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推敲》教学设计(汇总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五年级语文《推敲》教学设计(汇总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因“推敲”而精彩《推敲》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材简析:
本课讲的是唐朝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表示了贾岛认真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文中有两幅插图,一幅是贾岛访问朋友,月夜敲门惊醒了小鸟。另一幅是描绘了诗人贾岛骑在毛驴上一边吟诗,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憨态可掬,栩栩如生,突出了他那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充沛利用好这些图,可以形象地展现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读通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和对策:
重点:正确、流利读通课文。
难点:联系课文理解词语。
对策:听、读、说。
教学准备:课文朗读录音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映示图画。师述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映示: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卡片出示:唐朝贾岛
4、映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题李凝幽居》
5、简介贾岛: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3)出示并理解: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6、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7、学生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师述: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四、检查自读效果。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区分平舌音、翘舌音以和前鼻音、后鼻音。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尚恰当差人李凝
3、认读生字词或新词(映示):
4、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五、指导书写生字。
六、安排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用词的精当。
2、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3、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和对策:
重点:体会用词的精当。
难点: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对策:读和品。
教学准备:重点句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填空:有个诗人叫,早年因,出家当了和尚。
二、导读课文。
(一)第二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宁静的……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映示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
4、从什么地方可看出贾岛和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
映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3)指导读好这句话。
6、出卡片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月光皎洁
(1)学生展开想象,再看投影,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2)指导朗读。
7、朗读这一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8、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二)、第三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图上画了谁?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读课文,考虑: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用“-”和“∽”画出有关的句子)
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5、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城。
(1)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学生试做动作。
(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6、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7、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三)、第四至六自然段
1、默读考虑: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示,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1)练读: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实、请求原谅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
4、小结:贾岛不知学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
(四)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读,考虑:这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犹豫不决”什么意思?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
4、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映示:韩愈也是一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1)指名读。
(2)给“思索”找近义词。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考虑”?为什么?
6、映示韩愈说的话。
(1)朗读。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2)映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
7、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
8、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
(五)、第八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
2、从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三、指导造句。
四、作业:
以填空形式复习第一小节。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贾岛的那种反复吟诵、认真琢磨的可贵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和对策
重点;学生能抓住文中精当的词语连贯的、条理清晰的讲故事。
难点:能有声有色的、响亮的讲故事。
对策:注意抓住契机,引到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指导讲故事。
师:要想讲好故事,先得读熟课文。
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像放*那样,展现故事的情节。故事中的贾岛和韩愈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
学生练读课文。
学生说课文顺序,老师板书。
学生练讲:
(1)各自结合板书提示练讲。
(2)分小小组练讲。
各组推派代表讲。
评选班级“故事大王”。
二、安排练习
1、誊写词语
2、体会课后练习4中带点的词语含义和用法。
板书设计
9推敲
发生夜深访友留诗相赠
发展一字斟酌反复推敲
*冲撞仪仗请求宽恕
结局韩愈表态贾岛赞同
教学反思:
由于课前让学生进行了资料的搜集,因此,学生对于“贾岛”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他是一位“苦吟诗人”。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让学生在理清故事情节的基础上,从文中寻找“苦吟诗人”的形象。很快学生找到了文章的三四两节。这两节的学习要点很多,既要斟酌一些词语的含义,例如:“吟哦”、“簇拥”、“比比划划”等,又要通过这些中的一些词语来领会贾岛作诗时的专心致志、刻苦严谨的品质,这样教学的一个重点得以化解了。接下来,对于教学内容的另一个重点——知道“敲”字好的原因,文章表达的很清楚,因此,我放手让学生自身品味韩愈的话,发表自身的感受,说说韩愈的分析有无道理。在一番自我考虑之后,小朋友既消化了韩愈的言语,也深深地引起共鸣,真切地感悟到推敲文字的魅力。在此基础上,适时地引入王安石在作《泊船瓜洲》中推敲文字的故事,体会“绿”字的妙处。这样课内外的结合与补充,让学生在感悟到何谓推敲,并且感受推敲文字的重要,相信,这对他们今后的作文会有协助。
《推敲》教学设计【第二篇】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三、教学时间: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推”学生做做推的动作;板书“敲”做做敲的动作。这两个字都是表示动作的字。
2、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词以后表示什么意思呢?
3、今天我们学习(板书11)11推敲。
4、指名。
5、朗读课题。齐读课题。初读课文。
6、自读课文一遍。
7、各小组各请一名同。
8、学读一遍课文。
9、其他同。
10、学注意听他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11、有的话等他读完后让他纠正。
12、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讲读课文第一段。
13、读第一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14、齐读第一段。
二、讲读第二段。
1、讲读第二自然段。
a、读第二自然段。
b、说说知道了什么。体会“摸”的意思。
c、看P57图理解“皎洁”。
d、指名。
e、指导朗读。
f、小结板书:深夜访友。
留诗相赠。
2、讲读第三自然段。
a、理解“吟哦”、“妥帖”。
b、自读第三自然段。
c、结合看P55图。
d、自己做做贾岛的样子。
e、指名。
f、指导朗读。
g、小结板书:反复吟哦。
推敲进城。
3、讲读第四~六自然段。
a、指读第四自然段。
b、说说课文中为什么用了竟然?
c、思考贾岛为什么不像其他的人一样避让?练习用“因为……所以……”说说。
d、分角色朗读第五、六自然段。
e、小结板书:冲撞仪仗,请求宽恕。
4、讲读第七自然段。
a、你认为用推好还是用敲好?为什么?
b、指读第七自然段。听听韩愈的意见。
c、小结板书:韩愈决定敲字更妙。
三、齐读第三段。
四、小结板书。板书:发生、发展、结局、高潮。
五、作业:复述课文,任选一题。
1、第七自然段中“贾岛就把自己写诗的事告诉了韩愈”现在请你代贾岛说一说。
2、过了一段时间贾岛遇到了他的朋友李凝,现在请你代贾岛把这次的奇遇告诉李凝。
附板书:11推敲
访友未遇,留诗相赠(发生)
反复吟哦,推敲进城(发展)
冲撞仪仗,请求宽恕(高潮)
韩愈决定,敲字更妙(结局)
因“推敲”而精彩《推敲》教学设计【第三篇】
一、背景分析
“推敲”,再现了贾岛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的形象,体现了贾岛极为严谨的创作态度,使他赢得了“苦吟诗人”的雅号;“推敲”,让贾岛结识了韩愈,从而演绎了一段千古传诵的文坛佳话;也是“推敲”,启示人们在写诗和作文时,要反复比较,多加斟酌,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该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因此,本课采取“以学生为主,以训练为主,以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
二、案例描述:
片段一:细读感悟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推敲是一段千古传诵的文坛佳话,也是一个打动人心的故事,下面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2-7自然段,边读边圈画,并在空白处写出自己的感悟。
(给学生五分钟时间自读自悟,然后请学生交流)
生:通过读我知道了贾岛非常有才能。
师:你从哪儿感悟到的?
生:《题李凝幽居》这首诗是他即兴写成的。
师: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生:我是从即兴这个词看出来的。
师:你是如何理解这个词的?
生: 即兴就是指临时来了兴致所写的。
师:贾岛即兴就能写成一首诗,他真是——
生:才高八斗、满腹经纶、学富五车……
生:我认为贾岛是一个能够虚心接受别人意见的人。
师:何以见得?
生:他本身就很有才,当韩愈说出自己的看法后,他还能虚心接受,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师:说的很好,说明你在用心读书了。
生:我感受到贾岛为了写诗已经到了忘我的地步了。他骑在毛驴上还在想这件事,别人笑他,他也一点没感受到。
(出示贾岛一边吟哦……都感到十分好笑这段话,并请人读这段话。)
师:还有人补充对这段话的感受吗?
生:贾岛真是一丝不苟,难怪他能写出那么多精品。
生:他为了创作已经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了。
生:他真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一个字也要这样斟酌。
生:我还从他竟然闯进仪仗队看出他的这种对诗的痴迷,尤其是这个“竟”字。
师:你们在电视上见过京城大官走在大街上的阵势吗?
生:那阵势可大了,铜锣开道,前簇后拥的,街上的人都纷纷地避让。
生:我要补充,如果行人躲让不及,轻则挨骂,重则受刑。
师:贾岛就是这样一个为诗忘我,为诗狂的人,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3、4自然段。
(请学生读,并加以评价,再请学生读,直到大家满意为止)
师:还有谁再来说说你读到了什么?
生:通过读书,我知道了贾岛是重情义的人。
师:请说说你的理由。
生:我从书中“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看出来的。
师:同学们,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每个词、每个句都有丰富的内涵,这就需要我们用心去感悟、去领会。
反思: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不能以教师的思维而取代学生思维,教师要以朗读感悟为课堂教学的主线,引导学生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让学生切身感受语句深刻的含义,体会作者要表达的目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唱主角、自由展示,互相评议,展开激烈论争。教师充当导演的角色。或者讲在学生在阅读交流中出现障碍时,教师要启发诱导,适时点拔,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去品味语言的魅力。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让每一个参与的小学生深入文本,直接充分地接触文中具体的内容,进行反复的朗读,反复的探究,最后,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课堂中,我让学生抓住关键句、关键词品读感悟,让学生进入故事的情境中。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写了贾岛为了诗中的一个字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是本文的重点段落。我让学生根据“不知不觉、一边……一边……、竟”等词语来体会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通过自读、评读来感受贾岛斟酌文字时如痴如醉的样子。如此阅读课堂教学的效果不言而喻。
片段二:合作表演
师:贾岛对诗是如此的痴迷,为了写诗已经到了忘我的地步,下面就请小组合作演一演这个故事,再现当时的情景。
(小组排练这个故事,并上台表演)
请第三小组上台表演。
师:这一小组已经表演完了,请大家加以评价。
生:我觉得整体表演的不错,特别是旁白读得特别好,富有感情。
生:李星宇扮演的贾岛还不够投入,吟哦应该是小声读,慢点吟。另外,我们笑时,他也微微咧嘴了。
师:你观察的很仔细。
生:我觉得这一组仪仗队的队员可以加一些动作,这样效果会更好,会更逼真。
生:我觉得这一组中韩愈扮演的还是不错的。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说的很有道理,希望你们能认真接受。
接着请第五小组的同学上来表演。
师:有什么想对台上的同学说的?
生:我觉的这一组表现的更好了,再现了当时的情景。
生:我总觉得我们扮演的贾岛不够传神。
师:是啊,贾岛这种忘我的境界是多么难进入啊,其实刚才周唐健已经表演的有声有色了,如果他真的没有听见我们的笑声,那第二个贾岛就在我们班诞生了。(学生听了也笑了)
反思: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表演正是利用学生的这种天性为我们的课堂服务。将表演引入语文课堂,能使学生准确地掌握语言文字,持久地保持学习的动力,能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创造能力,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激励作用,通过表演,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了重点词语的意思。比如“吟哦”这个词语,在表演中,有的学生大声地念了一遍诗,“小观众”就有意见了:“李星宇扮演的贾岛还不够投入,吟哦应该是小声读,慢点吟。”。表演中,学生通过亲身做动作,“他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体会到贾岛为了斟酌一个字眼,是多么认真啊!表演再现了当时的情景,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那种为诗忘我的境界是常人难以达到的,从而更好的去体会贾岛那种锲而不舍的创作精神。学生在边学边演中兴趣浓厚,演得开心,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片段三:扎实训练
师:同学们,古人写诗、作文时推敲文字的故事很多,比如——
生: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师:大家看,这句诗句中哪个字用的最好?
生:“绿”。
师:王安石在用“绿”这个字之前,曾用过哪些字呢?
生:春风又来江南岸
生:春风又过江南岸
生:春风又吹江南岸
生:春风又满江南岸
师:诗人为什么舍弃这些字,最后决定用“绿”,你们认为它好在哪里呢?
生:因为春天是绿色的。
生:“绿”字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生:“绿”字把春风写活了,这儿的绿字还做吹绿用。
师:是啊,正因为有这些诗人对诗的执着追求,才有今天这些千古传诵的名句。让我们齐声诵读。
师:下面就请同学来推敲推敲下面的句子。
(1)为了避免以后不再被妈妈骂,我一定要好好写作业。
生:这儿词语重复,避免和不再的意思相同,可以改成:为了避免以后再被妈妈骂,我一定要好好写作业。
生:为了以后不再被妈妈骂,我一定要好好写作业。
(2) 我问妈妈在干什么?妈妈说:“我在冰箱里找东西呢!”
生:我在厨房里找东西呢!
生:我在找冰箱里的东西呢!
(3)奶奶对她的孙子说:我从小看着你长大。
生:我看着你从小长大呢!
生:我看着你长大!
师:这些都是我们经常会说错用错的句子,在以后的使用中一定要注意。刚老师听同学们改完的句子,我想到了一个句子,可这句话中有个字我不知道怎么填,谁来帮我填一填?
好文章是经过反复推敲( )出来的!
生:可以填“改”字。
师:齐读这句话
反思:现在的语文课堂特别重视理解、感悟、熏陶,这无可厚非,但与此同时却忽视了双基训练,追求了“活”,敷衍了“根”。这样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对学生的发展是很不利的。从测试卷上看,学生的词句概念并未牢固建立。从卷面中有关课文内容的试题作答情况看,一部分学生对课文内容并不理解,如填空成词,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经常会出现错别字,内容表达言不达意,可见语文中“根”的东西并未牢牢“扎”下。在课堂教学中我的教学的着眼点在于让学生真正学会推敲。推敲不是感性的揣摩,而是对客观现象本质认识基础之上的条清缕晰。因此,在让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我通过大量的语言实例如“我从小看着你长大”、“我在冰箱里找东西”、“为了避免以后不再被妈妈批评,我一定要好好写作业”这些病句的修改让学生掌握推敲的方法。这一过程,学生从理解到实践,不但“懂了”,而且“会了”。
推敲的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学目标:
1、 在阅读环境中理解词的意思。
2、 讲完故事,自己概括。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推,指名做一做“推”的动作。
2、板书:敲,指名做一做“敲”的动作。
3、师:这两个字都表示一个动作,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词后表示什么意思呢?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32课《推敲》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媒体出示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用合适的方法理解“吟哦、斟酌、饶有兴致”等词语的意思。
(2)从文中找出能解释课题意思的句子,用“ ”画下来。
(3)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后齐读:
拜访 夜深人静 月光皎洁 即兴
推敲 吟哦 斟酌 饶有兴致 思索
(2)指名说一说“吟哦、斟酌、饶有兴致”等词语的意思。
(3)交流所划句子。
媒体出示:后来,人们就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推敲”。
指名读、齐读后板书:斟酌文字
(4)指名选用几个词语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随机板书:贾岛 韩愈
(5)媒体出示:
贾岛,字阆仙。贾岛出生于平民家庭,门第寒微,曾栖身佛门为僧,取法名无本。后来韩愈读了他的诗,劝他还了俗。他淡于名利,酷爱吟诗,常常为构思佳句而忘乎所以,因此被视为唐代苦吟诗人的典型。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文学上和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传统,并有创新和发展。主要作品有《师说》、《进学解》等。
三、研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节
1、过渡:原来“推敲”一词还有这么一段来历呢!轻声读第二节,在脑海中想像那情景,你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吗?
2、媒体出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指名读,女生齐读。
3、小结:贾岛月夜访好友,可是没有见着。美好的情境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即兴写了一首诗《题李凝幽居》,并把它留了下来。板书:即兴写诗
4、出示《题李凝幽居》并范读。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二)学习课文3—7节。
1、过渡:贾岛在返回长安的路上仍然在思索着昨夜诗中的用字,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
(媒体出示:点击后诗中其余三句变灰,“推”字变红后出示“敲”字。)
2、媒体出示:默读课文第三-七小节,思考: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贾岛思考诗中用字是很认真、很投入的?
交流,媒体逐句出示:
(1)他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从这句话体会到贾岛思考时非常投入,他不但在想,而且还不由自主地做起了动作。“不知不觉”说明贾岛思考问题很专心,他连进城也没有发觉。)
(2)大街上的行人看到他那个样子,都感到可笑。
(说明贾岛只顾思考,全然不知自己已经在大街上失态了。)
(3)这时,在京城做官的韩愈在仪仗队的簇拥下迎面而来。行人、车辆纷纷避让,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
(当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贾岛毫无察觉,仍然在毛驴上比比划划,并闯进韩愈的仪仗队。这足以说明贾岛思考得多么入神啊!)
3、师小结过渡:是啊,像贾岛这种对文字锲而不舍地斟酌研究就叫——推敲。贾岛推敲得很投入,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竟然连——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也不知道。
4、师述: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饶有兴致地听完贾岛的讲述,也思索起来。
(1)媒体出示:过了一会儿,他说:“还是用‘敲’更好些。月夜访友,即便人家没有闩门,也不能莽撞推门;再则,用‘敲’字更能衬托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更响亮些。”
(2)指名读韩愈说的话,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3)出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动了树上沉睡着的小鸟。”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引导学生体会“敲”字是真实地写出了他当时的做法)
(4)同桌合作朗读对话。
5、师述:贾岛听了韩愈的话,心中的疑问解决了。(板书:解疑定稿)后来,这首诗中的`“推”就改成了“敲”。(媒体出示诗文后齐读)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四、总结复习
1、小结: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他字字斟酌,句句推敲,正因为这样,人们称他为“苦吟诗人”。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2、同学们,古人写诗、作文时推敲文字的故事还有很多。
(1)媒体出示: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2)点击“绿”字呈现绿色,同时旁边出现“到、过、入、满”这几个字。
王安石在用“绿”这个字之前,曾用过“到、过、入、满”这些字,经他再三推敲,决定用“绿”,你们认为它好在哪里呢?
(春天是绿色的。“绿”字写出了春天的特点,使人联想到碧绿美好、生机勃勃的景象。“绿”字把春风写活了,说它能吹绿长江两岸。)
3、希望大家课后把这两个千古流传的故事讲给家长或者朋友听,并在以后的作文中注意细细推敲词句。
五、拓展作业
1、拓展练习。
推敲文字,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字:
春风吹绿了树梢,吹( )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2、作业:
(1)背诵《题李凝幽居》一诗。
(2)演一演《推敲》的故事。
[板书设计]
*32、推敲
贾岛(即兴写诗) 斟酌文字 韩愈(解疑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