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教案 >

五年级《外婆的澎湖湾》教案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281718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五年级《外婆的澎湖湾》教案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外婆的澎湖湾教学反思1

《立方根》八年级数学上学期《实数》第二节《立方根》第一课时的内容。立方根(1)的内容,是在学习了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的有关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本节从内容上看与上一节平方根的内容基本平行,主要研究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从知识的展开顺序上看也基本相同,本节也是先从具体的计算出发归纳给出立方根的概念,然后讨论立方与开立方的互逆关系,研究立方根的特征。

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温故而知新法,让学生从以下几个问题入手:1.举例说明什么叫平方根,算术平方根?如何用符号表示数a(≥0)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2.正数有几个平方根?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负数有没有平方根?0平方根是什么?通过复习类比旧知,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之后,我又创设了一个学生生活实际中常见的问题情境,“1.观察并思考:一个正方体的盒子边长是2厘米,你能求出它的体积吗”?

在此基础上,又设置了一个有挑战而学生又能解决的问题,“2.小明要制作一种容积为27cm3的正方体形状的包装箱,这种包装箱的边长应该是多少?你能帮帮他吗?”帮助朋友解决问题,同学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同时也将学生的注意力朝着开立方运算向立方运算的思路引导,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给出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探究新知的环节,我在教学中主要采取类比学习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回忆平方根的概念及表示,并联系上面的问题,请学生归纳得出立方根的概念及表示。之后,一位学生也迫不及待地给出了立方根的概念即“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说得真棒。你能给大家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吗?”如“23=6,2是6 的立方根,33=9,3是9的立方根。”他用询问的眼光等待着我的回答“我们班的孩子就是不一样,她对立方根的概念理解的很到位,只是?”“老师,我知道她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他把乘方等同于乘法”然后她说出了正确的答案。“看来这位同学很细心,大家为她加油。我们还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同学们在下面嘀咕了几句,有的不声不响地计算了起来,稍顷学生开始举手抢着举例,课堂气氛被调动了起来。

五年级《外婆的澎湖湾》教案2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教材分析:

《外婆的澎湖湾》由台湾著名的民谣创始人叶佳修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校园民谣。是一首曲调优美的抒情歌曲。歌曲为4拍。宫调式二段体结构。歌曲的第一部分从低音区缓缓进入,曲调平稳,节奏跳跃富有动感,即刻使人联想到,漫步在童年时熟悉的沙滩上,留下一步一个脚印的生动情景。歌曲的第二部分,节奏顿时拉宽,旋律舒展,情绪亲切热情。进一步表现了对童年生活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能用抒情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2、为歌曲选择打击乐器编创节奏型伴奏。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体验歌曲中主人公对美丽的外婆澎湖湾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和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教学用具:

电子琴、电子白板、打击器(碰铃、沙锤)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环节

1、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个美丽的地方,他美在哪里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26页,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师板书:外婆的澎湖湾

师:同学们美丽的澎湖湾给作者留下儿时美好的的回忆,

2、生自主学习。

白板显示:

1、以你已有得的学习经验,你从这首歌里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可以从拍号、强弱、速度、节奏、旋律、音乐标记等来分析)

2、作者叶佳修简介

叶佳修是台湾校园民谣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

我们八十年代爱唱的(乡间的小路)(赤足走在田埂上)(外婆的澎湖湾)等等歌唱伴奏是叶佳修弹吉他演唱的。

师:歌曲《外婆的澎湖湾》是叶佳修专为台湾歌手潘安邦而作的歌曲。这首歌背后藏著许多潘安邦与外婆的祖孙故事,他用真情唱自己的故事。下面我们就来听听这首《外婆的澎湖湾》,听听它是如何描述潘安邦美好的童年生活的?

三、学习歌曲

1、初听范唱。

1)、要用怎样的情绪演唱歌曲?

2)、听完之后眼前出现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我们会产生哪些联想呢?

2、复听歌曲。教师范唱。(4遍)(每个问题一次次抛出)

1)歌曲的意向要表达怎样的情感?(教师范唱)

2)划分乐段,有相同或相似的乐句吗?

3)每段的力度、情绪有什么变化?(小声跟唱,注意口型)

4)有什么特殊的节奏?用笔标出来。

3、视唱歌谱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视唱歌谱。

4、小声跟琴唱。

5、师生一起视唱曲谱。让学生理解切分音节奏作用于歌曲,使演唱更加完美。

师:切分音作用于歌曲中会给歌曲带来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声音如何表现?(短音弹唱,用顿音的唱法更能表现轻松亲切的情绪)第二部分出现的切分音呢?(动感、思乡之情)

6、生跟琴视唱。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北京天使合唱团表演的合唱曲《外婆的澎湖湾》

7、欣赏合唱《外婆的澎湖湾》

8、填词。(学生分小组唱)

(根据开始抛出的问题讨论、辨别、表现)

9、师示范,生听辨。

表现歌曲(分组合作,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探究表演形式):

师:歌曲的高潮在哪一段?我们可以用小乐器来丰富B段的情感。选一选哪些小乐器合适?(对比乐器音色及效果,定出伴奏节奏)

1、配伴奏。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

想一想、编一编、试一试、辩一辩、改一改,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创编节奏型。

(要注意不能破坏歌曲的美感,而要进一步完善它的美感。)

2、生小组讨论。

3、分组用演唱的方式汇报讨论的方案。其余小组评价。

4、小结。

师:把你大脑中的晚风轻拂澎湖湾的情景画成图片,拿起打击乐用最美的声音表现这首台湾校园民谣《外婆的澎湖湾》。

四、拓展

说起下面我们来聆听两首校园民谣的歌曲,一首是先前提到的叶佳修的《乡间的小路》另一首是罗大佑的《童年》再次感受其清新流畅、旋律动听、易于哼唱的特点。

欣赏:叶佳修的《乡间的小路》和罗大佑的《童年》

小结、校园民谣有什么风格特点?

速度中速,歌词都以叙述回忆为主。

这节课即将就要结束了请同学们想一想: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今天的音乐体验你参与了多少?

思考:今天的音乐课你参与了多少?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你是怎么学的?

请写在你的'卡纸上。

外婆的澎湖湾教学反思3

1、如何创设有效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这一环节我没有充分体现,而只是课前让学生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兴趣,没有充分地利用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点在教学过程中引导的很到位。老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操作再讨论发现规律,并能及时地让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你想摆几个呢?需要几根小棒?在小组中说说。既给学生时间又给学生空间。让学生感受学数学的乐趣和用处。

3、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不同的策略。这一点在教学中是重点也是难点,这节课突破了,着重让同学在教师的帮助下想出多种方法,学生想出了三种方法,并能择优运用。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

4、如何合作交流,帮助解决问题。整堂课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老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了,让学生在小组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与享受,小组中互相帮助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

5、如何对过程作出反思与评价。这一点作得不够,老师只是在课的总结时让学生反思而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体现出来。

总之。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改所提倡的“数学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学生自己体验、探索、时间活动的过程”。这一理念,课堂上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学习优势得到充分地发挥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方程”一章基础上,安排的三个专题实践活动之一,意在让学生经历一个直观操作、探索发现的过程,体验发现规律的方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渗透一些简单的函数思想,学会一些数学思考的方式、方法。

外婆的澎湖湾教学反思4

我不惜用许多时间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经过:“中国共产党是1921年7月诞生的。当时,全国只有五十多个党员,有十二个代表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开会过了3天时,由于受到了敌人的注意,为了安全,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继续举行了2天的会议,正式成立了中国共产党。这就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一句的来历。‘星火’是说火星,火小的意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时党的力量很小很小,比喻为‘星火’非常恰当。而‘航船’即指那只开会的游船,又指从此开始,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乘风破浪,胜利前进。”

学生恍然大悟。从语文的角度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有人问:“为什么党的生日是7月1日呢?”

现在,又回过头来讲题目,“‘中华少年’与‘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有关系吗?”

在老师指导下,大部分学生明白了:中华少年即可指的是我们新一代的少年儿童,又可指我们的祖国。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几十年,还是和少年一样充满生机。同时说明我们的祖国发展前程光明,一定会蒸蒸日上。

一个问题,竟然引出了这样一段学习经过。可见教学素材随时都会出现,如果我们教师用心留意,注意学生的课堂发言和提问,适当加以利用引导,肯定会上出学生欢迎,自己得意的生动之课。

外婆的澎湖湾教学反思5

本次活动主要问题 在本次活动的一开始,我将3辆小汽车,分给甲幼儿1辆,乙幼儿2辆。幼儿再把汽车还给我。请个别幼儿把事情按顺序说清楚。在学习3的第二组分合时,我问幼儿“3辆小汽车还可以怎么分?”时,有的幼儿回答是这样的:3辆车全分给1个幼儿;3辆车1人1辆。

分析发生原因

作为新教师的我在活动中,没有预想到幼儿会做出这样的回答,这也是我在活动前提出的要求不够明确。在活动中,孩子常会把实物图中的总量在表达上混淆。例如:3个苹果,说成3个大苹果。

解决 策略

1. 明确要求。

(1) 分给两个人才是分成2份。

(2) 每次分的结果不一样就是不同的分法。

(3) 给一个人不算是分,是全部给。

(4) 将3辆汽车分给1人1辆是分成了3份。

2.及时纠正幼儿出现的错误。苹果有大有小,因此,只有讲苹果,才能代表全部。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16 128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