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精编3篇)

网友发表时间 556761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精编3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分子和原子》优秀说课稿1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的内容。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属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的内容。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典型生活经验出发,运用宏观现象帮助理解微观的原理,反过来,微观的原理也可用于解释这些宏观现象。将探究活动聚焦于“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这一核心问题。本节课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说学情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经认识了物质发生的不少奇妙变化,并且有了“物质之间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物质到底由什么构成”等疑问。这些问题正是本课题的切入点,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对初学化学的中学生来说,分子、原子这些肉眼看不到、手摸不着的微观粒子的确非常抽象,因此在本节课的授课中应该注意形象直观,帮助学生建立微粒的观点。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能说出分子的三条性质。

2、能够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生活中某些常见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现象,学习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数据、音像资料等分析分子的性质,提高对奇妙的化学世界的探索兴趣,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子的性质。

难点运用分子的性质特点,解决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五、说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情境创设法、讲授法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了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提升、小结作业。我将会这样展开我的教学:

环节一:新课导入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结合实际创设问题情景: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做过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虽然实验是在实验台上完成的,但是很多人都闻到了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气味。不仅如此,生活中还存在很多类似的现象,由此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提起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兴致。

环节二:新课讲授

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在这里我会向学生演示品红在水中扩散的实验,他们通过观察品红分子在水中运动的现象和特点,会得出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猜想。接着我会肯定他们的猜想,提出物质是由分子或者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并且会通过出示苯分子、硅原子图片,说明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分子和原子,但是目前人类已经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直接观察到分子、原子,使学生感受到科学进步可以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接下来我将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微观粒子及其运动特点。

2、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首先通过1滴水中分子数目的介绍让学生意识到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间有间隔

接着提出水、酒精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那么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总体积是否等于100ml,请学生观看视频并解释原因。之后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可知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是存在空隙的。我会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来分析固体、液体、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大小关系,通过物质热胀冷缩的现象判断物质分子间的间隔与温度有关。

接下来是分子的第三个性质,我会通过演示实验来引导学生。

(3)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首先根据生活中衣服晒干、酒精蒸发等现象提问学生“分子还具有什么性质”引发学生猜想,接下来我会通过氨分子扩散现象来检验学生的猜想。

由于氨分子扩散现象需要的时间较长,所以我会采用视频播放的形式来进行。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可以得到结论:分子在不断运动。并且利用这一结论解释品红在水中扩散、水蒸发、桂花飘香等现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生活中的化学,感受化学的奇妙。

接下来补充事例:炒菜只需要几分钟菜就可以变咸,腌萝卜需要很多天,引发学生思考:分子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最终得到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的结论。

环节三:巩固提升

提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用本节课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环节四:小结作业

化学学习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关心学生学习的过程。课程最后,我会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有哪些,可以回答学到了哪些知识,也可以回答学习的感受。

最后布置作业:预习下一节内容并思考,从分子的角度来说,水的蒸发和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为下节课的知识做好铺垫。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分子和原子》优秀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本课的地位、作用:

《分子和原子》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子、原子概念,是在学习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及混合物、纯净物的基础上,由宏观世界转向微观世界的开端,也是今后学习化学不可缺乏的理念基础。对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把前面的教学内容从微观的角度上认识得更加深刻,而且还是后面继续学习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结构等内容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并且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我将教学目标确立为:

●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说出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会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了解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特点;认识分子与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学习通过观察身边物质、实验现象等方法获取信息,从而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信息;能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对有疑惑或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实验中注意观察与思考结合,对实验的结果和分析能用文字、图形及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认识科学研究的方法-假说与模型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教学重点和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我将教学重、难点确立为:

教学重点:分子的基本特征;从分子、原子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和物质的变化;对自然、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表达、总结等能力。

教学难点:从分子、原子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和物质的变化。

二、说学情

1、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性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在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也学习了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及联系,以及物质的三态变化、热胀冷缩等相关知识,这为学习新知识做了知识的铺垫。

2、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探索物质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学生学习的困难主要在于:已有的宏观表象,可能对微观想象的发展有阻碍。在学生眼里,微观世界仿佛只是缩小了的宏观世界,难以理解微观粒子的一些特殊性质。比如:通过课前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到学生头脑中有关物质粒子性方面的问题主要有:粒子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受热粒子会变大;粒子的数量是可以变化的,受热后会增加;把气体从1L的容器转移到2L的容器内,气体所占体积仍是1L等。

三、说学法、教法

1、说学法

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既要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又提倡合作与创新来共同探索和研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习过程,在快乐的学习中,实现学习目标。主要采用的学习方法为:

(1)实验探究法:

(2)合作学习法

(3)对比归纳法

2、说教法

在教学中,努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和勤于动手,在身心愉悦的环境下获得新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此主要采用分组合作,师生互动,动手演示,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采用了创设问题情景法、演示实验法、讲授法、启发教学法、活动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四、说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我曾设计了加热水、闻香水或氨水的气味、四组生活情景等导入方式,但最终我选择了用水和酒精、陈醋和酱油的鉴别导入。让学生利用它们的物理性质进行最简便的鉴别。学生会不约而同的选择闻气味。

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只能闻到气味,却看不见,也摸不到它呢?

生:引发思考,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究欲。

这种任务驱动的学习方式不仅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体现化学的学科特点和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二)演示实验、认识分子的存在

师:演示品红在水中扩散。

实验改进:用温水代替冷水,会加快品红的扩散,缩短实验时间。品红用量要少。

(三)科学手段、证实存在

[投影]苯分子、硅原子的照片。

设计意图:以上环节的设置由为什么能闻到气味自然过渡到物质的构成,即分子等微粒的真实存在的探究验证。经典实验《品红在水中的扩散》,因为它有颜色变化,对学生有视觉真实感。而且有一个逐渐变小的过程,反应了物质的可分性,让学生建立物质由很小很小的微粒构成的观念。再让学生观察苯分子、硅原子图,这样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微观证明了分子的真实存在,为学生呈现探究的一般规律。

(四)思考交流、引出特征

[投影]想一想水也是由分子构成的为什么水能看得见而水分子看不见呢?

[投影]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中约有×1021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1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3万多年才能数完)

总结出分子的第一个特征:分子的质量和-差异网§ 体积都很小。

(五)演示实验、引导探究

[投影]课本第49页探究内容,《分子运动现象》

方案一知识铺垫:观察酚酞溶液在蒸馏水中的颜色;观察酚酞溶液遇浓氨水变色的实验。

演示探究实验:提出问题-为什么两种试剂分开放置时,酚酞溶液仍然变红呢?

方案二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酚酞溶液变红的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方案二教学效果较好,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较高要求,所需课时多。)

总结出分子的第二个特征: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投影]议一议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和通风处比在阴凉、背风处易于晾干?

总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六)实验探究、合作学习

[投影]活动与探究

A组实验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观察液体体积变化情况。

B组实验一定体积水中加入糖块,观察糖块溶解前后液体体积变化情况。

C组实验取一支注射器吸入20mL空气,用手指顶住针筒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观察现象。D组实验取一支注射器吸入20mL水,用手指顶住针筒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观察现象。学生分组相互合作进行探究、认真观察、记录讨论。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探究结果、讨论、交流。

总结出分子的第三点特征: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投影]固体、液体、气体物质分子间隔微观示意图

总结:一般情况下,气体分子间间隔>液体分子间间隔>固体分子间间隔。

(七)学以致用、联系实际

[投影]想一想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物质的三态变化。

2、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3、糖块放在水中,会逐渐消失,水有了甜味。

(八)应用模型,认识微观世界

活动准备:每组下发分子结构模型,由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根据内附说明书认识不同颜色小球代表的原子种类。

活动一组间竞赛: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先用原子构成老师指定的分子模型,如:O2、N2、CO2等。

问题:1、分子和原子的联系是什么?

2、从分子、原子的角度分析氧气和氮气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认识到分子由原子构成;不同物质由不同的分子构成。

活动二从分子、原子角度认识化学变化

用分子模型表示出简单的化学变化:木炭燃烧、硫燃烧、水电解,小组成果展示。

活动三演示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观过程。思考: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认识到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化学变化,中分子会变成其他分子,在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它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九)总结评价、形成体系

[投影]说一说学完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十)练习巩固、提高能力

[投影]做一做

《分子和原子》优秀说课稿3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我按以下八个程序说课,主要说每个程序的要点。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知识,也是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遇到的拦路虎。它是在学习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混合物、纯净物的基础之上,由宏观世界转向微观世界的开端。

本节课不仅能带领学生走入神奇的微观世界,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事物,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还能为学生们进一步学习原子的结构、元素、以及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学习通过观察生活、实验探究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

(3)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好奇心和求知欲,从探究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实验的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探索物质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通过实验,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去探究、交流和思考,主动获取知识。

三、教学准备

教师:仪器:烧杯、试管、注射器、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等。

药品:浓氨水、酒精、水、酚酞、品红等

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好课本和学具,课前预习相关内容。

四、设计理念

1、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2、主要以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结合,以实验探究为主线,结合交流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顺应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

五、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激趣引思

设问激趣,导入新课

实验探究,了解性质

知能训练,巩固知识

学习反思,及时总结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思

多媒体课件展示:我们生活中都有过这样的经验:

1、现在正值金秋十月,丹桂飘香的季节,走过桂花树边,会闻到桂花香;

2、潮湿的衣服会自己晾干,特别是夏天更容易晾干;

3、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

4、教师演示实验: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

上述这些生活和实验中的现象,你们想过这是为什么吗?你们会从化学角度来解释吗?

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从化学的角度来解释这些生活和实验中的现象。也就是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来解释这些现象。

[板书]课题1分子和原子

二)、设问激趣,导入新课

在绪言中,我知道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也就是说,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都是物质组成的,世界即物质。我们身边所熟悉的物质很多。

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图片:空气、水、煤、石油、天然气、铁、铜、食盐等等。

这些物质都是什么由什么构成的呢?为了解释上面的这些现象,长期以来,很多科学家都作了大量的探索和猜想。他们提出物质都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的设想。

[板书]一、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

比如在绪言中,我们了解的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和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在18世纪就提出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理论。当时这只是一种猜想,但可以用它来解释生活中的很多化学现象。随着科学的进步他们的这种猜想已经得到了证明,分子和原子是真实存在的。我们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能看到了分子和原子,而且还能移动原子。

多媒体展示:视频、教科书P49中的图3—2和图3—3

三)实验探究,了解性质

为什么必须借助先进的遂道扫描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分子呢?这是因为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板书]1、分子很小

多媒体课件展示:分子的自述

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

1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这1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3万年才能数完。

分子除了体积和质量很小以外,还有什么性质呢?

[实验探究]

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验步骤

[对比分析]步骤1说明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色,只能起稀释作用。步骤2说明浓氨水可以使酚酞变红。步骤3酚酞变红是因为烧杯B中的氨分子运动到了烧杯A中,使A中酚酞变红。由此可以得出分子总是不断地运动着。这样,就可以解释开头的几个现象了。而且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板书]2、分子总是不断地运动

激发兴趣:请问:1+1在什么时候不等于2?

[实验探究]

先往玻璃管中加入前面的品红溶液,使其充满玻璃管容积的二分之一,再滴入无水酒精使其充满玻璃管。用手指堵紧两端,颠倒数次。

现象:总体积小于1玻璃管。

[课件展示]哲理故事

解释:这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

[板书]分子之间有间隔

课件展示:酒精和水混合时体积变化的模拟图

[实验探究]

一打气筒,用手堵住出气孔,用劲推,可以推动活塞。再吸入一针管水,看能不能推动活塞。

解释:这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间隔比较大,容易压缩,而固体和液体分子间隔较小,不易压缩。

课件展示:物质状态变化时,分子之间间隔的变化示意图。

说明:石油气可装入钢瓶中,是因为气体受压下,可以液化,分子的间隔减小;相同质量的固体、液体和气体,体积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间隔不同;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受热时分子间隔增大,遇冷时减小的缘故。

四)知能训练,巩固知识

多媒体展示:课堂练习

五)学习反思,及时总结

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觉得你有哪些收获?

六)课后思考:

假如你是一滴水中的小微粒,在你周围你看到了什么?如果给你稍稍冷却或加热,你又会怎样?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在化学的微观世界中翱翔吧!

通过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启迪思维,激发探究欲望。

培养学生世界是物质的哲学观点

展示学生熟悉的身边的化学物质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品质。

通过对物质构成的认识过程介绍,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是一个猜想——验证的过程。

让学生了解现代高科技,并培养爱国主义品质。

通过水分子的自述将分子的特性生动形象的展示给学生。同时让学生领会分子的“小”,激发了学生兴趣和好奇心理。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探究的能力,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对比、归纳、总结的科学探究能力。

通过脑筋急转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哲理故事让学生知道学无止境,通过类比迁移理解现象本质。

便于学生直观理解。

让两名学生合作完成此实验探究,培养动手能力及合作精神。

便于学生直观理解。

增强用化学解释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化学的能力,让自己拥有化学的眼睛。

巩固新知,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让学生学会总结反思。

给学生一个思考想像的空间。

六、板书设计

课题1分子和原子

一、物质由分子和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

二、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3、分子间有间隔

一般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大

一般压强越大分子间隔越小

七、课件说明

课件中有很多视频及动画很好的帮助我把握了教学的关键,是用任何生动语言无法替代的,在这节课中使用课件是初中化学中最恰当且必不可少的。

八、设计反思

新课标要求,初中化学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因此我们教师在设计课程过程中要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别人的长处,大家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不断地提高,不断的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556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