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实用一年级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汇聚精选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754700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实用一年级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汇聚精选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一年级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第一篇】

1.在用七巧板拼三角形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这些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初步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感受所拼图形的数学美。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利用七巧板拼出不同形状的图案。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协作精神与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认七巧板。

二、操作讨论,积累经验。

1.观察想象,初步操作。

在动手操作之前,请你先想一想怎么拼,然后再按照你的想法动手拼一拼,看谁拼的三角形最多。

2.交流方法,对比启思。

你使用了几块板?怎样拼的.?

反馈典型情况:(1)只用2个三角形拼摆;(2)用3块图形拼摆。

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小结:我们在拼的时候,既可以全部使用三角形的板去拼,还可以加入其他形状的板去拼。拼的时候,从用2块板拼开始,拼出了所有2块板的,再增加板的数量,就能拼出更多的三角形了。

3.操作交流,拓展创新。

现在,老师请大家再次用一套七巧板拼摆三角形,然后和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拼摆的。

教师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根据学生使用七巧板的块数分类汇报。

三、回顾过程,总结方法。

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一般都是先理解问题,然后通过观察、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地验证、完善我们的想法,找到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的方法。以后我们还会继续利用七巧板做一些探索。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课后请大家试着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完成教科书第4页“做一做”的内容,看看用一套七巧板能拼出几个长方形。

反思。

《七巧板》一课是一节数学活动课,课一开始,我并没有给学生规定内容,而是让学生充分的解放天性,自己动手拼一拼、摆一摆,创造出美丽的图案,在同学们真的活跃起来,兴趣高涨时,我再出示拼摆任务,学生自然会积极主动的去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是一节快乐的数学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年级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第二篇】

1、知道几个相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可以拼成长方体(正方体)。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知道几个相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可以拼成长方体(正方体)。

初步建立空间关系。

投影、实物。

一、谜语导入,复习旧知:

1、大家喜不喜欢猜谜语呢?邱老师今天给分享的“实用一年级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汇聚精选8篇”,大家想不想猜呢?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几位图形朋友,还记得它们是谁吗?(教师出示几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指名说一说。

2、今天老师又把它们请来了。同学们说出老师手里拿的图形叫什么?(学生说出老师手里的图形的名字)。

3、把这些图形拼、搭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子?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它们,了解它们。

板书课题:搭一搭。

二、用相同的正方体拼新的立体图形:

1、用两个同样的正方体拼图形。

(1)师:先请组长从图形盒里面拿出两个正方体,小朋友们想一想用两个同样的正方体可以拼出一个什么图形呢?注意我们要遵守乐园的规定喔!要爱护图形,做到轻拿轻放,摆完后坐端正。

(2)师:邱老师要看哪一组的小朋友最快摆好,最先坐好呢?

(3)找一名同学上来展示。

小结:不管是横着拼还是竖着拼,用其所长个同样的正方体我们拼成的都是一个长方体。

2、用3个同样的正方体拼图形。

(1)师:再请组长从图形盒里面拿出三个正方体,小朋友们动手拼拼看用同样的三个正方体可以拼出一个什么图形呢?注意我们要遵守乐园的规定喔!要爱护图形,做到轻拿轻放,摆完后坐端正。

师:还可以怎么样拼呢?谁还有不一样的拼法吗?

师:刚才我们知道,两个或者三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拼在一起有事一个新的图形。下面,你就可以任选几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体,拼一拼,试一试,看看怎么样能拼出一个更大的正方体。

(3)学生活动:拼完了同桌相互检查,看看拼的是不是正方体。

(4)学生到前面展示作品。师:这样拼可以吗?你拿的也是这样的图形拼吗?

(5)小结:看来,几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新的正方体呢?

三、图形知识大挑战:

1、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导名说一说。

2、辨一辨:用3个正方体可以搭成下面哪些形状。

3、数一数:独立完成,交流反馈。

4、试一试:刚才我们选择的都是正方体来拼图形,下面请组长从盒子中找出两个一样的长方体我们拼拼看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活动后指名介绍。)。

师:这样可以拼吗?你也来试一试。

小结: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也能拼成一个长方体横着或者竖着拼都可以。

师:拼正方体也好,拼长方体也好,为什么你们都不选圆柱?(指名几个学生发表见解。)。

四、玩积木,看谁搭得又稳又高:

(1)明确任务:出示游戏规则:所有的积木都要用上。

师:大家都知道游戏规则了吗?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学生说一说,教师及时评价。)。

(2)讨论方法。

师:在搭之前,小组里的同学先商量一下,怎么样搭可以又高又稳?教师参与学生讨论,适时指导。

引导发现:长方体竖起来可以搭得高,球放在最上面可以放得稳。

(3)比较评价。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不在一个组里不好比。

师:那你们能不能想到一个比较大方法呢?

预设学生:

1、在同一个桌子上重新搭一次。

2、用绳子来量一量。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追问:都是用这些积木,为什么他的搭的就高一些呢?让学生再次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搭得又高又稳的最佳方法。

(4)播放图形电影世界。

五、全课总结:

今天大家玩得开心吗?你们这次去图形乐园学到了些什么呢?

一、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所以,我的开头便是创设了一个圣诞老人送礼物的情境,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而且在课堂的练习部分也加上了一个情境的延续部分,把学生反复练习摸以及到纸上找图形的活动变得丰富生动了,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效的组织了课堂纪律。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的发现,不断的获得知识。在低年级教学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在设计的时候,我便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分类,按照规则,想怎么分就怎么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就应当给予肯定与鼓励。再有,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再说一说,捏一捏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动手操作的时候发现这些物体的特点,并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认识了这四种物体后,教师让学生举例子,让学生在生活找这些物体的影子,然后呢,拿出你喜欢的物体随意的玩,也是和他们(最熟悉的玩具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而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加入了让学生看精美建筑的图片,孩子们情绪高涨,他们不仅从建筑中感受到了所学物体的美,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总之,在本课教学实践中,既产生了我所意想不到的惊喜,也留下了值得我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1、在以后的教学中发现孩子都对球的特点掌握很好,但是对正方体和长方体不容易区分。例如:其中有一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孩子很容易认为是正方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我想,首先学具的准备太单调,没有一些特殊性的物体来启发学生,以次加深学生对物体特征的理解,来开阔学生的思维。如在操作环节上,老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物品,鼓励看谁带的样子多,加深学生对物体特点的认识,另外老师可以多准备一些比较特殊的物品,和学生共同探讨,引发学生一些思想的碰撞。

2、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调。所以在以后的课堂中,我会积极加强自己的评价性语言,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如从学习态度上评价,从积极性上评价,还有的比如说从速度上,从动脑上,从今后的发展上,从思维的灵活性,对学生进行评价,再结合一些小奖品的利用,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压力,而且使学生更乐于去学习,获得了学习知识的成功感。

一年级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第三篇】

"认识图形"一课是小学低年级数学中具体概念的教学内容。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形状概念。儿童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本课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为此,我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设计学生能亲自参与又有兴趣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合作意识。同时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合理设计活动程序,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课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巩固。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这是一堂复习课,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回忆旧知―――练习巩固―――联系生活。在生活中,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哪些图形在哪里看到过……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生活中的图形。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这是一堂物体和图形整合的复习课,学生基本能说出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进一步的练习,使学生从生活中能很快找到相应的图形。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很快地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分、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建立空间观念。

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

教师的教学准备:各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卡片(装入礼物袋)、多媒体课件。

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回忆旧知。

师:今天老师给分享的“实用一年级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汇聚精选8篇”,想知道是什么吗?快把眼睛闭上吧。(伴着音乐,老师发礼物)。

师:小朋友们摸摸看,礼物是什么形状的呀?

(学生兴高采烈地摸着各自的礼物,并说出四个物体形状)师板书:"立体图形"。

师:摸得真准。老师想考考大家,摸着这些物体,你能想到哪几个图形。

(生回忆旧知,说出四个图形)师板书"平面图形"。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现在这些礼物都归大家了,不过,老师有个要求,把袋里的礼物分一分。可以怎么分?(师看情况,可做引导,指点板书)。

生:物体和图形。

师:那赶紧动手吧!

(伴着音乐,生动手分礼物)。

(二)练习巩固。

师:大家个个都是小能手。礼物分好了,把它们放进抽屉吧!现在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些朋友,看!他们来了(课件出示各种图形一一出现)。

师:它是?……。

生:正方体……。

(师点击,生说名称)。

师:真棒,接着我们给他们安排房子吧!(课件出示8所房子)。

(生在作业纸上独立完成,反馈)。

师:老师找来了一些有趣的组合图片,看看他们由什么组成?(课件出示图案—卡车和蜻蜓)。

师:小朋友们看仔细,数清楚,完成作业纸反面的作业。

(生在作业纸上独立完成,反馈)。

师:大家做得既对又快。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刚才的礼物袋,用里面的物体,我们也来搭一件最喜欢的东西,当一个小小的设计师。(允许学生下位欣赏)。

(师拿几组好的作品,加以表扬)。

师:在我们生活当中,这8个图形随处可见,它们的用途可广了,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方便,还能美化我们的生活呢!

一年级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深化对相关立体图形的认识。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增强学生在三维立体图形与二维平面图形之间正确进行转换的能力,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3.进一步体会立体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教学重点: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丰富学生对相关立体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设计理念:本节课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列表、观察、操作、想象等一系列活动,意在培养学生的直观思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拓展与延伸”部分的思考题让学生根据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先猜一猜,再摆一摆,加以验证,融知识性、趣味性与挑战性于一体,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揭示课题。

二、整理与反思。

三、练习与实践。

1.(出示透视图)说说每个立体图形的名称、特征以及各字母的含义。

根据学生的口答,列表整理。

名称特征。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圆锥。

提问:为什么说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从正面、上面和侧面分别观察这几种形状的物体,你能把看到的图形画下来吗?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学交流)。

1.下图是一个长方体展开图的前面、下面和左面。画出展开图的另外3个面。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辅导。

出示学生的错例,进行辨析。

2.从下面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部分,要折成一个棱长2厘米的正方体,可以怎样剪?设计不同的方案,在图中涂色表示。

学生分组讨论。

汇报交流。

观察、画图、交流。

学生画图。

辨别说理。

设计方案并涂色。

分组交流。

3.下面的图形中哪些不能折成正方体或长方体?

4.以下面的长方形或三角形右面的一条边为轴,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立体图形?先想一想,再连一连。

5.出示一些用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要求学生画出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形状。

6.李兵用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了一个长方体。右边分别是他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图形。(见第4题)。

(若有学生能够直接进行推想,则帮助他们说清楚思考的过程。)。

7.用6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如图。摆一摆,并分别从上面、左面看一看。

想一想,选一选,有困难的可以利用模型折一折。

各自在图中连一连,

说说连线时的思考过程。

观察画图。

根据图形画出长方体,再判断从左面看到的是哪个图形。

分组活动,探索不同的摆法。

四、课堂总结你能向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收获吗?

五、拓展与提高思考题。

提问:你们是怎么想的?

一年级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第五篇】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1)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美育和德育教育。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难点:在学会辩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从概念例证认识到概念意义获得的概念形成法。同时,还将实践能力的培养、合作意识教育以及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的教育等教育理念渗透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使学生既学习了数学知识、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在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方面受到一定的熏陶训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生活用具,学习用具和玩具、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瞧,这是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狗汪汪)。

生:机器狗汪汪。

生:想!

师:赶快动手打开看看吧!

学生很好奇地打开篮子,观察礼物。

师:你认识什么,请说给同组的小朋友听。

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的名称。

师:这些礼物的形状分别是怎样的?

各小组进行交流讨论,之后派代表汇报讨论的结果。

师:在这么多的礼物中,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物品?你们能把它们放在一起吗?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合作交流。

1、分一分,揭示概念。

学生按要求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师:哪个勇敢的小朋友先来说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生1:我们组把篮球、玻璃球、小皮球、足球、乒乓球、垒球放在一起。

生2:我们组把魔方、积木和那些正正方方的盒子放在一起。

生3:我们组把牙膏盒、鞋盒、药盒、酸奶盒、烟盒……放在一起。

生4:我们组把茶叶筒、笔筒、铅笔、易拉罐……放在一起。

师:大家分得真不错!刚才我们分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现在老师还有一些东西要大家分一分。

出示课件:动画球,魔方……。

生1:把蛋糕和易拉罐放在一起,各种球放在一起。

生2:把魔方和玩具盒放在一起,牙膏盒单独放着。

生3:把降落伞和灯泡放在一起,因为它们的形状很相像。

师:观察得真仔细,还有要补充的吗?

生4:我觉得应该把筷子笼、降落伞、灯泡三种东西放在一起,因为它们和前面四堆物体的形状都不相同。

师:说得真好!机器狗汪汪也分了一下,看看你们分得和他的一样吗?(课件显示)。

生:一样或不一样。

师:每种形状相同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生1:我认为鞋盒和药盒都叫长方体。

生2:我知道魔方和积木是正方体的;

……。

老师按学生所说的在电脑中分类并显示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教师板书:长方体。问:请你举起长方体形状的物品,互相看看拿对了没有?下面依次出现:正方体、圆柱、和球。

2、摸一摸,感知物体的形状。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刚分好的长方体认真地看一看,摸一摸,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牙膏盒是长长的。

生2:我数出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摸起来都是平平的,相对的面一样大。

生3:我摸到了长方体这里是尖尖的。

生4:我摸到了长方体有“疙棱”。

生5:我觉得长方体不能滚动……。

老师及时表扬回答有新异的同学并规范名称“棱”、“顶点”。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形状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觉。

学生依照长方体的汇报说出:

正方体:方方的,有6个面,也有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细,有两个面是平平的,大小相同,放倒了能滚动。

球:光光的,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

3、搭一搭,区别物体的特征。

生:用了4个长方体、1个正方体、4个圆柱和2个球。

师:在我们的桌面上摆放着很多学具,想不想用它们搭个什么?

生:想。

师:那好,马上动手吧!

学生分组活动,老师巡视指导。

各小组逐一展示作品。

师:在搭建的过程中,你有没有新的发现?

生1:我发现球最调皮了,不能把它放在最下面,因为它容易滚跑。

生2:茶叶筒或易拉罐只能竖着放在下面,如果横着放也容易滚了。

生3:我觉得把长方体、正方体的物品放在下面搭得比较平稳。

师:说得很有道理。所以我们盖房子的时候用的建筑材料通常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比如:红砖、条石等。

4、形成表象。

师:通过看、摸、搭,我们认清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样子,那么,它们的图形又是怎样的呢?通过电脑,抽象出四种图形。

5、游戏:看谁摸得准。

师:接下来我们做个小游戏,请每组3名同学蒙住眼睛,另外两名同学一位提要求(摸什么),一位当裁判(看摸得对不对)。教师示范游戏的做法,学生兴致高昂地分组做游戏。

三、灵活应用,拓展提高。

1、学生列举生活中立体图形的实例。

生1:我们的教室是长方体的。

生2:电脑的主机是长方体的。

生3:儿童霜的包装盒是正方体。

生4:音箱上的扩音器是正方体的。

生5:旗杆的形状是圆柱体。

生6:我爸爸抽的香烟是圆柱体的。

生7:地球仪的形状是球。

生8:弹珠的形状是球。

……。

2、考考你:(课件显示电冰箱图片)。

师:这个电冰箱很重,要想推动它,该怎么办呢?

生1:先让它倾斜,再在底下放几根圆柱体的木棍,就可以把冰箱推走了。

生2:在冰箱最底下摆几个球,推起来会很轻松。

一年级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第六篇】

本节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第一课,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将物品按属性分类,包括按用途、材料、颜色等进行分类,本节课在对学过的内容进行回顾的基础上,主要是研究按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从而认识简单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立体图形,学生已能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但是要经历从实物中在抽象为一般模型,最后准确给出图形名称,并切实体会各种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拼组的过程,学生可能会存在接受困难的问题。

1、知识与技能。

(1)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认识,并能准确进行分类;

(2)知道这些立体图形的名称及其特征。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生活物品,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形状;

(2)通过摸一摸、猜一猜、玩一玩、搭一搭等学习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习活动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归纳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1、教学重点。

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初步建立对立体图形的表象。

2、教学难点。

如何在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空间观念,并认识基本几何体。

教学中使用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等方法。教材中呈现了学生较熟悉的实物:盒子、球、茶罐……通过学习,认识这些物体的形状,会根据实物或模型形状进行分类。

教具准备: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实物模型。

学具准备:

学具盒里的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一)激趣导入(课件展示一机器人带来一个八宝箱)。

学生:想。

课件演示八宝箱慢慢打开,从里面蹦出一个一个物品,有篮球、水杯、牙膏盒、茶叶罐、魔方……(学生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屏幕,每出来一个物品就说出相应的名字)。

(通过机器人带来八宝箱并慢慢打开,借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索新知。

1、说一说。

通过机器人带来的一组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先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物品,然后通过淘气和笑笑的对话,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分类,突出按照“不同形状进行分类”的要求。

淘气:图中有……。

笑笑:我把方方正正的物品放在一起。

2、认识长方体。

我们已经把机器人带来的物品按不同的形状分类了,下面我们来进一步认识这些物品。

(1)出示长方体图片,提出问题:它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活动。

让学生从学具盒里拿出一件形状一样的物体,看一看,数一数有几个面,摸一摸每个面看是否一样大。

(3)学生反馈:有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4个面是长方形,2个面是正方形……(教师板书:长方体)。

(4)教师小结长方体特征(课件展示)长方体:长长宽宽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不一样,无法自由滚动。

3、认识正方体。

(2)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查并用心倾听,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并积极发言。

(3)学生反馈:有6个面;6个面都是正方形;无法滚动。(教师板书:正方体)。

(4)教师小结正方体特征(课件展示)正方体:方方正正的,有6个平平的面,6个面一样大,无法自由滚动。

(5)你怎么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在你的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长方体,哪些物品是正方体?(通过这两个问题,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理解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键是: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一样大的。)。

4、认识圆柱和球。

(1)出示圆柱、球的图片,提出问题:它们有什么特点?

(2)学生讨论并反馈:圆柱有两个面,是圆形的,有时能滚动;球没有面,能随便滚动。(前面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此时学生的讨论更加的激烈了)(教师板书:圆柱球)。

(3)教师小结圆柱和球的特征。

圆柱: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两头圆圆、平平的,竖着不会滚动,横着放下来能够滚动。

球:圆圆的,不管怎么放都会滚来滚去,没有平平的面。

5、知识回放。

(1)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我们一起把它们的名字读一遍。

(2)课件展示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让学生拿起手中的学具,一边摸,一边读对应图形的特征。

(三)玩一玩。

1、猜一猜,说一说。

教师的袋子里装着一些立体图形,通过让一个学生摸一摸,描述对摸到物体的具体感受,让另一个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几何体。

2、滚一滚,玩一玩。

让学生拿起各种几何体,尝试滚一滚,让学生体会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特点。

(这两个活动的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对立体图形的直观认识,并通过对话与交流引导学生发现这几个几何体之间的不同特点。)。

(四)知识应用。

1、找朋友。

课件展示一些物品和几何体,让学生把对应的物品与几何体连线。(通过此题,建立学生对物品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的认识,巩固学生对各种立体图形的认识。)。

2、我会填。

课件展示一些几何体,让学生数数各种几何体各有几个。(通过此题,巩固学生对立体图形特征的掌握情况,加深学生对各种立体图形的认识。)。

3、我是小小艺术家。

让学生利用自己手上的学具,搭自己喜欢的东西,在交流时先说一说搭成的是什么,再说一说是由几个什么立体图形搭成的。(通过此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各种几何体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4、生活中的朋友。

让学生找找生活的物品,说一说哪些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再进行交流。(通过此题,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五)课堂总结。

在本节课,你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和它们的特征。)。

课件展示本节课所学内容。

长方体:长长宽宽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不一样,无法自由滚动。

正方体:方方正正的,有6个平平的面,6个面一样大,无法自由滚动。

圆柱: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两头圆圆、平平的,竖着不会滚动,横着放下来能够滚动。

球:圆圆的,不管怎么放都会滚来滚去,没有平平的面。

(六)作业布置。

1、找找生活中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物品,与家长或小伙伴说说。

2、利用学具搭自己喜欢的东西,有条件的可以拍成照片,与同学分享。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几何体。

为了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这些几何体的特征,积累观察几何体的学习活动经验,我特意设计了让学生通过对一些常用物体的分类,直观认识图形的特点,逐步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本特征。

设计“知识运用”环节,是为了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深入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

在活动形式上,我设计了“摸一摸、猜一猜、玩一玩、搭一搭”等操作活动,同时鼓励学生使用生活语言描述他们对这些立体图形的认识,逐步帮助学生发现这四种几何体的基本特征。与此同时,强调学生使用自己的语言交流,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活动经验,也是以后逐步抽象出立体图形特征的认知基础。

一年级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第七篇】

教学目标:1、复习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可以用不同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物体位置的关系是相对的。

2、进一步体会确定位置的学习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方向和距离描述平面图中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准确用数对、方向和距离描述平面图中物体的位置。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在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确定物体位置的不同方法,体会用不同方法确定物体位置的特点和作用。让学生用数对、方向和距离来描述平面图中的物体位置体会确定位置的学习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整理与反思提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般是怎样描述位置的?

(用上、下、前、后、左、右主要用来确定现实空间中物体的位置。)。

在平面图形上可以怎样确定图形的位置?

(可以用数对确定平面图上物体的位置;)。

请学生利用语言来描述教室里的一些物体位置。

(如:小明坐在我的左边;讲台在我的前面,我的位置在教室可以用数对(3,2)表示……)。

确定位置时还应用过哪些知识?

(用东、南、西、北,南偏东,南偏西,北偏东、北偏西……,还可以将方向与角度距离结合起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小结:方向以及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既可用来确定现实空间中物体的位置,又可来确定平面图上物体的位置。

指名回答。

学生回答。

同桌的学生互说。

集体交流。

分组讨论。

分组汇报。

练习与实践一、指导学生完成第一题。

1、提问:孔雀园在大门的哪一面?(北面)。

2、2、提问:孔雀园在狮虎山的哪一面?(南偏西)。

3、3、讨论:为什么孔雀在北面,现在又在南偏西的位置?

小结:物体的位置可以用不同方法确定,物体。

位置的关系是相对的。

4、4、同桌的同学用方位词相互说一说平面图上某一景点的位置。

5、让学生用数对描述各景点的位置。

提问:在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在用数对确定位置时要先确定表示该景点所在的列,再确定该景点所在的行。在列和行之间用逗号进行分隔,并加小括号)。

二、指导学生完成第二题。

出示平面图。

提问: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哪些信息。

(如:电信大楼在电视塔的北面;市民广场在电视塔的东面……还可以知道这幅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50000)。

提问:要知道市民广场、电信大楼、市政府、少年宫的实际距离可以怎么办?

(必须先量出这几个位置距离电视塔的图上距离,再根据图上距离计算出实际距离)。

适时追问:怎样求实际距离?

(可以根据图上距离和比例尺列方程解答。也可以用图上距离除以比例尺。……)。

让学生量一量,并计算出市民广场、电信大楼、市政府、少年宫距离电视塔的实际距离并将(1)、(2)两个问题填完整。

集体校对。

提问:要在图中表示出百货大楼和图书馆的位置,必须明确哪几因素?

(确定方向、角度、图上距离)。

适时追问:如何求出图上距离?

(可以根据实际距离和比例尺列比例式解答,也可以用实际距离乘以比例尺进行解答……)。

提问:在确定角度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要以南北方向的这条线为0刻度线并确定好方向)。

学生独立计算并画图教师巡视适时对后进生进行辅导。

三、指导学生完成第三题。

让学生根据提供的2路公共汽车的行驶路线图,说说这路公共汽车从红梅新村到淮定桥的具体行驶方向和经过的站点。

指名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

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同桌学生相互交流。

学生自由回答。

独立在书上的景点旁用数对表示出来。

指名回答。

学生回答。

新课标第一网。

同桌相互交流自己的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1)、(2)两个问题。

集体交流订正。

学生自由回答。

同桌交流自己的方法。

指名回答。

独立先计算再在书上完成画图。

同桌先互相交流。

学生集体交流纠正。

一年级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第八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1课时)。

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八认识几何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名称。

2、结合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教学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习活动经验。

3、培养观察、表达、归纳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八认识几何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名称。

学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的学具、橡皮泥一盒。

教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各一个,ppt课件。

板书(场地)设计: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及预期达成目标一、课前活动。

比眼力。

(出示两幅图)。

师:认真观察,找一找两幅图有几处不同?

二、动手动脑,感受新知。

1、师: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认识它们,(出示立体图形图片)。你要是认识它们就和它们打声招呼,说出它的名字。(生说说立体图形的名字,师贴在黑板上)。

2、把这四种图形分成两类,你怎么分?

学生分一分说一说。

3、课堂活动二:

感受立体图形。

(1)看一看。

师:(拿出长方体实物)请大家也拿出自己的长方体,先数一数它有几个面。(引导学生有顺序的数)。

学生自己数正方形的面。

(2)比一比。

1、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不同。

同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方法,全班交流,评价。)。

2、展示学生的比较方法。

3、课件展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

4、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比较圆柱体和圆。

(3)课堂活动三:摸一摸。

师:闭眼睛,摸一摸,四种立体图形,有什么感觉?再说说他们的名字。

三、课间活动。

四、课堂活动四:

认识和欣赏生活的图形。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实物,让孩子们与所学四种立体图形连线。

2、数一数。

3、认一认,数一数。

五、总结,评价这节课,你和哪些图形成了好朋友?评价你的表现(你能到到几个水滴娃娃?)。

六、课堂活动延伸。

几何图形很抽象,而抽象知识需反复感知才能逐步转化为理性认识。我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背景,充分利用学生的学具,激发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的学习活动中,初步感知四种立体图形的特点。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

一年级孩子的注意力只有20分钟左右,课间活动可以让他们缓解疲劳,重新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形式简单的课后练习,却给学生提出了具有挑战性的要求,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都会很有帮助。

自我评价让孩子们学会思考自己,感受学习中成功的快乐和失败的教训。简单的评价形式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

这一节充满童趣的数学课,教学时采用大量的课堂活动,有比眼力、比一比、摸一摸,将教学内容进行组织,提供给学生愉快的学习环境。

活动是思维的载体,是低年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教学中开展的每一次活动都为学生获取知识搭桥铺路。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通过独立思考、与同学进行交流,不仅获取了知识,而且掌握了一些数学思维方法,同时,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结合生活实际举例活动和认识交通标志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虽然放手让孩子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但是因为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结构特点,本节课也有不到之处,说立体图形的特点时,孩子们想到的不够全面、说得不够准确,我也及时给予指导,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该培养他们探索性学习的能力。

通过本课教学,使我感受到,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一定要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出发,让他们在玩中学,动中悟,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学到知识,获得各种能力。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27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