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精编5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精编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小学美术教案【第一篇】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的艺术情感。
2.初步了解文学与美术两种艺术形式的联系。
3.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作业要求:着色完成一幅诗配画的作业,要求能以美术形象初步表
达自己对诗的理解。
(三)课业类别:绘画创作课
(四)教学重点:学习诗配画的方法,和这种艺术形式的知识。
(五)教学难点:学习诗配画的方法。
(六)用具准备:
1.教师:范画、教材、课件。
2.学生:书、彩笔、诗、扇子。
(七)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具准备情况及摆放。
二.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诗配画
三.讲授新课:
1.分析诗配画的形式特点:
我们看到这种形式时,首先看到的是画面,其次是诗。因为版面上画面占了主要位置,再加上画面的色彩,使人最先受到感染的是画面。所以诗配画中画面很重要,它比文字更形象更直观。
2.诗配画的方法:
首先要注意反复读,并要弄清诗的原意、含意,在着手构思构图。
3.诗配画的表现形式:
诗配画的表现方法要考虑画的形式与诗的内容统一。
(1)古诗:国画手法,体现民族民间特色。
(2)新诗:较新、较现代的表现手法,是其格调一致。(3)儿歌:儿童画,大胆、夸张。
4.作业步骤:
(1)选诗:自己熟悉并喜爱的。
(2)构思:反复熟读,领会之后进行构思。
(3)构图:按照诗的主要含义,将主要内容置于画面主要位置,并设计文字的位置。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学生构思、构图。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
检查用具的准备及摆放
二、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诗配画
三、讲授新课:
1.描绘画面:
(1)根据诗的内容,去选择与诗相统一的手法。(2)儿童诗、浪漫诗可选择多种表现手法,如工艺。2.着色:
色彩要与诗的内容、表现手法结合起来,以求得与诗的和谐统一。3.文字:
文字与画面内容结合为一体,字体也要相当。(出示范画讲解)
四、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修改稿子,描绘着色完成画面。
五.课堂小结:
1.作业展示,讲评、欣赏。
2.收拾用具,注意卫生保洁。
3.下节用具:水粉用具、书。
4.下课。
小学美术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2.通过切割移位的方法,感受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和移位作品的独特风格。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进行切割。
教学难点:
进行有序的排列。
教学过程:
1.欣赏:
2.发现:这样的'作品会产生变形的效果。
3.动手切割要点:
4.重新组合要点:
5.布置作业:根据自己所带的图片经过切割后再重组成一幅有趣的作品。
6.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7.学生的作品展评:根据本节课的要点开展点评。
小学美术教案【第三篇】
一、游戏导入
游戏“猜猜我是谁?”
课前请几位学生用硬纸遮住脸部,由老师带领依次进入教室。请学生猜猜他们是谁?你凭什么判断得这么准?(身材、个头、衣服……)
儿童参与游戏活动,心情轻松愉快,可以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发表质疑
1,请表演的学生下移纸板,露出头发,请学生仔细比较他们的头发有何不同之处?(长短、发型、颜色……)
2,继续露出眉、眼、耳,请学生再仔细观察比较其各自的特点。(大小、形态、位置……)
3,再露出鼻、嘴至整张脸,请学生比较每个人鼻、嘴的特点。(长短、大小、肥瘦、形态……)
4,比较脸型。(胖、瘦、长、短、方、圆……)
5,请学生谈谈:刚才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谁的特征最明显?为什么?
运用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眼、脑去发现物象的特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让学生分段、分步寻找脸部特征,符合儿童注意力的广度与深度发展的规律。
三、深入探究
1,看一看:用小镜子观察自己的脸部特征。(发型、五官、脸型……)
2,说一说:请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自己的脸部特征。(喜、怒、哀、乐时的五官变化)
3,演一演:请几位特征明显的学生上台表演喜怒哀乐的表情。
通过看、说、演进一步捕捉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及人物表情的无穷变化。
四、感受实践
1,讲解演示作画方法:
请学生说说老师的脸部特征,根据学生发言,教师在大画纸上分步画自己。边画边讲作画方法:a.根据脸型勾画轮廓;b.添画头发和五官(抓特点、添表情);c.上色(可线描);d.可用夸张手法画自己(教师示范几个被夸张的自画像)
2,谁想做老师的好朋友?那么就请你把画好的自己剪下来贴在老师画像的旁边,我们共同完成一幅好朋友的大合影,好吗?
3,作画要求:再仔细观察自己面部的特征,大胆地画出自己的相貌。(对有能力的学生鼓励他们画出自己的喜、怒、哀、乐的表情)
由学生先找出老师的面部特征,老师再根据学生的提示,画出自画像。通过这样的示范,无疑给学生的描绘提供了“拐杖”,进一步帮助学生将脑中已有的感性认识具象化。
五、巡视指导
1,鼓励学生大胆作画,只要能描绘出自己的某一个特征,就是好的。
2,让学生避免面面俱到,也就是眉毛、胡子样样都描绘得太细巧,反而增加了难度。
3,可用些夸张的手法,如:胖脸更胖;瘦脸更瘦;爱笑的嘴更大、更弯;爱哭的没了眼;……-
学生放假后的第一幅画,难免缩手缩脚,教师的鼓励在此时最管用。
进行个别针对性辅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六、欣赏评价
1,作业展示:请大家一起欣赏“大合影”。
2,自评互评:从“大合影”中你能找到谁?谁的脸部特征最明显?
3 欣赏大师们的“自画像”:艺术大师们在表现自己时,特别重视面部神情的刻画(课件欣赏徐悲鸿、凡·高等画家的自画像)。透过他们的神情,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他们的内心世界。-
互相评价可以促进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通过欣赏名家名作,增加美术文化含量,提高修养。
七、课后延伸
1,老师打算将这张“大合影”扫描进电脑,作为你们教室电脑的桌面背景,你们同意吗?
2,这张“大合影”是由许多长相不一,个性不同,但都聪明、可爱、充满自信的你们组成,老师希望你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一个向上的集体、一个互助的集体。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集体主意识。
小学美术教案【第四篇】
一、教材依据
人民美术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第十二册第三课《我的书包》
二、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
本课的教学正是以设计书包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与创造能力,使学生能够了解设计理念,提高设计意识,学会简单的设计方法,并将设计理念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创造出更有创意的作品,同时培养创新精神,养成善于关注身边事物的习惯。
教材分析:
本课展示了各种各样的书包实物图片,并针对不同特点的书包的各部分结构提出问题,其目的旨在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对书包进行细致观察和分析,从而学会分析、思考的方法,了解到书包的主要功能是为了方便人们携带学习用具的,了解体会出设计要以人为本的理念,为自己的设计打下基础。
设计理念:
本节课,我以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通过课件认识到书包在不同时期的功能变化,并且了解书包的功能变化是为了人的舒适性、便捷性而服务的。多利用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欣赏、讨论、分析的活动,提高学生自学与互学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造型基本上问题不大,但在创作方面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想象不够大胆,所以我将在本节课中采用小组研究的方式,使学生讨论并发言,互相启发创作灵感。
三、教学内容与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书包的设计理念,设计的书包要美观与实用相结合。
能力目标:
学会观察和分析书包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学习简单的设计图画法,能够设计一款既美观又实用的书包。
情感目标:
养成关注身边事物的习惯,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了解设计要以人为本的原则。
现代教学手段:
使用课件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本课的教学内容。
四、教学重点:
观察、分析书包各部分的设计意图,了解形象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运用简单设计图的画法设计一款自己的书包。
五、教学难点:
运用设计理念,自己设计一款多功能书包。
六、教学准备:
教师:美术书、各种不同类型的书包、制作课件、涂色工具、纸。
学生:美术书、课前搜集到的各种书包、涂色工具等。
七、教学过程:
㈠、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看看谁猜得又快又准。(课件出示谜语)
它是我的好朋友,
每个同学全都有,
笔墨书本帮我拿,
可我还得背它走。
生答:书包 。
(设计意图:以谜语导入,能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对书包的兴趣。)
2、书包是我们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件学习工具,那你对自己的书包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吧(板书课题)
㈡、讲授新课
1、了解书包外形及功能的变化过程(课件出示)
①将70、80年代与90年代的书包进行比较(功能、色彩、外形上有什么不同)
②学生讨论
——功能单一、色彩单调、外形简单。
2、近几年的书包又有哪些变化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自己带来的书包,它分为哪几部分?
——书包箱体、书包背带、外部装饰。
(设计意图:从书包每一个时期的变化入手,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每一个不同时期书包的样式、功能,从而对这样一个过程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3、它都有哪些特殊功能?
——侧兜、加宽加厚的背带、被戴上还有挂环、跟旅行箱一样有一个拉杆、还有的书包背带上面有一个横向的挂扣······
4、书包上为什么需要加这么多特殊功能呢?
——为了更方便我们的使用。
5、同学之间互相比较,找出更多不同功能,并说一说这些功能是做什么用的,使用起来怎么样?
(设计意图:用互相观察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在这样的气氛中对书包进行细致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层层深入。)
6、小组研究(课件出示)
①仔细观察自己的书包,你觉得哪一部分最需要改进。
②你想使自己的书包变成一个具备什么特殊功能的书包呢?
(设计意图:互相启发创作思路)
7、引导学生看书中的学生作品,了解设计图的画法。
(设计意图:看书中的作品,使学生从书中得到启发)
㈢、学生制作
1、展开你的丰富的想像力,设计一个即实用,又美观,而且带多高科技多功能的书包。把它打造一个完全智能化的书包。
2、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大胆作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
3、教师板演(如果在书包基本造型上有问题的学生可以跟画)。
㈣、学生作品展示评价
1、学生自评: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并做以汇报,说说你的书包先进在哪里,都具备了哪些高科技的功能。
2、学生互评:说一说谁的作品更吸引你。
㈤、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都设计出来了别具一格、功能独特的书包,在今后的日子里,希望你们在自己设计的书包能够成为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产品,用它所特有的功能服务更多的人,想要使这样一个梦想成真,就需要我们的不懈努力,同学们,加油吧!
小学美术教案【第五篇】
设计理念:
1、浅显易懂,我设计的课程是给二年级同学学习的。
2、掌握简单的点、线、面的运用,重点是培养小朋友对线描绘画的兴趣。
3、自主学习,同学是学习的主体,可以表示小朋友自身心理的意象感知。
教学目的:
1.使同学懂得用点、线、面进行线描装饰的绘画方法。
2.通过教学使同学夸张的方法表示鱼的特征(即外形与花纹的形式美)。
3.通过审美评价与创作的教学活动,培养同学的审美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观察鱼的外形、花纹,指导同学理解鱼的特征和审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指导同学运用点、线、面、明暗对比,表示鱼的花纹。
课前准备:
教师:《美丽的鱼》课件、记号笔
同学:记号笔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
有嘴不说话,没脚会玩耍。
小孩见了它,心里乐哈哈。
小猫见了它,伸手就要抓。(鱼)
生:小鱼
[研讨: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教师应充沛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猜谜创设了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
二、欣赏分析
出示课件,欣赏分析感受鱼的形状和花纹的美态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美丽的鱼,小朋友们最喜欢哪条鱼?为什么?
[研讨:出示课件,欣赏鱼,从中能更加直观感受鱼的形状和花纹,同时发展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
三、范画分析
教师讲授与示范作画步骤
1.先画鱼的外形(要求用线大胆、肯定、流畅,并作适当的夸张)。
2.花纹的布置,用点、线、面作装饰(要求线条精工,才会得到装饰美的效果),
3.构图的布置
4.对作品作进一步伐整。
师:我们先画什么呢?
生:先画鱼身,后画眼睛、嘴巴
师:鱼的轮廓画好了,这样漂亮吗?还少了什么?
生:加上花纹
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添加花纹呢?
生:用点、线、面来添加花纹
师:老师要画很多鱼,纸上画不下了怎么办?谁能来协助老师呢?
生:用遮挡关系来画很多鱼
师;我们要注意处置构图,主题要明确。
[研讨:教师教授示范过程中能很直观的演示线描画中如何运用线条,线条大胆流畅所展现的效果,明暗对比的运用搭配。让同学不只初步掌握了如何画线描—鱼,还加深了对线描特点的理解,并能举一反三,画出了各种不同的鱼。]
四、同学作品欣赏
[研讨:通过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
五、创作表示
1、同学尝试
2、老师巡视辅导
师:大家就依照自身的想法来动手画一画,比一比谁画的最漂亮,谁的最有自身的想法。
五、作品展示评价
1、展示评价
2、小结
师:有许多小朋友都已经画好了,小朋友们来评评谁的。鱼最棒。
生:花纹画的很漂亮,构图丰满……
线的表示力是无限的。线描可以通过线的曲直、刚柔等来表示物象的质感,通过线条的变化所发生的张力表示不同物质的量感,通过线条的浓淡粗细、交叉重叠等表示画面的空间感等。
今天老师觉得大家评的画的都很棒。每幅作品都有许多的优点,当然也有缺乏的地方。不过,今天是大家第一次用线描技法来表示鱼的美丽。老师很满意大家今天的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