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蝉》教学设计(通用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初二《蝉》教学设计(通用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蝉》优秀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品味用词,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2、了解“先抑后扬”的写法。
一.导入
诵读唐代虞世南的《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问:这首诗写了蝉的什么内容?想通过蝉表达什么情感?
明确:借蝉来表达了自己虽身居高位但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这种表达情感的方式我们称之为“托物言志”。今天我们来学习香港作家小思所写的散文《蝉》,看看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想要抒发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怀。
二.整体感知。听课文,思考:
1.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生命是短暂的、脆弱的! 不管你活几天,都要好好的活着!
2.一个动物都知道要好好的活着,那我们人类更应该把自己的生命过得更加的……精彩!
三.品味精彩语句,体味虚词作用
这篇文章除了它的思想价值需要我们去学习品味外,还有一些含义隽永的句话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的。1.比如文章的最后一句“斜阳里,想起秋风的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聒聒!” (出示诗歌排列形式的幻灯片)
你能看出作者对蝉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吗?烦蝉
2.(幻灯片出示:“杜鹃花没零落,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的蝉知知不休的。”)从这个句子中你能觉察作者对蝉的情感吗?
在这里,作者的情感趋向不很明朗。加上一句话,能体察到作者的情感吗?(幻灯片出示:使事忙的人听了烦。)
作者明确的。表达了他讨厌的程度了吗?
(幻灯片出示:“杜鹃花还没零落,就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的蝉更知知不休的,使事忙的人听了烦。”)
有什么区别?(多了“还、就、更”三个字,把烦的情感具体化了,情感更加突出了。)这三个字,如果我们将它单独拿出来,一点意义也没有。但是,当我们把它放进一句话1篇文章里的时候,他们的作用就显示出来了,文章的情感就出来了。如果要在“使事忙的人听了烦”中间加几个字,你们会加什么字?
从“还”、“就”或“更”字流露出来的是作者“烦”的心情,你能将作者的这种心情表达出来吗?能不能用一句话把作者的情感传达一下呢?
我们刚才所关注的“还、就、更”等词,它的名字叫虚词。今天,我们主要的任务就是探索这种虚词在传情达意上的巨大作用。刚刚我们品味了几个虚词,感悟到了“一烦”,我们再来看几个虚词,看看作者是不是还有“二烦”?
3.(幻灯片出示去掉虚词的文字:“它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身子小,叫的响,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问:为什么聒聒?那是一个夏天”)
读了这段文字之后有什么感受?作者可能在想:这么小的东西,为什么能响彻一个夏天呢?真是不可思议!
(幻灯片出示:它就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那么小,却那么响,竟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问: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一个夏天罢了!其中“就、那么、却、竟、何必、只不过、罢了”用红色显示。)
与刚才的文段相比,多了…… “就、那么、却、竟、何必、只不过、罢了”。
探讨这些一个个看似毫无意义的词语,探讨它们在这个语段中所蕴藏的深意,思考:作者借助这一个个虚词,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愫呢?
对于人类而言,夏天确实是一个很平凡的季节。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过一年,都有一个夏天在等待着你,我们能度几个春秋,我们就拥有多少炎夏!所以,作者认为夏天很平常,所以,作者对蝉有着反感的心态!至此,作者对蝉的厌恶之情已达到极点,峰回路转,接下来,作者对蝉的态度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4.(幻灯片出示):友人说:“它等了17年,等到一个夏天。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完结了。” 这段文字中,友人对蝉的情感是?
你能在“等到一个夏天”和“它的生命完结了”之中各加一个字,让他变得情感浓烈吗?
如果此时此刻让你对蝉倾吐心声,你会说什么呢?集体朗诵面对着蝉抒发我们的情感吧!
蝉除此之外别无选择!生命是短暂的,生活是残酷的,但是蝉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的活着。
5.(幻灯片出示:“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的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
蝉为何“必须好好的活着”?因为它为了生命的延续!为了种族的繁衍!
师:生命的延续可以让别的蝉来承担啊凭啥让我来承受这样重大的磨难呢?
从“必须”一词我们读出了蝉的?坚定、坚强!一种“责任”!
再来理解“都不过”,谁来和大家分享你的理解?
6.面对着友人之言,作者对蝉的情感有了怎样的变化?肃然起敬
(齐读“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的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
此时此刻,作者没有理由不宽恕蝉,这个“宽恕”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宽恕,而是敬佩的宽恕!因为作者懂得了(幻灯片出示: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请注意连续的感叹号,有情感朗读)7.文章说:“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秋风何来颜色呢?那“秋风的颜色”和“宽恕蝉”又有何联系呢?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从蝉身上获得了生命的感悟,我们更懂得了在语文中,有一个词,他的名字叫虚词,在传递情感中,虚词的作用是无限的。下面,让我们在冰心的《生命》中结束我们这节课的旅程吧!
(幻灯片出示)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 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 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 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 也不是永远痛苦, 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 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 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请孩子记住: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生命因充实丰富多姿而精彩!
《蝉》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的:
1、具体学习蝉的特点,知道蝉是如何脱壳的,了解雄蝉喜欢唱歌的特点。
2、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蝉脱壳的过程。理解重点句子,学习怎样把课文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抽读生字卡片。
2、上节课同学们了解了我家屋外成了蝉的天下,那么蝉又是如何脱壳,雄蝉喜爱演奏、蝉的视觉,听觉分别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二、精读课文2—4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2—4自然段。
边读边思考;蝉是怎样脱壳的?勾画重点词句,特别是动作的词语。
2、同桌讨论交流蝉脱壳的方式。
3、全班交流。
(1)蝉是怎样脱壳的?
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理解课文。如:描写蝉脱壳的动作的词语“腾起、翻、倒挂、打开、伸直、翻、勾住、蜕”。
(2)理解课文是如何将“蝉脱壳的时候,可以说是一种奇怪的体操。”写具体的。
(3)指导学生朗读,教师评点,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三、精读课文5—10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5—10自然段。
边读边思考;哪些地方描写出了雄蝉喜爱演奏的特点?勾画重点词句。
2、同桌讨论交流雄蝉喜爱演奏的特点。
3、全班交流。
(1)蝉有哪些特点?
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理解课文。
(2)抓住蝉喜爱演奏,视觉灵敏,听觉特殊这几个特点,让学生自己读书,抓住关键词语理解。
(3)指导学生朗读,教师评点,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四、联系实际
1、感受《蝉》中天才乐师沉浸在自我陶醉中不停的演奏场景。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
蝉
脱壳 奇怪的体操
唱歌 天才的乐师
视觉 非常灵敏
听觉 十分特殊
八年级上册语文《蝉》教案设计【第三篇】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清明上河图》在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地位。
2、熟读课文,掌握作者条理清晰地介绍画作的说明方法,揣摩作者准确富于概括力地说明语言。
3、品味作者精彩说明语言的运用,增强热爱中华文明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1、 梳理本文的说明顺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 了解本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理解作者是怎样恰当地选择和使用说明方法的。
3、 品味文章的预语言,把握其既有科学性又富有文学色彩的特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了解名画背后的意蕴。
一、激趣导入
有一件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在问世以后的800多年里,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目标,它曾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它曾五次进入宫廷,四次被盗出宫,演绎出了许多传奇故事,它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同学们知道这幅画是什么吗?没错,正是《清明上河图》!(图片欣赏)
二、资料简介
1、 《中外绘画名作八十讲》简介
本书选取中外绘画作品八十幅,由国内著名美术评论家进行讲解、评析。所选画作包括各个民族、各个时代、各个流派的传世经典,同时配以深入浅出的鉴赏文字和丰富翔实的背景资料、相关图片,引领我们体验顶级艺术品的美妙内涵和丰富底蕴。
2、张择端简介
张择端,生卒年不详,字正道,汉族,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画家。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皆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3、《清明上河图》简介
《清明上河图》本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其主题主要是描写北宋都城东京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描绘了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涵紧张繁忙的景象。作品气势恢弘,长厘米、宽厘米,画有587个不同身份的人物,个个形神兼备,并画有13种动物、9种植物,其态无不惟妙惟肖,各种牲畜共56匹,不同车轿二十余辆,大小船只二十余艘。这件现实主义的杰作,是研究北宋东京城市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宝贵历史资料。
三、预习检测
四、初读课文,理清层次结构
课文可分为三层:
1、由宋朝城市的发展繁荣,引出说明对象《清明上河图》。(1)
2、介绍作者张择端生平,并引出画作的背景,呼应课题——梦回繁华。(2—4)
3、具体介绍说明《清明上河图》的特点、内容、艺术特色和地位。(5- 5)
五、再读课文,理解文意
1、题目解读:“梦回繁华”生动形象,富有文采。“梦回”,指梦中回到某个地方。“繁华”,繁荣热闹,通常形容地方经济的发达。文题指明了本文要说明的内容不是现在的繁荣热闹的景象,而是北宋时期的热闹繁华的景象。
2、课题梦回繁华有哪些深义?
(1)清明上河图让我们回忆古文明的灿烂,希望我们的下一代继承并弘扬这种繁华,
(2)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南宋人民渴望国家统一,回到当年繁华太平年代的强烈愿望。
(3)梦回繁华既有对宋朝科技文化繁荣的骄傲,又有对近代丢失中华文明先进性的遗憾。
3、课文是怎样围绕“繁华”来说明清明上河图的?
(1)先介绍城市经济的繁荣。
(2)再介绍张择端绘画技艺的繁华和南宋人梦想的繁华。
(3)最后详写了清明上河图反映内容和创作技法的繁荣。
六、合作探究
1、课文想写了哪些内容,略写了哪些?为什么这样安排?
详写的有画的内容,画的艺术特色及地位。略写了张择端的生平,画的整体特点。介绍画的内容里详写了汴河虹桥,略写了其它内容。
详写画作内容体现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内容是画作的核心;详写它的艺术特色和成就能突出《清明上河图》的价值和历史地位……这样详略得当,疏密有致,使文章中心和重点突出,使读者很容易就学到知识,了解事物。
2、说明顺序的使用
就全文而言,使用了由表及里的逻辑顺序。
第四段重点介绍说明画作内容时既使用了从右至左的画面空间顺序又使用了由次到主,有主到次的逻辑顺序。
3、再读课文找出文中用了哪些说法方法,并找出相应的例句。
举例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幅。
列数字:纵厘米。横厘米。
引用:后习绘画,擅长界画,工舟车、人物、市街……
摹状貌:船夫们呼唤叫喊,握蒿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
打比方: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4、品味语言
再读课文,看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本文的语言既平实准确又典雅生动。
①“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厘米,横525厘米”。
此句属于平实说明,通过数字具体准确地介绍了画卷的纵横。
②“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留下无尽的回味。”
语言典雅生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画卷比作乐章,形象地表明了画卷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的特点。
③“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5、课堂练习
下面语句中划线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1)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
不能去掉,“十分”表程度上的限定,说明画面细节的刻画非常真实;去掉后,语气减弱,与作者的原意不符;“十分”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画中所描绘的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
不能去掉,“基本”表程度上的限定,是画中所描绘的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大体一致,并不完全相同;去掉后,变成完全一致,与事实不符;“基本”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七、课堂小结:
课文以《梦回繁华》为题,介绍《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名画,描摹了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了解,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画卷人物繁多,场景复杂,但作者介绍的条理清晰,细腻具体,不仅给人以美的愉悦,更学习了古历史知识,知道了《清明上河图》高超的创作技巧,表现手法以及它巨大有艺术价值。由此,我们由衷地为古人的智慧而自豪,为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而骄傲。
八、拓展延伸:
1、选取一件自己喜爱熟悉的事物,借鉴《梦回繁华》的说明特点写1篇小说明文,在班上交流一下。
2、课外借阅《清明上河图的故事》,然后说说你对这幅名画有什么新的理解和认识,拿出来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部编版八上新教材中的1篇新课文,同时也是1篇自读课文。根据“阅读提示”,这篇课文重点用来训练学生学会浏览与细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浏览法快读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运用跳跃式阅读找出文章各段中的关键语句,然后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抓主要段落进行细致阅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较好地运用《中国石拱桥》和《苏州园林》的学习经验解决问题,而且表现出对像《清明上河图》这样的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的浓厚兴趣,让我再次深刻地感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另外一方面我觉得不用过分拔高对学生的要求,扎实落实好符合学生年龄的认知要点和方法才是真正教会学生的正途,随着他们年纪和人生阅历的增长对事物认识和感悟自会进入新的境界,一步一个脚印学好该学的内容,自会水到渠成。
蝉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1、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生命的意义。
2、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3、感受强烈的生命意识,联系生活,思考人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学情分析
生活在都市中的孩子,对蝉这一生物并没有具体的感知,因而对本文中作者的情感和主旨就较难理解。因而,只有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才能让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本文并带给他们触动和启示。
重点难点
1、了解蝉的生活习性和生命历程。
2、感悟蝉的生命价值。
3、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过程
一、听蝉声(导入)
1、听绿叶中的蝉声
现在已经进入了炎炎夏日,春有布谷鸟的欢歌,秋有蟋蟀的弹唱,那么,在夏天的绿荫里,自然界最典型的声音是什么呢?播放蝉鸣的视频。
2、听古诗中的蝉声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3、听课文中的蝉声
(1)听读:播放课文朗诵视频。
(2)自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学生配乐朗读。
(4)思考:作者在文章的开篇直写蝉声,那么作者笔下的蝉鸣具有怎样的特点?
(5)蝉声引发了作者的情绪?找出具体的词句分析。
(6)作者拾得了一只什么样的病蝉?
(7)对于病蝉,作者的态度是怎样的?
二、知蝉性
1、蝉经历怎样的成长与蜕变才能响彻一个夏天?
明确: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
2、让学生在文中找出关键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蝉的生命历程。
3、在文中找出几个能体现生命短暂的词语。
4、视频《蝉的一生》补充蝉的生活历程,让学生有所了解。
三、解蝉意
1、概括蝉的生命本质
(1)那么,本文通过写蝉,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找出文中的原句,说说你的理解。
(2)小结:作者通过小小的蝉,实际上是告诉我们,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热情投入,好好地生活。这就是作者所说的“蝉生命的意义”。
2、理解欲扬先抑的写法。
(1)想到这儿,此时作者对蝉的态度较之前,有没有变化?从哪里能看出?
明确:“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从厌烦转向宽恕,甚至是敬佩。
(2)如何理解这句话?(小组讨论)
(3)欲扬先抑手法:
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惊讶。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由抑到扬,涵蕴深厚。
3、托物言志:同时,这篇文章由小小的蝉引发对生命的感悟,这种手法是托物言志。
四、悟蝉心
1、评价蝉的生命选择
十七年的蛰伏,只换得一个夏天的唱响,你觉得蝉的选择是否值得?
2、由蝉我们还能想到哪些平凡而又伟大的事物?
3、仿写训练:
生命就要像蝉一样,即使短暂,也要执著等待,努力歌唱。
五、课堂小结
蝉虽然弱小、微不足道,但是蝉一生的历程给我们的启示确实深刻的,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我们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珍惜、善待每一天。就像汪国真的这首《热爱生命》一样,“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热爱生命》
作者:汪国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板书:听蝉声——厌烦
看病蝉——不解——先抑——珍惜生命
知历程——惊讶——后扬——好好生活
悟生命——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