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教学设计优推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推敲》教学设计优推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推敲的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学目标:
1、 在阅读环境中理解词的意思。
2、 讲完故事,自己概括。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推,指名做一做“推”的动作。
2、板书:敲,指名做一做“敲”的动作。
3、师:这两个字都表示一个动作,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词后表示什么意思呢?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32课《推敲》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媒体出示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用合适的方法理解“吟哦、斟酌、饶有兴致”等词语的意思。
(2)从文中找出能解释课题意思的句子,用“ ”画下来。
(3)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后齐读:
拜访 夜深人静 月光皎洁 即兴
推敲 吟哦 斟酌 饶有兴致 思索
(2)指名说一说“吟哦、斟酌、饶有兴致”等词语的意思。
(3)交流所划句子。
媒体出示:后来,人们就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推敲”。
指名读、齐读后板书:斟酌文字
(4)指名选用几个词语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随机板书:贾岛 韩愈
(5)媒体出示:
贾岛,字阆仙。贾岛出生于平民家庭,门第寒微,曾栖身佛门为僧,取法名无本。后来韩愈读了他的诗,劝他还了俗。他淡于名利,酷爱吟诗,常常为构思佳句而忘乎所以,因此被视为唐代苦吟诗人的典型。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文学上和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传统,并有创新和发展。主要作品有《师说》、《进学解》等。
三、研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节
1、过渡:原来“推敲”一词还有这么一段来历呢!轻声读第二节,在脑海中想像那情景,你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吗?
2、媒体出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指名读,女生齐读。
3、小结:贾岛月夜访好友,可是没有见着。美好的情境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即兴写了一首诗《题李凝幽居》,并把它留了下来。板书:即兴写诗
4、出示《题李凝幽居》并范读。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二)学习课文3—7节。
1、过渡:贾岛在返回长安的路上仍然在思索着昨夜诗中的用字,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
(媒体出示:点击后诗中其余三句变灰,“推”字变红后出示“敲”字。)
2、媒体出示:默读课文第三-七小节,思考: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贾岛思考诗中用字是很认真、很投入的?
交流,媒体逐句出示:
(1)他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从这句话体会到贾岛思考时非常投入,他不但在想,而且还不由自主地做起了动作。“不知不觉”说明贾岛思考问题很专心,他连进城也没有发觉。)
(2)大街上的行人看到他那个样子,都感到可笑。
(说明贾岛只顾思考,全然不知自己已经在大街上失态了。)
(3)这时,在京城做官的韩愈在仪仗队的簇拥下迎面而来。行人、车辆纷纷避让,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
(当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贾岛毫无察觉,仍然在毛驴上比比划划,并闯进韩愈的仪仗队。这足以说明贾岛思考得多么入神啊!)
3、师小结过渡:是啊,像贾岛这种对文字锲而不舍地斟酌研究就叫——推敲。贾岛推敲得很投入,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竟然连——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也不知道。
4、师述: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饶有兴致地听完贾岛的讲述,也思索起来。
(1)媒体出示:过了一会儿,他说:“还是用‘敲’更好些。月夜访友,即便人家没有闩门,也不能莽撞推门;再则,用‘敲’字更能衬托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更响亮些。”
(2)指名读韩愈说的话,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3)出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动了树上沉睡着的小鸟。”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引导学生体会“敲”字是真实地写出了他当时的做法)
(4)同桌合作朗读对话。
5、师述:贾岛听了韩愈的话,心中的疑问解决了。(板书:解疑定稿)后来,这首诗中的`“推”就改成了“敲”。(媒体出示诗文后齐读)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四、总结复习
1、小结: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他字字斟酌,句句推敲,正因为这样,人们称他为“苦吟诗人”。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2、同学们,古人写诗、作文时推敲文字的故事还有很多。
(1)媒体出示: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2)点击“绿”字呈现绿色,同时旁边出现“到、过、入、满”这几个字。
王安石在用“绿”这个字之前,曾用过“到、过、入、满”这些字,经他再三推敲,决定用“绿”,你们认为它好在哪里呢?
(春天是绿色的。“绿”字写出了春天的特点,使人联想到碧绿美好、生机勃勃的景象。“绿”字把春风写活了,说它能吹绿长江两岸。)
3、希望大家课后把这两个千古流传的故事讲给家长或者朋友听,并在以后的作文中注意细细推敲词句。
五、拓展作业
1、拓展练习。
推敲文字,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字:
春风吹绿了树梢,吹( )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2、作业:
(1)背诵《题李凝幽居》一诗。
(2)演一演《推敲》的故事。
[板书设计]
*32、推敲
贾岛(即兴写诗) 斟酌文字 韩愈(解疑定稿)
《推敲》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二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请同学们看屏幕,这个字念——推——请同学们做一做推的动作。
再看,这是一个生字,看看拼音,知道它念什么吗?一起把这个字念两遍——敲——也来做一做敲的动作。 你们觉得,“推”和“敲”这两个动作有什么不同吗?
那么,“推”和“敲”合在一起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关于“推敲”这个词语由来的典故。关于“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到底有着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呢? 齐读课题——“推敲”,关于这个故事你想知道什么?
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课文放声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指明回答)
二、精读课文。
这个故事发生在唐朝,距今天有一千多年了。我们知道,唐朝是诗歌最旺盛的时期,出了好多诗人,那么,你还知道哪些唐朝的诗人呢?贾岛虽然没有李白杜甫那么有名气,但他也是唐朝一位很出色的诗人,也写了不少很有名的诗。我们在第一单元中就学习了他写的《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我们一起背一背。 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一些资料,谁来读一读?从这段资料上看,你觉得贾岛是一个怎样的诗人?(认真、一丝不苟······)而《题李凝幽居》这首诗的创作过程就能充分说明这一点。
(出示该诗) 宁静的夜,明亮的月亮,贾岛轻轻叩响了友人家的门,多美的夜色啊!描写了诗中的景象?(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我们就来读读这段话,注意周围的环境是宁静的。
除了感受到夜色的宁静那,你还能从第二小节中感受到什么?
① 贾岛尊重他的朋友。 ··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不遇,但却留下了一首优美的小诗,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小诗,边读边想向当时的情景。(板书:访友不遇 即兴成诗) 同学们,访友不遇即兴成诗这是故事的发生,下面我们来看看故事是怎样发展的。
先看小组学习单(课件出示1.自读课文3-6小节,想一想,贾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并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2、自学完毕后,在小组内按序交流自己的观点) 谁先来用一个词来形容贾岛?(严谨、认真)
②小组交流 A:“贾岛骑着毛驴······长安城” 谁来学一学贾岛当时的样子? 真是惟妙惟肖,此时的加到完全沉浸在诗的意境中了,简直是如痴如醉,因而进了长安城都不知不觉,我们一起读读这一段,边读边体会贾岛推敲诗句如痴如醉的状态。
B:“大街上······好笑。” 旁人的反应反衬了贾岛的沉醉,想象一下,上安街上的人会怎么想怎么说?
C: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
“竟然”闯入的是韩愈的仪仗队,当时汉语就在京城做官,同学们有没有在电视上看过古代官员的仪仗队,谁来说说? 正如文中所提到的,谁来读读? 韩愈在京城做官,他的出行是何等的威风,难怪行人车辆纷纷避让,而贾岛并非有意作对而是——沉迷于诗,忘乎一切。 同学们,尽管人们在笑话贾岛,可是他毫不在意,旁若无人,依然如痴如醉地推敲着,此时此刻,他在“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中斟酌,在“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中苦吟着,只有这样他才会在“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中快乐着,这就是苦吟诗人贾岛推敲诗句的情景,我们一起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读完这一段,你有什么想说的? 贾岛为了一个字,在痴心斟酌,这就是故事的发展。
③同学们,贾岛在不知不觉中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韩愈宽恕,故事就此进入了__。(出示:冲闯仪仗,请求宽恕(__))
那么,韩愈宽恕贾岛了吗?谁来朗读第7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吗? 那韩愈主张用“敲”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读读韩愈说的话。(出示)
韩愈真不愧是一位的诗人!他从两个方面帮助贾岛分析用“敲”字更好些,其中的第二条理由是“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那么,韩愈为什么会这样说呢?我们先来看“推”和“敲”这两个字的音节,它们都读第一声,为什么读“敲”要响亮些呢?其实,古人是很讲究音韵的,“推”的韵母是“ui”,“敲”的韵母是“ɑo”,当然后者读起来要响亮些了。月夜的“宁静”是无声的,而“敲”字读得响亮,用有声衬托无声,这叫反衬,更加显现出环境的安静。 下面我们读读韩愈说的那番话,再读读这两句诗,来细细地推敲用“推”和“敲”的不同效果。
同学们,韩愈经过思索认为用“敲”字好,贾岛听了连连点头,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出示:韩愈表态,贾岛点头(结局)) 读到这儿,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了吧。那么,什么叫做“推敲”呢?请大家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同学们,“推敲”这个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请现场的老师组织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来讨论交流这个问题。
四、讲述故事
同学们,“推敲”这个故事耐人寻味,给人启迪,我们每个同学都应该会讲这个故事。下面我们就来练习讲这个故事,看谁能把这个讲得很精彩。那么,怎样才能讲好这个故事呢? 是的,要想讲好这个故事,先得要把课文读熟,使贾岛和韩愈的形象在我们的脑子里鲜活起来。下面就请同学们朗读课文。 课文读熟了吗?读熟了课文,就请同学们根据下面的提纲来试着讲这个故事,在讲的过程要注意有顺序、有重点,尽量用上文中的语句。 夜深访友 留诗相赠(发生)
为了一字 痴心斟酌(发展) 冲撞仪仗 请求宽恕(__) 韩愈表态 贾岛点头(结局)
下面我们来听一个同学来讲这个故事,请大家注意听,看她讲得怎么样? 这位同学的故事讲得十分精彩,希望同学们课后再练一练,然后把它讲给别人听。
五、巩固延伸
同学们在贾岛推敲诗句的故事中,我们知道了做事要一丝不苟坚持不懈。下面我们也来学者贾岛推敲一下词语的使用。
“访问”与“拜访”:“访问”是有目的地去探望并跟他谈话。
“拜访”也是访问,但对被访问者包含了敬意,是礼节性的访问。用“拜访”说明贾岛对李凝充满敬意,并非一般性的“访问”。
“即时”与“即兴”。
“即时”是立刻的意思。“即兴”是指对眼前情景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创作。用“即兴”说明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一诗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的。
“宁静”与“安静”。
“宁静”指环境很安静,表示静的程度较深。
“安静”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用“宁静”能准确地描写出月夜特定环境的特点。
《推敲》教学设计【第三篇】
推敲 (实录)
贾志敏《推敲》(上)
贾志敏《推敲》(下)(这两个是录像)
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第四期培训会暨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堂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在江苏扬州举行。培训会上,我们有幸听到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执教的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推敲》一课。《推敲》一文讲述的是唐朝诗人贾岛用词推敲的那段脍炙人口的故事,告诉我们推敲一词的由来,从而让学生懂得遣词造句要善于推敲这个道理。
本课教学过程中,尽管我们看不到时髦、前卫的教学方法,但是学生却学得积极主动,听课老师感觉到亲切轻松。整堂课给人一种清新质朴的感觉,感觉这是一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本文试图透过本课教学的过程来分析贾志敏老师的一些最基本的教学理念。
一、注重双基,着眼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推敲》一课的教学,教师一直把双基训练贯穿于80分钟的教学过程之中。具体表现在:
1、生字教学。老师专门花时间让学生读字、组词,并引导学生联系熟字记住生字,比较形近字的区别。教学方法简单、实用,教学风格清新质朴。
2、对于练习中的词语,老师在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通过问答、比较、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感悟、理解词语的意思,为学生学好课文扫清了障碍。
3、努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达技巧。如教师让学生试着用“贾岛”、“唐朝”、“诗人”这三个词语按照不同的顺序练习说一句话等。
4、注意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教师采用4个填空题训练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
5、注重朗读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
由此不难看出,教师对于语文知识和能力十分关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对于课标的这种讲述我们无疑是认同的,因为工具性和人文性就像事物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没有离开人文性的工具性,也不可能有离开工具性的人文性。然而就这两个方面而言,我认为工具性更能够体现语文课程的特质,人文性则应该渗透在各门课程之中,只不过在这一点上,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相比较而言则更多的体现出它的优势。可以这样讲,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至关重要,它对于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注重双基就是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应该毫不动摇地坚持把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摆在语文教学的首位!
二、注重训练,着眼于每个学生的进步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很少听到“训练”这个字眼。似乎一谈到“训练”,学生就失去了主体性,就没有了“自主学习”!笔者认为,训练和自主学习之间并不矛盾。所谓的“自主学习”是就学习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而言的。我国学者庞维国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基础上的“坚持学”。可以这样说,只要是学生内在需要的,并且以积极的态度、高昂的情绪所面对的,这样的学习都可以认为是自主学习。只有那些违背学生意愿、无视学生需要、背离教育规律的教学行为才为我们所丢弃。贾老师在上课之前,就提出了“一本二主”的思想,即以学生为本,以训练为主、以鼓励为主,大张旗鼓的提出课堂还是需要“训练”的。
其实,训练并不可怕,关键是看训练什么?怎么训练?《推敲》一课的教学中,从生字的识记到语言的实践,从内容的概括到朗读的指导,都非常好的体现了“以训练为主线”的思想。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表现出一种跃跃欲试的情绪。在训练的方法上,贾老师十分注重训练的层次和坡度,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的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实践和展现自己的机会。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引导之下,学会的是怎样感悟语言、推敲语言、运用语言。我想,当这一班学生下课之后,他们的内心一定会对语文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文字在他们心中,将不再是一个个呆板的符号,而是充满情感、充满睿智、充满活力的生命体。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们无须避谈训练!只要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学生想学了,而且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回避甚至丢弃这种多年来通过实践检验并认为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呢?
三、注重实践,着眼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推敲》一课,非常突出地体现了课标的这一理念。主要表现在:
(一)、对课文内容的概括训练
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老师通过四个填空题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请看下面的一段教学过程。
师:黑板上有四个填空。看黑板。
(1)贾岛在( )去( ),结果( )。
生:贾岛在深夜去看朋友,没有遇到李凝,留下了一首诗。
师:看第二个。
(2)他对诗中的( )字究竟是用还是犹豫不决,甚至于( )。
生:他对诗中用“推”还是用“敲”犹豫不决,甚至一路走,一边比比划划。
师:谁能把两个问题连在一起说。
(生把一二两个问题连起来说。)
师:(3)结果冲撞了( ),( )和贾岛一起商量,认为还是用( )好。理由有三:1、2、3、
生:填写。
师:介绍韩愈。
师:把一、二、三个问题连在一起说。
生:练说。
师:(4)后人把斟酌字词便叫
自己把黑板上四个问题连起来说,待会看看谁说的好。(学生练习)
师:我请四个同学。(指名)
生:贾岛在一个夜深人静时去拜访李凝,没有遇到朋友,留下了一首诗。他对诗中的“推”字犹豫不决,甚至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韩愈和他商量起来,决定用“敲”,理由有三:一是表现自己有礼貌,二是更能衬托出夜色宁静,三是读起来也响亮好听。后人便把斟酌字词叫做“推敲”。
师:真好,表扬。第二位要后来居上。
(第二位说)
师:第三位不能看黑板,我把它擦了,你说。
对于这篇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教者在课堂上花了很多时间,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反复练说,最后终于能比较流利地说出一段话。阅读是依托教材学习语言,而这一段的教学正是通过课文来让学生实践、运用语言,在教学方法上注意循序渐进,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为学生掌握并熟记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二)、对推敲一词的感悟理解
在这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中,其中有一条就是要理解“推敲”的内涵,让学生学会推敲。我们注意到贾老师在落实这一目标的过程中采用了这样的步骤:
1、借助文本,让学生了解“推敲”的故事;
2、依托文本,让学生理解“推敲”的内涵;
3、超越文本,让学生实践“推敲”的方法。
教师教学的着眼点在于让学生真正学会推敲。推敲不是感性的揣摩,而是对客观现象本质认识基础之上的条清缕晰。因此,在让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推’与‘敲’的比较,理由有三”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推敲;而让学生掌握推敲的方法则是通过大量的语言实例如“我是从小看着你长大的”、“我在冰箱里找东西”、“我的家住在白玉兰小区”这些病句的修改来完成的。这一过程,学生从理解到实践,不但“懂了”,而且“会了”。学生的思维、语言、能力、方法得到了发展,他们的语文素养在课堂上得以提升。
从《推敲》一课的教学中,我们看到的是教师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深刻领悟,对语文教学规律的正确把握,对教材教学价值的敏锐捕捉,对学生发展方向的积极引导。与时俱进,又不盲从时尚;依托教材,又能超越教材。教学中所表现出的对规律的尊重,对传统的继承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真希望我们的语文课多一点天然,少一点雕琢。如果我们的课堂仅仅靠后期工艺的修饰和装点,那将是我们语文教育的莫大悲哀!
因“推敲”而精彩《推敲》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3、用“即使……也……”造句。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难点:
指导用“即使……也……”造句。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下列词语:皎洁 推敲 斟酌 妥帖
2、填空:
( )有个诗人叫( ),早年因( ),出家当了和尚。
二、导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映示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
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
映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3)指导读好这句话。
6、出卡片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 月光皎洁
(1)学生展开想象,再看投影,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
(2)指导朗读。
7、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8、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
板书: 发生 深夜访友 以诗相赠
第三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图上画了谁?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读课文,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用“--”和“ ”画出有关的句子)
3、学生交流。
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恰当)还有哪些词意思跟它相近?(合适 适宜 适当等)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5、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城。
(1)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学生试做动作。
(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6、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7、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板书: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第四至六自然段
1、默读思考: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1)练读: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
4、小结:贾岛不知学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高潮。
板书:高潮 冲闯仪仗 请求宽恕
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这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犹豫不决”什么意思?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
4、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映示: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1)指名读。
(2)给“思索”找近义词。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思考”?为什么?
6、映示韩愈说的话。
(1)指名朗读。
(2)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3)映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引导学生体会“敲”字是真实地写出了他当时的做法)
7、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
8、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
板书: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第八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
2、齐读第八自然段。
三、指导讲故事。
1、师:要想讲好这个,先得把课文读熟了。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像放电影那样故事中的贾岛和韩愈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学生练读课文。
2、结合板书提示讲述顺序。
3、学生练讲:
(1)各自练讲。(2)分小小组练讲。(3)各组推派代表讲。(4)评选“故事大王”。
四、指导造句。
1、映示原句。
2、学生练读,说说上半句讲了什么,下半句又讲了什么。
3、练习:
把句子补充完整:
即使明天下雨,你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也能自觉遵守纪律。
这次考试,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应该骄傲。
4、学生交流口头造句,师生评点。
板书设计: 11 推 敲
发生 夜深访友 留诗相赠
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高潮 冲撞仪仗 请求宽恕
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