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亲人》|人教版精编4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再见了,亲人》|人教版精编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再见了,亲人》|人教版1
(课前2分钟,用多媒体播放配有当年抗美援朝画面的《志愿军战歌》。)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就是唱着刚才同学们刚才听到的雄壮的《志愿军战歌》出国参战的。今年正好是志愿军赴朝参战五十年周年。前不久,有当年参战的志愿军老战士,去朝鲜祭奠长眠于异国他乡的战友,他们在烈士碑前,热泪长流,久跪不起……此时此刻,当年在朝鲜与美军作战的场面,尤其是就要回国时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历历浮现在他们的眼前。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与志愿军老战士一起去追忆那动人的告别场面,去听一听离别时他们对朝鲜亲人都说了些什么。好,请同学们齐读一遍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志愿军为什么把朝鲜人民称为“亲人”呢?他们之间有着怎样动人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生读课文。)
(师指名学生回答“预习”中提出的问题:大娘、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情?)
(师提示学生注意用一句简洁的话作概括性回答)
生:大娘为志愿军做了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大娘为了帮志愿军洗补衣服,已经几夜没有合眼了。
师板书:
洗补衣服 几夜不眠
生:第二件事是为给志愿军送打糕,累得昏倒在路旁。
(师提示学生用三个字概括做了什么事,用四个字概括结果怎样。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准确地概括出:送打糕,昏倒路旁。师板书。)
生:第三件事是救伤员,失去了唯一的孙孙。
师板书:
救伤员 失去孙孙
师:这位同学概括得很好,语言准确,简洁。接下来,准说说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
生:小金花和她妈妈一起救侦察员老王,结果妈妈牺牲了。
(师示意学生看板书,使语言简练一些,生马上说出“救老王,牺牲妈妈”,师随即板书。)
生: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失去了双腿。
(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总结概括,板书:挖野菜、失去双腿。)
(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老师让学生齐读了一遍板书的内容。)
师:这些事情(指着板书)为什么让志愿军难以忘怀呢?从这些事情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从这些事情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请同学们默读前三个自然段,读后分小组讨论。
(学生默读,大约三分钟。读后分小组进行讨论,大约二分钟。之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生:送打糕这件事之所以让志愿军难以忘怀,就是因为大娘是在战士们饿着肚子与敌人拼了三天三夜的情况下,送去了打糕的,所以志愿军难以忘怀。
师:在这种情况下送去的打糕就叫……
生:(接道)雪中送炭!
师:(板书:雪中送炭)谁还有补充?
生:我认为,这件事让志愿军难以忘怀,还因为大娘是冒着生命危险把打糕送去的,而且她自己累得昏倒在路旁。
师:补充得很好。从这件事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生:体会到了大娘确实像慈母一样,关心、帮助志愿军。
师:说得对!大娘不是志愿军的亲人,但却想志愿军所想,急志愿军所急,这真是:不是亲人──
生:(接道)胜似亲人。
师:(板书:不是亲人 胜似亲人)还有别的意见吗?
生:因为大娘为救志愿军伤员而失去了唯一的孙孙,所以这件事让志愿军终生难忘。从这件事中,我体会到大娘爱志愿军胜过爱自己的亲人,大娘对志愿军的情谊真是比山高,比海深哪!
师:从这件事中,我们又一次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
生:(接道)胜似亲人的深情厚谊。
(师示意学生继续说下去。)
生:因为小金花的妈妈牺牲自己的生命救回了侦察员老王,所以志愿军难以忘怀这件事。
师:小金花的妈妈是怎样牺牲的?
生:她是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的。
(师板书:同归于尽。)
师:从这件事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生:从这件事中,我又一次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哪!
生:我从大嫂为了挖野菜,失去了自已的双腿这件事中,体会到了大嫂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她把志愿军当做亲人,关心志愿军胜过关心自己。
师:同学们都理解得很好。现在你们明白志愿军为什么把朝鲜人民称为“亲人”了吗?说说看。
生:从课文所叙述的具体事例中,我知道了朝鲜人民为大军付出了血的代价,体会到了中朝两国人民同生死共患难,亲如一家人,所以要称“亲人”。
(教学课文前三个自然段的内容,用时共22分钟)
评析
本课有以下优点。首先是一上课,出示课件《志愿军战歌》,又利用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参战抗美援朝50周年这一特别年份,创设情境,一下子激发起学生对志愿军战士的崇敬之情和学习本课的兴趣。其次是在教学中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让学生阅读、体会、概括、总结,学生活动占了主要时间,而且思维含量、情感含量都很高,许多问题的答案都是学生通过思考自己讲出来的。别外,王玉萍老师善于运用自己的语言美、仪态美、板书美,让学生获得鲜明的美感体验,从而领悟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再见了,亲人》|人教版2
佚名
教学目标 :
1、通过朗读,讨论,理解课内容,体会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能抓住重点句子进行有感情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3、深刻领会并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的方法。
4、结合句子理解“唯一、雪中送炭”的含义,能用“雪中送炭”造句。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的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片(分别场面图)、磁带(二胡曲《还乡行》)、火车汽笛声录音
教学过程 :
一、整体感知,提示训练点。
1、学生读书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板书:中朝友谊 鲜血凝成)
2、快读全文思考:作者围绕这个中心选择了哪些材料?
(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
3、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只选择了这几个材料来写?
(板书:围绕 选择典型材料)
二、研读课文,体会训练点。
1、引导学第一段,体会学习方法。
指读课文,出示思考题(投影)
听读要求:
A、用简洁的话,说这段写了几件事?
B、认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几件事来写?
C、边听边划,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标出来。
学生听读后讨论,教师启发生回答问题。
(板书:洗补衣服 送打糕 救伤员)
(结合思考题引导学生认识到大娘与志愿军战士之间结下的深厚情谊,进而领会作者选择材料的用意)
齐读本段的最后一句(这比山还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怀?)进行句式的变换(变成陈述句)体会反问句的表达作用。
结合句子让学生理解“唯一、雪中送炭”的意思,练习用“雪中送炭”造句。
置疑问难。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配乐范读----学生练读----个别读文)
2、结合学第一段的思考题,遵循学习第一段的思路,分组自学第二、第三段。
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体会出小金花和大嫂与志愿军之间结下的深厚情谊进而领会作者选材上的特点。
(板书:救老王 挖野菜)
抓住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语句,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师在前三段学习的基础上,运用激情语言,放录音,投影,创设情境,和学生一起齐读第四段。通过感情诵读,把文章的感情推向高潮,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深入理解。
4、针对全文进行置疑问难。
三、概括学习过程,深悟训练点。
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作者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的方法,认识这一写作方法的好处。(板书:突出中心)
四、课外延伸,指导背诵。片段练习,运用训练点。
1、向学生介绍《谁是最可爱的人》一书,选读精彩段落,激发学生的背诵兴趣,让学生自由选择背诵。
2、结合课后的练笔内容,让学生进行构思。
《再见了,亲人》|人教版3
说教材
《再见了,亲人》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的1篇精读课文。本文是当代著名作家魏巍的作品,讲的是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这篇课文安排在本册教材的第七组中,本组围绕“写文章要有中心”这一训练重点,所选的3篇课文和一则读写例话,都是围绕这一训练重点编排的,抓好这组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初步懂得写文章要做到有中心,并在以后的作文实践中运用。
课文为了表达“赞扬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这一中心思想,精心选择了材料。针对这个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在理解内容、概括中心思想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那么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2、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并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
3、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暂时”“雪中送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课文前三个自然段中选择一段背下来。
这样确定目标,既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又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说教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
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收到好的学习效果。根据本课特征,我准备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1、启发诱导法:
课文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志愿军满怀深情地追述许多难以忘怀的往事,赞颂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实际上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也为朝鲜人民付出了血的代价,中朝人民的友谊正是用鲜血凝成的。所以教学时,我注意引导理解这一点,这样既能使学生比较准确、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概括中心思想,又能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比较扎实的训练。
2、迁移法:
同为志愿军跟人娘、小金花、大嫂话别时,几段写法上相同,因此,我认真指导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后,让他们用学到的相同方法学习2、3自然段。
3、以读代讲法:
这篇课文感情真挚强烈,中朝人民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不是用一两句话就能够说明的,要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多读课文,加深理解,受到感染和教育。
这也是适应大纲中讲的:加强读的训练是当前语文科教学最重要的一种训练。
说学法
俗话说:“得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者事倍功半。”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多么重要,根据本课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我准备采用以下几种学法:
1、观察法:
课文中讲的是志愿军跟大娘、小金花、大嫂三个人话别,实际上志愿军是跟全体朝鲜人民话别的,她们三个各代表朝鲜的老人、孩子、中年人。在理解时,可让学生观察课文标图,让他们从直观上认识、理解。
2、迁移法:
在学习1~3自然段时,可以用迁移法。
3、读悟法:
“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难理解的问题。只有让他们多读课文,从读中理解内容,从读中体会出思想感情。这样才能正确地概括中心思想,了解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
说教学程序
我准备采用三课时来完成本课的教学:
第一课时: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1~3自然段,完成课后题,并口头用“暂时”“雪中送炭”造句。
第二课时:
1、学习课文4~6自然段,完成课后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完成课后题。
第三课时:
1、听写词语。
2、指导背诵。
3、小练笔(题目在课文中)。
下面我着重谈谈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亲人”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人。如父母、兄弟、姐妹等。那么课文中的“亲人”是指谁?“再见了,亲人”这句话又是谁讲的呢?
(提出这样的问题,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顺利地把他们带入到学习课文的氛围中。)
二、落实目标
1、落实目标:
解题后,我对照预习要求,检查预习情况。通过认读生字词,自由读课文,读完评议的方式,培养正确、流利朗读的习惯。然后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这样让学生在读中思考,保证初读的质量。)
这样,我完成了目标1。
2、落实目标2:
⑴ 让学生认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大娘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学生通过读、想、找山大娘为志愿军做了三件事,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
洗补衣服 → 几夜没合眼
大娘 送打糕 → 昏倒
救伤员 → 失去小孙孙
之后我再引导学生解决课后题。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让学生讨论理解词语“暂时”“雪中送炭”的意思,再让其口头造句。
⑵ 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学习课文2、3自然段,解决课后题。在这个过程中,师要注意从扶到放,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找,自己评。
⑶ 学完课文1~3自然段,我再让学生多读课文,从中体会到大娘、小金花、大嫂跟志愿军战士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解决课后题。
三、巩固练习
1、指导课文中较难写的生字。
2、让学生练习写生字。
四、课堂总结
1、引用板书,我引导学生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归纳学生学习所获。
2、教师总结升华:
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很认真,通过自己认真读书,围绕目标学习课文,掌握了读书方法,学会了学习。
五、作业
1、用“暂时”“雪中送炭”造句:
(这是为了巩固课堂上同学们口头上造的句,在书面上得到训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
(因为这篇课文感情真挚强烈,要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加深理解,受到感染和教育。)
说板书设计
洗补衣服 → 几夜没合眼 比山高比
再见了 大娘 送打糕 → 昏倒 海深的情
亲人 救伤员 → 失去小孙孙 谊、我们
小金花:和妈妈救老王→失去妈妈 的心永远
大嫂: 挖野菜 → 失去双腿 在一起
我是根据课文重点内容设计板书的,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消化所学的知识。
《再见了,亲人》|人教版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体验亲人。
一、创设情境,体验志愿军是朝鲜人民的亲人
1、(课件《英雄儿女》):你想说些什么吗?
课件句式:
为了朝鲜人民,志愿军_______。
2、指名学生描述。
3、师小结:
对于朝鲜人民来说,志愿军就是他们可亲可敬的亲人呀!(板书志愿军)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那为了志愿军,朝鲜人民又做了什么?请同学们快速自由地读课文,到文中去找一找,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词多读两遍。
2、反馈、交流。
课件句式:为了志愿军,大娘(小金花、大嫂)______。
三、精读品味,体验真情
1、让我们把目光聚集到大娘身上,他为了志愿军会出了哪些,请同学们再读这一段,哪些词句深深触动了你的心灵。学生自由读。
2、反馈,品味:
句子1: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
⑴ 特别是哪个词感受动了你?
⑵ 透过这个词,你看到了什么?
⑶ 是呀,大娘的这些深深感动着我们,让我样读出这份感动吧!
句子2: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这真是雪中送炭呀!
⑴ 哪些词感动了你?
⑵ 师导语创设情境,假如……假如……看到了……看到了……
⑶ 你能读出这份感吗?
句子3: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为我们失去了惟一的亲人。
⑴ 惟一是什么意思?
⑵ 对于大娘来说,小孙孙是她惟一的亲人,对于小孙孙来说,大娘是他惟一的亲人,一老一少,他们两人相依为命着,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正在她家里休养,可是现在敌机来了。摆在大娘面前的是(课件如果救了伤员,大娘会______。如果救小孙孙,志愿军伤员会______。)
⑶ 创设伤员与志愿军伤员的对话情境。感受“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⑷ 读读这段感人的→←话。
3、感受离别之情:
可现在我们就要离开这慈母般的大娘了,在分手之际,让我样再看看这位伟大的朝鲜妈妈。(课件大娘图片)谁来与大娘送别,朗读层次分为:求──请求──恳求──哀求。
同学们,从你们的送别中,我感受受到了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是用鲜血凝成的,现在主要跟这样的亲人分别了,这一别可能一辈子也见不上一面,一切的一切,都将化为难忘的刻骨铭心的回忆,我们再次跟他们说(齐读最后三节)(板书再见了)
四、课堂练笔,感情升华
面对这50年前,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面对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感情,你们想跟志愿军,大娘说些什么?
教学反思
语文课可以关注的东西很多,我就谈谈在这堂课里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朗读的几点做法。
1、影片导入,创设情景:
情感性是语文学科固有的特征,情也是教学的根,整个教学过程只有情文交融,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再见了,亲人》写的是50年前志愿军回国与朝鲜人民在车站依依相送的情景,文本情感性很强,深含了浓郁炽热的亲情,而这析的情感氛围,与学生装的生活经验,生活情感都相距甚远。因此,我一开始,就让学生装观看了3分钟的影片,通过志愿军战士为了朝鲜人民抛头颅,洒热血,那英勇献身的场面,感受那真切宽广,深刻的亲人的内涵,从而为整节课打下了感情基调。
2、朗读与激发学生形成内心视像相结合:
课文中有些词句并不深奥,表层意思不难理解,但却富有鲜明的感情色,体现作者的独具匠心。在教学中,通过诱导学生形成内心视像,来指导朗读。如,在同学们体会大娘为志愿军做的感受人事时,有的同学讲到这一句“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学生已讲到“冒着、穿过”让我们感动,按常规,像这样的理解学生已格式化地抓动词了,其实,还没有真正体会那种舍己救人的精神。在此,我用导语激发学生装形成内心视像, “假如……假如……看到了……看到了……”等导语,激发学生想象在那滚滚的硝烟中,在那浓浓的炮火中穿行的大娘们,从而使他们更感受到大娘是冒着生命危险为志愿军送打糕,那么再次读的时候,大娘那亲人的情感就出来了。
3、将朗读与理解有机结合:
阅读中朗读只读不想,即使读破书,也很难进入到文本情感,在这节课中通过追问,把朗读与理解有机结合。当学理解到“您为我们失去了惟一的亲人”这一处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救了伤员,大娘会──。如果救小孙孙,志愿军伤员会______。启发学生感受大娘此时的两难,在这生死选择时期,大娘失去了惟一的小孙孙,把惟一生的希望给了我们的志战士,这样大娘的伟大形象就展示在我们眼前,亲人饱含的情感也就潜入每个同学心中。
4、注重朗读的层次性:
本课的难点是人物语言中包含了复杂的感情,年幼的孩子不易把握,我采用的办法是细腻处,步步引导。与大娘告的句子“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的朗读指导分为四次,求──请求──恳求──哀求,学生的体会步步深入,情感渐趋,在反复的朗的朗读中,达到“心入于境,情会于物”。
5、注重渲染朗的气氛:
同一文字反复阅读易造成心理疲乏,使学生产生厌倦,只有在不同背景下,才能激活新的思维。本节课中安排层次诵读,,营造氛围,或提供背景,为孩子的广阔想象创造空间。在理解志愿军战与朝鲜人民最后话别的一段时,我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配上了音乐,从音乐的角度体会语言文字的音韵和气势,把文字变为生动形象的立体画面,从而让他们体会到深情厚谊和那样的依依惜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