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教案 >

《山雨》课堂实录及点评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23119

【序言】由阿拉题库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山雨》课堂实录及点评精编4篇”学习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山雨》课堂实录及点评1

一、案例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山雨》。(板书课题)大家齐读课题。

生:(有感情地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喜欢阳光灿烂的日子,可是,也有人觉得雨中的景更美。喜爱雨景的同学能用一两句话来说说下雨时的情景吗?

生:春雨细细密密,像衣针,像牛毛。那细细的雨丝,一根一根的,有趣极了。

生:春雨过后,大地像洗了一个澡,空气新鲜了,树也绿了。

生:春雨滴嗒滴嗒,像唱着一曲优美的歌。

生:春雨来了,万物复苏了,大地的一切更精神了,而且农民伯伯也下地干活了。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那么,这节课你想学会什么呢?先看看书,想一想。

生:(学生打开书,同桌间小声交流。)

生:我想学会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生:我想学会这篇课文中的比喻句。

生:我想知道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生:我想学会这篇课文中的描写颜色的词语。

师:好,还有补充吗?

生:我想知道课文的哪些句子是写春雨的?

师:问得好。

生:我想知道哪些句子是写春雨的声音的?

生:我想知道雨停后的情景是怎么样的?

师:好。同学提的问题真全面,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小声读课文,然后讨论交流。

二、分析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本课教学,改变了由教师规定学习目标的教学方式,教师成为课堂的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以相信和尊重学生为前提,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虽然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但学生是具有生命的个体,他们具有认知、思考、构建的能力,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这才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本教学片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是具有创造能力和自我挖潜能力的,他们提出的问题不也正是教师想要学生解决的问题吗?过去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要彻底的改变了。教师应该把主动权和选择权交给学生。

三、问题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四、策略

“转变学习方式”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良好策略。学生是学习的人,他们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学习是自我实践的过程,教师是不能代替的。试想:一个婴儿学走路的时候,是父母教会的,还是经过自己无数次的摔倒、体验学会的呢?我认为教师的教是必要的,但代替不了学生的发展。最好的教学内容是由“讲课文”变为“讲方法;最好的教学方式是由“教学”变为“学教”,也就是先让学生自学,后由教师指导;这才符合现代教学需要。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多是浅显易懂的,大部分学生自己能读懂,所以,教师要从整体入手,由学生自我选定学习内容,因为自我选定是学生最需要的,最感兴趣的,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2、自主选择学习方式:

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就是废除教师的“一言堂”,教师把主动权和选择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由于个性的差异,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例如,学生读课文的方式就有好多种,有的学生喜欢朗读,有的学生喜欢默读的,有的学生喜欢快速浏览,有的学生喜欢表演读……学习方式的选择不一定是高效的,但毕竟是学生自我选择的,教师应让他们在自我实践中去比较、分析、完善,逐步积累良好的学习策略。

3、自主合作、探究:

一个国家不会合作是不会有发展的;一个企业不会合作是不会有前途的;一个人不会合作是不会有进步的。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由教师的单一讲授转变为学生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形成健全的人格。自主合作学习就是由学生“自作主张”,自主选择学习伙伴,自主和他人交流对话。

自主探究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问题,这都由学生做主。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点拨引导。

上面内容就是一米范文范文为您整理出来的4篇《《山雨》课堂实录及点评》,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米范文范文。

《山雨》课堂实录及点评2

教材分析:

《山雨》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语文上册的1篇略读课文。它是1篇语言文字非常优美的散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清幽雅致山林雨景图,展示了雨中山林的千般秀美和令人神往的意境。文章是按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写的,重点写了山雨的声音和颜色。首尾呼应,主次分明;摹声状物细致入微,字字句句委婉动人,极富感染力。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会认四个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色,学会积累语言。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想像力和对文学作品初步的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

从阅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大自然的秀美,培养学生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读中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教学难点:

从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那份情感。

教学准备:

PPT课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大家喜欢雨吗?谁能把你看到的雨给大家说一说。老师做简单的评点。比如,这个同学是从颜色方面来写雨的,这个同学是从声音角度来写的,这个同学描写了雨的形状,这个同学还写了自己对雨的感受,这个同学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等。

2.揭示课题:

好,咱们今天就跟着作者赵丽宏一起走进山林,去感受一场如歌如画如诗的山雨。(生读题)

屏幕上显示课题《山雨》,画面上出现雨中的山林,课件的运用除了引入课题之外,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画面上湿漉漉的小路和翠生生的树林很自然地把学生吸引到对课文的学习中来。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赶快打开语文书,自由地读课文。注意读准读音,读通句子。

2、读准字音与理解词义:一阕啼啭悄然余韵

3、谈谈对山雨的初步印象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指导读第1自然段。抓住“悄悄”朗读山雨刚来时的情景(一生读课文第一段)

2、理解并指导读第2、3、4自然段。抓住“歌谣”“神奇”等词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歌谣”做比喻表现了山雨的美妙,也写出了对山雨的喜爱。“神奇”“飘然”写出了雨的体态美好和作者的赞叹。)

“沙啦啦,沙啦啦…”应该怎样读?请一个同学读一下,其他同学评价。老师指导学生要读出从远到近(从很远的山林里传来,从很高的山坡上传来)的感觉,并且是越来越清晰。

课件出示语段:沙啦啦,沙啦啦……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背景是雾气笼罩的山峰,图文结合,便于学生理解课文。

3、学习第5自然段。

1)听雨声多媒体展示下雨的情景,雨丝斜飘,伴着清脆的雨声。“雨”学生既看过又听过。多媒体再现生活情景的目的是为了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的心与作者碰撞,用“心理视线”去领会语言文字。

2)弹奏山雨之歌。

课件出示语段: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阕又一阕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以雨中山景为背景,整个画面干净素雅,弱化了图像,突出了文字,便于朗读。配上优美的钢琴曲,更能让学生读得入情入境。

男生读,女生为他们伴奏。(女生轻敲桌面,做优美的抚琴动作,表演山雨落在山林中就像柔软的手指弹钢琴的这种情景。)

师生同奏(配乐,边读边演,陶醉其间)

3)展开幻想:我幻想自己是山中的…….

画面还是雨中山景,景物逼真,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自然也会张开想象的翅膀

4、自学课文6、7自然段

学习建议:

1)理解文意:雨中山林与晴天山林的颜色有什么不同?

2)词语积累:请用一两个词概括雨中的绿。

的绿

3)佳句美读:美美地读,读出雨中山林的色彩美。听听小伙伴的评价。

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课件出现学习建议,突出了对学生的自学要求。这些文字都可以课前预先打好,因此也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在讲到雨中的绿时,考虑到城市学生大多数没有见过山林雨景,农村学生即便见过也不一定都留心观察过。运用多媒体播放了一组雨中山林的动态画面,突出了山林“绿”的特点,让学生亲临其景一“游”为快,学生在亲眼目睹了雨中的绿”后,学习课文时就不再是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了。

5、学习8——10自然段。

一生读(读8-10)其他同学在书中找找哪个词最能体现雨后山林的特点。你从哪儿读出了山林的幽静?

一起去感受一下雨后山林的幽静吧!

多媒体展示画面,偶尔鸟叫,还有晶莹的雨滴声,既打破了以课堂为中心的时空约束,又拉近了语文学科与大自然的距离,能激起学生情感的浪花。

一起通过朗读来描绘这美丽的画面。指导朗读“叮——咚——叮——咚……”这里又有省略号和破折号,朗读怎么处理呢?

《山雨》课堂实录及点评3

教学片段与赏析

〖片段一〗

把握时机,激活思维

师启发谈话:今年的雨季格外长,好像没完没了,无休无止。瞧瞧,窗外的雨正下得热闹。不过,千万不要烦恼。其实,雨是大自然的精灵,是浪漫的演奏家,她会演奏出美妙动听的旋律。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一听。你们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

生一:雨声丁丁冬冬,像一首抒情的钢琴曲。

生二:雨声噼噼啪啪,像调皮的小孩在放鞭炮。

生三:雨声哗啦哗啦,像欢快的小溪在唱歌。

生四:雨声嘀嘀嗒嗒……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想到教室外面去感受一下雨景吗?

学生纷纷走出教室,来到走廊上观赏雨景。

教师相机指导:“你们看到什么?你们又想到了什么?”学生兴趣甚浓,都争先恐后地想一吐为快。在充分调动学生感官的同时,学生倾诉的欲望被激发起来了。看时机己成熟,教师赶忙把学生带回教室,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生一:我看见无数的雨滴落在水洼里,荡起一个个小圆圈,好像淘气的小鱼在吐泡泡。

生二:雨滴从屋檐上滴下来,就像断了线的珠子。

生三:雨滴打在树叶上噼噼啪啪,落下来,像一串串晶莹透亮的珍珠。

生四:远处的树木、房屋笼罩在白茫茫的雨雾中,隐隐约约看不清。近处的树叶绿得发亮。

生五:校园里的小草挺直了腰,贪婪地吮吸着甘露,广玉兰树叶在雨雾中欢笑,看见我们高兴得手舞足蹈……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了,真了不起!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山雨》这篇课文中,去看看作者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雨景图。

〖赏析〗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善于把握时机,适时创设情景。在教学中建立了一种开放式的课堂,让学生走出教学,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在学生有了亲身感受以后,再来接触文本,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学生思维空前活跃。学习兴趣高涨,这样有利于师生和文本这间进行很好的沟通与交流。

〖片段二〗

感悟体验,情感共鸣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语句。

2、再读课文:

勾画出描写雨声及雨中山林颜色的段落,读一读,和同桌说一说,你了解到的雨声及雨中山林颜色是怎样的?

3、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想一想自己为什么喜欢,怎样才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并把感受批注在旁边的空白处,和学习小组的伙伴交流交流。

〖赏析〗

朗读、讨论、交流,是感悟的基础。充分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发挥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加深了阅读体验。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这样处理朗读,学生就会读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也更加有兴趣。

课件出示语段:

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师:喜欢这一段的同学可以为大家感情朗读,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一:(感情朗读)。

师:读得真好!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生二:雨把山林洗得干干净净,树叶青翠欲滴,绿得发亮。

生三:(读)我满眼都是绿色,我好像也变成绿色的了。

师:说得好!读得也很到位!

生四:我读了这些句子,感觉自己就站在雨中,一股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使人神清气爽。

师:老师也和你有同感。你能读出这样的感受真了不起!

师:为什么这雨中的绿色,在画家的调色板上很难调出来?

生一:因为绿色太多了,有的深,有的浅,有的浓,有的淡,有的明,有的暗。真是太美了!

生二:这是在大自然的杰作,所以画家画不出来。

师: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再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把对山雨的喜爱之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赏析〗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教师要鼓励学生带着个人的感受、体验,从不同角度进行阅读交流和作品欣赏。可以用自己的话谈阅读感受,也可以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展示自己的阅读体验。这实质上是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的过程。

总评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本堂课中,教师善于把握时机,适时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不留痕迹地接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充分让学生自主阅读,合作交流,通过朗读、感悟、体验,让学生走进文本,想象如诗如画的山林雨景,欣赏优美抒情的语言,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在有感情地朗读、个性化的感悟中,学生完全进入文本所描绘的图景之中,整个课堂充满了激情、智慧与想象,最后达到文本、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这样的课堂,对于教者、学生都是一种情感上的享受。

《山雨》课堂实录及点评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象,在读中体会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情感。

3.培养对文学作品的语言文字初步的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心观察,它准会让你一饱眼福。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作者留心观察后为我们描绘的美丽的自然景观。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

4.提出疑难之处。

三、再读感悟,探究解疑

1.自读感悟。欣赏诗般的语言文字。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l)感悟雨声的美妙、神奇。

①“沙啦啦,沙啦啦……”这是实实在在的雨声。

②“像一曲无字的歌谣”和“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这是由雨声而产生的联想,给人以美的感受。

③“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这句写出了山雨的声音神奇、美妙,

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④播放雨声的录音,让学生寻找文中作者的感觉,或产生自己独特的奇思妙

想。

(2)感悟雨色的明丽、迷人。

①“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是实写雨雾中的色彩,给人以清新、舒畅的

感觉。

②“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是

作者对雨色的想象,因为作者发自内心地喜爱这绿色,所以讲“流进我的心

胸”。

③通过电视屏幕显示雨中山林美景,感受雨中的绿色之美,同时印证课文中作者的感受。

④“记忆宛若一张干燥的宣纸,这绿,随着丝丝缕缕的微雨,悄然在纸上化开,化开”

点拨:这句话突出了雨中的绿非同一般,给作者的印象也格外深,从而使记

忆变得鲜活而具有灵性。

(3)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①自己练习,边读边体会。

②组内朗读比赛。

③各组代表在班上展示读,并配以音乐,读后师生评议。

四、总结

1.配乐朗读课文。

2、谈谈学了课文后你的感受。

五、拓展延伸

1.画一幅《山雨》的彩色图画,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

2.写1篇赞美自然景观的习作。

附: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适时适当地给予点拨、引导,为学生学习诗般的语言文字创设环境。

2、通过自读自悟、小组讨论交流等形式对课文进行深入语言欣赏。

3、组织一次配乐朗读比赛,加强学生朗读技巧的训练,同时,可以帮助学

生积累优美的句、段,在美的享受中陶冶学生的情操。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16 22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