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范例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64896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范例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七月的天山》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到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熏陶。

教学重点:识字、学词、读文理文

教学难点:读文理文

教学创新点:以读为线,积累好词好句,抓取主要内容知大意,搭建知识迁移的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略读课文的一般教学步骤是:读提示,明要求,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表达方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师导入:学生齐读课题。

2.教师检查预习情况:全文一共多少个自然段?朗读1、2,要求学生仔细倾听,注意生字的读音,教师用“似的 盛开 饮马”三词反馈倾听的情况。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4、5,要求读正确、读流畅。

3.请1-2位中上生学生根据拼音读生字。

缎duàn 涧jiàn 俯f

蹄tí 溅jiàn 延yán

鞍n

4.组织小组开火车赛读重要词语,检查识字状况,在反馈中纠错并反复纠读。

锦缎 山涧 俯视

马蹄 溅起 绵延

马鞍 高耸 透射

寂静 增添 细碎

柔嫩 绚烂 白皑皑

重重叠叠 斑斑点点

5.要求学生标画含生字的词语之后,组织学生接龙朗读课文,看是否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顺畅。教师注意板书学生读错的字,反馈预习情况,组织学生查字典标注:高悬 峭壁断崖 银链 鳞光 绚烂 无边繁花

6.教师过渡:学习1篇略读课文,仅仅满足于借助字典认识一些生字,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你们能不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完成阅读提示里边提出的任务。老师读一读阅读提示,你仔细听,看阅读提示里面提出了几个任务。

7.学生表述任务:(1)想一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2)它们有什么特点?(3)抄写优美的语句。

8.教师过渡,学生默读课文,解决问题(1),教师帮助学生缩减语义并训练其有条理地、反复整体表达:《七月的天山》先写水,再写原始森林,最后写花。

9.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仔细地读,解决问题(2),教师组织学生依次交流:要求学生运用课文的句子伸展语义,教师相机挑选出比喻句和排比句指导朗读并分析写具体的方法。

10. 学生借助课件帮助小结所学:《七月的天山》先写水,再写原始森林,最后写花。作者运用比喻、排比的方法来具体描写这些景物的特点,是按游览顺序写的。

11、教师小结:(1)理解反问句,抄写好的句子;(2)积累词语练习:。

教学反思:

以分解对零散,以组合促概括

《七月的天山》是1篇写景记叙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课文的写作思路是: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中的比较满意的地方:

1、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围绕“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抓住景物的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用优美的语言表情达意的”进行自主研读和交流。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了词汇的丰富,风景的优美和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2、讲课时,我着重引导学生欣赏句子“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要求学生合理运用比喻、排比的句式对身边熟悉的景物进行仿写练笔。

不足的地方: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程序上似乎顺理成章,从整体到部分,从读到写;方法上似乎合情合理,有自主阅读,有品读赏析,有课后练笔,做到了读写结合。但总觉得自己在课堂上没有跳出教材这个圈子,对文本的分析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大多数学生的写作练笔也只是比葫芦画瓢,没有拓展,没有创新,总之,觉得语文课上读写结合的效果不怎么明显。

《七月的天山》课程教学设计【第二篇】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的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

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渡语。

二、学生自学

带着过渡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

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像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三、引导读通

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如疑难词有:炎暑、山涧、饮马、萦绕等。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这句,需要结合图片点拨感受。

四、合作学习

你觉得哪些语段、词句写得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中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五、班集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六、激发兴趣,课外延伸

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和老师、同学交流,这样,“足不出户,也可以游遍千山万水”。

七、摘抄优美词句

有条件的设计专门的摘录本子,指导摘录的格式,提醒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要进行这样的摘录。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第三篇】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预习要求:

1、标注自然段,识记注音词语。

2、朗读课文,由慢到快,至少三遍。

3、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检查预习

师:(出示地图)在中国的西北有一个很大很大的地方,叫新疆;在新疆的中部有一条很大很大的山脉,叫天山。那里终年积雪,是个天然的避暑胜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生:《七月的天山》

师:让我们通过文字跟随作者“骑马上天山”,去感受一下七月天山的美丽景象。课前我们都已经预习了课文。分享你们预习的收获,

分别出示:

白缎 山涧  俯视 马蹄 溅起

绵延 离鞍 白皑皑

饮马 重重叠叠

无限生机 五彩斑斓 细碎日影

锦缎绵延 五彩缤纷 峭壁断崖

师:“细碎日影”特别有画面感,读读这个句子就明白意思了。

出示: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生:太阳照在森林里,光线透在地上有斑斑点点的光,就是细碎日影。

师:(出示与语境相关的画面)

师:(这一组词语里)请找到一组近义词。

生:“五彩缤纷”“五彩班斓”

师: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出示:当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坐在马鞍上,就可以俯视那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水石间,鱼群闪闪的磷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添上了无限的生机。

满山都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织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

生填空后:五彩缤纷就是色彩很多,很耀眼,很绚烂的。

师:你联系上下文很好理解了词语,这“缤纷”还有一种动态的感觉,(指“绵延”)很多的色彩耀眼、绚烂,而且一直绵延。那么“五彩斑斓”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阳光照在水里,石头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天山脚下------再往里走 -----天山深处

师:这是1篇独立阅读课文,课文的前面有一个提示语。

课文主要写了天山什么景象,什么特点,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师:在不同的地方,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静静读书,把主要的景物圈划出来,把“特点”批注出来。

师:我们可以交流了。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概括,随机板书:(水 树 花)

三、举一:进入天山

师:进入天山,作者主要写了水,这里的水是什么样的特点呢?哪些优美的句子划出来。

生:“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天山的水太美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回答得非常好,先读句子,再说特点,也可以先说特点再读句子。

生:“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的生机。这里的水很清很清。(清泉石上流

师:是作者精美的文笔展现了美景。我们再读读这些句子,怎么会写得这么美呢?

生:作者把从峭壁断崖上泻下来的雪水比作银链,既写出了雪水的样子,又写出了它的光亮,很生动!

生:作者还把溪流抛起的浪花比作是盛开的白莲花,浪花像玲珑剔透的小水珠那么的美,讨人喜爱,表现了作者当时那种喜爱之情。

四、反三:“往里走”和“走进天山深处”

学生说特点再汇报喜欢的句子和景物的特点

生:“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树木很多,森林很密的特点。这个句子很有神秘感,很有趣! (一径竹阴云满地

生5:“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使密林显得更加幽静。”这里的特点是很安静,很安静。特别是“只听见”这三个字。

师:抓得很准!

生6:“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就这么短短的几个字,让我脑海中浮现出了这种景象:一条长长的带子,在一座又一座山峰下环绕,很美很美。

师:你的想象真是太丰富了。真会读书!你把“萦绕”都读活了。

生7:“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这里把野花分别比作锦缎、霞光和彩虹,还写出了野花的特点,让人感觉很美。

师:一连用了三个比喻,构成了一组排比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感受“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是一种怎样的情形。(生齐读)

生:“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这句话让我感觉到了那里的花很美,那里的花就浮现在了我的眼前。

生:我补充。这句话让我感到花很多,都能让人浮在上面了!这才叫“花海”。

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花海吧!(出示画面)

师:马矫健,人精神。用词富于变化,值得学习。再读!(生读)

五、语句积累,摘抄句子

师:这么多美妙的句子,选择其中一两处最快的速度背诵出来。

学生背诵后检查背诵。

师:我们背诵的语言可以积极运用,这天山的美景其实在我们的校园、安公园和柏林寺里也有。

可以改编或者直接运用背诵的句子。师友互相说说后再全班发言。

柏林寺里的柏树( )

校园里的松树( )

校园里(公园里)的花,五彩缤纷像( )

安济广场的喷泉像( )

生:那条小河清澈见底,里面的小鱼快乐地自由自在地玩耍,给桃李园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生:公园里,花儿绽放,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织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

六、收获

1、修辞方法 表现美

2、移步换景

生: 塔松

板书:进入 雪峰: 高 大 白

水 : 急 清 生机

往里走 森林: 密 静 绿 美不胜收

深处 野花: 高 艳 多

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第四篇】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教师演示课件,小结:

(课件演示)天山:亚洲中部的大山系,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为米,峰顶白雪皑皑。天山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称“瑶池”。现在这里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2、解题,了解作者,明确学习任务:

《七月的天山》是1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

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学习要求──抓住景物特点,积累语言)。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164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