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教案 >

所见教学设计(汇总4篇)

网友发表时间 495766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所见教学设计(汇总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所见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字。

2、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培养想象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4、培养学生阅读故事的兴趣和能力,激发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培养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入

1、看看树林图片说感受

2、这美丽的树林引来了一位大诗人,他是清代的袁枚,他在这片树林里悠闲地散散步。散着散着还散出了一首诗呢,我们来看看他写的题目——所见(指名读)

二、初读感知

1、“所”是生字,但很常见,相信很多小朋友已经见过了,告诉大家你在哪儿见到过?给它找找朋友。(注意平舌音)

2、“所见”就是所见到的,那袁枚大诗人见到了谁?自己读这首诗,仔细找找。

3、理解“牧童”(放牛、放羊的孩子),学生字“牧”

4、这个牧童做了什么事让袁枚大诗人那么感兴趣呢?再读课文,找一找,还要圈出剩下的4个生字,重点记一记。

三、理解诗意

1、牧童骑黄牛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会看到什么?看到这样,他会禁不住想干什么?(会想放声歌唱)

我们来看看诗人是怎样写出牧童的歌声的,找出来读一读

2、歌声振林樾

a、理解“林樾”

“林樾”两个字都是什么偏旁?木是表示什么的?所以林樾就是……

b、给“林”  组词

“林”不但是木字旁,而且又拉来了一个木做伙伴,这说明“林”表示的地方树木怎么样?比如说树林,竹子多叫——竹林,高楼多叫——高楼林立。林还有什么朋友?

c、写“林”

那怎样才能写好这有两个木字的林呢?范写——描红——自己写一个

d、牧童的歌声在树林里怎样?

这个“振”虽然在中间,但这是古人的写法,我们得放在林樾的后面,理解成在树林里回荡。

牧童的歌声回荡在树林里,林子里的鸟都听得到他的声音。他的歌声真响亮!你什么时候也会放声歌唱?猜猜他为什么会那么开心?

e、引导朗读,背一背“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小牧童骑在牛背上,多么自在呀,舒适地读

小牧童看到蓝蓝的天、绿绿的树、青青的草,红红的花,风景真好,心旷神怡地读

今天不下雨,称心如意地读

推荐一下谁的歌声最悠扬

f、开心地背一背

3、意欲捕鸣蝉

a、除了牧童的歌声,诗人还听到了什么?

b、记一记“蝉”,说说你对蝉的了解。

c、诗中所指的蝉在哪里?一棵高高的大树上躲着一只小小的蝉,牧童怎么知道这棵树上有蝉的?它老鸣叫所以诗人叫它“鸣蝉”。

d、学“捕”

牧童知道这树上有蝉,这蝉可以玩,可以做药,还可以卖钱,当然想把它(捉来),这里没有用捉,用的是……(捕),捕和捉是近义词,用什么“捕”,所以用提手旁,我说捕——我说放

现在牧童已经捉到蝉了吗?(理解“意欲” )

4、忽然闭口立

a、学“闭”

奇怪,牧童在放声歌唱,又没大声喊:我想捕蝉了!诗人是怎么知道的?

(指“闭”)这是什么字?什么结构?谁来做一做闭口的动作(先唱着歌,听口令闭口)

b、学“立”

看小朋友的样子,不但闭了口,而且站直了,这叫“立”,给“立”找朋友

c、理解“闭口立”

像他这样的就是“闭口立”,那书上的牧童就是这样吗?(注意眼睛得朝上看)谁来边做动作边读“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d、写写“闭”和“立”

注意“闭”先写门再写“才”,“立”要站直,最后一横最长。

5、有感情地朗诵整首诗

瞧,这位牧童会骑黄牛,会让自己的歌声回荡在整个森林,会忽然闭口去捉蝉,多可爱呀!所以诗人回到家马上就把他记了下来,诗人是想把他告诉家人呢,谁来当诗人朗诵一下?(告诉朋友)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背诵

请小朋友上台边朗诵边表演

6、机动: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四、小结

学了这首诗,你觉得牧童是个怎样的人?(懂事,可爱,活泼)

诗人呢?(善于发现,及时记录,)

五、作业

〈〈课堂作业本〉〉填写后三句。先背给同桌听,再写

所见教学设计【第二篇】

一、导入:

1、同学们,如果说中国悠悠五千年的古文化是一串珍珠,那古诗就是其中的一颗美丽的明珠。古诗的魅力就在于总能用最少的文字,展现出丰富的画面,让人产生无尽的想象。

2、分别出示一画一诗,让学生说出相对应的诗句。

3、师:画从哪儿来?就在诗句里,就在想象中。今天我们用读诗句,想画面的方法来学习一首古诗。

二、初读正音:

1、理解诗题意思。

2、再次齐读诗题。想知道他看到了些什么吗?读了这首诗就会明白了。请大家自由读古诗,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顺。同桌互相检查读。

3、指名读,检查反馈。

三、整体感知,层层推进:

1、出示学习单,学生根据学习单展开自学。

2、学习第一句。指名读,你觉得牧童的心情怎样?抓住“歌声”一词体会牧童的高兴心情。

3、同学们,有个词叫“喜形于色”,那么从他的表情、动作你能看出来吗,谁来说说?

4、引读:牧童正在快乐地唱——,牧童正在悠闲地唱——,牧童正在美美地唱——,牧童正在响亮地唱——。

5、师评价:可真是个悠然自得,快乐无比的小牧童!现在呀,让我们骑上黄牛,跟着小牧童,展开想象,瞧瞧小牧童这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风景,让他高兴成这个样子?

6、学生配乐交流时,师相机引导:听你们描述,我的眼前已然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放课件:你们看,紫色的茄子,长长的豆角,碧绿的葫芦,庄稼地里一片生机!五颜六色,不知名儿的小花,色彩鲜艳的瓜果,让人大饱眼福!悠闲的公鸡,温顺的山羊,觅食的小鸭,真是都热闹的啊!)

7、多么美好的田园生活啊!来,让我们都骑上小黄牛,一起把第一句美美地背出来。

8、过渡:在袁枚欣赏得正带劲时,一个小插曲出现了。来,谁读出这时袁枚所见到,所听到的?(个人读,齐读第二句)

9、能说说这时袁枚又见到,听到些什么吗?(牧童在干什么?怎么知道树上有知了的?他去捕了吗?)借机理解“鸣”、“意欲”。

10、学到这儿是不是有点意犹未尽,那我们来创编一下,假设牧童去捉蝉了,那么他会怎样捉蝉?是否捉到了蝉呢?拿出你的笔,把你的奇思妙想记下来吧!

11、交流后再个人读,小组读。

四、背诵、小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随诗人袁枚一起欣赏到了美丽而有趣的牧童画。袁枚不仅看到了景物,还发现了牧童的许多动作:骑、振、捕、闭、立,把牧童的形象活生生地呈现于我们面前,那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牧童呢?(活泼、顽皮、机敏、愉快、可爱)

2、现在让我们看着画面美美地吟诵整首诗,把这如画的诗,如诗的画留在我们的心里吧。(齐背)

五、拓展

1、同学们,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让老师有了很大的收获。我们从短短二十个字想象出色彩绚丽的风景,人物可爱的表情,有趣的动作,让整首诗都活了起来。现在老师还想送大家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看看谁想到的画面最丰富。(课件放《宿新市徐公店》)

2、师简要描述古诗前一句画面:阳春三月,已是山花烂漫、鸟语花香之时,杨万里抵制不了春的诱惑,沐着春风踏着春光欣然前往乡村。当最后一抹晚霞落山时,终于来到了山村。哦,累了,就在这家“新市徐公店”住下吧! 第二天凌晨,阵阵清脆的鸟鸣把我从睡梦中唤醒,我披衣下床,推开窗户:呵!好清新的乡村空气!好迷人的乡村美景!映入眼帘的是那通向远方的小径和小径两边稀稀落落的篱笆以及远远近近那金灿灿的油菜花。我情不自禁地走出小屋踏上小径悠闲地漫起步来。曾经兴旺一时的桃花、杏花早已凋落。而路旁的几株杨树,每一个树枝上都吐着嫩绿的新叶,叶上晶莹的露珠儿在清晨的阳光下熠熠闪光;那边的柳树垂下的无数条绿丝绦在柔和的春风中飘荡;鸟儿在枝头上唱着动听的歌曲;小草摇晃着脑袋,好像是在跳春之舞……啊,真是令人陶醉。

3、生轻声读后一句,想象画面。同桌讨论,反馈。(突然,一阵银铃般的笑声像强磁力的吸铁石把我的目光吸了过去。原来是一群可爱的顽童正在捕蝶。这时,有一只蝴蝶落在了菜花上,一个小女孩蹑手蹑脚地走近它,闪电般地抓住了它。那个女孩拿着蝴蝶在同伴面前炫耀着,由于兴奋过度,她的手一松,机灵的蝴蝶哧溜飞走了。等女孩反应过来,蝴蝶早已飞入菜花丛找不到了。小女孩并没有灰心,又开始抓起蝴蝶,而那些蝴蝶悠闲地飞着,时而在她眼前晃过,时而在她头上盘旋,时而落在枝头,时而叮住草叶……好像故意在逗她。眼看小姑娘就要得手了,那黄蝶却“呼”地一声飞入了菜花丛中,她弯下身子在花丛中仔细寻找着蝴蝶,她找啊,找啊,怎么也弄不清蝴蝶藏在哪里了。)

所见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学目标

1、认识六个生字,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并能并诵古诗。

3、激起学生读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我们在课外学了许多古诗,现在谁愿意将课外学习的古诗背诵给大家听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诗:

板书:

13 古诗两首

3、出示课件:

请大家注意观察图画,谁来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做什么?他到底看见了什么?让我们一起借助拼音读读古诗《所见》。

板书:

所见

4、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记忆生字

1、自读古诗:

读完后读给同桌听一听,互查读音。

2、检查自读情况:

⑴ 出示生字卡:

所,牧,捕,蝉,闭,立。

⑵ 注意翘舌音:

蝉。

⑶ 小组识记生字。

⑷ 开火车读生字。

三、整体感知

1、将这些生字带入诗中,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首诗。

2、出示课件:

师指牧童与黄牛图问:

这是什么?

(牧童骑黄牛)

3、放录音(牧童唱歌)问:

听,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样?

(歌声振林樾)

4、课件出示:

蝉声。

5、师诵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问:

小朋友们想象一下,闭上嘴的牧童会怎么做?

6、多美的一首诗,我们再来读一读:

⑴ 指名读。

⑵ 男女读。

⑶ 齐读。

四、读诗想画面

1、师配乐朗读:

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⑴ 引背。

⑵ 同桌对背。

⑶ 齐背。

2、生扮演诗人到画面前诵读古诗。

五、拓展

想一想:

牧童是怎样捉蝉的呢?他捉到蝉了吗?把这些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小伙伴听。

六、指导书写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

生认读。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师范写,同时讲解。

4、生先描红,再练习写,师巡视。

5、评价。

所见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三个生字,理解诗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生字,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难点:古诗的理解与背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 设情境,走进古诗

1、播放“牧童行歌捕蝉”动画片段,学生在欣赏中勾起对牧童的悠闲自得的好奇。

2、谈话:“夏天的时候,同学们都喜欢玩些什么?”(自由交流)

3、倾听学生谈话,了解学生想法,在此基础上引出古诗《所见》。

(二)、初读古诗,觅得诗趣

1、学生自己读读这首诗,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好好读一读。

2、生读诗后,了解字词的认读情况。在认读的过程中,引导帮助学生强化认识。

师:现在,调皮的字宝宝跑回了家,躲进课文里,但我们还认识他们,我们一定会把这首诗读好。

(三)、再读古诗,入情入境

1、播放乐曲《牧童短笛》,课件出示画面: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快乐地唱着歌儿。

师:(动情地)你们看,你们听,小牧童坐在黄牛宽厚的背上走来了,他摇啊晃啊,就像坐在摇篮里,真舒服呀!小树林里,花儿在笑,风儿在吹,蝴蝶在飞,多美呀!小牧童忍不住放声歌唱,歌声飞出了密密的树林。我们来读读这两行诗。

学生自由练读——点读——点读——男生齐读。

2、男生边做“骑黄牛”动作,便朗读。

引导全班“骑黄牛,读古诗”。(配乐读)

3、音乐突然停止,出示画面:牧童呆呆地站在树下。

提问:小牧童怎么不唱歌了?他为什么不唱了呀?

生展开想象,自由发言。

引导学生体验到小牧童是想捉树上的蝉。

学生自由读,大声读——小声读——齐读,引导在读的时候入情入境。4、拓展延伸:小牧童捉到蝉了吗?怎么捉住的?

学生模拟表演,自己想办法捉住蝉。

5、出示课件,动画演示,体会古诗大意,吟诵全诗。

四、走进诗人,深化情感

通过课件,初步了解诗人,浅诵诗人的另一作品。

五、合作探究,拓展练习

想一想:牧童是怎样捉蝉的呢?他捉到了蝉吗?把这些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六、吟诗诵情,欣赏美文

1、学生齐背古诗。

2、送给爱诗的孩子几首古诗:《小儿垂钓》、《池上》、《四时田园杂兴》。

3、课件演示,动画朗读。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16 495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