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429169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精编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1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目标:学习课文中的10个生字和10个新词;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播放《开国大典》的电影片断。

2,启发谈话:这段电影中哪些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教师简介当时的背景资料(也可以让学生畅谈):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在中国共产党,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给带点的字注音)城楼檐下汇集擎着红旗毛泽东电钮瞻仰。检查时注意让学生说出字的读音,部首,再查几画,字义和组词,这个字哪处易写错。以上诸项可做为本年级学习各课之前的预习作业,借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订正读音。聂荣臻乐声直奔

3,说说以下各词的意思:

开国大典:开,创建;典:典礼。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开业典礼。

城防部队:守卫城市的军队。

观礼台:被邀请参观典礼的看台。

擎:举。

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迎风招展:本课指的是红旗迎着风翻动。

汇集:会合,聚集。

排山倒海:排,推开。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

瞻仰:恭敬地看。

4,自由读课文。

5,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三,揭示课题,指导学生自学讨论。

1,齐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2,默读课文,布置思考题: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

(2)讨论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3)找出不理解的句子划下来。

3,交流自学情况。

(1)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2)课文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板书: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4,追问:课文的第二部分写了几件事 (三件:宣布新中国成立;升旗;宣读政府公告)

四,分部分朗读课文。

五,朗读汇报。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写出课文梗概。

教学过程:

一,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读这段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这些感受

(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来的早:早上六点多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山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秩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3)从重点词语句子中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为什么不用"走向")

(4)指导朗读:语调适宜庄重而平直。

(5)练习朗读

2,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1)默读课文,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过程 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并板书:宣布典礼开始 —→ 奏国歌 —→ 宣布新中国成立 —→ 升国旗 —→ 宣读政府公告 —→ 阅兵式 —→ 群众游行

(4)分析阅兵式的情况。问:为什么阅兵式最能表现开国大典的盛况

(接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多。军队的素质高,这样的描写有"战车整整齐齐的前进;战士们听这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雄伟威严。"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为伍,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这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欢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的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民的心情欢快,机动到了极点。)

(5)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句子的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A.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为什么不用"朝着"或"看着")

B.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将"挺立"与"立着"进行比较)

C."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严,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经传遍了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的词语相对,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欣,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6)播放课件(录像资料《开国大典》中阅兵式,宣读政府公告,升国旗的片断)

(7)练习朗读

3,学习课文第四部分内容。

(1)指名读书,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典礼时间持续得长。)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光明充满了这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象征着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2)"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说成"两支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走去"好不好 (不好。表现不出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

(3)找出群众激动,喜悦,兴奋的句子读一读

二,朗读课文。

三,说说课文梗概

1,什么是梗概

2,抓住时间,地点,典礼过程简单说

四,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出课文梗概。

附:板书设计◆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4篇《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开国大典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会认5个生字;正确书写14个字,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理解“瞻仰、欢呼”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七自然段。

3、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激发对毛主席的热爱,敬仰之情及新中国成立时,人民无比激动,喜悦之情。

4、在阅读过程,初步体会场面描写、反复等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体会场面描写的表达方式是教学重点,体会人民对毛主席的热爱,敬仰之情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教学流程:

一、导入释题,初识大典

1、释题

“典”是什么意思?“大典”又是什么意思?(隆重、重大的仪式)“开国”又是什么意思?(建立新的国家)连起来说一说“开国大典”的意思?

2、齐读题目。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开国大典的盛况,感受大典带给我们的喜悦。

(设计意思:“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释题初识大典,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欲望,营造阅读期待的氛围)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典。

自由地朗读课文,提示: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生字新词。

出示课件:“擎看红旗、电钮、瞻仰、聂荣臻、共产党”等。

快速默读课文,文章讲了什么内容?提示:画出文中有明确时间的词语,理解课文层次。

(设计意图: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是进入课文的门户,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和基础。)

三、精读品悟,感受大典。

这节课,我们就直奔重点,学习文章主要部分典礼仪式。

1、轻声读5--10自然段,画出文中描写哪些场面?提示:找出“接着”一词,理清这几个场面。(板书:典礼开始,宣告成立,开国旗,宣读公告)

2、默读5--10自然段,画出文中描写毛主席的动作和群众的反应的语句,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并加以批注。

3、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4、交流反馈:

预设一:(出示课件)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自由读,你发现这段话什么特点?

(两个“这庄严……声音”,两个“一齐”,两个“传到”)

2、“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什么呢?指名读毛主席的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3、两个“一齐”说明什么?(万众一心,不约而同,表达人民无比激动,高兴的心情)“欢呼”看得见,通过你的朗读表现此时人民的心情。“欢跃”又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呢?为什么全国人民如此激动?(出示资料)

4、“两个传到”说明什么?借助祖国版图,引读,想象,还会传到什么地方?

5、出示课件:再现当时的情景,指导朗读。

小结:这一段作者采取反复的表现再现了当时情景。

背诵这一段(第七自然段)

小结:作者抓住毛主席宣布公告及人民反应的句子进行描写,再现昔日的场景,这就是场面描写。

预设二:(出示课件)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瞻仰”什么意思?三十万人瞻仰的是什么?

2、两个“一齐”又说明了什么?“站”又是什么意思?

3、指导朗读。

4、创设情境,写话: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______,表明______。

5、感情朗读,升华小结。

预设三:(出示课件)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1、“一齐”说明什么?(对毛主席的敬爱)

2、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以读为本,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习得语言,抓住关键词体会感情,使学生“言意兼得”。)

四、总结升华,铭记大典。

作者抓住描写毛主席动作和群众反应的语句,再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场面,这就是场面描写的好处。

五、作业设计。

1、背诵第七自然段,抄写第七自然。(必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搜集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课下交流。

开国大典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领悟本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体会中国认人民对新中国的成了感到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板书课题,解题。(国家创建时举行的盛大典礼)

2、整体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思考课文的叙述顺序。并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2)再读课文,说说课文重点写了开国大典的哪几个盛大场面?

(3)画出文中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在旁边标注上你自己的体会,想一想表达了人民怎样的感情。

(4)在组内讨论交流。

(5)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会。

在品读了重点词句后练习有感情朗读。

(6)指导书写生字词。

3、精读课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大典开始,写了哪三件事?(学生快速默读、思考)

(2)大典进行中,哪些场面最让你感动?(边读边画、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同时进行批注感想

(4)指导朗读,表现出群众欢腾、热烈的场面。

(5)用同样的方法学习阅兵式部分。

(6)指名读课文第5段,画出文中描写阅兵式后,傍晚时天安门广场景色的句子。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

(“天安门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只礼花陆续…………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让学生反复读这几句话,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的西写作特点。这样生动的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中,表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人的无比幸福的心情。)

(7)理解“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的意思?想想本文的中心思想。

(8)学生听配乐朗读课文,回忆全文内容。

4、总结、扩展

(1)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试写出课文的梗概。

(2)仿照课文写出3个比喻句。

(3)阅读自读课文的《刻骨铭心的国耻》。

开国大典教案4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教学时,我们依据课文的叙述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乐曲激趣

1、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习兴趣。

2、启发渲染:

这是一首战斗的乐曲,它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那么,新中国诞生时是怎样的盛况呢?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开国大典》这篇课文。

3、如果把开国大典改成开国典礼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旨在制造悬念,吸引学生读文。)

二、自主学习,提出问题

1、用你喜欢的读书习惯快速阅读课文。如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等等。

2、运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忆字形。

3、联系语境或查阅资料理解新词。

4、这篇课文记叙了哪几个场景?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5、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6、你最喜欢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为什么?

7、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能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如果不能,在书上做上记号。

8、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激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讨论,释疑解难

1、以疑难问题为类别,让学生自由组合若干小组。

2、推荐各讨论小组讨论问题:

如,第一小组:学习6个生字的音、形、义,结合语境理解新词;第二小组:理清段落结构,归纳段意;第三小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小组:讨论记叙的顺序。

3、各个讨论小组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展开讨论:学生先汇报学习成果,然后就疑难问题展开讨论。讨论时,可以自由发言,相互提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主持人记下已解决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咨询的准备。

4、各个小组在全班交流讨论成果。

5、问题咨询与小结。

四、探究领悟,升华情感

1、出示句子: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2、引导学生围绕这句话提出探究的问题,如:

⑴ 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⑵ 如果把流去的流字换成走字,表达的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⑶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⑷ 你读了这句话,内心充满着怎样的激情。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探究,领悟新中国的成立的确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总结探究的方法。

4、在课文中找出还需探究的句子,继续探究。

五、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试一试,自己能找到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读一读,看一看吗?如果找到并读了,把篇名记下来。

2、写一写,依照课文的写法,记叙你喜欢的一个场面。

设计特点

本案例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取现代教育传媒技术等手段,通过设疑、讨论、探究、释疑等步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导学过程中,抓住课文重点,紧扣含义深刻的句子,采用自读自悟、升华情感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完成了三维目标。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429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