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雨说》教学设计精编5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八年级语文《雨说》教学设计精编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雨说》教案1
课题:雨说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读全诗,体会诗的风格。
重点难点:
1、朗诵全诗,理解课文内容
2、品读课文,体味语言特点。
3、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学习重点:
1、品味语言,学会分析诗歌
2、品读课文,体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
学法指导:
这首诗清新明朗,节奏欢快,融典雅的诗句与活泼的口语于一体,特别适合于朗诵。要加强朗读,理解诗意,体会诗的魅力,感受春雨的美好。建议配乐朗读。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1、字词注音,解释成语:
田圃( ) 喧嚷( ) 洗礼( )
温声细雨:
润如油膏:
2、积累——古诗中的春雨:
(1) ,微风燕子斜。——杜甫《水槛遣心》
(2) ,客舍清清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出西》
(3)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郭张十八元外》
(4) ,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5) ,吹风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6) , 。——杜甫《春夜喜雨》
3、熟读课文,概括每一小节内容:
4、思考:雨“说”的说主要表达了什么意思?
5、副标题为什么取为“为生活在中同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6、、朗读指导:
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对春雨的企盼之情;
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表达“雨”的关爱;
第五节应读得欢快,传达喜悦之情;
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
第九节应读出欣慰之情,显示出全诗之品;
学习研讨:
练习延伸:
1、仿照画曲线的句式和修辞,仍以“她”开头补写两个句子。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履款款而行。她携着神奇的小花篮,把五彩的鲜花撒向山坡,撒向田野;她 ;她 。
2、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老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眼前飘来一道鞭影,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1)诗上段押 韵,下一段押 韵。
(2)诗人把许多话语,凝练在短短的诗篇中,体现在形象上,诗人描绘的“老马”是一个比喻,它比喻 。
(3)诗中未出现“马”,而用四个“它”代替,在第一节中描绘它的 ,第二节写出它的 。
(4)这首诗主要运用了 写法,揭示 主题。
相关链接:
这首诗写于1979年,诗中对祖国发自内心的热爱,有对祖国养育之恩的感激,有回顾历史而产生的忧伤,有想到历史重任在肩的庄重心情,有踏上新的征途而感到的欣慰,有誓死报效国家的赤子之心的表白。诗中低沉的咏叹与慷慨的言词相搭配,炽热的情感与被压抑的痛苦相交织,形象的感受与理性的认识融为一体,因而产生了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也给抒情的内涵增加了历史的深度,深沉而有力地表达出奋起的一代青年的历史使命感。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5篇《八年级语文《雨说》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八年级语文《雨说》教学设计2
课的前奏
导入:
初读——
学过的诗文中,一些自然景物会说话、会唱歌、能表达自我:
如《浪之歌》、《雨之歌》——真的只是浪的歌?还是谁的歌?
……
那么,今天这首诗呢?
再读——
板书(不求回答,读时关注即可):
从诗中,我感受到了______。(如:美好的期望。思考的落脚点既可能在“期望”二字上,也可能在“美好”二字上)
组织各种形式的朗读;
在这个过程中解决字词问题,
也通过激发联想和想象,把对字词的理解引向深入,并指导朗读。
(比如,第二节的“织”;第三节的“也许”)
注:
课堂行进的节奏应该是缓慢而舒适的;
这是应该是一个不怎么讲究教学技巧、却能引发对于文本的好感的过程。
(给情感加热)
课的核心部分
从课题出发:
1、“说”什么?
(表达喜欢关心;祝福快乐成长;希望带来快乐)
2、怎么“说”?(对谁“说”)
范读。
说说:
整首诗给了我_______的感觉。
(聚焦在表达形式上;隐含的问题是:这种感觉来自哪里)
引导1:
“为什么”——
为什么不扬起你的脸让我亲一亲
为什么不跟着我走,踩着我脚步的拍子
这两句什么意思?
说得更直接一些,就是——
请扬起你的脸让我亲一亲
或者,
你应该扬起你的脸让我亲一亲
但作者有没有这么说呢?
为什么是“为什么”——
为什么不扬起你的脸让我亲一亲
(体会此句的意味,并比较差异)
小结:
注意一种特别的表达形式——
你为什么不呢?
你为什么不呢!
——难道你不愿意吗?
——难道你不希望吗?
——难道你不喜欢吗?
——难道你不想这样吗?
我知道你是想的,
所以请跟我走吧!
意思上与改写的句子相同,
但语气和给人的感觉不同:
也有反问的意味,却不似那般强硬,
而是带着一点启发、带着一点诱惑。
(更委婉——为什么这样)
“对谁说”决定了“怎么说”。
注:
“为什么不呢”——
这是口语化的表达形式,其中的滋味和在不同情境中给人的体验,就是我们语文学习的内容。如——甲:一起喝杯咖啡好吗?乙:为什么不呢?这篇课文中,我们学习的“为什么不……”,就是它的一种变体。“为什么不”的后面,往往就是说话主体想要干、乐意干的事。“怂恿”的意味甚浓。
如此设计,是基于这样的阅读理念:
阅读教学的最高追求,不是读出文章的意义,而是:在不断遭遇的新的情境下,赋予我们日常生活中曾用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以新的意义,赋予生活的每一个瞬间、每一种体验以新的价值;用新的眼、新的心,去珍爱它们。而这种珍爱,又让我们自身日日翻新。
引导2:
同样的,请看“君不见”——
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
为什么是“君不见”?有什么意味?
(难道你没瞧见么——
反问的意味、对话的口气、急迫的心情)
补记:
上课的时候,我不小心读错了一句话:
“第一样事”读成了“第一件事”。
前者更具口语化的色彩,所以新的问题出现了:
为什么是“君不见”?
要知道——
“你看见没有呢”、“你没有看见么”,都比这个“君不见”亲切自然得多:
“君不见”,就显得虔敬文雅得多,文绉绉得多!
这和口语化的整体格调不大相称。道理很简单,却也很玄妙:
说话的对象是孩子没错,但孩子一般是不会拿自己当孩子的;
长大的天然渴望和长大的美丽错觉,将会伴随他们很久很久。
所以,他们也就成了我们常说的“小大人”。
有责任、能担当,有文化涵养,知书达理,是他们希望带给世界的印象
而“雨”呢?便在帮助他们实现这个愿望。这便有了:“君不见”。
“君不见”的表达,实在是切中孩童心理!
引导3:
“可别”——
“可别打开油伞将我抗拒……”
(“别打开”和“可别打开”有什么区别)
小结:
——“可不要……啊!”
带有请求的意味,更符合与孩童对话的口吻。
(相关链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注:
除此以外,
还有第二人称“你”的使用,感叹词“啊”、“呀”的使用,等等
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
3、为什么是“雨”?
(为什么不是“风说”、“雷说”、“电说”)
引导:
建议读诗歌第一节。
你从中读出了什么?一个词概括——
(“渴望”)
看副标题:
如果说,冬日里,一场春雨可以是大地的渴望,
那么,大地上的孩童呢,他们的渴望又是什么?
他们最渴望的、最需要的是什么——
(爱与温柔)
小结:
春雨的特质,正是轻柔、柔和。
所以作者眼里,春雨成了这样一个形象:
她亲切和蔼,她温声细语,她充满爱心,她永葆童心。
而这,正是一个孩子的需要。
《雨说》教案3
雨说
教学目标:
1、整体了解诗歌内容,理解把握诗歌的感情。
2、品析诗歌语言,感受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
3、体会诗人对祖国的关注,培养学生勇敢、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了解诗歌内容,理解把握诗歌的感情。
2、品析诗歌语言,感受诗歌的美。 教法设计: 1.诵读感悟法。 2.联想想像法。 3.评析欣赏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预习导学
1、 查找搜集关于诗人郑愁予的相关资料与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资料。
2、 搜集古诗词中写雨的句子。
3、 朗读课文
第一遍——读准,将你认为重要的字词整理出来。 第二遍——读通,把握文章的节奏、语气、语调。
第三遍——读明,结合每个小节的关键语句,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4、读完课文,你有什么疑惑?整理在下面。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课前预习
课前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请大家同桌两人为一组诵读课文,互相指点字音及语气语调中的不足。
二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春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也是一个多情的季节。当花开时,有人惊喜“满园春色关不住”,有人却伤心“感时花溅泪”。当细雨飘起时,有人赞叹,“好雨知时节”,有人销魂“清明时节雨纷纷”,那么,经过严寒的冬天,度过春寒料峭的二月、三月,这时的大地对雨有怎样的感情呢?
师诵读课文的第一小节, 如果你是田圃、牧场或者鱼塘、小溪等等,或者你是大地上的人,这时,你想对雨说点什么?
从田圃、牧场的倾诉中,我感受到大家内心强烈的渴望之情,真是群情尽望春啊。雨听到了大家的心声了吗?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雨说》,它的作者就是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的郑愁予。
三、自主学习——读雨、听雨、悟雨、说雨
一)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雨说了什么?为什么说?为什么是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二)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诵读课文,结合导学提纲上的问题,用你刚才扮演的那个形象的耳朵、眼睛,去聆听雨的诉说,探寻雨的足迹,感受雨的使命。
1、诵读课文
2、赏雨、听雨。
找寻、圈划文中 “雨的话、雨的行踪”等信息,思考:雨的使命是什么?它怀着怎样的情感而来?
3、悟雨、诉请。
作为大地上的一员,了解了雨的情感,你会以怎样的语言、怎样的动作、怎样的心情迎接雨的到来。
评价学习表现:看着同学们专注学习的样子,我仿佛漫步春天充满生机的田野。 交流学习收获,雨说的话温柔亲切,雨的脚步轻盈,亲近我们,领着我们找寻快乐。 交流主要问题
1、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概括这场雨带给你的感受?从哪儿感受到的?你想对雨说点什么?(结合雨的话、雨的动作、雨的行踪、雨的使命等进行交流)
追问
1、我觉得这是一场吝啬、不够豪放的雨——既然知道了咱们的渴望,为什么不痛痛快快的倾泻而下呢? (设计意图:学生体会雨因为知悉大地万物的心灵——这首诗是写给儿童的,也是作者饱含爱意地感受到祖国儿童的创伤——饱经磨难饱受痛苦,所以要慢慢的轻轻的来,它的温柔语言、动作就是它深沉的爱的表现。诗人用怎样的语言怎样的语气表现了这样深沉的爱。读课文,体会品味。
动作轻柔,语气舒缓轻快,儿童化的语言。
追问
2、文章是雨在说吗?(象征——引海燕) 为什么为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儿歌?(结合时代背景来解决问题)
诗人他敦厚任侠,他的在轻声细语中体现着对人的关怀,对生命的悲悯。,无愧于“中国的中国诗人”这一美誉。
追问
3、如果让你给刚才品读的这些段落起个名字,你会怎样给他命名? 好一幅春回大地图,好一幅万物迎雨图。 郑愁予曾经说过:“诗是写给‘二己’,一是‘自己’,一是‘知己’,通过刚才的品读,我们读懂了诗人的情怀,和他成为朋友。他来探访我们的家园,我们也回访他的精神家园。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合作探究,感受文中美丽的画面。
四、合作探究——品雨,赏雨
美丽的情感蕴含在美丽的语言中,让我们睁开被细雨洗亮的眼睛,舒缓被细雨浸润的心灵,扬起笑脸,走进课文,来感受文字的魅力。
一)选择喜欢的画面为它命名,边读边品,体会妙处。 方法指导:
1、可揣摩体会关键词的妙处。
2、可体会修辞或者写作手法的表达效果。
3、也可结合意象与画面,展开联想。或者联系搜集到的古典诗词中写雨的诗句加以品评。 二)小组交流自己的点评,把你获得的体验悄悄地与同伴分享,建议你用笔记下同伴的精彩见解。
点拨:老师非常喜欢诗歌的第五小节的画面,我把他命名为——欢乐春之舞。但是,我觉得这段文字写得不清不楚,我就大笔一挥,改了:
田圃还是原来的田圃,但,泥土将润如油膏了,种子会发芽; 牧场还是原来的牧场,但,草儿将复苏了,牛羊又可在这里牧放; 鱼塘还是原来的鱼塘,但,水暖了,水深了,鱼儿自由自在了; 小溪还是原来的小溪,但,重新欢唱了,还有村妇来洗衣裳。 设计目的:体会诗歌生动、含蓄、凝练的语言。
五、拓展延伸——想雨、赞雨 作者用美的语言温暖着我们的心,用美的画面带给我们春的希望,更将他的祝福带给了我们,你想对雨说点什么呢? 诗歌的最后,作者说:“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啊,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请你发挥联想和想象,畅想美好明天的美好瞬间。以“有一天,我 ,会记着,,就是你的 ”写一段话。
让带着我们美的体验,美的感悟,带着春的生机,作者的祝福,诵读全篇,唱响这支祝福之歌希望之歌。
六、课堂小结,深化主旨。
这节课,我们品读雨说温柔无私播撒生命玉液,倾诉我想勇敢乐观尽享祝福琼浆!我们用心去品读作品的美,感受作者的爱,让我们带着作者的希望,勇敢乐观地笑对人生吧! 最后送几句话与大家共勉:
笑,就是阳光,它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雨果《悲惨世界》 乐观的人,牙齿落完也不老。(维吾尔族) 纵声欢唱的人会把灾祸和不幸吓走。(西班牙)
七、 作业
品读郑愁予的《衣钵》和《秋盛,驻足布朗街西坡》,感受诗人作品中暗含的乡国之思。
《雨说》教案4
一、导入
二、作者简介:
屏幕展示对于郑愁予的简介,学生朗读
教师让学生将“温柔华美、抒情韵味”(郑愁予的诗歌风格)几个字写下来
三、介绍创作背景:PPT展示,学生朗读
四、学习生字词
(一)PPT展示生字词的音、义,学生集体朗读
(二)展示“洗礼”的几种意思,学生做笔记——(特别的积累)
五、理解品析诗歌
(一)PPT展示学习任务:文意理解、文段品析
(二)文意理解:
读:温声细语、以声传情
1、师要求学生朗读:提示:把握朗读基调:温声细语
2、学生各自朗读
写:描述雨的形象 方法:以诗写诗
1、师出示例子:
我来了,走得很轻
温声细语
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
把天地织在一起……
2、生参照例子,自选一节诗来写(约5五分钟)
3、师请生来朗读自己的创作,生读后师用有激情、诗意的语言进行点评。
4、师再次出示例子,生齐读
我来了,
我来了就不再回去了,
当孩子们自由地笑了
我就快乐地安息了……
5、师总结:
对雨的解读:春之使者、爱之使者、希望之使者
6、特别积累:代言
屏幕展示:代言:诗中运用了文学作品中用于整体艺术形象塑造的拟人手法,这种巧妙地折射出作者的心声的写法,有人称之为“代言”。
同样的手法:纪伯伦《雨之歌》: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三)文段品析:
话题:诗节美点赏析
(即选取了本诗的其中两节“第一件事……”、“第二件事……”来进行赏析)
1、初朗读:要求用温声细语而又亮丽的语调来读
2、再朗读:关注意象,声音要更亮丽一点
3、要求学生动笔写上对此两节诗的赏析,每位同学集中赏析一个点即可。
4、师请生说出自己的赏析, 并予以引导明确(师从“反复抒情、多角度意象抒情、象征、拟声词的运用、视觉、听觉”等方面来引导补充)
总结:诗歌可意会不可言传,但我们要领会其意境、手法、用词造句的美。
(四)师总结:
线索之美
反复之美
意象之美
化用之美(古典:“君不见”、“燕子斜”)
象征之美
情意之美
(五) 特别的积累:象征
诗中的象征手法,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暗示、寄寓某种特定意蕴的一种表现手法。(做笔记)
教学总结
1、把握诗歌内容,整体领悟诗意是诗歌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极具个性的精神活动。整体把握 其实是对诗歌的解读,要认真阅读,理解诗歌的写作思路,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读 出自己的感受。与文本对话,理解感受诗歌丰富的意境,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像,体会诗歌的意境之美。
2、朱光潜先生说:要培养学生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品词、析句、培养语感,对于诗 歌教学而言,尤其重要。在反复吟诵、反复推敲中感受词语的丰富之美,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 真正体味语言文学的魅力,就从诗歌开始。
3、通过诗歌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于人生的思考。理性的光辉,通过感性的文字加以表现,从雨的角 度来看,学生体会到善良的内心、博大的胸襟,给别人带来快乐是自己最大的幸福;从“少年儿童”的角 度来看,则会看到,人的一生不论遇到何种坎坷,都要勇敢、乐观的生活。通过多角度的体会,对于学生 来说,无疑会是一次愉快的精神之旅。老师要将这种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做到“润物细无声”,避 免空洞的说教。在品味诗歌感情的过程中,自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4、诗歌的教学,也是训练朗诵的最佳时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对朗诵加以评点,加以指导, 让学生学会朗读,喜欢朗读。书读百遍,其自见,更何况是有感情地朗读,品味式地朗读呢。要多读诗, 读好诗。
初中九年级语文《雨说》优秀教案模板5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2.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
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教学方法 ]
1.诵读感悟法。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语言入手,充分入境。
2.联想想像法。指导学生展开想像把握诗中的意象。
3.评析欣赏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畅所欲言。
4.探究学习法。用于诗歌鉴赏方法的探究,根据学生实际酌情进行。
[教学用具]
录音机、教学带。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大家还记得唐代诗人王维的“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美妙意境吗?在中华诗歌的宝库里,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现代诗,她们吸收了几千年诗词深邃的神韵,借鉴了外国诗艺自由的脚步,感受着新时代清新的气息,装点了中国乃至世界诗坛的盛装。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二、解题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中国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三、研习课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田圃(pǔ) 禁锢(jìngù) 留滞(zhì) 喑(yīn)哑(yǎ) 襁(qiǎng)褓(bǎo)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就语调、语速、语气、重音、停连等作标记,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
朗读指导:
(语调:如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以示“雨”之关爱;第五节可读得欢快一些,传达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感情推向*;第九节读出欣慰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
停顿:如“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重音:如“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加点的词要重读。)
(3)播放萨克斯乐曲《春风》,请学生伴随音乐朗读全诗,仔细体味诗中的意境。然后请学生说说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情调。
明确:轻快,喜悦,蓬勃向上,充满活力。
2.具体研习。
(1)播放范读录音带(并配音乐),请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意象词语,并通过联想、想像把这些意象所在的诗节描绘成一幅图画。
意象词语如:雨、田圃、牧场、鱼塘、小溪、雷电、风、门窗、帘子、蓑衣、斗笠、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你们等。
画面描绘(如第五节):在淅淅沥沥的春雨里,田圃肥沃的泥土上孩子们嬉戏的脚印清晰可见,牧场上的新苗正在抽发,池塘里的鱼儿活蹦乱跳,还有唱着歌谣的溪水……
(2)自由吟咏,请学生结合自己想像的画面,给“雨”前边加上恰当的修辞成分,并思考诗人寄予“雨”怎样的。
明确:大地企盼的春雨;亲切温柔充满爱心的春雨;与孩子一起嬉戏的春雨;勇敢地笑着的春雨……
雨,滋润大地,播种希望,她给自然界带来生机和活力,她是生命的源泉。全诗抓住“雨”这些特点,赞颂人间永恒的爱,于是“雨”成了春的脚步,爱的使者,她给孩子们带来笑声,给世界带来希望。
(3)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本诗主旨的一些诗句,反复吟咏,细细品味。
明确:如“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4)齐读第七、八节,品味其中的“笑”。
明确:第七节中,诗人借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这些自然界的精灵,抓住它们生动的一刹那,抒发自己对勇敢、乐观、自信的赞美。第八节,用两句气势高昂的对仗句“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希望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将感情推向*。有了爱,才会有勇敢的笑,只有勇敢地笑,才有希望,“笑”体现了诗人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3.欣赏品味。
(1)细腻精巧的运笔
“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赏析:“爱心”点明“雨”之所指,而“丝缕”则形象描绘出爱之细之柔,“天地”包括田园、牧场、山峰、白云等,极言爱之广之浓,无私、博大,使人读后如沐春雨。把这样一个丰富深刻的寓于形象贴切的比喻之中,境界全出。
“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赏析:捕捉孩童吃苹果这一细节,撷取丰富的那份“甜”,化为“祝福的心意”,虽卒章显志,却不露声色,体现了中国传统诗歌的含蓄美,又不乏新诗自由的风格。
(2)拟人化的艺术手法
诗人赋予“雨”人的思维和行为,她时而“温声细语”,时而欢呼雀跃,一会“探访”大地,一会“亲近”孩子,田圃、牧场、山峰、云端,到处都有她的身影,既亲切又生动,这浑身散发的灵气和展现的真情,怎不让人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
4.课堂小结。
涵泳全诗,诗人郑愁予为我们送来了一位温柔可亲,却又勇敢乐观的爱的使者,我们也和那些孩子们一起,沉浸在“雨”的滋润里,意犹未尽。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作诗的知己吧!让无数珍贵的生命的花朵,带着灵魂的闪光、思想的色彩、感情的汁液,融人我们的生命,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永不成为沙漠和荒原吧!”(邵燕祥语).
四、意境拓展
听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朗诵,比较两首诗在选用意象、语言风格方面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