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通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462593

【导言】此例“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通用5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一篇】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胸围差等活动,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

2.通过观察模型和演示实验,提高观察、判断、推理以及科学实验能力。

3.通过分析资料等活动,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4.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由于学生未学到物理课中的扩散作用,且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是学生看不见、摸不着的,比较抽象)

教学重点

1.外界气体如何进入肺

2.肺内的二氧化碳如何被排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1.导人新课

方案一:深吸气后屏住呼吸,看能维持多久,体验气体交换的意义。

组织活动,引导学生说出气体交换的重要性。

方案二:联系自己的身体结构,对照模型或挂图,观察肺在人体中的位置,描述肺的功能。

出示模型或挂图,进行直观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肺的位置和功能

方案三:观看录像,小组交流讨论。

播放录像,通过直观手段引导学生了解肺的功能。

方案四:回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回答提出的问题。

复习旧知识,提出问题: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肺有什么功能?

2.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

测量胸围差

方案一:阅读有关的课文后,一组同学上讲台给全班同学进行科学的操作,其他同学观察操作过程。课后每位同学测量自己的胸围差。

提供软尺,引导学生阅读和观察组织交流,并做出评价。

方案二:上讲台演示的同学故意进行错误的操作,让其他同学找出错误并纠正。

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强调要仔细观察,引导学生纠错。

方案三:学生课前测量自己的胸围差,上课时小组成员将测量结果展示出来,并果进行交流讨论。(课前布置,上课时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或分组讨论分析提纲中的问题,得出正确结论。

在测量结束后,尝试提出问题,并进行交流讨论。

测重出示讨论提纲,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讨论提纲如下:

你和其他同学的胸围差有区别吗?你认为你们的胸围差的差别和什么有关?

胸围差能完全代表胸廓容积的变化吗? 胸围差的大小说明了什么?外界气体如何进入肺?呼吸肌运动引起胸廓容积的变化活动:将手置于肋骨处,感受呼吸时胸廓的变化,交流讨论,归纳出由于肋间肌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的增大和缩小的结沦。

组织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探究呼吸时胸廓的变化。

观察录像或模型演示,在教师的引导厂思考,并得出结论。

放映有关呼吸时胸廓变化的录像或演示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明确容积变化引起气压变化,气压变化引起换气。

质疑:胸廓的变化与呼吸有什么关系?到底是胸廓扩大导致吸气,还是吸气导致胸廓扩大呢?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引导学生观察,降低学习难度。

通过打气筒给气球充气的演示说明。

模拟膈肌运动

观察教师的演示,分析讨论并归纳出膈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上下径的变化。

通过演示引导学生观察讨论。

小组讨论后,全班进行概括小结: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容积变化,容积变化引起肺内气压变化,从而完成呼吸运动。

引导学生小结呼吸运动的过程。

说出日常生活中—一些有关胸廓扩张缩小与呼吸关系的例子(如冬天盖厚被子感到胸闷等)。

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经验,启发学生说出胸廓扩张缩小与呼吸的关系,留下悬念:气体进入肺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第二课时)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回忆上节课所学知识,复习提问:胸廓的变化与呼吸运动有何关系?由学生的回答引入本节课内容:气体进入肺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气体进入肺内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观看教师的演示实验

a.按资料分析中的实验装置操作;

b.取两个锥形瓶,分别装入等量的石灰水,向其中一瓶内的石灰水吹气,为什么在实验置中设置甲瓶?

c.用口吹入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说明了什么?

d.人呼出的气体和环境中的气体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 (耳球向另一瓶内的石灰水吹气),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3.气体交换原理

嗅到教师喷出的香水,理解气体总会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

向教室内喷洒香水,引导学生了解气体扩散的原理,说明气体进入人体也遵循扩散原理。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观看挂图,认真听老师讲解。理清思路,综合概括。

回忆所学知识,合作交流,归纳问题的答案。

引导学生归纳外界气体进入人体组织内的过程,并对学生的答案及时进行反馈。

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自己解决疑惑。

提问:进入血液的氧最终在细胞中的什么部位被利用?引导学生联系前后知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小结和练习

引导学生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小蛄本节内容,并指导学生做课后练习。

课后实践

课后测量自己的肺活量,并和其他同学的肺活量进行对比。

引导学生参与课后活动,并给予评价。

八年级上册生物提纲人教版【第二篇】

八年级上册生物提纲人教版

1、目前己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这些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有脊柱;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没有脊柱。

2、生物的多样性:1、种类的多样性;2、生活环境的多样性;3、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3、鱼之所以能在水里生活,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1)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2)能在水中呼吸。

4、鱼可以在克服水中阻力的结构:流线形(梭子形)身体;身体表面分泌粘液。

5、鱼在游泳时,靠躯干部有尾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靠背鳍、胸鳍、腹鳍、臀鳍来保持平衡,靠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6、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7、各种鳍在运动中起到辅助协调的作用。

8、鳃是鱼的呼吸器官。

9、鳃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因此鳃是鲜红色的。

10、鳃丝又多又细,是为了扩大与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充分进行气体交换。鳃不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氧,鱼离开水后,鳃丝相互覆盖,减小了与空气接触面积,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因此缺氧而死。

11、鱼鳃对水中呼吸至关重要的特点:鳃丝鲜红,含丰富毛细血管;鳃丝又多又细。

12、水从鱼口流入,从鳃盖后缘流出。

13、流出鱼鳃的水中,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14、气体交换:水中O2——鳃丝的毛细血管中,鳃丝中Co2—水中

15、鱼的主要特征:体表常常有鳞,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6、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17、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

18、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的动物,叫做甲壳动物。甲壳动物用鳃呼吸。

19、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都是无脊椎动物。

20、水中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21、与水域环境相比,陆地环境要复杂得多。(1)比较干燥;(2)昼夜温差大;(3)缺少水中的浮力;(4)有气态的氧;(5)陆地环境复杂多变。

22、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2、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3、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4、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23、环节动物不是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是无脊椎动物。

24、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称为环节动物。

25、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因为蚯蚓是冷血动物,温度变化不大,适合蚯蚓生活。

26、身体分节可以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

27、蚯蚓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刚毛的支撑和固定运动。

28、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系统,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29、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30、恒温动物比不恒温动物较高等,更能适应环境,有利于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

31、兔的体温恒定,不仅靠体表的毛,还需发达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共同协调。

32、兔的后肢较长,前肢较短,后肢肌肉发达,适于跳跃。

33、门齿——切断食物犬齿——撕裂食物臼齿——磨碎食物

34、兔的心脏和肺的结构及部位与人体的相似,这说明了人与兔的分类很接近,同属哺乳动。

35、食性:植食性(如兔)、肉食性(如狼)、杂食性(如人)

36、盲肠主要用于消化纤维,草食性动物盲肠发达。

37、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适于切断植物纤维,臼齿适于磨碎食物。兔的消化道上有发达的盲肠,这些都是与它们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

38、兔有发达的大脑及遍布全身的神经,有发达的四肢,使它们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

39、哺乳动物是等的动物,是脊椎动物,种类很多,地球上大约有4000多种,除极个别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征(其他特征: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属恒温动物,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40、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

41、鸟的外形呈流线形,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42、鸟的羽毛分正羽和绒羽(有保暖作用),正羽有羽轴,翼呈扇形,可增大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便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43、鸟的胸肌发达,附于龙骨突,利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44、鸟的骨骼中空,轻而坚固,胸骨突出,有龙骨突的结构,便于发达的胸肌附于胸骨(龙骨突),减轻重量,利于飞行。

45、鸟类消化特点:1、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满足飞行时能量的消化;2、粪便不贮存,减轻体重,利于飞行;3、直肠短,排便频繁。

46、鸟的心脏发达,工作能力强,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强,有利于飞行。

47、鸟的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不是呼吸器官),辅助肺进行呼吸,满足飞行时氧气的需要。

48、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而设计。

49、恒温动物:哺乳动物、鸟类。

50、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呼吸,体温高而恒定。

51、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已知的种类超过100万种(占动物种类的4/5),昆虫有三对足,能爬行;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52、昆虫的翅与鸟翼结构不同,但就适于飞行来看都有这些共同点:都有利于飞行的扇形结构,这些结构的运行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都可以在空气中产生向上的升力和前进的动力,相对身体来说,都有轻、面积大的特点,利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53、翅对昆虫生活和分布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取食,逃避敌害,扩大活动和分布范围,有利于寻偶交配,寻找适宜的产卵场所。55、昆虫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除昆虫外,还有蜘蛛、蜈蚣、虾、蟹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56、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过变态发育,此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57、动物的行为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58、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骨、骨骼肌(运动肌肉)、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如关节))组成的。

59、运动系统由骨、骨骼肌和骨连接(如关节)组成。

60、人有206块骨颅骨、胸骨、肋骨(不能活动)

学好初中生物的方法和技巧

1.预习初中生物

预习是在老师讲课前,先浏览一遍讲课内容,在浏览时,应用笔将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内容划出来,将自己看不懂的内容标出来,将浏览后产生的问题记下来,有能力、有条件的还可以自己做出预习笔记。通过这样的预习,为下一步听讲奠定基础,使自己的听讲更加有的放矢,听讲时就可以对自己已经弄懂的或重点知识重新加深印象,并比较一下老师的理解与自己的理解有什么差距,如果自己理解得不深,则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

对于自己预习时还不懂的问题,则是听讲的重要内容,一定要当堂弄清楚。对于在预习中产生的问题,如果老师讲到了,则要听懂,如果老师没有讲到,一定要向老师问清楚。预习也为将来的自学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该背就要背

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少不了要背诵的内容。数学、物理、化学有相应的公式,地理有地图,而生物需要背诵的内容就相对冗杂。其实只要上课听讲足够仔细,概念理解较为透彻,背诵不会太难,只需要多多重复。

刚开始背的时候,可以先结合着图进行复述,再与课本原话进行对照,找出自己说的不规范的地方,然后把课本上的原话背下来;考前突击的背诵,则要一遍一遍重复课本上的原话,力求语言表达准确。

考试是要落实到笔上,所以,背的时候同时也要进行默写。大学考前复习期间,我几乎不背书,都是抄书,默写,默不对就再来;另外还把书上重要的图都画一遍。结果有一次考试真的考了画图,我就赚到了。

3.考场上也有技巧

当我们坐在考场里,眼前摆放着一张生物试卷的时候,我们也要抓紧最后的机会来提升成绩。

很多同学会按照题目顺序,先做选择题,后做非选择题。如果你背得特别特别好,并且逻辑推理很强(也就是你的数理化很好),这是可以的。实际上,选择题做对的难度远远高于非选择题,很多选择题的综合性特别强,每个选项涉及一个知识点,在考试紧张的氛围下,脑子很容易就乱套了。尤其是审题慢的同学,做着做着就崩溃了,占用了大量的考试时间,最后做不完卷子。

所以我建议:倾向于死记硬背而逻辑推理不太强的同学,可以先做非选择题,因为非选择题有上下文,联想答案比较容易,在答题时也会树立信心。

学习生物的记忆方法

1.简化记忆法: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

2.联想记忆法: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

3.对比记忆法: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

4.纲要记忆法: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第三篇】

第一章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1、目前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两者的区别在于体内是否有脊柱(注意:不要把脊柱写成脊椎)。

2、鱼之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最主要的两个特点:一是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3、鱼的两侧各有一条侧线,是感觉器官,能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

4、鲫鱼的身体呈梭形,有利于减少水中运动的阻力。

5、鱼在水中生活,能使鱼体上浮、下潜、停留在一定水层的结构是鳔。

6、鱼在游泳时,靠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靠背鳍、胸鳍和腹鳍保持平衡,靠尾鳍决定前进的方向。

7、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8、活鲫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是在进行呼吸。

9、鳃的颜色是鲜红色,因为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10、鳃丝既多又细,可以扩大鳃与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呼吸。

11、水由鱼的口流入鳃,又从鳃盖后缘流出,其间进行了呼吸(即气体交换),其过程是: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盖后缘流出的水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12、鱼鳃有丰富的血管,鳃丝既多又细,这两个特点对于鱼在水中呼吸至关重要。

13、鱼的主要特征:体表常常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终生生活在水中。

14、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动物属于腔肠动物,其主要特征是: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食物残渣由口排出。

15、乌贼、章鱼、河蚌、鱿鱼、蛾螺等属于软体动物,其主要特征是:身体柔软,有贝壳(可保护身体)或贝壳退化。

16、虾、蟹,体表长有质地坚硬的甲,叫做甲壳动物。

17、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都属于无脊椎动物。

18、海豚、鲸、海豹属于哺乳动物,龟、鳖属于爬行动物,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都属于脊椎动物。

▲水中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19、动物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特点: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蛇具有鳞,昆虫具有外骨骼;2、一般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3、除蚯蚓等动物外,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体内的各种呼吸器官,如蝗虫用气管呼吸,兔用肺呼吸;4、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20、观察蚯蚓的实验:○1区别蚯蚓身体前端与后端的结构是环带,靠近环带的一端是前端。○2用手抚摸蚯蚓的腹面,会有粗糙不平的感觉,这是因为摸到了刚毛,它的作用是支撑身体,协助运动。○3蚯蚓在糙纸上,运动灵活、较快,因为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蚯蚓在玻璃板上,运动困难、较慢,因为刚毛失去了作用。○4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使蚯蚓的体壁始终保持湿润,因为蚯蚓依靠湿润的体壁来呼吸。 身体由许多环状体节构成,这样的动物称为环节动物。

21、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

22、蚯蚓的生活习性是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

23、大雨过后蚯蚓会爬到地面上,这是因为雨水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

24、蚯蚓、水蛭、沙蚕属于环节动物,因为它们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这也是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节可以使躯体运动灵活。

25、家兔体温恒定的原因:○1体表被毛,有保温作用;○2呼吸系统的气体交换能力强;○3有完善的循环系统,输送氧气能力强;○4有发达的神经系统,能通过调节维持体温恒定。

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他们都是恒温动物。 其它动物的体温会随周围环境 的变化而变化,属于变温动物。

26、兔的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途径,输送氧气的能力强,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

27、哺乳动物和鸟类属于恒温动物,其他动物属于变温动物。

28、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用于切断食物,臼齿用于磨碎食物,这与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属于草食动物。

29、虎、狼的牙齿分化为门齿、臼齿和犬齿,犬齿发达,用于撕裂食物,这与吃动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属于肉食动物。

30、兔的消化道长,还有发达的盲肠,这与兔以植物为食相适应。

31、兔有发达的大脑及遍布全身的神经,使它们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

32、哺乳动物大约有4000多种,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出现分化。

33、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

34、飞行的意义:○1扩大了活动的范围;○2有利于觅食和繁育后代。

35、鸟类用于飞翔的羽毛是正羽,分布在身体表面,主要在两翼和尾部。绒羽用 于保温。

36、鸟的胸肌发达,其作用是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37、家鸽的胸骨上有龙骨突,其作用是着生发达的胸肌。

38、鸟类排粪频繁,其原因是:○1消化系统发达;○2直肠很短,体内不贮藏粪便(有利于减轻体重而飞行)。

39、鸟类的身体里有多对发达的气囊,它的一端与肺相通,分布在内脏器官之间,有的还突入到骨的空腔里,其作用是暂时贮存气体,辅助呼吸。

40、鸟类每呼吸一次,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两次气体交换的场所均为肺。

41、鸟类适于飞翔的特点: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的阻力;身体被覆羽毛;具有可飞翔的翼;胸肌发达;胸骨有龙骨突,长骨中空;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出粪便迅速;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的功能强;有独特的气囊,可以帮助呼吸。

42、鸟类的主要特征: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

43、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已知的种类超过100万种。

44、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

45、昆虫的运动能力强,有三对足,能爬行;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

46、蝗虫体内气体交换的场所在气管。

47、昆虫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着生在胸部。胸部有发达的肌肉,附着在外骨骼上。

48、外骨骼的作用:○1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2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49、昆虫、蜘蛛、蜈蚣、虾、蟹都属于节肢动物;共同特点: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50、脊椎动物中的青蛙、蟾蜍属于两栖动物,其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称为蝌蚪,蝌蚪经变态发育成为成蛙,此后成蛙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51、两栖动物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皮肤辅助呼吸。

52、世界水日3月22日,世界环境日4月22日。

53、足够的食物、水分和隐蔽地是基本的环境条件(陆地生活的动物)。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四篇】

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其中无脊椎动物约占95%,脊椎动物约占5%。

2、按生活环境分为陆地生活动物、水中生活动物和空中生活动物。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1、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2、腔肠动物的代表——水螅

(1)水螅生活在淡水中,有多条细长的触手,身体呈辐射对称。

(2)水螅的体壁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构成,内胚层细胞所围成的空腔叫做消化腔,

身体有口无肛门。

(3)水螅的生殖:出芽生殖

3、常见的腔肠动物还有海蜇、水母、海葵、珊瑚虫等。

4、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5、扁形动物的代表——涡虫

(1)涡虫背面呈褐色,腹面颜色较浅。身体柔软,背腹扁平,体形像一片柳叶。涡虫身体前端呈三角形,两侧各有一个耳状突起,前端背面的两个黑色的眼点,可以辨别光线的明暗。

6、涡虫、猪肉绦虫、血吸虫都属于扁形动物,大多数扁形动物是寄生生活的。

完成日期: 签字: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1、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2、线形动物的代表——蛔虫

(1)蛔虫属于线形动物,寄生在人的小肠里,身体呈圆柱形,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体表包裹着一层密不透水的角质层,起保护作用;消化管的结构简单,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只能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缓慢地蠕动。

3、如何预防蛔虫病?

首先,必须注意个人饮食卫生,不喝不清洁的生水,蔬菜、水果要洗干净,饭前便后要洗手;其次,要管理好粪便,粪便要经过处理杀死虫卵后,再作肥料使用。

4、线形动物还包括蛲虫、钩虫、丝虫、线虫、秀丽隐杆线虫等。

线形动物有些是自由生活的,有些是营寄生生活的。

5、环节动物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6、环节动物的代表——蚯蚓

(1)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身体呈长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身体前端有环带,靠肌肉和刚毛配合完成运动。蚯蚓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蚯蚓靠湿润的体壁呼吸。

蚯蚓生活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可根据环带着生在身体前端来判断首尾(环带也叫生殖带)。

●、蚯蚓身体分节的意义:可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

●、用手指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有粗糙不平的感觉,用放大镜观察,看到腹面有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刚毛的作用是协助运动(固着;支持)

●、蚯蚓在潮湿土壤的深层穴居的原因:因为能为蚯蚓提供适宜的生存、生活的环境及繁衍的条件,一般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气态氧、食物和便于避敌的栖息场所等。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因此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了解)

●、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为什么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进行正常的呼吸:蚯蚓没有呼吸系统,要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

●、蚯蚓的生活环境:具有一定温度和湿度、温差变化不大、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穴居生活。生活习性和食性:一般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

●、大雨过后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原因: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于是穴居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

●、蚯蚓的呼吸过程: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黏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1、目前已命名的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2、河蚌、扇贝、文蛤等软体动物,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因而称为双壳类,壳内柔软的身体表面包裹着外套膜。它们用鳃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

3、常见的软体动物:蜗牛、河蚌、乌贼(贝壳退化成内骨骼)、章鱼(贝壳退化成内骨骼)、鱿鱼(贝壳退化成内骨骼)等

4、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牡蛎、扇贝、鲍等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且脂肪含量低。鲍的壳(石决明)、乌贼的壳(海螵蛸)、珍珠粉可入药,有些软体动物也对人类有一定危害。如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寄主,与血吸虫病的传播有关。

5、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目前已经命名的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已知动物种数的80%以上。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6、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昆虫的特征是: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两对翅等。

7、蝗虫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感觉器官有一对触角、 三个单眼和一对复眼,口器用于摄食,胸部是运动中心,有三对足,善于跳跃,有两对翅,适于飞行。触角和足等是昆虫的附肢分节;腹部集中容纳内脏器官。体表有气门,利用气门内的气管呼吸。

8、昆虫的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但外骨骼不会随动物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有蜕皮现象。

9、常见的节肢动物:虾、蟹、蜈蚣、蜘蛛、蝴蝶(昆虫)、蜜蜂(昆虫)、螳螂(昆虫)等

生物学八年级上册教案【第五篇】

一、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学生,经过两年的生物学学习,学生已经储备了很多生物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本节课主要讲述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生理特性,教材对酶的本质和特性作了重点介绍。本章本节课内容是高二生物教材的重难点内容。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现象皆与酶的活动有关。在本章节中通过探索验证酶的特性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精神。

首先,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酶的发展历程、特性、作用等都已经知道并理解。这些都与接下来的酶的特性紧密相关。也一定程度上反馈了上节课的上课质量和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且为接下来的教学作为指导。其次,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比如说加酶洗衣粉,学生都可能接触过,那么他们就会有很多问题出现了:加酶洗衣粉添加了什么类型的酶呢?酶在洗衣粉里是怎样工作的?在使用加酶洗衣粉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等等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学生会形成无意注意,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欲望,学习效果也大大提高。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从这方面下手,收集资料,增大信息量,活跃课堂气氛。再者,酶的生产应用的引入,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觉得生物对他们来说,不是只是抽象的某某技术,某某发现,某某科学家等等,而是贴近日常生活的,很常见的东西,他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我掌握了这个,那我是不是就相当于令人羡慕的科学家了呢?”这样,也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也为以后的择业多一个选择。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在这节课中,我打算先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酶的本质,作用。然后问大家一个问题:“生活中你遇到酶了吗?”其次,给大家展示几张酶的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看大家反应,并尝试总结。再者,就用几个案例来一一说明酶具有哪些特性。

2、本节课的生物学概念:

(1)酶的特性:酶特别具有的。与众不同的性质。

(2)酶的专一性:酶对所作用的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一种酶仅能作用于一种物质,或一类分子结构相似的物质,促其进行一定的化学反应,产生一定的反应产物。

(3)酶的高效性: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率的催化能力。

(4)酶的作用条件温和: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其代表是温度跟酸碱度。

三、学习动机的唤起和保持

1、通过提问一些看似跟学习无关的,其实大有玄机的问题。比如说:“你们家用什么牌子的洗衣粉?你们喜爱的牛仔裤是怎样子做成的呢?”当然,在众多的答案中,教师要绕回主题。

2、展示一些能够引起注意的图片,比如说面包,啤酒。也能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也能激发他们的有意后注意等等。以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

3、教师的语言当然也要适当地调整,尽量使用贴近学生的,但又不失专业的语言。也一定程度上引起注意。

4、可以尝试布置学生去查阅关于酶的资料,并综合汇报展示。

四、落实课程目标

本节课要实现的高中生物学课程内容是: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二、酶的特性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案例分析:酶的特性

收集酶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并加以分析运用了酶的哪些特性,再综合汇总,然后汇报。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462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