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优秀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24172

【序言】由阿拉题库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优秀4篇”作文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

2、理解文章,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性,学习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来学习课文的方法。

3、培养学习科普文章的兴趣。

4、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了解恐龙与鸟类的相似之处。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学习并积累词语。

2、抓住关键词,体会科普性课文用词准确性。

教学难点:

通过推敲词语,感受文本语言表达的严谨。

教学过程:

一、观看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恐龙”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恐龙,瞧,远古时代的恐龙正向我们走来。出示恐龙的图片

师:看了这些恐龙,你脑海里对他们有什么印象?(神秘、庞大、凶猛、笨重)师:同学们看得真仔细!恐龙已经灭绝了,但是它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迷,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1篇关于恐龙的课文。齐读课题。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师: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恐龙怎么飞向蓝天的?为什么要飞向蓝天?哪些恐龙飞向了蓝天?)简单板书所提的问题。

师:这些问题提得非常有意义,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

1、按要求初读课文

师:请大家打开书本,按要求认真读课文。

出示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文章中有大量描写恐龙和鸟类的词语,读准这些词语;思考刚才我们提出的问题。

2、词语学习

出示词语,开火车词语,纠正读音;齐读词语,每个一遍。

师:从这些词语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第一行词语写恐龙,第二行写鸟儿)带着不同的语气读词语,男生第一行(沉重),女生第二行(轻快)。

3、理解文章大意

师:课文我们已经读过了,对于刚才我们提出的问题,你能用自己的话来简单说说?

(身体轻盈的小型恐龙飞向了蓝天;为了躲避天敌飞向蓝天)

三、品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些问题都很感兴趣,其实对于这个问题,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有一个句子都给我们概括了。快速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找出这个句子,把它画起来。

出示句子: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师:这个结论真是不可思议啊,通过这句话,你明白了什么,跟你的同桌说说。师:恐龙的演化是在什么时候?(中生代时期)

师:大家了解中生代时期吗?(出示图片)看,这就是中生代时期,那是到处都是什么?(恐龙)是啊,中生代时期,是由恐龙主宰的,那时候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恐龙,所以又叫恐龙时代。

师:猜一猜中生代时期离我们现在有多久了?(出示资料)师:整个中生代时期大约有一亿八千万年左右。(板书)对这个数字你有什么想说的?

师:所以课文里用了哪个词语?(漫长)这个词语能不能去掉?(不能)一起读一读这个句子。

师:这个句子中还有哪个词语也很重要,是绝对不能缺少的?(一支)师:什么是一支?(一部分,恐龙中的一小部分)

师:只有恐龙中的一小部分最终变成了鸟儿,所以一支这个词也很重要,再一起读一读这个句子,关键词语重点读。

师:学到这儿,我们发现课文中的一些词是用得非常准确的。同学们也要学会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来学习的这种方法。拿起书本,我们一起合作来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男生读恐龙的句子,女生读鸟儿的句子,最后一句大家一起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师:鸟儿是由恐龙的一支演化而来的,那科学家们什么凭什么来推测出这个结论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读的时候也可以把你认为重要的句子划一划,或者在旁边做个记号。

师:科学家提出恐龙和鸟类有亲缘关系的依据是什么?(骨骼结构相似)

师:我们来看看恐龙和鸟类的化石图片。恐龙和鸟类在骨骼上有相似之处,谁最先注意到?(赫胥黎)一起叫一叫他的名字?

师:因为两者骨骼结构相似,所以科学家们提出鸟类和恐龙亲缘关系的假说,并且在后进一步提出了一个假设,是什么?(出示句子)师:提出了假说后就要寻找证据。

师:终于,在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找到了保存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这个时候,科学家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欣喜若狂)

师:欣喜若狂是什么意思?(开心得快要发狂了)为什么会欣喜若狂?(找了很久)找了多久?(19世纪初到20世纪末)200年来首次发现。在这个200年来,他们把能找的地方都找遍了,可能找了哪些地方?(海洋、沙漠、森林)最后,终于找到了,能不开心吗?谁来读一读这个句子,读出欣喜若狂的感情。

师:是啊,这个发现不得不说是伟大的。齐读句子“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师:这个句子中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师:点睛什么知道,画龙点睛,把龙的眼睛画上去龙就活了,所以点睛之笔指的是什么?(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师:“点睛之笔”是指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科学家们提出鸟类由恐龙演变而来的假说,始终缺少有力的证据,辽西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该项工作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加速了此项研究的进程,因此,说它是“点睛之笔。”师:那恐龙究竟是什么飞向蓝天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飞向蓝天的恐龙》优质课教学设计【第二篇】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恐龙、欣喜若狂、轻盈、敏捷”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恐龙是怎样演化成鸟的。

3、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知识的兴趣。

4、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树立学生探究的意识,培养他们钻研科学的精神。

教学准备

有关恐龙的资料

课文朗读磁带、教学挂图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挂图展示,激趣导入

二、板书课题、解题

飞向蓝天的恐龙

三、听课文录音带,自学生字词

1、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2、自学生字词:

⑴认读字:钝凌。

⑵书写字:恐、凶、笨、鸽、仅、顿、描、绘、吨、盈、敏、捷、崭。

⑶新词:

迟钝:反应慢,不灵敏。

五彩斑斓:灿烂多彩。

凌空翱翔:在空中回旋的飞。

后裔、欣喜若狂、隧道、繁衍、茹毛饮血、毋庸置疑等词语让学生用老师教的方法自己解释、讨论。

四、自由朗读课文,感悟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大量的化石显示,鸟儿是由恐龙演化而来的。

第二部分(3、4自然段):科学家们假想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儿的。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科学家们希望能从化石中重现这一历史过程。

五、小结第一课时学习内容,确定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2、发表你对课文的理解。

二、深入分析,理解全文

采用逐步分学习的方法理解课文: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一部分,探究第一部分内容:

⑴“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中的“似乎”是什么意思?

(好像、仿佛的意思)

⑵这一段怎样引出观点的?

(把恐龙与鸟类作比较)

⑶老师问:

科学家们在这一部分中提出了什么样的假说?

(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⑷老师问:

科学家为什么欣喜若狂?

(因为可以证明鸟类是由古代的恐龙演变而来的。)

⑸学生讨论: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点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是“点睛”之笔呢?

2、指名朗读课文第二部分,师生共同探究这一部分:

这一部分主要是科学家们假设猜想恐龙向鸟儿进化的过程。

(教学这一部分必须注意:恐龙进化经过了漫长的年代;并不是所有恐龙都在向鸟儿进化;有较多内容是科学家的一种假设、推断。)

3、学习第三部分,质疑、探究:

老师:谁能说说“希望能重现这一历史进程”这句话饱含的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指正。三、反馈全文,学生质疑

1、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

2、质疑并解答,学生交流、讨论,教师释疑。四、总结全文

课文假想了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程,作者说明简洁、意思表达完整、准确,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激发了我们探索自然的兴趣。希望同学们在此启迪下,将思绪放飞蓝天,去探索大自然以个又一个奥秘,为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

板书设计

飞向蓝天的恐龙

两亿三千万年前……数千万年后……许许多多年后……亿万年前

第一种恐龙

庞大家族

恐龙中的一支

飞向蓝天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第三篇】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体验了电脑住宅的神奇,体会了小小种子在一番太空旅行之后的美妙变化和神奇用途,深刻感受到科学家们的魔法神通广大。今天魔法大门再次为我们打开,让我们在科学家们的指引下,打开中生代的大门吧!那里的主宰者已经出现在我们面前了!知道的叫出它们的名字(课件出示恐龙图片)。

但是如此庞大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雄霸一时的恐龙们今天却不见踪影,它们难道无一幸存吗?(变成了鸟类)。展示鸟类图片

我们的科学家们已经揭开鸟类的神秘面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31课《飞行蓝天的恐龙》。

二、自读课文

1、找出描写恐龙和鸟类的有关词语。(凶狠、笨重、迟钝、茹毛钦血、轻灵、敏捷、轻盈、五彩斑斓、凌空翱翔)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三、检查反馈

四、学习课文第一节

过渡语:凶猛、笨重的恐龙与轻灵、敏捷的鸟儿无论从外形上,还是从生活习性上,我们都觉得它们两者之间怎么样?读课文第一节第一句话。(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者笨重、迟钝的马门溪龙;谈起鸟类,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轻灵的'鸽子或者五彩斑斓的孔雀。)指名读。

但是这毫不相干的两种动物却有着亲密的关系,读课文第二句话。(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作者的用词准确性。

五、学习第四段

1、恐龙是如何飞行蓝天,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访问中生代的地球,看看这一演化过程吧!

请同学们读课文第四段,想想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

板书

第一种恐龙→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其中)猎食性恐龙→鸟类

(两亿三千万年前)(数千万年后)

根据板书简单说说恐龙变成鸟类的过程。自由说,指名说。

2、书上向我们具体介绍了形态各异的恐龙家族,请你把它用横线画出来。指名读

我们发现这是一句很长很长的句子,有几部分组成?(三部分)男女师分读

每部分告诉我们什么?(行走方式、体形、性格)分小组读

我们再看每一部分的,发现什么?指名6人朗读

小结:我们发现,作者在描写运用了对比,是多么生动;分三方面来写,条理又是那么清楚,我们男生先,女生后再来读一遍!

3、所有的恐龙都飞上蓝天了吗?你从课文哪里可以知道?

这些恐龙有发生了那些变化,你能找出来吗?用波浪线划下来。口头说说表格内容。

指名交流

读表格内容。

4、再次细读,完成填空。

但是这也只是科学家的一种推测,这有羽毛的恐龙是怎样脱离同类,飞向天空的还有不同假说,正如课文说的“不过……飞翔”。

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也有科学家发现点睛之笔,为我们重现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正如科学家是怎样发现鸟类是恐龙的后裔一样。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科学家是怎样发现鸟类是恐龙的后裔。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2、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课件辅助),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 知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了解恐龙的不同特点,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教学准备:教案、课件。

板书设计:飞向蓝天的恐龙

两亿三千万年前……数千万年后……许许多多年后……亿万年前

第一种恐龙 庞大家族 恐龙中的一支 飞向蓝天

一、 预习探究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篇新课,课题叫做……

(板书:飞向蓝天)

同学们,看到老师写的:飞向蓝天,你会想到什么?

学生回答:(鸟,飞机等;如果有同学回答恐龙,表扬他课前预习了课文。)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 飞向蓝天的……恐龙!

(板书:恐龙)

同学们:我们知道的恐龙没翅膀,怎么能飞向蓝天呢?恐龙怎么能飞到天上去呢?恐龙还会飞呀!)

(出示幻灯片,激发学生兴趣)

二、合作交流

自由朗读课文,感悟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大量的化石显示,鸟儿是由恐龙演化来的。

第二部分(3、4自然段):科学家们假想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儿的。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科学家们希望能从化石中重现这一历史过程。

三、品读体验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一部分,探究第一部分内容:

⑴ 第1自然段 鸟与恐龙的关系?

(学生鸟是与恐龙进化的)

最后一句话(埋下伏笔,后面回头处理“一支”“漫长”的准确性)

⑵ 这一段怎样引出观点的?

(把恐龙与鸟类作比较)

(结构相似的“骨骼化石”做一个幻灯片对比)

(3) 学生讨论: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点睛”引出“画龙点睛”,引申这个成语的意思,由此推出“有羽毛的痕迹的化石”的重要性。

2、指名朗读课文第二部分,师生共同探究这一部分:

做成幻灯片,让学生直观的了解恐龙分支,演化过程。

(1)、老师坦承自己不明白恐龙是怎么进化的,让学生自读,给老师讲解演化过程。

老师出示幻灯片,学生根据提示复述演化过程。

(2)、处理“毋庸置疑”意思  (毫不怀疑)

引导学生以毋庸置疑的语气读科学家的推测。

(3)、这一部分主要是科学家假设猜想恐龙向鸟儿进化的过程。

(注意: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成鸟儿;并不是所有的恐龙都在向鸟儿进化!)

问:是所有的恐龙都进化成鸟儿了吗?

学生:不是,是 一支 漫长

体会作者的用词准确。

3、 学习第三部分

老师:谁能说说“希望能重现这一历史进程”这句话饱含的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指正。(通过化石重现)

四、巩固延伸

课文假想了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程,作者说明简洁、意思表达完整、准确,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激发了我们探索自然的兴趣。希望同学们在此启迪下,将思绪放飞蓝天,去探索大自然以个又一个奥秘,为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

课后作业:收集更多恐龙资料与同学交流。

《飞向蓝天的恐龙》作者——徐星

徐星(—):

中国古生物学家。1969年出生于新疆。1992年获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古生物与地层学专业学士学位。1995年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ivpp)古脊椎动物学专业硕士学位,并留所从事研究工作。2001年在美国纽约自然博物馆从事短期研究工作。2002年获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脊椎动物学专业博士学位。2003年起任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从事中生代恐龙化石及相关地层学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虚骨龙类形态学、分类学和系统发育、鸟类起源、羽毛起源及早期演化、鸟类飞行起源、角龙类的形态学和早期演化、原始鸟臀类的形态学和系统关系、甲龙类的个体发育研究和侏罗纪及白垩纪陆相地层对比。

提出了恐龙向鸟类的演化过程和演化模式上迄今为止最为翔实的证据和模型;建立虚骨龙类系统发育分析最综合的一个数据库,提出目前最为可靠的系统学假说之一;发现虚骨龙类个体大小在进化树上的异常变化现象常常导致一系列关键性特征的趋同演化;发现虚骨龙类的不同支系表现的相反演化趋向,而这些反向演化也是导致演化树上特征分布复杂,噪音信息繁多的原因之一;提出细丝状皮肤衍生物在兽脚类恐龙中有广泛分布的假说;首次报道了原始羽毛的形态,描述了原始羽毛的两种分支形式,提出了原始羽毛演化的3个阶段;首次报道了飞羽在鸟类以外的动物上存在,为建立羽毛的早期演化序列提供了关键性信息;首次报道了可能具有树栖特性的兽脚类恐龙,提出了在向鸟类演化的过程中,兽脚类恐龙经历了一个生态转化的假说;首次报道了具有初步飞行能力的兽脚类恐龙,提出恐龙可能经历了一个四翼阶段,为鸟类飞行树栖滑翔起源说提供了第一份坚实的证据;发现了最原始的镰刀龙类;报道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角龙;发表了镰刀龙超科的第一个用定量方法恢复的分支树;报道了世界上第一个具有没有争议的植食性兽脚类恐龙;报道了世界上最小的甲龙标本。近年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国家地理学会科研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11篇发表于英国《自然》杂志,sci刊物引用率344次)。 2001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并入选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丰田计划,成为全球11位入选科学家之一。

2007年4月,徐星获得中科院杰出青年称号。

飞向蓝天的恐龙课文

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者笨重、迟钝的马门溪龙;谈起鸟类,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起轻灵的鸽子或者五彩斑斓的孔雀。二都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研完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相关化石一直没有被找到。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欣喜若狂。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访问中生代的地球,看看这一演化过程吧!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像鸵鸟一样用两条后腿支撑身体。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它们的体表长出了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不过,有些科学家认为,飞行并非始于树栖生活过程。他们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不管怎样,有一点毋庸置疑: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这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天地。

亿万年前,一种带羽毛的恐龙脱离同类,飞向蓝天,演化出今天的鸟类大家族。科学家们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随着越来越多精美化石的发现,他们离这一愿望的实现已越来越近了。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124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