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硫”教学设计(精编2篇)
【导言】此例““二氧化硫”教学设计(精编2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氧化硫化学教案1
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难点: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知道硫在氧族中燃烧能够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二氧化硫。
播放视频:硫在氧气中燃烧。
引言:我们以硫为**物,认识了氧族元素的主要化学性质,现在我们要学习硫的重要氧化物之一二氧化硫的性质、用途和危害。
讲述:物理性质
展示:闻气体气味正确方法的图片
演示实验:二氧化硫溶于水(此处若无演示条件,也可以播放视频文件)
讨论:根据二氧化硫的物质分类判断它是酸性氧化物,因此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分析: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既说明它能溶于水,又说明它和水反应生成了酸。在此可以复习可逆反应的概念。
讨论:二氧化硫溶于水的实验中为什么开始水面没有顺利上升?振荡后水面很快上升?(在液面上形成饱和亚硫酸溶液,阻止SO2的吸收。)
要求:学生写出证明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简介:亚硫酸
讨论:根据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推断它应具有的化学性质。
讲述:当二氧化硫遇到强还原剂时,表现出氧化性。例如: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反应可以生成硫和水。
过渡:二氧化硫主要表现出还原性。
讲述:二氧化硫和氧气的反应
增加演示实验:二氧化硫使碘水褪色。
分析:此实验说明了什么?由此推断二氧化硫能否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使氯水、溴水褪色?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演示实验: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
分析: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并与氯气等作对比,小结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讨论:根据二氧化硫的性质推断它的用途。
过渡:二氧化硫在工业上可以作漂白剂,还能杀灭霉菌和细菌,作食物和干果的防腐剂。但是也有不法之徒利用二氧化硫的性质,让馒头、银耳变得更白,只顾个人利益,不管他人的身体健康。请同学们今后要注意。此外,二氧化硫还是污染大气的主要有害物质之一。
讲述:二氧化硫的污染。酸雨的概念和危害。
展示图片、播放有关酸雨的录像。
小结:
作业:写出鉴别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方法。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二氧化硫
一、二氧化硫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无色、有毒、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液化、易溶于水(1 :40)
2.化学性质
(1)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可逆反应);
( 过量)
(2)二氧化硫的氧化还原反应
①弱氧化性:
②较强的还原性:
如 能使氯水、溴水、 溶液褪色。
(与 有类似反应)
* (此方程式不要求学生掌握)
(3)漂白性
3.用途
二、二氧化硫的污染
酸雨
教案点评:
二氧化硫是一种比较重要的化合物,它发生的化学反应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元素化合价不发生变化——遵循酸碱反应规律,一种是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遵循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本节课抓住了这两条规律来展开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及正确的思维习惯。并在教学借助于****从而使教学过程较为生动活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氧化硫”教学设计2
一、教学理念
我的设计理念:利用SO2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多个典型事例,为学生“打开门”;通过对探究问题的精心设计、实验的巧妙引导、漂白原理的精辟讲解,让学生主动“走进去”;在创新设计SO2性质的实验中,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加强交流与互动,让课堂 “活”起来。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对高中化学无机化合物知识的进一步完善,是整个高中阶段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的重点之一。此外,本节课还融合了氧化还原反应,涉及了生活中酸雨的形成、危害和防治等环保知识,体现了“化学走进生活,化学回归社会”的重要意义。因此,本节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个很好的材料。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用途。
2.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3.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1.领略实验学习乐趣,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现个人价值。
2.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
3.培养学生认识事物两面性(SO2利弊)的辩证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SO2的化学性质, SO2性质探究实验的设计。
难点:SO2性质探究实验的设计。
(四)过程与方法
采用“创设情景,以问题为索引、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的方法,使学生亲历科学知识的探索过程,初步掌握利用实验推导物质化学性质的学习方法。
三、学法、教法设计
学法设计:本节课的基本学法是“启发思考,设计实验, 共同探索”的发现式学习。核心是教师带领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深度体验自主探究式学习。
教法分析:根据学情,本节课采用“以问题为索引、学生为主体,引导发现相结合”的探究式教学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启发学生主动观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动手操作,以达成对知识的发现和接受,同时营造出师生互动、丰富和谐课堂氛围。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包括六个环节:
(一)创设情景,启发诱导
播放短片:“空中杀手”——酸雨
展示图片:硫磺熏制的食物对比图片和 2012年10月24日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表(部分)。
教师设置问题:
1.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主要来自哪里?2.酸雨是怎样形成的?3.不法商贩怎样将银耳、生姜、馒头变得更白、更好看,来牟取暴利呢?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激发好奇心、产生求知欲。
(二)猜测性质,科学分析
学生活动:组内交流1分钟,小组发言:从分类角度认识SO2的已知性质,猜测SO2的性质,并说出猜测依据。
问题预测:学生会预测出SO2的漂白性。(预设:如果没有,教师可以引导)
[设计意图]大胆猜想,初步认识SO2的酸性、漂白性。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潜力和想象力,促进个性的发展,同时通过讨论,充分发挥交流作用。
(三)制定计划,科学探究
教师提出探究任务——如何用实验证明猜测的正确性呢,引导启发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活动:提出实验方案(根据教师提供实验仪器和试剂),相互交流(组内交流,组间交流,师生交流)、相互评价。选取可行性、安全性、环保性、颜色直观性、简洁性的最佳实验方案。
科学分析、评价学生方案:
创新实验1.取五只小青霉素瓶,分别装水、湿润的石蕊试纸、品红溶液、氯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用5mL针筒抽取SO2分别注入五只青霉素瓶中,观察现象。
教师提出深入探究:使品红溶液、KMnO4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吗?漂白原理与氯水漂白原理相同吗?
创新实验2.用针筒分别将1中品红溶液、溴水抽取2mL注入小试管,加热,观察现象。
分组实验1、2,完成:SO2性质的实验报告。
评价小组实验成果、交流:选取两组将实验报告投影,对全班同学讲解。
学生讨论问题:1.酸雨是怎样形成的?2.不法商贩怎样将银耳,生姜,馒头变得更白、更好看,来牟取暴利?使品红溶液、溴水、KMnO4溶液褪色,分别体现SO2的什么性质?
师生总结SO2的性质:分析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
■
[设计意图]1.开拓学习思路,调动学习热情,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深刻体验SO2的相关性质;2.培养实验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学会从实验推导化学性质的学习方法;4.通过实验现象与理论整合,加深SO2化学性质的理解和认识;5.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
(四)小结归纳,拓展深化
教师归纳总结并板书:SO2的有关性质。
学生思考: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学会了哪些化学知识和学习方法,还存哪些困惑?
小组辩论:“我来评说SO2”
[设计意图]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辩证观点。
(五)当堂训练,巩固双基
有什么用途?
2.下列可以用来鉴别SO2和CO2的方法是( )
A.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B.根据气味鉴别
C.通入澄清石灰水 D.通入品红溶液中
3.为除去CO2中的SO2气体,可将气体通入( )
A.饱和NaCl 溶液 B.饱和NaOH溶液
C.饱和NaHCO3溶液
D.饱和NaHSO3溶液
[设计意图]“低起点、小步幅、多反复”。夯实双基,查漏补缺。把握重难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
(六)布置作业,课后探究
必做题: 教材95页1、3题,96页5、8、9题。
选做题: 如果等体积的SO2与Cl2混合通入瓶红溶液,溶液会褪色吗?
[设计意图]必做题面向全体,反馈双基知识;选做题注重知识的延伸性和连贯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一、二氧化硫(SO2)
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 ,有毒气体,易溶于水,易液化。
2.化学性质
(1)酸性氧化物:SO2 + H2O ?葑H2SO3 (可逆反应)
(2)还原性:
(3)氧化性(弱):■
(4)漂白性:SO2的漂白性是因为其具有强氧化性。
3.用途
六、教学感受
本节课通过图片展示、猜测性质;探究实验、验证性质,教学主线清晰明了,层层深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创新探究实验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责编 高伟)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以上就是山草香给大家分享的2篇“二氧化硫”教学设计,希望能够让您对于二氧化硫教案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