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教案 >

三 顾 茅 庐(优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314123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三 顾 茅 庐(优推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顾茅庐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大贤、辅佐”等词的意思。

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活动和个性品质,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学习刘备礼贤下士的品质,能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教学重难点:

抓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活动和个性品质。

教学过程:

一、 谈话揭题,质疑导入

1、 谈话。

同学们,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正是国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在《三国演义》中,你最喜欢的英雄是谁?

2、 揭题。

3、 质疑。

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学生带问题自由读课文。

2、 交流反馈:课文到底写了一件什么事呢?

3、 教师小结。

4、 教学复姓。

5、 介绍古人名号中的“字”。

三、 细读课文,推敲重点

1、 学生读课文,圈划出重点词句。

2、 小组交流,互学互促。

3、 交流反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刘备的诚心诚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随机教学。

主要抓词:“立即”、“斥责”、“大声斥责”、“下马步行”、“恭恭敬敬”、“赶紧下拜”、“谒见”。

句:“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

“昌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你怕冷,自己回支吧!”

“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

“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

“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都没有遇到。”来理解刘备在请诸葛亮的诚心诚意。

训练点:

1)、 抓住人物对话进行朗读训练。

2)、 抓重点句进行思维训练。

3)、 写话训练。

四、 小结过渡。

五、 课外延伸,拓宽文路(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并深情朗读)

“臣本布衣,躬耕干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自由朗读。

2、这段短文中哪些是写三顾茅庐这件事的?

六、 总结全文,引向课外。

1、发散:除了《三国演义》外,你还知道哪些名著?

2、总结。

附板书:◆ 三顾茅庐

(恳请) (辅佐)

刘备 ────→ 诸葛亮 ────→

顾 茅 庐【第二篇】

作者:佚名    转贴自:江都市实验小学    点击数:316

《三顾茅庐》课堂实录与评析(新世纪园丁杯论文)--江都市实验小学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三国演义》吗?

生:看过。

师:谁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三国演义》?

生:《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作者是罗贯中。

生:《三国演义》里有许多英雄人物,比如:刘备、张飞、关羽、曹操、周瑜……

生:《三国演义》里有许多有名的故事,如《空城计》、《过五关、斩六将》……师: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课前,老师也对《三国演义》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出示多媒体课件,有关《三国演义》的文字简介及有关人物图片,老师配

乐介绍)《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它以浩瀚的篇章,深入描绘了从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到三国归晋的历史画卷。其中,细致生动地展现了魏、蜀、吴三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军事、政治斗争,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你们看,这是(生说刘备),他是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与张飞、关羽桃园结义为异姓兄弟,后来成为蜀汉的昭烈皇帝。这是(生说诸葛亮),他是三国蜀汉的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年隐居汉县隆中,留心世事,号称“卧龙”。这是(生说关羽),刘备的二弟,智勇双全、武艺高强。这是(生说张飞),刘备的三弟,生性鲁莽、豪爽。《三国演义》中有很多这样性格鲜明的人物,同学们课后可以收集一下。这节我们要学的课文是节选自《三国演义》三十七回的一个小故事,大家齐读课题。

生:三顾茅庐。

点评: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课件《三国演义》的简介,特别是介绍了课文中所提到的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四个人物,情景交融,学生身临其境,营造出美好的心境,诱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二、

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师:课前,老师布置大家预习课文了,下面老师来检查大家预习的情况,课文中的生词谁来读?

生:(读词,教师重点指导“冈”是第一声,“响”读shang,“塞”是多音字)。

生:齐读词。

师:生字词掌握得不错,课文是不是读正确、读通顺了,哪些同学愿意分小节读一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三顾茅庐”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

生:分小节朗读课文。

师:刚才几位同学读得不错,其他同学听得也很认真,同学们,课题中这个“庐”是什么意思?

生:字典中“庐”指房舍,就是指房子。

师:“茅庐”是什么样的房子?

生:用茅草搭成的房子,很简陋。

师:用茅草搭成的房子多简陋,过去,乡野村夫住的就是茅庐,在课文中,“茅庐”是谁住的?

生:(齐说)诸葛亮。

师:“顾”是什么意思?

生:“顾”是拜访的意思。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在预习时,查了字典,字典中有几种解释,我觉得这种比较合适。

师:你真会学习。“三顾茅庐”又是什么意思?

生:三次拜访诸葛亮。

师:谁三次拜访诸葛亮?

生:(齐说)刘备。

师: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想干什么?

生:想请他帮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师:刘备前两次拜访诸葛亮都没有见着,第三次终于见着了。课文就是讲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

点评:从“庐”字入手理解课题,了解故事内容。对“茅庐”的了解,也是对诸葛亮身份的了解,感受诸葛亮地位的卑微,为下面的品味人物形象,埋下伏笔。

三:精读,感悟人物形象:

师:同学们,你们课文已读了不少遍了吧?

生:是的。

师:读了课文,你觉得刘备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我觉得刘备非常尊重人才。

生:我觉得刘备很有礼貌、很谦虚。

生:我觉得刘备很有诚意。

生:我觉得刘备很渴望得到人才。

师:对的,这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求贤若渴”。

生:我觉得刘备很器重人才。

师:同学们说得都不错。你们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呢?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把能读出刚才你们所说的刘备人物特点的句子画出来。我们来比一比,谁找得又快又准。

生:浏览课文,画句子。

师:同学们刚才找得很认真,谁来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生:我从第3小节中读出来的。

师:读一读你所画的句子。

生: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同诸葛亮见面。

师:(出示这部分句子)和老师找到一块去了。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这部分,找一找这部分哪些词让你深有体会,能够感受到刘备对人才的尊重,对人才的渴求?

生:轻声读句子。

师:谁来说一说?

生:我从“下马步行”这个词感受到了。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还有半里多路了,刘备就下马步行了,可见他对诸葛亮很尊重。

师:刘备为什么下马步行?

生:刘备怕自己的马蹄声会吵到诸葛亮。

师:仅仅是为了不吵到诸葛亮吗?大家想一想当时的刘备是什么身份?

生:是一位皇叔。

生:是一位将军。

师:住在“茅庐”的诸葛亮的身份又怎样?

生:是一位村夫,地位很低下。

师:试想一下假如一位将军骑马一路驰骋去拜访一个村夫,会显得怎样?

生:高高在上,盛气凌人。

生:不尊重别人。

生:刘备下马步行,就是降低自己的身份,让诸葛亮觉得自己和他平起平坐,就显得很尊重诸葛亮。

师:说得好!能把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读出来吗?

生:(齐声读)。

点评:“下马步行”学生通常只能理解到刘备怕打扰到诸葛亮,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从刘备、诸葛亮身份入手,突出刘备这样做的目的以及他对人才的尊重。

师:还从哪些词感受到?

生:我从“轻轻敲门”这个词能感受到。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觉得刘备很有礼貌。

师:正因为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才会这样地有礼貌。

师:还从哪些词感受到?

生:从“不要惊醒”这个词能感受到刘备很尊重诸葛亮。

师:你是怎么想 的?

生:刘备前两次都未见着诸葛亮,这次听说诸葛亮在家,一定很想立即见到他,可听说诸葛亮在午睡,就让童子不要惊醒他,可见他真的很尊重诸葛亮。

师:说得好。还有哪些词能感受到?

生:“恭恭敬敬”这个词能感受到。

师:读到这个词,你仿佛看见刘备怎样地站在台阶下等候?

生:一动也不动地站在那。

生:两手放在前面,头低着,一动也不动地等候。

师:在平时的电影、电视中,你看过什么样的人才会这样恭恭敬敬地站着?

生:皇帝上朝时,那些大臣们就这样站。

生:大户人家,那些佣人也这样站。

师:是的。只有皇帝的臣子、那些奴仆、佣人才会这样恭恭敬敬地站着,同学们都知道,当时刘备的身份是(生齐说:一位皇叔),诸葛亮的身份是(生齐说:一位村夫)。老师还要告诉你们的是当时刘备已经47岁了,而诸葛亮仅仅27岁。身份的悬殊、年龄的悬殊,刘备都不应该“恭恭敬敬”地站在台阶下等候。可他却这样做了,同学们你们想说什么?

生:刘备不顾自己的身份、年龄,就是为了显示他对诸葛亮的尊重。

生:刘备这样做正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诚心,想感动诸葛亮。

生:刘备这样放弃了自己的身份,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可见他很想得到诸葛亮这样的人才。

生:我觉得刘备真是求贤如渴,对人才十分地尊重。

师:说得真好!读读这句话,把刘备恭恭敬敬等待的画面读出来。(生练习读)

点评:学生对“恭恭敬敬”一词没有真切的感受。引导学生联系电影、电视中所看过的画面,弥补缺少的感受,让学生在深切感受的基础上,对刘备这样身份尊贵的人恭恭敬敬地等候一个身份卑微的人,有表达的渴望。

师:还有哪些词能够感受到?

生:“半响功夫”“一个时辰”能感受到刘备等了很长时间,也没有不耐烦,可见他真的很尊重诸葛亮。

师:刘备不光恭恭敬敬地等了,还等了很长时间。这么长时间,一般人都无法等下去,更何况外面是早春,春寒料峭,里面的人却在呼呼大睡;更何况是一位身份高贵的皇叔在等一个地位卑微的乡野村夫;更何况是一位47岁的长辈在等一个27岁的晚辈,在漫长的等待中,刘备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生:刘备会在想自己一定要耐心等下去,用自己的诚心感动诸葛亮。

生:刘备会在想等诸葛亮醒来,自己怎样说动诸葛亮帮助自己。

生:刘备也许会在想诸葛亮快点醒来吧。

生:刘会在想诸葛亮不管你睡到什么时候,我都要等你醒来,我不能叫醒你,否则就显得我太不尊重人才人。

师:是的,尽管等待的时间很漫长,内心很着急,刘备却这样恭恭敬敬地等候着。刘备对诸葛亮是多么地尊重啊!多么渴求啊!齐读这句话,把漫长的等待过程读出来。(生齐读)。

点评: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刘备心里,想刘备心中所想,更加深入地感受刘备对人才的尊重,对人才的渴求。

师:这部分处处都能体会出身份的悬殊、辈份的悬殊并未影响到刘备对诸葛亮这一人才的尊重,并未影响刘备对诸葛亮这一人才渴求。让我们把这部分齐读一遍,再次体会一下。

生:齐读这部分。

师:除了这部分,还可从哪些地方读出来?

生:还可以从他们去之前的对话读出来。

师:(出示对话)你读一读。

生:读对话。

师:从这个“嚷道”你想到什么?

生:张飞很生气,很不满。

师:张飞生气的是什么?不满的是什么?

生:两次都未见着,现在又要去等第三次。

生:刘备一个将军居然这样三番二次地却拜访一个乡村野夫,真不应该。

生:诸葛亮这样一个无名之辈,不值得登门造访。

师:谁来学一学张飞,把心中不满、恼怒嚷出来?(男同学齐读一遍)

师:张飞生气了,刘备听了张飞的话也生气,他生气的又是什么?

生:张飞竟然这样不尊人才。

师:张飞觉得对待诸葛亮不需要三请四邀,刘备是这样认为吗?

生:不是的。

师:虽然前两次都未见着诸葛亮,可他会怎么想?

生:我一定要去第三次,肯定能见着。

生:说不定诸葛亮在考验我呢!我的心一定要诚啊!

师:真是不到黄河心不死啊!刘备不光决定第三次去,去之前还专门请人占卦,挑选了一个好日子,刘备对诸葛亮真是尊重啊!

师:同学们你从刘备对张飞生气地说,还想到了什么?

生:张飞是刘备的结拜兄弟,兄弟情谊很深,可现在却为了诸葛亮斥责张飞,可见刘备很尊重诸葛亮。

师:谁来学一学刘备生气地说?请大家齐读。(齐读刘备的话)

点评:抓住刘备对张飞、诸葛亮的态度以及张飞和刘备对诸葛亮的态度,在对比中感悟人物形象。

师:刚才我们从字里行间读出了刘备尊重人才,刘备求贤若渴,我们品味人物形象时,就是要从字里行间去品味。

师:受刘备这么尊重的诸葛亮又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你又从哪读出来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诸葛亮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再找一找你的依据。(生浏览课文,思考人物特点,找一找画一画)

师:谁来说一说?

生:我觉得诸葛亮很有才华,从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可以看出来。刘备这样降低身份去邀请诸葛亮,迫切地想得到他的辅助,可见诸葛亮是人才。

生:刘备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鱼儿离不开水,刘备离不开诸葛亮,诸葛亮对刘备帮助很大,可见他非常聪明,才华横溢。

师:是的,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刘备实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有了诸葛亮,刘备真是如鱼得水,如虎添冀。

生:还可以从第4小节可以看出诸葛亮聪明过人。他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拔开去雾见到了青天。

生: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可见诸葛亮分析得很正确,这正说明诸葛亮是个奇才。

师:同学们真会从字里行间品味人物形象。世人评价诸葛亮是旷世奇才,是具有雄才大略的人。

点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达到不需要教,就是要教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才本领”。围绕“读了课文,你觉得刘备、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儿读出来的?”展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文中的词、句,在朗读想像对比中品味人物形象。教师在课堂中积极地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全方位地主动参与,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总结全文,揭示喻意: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刘备尊重人才,求贤若渴,诸葛亮具有雄才大略。正因为刘备的诚心诚意,正因为刘备对人才的尊重,感动了诸葛亮,诸葛亮誓死效忠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对人才的尊重,对人才的那份虔诚,让你有什么启示?

生:我们要像刘备那样不气馁、坚持到底。

生:我们要像刘备那样为了得到人才不惜降低身份。

生:我们对人才一定要尊重。

生:我们邀请别人一定要诚心诚意。

师:是的,“三顾茅庐”这个词在现在是一个成语,除了包含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这个故事,还指诚心诚意地邀请别人。让我们记住这个故事,也记住了这个成语。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五:拓展延伸,自主探究

师:《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我国小说中人物形象是非常丰富的。在《三顾茅庐》中刘备尊重人才,诸葛亮具有雄才大略,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刘备、诸葛亮还有什么样的特点。

生:刘备很看重兄弟情谊。

生:诸葛亮料事如神。

生:刘备有雄心壮志。

生: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

师:同学说得都不错,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读一读《三国演义》,好好研讨其中的人物形象。

点评: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走出教材,走向开放的大语文教学观念,让学生在课外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发展自主探究的能力。

总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课的教学设计,师生共同搭建了一个感悟的平台,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自由想象,自由表达。从整体感悟,细处摄神,感悟人物形象。

1、在重点词句中感悟:

细节描写是本文的重要特点。课文从刘备的动作、语言可以感悟到刘备对人才的尊重和渴求,教学中让学生找找从哪些词能深切感受到。抓住“下马步行”“恭恭敬敬”等词,引导学生理解体会。

2、在想象补白中感悟

清初学者陆世仪说:“悟者出于思,不思无由得悟。”想象是思的表现方式之一。为了更深入地感悟人物形象,创设情境,刘备二次都未见着诸葛亮心中会想什么,刘备在门外恭恭敬敬地等候会想什么,让学生走进刘备心里,体会感悟。《三顾茅庐》这个故事也有丰富的历史背景。课文经过改编,适合小学生阅读,但也失去了原著中精彩的地方。课前让学生读读原著,教学中适当地向学生渗透刘备、诸葛亮的身份年龄以及省去的精彩部分,都有效地帮助学生感悟人物形象。

3、在对比反差中感悟:

教学中还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暗藏的对比反差,感悟人物形象。张飞、刘备对诸葛亮的不同态度;刘备对张飞、诸葛亮的不同态度;刘备的所作所为与自身身份、年龄的反差都能折射出刘备的人物特点。抓住这些学生更能深切地感悟人物形象。

江都市实验小学 蒋淑贞

顾 茅 庐【第三篇】

作者:刘娟萍    转贴自:湟里中心小学    点击数:83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作者:刘娟萍

一、教学理念:

1、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探索自主探究的开放的课堂模式。

2、以语言材料为载体,以课文为“例子”,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位学生乐学、善学。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详略,读懂重点句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等人物形象,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3、情感目标——学习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4、发展性目标——学会学习(自读自悟)、学会合作(研讨交流)、学会做人(尊重他人以诚待人)、学会做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三、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

理解刘备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披文入情。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还深入地学习了“刘备一访诸葛亮”。

2、你想进一步研究刘备吗?研究什么?(略)要研究刘备,还涉及到他的弟弟张飞,那么,我们怎么来研究这两个人物呢?让学生说,通过阅读,抓住人物言行、神态等来理解。

(二)自主选择,合作探究。

1、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人物,深入学习课文,完成填表。(把表格发给学生。)

一顾

二顾

三顾

怎样一个人

刘备

(言、行、神态)

问……又问…… 失望而回

张飞

(言、行、神态)

失望而回

(1)如果对张飞感兴趣,找出描写张飞的言行的句子填入表格。

(2)如果对刘备感兴趣,找出描写刘备的言行、神态的句子填入表格。

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巡回,了解学情。

2、研读刘备、张飞的句子。(按学生回答的顺序讲)

(1)研究刘备的同学交流。

按学生交流的情况分别投影,重点落实字词,这些句子要具体讲,认真读,读出感情。随机板书:斥责张飞、下马步行、阶下恭候、赶紧谒见。

学生另外找出的有关刘备的句子,让学生说说读读就可以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归纳刘备是个怎样的人。

(2)研究张飞的同学交流。

用同样的方法投影出示,读读议议,可以看出张飞是个怎样的人?

(3)文章主要是写刘备,但同时也把张飞写进去了,这是否多余?分小小组讨论。

然后交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点拨,这是一种反衬的写法,随机板书:反衬

(4)对比朗读,愿意朗读张飞的读出他的莽撞无礼,愿意朗读刘备的读出刘备的诚心诚意。

(三)课外延伸,激发兴趣。

引导课外阅读《三国演义》,尤其是这篇课文的有关章节,以更好地理解课文,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湟里中心小学

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搜索!

顾 茅 庐【第四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四年级上学期表示才华横溢的成语:“学富五车  满腹经纶 学贯中西  博古通今”。

同学们,这些成语里可藏着秘密,你们想知道吗?大声地读两遍,爱动脑筋的你一定会发现。

2、在古代才华横溢的人被称为名士、圣贤。

(老师板书:礼贤下士 求贤若渴)

知道这两成语的意思吗?开动小脑筋猜猜看。

3、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故事。

(1)齐读课题,理解三顾茅庐。

(2)自渎读课文。

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

②读熟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思考: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4、检查自读情况。

①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a.生字卡片;

诸葛亮 辅助 捆来 尊重 卧龙 疏疏朗朗 潺潺

吩咐 恭恭敬敬 半晌 时辰 策略 茅塞顿开 同塌讨论

b.重点字音:

疏 潺 晌 辰 诸 尊 吩 塞 策

c.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②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要求:不破词破句,不添字漏字,不复读,不唱读。边读边评议。

③感知文章主要结构:略写前俩次,详写第三次。

④讨论: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板书:刘备:尊重人才;诸葛亮:雄才大略)

三、作业:

1、描红,并抄写生字新词。

2、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吩(feng fen) 辅(fu fu)晌(xiang shang )

辰(cheng chen ) 诸(zhu zu ) 卧(wo wu )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东汉末年,那是一个天下大乱、战火纷飞的时代,曹操、董卓、孙权等都拥兵自重,各据一方。为了能够一统中原,他们个个求贤若渴。当时有一个水镜先生,他有三个弟子,相传得其一就能得天下。诸葛亮就是其中最出色的一个。他当时隐居隆中,被人称作卧龙先生。曹操、董卓、孙权他们都想得到诸葛亮,可是最终却被刘备得到了。这是为什么呢?

(2)出示第一自然段读。(突出诚心诚意)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大声读课文二、三自然段画出刘备言行的语句。

2、再一次默默地用心地读一读你画出的句子,想一想哪些词语让你体会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16 314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