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高一物理课件精编3篇

网友发表时间 813521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高一物理课件精编3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高一物理加速度课件1

加速度——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

1 加速度: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2 表达式:a=△v/△t=(vt-v0)/t(vt表示末速度,v0表示初速度) 3 单位:m/s2  或

4 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v的方向相同

5  a=△v/△t所求的应是△t内的平均加速度,若△t很短,也可近似看成瞬时加速度

比较速度v、加速度a、速度变化量△v

匀变速直线运动

1 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这种运动叫做

1 匀加速直线运动和 ○2 匀减速直线运动 2 分为:○

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时:

1vt>v0,a>0,加速度为正,表示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  ○

2vt<v0,a<0,加速度为负,表示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1)加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

(2)加速度不变,所以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一定相同△v =  a△t (3)在这种运动中,平均加速度与瞬时加速度相等 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

1 图像是一条直线,说明物体速度均匀增加或减小,即物体加速度不变,所以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2 斜率的正负判断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或匀减速直线运动,直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3 如果是一条曲线,则曲线上某时刻的切线斜率大小表示该时刻的瞬时加速度大小

高一物理教学课件2

高一物理重力势能课件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重力势能的定义。

2.理解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知道重力势能是标量,单位是焦耳。

3.理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

4.知道重力势能的值是相对的,理解重力势能正负的含义。

5.了解弹性势能,知道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决定因素。

(二)能力训练点

1.据重力做功的特点,推导重力势能的表达方式。

2.从能的转化角度和功能关系来解释和分析物理现象

(三)德育渗透点

1.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品质

2.注意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有关的物理现象,激发和培养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四)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体会到从自然现象中概括了来的物理概念具有的自然美,严谨的科学美。

二、学法引导

通过典型事例分析和实验演示来分析讨论,指导学生总结、归纳。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重力势能大小的确定

2.难点

重力势能的相对性的理解,参考平面的选择方法。

3.疑点

如何理解重力对物体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

4.

1.演绎推导物体重力势能的定义表达方式。

2.类比分析,举例释疑。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弹簧、铁球、木球、玻璃缸、细沙、长木板,木块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利用实例来引入问题,利用实验来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利用讲解来加深对概念的进一步认识。

2.学生观察、分析、讨论、总结,并通过实例分析来形成能力。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略)

(二)整体感知

在复习初中掌握的重力势能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功的定义,推导出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分析,理解重力势能的相对性、正负含义等,并能准确地计算重力势能值.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引入新课

放录像并讲解: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于2001年3月23日北京时间14时0分12秒所有残片都已成功安全地坠入预定的南太平洋海域,坠毁过程极为壮观美丽,137吨的庞然大物分解燃烧,天空中出一条条长长的金色轨迹.这是一个完美的告别,“和平号”的15年风雨历程将成为人类永恒的记忆.“和平号”的功绩将永载史册.

现提问:“和平号”空间站坠落时,为什么会燃烧?

碎片燃烧时,温度可达3000℃,其能量由什么能量转化而来?

现在,就讲重力势能

1.重力势能

回忆初中的知识,可知

(l)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演示实验,用木球和铁球先后从同一高度处自由下落,落入玻璃缸中的细沙中,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铁球深入细砂中的距离比木球要长,这说明,质量大的物体在相同的高度时,重力势能大,克服细砂阻力做功要多)

用铁球在不同的高度处自由下落,先后落入玻璃缸中的细砂里,观察到什么现象,这又说明了什么?(铁球在比较高的地方落下来,深入砂中的距离也比较长,这说明,同一个物体在比较高的地方重力势能较大,克服细砂阻力做功要多)

综上所述,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所处的高度有关.

现在来推导重力势能的定量表达式:投球的质量为,从高度为 的A点下落到高度为 的B点,如图所示,重力所做的功为

(2)重力势能的表述式

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物体的重量和它的高度的乘积,重力势能是标量,也是状态量,其单位为

(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

重力做功也可以写成

当物体下落时,重力做正功, ,可设 ,这说明,重力做功,重力势能 减少,减少的值等于重力所做的功.

同理,当物体上升时,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E增加,增加的值等于重力所做的功,要注意的是,重力做负功也可以说成物体克服重力做功.

这种功能关系不仅适合于直线运动,也适合于曲线运动,重力做功只跟物体的运动过程中初、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而与运动的路径无关.

提问:一个物体的质量为10g,把它置放在2楼的一张1高的桌面上,若楼房的每层楼高3,求此物体的重力势能值?

(无法计算,因为没有说明物体的高度是以什么位置为零高度,从地面算起,物体的重力势能 ,若从二楼楼面算起,物体的重力势为 .对于不同的零高度点物体所对应的重力势能值也各不相同)

2.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

正如上例所述,要确定物体重力势能 的大小,首先必须确定一个参考平面为零势能面,若定了零重力势能参考平面,物体在此平面的`下方,物体的重力势能就为负,如上例把三楼底板为零重力势能平面物体的重力势能

由此看来,物体重力势能的正负还表示重力势能的大小,在参考水平面以上的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大于参考平面以下物体的重力势能.

要特别指出的是:重力势能的变化县与零重力势能参考平面选择无关,就好像物体的高度值与选择哪一点作为测量起点无关.至于选择哪个水平面作为参考平面,可视研究,解决问题的方便而定.

与重力势能相类似,还有弹性势能.

3.弹性势能

演示实验:把水平放置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系一木块,压(或拉)木块,使弹簧缩短(或伸长)再释放木块,让弹簧的作用力带动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

可知,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能对外界做功,因而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就叫弹性势能,它存在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之中.

举出除弹簧以外的弹性势能存在的实例

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性质(如劲度系数)和形变量有关,可用实验演示弹簧形变量越大对外界做功可越多来说明.

势能又叫位能,它是由相互作用的物体的相对位置决定.机械运动中的势能是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统称.

(四)总结、扩展

1.势能有多种,与高度有关的重力势能和与形变有关的弹性势能是力学中的两种,在热力学中有分子势能,在电磁学中有电势能等.

2.势能是存在于有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它是属于有相互作用两部分物体即物体系的,但不是有相互作用物体之间就有势能存在,比如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摩擦力,但它们就不存在什么势能.

3.势能都是相对量,只有先走零势能参考平面,势能才有确定的值.

八、布置作业

P146练习四(2)(4)(5)

九、板书设计

1.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2)重力势能的表达公式.

(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

物体下落

物体上升

2.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

定了参考平面,物体重力势能才有确定值.

重力势能的变化与参考平面选择无关.

3.弹性势能

十、背景知识与课外阅读

用能量最低原理求解两例物理题

高中化学中讲到“能量最低原理”在不违背泡利原理的情况下,核外电子总是尽先安排布在能量最低的轨道上,电子在该轨道上,处于稳定状态,其实,能量最低原理也适用于物体系物体系的稳定状态与系统的势能有关,势能越小则状态越稳定.物体系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总处在势能最小的状态,即稳定状态.下面利用能量最低原理,求解两例物理题.

[例1] 一质量均匀不可伸长的绳索,重为 G ,A、B两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如图所示.今在最低点C施加一竖直向下的力将绳拉至D点,在此过程中,绳索AB的重心位置( )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降低后升高 D.始终不变

解析:由能量最低原理知,物体在静止情况下,总处于能量最低状态(即稳定状态).该状态下重力势能最小.故施力F后,细绳重心上升,故选答案A.

[例2] 如图所示.容器A、B中各有一个可自由移动的轻活塞,活塞下面是水.大气压恒定,A、B底部由带阀门的管道相连,整个装置与外界绝热,原先A中的水面比B中的高,打开阀门,使A中的水逐渐向B中流,在这个过程中( )

A.大气压力对水做功,水的内能增加

B.水克服大气压力做功,水的内能不变

C.大气压力对水不做功,水的内能不变

D.大气压力对水不做功,水的内能增加

解析:由能量最低原理可知,打开阀门见水达到平衡时应具有最小势能,故在打开阀门至平衡过程中,水的重力势能减小.又由题意知整个装置与外界绝热,因此由能量守恒得,重力势能的减少量转化为水的内能.故选答案D.

十一、随堂练习

1.下面关于重力势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任何一个物体的重力势能都有一个确定的值.

B.从同一高度将某一物体以相同的速率平抛或下抛,落到地面时,物体的重力势能 变化是相同的.

C.在不同高度的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可能相同.

D.低于零重力势能面的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小于在零重力势能平面以上物体的重力 势能.

2.如图所示,质量为的物体置于水平地面上,其上表面竖立直着一根轻弹簧,弹簧长为 ,劲度系数为,下端与物体相连接,现将弹簧上端缓缓竖直向上提起一段距离L,使物体离开地面,这时物体重力势能增加 .

3.一根质量分布不均匀的金属链条重30N,长1,盘曲在水平地面上,当从链条的A端慢慢提起链条到使它的另一端B恰好离开地面需做功12,如改从B端慢慢提起链条使链条A端恰好离开地面需要做功多少?

4.如图所示,桌面高为h,质量为的小球从离桌面高为H处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假设桌面处的重力势能为零,则小球落到地面前瞬间的机械能为( )

A.B.

C.D.

5.如图所示,物体从A点出发,沿3条不同的轨道运动到B点,则在移动的过程中重力做功的情况是( )

A.沿路径运动,重力做功最多

B.沿路径运动,重力做功最多

C.沿路径运动,重力做功最多

D.无论沿哪条路径,做功都一样多

6.质量为1g的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1s时,物体的动能为 ,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了 .

答案:1.BCD 2. 3.18 4.B 5.D 6.50 50

高一物理圆周运动课件3

高一物理圆周运动课件

高一物理圆周运动课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线速度、角速度、转速、周期等概念,会对它们进行定量的计算。

2、知道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定义,知道线速度与周期,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3、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比值定义法来描述物理量。

2、会用有关公式求简单的线速度、角速度的大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知识,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实际应用意义。

学情分析

高中一年级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圆周运动这节的概念比较多,也比较抽象,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易到难,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线速度、角速度的物理意义

2、常见传动装置的应用。

教学过程

活动1模型导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吊扇转动时扇尖的运动。

活动2活动创设情境引入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让学生观察吊扇,的中点处,提问A、B两点哪点运动的更快呢?

学生回答:B点比A点运动的快。因为相同时间B点运动的弧长较长。

A点和B点运动的一样快。因为相同时间A、B点转过的'角度一样。

教师总结:前两种答案都很有道理,所以这两种答案都是对的。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圆周运动。

活动3导入投影阅读提纲

1、结合阅读提纲阅读课本内容。

2、学生归纳知识点。

3、交流讨论,查缺补漏。

活动4讲授ppt:线速度

1)、定义:质点做圆周运动通过的弧长 Δl 和所用时间 Δt 的比值叫做线速度。

2)大小:V=△S/△t

活动5导入ppt:角速度

1)、定义:质点所在的半径转过圆心角Δθ和所用时间Δt的比值叫做角速度。

活动6活动线速度和角速度有什么联系 线速度和角速度关系的推导

活动7导入ppt:周期 ,频率,转速 周期 ,频率,转速的关系

活动8练习ppt:练习1

1. 温哥华冬奥会双人滑比赛中,申雪、赵宏博拿到中国花样滑冰史上首枚冬奥会金牌。如图 5-4-2 所示,赵宏博(男)以自己为转轴拉着申雪(女)做匀速圆周运动,转速为 30 r/min.申雪的脚到转轴的距离为 m,求:

(1)申雪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

(2)申雪的脚运动的速度大小。

活动9导入ppt:练习2

2.已知某一机械秒表的分针和秒针长(指转动轴到针尖的距离)分别为 1 cm 和 cm,它正常转动时可视为匀速转动,试求:

(1)分针和秒针的周期和转速;

(2)分针和秒针针尖的线速度大小;

(3)分针和秒针的角速度大小。

活动10导入ppt:

已知ABC三点的半径之比为

求ABC三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之比

活动11讲授ppt:.总结:传动装置中各物理量间的关系

1.共轴转动(如图 5-4-3 所示):

(1)运动特点:转动方向相同, 即都逆时针转动或都顺时针转动。

(2)定量关系:A 点和 B 点转动的周期相同、角速度相同

活动12练习ppt:

3.如图 5-4-6 所示的传动装置中,B、C 两轮固定

在一起绕同一转轴转动,A、B 两轮用皮带传动,三轮半径关系

为 rA=rC=2rB.若皮带不打滑,求 A、B、C 轮边缘上的 a、b、c 三点的角速度之比和线速度之比。

活动13练习ppt:

(双选, 年佛山一中期中)如图 5-4-7 所示为一皮带传动装置,右轮半径为 r,a 为它边缘上一点;左侧是一轮轴,大轮半径为 4r,小轮半径为 2r,b 点在小轮上,到小轮中心的距离为 r,c 点和 d 点分别位于小轮和大轮的边缘上。若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则

点和 b 点的线速度之比为 2∶1

点和 c 点的角速度之比为 1∶2

点和 d 点的线速度之比为 2∶1

点和 d 点的线速度之比为 1∶4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813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