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实用3篇)
【导言】此例“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实用3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1
一、妙设故事情景,激活数学课堂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死板的教学方法会让推理过程枯燥无味,如果教师不能进行特色的教学设计,很难营造出趣味生动的课堂氛围。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精彩故事与趣味游戏,并基于游戏或故事创设数学教学情景,拓展教学内容,刺激学生的手、眼、口等多种感官,实现学生全面参与课堂教学,从而让教学散发独特魅力。
如在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加与减》的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加法与减法有一个直观清晰的认识,并很快学会口答加法、减法的计算,教师可以基于教学内容设置以下故事情景:“森林里鸟语花香、热闹非凡,有6只小鸟在一棵老树上唱歌,大家正唱得起劲,这时其他鸟儿仿佛听到召唤,也纷纷加入歌唱队伍,于是又飞来2只小鸟。问题:大家知道现在树上共有几只鸟儿吗?你是怎样计算的?”在故事情景渲染和教师的指引下,低年级学生很快被吸引进去了。生动的情景激活了学生的数学体验。学生会在情景中将生活经验与知识相联系,他们会借情景理解加法的含义,并列出式子 “6+2=8”。接着,教师继续讲故事:“过了一会儿,其中3只小鸟因有事急匆匆地飞走了。现在,树上还有几只小鸟在歌唱?”情景再次展示了减少的含义,这对于初接触加减法的学生是一个很好的认知体验过程,学生会借形象知识理解 “加数”“和”等相关概念。
二、妙设生活情景,借问题引发思考
俗话说:“知识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连接,用实际生活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很重要。在基于生活创设问题情景时,教师要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生活素材,巧妙引出问题,从而借情景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进而积极参与探究。
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课堂教学中,为了强化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并理解“平均分”在分数中的重要意义,教师先准备了一些图片学具,并让学生利用学具图片感受平均分,在学生汇报时,教师借助多媒体二次展示分的过程,如“分月饼”,教师结合学生的表述进行情景展示,在情景中,学生发现“平均分”和“不平均分”的重要区别,进而在大脑中形象感知分数的意义。分数在生活中应用的范围还是比较广泛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知与理解,教师可以继续引入生活情景,借生活情景让学生逐渐理解分数,进而有效建构知识。
三、妙设趣味情景,提升综合能力
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推广与普及,教师都喜欢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效果得到了极大改善。多媒体信息技术海量的学习资源以及图、光、影、声俱全的展现形式可以给予学生淋漓尽致的数学学习体验,让学生在在多姿多彩、趣味无边的教学情景中乐学、善学。如何创设趣味情景?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因素创设形式不一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诱导学生参与,发展学生思维。其次,教师可构建网络学习平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最后,在教学中,教师可用通过网络构建网络数学学习与交流情景,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如在《百分数的应用》的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初步了解百分数的意义,教师可以用PPT为学生展示以下成语图片“百发百中”“十拿九稳”“百里挑一”“平分秋色”等,然后提问学生:“认真研究课件中所呈现的成语,仔细想想,成语的数都是什么数呢?”譬如“百发百中”一词,学生特别容易与百分数相联系,但对百分数的理解并不能简单停留在初步认识中,教师要结合信息技术将生活中的百分数呈现出来,如药品说明中用到的百分数、饮料配方中用到的百分数等,教师巧妙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为学生的课堂探究提供感性材料,从而借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有效理解百分数。
总之,景因生设,情随师动。在数学课堂运用情景创设能效激活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乐趣。想让情景教学更有效,需要教师结合情景教学的特点,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景素材,有效借情景将抽象的数学推理变成学生乐于接受的探究场景,并在情景中有效参与思考,从而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上就是山草香给大家分享的3篇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希望能够让您对于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2
认识整百数教学是在学生认识百以内的数并能熟练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课前前测我们发现:98%的孩子会读写整百数,会计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表面上看这一课即使不学,孩子也能完成相应的习题。但是面对这样的问题:“1000是怎么来的?有了百位为什么又要有千位呢?200根小棒大约是多大一捆呢?1000粒黄豆放在杯中,会到哪儿呢?”面对这些问题大多数孩子很茫然。在课堂上,如果我们让学生用整百数列举出生活中的现象,能说的也寥寥无几。孩子会在计数器上拨1000,但是为什么不在百位上拔10颗珠而直接在千位拨一颗珠呢,真正明白的学生也不多。所以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教师更要关注知识的产生与形成的过程,重点让学生在数数、估数、拨数、写数的过程中,增强数感,并将本课内容延伸到课外,感受生活中的数,感受整百数的应用。
在“认识整百数”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中,我力求实现以下几点:
一、在操作中感悟体验
儿童对自然数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与人类对自然数的概念的认识走过了几乎相同的道路,而“数数活动”是自然数概念的形成以及理解运算的基础,因为自然数的概念不是老师教会的,必须经过实际操作,在操作中感悟体验。基于以上思考,我首先安排学生数小棒来认识整百数,这比书上例题中的方块更容易操作,直观化。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首先每10根捆成一捆,很快数出100根小棒。旨在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形象地感悟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很自然地唤起学生对已有经验的回忆,并为接下来的10个一百是一千打下基础。接着数2组、9组、10组的小棒,学生亲眼目睹了2个一百是200,9个一百是900,10个一百是一千。整个过程数形结合,操作与体验结合。计数器的运用更是为孩子逐步理解抽象的“数位”及十进位值记数法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二、在观察中抽象概括
数完1000根小棒后,让学生用眼睛观察用方块表示的一、十、百、千,进而学习用方块表示的二百、九百、一千。从实物的操作转向抽象的、立体的图形,因为有了数小棒的基础,所以这里孩子很容易理解。显而易见,这样的活动是有效的。最后教师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问,200用小棒表示要这么2大捆,200用方块表示要两板,那有没有更简单的工具来帮我们表示出200呢?学生自然想到计数器。接下来通过将小棒记数、方块记数与计数器记数进行了对比,在比铰中,学生真正感到计数器记数的优越性,感受到十进制计数法的特点,同时深刻体会到数学建构过程中的简约化特征。
三、在追问中深刻理解
学起源于问,学总是和问紧紧相连的,我们让学生学会做学问,就是首先要学会问。让什么、为什么这两个充满魅力的词在课堂上用在关键处,也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问得适时适度,问得恰到好处便是我这一课要仔细琢磨的。孩子在计数器上拨200后,提问,200根小棒,200个小方块有那么多,为什么只要在计数器上拨2颗珠就可以了呢?学生纷纷发言,因为百位上的一颗珠就表示一百。“写200时,两个0不写可以吗?”在拨1000时也通过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计数器计数的优越性,“1000是10个一百,为什么你们不在百位上拨10个珠呢?”“因为那样太麻烦了”,从而再一次体会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百位满十向千位进一。一次次的追问,激活了孩子的思维,促进孩子充分理解了计数单位、数位,明白了位值制与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3
作为小学基础教育的数学科怎样提高小学生的素质呢?我认为:小学生素质的提高不仅在于知识的积累,而且更重要的在于能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到数学方法、思维方法以及数学思想,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关键在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一、课堂教学的两个重要环节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边,是在教师主导下学生学习的认识过程,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知识为载体,通过精心设计,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学习主动性,思考问题的严密逻辑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儿童的潜能。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课堂教学的两个重要环节,一个是教学设计,二是教学过程。前者是教师在备课中应着重解决的问题,后者是课堂教学中具体的实施。
现代小学数学教学理论认为: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不仅在于一种知识的积累,而是知识结构的转换和思维结构的转换。从建构思想出发,把小学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知识结构,教学设计着眼点也在于帮助学生组建这个结构,并且努力转换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以此迁移而形成的认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体现教学设计的思想,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发现和获得,把外部活动内化,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此外,教学要注意“深度”和“广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比如学习兴趣,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毅力,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二、遵循认知规律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特点,积极帮助学生组建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数学教学就是把数学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质是认知的组建和完善过程,在学生组建知识结构过程中学到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提高数学素质。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到学生的认知规律,要立足于帮助学生建构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按照数学科学知识结构构特点,把它分为建构初始阶段和发展阶段。
教材这方面的内容很多,例如:小数的四则运算和整数的四则运算,归一题和较复杂的应用题,分数应用题和百分数应用题等。这方面的教学内容可利用迁移规律和同化原理来组织教学,展现旧知识和新知识的种种关系,通过比较异同,尽量使学生用原有认知结构来学习新知识,使原有知识结构进一步扩展延伸。例如在讲百分数应用题时,让学生明白,分数应用题和百分数应用题的结构、解题思路和方法类似,在本质上都表示两个相关联的量的倍数关系,其特点都是一个具体数量对应一个抽象的分数(百分数),抓住数量之间一一对应关系都是相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相异的是用百分数表示两个数量关系更加一目了然,便于比较,更加广泛应用于生活和生产之中。学生通过异同比较,使旧知识同化新知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又有分化,充实并发展了原有知识结构。
三、创造学生活泼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要有意识地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关键。
学生是一个主动的知识构建者,小学教育有责任培养儿童自觉、能动、创造的精神,教学生想学,教学生会学,真正体现学生的主动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1.导思和探索
这个教学环节,教师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促使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知识过程的探索。例如学习百分数这个概念。百分数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但课本内容比较简单、抽象。它与分数有密切联系,但又具备本身的特点。如何引导学生去理解掌握这个概念呢?为了使学生顺利建构,我补充设计学生思维的素材,让出时间、空间,让学生思考,步步深入引导:
(1)五年级一班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2)数学科成绩优秀率比去年增加
(3)三好学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4)某水泥厂五月份完成月计划的119100.
(5)修路队上半月修路98100千米。
第一步排队除第(5)题,分离出第(1)(2)(3)(4)题的分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第二步排除第(3)题的分母不是100.
这些分数的共同点都可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且分母都是100,我们把这类数称为百分数。在抽象出百分数这个概念之后,为使学生更深一层理解,又引导学生和以前学过的分数进行比较,进一步认识百分数有如下特点:能约分的不约分,分子可以是小数,分子可以大于或等于分母,百分数后面不能带计量单位等。为了表示百分数和分数的意义不同,在书写上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有自己特定的书写格式。教学的过程自始至终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主动积极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2.质疑和议论
质疑和议论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是帮助学生健全心理的有效途径。我常常鼓励学生把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提出来,并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有一个充分表现的机会,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集体精神。例如,在讲完“比的应用题”和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之后,我出了一道思考题:“商店运来桔子、苹果和梨一共320千克,桔子和苹果的比是5∶6,梨的重量是苹果的7/18.桔子比梨多多少千克?”这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把见解提出来讨论,要求学生“每个人的意见都要倾听,联系自己的学习见解,有不同意见可以接着发言”在教师的鼓励下,他们都想积极表现自己,学习气氛浓郁。学生在紧张、活泼、和谐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这正是我们课堂教学所要达到的效果。
3.练习和反馈
练习和反馈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我能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智力方面的差异,进行有效的针对性的练习,基础练习是让学生在新知识初步掌握的情况下作为巩固练习,要求全体学生完成,作为教学效果的检查,便于发现问题及时补救;新旧知识综合练习主要是帮助学生在练习中加深理解,对所学知识了解“为什么”问题,变学生的“练知识”为“知识链”;智力题是为了强化知识而设置的有一定难度的练习,主要是让优生也能“吃得饱”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解答。分层练习既能培养学生个体素质优势,又兼顾差生,摆脱考什么学什么,练什么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同时我注意做好练习后的信息反馈,通过及时的、有目的的、有效的反馈,引导学生从知识结构的角度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而且,反馈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一环,要好好地运用这个教学环节去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