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优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322927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优质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学习目标【第一篇】

1.了解本文的文体特点;

2.学习本文的寄托手法;

3.理清文章的情感思路。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第二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读懂文章大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析词句,理解作者归隐的原因,体会作者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辞官归隐的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作者表现的对田园生活的无限喜悦以及遗世独立、乐天安命的隐士精神,学习作者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赏析重点词句,理解作者归隐的原因。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向往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

三、教学方法

通读感悟法、小组讨论法、问答法、对比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导入法。导入语:“源中一日,渔耕自得其乐,无论魏晋;世外千年,保暖皆为使然,何须有汉”同学们,在1600多年前有一位诗人向我们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的社会,那里有着桃之夭夭、山溪水满、鸡犬相闻、男女耕作的田园农村美景,也有淳朴热情的桃源民风,那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桃花源。你们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呢?他就是陶渊明,我们曾经在他的《饮酒》中体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景象,也曾在《桃花源记》感受他的归隐向往。今天,让我们学习《归去来兮辞》继续感受他的隐士情怀吧!(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问1:学生圈画出重点实词和虚词,比如实词“来、胡、谏、觞、容膝、盘桓、遑遑、乘化”,虚词“而、以、兮”,汇报课前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预习成果。

明确:胡:何,为什么。谏:止,挽救。盘桓:盘旋,徘徊,留恋不去……

问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结合注释,学生归纳文章大意。“请同学们概括本文大意。试着从描写的角度进行归纳”同桌自由交流,并举手发言。其他学生补充回答。

明确:本文作于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

(三)深入研读

问1:默读全文,圈画关键词句,找出作者归隐的原因。问学生“陶渊明身上有着浓厚的隐士标签,他为何要隐逸?请找出相关词句进行赏析。”

明确:序中“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深愧平生之志”“寻程氏妹丧于武昌”;第一段中“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

问2:在作者归隐的原因中,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并以语文小组的分组形式谈谈你们对主要原因的理解,5分钟后每个组推选一个代表发言。教师点拨,提示学生结合作者其他作品《归园田居》进行比较分析。

明确:“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深愧平生之志”“既自以心为形役”为主要原因。联系《归园田居》中“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既自以心为形役”说明了陶渊明本性热爱自然,不愿被官场世俗之事劳神,喜欢躬耕于田园中,追求悠然恬然的田园诗意生活。“深愧平生之志”抒发生平志愿是达则兼济天下,期待百姓远离压迫剥削的理想追求。但因官场世俗黑暗,作者不愿同流合污,为坚定高尚的理想追求,只好归隐田园。(板书:本性爱自然、厌官场世俗、好田园之乐)

问3:从这些主要原因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自由读文,并举手发言。

明确:本性爱自然,讨厌官场世俗,喜欢归隐田园,表达了作者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向往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也抒发了他为追求高尚的人生理想,坚定自己高洁的人生追求。(板书:高尚的理想志趣,坚定的人生追求)

(四)拓展延伸

学习了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感受了其中厌恶官场黑暗,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你能找出其他对于官场厌倦的诗人作品进行分享吗?让学生课下进行搜集整理。(比如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也是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保持高尚的理想情操)

(五)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总结,深化情感。作业:写1篇读后感,下节课进行分享交流。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学目标]

背诵课文和探究陶渊明的思想情感和辞赋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文章,再创作为课本剧。

难点:忠实于原作品。

[教学过程]

学生接触过陶渊明的一些诗文,对陶渊明的时代背景和艺术风格,有一定的感性积累。并且高一、高二通过戏剧单元的学习,对剧本背景、台词、情节冲突等戏剧元素也有一定了解。在素质教育逐步深入的今天,相信每个班级都潜伏着有表演才华的同学。因此,表演课本剧的设计。在操作上是可行的。

表演设计,要依据课文教学的内容,突出诵读和领悟理解的目标要求,淡化情节冲突的环节,不搞无聊的噱头。重点在通过表演,提高诵读的能力和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领悟。

表演设计,突出两点:

1.符合《归去来兮辞》的情境氛围和人物情感特征。

2.台词或独白,尽可能诵读原文。

一、播出多媒体短片,强化视觉感染和朗读示范

教师范读,背诵。

明确:课本剧的编排表演要求。

指导:强调诵读的要求和方法。

诵读,是学习古典诗文的重要手段途径,也是文化积累的必要手段之一。

《归去来兮辞》的诵读,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读出节奏

本辞多用四六偶句,平仄有致,读来顿挫抑扬,琅琅上口。

六字句和少量七字、五字句,要读三拍,如: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既/自以/心为形役;富贵/非/吾愿。

三字、四字句要读作整句,末字音节适当延长,如:归去来兮,已矣乎

2.读出层次

《归去来兮辞》四段60字,每四句为一节,每节表达一个较完整的意思。

如第一段可分三层,每层四句:

第一层:运用反问句式抒发归田的急切心情。

第二层:表现误落尘世顿悟后的追悔和喜悦。

第三层:叙述水陆兼程辞官回归田园的愉悦。

诵读时,每一节结尾可稍作停顿。这样,全篇层次清晰可辨,音节也铿锵有力,错落有致。

3.读出情怀

陶渊明人格坦荡,质朴率真,毫不雕饰掩遮。守志归隐、厌恶仕途,挚爱田园的情感,洋溢在字里行间。陈事历历在目,抒情淋漓尽致。其为人、其心志、其境遇、其人格,皆可鞠礼,感染后人,这也是《归去来兮辞》被千古传诵的根本原因。诵读时,要由人及诗,由诗人情,由情动心,表达对陶渊明这位古代圣贤的崇敬仰慕。

二、表演

要求强调课本剧的表演是对教材的再创造,要拓宽思路,不在形式的热闹上玩噱头。通过诵读和表演,品味涵咏陶渊明辞文独特的艺术魅力。

具体安排:

1.设主持一人,主角一人,其他角色若干人。

2.按课文段落层次编排场景情节。

3.配乐诵读。

4.归耕田园等情节,设计虚拟动作来象征。

5.教师和同学共同参与,担任角色。

评价和延伸: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是相通的。对课本剧的评价,应从学生审美情趣的养成,对作品人物刻骨铭心的理解和个性素质的熏陶几方面着手。

如果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这一课,能通过学生的自我参与,在学生课后生活中,留下些许美的痕迹,那么,这节课的设计,就有其真实的价值了。

相关链接

1.陶渊明

情之所蓄,无不可吐出;景之所触,无不可写入;晋惟渊明,唐惟少陵。(王圻《稗史》)

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卿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岁终令遣郡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

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陶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能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有9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然吾之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奄俯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真有其病而不早自知,半世出仕,以犯大患,此所以深愧渊明,欲晚节范其万一也。(苏轼《东坡诗话录》)

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东坡乃篇篇句句依韵而和之,虽其高才似不费力,然已失其自然之趣矣。(朱熹《朱子文集》)

陶渊明天资既高,趣谙又远,故其诗散而庄,澹而腴,断不容作邯郸步也。(姜夔《白石道人诗说》)

陶渊明大要出于《论语》谢才颜学,谢奇颜法,陶则兼而有之,大而化之,故其品为尤上。(刘熙载《艺概》)

檀道济说他(陶渊明)奈何自苦如此。他到底苦不苦呢?他不惟不苦,而且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一个人。他最能领略自然之荚,最能感觉人生的妙味。在他的作品中,随处可以看得出来。(梁启超《饮冰室合集·陶渊明》)

2.《归去来兮辞》

于官曰归去,于家曰归来,故曰归去来。素怀洒落,逸气流行,字字寰宇,字字尘外。(毛庆番评选《古文学余》)

或问陶元亮,子曰放人也。《归去来》有避地之心焉,《五柳先生传》则几于闲关也。(王通《文中子·立命篇》)

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1篇而已。(欧阳修引自元·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

南北文章之绝唱。(宋·洪迈《容斋随笔》)

盖其词高甚,晋、宋而下,欲追蹑之不能。(宋·陈知柔《休斋诗话》)

3.陶渊明的。艺术影响

何时到彭泽,狂歌五柳前。(李白)

焉得思如陶谢手。(杜甫)

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白居易)

我诗慕渊明。恨不造其微。(陆游)

4.简介

陶潜(365~427)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晋书》、《宋书》均谓其系陶侃曾孙,后人亦有疑其说者。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不能适应官场的世俗约束,决心去职归隐。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奉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者。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篇,寄寓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而辞赋以本篇最有名。有《陶渊明集》。

陶渊明曾有大济于苍生的抱负和骞翮思远翥的壮志,但非土族出身,因而很难在当时东晋严酷的士族门阀制度下,通过做官,来伸展志向,实现抱负。

陶渊明性刚才拙,与物多忤(《与子俨等疏》),有心出仕,但又厌倦官场世俗的束缚,总处在出仕与归隐的心理冲突之中。他29岁开始人仕,时官时隐13年,这种一心处两端的矛盾贯穿一生,所以鲁迅说他并非浑身是静穆。

《归去来兮辞》译文:【第四篇】

回去吧!田园都将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被躯壳所役使,那为什么悲愁失意?我明悟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回,但明白未发生的事尚可补救。我确实入了迷途,但不算太远,已觉悟如今的选择是正确的,而曾经的行为才是迷途。船在水面轻轻地飘荡着前进,轻快前行,风轻飘飞舞,吹起了衣袂翩翩。我向行人询问前面的路,恨天亮的太慢。

终于看到了自己的家,心中欣喜,奔跑过去。家僮欢快地迎接我,幼儿们守候在门庭等待。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菊还长在那里。我带着幼儿们进入屋室,早有清酿溢满了酒樽。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看看院子里的树木,觉得很愉快;倚着南窗寄托傲然自得的心情,觉得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也非常舒服。天天到院子里走走,自成一种乐趣,小园的门经常地关闭,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时时抬头望着远方。云气自然而然的从山里冒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阳光黯淡,太阳快落下去了,手抚孤松徘徊。

回来呀!我要跟世俗之人断绝交游。世事与我所想的相违背,还能努力探求什么呢?以亲人间的知心话为愉悦,以弹琴读书为乐来消除忧愁。农夫告诉我春天到了,西边田野里要开始耕种了。有时叫上一辆有帷的小车,有时划过一艘小船。有时经过幽深曲折的山谷,有时走过高低不平的山路。草木茂盛,水流细微。羡慕自然界的万物一到春天便及时生长茂盛,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结束。

算了吧!活在世上还能有多久,为什么不放下心来任其自然地生死?为什么心神不定,想要到哪里去?富贵不是我所求,修成神仙是没有希望的。趁着春天美好的时光,独自外出。有时放下手杖,拿起农具除草培土;登上东边的高岗放声呼啸,傍着清清的溪流吟诵诗篇。姑且顺其自然走完生命的路程,抱定乐安天命的主意,还有什么可犹疑的呢!?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322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