我们齐读课题,永生的眼睛。可以把这个问号擦去了吧。

四、 补充升华

1、同学们,课文到这里戛然而止,但故事本身并没有结束。下面请大家静静地听一听故事原文的结尾。幻灯8。

2、你此刻最想说什么?请拿起笔来写一写。

交流。

3、老师这儿有一首诗,就是其中一位受捐献者写给温迪的。

幻灯9。最美的诗章也无法表达我内心的感慨,

我曾经是一位远离光明的人,

当我在黑暗中倍受煎熬痛苦徘徊的时候,

我想到了盲作家海伦·凯勒的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像她想象的一样用三天宝贵的时间,

去看看身边的亲人朋友,去看看初生的旭日,去看看心中渴望的一切。我是幸运的,海伦·凯勒没有实现的梦想我却圆了,

因为你——温迪,给了我第二次光明,第二次生命。

《永生的眼睛》教案设计【第三篇】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因此,在本课时教学中,我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一步步地朗读品味教材,自主合作,主动探究,同时利用电教、插图等辅助手段,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进入作品角色,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

学习目标:

1.掌握6个生字,理解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学过的一些读书方法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生动细致地描写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悟父亲捐献角膜这一举动的深远意义;培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

4.从一个新的视角感受琳达一家三代人的善举,对光明的向往,对生命的热爱以及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

5.从重见光明者的角度更深层次地感受光明的可贵,生活的美好。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1.按照课文前的“连接语”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通过读书、上网等途径了解器官捐献的知识。

3.通过调查、采访,了解周围人对捐献角膜的态度。调查表如下:

姓名

年龄

职业学历

①您听说过捐献角膜吗?

②您身边的人捐献过角膜或接受过角膜捐献吗?

③您对捐献角膜的人是什么态度?

A.觉得了不起   B.认为出风头   C.无所谓

④您会捐献角膜吗?

⑤您对我国捐献角膜的现状有哪些了解?

教学程序:

一、配乐谈话激趣引读

1.盲姑娘只能用手触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美好。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让许多和盲姑娘有着类似遭遇的人们有了看到光明的可能。

2.(配乐朗诵)你的眼睛,像远方湛蓝的大海。那永恒的痛苦,像尘土,隐没在你的眼中。你的眼睛是清泉,它的希望的光照着我,通过流水的闪烁,宛如水底的珍珠。

最美的诗章也无法表达我内心的感慨,我曾经是一位远离光明的人,当我在黑暗中备受煎熬痛苦徘徊的时候,我想到了海伦·凯勒的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像她想象的一样用三天宝贵的时问,去看看身边的亲人朋友,去看看初升的旭日,去看看心中渴望的一切。我是幸运的,海伦·凯勒没有实现的梦想我却圆了,因为我接受了奥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的手术,接受了一位名叫温迪小女孩的馈赠,是她给了我第二次光明,第二次生命。你可知道什么也看不见有多么痛苦吗?曾经的恶梦已经离去,可是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我要去寻找那位光明的使者,温迪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3.这是一位接受角膜移植手术重见光明的人的呼声。生命是美好的,谁不热爱宝贵的生命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看看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吧。

(呈现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永生的眼睛)

二、自学课文感悟内容

带着“为什么你觉得爸爸和温迪很高尚”这个问题去细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画下来。可以设身处地地去想,可以有感情地去读,也可以在感受最深的语句旁边做上批注。感到疑惑的地方多读读、多想想,做好记号。

三、合作交流多元理解

1.自学完的同学可以在组内交流读文后的感受,互相质疑。

2.全班交流。学生读出自己圈画的部分,并联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3.引导学生抓住人物语言来品读课文。

(分角色替每个人物说明他自己的观点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

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弄懂:父亲很有爱心,他给盲人带来了重见光明的希望。而正是这种爱心,教育、感染了周围的人,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一功德无量的事业中来。

4.指导感情朗读。重点指导人物对话。(你觉得谁的话最感人?读一读。感动了自己,就读出你的感情,也让听的人受感动。)

5.还有什么地方也令你深深地感动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最后两节。

6.重点研读:

(1)“骄傲”一词,文中几处用到这个词,说一说谁为谁感到骄傲?为什么?

(2)出示句子: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

①“这一刻”是哪一刻?

②那么,琳达的父亲留下的是什么?

③联系上文温迪说的话,以及下文琳达的动作神态,你能读出“骄傲”的情感吗?你能表现出“骄傲”的神情吗?

7.师加以引导:父亲离去了,他的爱心离去了吗?(帮助学生体会到爱心是永生的,从而真正理解“永生的眼睛”。)

8.学生谈过后,小结:

这几句话反映了人物的内心想法。读书的时候就要像这样,抓住重要词句,反复去揣摩、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四、回读品情总结收获

1.从头再读课文,想一想学习了本文,你有哪些收获?(侧重感受词句积累和表达方法。)

2.学生总结写法。(找人物对话,再次读读,细细体会作者细腻的表达方法。)

五、延伸情感实践拓展

1.链接相关资料:

①邓小平爷爷逝世后,捐献了自己的眼角膜,将生命的最后光辉献给了爱戴他的中国人民。

②深圳大学生吴翼飞捐赠角膜,让四位患者重见光明。

③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能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000例左右的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2.温迪一家是伟大无私的,她的外公和她虽然永远离开了人世,再也看不到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了,但他们的眼角膜却给他人带去了光明,带走了黑暗。让我们一起读课题──永生的眼睛。现在你明白课文为什么用《永生的眼睛》作题目了吗?

3.对搜集和调查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编写《捐献者之歌》报。给小伙伴写一封倡议书。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材简析:这篇课文讲述了作者一家三个人为盲人捐献眼角膜的感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课文中的“我”由当年对父亲捐献母亲的角膜不理解,到成年以后亲自捐献了因病去世的父亲和因车祸丧生的女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作者一家三个人为盲人捐献眼角膜的感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课文中的“我”由当年对父亲捐献母亲的角膜不理解,到成年以后亲自捐献了因病去世的父亲和因车祸丧生的女儿的角膜,这是多么巨大的转变!这种转变展现了“我”传统观念的转变和思想认识的升华。当年十四岁的“我”和现在十四岁的女儿,对亲人捐献角膜的两种不同态度,也反映了前辈的言传身教对后辈所产生的影响。

课文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3自然段):写母亲病逝后,父亲遵照他们生前的约定,将母亲的角膜捐赠给医院,并深深地教育了“我”。

第二部分(4——5自然段):写父亲患重病时,仍为自己去世后可以捐赠所有完好的器官,尤其是眼睛角膜而感到愉快,他的心愿深深地感动了“我”的女儿温迪。(第四自然段父亲说的话,从三个角度说明了捐赠的快乐:从病人的角度,从病人家属的角度,从自己亲人的角度。)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写“我”遵从父亲的遗嘱,捐赠了他的眼睛的角膜,温迪为此感到骄傲,并准备效仿外公捐赠角膜。

第四部分(7——9自然段):写温迪在意外车祸中丧生,“我”再一次捐赠了亲人的眼睛角膜。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从课文讲述的故事中感悟生命的美好,体会人性的真善美,树立器官捐献的正确观念。

设计理念:

本课是1篇略读课文,在一个课时要完成本课的教学,必须将阅读的任务向课前进行适当的延伸,从而也培养了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与能力。在课内教学中积极为学生创设与文本对话的平台,教师给予适当的“读”的引导,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内实现更为有效的阅读对话,在阅读中学会阅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中人物的语言等重点语句体会句中含义和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课题“永生的眼睛”的含义。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认读“辍”,读读记记“给予、捐赠、酷爱、领悟、辉映、与世长辞、突如其来、栩栩如生、热泪盈眶、才华横溢”等词语,激励学生从中选用常用词写话。激励学生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琳达一家人高尚的精神境界。

教学难点:

理解课题“永生的眼睛”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前预习。

1、读通读顺课文,画出本课生字新词,试着应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新词。

2、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阅读资料,认识“角膜”

教师出示(或教师介绍)有关“角膜”“角膜病”“角膜捐献”的资料(内容)——见“教学用书”中“五、参考资料——有关角膜的资料”。

让学生认识眼睛角膜,了解角膜捐赠的意义。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教师揭题:18?永生的眼睛

2、请学生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谈谈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同学们读完这篇课文后,心里一定很不平静,有什么心里话想分享一下吗?)

3、请一两个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积累的词语后,教师分组出示以下词语,按不同的要求进行词语教学。

a、给(jǐ)予 捐赠

b、温迪 酷爱 栩(xǔ)栩如生 才华横溢 热泪盈眶 捐赠

c、突如其来 与世长辞

以上三组词语在学生正确认读基础上,教师提出以下要求:

①读了“a”组中的两个词语,你心里有什么感受?(感受精神的高尚。)

②读“b”组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孩子?(再现温迪聪明、善良的形象。)

③读“c”组词语,你有什么感受?(对亲人突然失去的惋惜。)

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检查学生预习中课文通读情况。

充分唤醒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生命,引导学生在读词语的过程中,与课文内容、人物联系起来,读出词语在语境中的丰富内涵,打破传统教学中就词读词的现象。

三、圈画语句,品析人物

1、文中写琳达一家的三个人为了解除盲人的痛苦捐献了自己的角膜,请认真读读课文,(自由轻声读,或默读)圈画出令自己感动的语句,并认真读读、想想、批注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1)学生读,圈画,批注。

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充当好主人的角色。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基本能力与良好的习惯。

(2)交流(引导学生从“父亲”说的话和温迪的表现、说的话等语句中,引导体会句子意思和人物的高尚品质,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

(3)读好相关的句子,进一步体会感情。

2、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课题有什么关系?说说自己对“永生的眼睛”的理解。

3、齐读课文。

4、写一段话送给自己喜欢的文中的人。

四、课后练习

1、激励学生从“酷爱、与世长辞、突如其来、栩栩如生、热泪盈眶、才华横溢”等词语中自选词语应用写话。

2、摘抄积累自己喜欢的有积累价值的语句。

3、推荐学生阅读《语文同步读本》(六年级下册)中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母亲的眼睛》两篇文章。

板书设计:

18? 永生的眼睛

母 亲

父 亲 →

温 迪

补充建议:

1.器官捐献是社会较为关注的问题。课前可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或调查周围人们对捐献器官的认识、态度,了解为什么会有人反对或不愿意捐献器官,为学习本课做好准备。

2.这是1篇略读课文,内容不难理解,应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要让学生先读提示语,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内容;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和段落,并在旁边做上简单的批注。之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用了大量篇幅来描写人物的语言,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体会,特别是父亲的两段话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应引导学生反复研读有关语句和段落,透过字面体会人物的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如在体会父亲教育“我”的第一段话时,可引导学生想一想:你可以给予他人哪些东西?为什么说给予别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最珍贵的?让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在理解有关父亲的第二处语言时,可引导学生思考:第二处语言与第一处语言有什么关系?最后把父亲的这两段耐人寻味的话连贯起来读一读,体会父亲崇高的思想境界。教学时还应引导学生按照提示语的要求,找出含有“骄傲”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再联系上下文进行体会,从而深刻感悟“我”和女儿温迪的思想感情。

3.教学时应特别注意朗读的指导,朗读要贯穿教学的始终。课文所表达的情意深厚,应注意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人物的心情,读出人物的感情。可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分角色进行朗读,读好人物的对话。

4.在自读自悟、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试着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并谈谈自己从这些人物的言行中受到了什么启发,有什么感想,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进一步加深体会。

5.课后可让学生进一步搜集、整理资料,通过写倡议书或办板报的形式向人们宣传捐献器官的意义。

课前或课后可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让学生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正确认识器官捐献。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16 42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