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望庐山瀑布【第一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的气势,以及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的气势。
教学准备:相关录象。
教学过程 :
第一块:创设情景,导入 新课。
1、 出示庐山风光影片,解说其秀丽的风光。
2、 师:正是这如此秀丽的风光,因而从古到今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吟诗作画,下面就让我们和唐代诗人李白一起去那里欣赏瀑布的雄伟的气势。
3、 出示全诗,师读后问:通过预习我们对诗人李白已有所了解,谁来介绍介绍。
第二块:学习诗中生字词 ,理解全诗诗意。
1、 师:通过昨天的预习,谁来说说你学懂了诗中的哪些词语的意思。
2、 生交流:“日”指“太阳”。“香炉”指“香炉峰”。
师:香炉是什么样的看到过吗?
生:没有。
师:出示香炉画面。谁知道为什么叫庐山的这个峰是香炉峰?出示画面。
生:烟”指“紫色的烟云。”
“遥看”是“远远的看”。“川”指“河流”
师:示画面帮助理解“川”。“挂前川”是指什么?
生:“直下”的意思是“倾泻而下”。“疑”是“怀疑、好象”的意思。
师:谁能选一句连起来说说那一句讲了什么?
齐读全诗。
第三块:体会 雄伟壮观的气势,以及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1、 下面让我们再看一看庐山瀑布想一想,这时你再看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什么感觉?
2、 再读读全诗,想想哪些词语写出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
3、 生交流。
4、 让我们把它的气势读出来。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第四块:再看画面,深化情感。
1、 小结:是的,庐山瀑布以其雄伟壮观吸引了我们,下面让我们随着摄影师的镜头再一次去领略那磅礴的气势。播放录象。
2、 师:此情此景你最想说什么?
3、 生交流。师板书:对祖国山河热爱
4、 这么美的诗谁最先把它记住。
5、 生试背。师抽背。生齐背。
板书设计 :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第二篇】
一、教材分析:
(一)、[注释]
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3.挂前川:挂在山前面的河流。
4.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二)、[简析]
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三)、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讨论学习,自读自悟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2、了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生平,积累李白的古诗一到二首。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四、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激趣:同学们,在开展今天的学习活动前,我们先去庐山游览一番,欣赏一下庐山风光吧!
2、学生观看庐山风光片,饱览庐山秀美的风光。
3、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庐山的印象,畅所欲言。
4、导入新课:庐山风景迤俪,吸引了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古诗:
1、听古诗朗读,学生自由跟读。
2、初读古诗,熟悉诗歌内容。(学生评议标准为熟读。)
3、回忆古诗的学习要点:字、词、句、篇。
4、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利用各种方法(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与已经学过的古诗对照等方法)自学古诗。
5、小组汇报,教师作适当的点评。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理解难点:生,弥漫;川,河流;三千尺,指瀑布很长;疑,怀疑;落九天,从天的最高处泻落。(汇报中要给每一个学习小组发言、补充的机会)
6、朗读练习: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瀑布的气势雄伟。可采用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后评议的方法。
(三)、了解诗人:
过渡语: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些有关于李白生平的知识呢?
1、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肯定知识丰富的同学。
2、通过课件展示李白生平,了解李白诗作的特点:奇特的想象,比喻;出神入化的夸张。
(四)、巩固诗歌的学习:
1、回到《望庐山瀑布》一诗中体会李白诗作特点的表现,点到为止即可。
2、体会诗歌的意境,开展朗读竞赛,(评价要求为在读出瀑布磅礴的气势同时,读出语言的描绘的魅力。)
3、背诵积累古诗。教师点拨:读背无定法,只要能表现文章内容,表现作者思想感情就是最好的。
(五)课外积累展示:学生自由诵读自己所知道的课外的李白的古诗。(力争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
(六)、学唱古诗《望天门山》:
过渡语:同学们,古诗不仅能读、能诵,还能唱呢!听——
1、学生学唱古诗《望天门山》。
2、反复六遍后,请已经能背诵的同学表演背诵,介绍经验。
3、学生自由背诵或唱诗,及时反馈背诵情况。
(七)、激发学习热情:
导语:看着同学们如此热烈地背诵,老师也不禁有些技痒了,我也来背一首李白的诗给大家听,好吗?
1、教师声情并茂地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请学生指正。
2、鼓励背诵李白的名作《将进酒》。要求积累一句、两句均可。
3、师生共背《将进酒》。鼓励有困难的同学课后继续背诵,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提高自己的诵读能力。
望庐山瀑布【第三篇】
一、指导思想
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身入其境,充分感受、自主读悟,有效地互动合作,积极地探究。
二、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讲读课文,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这首诗写的是庐山瀑布,却先写红日照耀下的香炉峰,从而衬托出瀑布背景的雄伟壮观;用一个精彩的“挂”字生动形象的勾勒出了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用“飞”生动再现了瀑布的激流奔驰;用“直下”写出了山的高峻陡峭以及瀑布势不可挡的气势;最后用一个“疑”夸张而不失真的写出了作者神奇的想象。所以通过学习能够丰富学生的古诗积累,并且从唐诗的音韵和谐、用词精炼中受到熏陶感染,培养语感;同时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祖国山河壮丽,体会诗人的真挚情怀,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的教育。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学会文中生字,理解诗句含义,了解古诗内容,朗读、背诵、默写《望庐山瀑布》。
2、 过程与方法:合理利用电教手段,让学生在“议、读、想、悟、背”的综合阅读活动中充分、自主、有效的合作,积极的探究,解读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蕴,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祖国山河壮丽,文化灿烂,文字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四、学生分析
聋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学过4篇古诗,初步的掌握了古诗的一般学习方法,积累了一些古诗词的知识,学生的知识积累、理解能力及感悟能力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由于学生都生活在农村,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再加上生理上的缺陷,学生的认知有限,对于教学活动有很大的难度。就本课中出现的瀑布而言,学生很难联想到瀑布的雄伟与美丽,而我校远程教育资源的开通,弥补了这一点的不足。这节课我利用远程教育中的课件资源,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瀑布的雄伟与美丽,在学生的脑海中先形成一个具体的瀑布形象,为感受诗中的瀑布做了良好的铺垫。除此之外,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我还利用flash动画,使学生们能够更形象、具体的理解诗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
五、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
六、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望庐山瀑布》视频剪辑(远程教育网下载的);庐山瀑布图(挂图);若干文字资料。
八、教学时间 1课时。
九、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诗境,畅所欲言,议一议。
1、 创设情境。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优美。你们去哪里旅游过?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一个好地方。(播放庐山录相)
2、 议一议。
刚才的画面中给你映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为什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内容)教师相机讲解“瀑”、“炉”、“庐”,使学生认识瀑布,知道哪个是香炉峰,并告诉学生庐山在我国江西省北部,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3、 过渡引入。
庐山风景迤俪,吸引了古往今来的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
了解诗人李白。
(二)、读读诗。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诗歌。
1、学生读诗(可以自由读、同桌一起读、互换读、对读)。教师巡视点拨。
2、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观看庐山瀑布景观,出示字幕,教师配音朗诵。
3、指导朗读,师生同读(配合多媒体课件中的背景音乐)。
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抓重点词句想一想,悟一悟。
1、自主探究释疑。(展示庐山瀑布挂图)
⑴独自在诗中找出不懂的词句,作上记号。
⑵借助注释、字典和相关资料自主释疑。
2、合作探究。(出示多媒体课件中的相关资料图片和动态的景观)
⑴小组内讨论交流,相互解疑。
①说说哪些词句你读懂了。
②提出不明白的地方,讨论解决。
③感受诗的意境,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⑵全班交流。
①质疑问难。提出在小组内还没弄明白的地方,大家来帮助解决。
②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利用flash动画,使学生们能够更形象、具体的理解诗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
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让学生结合诗文画面说。
④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总结全文。(略。边总结边板书)
4、鼓励学生用“啊,……真……”的句式来表达庐山瀑布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5、此时此刻,你最想对李白说些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
(四)、背诵这首古诗。
1、指导感情背诵。
2、自由试背(借助多媒体课件中庐山瀑布景观动画)。
3、师生齐背诵这首诗。(回味诗意,整体感悟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看着画面有感情地背诵。)
各位小诗人,我们已经来到庐山脚下,请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吧。(齐背诵)
(五)、延伸拓展。
1、 指导学生观看《望庐山瀑布》视频剪辑,体会视频中庐山的美丽、体会庐山瀑布的“生、挂、飞、落”等特点,体会瀑布“挂前川”、“直下三千尺”及“遥看”等的动人情景,进一步的随着视频中的讲解,深入的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的感受升华,使学生进一步受到良好的爱国教育和美感教育。
2、 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同学们,学了这首诗,你们一定从《望庐山瀑布》这首诗中体会到了“生、挂、飞、落”等词的妙用,品味到了词句的精美,也受到了诗人大胆夸张、想象手法运用的启发。用你手中的笔,写出你心中最美好的诗;用你手中的画笔,画出你想象中的壮丽雄伟的庐山瀑布图奉献给大家,让老师和同学们与你同分享创作的愉悦。小诗人,小画家们快快行动吧!
附板书设计:
香炉 紫烟 雄伟壮观
遥看 瀑布 前川
望庐山瀑布 飞流 三千尺
银河 落九天 联想
望庐山瀑布【第四篇】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
不久前刚上完《古诗两首》,做作业的时候有一道题目把学生难住了,也把我给难住了。题目是“疑似议和落九天”中的“疑”是什么意思?
我记得我小时候读书,老师教过,这句诗的意思是“真让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之上掉落下来。”翻教学参考,说是:“好象是银河从九天落下来。”
不死心,继续从网上查找,有以下答案: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从这里看,疑应该做怀疑的解释。
译文
阳光照在香炉峰上腾起一片紫色的雾烟,远远望去迷人的瀑布就像挂在前面的壁川。这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奇妙景观啊,恍惚之中疑惑它是银河来自于九重之天。
译诗
阳光照耀香炉峰,升起了紫色的烟云,
远远望去瀑布像条白练挂在山前。
飞快的水流从山的高处直泻而下,
像是银河从极高的天上落了下来。
题解
庐山,在今江西省龙江市南,崇岩叠蟑,风景优美,名胜古迹很多,瀑布是它的奇妙景色之一。
本诗大概是李白在开元十三年(725)出蜀后的第二年游览庐山时作。原诗二首,这是第二首。在这首诗中,李白以磅礴的气势、奇特的想象描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奇丽,是李白诗中传诵最广的作品之一,被后人誉为庐山瀑布诗中的绝唱。
全诗最大的特点是由远而近,景物随着诗人所处的位置不同而变换,如同电影镜头的推拉一般。首句写远眺,但见香炉峰云蒸霞蔚,在阳光照耀下,升腾起袅袅紫雾。次句目光随之向下,写香炉峰前一道瀑布凌空飞泻而下,其势如奔雷闪电,铺天盖地而来。第三、四句生发开去,从想象落笔。诗人想:这飞流而下的瀑布莫非是银河之水从天而降,否则怎能有如此高远、如此雄浑之势?气象奇伟雄丽,极似李白胸怀。诗人融自我于山水,非大手笔不能为。
又查找了很多资料,有解释为“可能的”也有解释“好象”的,具体我也不清楚了。“凤凰语文论坛”里也在吵,但是没有一个人下结论。最后很多老师的答案是“怀疑”“可能”“好象”都对!
不知道哪个高人来解释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