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信息技术课的说课稿【5篇】

网友发表时间 329576

【导言】此例“信息技术课的说课稿【5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信息技术制作说课稿【第一篇】

一、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师:老师讲课中传授的信息能增长同学们的知识,广播传出的音乐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下课的铃声能给大家带来兴奋。还有很多的信息,他们的存在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呢?

生:(齐)信息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性。

师:(课件演示)

二、信息的价值性。

(1)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2)信息可以增值;

(3)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生1:(疑问)信息可以增值,怎么理解呢?

生2:(回答)人们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重组、分析等方式处理,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使原有信息增值。

师:商场上某种产品供不应求,而产家知道信息后他们会大量生产该产品,说明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师:台风“维达”给我们带来的伤痕依然存在,有关台风“维达”的天气预报当时对我们十分有用,但是现在对我们还有用吗?

生:(讨论)信息的价值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就如:今天来讲,神六的圆满成功远比神一给我们带来的兴奋多。今天的报纸总比昨日的报纸好卖,……生:(疑问)书本中的科学知识会随时间的流失而变得贬值吗?

师:如果是理论知识几乎不会贬值,但如果是技术知识同样会随时间而变化,但所花的时间会比一般的信息长很多。

师:(课件演示)

三、信息的时效性

(1)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

(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

师:(补充)因为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那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时效性。也就是说信息的时效性是通过价值性来体现的。

师:老师讲课的声音只是一位同学听到吗?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只会被一位观众知道吗?

生:(齐)不是。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周围还有那些信息是能够被大家所共同知道的?

生:(讨论)每位同学的相貌、教学楼的形状、树叶的颜色、汽车的形状、……看来所有的信息都是可以共享的,除非它不为人所知。

师:(课件演示)

四、信息可以共享

萧伯纳名言

(1)信息资源共享。

(2)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

(3)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

思考:

1、师:同学们对以上的信息形态分析得很透切、独特。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信息除了上面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特征?

(传输性、无色无味、概括性、可以识别、再生等)

2、信息的众多特征中,相对于物质能源,哪些是信息独有的?(共享性)

实践题:课本第5页,作完后把答案上交到教师机:网上邻居——>teacher——>所在班级文件夹。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讨论活动,教师引导来达到教学目标。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主动,课堂气氛较好。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精神,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变化,不再是以前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实践题巩固这节课所学过的知识点。因为这是高一第一堂课,所以是很关键的一节课,如果这节课上好了对下面课程的学习会使到一个促进的作用。

信息技术说课稿【第二篇】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编辑声音》。我将分三个阶段完成说课,一教材分析,二教法学法分析,三教学过程分析。

《编辑声音》是《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第27课,是学习和使用录音机软件板块中的第二课。在本课中,分为截取声音和混合声音两部分,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使用录音机软件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一个再提高,讲解如何对声音进行简单的编辑和修饰,使我们的声音作品更加丰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既能提高学生的软件操作技能,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提高审美能力和对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但由于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了活动设计的兴趣性,活动要求的层次性。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我指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学习使用“录音机”截取声音、混合声音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截取声音”和“混合声音”的学习,学会使用不同的方法对声音文件进行编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编辑的声音文件,激发学习兴趣,并能对同学们的作品做出合理的评价。

教学重点是对声音的简单编辑,难点是对声音的混合与审美。

信息技术纲要中明确指出,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我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 “小组合作法”、“分层教学法”这三种教学方法。

学生的学法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讨论、相互合作等方式,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本课教学设计我采用“激趣导入、探究新知、协作提高、观摩欣赏”等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激趣导入

先请学生欣赏一下老师事先录制的一段声音,其中很多不同种声音混在一起。(有雷声,风声,火车声,笑声……),然后我提出:你们知道老师是怎么做的吗?想不想也来动手制作一件这样的作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编辑声音。板书课题:编辑声音。这样,通过欣赏编辑过的声音,知道声音可以被编辑,从而自然导入本课,学生也能顺其自然的学习编辑声音。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浓厚兴趣,引起学生对新知的好奇心与探究心。

(二)、探究新知

本环节以任务驱动式展开分层教学

首先播放"江雪"声音文件。提出:你们觉得这个声音录制的怎么样

学生会发现:有的地方有杂音,声音太单调,加上背景音乐会更好!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或纠正。并确定编辑声音的操作步骤。

然后抛出任务一,删除多余的杂音。

要删除杂音,首先要确定杂音的位置。让学生先一起来听听!(边听边记录杂音的时间)接着请一位学生说说杂音的位置在哪?是怎么知道的?提示学生注意看窗口左侧显示的时间,来记录杂音的位置。

接着教师演示:去除文件前多余杂音,使用"删除当前位置以前的内容"命令。

然后让学生完成去除杂音的任务,提示小组之间可以小声的讨论,也可以阅读书上的操作步骤。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巡视并作适当指导。完成后选择学生作品进行播放,让学生进行点评,互相学习。

通过这样的设计首先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接着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电脑之间产生互动,形成设计团队,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促进成长,使知识的吸收和掌握更牢固。同时本段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的理解录音机的功能,对以后的自主学习很有帮助。

(三)、协作提高

完成了任务一,提示学生接下来应该做什么呢?

提出任务2:为"江雪"录音文件配上背景音乐,使录音效果更好。

这一部分,我让学生自学教材,然后小组合作来完成,比一比,哪个小组的作品最好,小组之间可以相互讨论。操作结束后,上传作业。并让学生点评。

背景音乐和朗诵的诗词意境相符,比较好!

1、提出练习任务,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完成。建队xx周年,我们学校五年级的同学,代表全区的少先队员进行了献词,老师把同学们的朗诵录制了几小段。现在想把他们编辑一下,你们能帮我吗

(1)把朗诵的声音中杂音去除。

(2)给朗诵配上背景音乐。

(3)把几段录音合成一段。

(学生实践操作,师巡视指导)

学生质疑:几段音乐怎样合成呢(学生再探讨,交流,继续操作)

教师提示:

(可观看资源库中自学操作视频)。

结论:可运用"编辑"菜单中的"插入文件"命令。

2、保存作品,提交作业。

3、教师播放作品,师生一起评价。

(设计理念:对练习进行分层设计,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利用知识迁移来自学新的知识,在合作学习中增加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机会。层层递进的练习设计能够,能更大的发挥学生的潜能。)

师:我们通过学习"文件混音",又认识和运用了"插入文件"命令,那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编辑(e)"菜单中的"粘贴混入(x)"与"与文件混音(m)","粘贴插入"与"插入文件"命令。它们的使用方法与效果上有什么异同为什么"粘贴插入"与"粘贴混入"是灰色按钮(预设)

(1)学生尝试两组命令的操作。

(2)分组交流操作心得。

(设计理念:对录音机功能学习的完善,通过探究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检验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小组合作的作用。同时,对未知知识的探究,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四)、观摩欣赏

在这个环节里,我请学生通过屏幕广播功能去欣赏学生的作品,互相看一看,评一评,虚心地学习他人的长处,这样可以使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加深记忆。

本节课,我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多了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了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了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了一份成功的喜悦。

谢谢各位评委。

板书设计:

编辑声音

前后

当前位置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第三篇】

说教材

《填色》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第二单元“电脑小画家”第二课内容。主要是面向三年级初学电脑绘图软件"WINDOWS画笔"的学生。它是教材关于画图知识铺垫的延伸,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的画图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之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置换前景色、背景色和掌握对封闭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重点是掌握利用WINDOWS画笔里面的“前背景色”、“喷枪”、“刷子”、“取色”等工具对封闭图形进行色彩填充、处理的方法。

说学生

小学三年级学生在受到美术教育后对色彩是最感兴趣的,它蕴涵了许多感性和理性的内容,如黄色象征宁静,绿色代表生命,蓝色象征高尚等,丰富的色彩既可以美化画面,还可以让人感受理性美的熏陶,尤其是三年级学生在刚学习了电脑绘画的这一另外一种绘画方式之后,学习兴趣更是被大大激发,学习热情高涨,表现欲望也极其强烈。

说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熟悉画图功能的操作,了解利用IE浏览器和学习交流中心获取帮助,掌握对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掌握对封闭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

难点:色彩搭配丰富内涵的理解、体验与表现。

说教法

我设计《填色》这一课,利用色彩搭配丰富内涵及表现,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让学生遨游在多姿多彩的彩色世界里面,体验感受美丽的色彩不仅有自然景色,还有人性的美德,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因此这节课注意到学科整合性问题。 本课是基于网络环境下整合美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和思想品德三大学科,同时也是的画图知识教学提高课。

根据《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精神,和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本课主要采用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开放式教学法”,开放式教学法是英国作家尼尔提出的理论,在教学理论中培养学生自主、自信、团结的理念。

在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说学法

《新课标》提出了让学生在自主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新型学习方式。因此,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明确任务——探究新知——合作操练”。我教学过程中,通过巧妙设计,让学生明确一个个任务后通过课堂自由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掌握、传递、和融合。

说教学环境

分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硬件环境是多媒体电脑室,软件环境是制作画图站(网址:http://,提供优秀作品、音频、视频、文字等方面的技术帮助以及部分素材、作品上传、学习交流等)

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整个教学流程如下:

下面具体阐述一下: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首先展示一个美丽的电子画展情境(可用FLASH模拟一个场景),接着出示电子画展中未填色的作品,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一幅图画,你们觉得哪一幅图画漂亮呢?”,学生通过已有生活体验肯定会发表自己的评价,认识到电子画展中未涂色的作品由于缺乏色彩而显得单调、不“美”。最后教师抓住时机提出任务:自己选择图画涂色,要求注意色彩的搭配。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巧妙设计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缺憾,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同时复习已经掌握的操作技巧,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操作感知,探究新知

本环节分两个层次展开:第一层次, 首先教师明确任务,学生学会了填色;接下来学生选择图画练习填色,教师巡回指导色彩搭配;最后交流评价学生作品,教师肯定学生的成绩,小结过渡。

第二层次,首先教师指出画面内容的不丰富性,结合学生已受过的德育教育,集体讨论,引导拓展给图片填色的意义——充满美丽的色彩的绘画会不仅能让人赏心悦目还能陶冶人性的美德情操;接下来制定整合美育、德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任务:自我创作一幅体现各种色彩搭配的图画。来进行课堂比赛,优胜者奖品鼓励。要求对于画面设计(如内容、颜色搭配等)可利用小组协作方式来解决。遇到技术问题可通过页解决(提供网址:http:// )。进行比赛,优胜者发奖品;接下来学生自我创作,教师巡回指导。(为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用分层教学:操作技能比较熟练者为A组,操作基础薄弱者为B组,A组学生可让其充分自主学习,B组学生可请A组学生当小老师来指导和教师适当进行个别指导。);最后集体讨论交流、评价,优胜者发放奖品。

该环节是课堂重点部分,因此,首先我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整合美术、思想品德和信息技术三大学科。任务是课堂的"导火索",教师通过课程整合后的优点,明确一个个任务,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自我创新,达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接下来是分层教学的运用,使得全体学生得到发展,提高自身操作水平。(即分层教学的策略和效果)

归纳总结

首先请学生谈谈学习心得,互评互助,然后由教师帮助学生整理知识,归纳。最后我作总结性发言:“同学们,通过本节《填色》一课的学习,我们不但学会了把一张张空白的、“不美”的图画填上丰富、搭配合理的色彩,给人一种赏心悦目感觉,还培养大家感受美、创造美等能力,还感受到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等人性的道德美。

说课到此完毕,谢谢大家

信息技术说课稿【第四篇】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

上午好!

我是来自下屯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XX。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遨游信息海洋》。

本次说课我会从说教材、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三个步骤来展开。说教材包括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包括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探究新知、成果展示、课后延伸。

第一大部分说教材、教学背景。本节课是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出版社合作出版的第二册第一单元第2课的内容,从教材的分布情况来看,它是在小学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计算机网络、了解接入因特网的常用方法、认识IE,掌握浏览网页的基本方法、网络安全与道德的相关知识基础之上的,通过本节课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快速输入网址的方法浏览网页、学会设置默认主页、学会使用IE中的收藏夹、学会使用历史记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快速输入网址的方法浏览网页、学会设置默认主页、学会使用IE中的收藏夹、学会使用历史记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对网络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IE中如何应用浏览技巧。是本节课重点,这是因为能否遨游信息的海洋与浏览的技巧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教学难点:使用浏览技巧的目的和意义。之所以把这部分作为本节课的难点是因为浏览技巧灵活多样,在地址栏快速输入网址、设置默认主页、使用收藏夹、使用历史记录这些都是浏览网页的常用技巧,最容易迷惑学生,另外再结合当前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所以我把这部分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第二大部分,说教学方法

教法:本节课主要是通过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来实现的,另外我还将会采用情境启发法、分层教学法、赏识教学法、发展教学法、演示法、讲授法等等。

学法: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成果展示法。

第三大部分,说教学过程,本节课一共包括五个教学环节分别是用歌唱的方法复习旧课,用引导的方法提出新课,用任务驱动法探究新知,成果展示,课后延伸。

首先进入我们第一个环节复习旧课。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将会把前一课中大部分学生容易迷惑容易遗忘的知识点,编成歌曲录制下来,放给学生听,并且用大屏幕展示出歌词,让学生一边拍手边跟着唱。这种方法也体现了信息技术和音乐学科的整合,具体的演示课程请看大屏幕。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因特网是最大的广域网

计算机网络的作用?电子邮件、信息查询、远程登录、文件传输、网上聊天。

在这样一个非常热烈的环境当中不仅仅复习了旧课,而且烘托了课堂的气氛,也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第二个环节,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使用什么工具登陆网站?打开IE浏览器以后怎么登陆到一个自己要想去的网站呢?(输入网址)如果不输入网址你还能登陆上节课登陆过的网站吗?这样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启发学生。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网络的知识,板书课题《遨游信息海洋》。

第三个环节,探究新知,我将本节课的内容分成了四个大的任务,学生可以继续前一节浏览网页,尝试不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的字母也登陆到去过的那个网站。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当中,我将会采用自主探索,出现问题适时指导的方针。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置的四个任务分别是快速输入网址、设置默认主页、使用收藏夹、使用历史记录。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当中我将会适时的为学生展示操作过程。由于这几个任务比较简单,所以,我将会采用学生动手制作在前,出现问题,老师再个别指导的方针。使用收藏夹这一任务,我会提出具体的要求,我会这样来突破,首先鼓励学生按照大屏幕显示的步骤,自己来进行制作,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当大部分学生出现难题时,我就会给学生演示我事先录制好的制作过程,采用这种方法好处有两个。

第一,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的精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二,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能够节约重复操作的时间,为教师节约出来更多的时间,更多的关注课堂的效果,这种方法也体现了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原则。具体的演示过程请看大屏幕。任务完成后,我将会引导学生进入下一个任务,使用历史记录,同样,我会给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在前三个任务完成的基础之上,这个任务就变得非常简单,我也将会采用让学生自己动手操练,然后找同学到教师机上进行演示的方法。这样就能够给更多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关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你喜欢的网页设置为主页,在把主页重新设置成5566的网站,我会采用分层教学教学法,让操作准确熟练地同学指导其他的同学,这样就能够使各个层次的同学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最后一个小练习输入下面的网址,在其中查找自己喜欢的文章,我会将学生分为四人一组,并且在每节课结束的时候,评出优胜组,分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接着进入第四个环节,成果展示,我会采用组间评价和组内评价结合的方法,教师可以适时的参与讨论,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要及时的予以鼓励和表扬。

最后一个环节,课后延伸,为了让学生把课堂上的知识真正的运用到实践当中,做到学以致用,我让学生在回去后在家长的陪同指导下搜索自己喜爱的学习网站,把它们添加到自己的收藏夹中。以下是我给学生提供的资料网站。

本节课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自主探究,在此基础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全体学生,针对学生的认知差异,因材施教。

1、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教学中我在前提测评的基础上,及时演示快速输入网址的方法,使学生发现问题,再通过自学浏览课本,提出问题,确定学习目标,充分调动学生注意力,引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

2、教学过程中紧扣教材,在充分引导学生利用"读一读""你知道吗?""试一试""练一练"中的内容,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以问题为引导,抓住课本中重点内容,既培养了学生向课本"请教"的良好自学习惯,又达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效果。

3、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互助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疑问引发学生思考,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以自学、实践操作为主要手段,并处处提醒学生,"每当有困难时,别忘了左邻右舍",培养其自学能力和合作互助意识。

4、引导学生质疑,灵活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以上就是我的整个说课内容,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的意见,谢谢!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第五篇】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安徽省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教科书(非零起点)《信息技术》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活动1。本单元《我的电子文稿》围绕文字处理软件安排了3个活动,单元活动的目的一方面是为照顾小学阶段未学过信息技术的零起点学生,另一方面是体现信息技术进行文字处理的完整流程。本活动教材是从零起点起飞,并且快速提升到一定的高度。

小学阶段文字处理内容是 通过一个单元多个活动分步进行介绍,在初中阶段侧重于文字处理软件的综合应用,体验一个完整的文字处理过程。

本课内容是通过制订学习计划制作一个完整的文字处理活动案例,分为三个学习阶段,第一阶段是将纸质的学习计划录入并保存到文档中;第二阶段是利用删除、改写、复制、粘贴等多种方式修改学习计划;第三阶段是通过对文字排版的设置,感受计算机在文字处理方面的优势。

二、学情分析

本阶段的学生具有以下性质:成熟性与幼稚性的统一、向上性与盲目性的统一、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统一,新鲜感与紧张感的统一,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相应的引导,所以本课在规划并制作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时,要让学生能够感觉到,会用自己所掌握的技术去实现自己所规划的思路。

非零起点学生在小学四年级上学期学习了《班级环境齐关心》一个单元,通过四节课的学习,了解环保倡议书的制作流程,初步认识了解Word软件基本界面和一些基本的操作方式,所以在本课的制作部分教师可以通过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将主要精力与时间放在规则设计个性化、实用的学习计划。尽可能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完整的操作。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使用“开始”按钮中的选项打开软件;能够说出Word窗口的组成部分;学会光标定位、插入与删除文字、恢复和撤销、复制粘贴操作等基本技巧。

过程与方法

学生运用文字加工Word软件,体验从录入、编辑到排版制作一份电子文档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强化“先选中,后操作”的操作规范,养成严谨、科学的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在修改文档的时候能够根据自己的习惯进行操作,并会用文字、段落进行文档的排版。

难点能够正确选用插入与改写操作,并且能够区分文字编辑时复制与移动的区别。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激趣、任务驱动和演练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在PPT上展示一份学习计划的手写稿和电子稿对比图,并展示学习计划的最终完成效果图,教师提问“大家更喜欢哪一种展示方式?”通过让学生观察与发言引入新课——制订学习计划。

环节二、新知探究

任务一、认识Word软件界面

教师先进行示范操作打开“学生1_认识Word软件界面。doc”文档,讲解Word界面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布置任务: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将标题栏、菜单栏、文本编辑区、“常用”工具栏、“格式”工具栏、状态栏名称等文本框拖拽到对应位置,同桌之间互相检测操作是否正确。同时将教材上的表和表的表格填写完整。教师在巡视学生操作过程的时候对其操作进行必要补充,并提示学生及时保存文件。

任务二、输入计划文本

教师在PPT上出示“我的学习计划”手写稿的图片,布置任务:将PPT中的手写稿以电子稿的形式呈现。引导学生使用自己熟悉的输入法进行文字的录入,并讲解输入法进行切换的比较简便的方法——“Ctrl+Shift”组合键。强调本部分的主要任务——录入文字,测试自己的录入速度。

学生在录入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强调一段输入完成后按回车键,录入错误时可通过删除进行修改,也可使用常用工具栏中的“撤销”命令进行撤销操作。

任务三、保存学习计划

教师在学生输入完成后,给予提示“如果方便以后进行查看、编辑和打印应该怎么办呢?”,学生会给出回答“进行文件的保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都有哪些保存的方法?”,在学生讨论完成后,请某个学生进行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使用菜单命令、按钮或快捷键”进行文档的保存。

任务四、录入速度测试

教师指导有余力的学生使用“测速软件”对于自己录入的速度进行测试。并请学生演示文档从创建、录入到保存的全部过程。进行自评、互评和师评,并告诉学生强化训练是提高汉字录入速度的关键。

环节三、小结作业

教师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并进行补充。请同学们制作一份有针对性的家庭生活作息表。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329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