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80872

【导言】此例“《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学目标:

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济南冬天总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品味语言,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2、仿照第3段中的写景方法,仿写片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

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对写景方法学以致用,进行片断仿写

教学方法:

品读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投影“上帝把春天的艺术赐给西湖,把夏天的赐给瑞士,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

我们刚刚学过朱自清的《春》和梁衡的《夏感》,他们笔下的春和夏都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生命力、勃勃生机;热烈、紧张、急促)。没得上帝赏赐的春和夏就已经那么迷人了,这个深得上帝厚爱的济南它的冬天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今天就一起跟随老舍去领略一下济南的冬景吧!

二、整体感知

(听范读,思考问题)

1、作者的眼中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怎样的?能不能用文中的词来概括?

温晴

2、济南冬天的这个特点作者是通过哪两种景物来体现的?

山(2、3、4)水(5)

三、文本研读

1、老舍先生抓住“温晴”这一主线,虽然只选取了山和水两种景物,但是却向我们呈现了四幅美丽的济南冬景图,你能为这些风景图取一个动听的名字吗?

老师先来示范一下:第一幅图主要写的是阳光照耀下的小山,取名阳光朗照图,其他三幅图请同学来取?

阳光朗照图、薄雪覆盖图、城外远山图、空灵水晶图

2、四幅景物图中你最喜欢哪一幅?

过渡:同学们描述的每幅图都非常的美,老师都喜欢。但如果一定要说最喜欢的话,那老师会选择第二幅图——薄雪下的山景图。为什么呢?我们一起从这幅图画中找寻答案吧。

3、集体朗读

一般说来,冬天凛冽的寒风已经让给人感觉很冷了,而下雪过后的冬天更增添一份寒意,作者是不是也是这样认为的呢?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

4、为什么作者会认为下点小雪后会更妙呢,这个妙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快速阅读,找出你认为能体现小雪之后的小山更妙的词句,并说说妙在哪里呢?)

①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运用比喻,松的青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形象写出了小雪后矮松的秀美形态。

顶:准确表现了“一髻儿白花”的位置和形状,并暗指这是“小雪”,既有“在树尖上”。又有““一小堆”的意思;“顶”字又引起下文把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护土)的比喻

②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

运用比喻,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仿佛给蓝天镶上了银边。

镶: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这里的“镶”形象地写出了白色的山尖连接着蓝天,就像是一道银边围在蓝天边缘的景观。暗指是小雪,如果是大雪,也决非仅山尖是白的

③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运用比喻,白雪和暗黄的草色组成了彩色的景象,互相映衬

运用拟人,(想象)以动写静,生动形象写出了草色半露不露的动人的形态

穿:准确表现了雪、草覆盖山坡的状态,又引起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的比喻

④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写出夕阳映照下雪娇美的颜色和情态,以及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师总结:作者通过矮松、白雪、草色、斜阳这些景物来衬托雪的颜色与情态,从而生动形象的体现小雪后的小山更妙的。这是对小山妙的一个具体分析,那么文中能否用一个词来概括这薄雪后小山的妙,也就是薄雪小山图的特点——秀气。作者就是抓住秀气这个主要特征,通过一系列妙景来体现来突出。

5、对这些景物的描写过程中,作者采用了一种怎样的描写顺序?(找出表示顺序的词)

从高到低——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6、通过刚才的赏析,同学们觉得我们能从这段中学到哪写景的方法?

师生归纳板书: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顺序,修辞运用,用词的正确、虚实结合

7、其实,作者之所以能把薄雪覆盖下的山描写得如此亮丽多彩,除了刚才我们所说的要抓住景物特征,注意写景的顺序和修辞运用之外,老师觉得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哪一点呢?(融入作者的情感,对景物的热爱)

补充作者经历及简介:本文约写于1931年间,是作者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他从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任教七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被成为他的“第二故乡”。正因为融入了他的故乡之情,所以将济南的山色描写得如此得富有魅力。那么对于老舍,同学们还知道关于他的哪些资料吗?(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

四、学以致用

刚刚我们通过赏析第二幅图,总结了一些写景作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学习的目的就是能够运用,下面请同学们仿照这幅图,借鉴其中的一些写法,学以致用。

1、改写下面的句子,使其更形象生动。(比喻、拟人、动词选择)

群山把小山村围在中间

山伸出长长的、弯弯的手臂,把村庄温柔地拥在怀里。(拟人、动词地选择)

2、片断仿写:描写我们校园秋天的景象,用你的笔来表达你对校园的热爱吧!

要求:字数150字左右,抓住景物特征,运用修辞手法(1-2)种,注意用词正确

学生当堂练习,教师挑选2-3篇进行点评

五、课堂总结

学生总结:学了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写作方面的)

教师总结:领略到了老舍笔下的北国之城济南与众不同的冬季景观,尤其是薄雪下的小山景观,此外通过本文的学习还学到很多写景的方法,比如抓住特征,注意写景顺序,运用修辞等等,希望本节课的归纳的写作方法能运用到你的作文中。

六、作业布置

1.试用所学雪景图的方法来品读其他三幅冬景图。

2.没完成的同学课后仿写完,完成的课后修改。

课后评析:

本教学设计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采用了读写结合的方法,就一个重点语段作为阅读分析的范本,然后从中总结写作方法进行学以致用。。

教学结构上设置了“整体感知”、“文本研读”、“学以致用”等三大教学板块,整个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老舍《济南的秋天》里的一段话作为导入,引起学生好奇的好奇的心理。本文赏析过程中,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十分注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和指导性。其间穿插相关的优美图片,激发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感受,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互动性较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有效的训练。学以致用部分对所学的写作方法进行运用,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更熟悉课文,同时使学生都觉得这样的片断写作有章可循,提高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并且通过自己作品与课文比较,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到名家作品的意蕴。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第二篇】

方案一

教学目的: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手法。

教学重点:教学中要体现抓住景物特征和景的变化进行描写这个重点,同时也要注意有关词语,特别是形容词的学习;模仿本文写法,练写短文《家乡的冬天》。

课型:自读课。启发式,讲练结合。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解题。

1、板书:济南的冬天(写景散文)老舍

2、简介作者。

(二)学生默读课文,同时板书重点词。

(三)学生查字典。查好的同学上黑板注音。

(四)讲析第1自然段。采取由一般到特殊的提问方式。

1、你对冬天的景色进行过观察吗?冬天的气候特点有哪些?

2、济南冬天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3、写济南的冬天为什么要讲到北平、伦敦的冬天和热带地方呢?

教师小结:经过一番比较,令人信服地得出“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个结论。点出“气候温晴”这一特点。板书:气候温晴

(五)讲析第2自然段。

1、提出下刻问题。(1)济南的冬天为什么是温晴的?(特殊地形引出“有山有水”这一特点,并板书。)(2)为什么要写济南人的感觉:“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使学生理解作者通过比较映衬来突出济南冬天的暖和)

2学生齐读一、二自然段。

(六)布置课外作业。

1、背诵1、2启然段。

2、写出“慈善”“宽敞”“澄清”三个词的反义词,并造句。

3、预习第3自然段,画出你认为用得贴切的形容词。

第二课时

(一)检查课外作业。

(二)讲析3、4自然段。

1、请一位同学朗读3、4自然段。

2、提问:济南的冬天除了天气温晴、有山有水这两个特点外,作者说,这还算不上济南冬天的最大特色,你可以总结出这个特色吗?(小雪胜景)板书。这个胜景的独特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幻灯打出表格,学生可在书中找答案。答案写于另片上,或把答案盖住。待学生回答后再亮出答案。)

描写对象

特征

是否用了修辞格

静态写动

抒情句及表达的感情

矮松

越发青黑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受不住大雪,那些小山太秀气。

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小山的关爱,情和景融在一起了。

树尖上

顶着一髻儿白花,好 象日本看护妇

比喻

山尖

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

一道白一道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比喻

花衣好象被风吹动,叫你希望看到更美的山的肌肤

山腰

日落时,微黄的阳光斜射山腰,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露出点粉色

拟人

3、讲述答案时应侧重意境的领会,让学生仿佛看见那种美景,不要止于文字上的答案。

4、学生朗读第3、4自然段。

(三)讲析第5自然段。

1、教师朗读第5自然段。

2、提问:济南有山有水,上面写了山的美,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用四个字概括这里水的特点。(水藻真绿)板书。绿到什么程度?(“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这里用了“拿”和“不忍”,你认为有什么妙处?(使物都带上了人的感情,用了拟人修辞格)。以上作者写出济南冬天的四个特点,把他对济南冬天的爱传递给了我们。

3、接话竞赛:合上课本,请接话,看谁接得最快、最准。

①济南的冬天四大特点是——②强调气候温晴用的方法是——③济南四周的小山像——④小雪胜景像——⑤水藻真绿,绿的程度——

4、结语:作者写尽济南冬天的特点之后,由分到合,发挥奇特想象,将冬天的济南包在空灵的蓝水晶里,构成一个美的整体。文章到此收笔,让读者沉浸在美的享受中。

5、学生朗读第5自然段。

(四)课堂练习。

1、板书习作题:家乡的冬天。

2、教师引导:老舍先生写济南的冬天抓住了景物特点,你写《家乡的冬天》准备抓住什么特点?

3、学生写简要发言提纲,然后口述。

4、教师作综合评价。

(五)布置课外作业:背诵3、4、5自然段,完成习作《家乡的冬天》。

方案二

(一)由教师组织学生预先写厂篇短文《XX的冬天》,然后让学生把习作与课文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加深对课文内容和写作特色的理解。

(二)在某一季节,选择本地区某一景点(如山、河、海边、公园等),确定几个观察对象。(如河边的树,河中的船、河水、桥等),围绕着一个中心(如暖晴、景色季节变化等),写1篇短文,要求明确写出学习了课文的何种写法。

(三)学习运用对比、比喻、拟人(重点学习一种方法亦可)的手法。描写一种景色(不一定写咸完整文章),写成后,把各自的短文拿出来对照。师生共同讲评。对照中注意加深体会课文中运甩这些手法的妙处,并纠正一些运用不当的错误。

方案三

设法让学生自己去剥皮吃桔子,比较法,就是诱导学生自己动手剥的一种好办法。

(一)课前印发夏丐尊先生写的《白马湖之冬》(见所摘文附录),要求学生将两篇描写冬天的散文对照着读,思考两文的同异点,然后在课堂进行讨论,教师引导归纳。

相似点:1、文体相似。都是写景抒情散文。2、题材相似。都写冬天。3、两文的“我”都是从彼地来到此地。4、写的景物相似。都写环境的山,都有水,都有暖阳,都有雪。

不同点:1、气候不同。一暖一冷。2、景物特点不同。风的声,山的态,水的色,人的情都不一样。3、“我”的感受不同。一个久住严寒的北平,又刚从阴冷的伦敦回来,感到无风温晴的济南“真得算个宝地”;一个从热闹的杭州移居到荒凉的湖边山野,“宛如投身于极带中”。4、着重描述的景物不同。一则重在阳光、小山、雪、水;一则以凛冽的寒风贯通全篇。5、抒发的感情不同。一个抒发的是归国游子对祖国美好山河的赞美之情。一侧表现出身处严寒他乡,离群索居的知识分子孤独、寂寞的心境。

通过比较可看出散文在表达上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怎佯取材,怎样结构,怎样造词造句,应根据客观事物的特点,根据自身的独特生活感受,根据主观表达需要来精心进行择取。

(二)最后落实在练写观察日记上。使学生既练写《白马湖之冬》的白描手法,也学习《济南的冬夭》形象描绘的各种艺术手法。

附: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第三篇】

一、文本分析

1、本文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阅读第二课。

2、本文的内容:作者在文中将济南的冬天与北平的冬天、伦敦的冬天以及热带的冬天作比较,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并通过对济南这座老城的山、水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

3、本文的特点:

(1)语言生动活泼,方言和普通话结合运用。

(2)细节描写细腻,描写有层次。

(3)修辞运用丰富。

(4)感情朴实真挚。

二、学生分析

1、学生需要学到的是:运用一种或多种修辞手法,描写具体事物,以表达思想感情。

2、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应的基础:

(1)在认知上,学生已学习了一些赏析散文语言的技巧。

(2)在情感上,学生能试着感受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3、学生需要用到的学习方法:朗读法、体验法、讨论法等。

三、目标阐述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济南冬天的特点。

(2)能分析作者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

(1)能在赏析文本词句的过程中运用讨论法。

(2)能在体会作者情感的过程中运用朗读法和体验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喜爱之情。

(2)能体会作者对济南这座老城的特殊情感。

(二)教学重点

1、能说出济南冬天的特点。

2、能分析作者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

1、能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喜爱之情,能体会作者对济南的特殊情感。

(四)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等。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过程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济南的冬天》,作者是——老舍。大家能不能告诉我,济南是中国哪个省份的城市?山东省。山东省属于南方还是北方呢?北方。在你的印象中,北方的冬天是怎样的?……然而,地处北方的济南,它的冬天却别有一番滋味。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老舍笔下冬天的济南,感受别样的冬日北国世界。

(二)初读文本,感受济南之冬

首先,请大家有感情地齐读第一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请大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除济南以外,第一自然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地方?北平、伦敦、热带

2、这些地方的特点是什么?大风、不见日光(浓雾)、响亮的(毒日)

3、济南冬天的特点又是什么?温晴(响晴)

4、这里运用的艺术手法是什么?好处是?对比,突出强调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初步的感知,首先能抓住第一自然段的关键点,其次再对本段的内容加以分析和欣赏。)

在这里,作者的写法比较含蓄,他不直接说济南的冬天的特点是温晴的,而是通过三组对比,写北平的冬天是大风的,伦敦的冬天是不见日光的,热带的冬天是响晴的,然后反衬和突出济南的冬天不刮大风;看得见日光;而且日光是十分温和的。另外,老舍写北平和伦敦时,不直接说“北平几乎天天刮大风”,“伦敦的冬天总是阴沉沉的”,而是以自己独特的感受说“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奇迹”和“怪事”使得语言有一种风趣幽默的色彩。正因为济南冬天的“温晴”,所以老舍称赞它“真得算个宝地”。而“温晴”也是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

(三)精读语句,品味写景之妙

然而,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济南这座老城的出奇之处,还在于它的山,它的水。那么济南的山是怎样的呢?我们再有感情地齐读第三自然段。

1、山的形状是怎样的?围了个圈儿、北边有个缺口

2、老舍用哪个词形容冬天的小山?他是怎么说的?

可爱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比喻、拟人)把山比作摇篮,把济南比作熟睡的婴儿。让人觉得十分温馨。正因为这样的地形,所以济南的冬天一点也不寒冷,而是非常温暖的。

3、为什么要写“人们的脸上是含笑的”?因为“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冬天济南的山给人一种安全感,让人感受到希望。这种希望来自温暖的天气,让人仿佛下一秒就能置身于春天的怀抱。看似不着调的一笔其实是紧紧围绕济南冬天的“温晴”来写的。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本段内容,并引导学生对本段的写作艺术进行欣赏和分析。第三个问题的提出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在此花费笔墨的用意,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

虽然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但偶尔也会下点儿小雪吖。再让我我为大家朗读第四自然段,大家来感受一下雪中的山又是怎样的。(教师朗读,学生想象)

1、最妙的就是下点儿小雪呀。“妙”在哪里?

山上: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护士)图片欣赏

(比喻:把树比作看护妇,把雪比作发髻)

山尖: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想象

山坡: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比喻,拟人)

山腰: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拟人,粉色和害羞,粉色可能是晚霞)可爱

小结:写作时比较有层次感,从整体到局部,自上而下。语言虽朴实简单,却容易让读者想象,似乎如同身临其境般。将济南冬天的雪山清晰真实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2、“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这句话体现作者的情感是怎样的?赞扬还是批判?以欲扬先抑的口吻去赞扬济南冬日小山的秀美。

再一起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可爱、俏皮、美丽的感觉,以及作者溢于言表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该部分注重朗读和想象,在朗读和想象中使学生欣赏内容和文字。帮助学生学习修辞手法,以及体会作者的情感。)

如果这是一幅画卷,作者说这一定是唐代名手画的水墨画。我们看见了温柔的小山,雪白静美的小山,山上卧着小村庄,那水呢?水墨画少不了灵动的水。我们从文章最后一段中找答案,看看老舍是怎样描绘济南的水的。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1、水有什么特点?不结冰、冒热气、澄清、清亮、蓝汪汪、空灵

2、还写了哪些东西?怎么写的?水藻(绿、拟人)、垂柳(拟人,侧面写出水的澄清)

3、最能感染你的是哪一句?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摊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想象一番)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鼓励学生自主对文本进行欣赏。)

小结:这就是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心中理想的境界。所以他会发出感慨:“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作个整人情,连秋带冬全给了济南。”“这古老的城市,是济南,也是诗。”大家感受到济南冬日之美了吗?

(四)再读全篇,理解作者之情

请大家带着欣赏的眼光,再次自由朗读全文。想一想你从这些文字、这些描写中读出老舍对济南的什么情感。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板书。(喜爱、珍惜、赞美……)

补充背景:老舍1924年赴英国交流学习,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省城,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济南也因此被他称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创作的文章,一经发表即引起强烈轰动。文章中处处流露着老舍先生对济南的无限热爱与赞美,成为先生最为人熟知的代表作。

(设计意图:适当进行课外拓展,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情感,反之更能投入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欣赏。)

(五)作业布置

借鉴文章的某些写法,就你家乡冬天的风景写一个片段。注意抓住特点来写,200字以上。

(设计意图:修辞手法是本篇课文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模仿文本的写作方式进行自我创造,这也是学习成果的一种检测方式。

五、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第四篇】

结构

第一部分:以北平的“寒”,衬托济南的“暖”;以伦敦的暗,衬托济南的“亮”;以热带地方的“热”;衬托济南的“温”。将济南的冬天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特征,勾勒出来。

第二部分:阳光朗照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远山,“空灵”水晶图。写阳光下济南的全景。

中心

表达了作者对温情的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与赞美,寄予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写作特点

抓住景色特点描写。

按顺序、布局、谋篇层次井然。

比喻、拟人

情景交融

问题

1和2 5段什么关系?

答:总分关系

找出第二段的过渡句,作用?

答:“设若 出奇”作用:承上启下,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

第1段的作用?

答:点明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总领下文,“温晴”是贯穿全文的主线。

第5段“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的作用?

答:最后的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总的观感,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点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阳光普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济南冬天的水各有什么特点?

答:阳光普照下的山:可爱,充满温晴,温暖。

薄雪覆盖下的山:娇媚秀气城外远山:素淡雅致

济南冬天的水:温暖,多情,澄清。

第3段、第5段按什么顺序写?

答:第3段:自上而下的空间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第5段:自下而上的空间顺序。

写绿萍、绿水藻、垂柳对写水有什么作用?

答:衬托了水的温暖、多情、澄清。

写空中、半空中、天上对写水有什么作用?

答:突出其清亮的特点,衬托了水的清澈。

对比:

北平的冬天风多,济南没有风声;伦敦冬天多雾,济南冬天响晴;热带日光毒,响亮的天气,济南冬天温晴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修辞:

(1)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拟人,“睡着”“唤醒”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冬天的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2)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作用: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小山的充满温晴、可爱、温暖。

(3)它们全安静不动的低声的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拟人。

(4)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像日本看护妇。

比喻,作用:形象的描绘出树尖上落着白雪的景象,赋予树林以温晴的特点。

(5)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拟人,作用:“镶”字将“山尖小雪”人格化了,好像银边是山尖小雪有意做的。

(6)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拟人、比喻,作用;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山坡上斑驳美丽的景色。

(7)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拟人,作用:形象的写出了夕阳照在薄雪之上绚丽的色彩,突出了小山娇美的神态和秀丽的景色。

(8)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拟人。

(10)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拟人,作用:“卧”字用来写山庄,写雪,写他们的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11)对,这是张小水墨画,或者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比喻。

(12)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拟人。

(13)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拟人,作用:“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写出了水的多情,而这样写的目的,更是为了写“绿”,写“绿的精神”的珍贵、可爱、美丽。

(14)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作用:写出了天空的纯净、蔚蓝,衬托出了水澄清的特点。

11、“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像些小日本看护妇。”“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第1句:比喻,形象的描绘出树尖上落着白雪的景象,赋予树林以温晴的特点。第2句:拟人,描绘出夕阳照在薄雪之上绚丽的色彩,突出了小山娇美的情态和秀丽的景色。

1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雪后山景的?请找出标志方位的词语。

答:按空间顺序,“山上”“山尖”“山坡上”“山腰上”。

13、“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妙处是什么?

答:小雪可以把那些小山点缀得更加秀美。

14、“那些小山太秀气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含有对济南小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15、《春》和《济南的冬天》你喜欢哪1篇?请说出理由来

答:答案不求统一,举例:喜欢《春》因为首先其结构严谨精美。作者先总写春天,继而从几方面细细描绘,最后又总写,收束全文,画龙点睛。其次,作者通过细腻的感受,将难写的春写得神韵透彻。

16、课文第1段中说“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可否改为“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的”?

答:不能改,因为原句表明济南的冬天没有大风,但并非没有风,符合实际情况。改后就成了没有风了,不符和客观事实,所以不能该。

17、课文主要抓住济南的冬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答:温晴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济南的冬天的天气特征。

18、联系全文说“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中“这”指代什么?这句话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指的是上文所写到的济南的山、水等景物,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赞美之情。

19、比较下面一组句子的表达效果。

(1)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2)那水呢,不但不结冰,还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答:(1)句运用“反倒”一词表明济南的水与众不同,似乎不和常理,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2)句中的“还”字则显的太过普通了。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280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