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2023【推荐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16786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2023【推荐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案【第一篇】

一、 教学内容:

这是1篇精读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2课时)

二、 教学要求:

1、 掌握生字词,理解重点句。

2、 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 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4、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她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必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重点句子

四、 教学方法:

读书自悟、悟中体情。

五、学生学习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

挂图、录音机、投影、幻灯。

七、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 明确目标。

1、 学习课文前两段,理解课文内容。

2、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 目标完成过程。

1、 揭题:

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 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3、 引读课文,学生自悟。

(1) 板书课题

(2) 自由读课文,思考:

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4、 理清脉胳,讨论分段:

5、 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可分成几段?段意是什么?

6、 复习检查。请同学们根据课后习题1的提示,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课文写了初到草原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人民从几十里外来迎接客人。)

7、 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问难。

8、 7、教师点拨,突破重、难点。

(1) 学习第一段。

听师范读 边听边在脑海申勾勒画面。

自由读、思考。

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哪一句话可以概括这一特点?

(这一段写作者初次见到的草原景色:"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投影出示:

在天底下 一碧千里

小组讨论,老师点拨:

一碧千里:一望无际全是碧绿的草原。

茫茫:檬陇的样子。尽管一望无际,但远处仍是那样清清楚楚,没有模糊的感觉。

"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概括了草原的特点,那么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呢?看图,默读这一段,画出有关语句,小组交流细细体会。

教师适时点拨:

a、 在这一段申作者运用非常贴切的打比方的句子来写具体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作者用 "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比喻羊群在草原上的情景。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演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作者用 "『用绿色喧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比喻草原上小丘线条的柔美。

b、 作者用词准确,语句生动、形象、优美。比较句子,读一读,、说说哪一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再读第一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具体描述的。

(2) 学习第二段。

A、 自由读第二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这一段主要写了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从 "洒脱"一词体会到草原的"一碧千里"。"河"字后面加了感叹号,说明河在草原上的重要,有了河,才能有牲口,才会有人家……)

B、 初人草原和接近公社时景色有什么不同?画出有关语句,集申交流 (初人草原,看出草原辽阔、寂静。从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都……"和"初入草原,听不见……也看不见……"接近公社时:看到了小河、牛羊、马群听见了鞭响。

C、 出示投影片:看图,读句子,说说从哪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 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从 "远处"一词看出,草原人民从很远的地方来迎接客人,体会到牧区人民情深谊长。"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看出主人们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挥动马鞭,马跑得飞快,体会到主人迎客心切;小丘的顶部成半圆形,因为马队是从小丘上过来的,所以远看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热闹的场面打破了草原的寂静。)

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

8、布置作业: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 明确目标。

1、 学习三、四、五段。

2、 总结全文,归纳中心。

(二) 目标完成过程。

1、 复习检查。(指名背诵第一段)

2、 学习第三段。

(1) 默读第三段。

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用"--"线标出、交流。

(如:"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中的两个 "再"。"总是热乎乎地握着"中的"总是",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中的"很多……都是……"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

(2) 指导朗读这一段。

(注意:重音读画线的词语,表达主客双方激动的心情。)

3、 学习第四段:

a、 自由读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如b、进了蒙古包,好客的主人倒上了好茶,摆上了好豆腐,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他们用自己民族特有的风味食品来款待我们。这充分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亲如一家。

b、主客互相敬酒,齐声歌唱,体现了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C、 找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

4、 学习第五段:齐读最后一段,谈谈你的感想。

(三) 总结、扩展。

1、 总结全文,归纳中心。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

2、 围绕重点;学习表述。

(1) 找出描写草原美景的部分和叙述蒙古族同胞热情待窑的部分读一读。

思考:作者是怎样写草原上的景美,人更亲的?

(2) 小结:这篇课文既有草原静态美景的描写又有热情迎客的动人场面,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3) 片断练习:《校园一角》。

(要求:运用《草原》的写法,突出描写校园一角的特点。)

▲教学小结:

同学们,草原真的是美极了。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先生几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大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呢?你能想一想,说一说吗?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草原》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品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草原的景色美和作者写作的语言美,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

让学生准备些关于草原风情的图片或相片,上课时到课堂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教师也准备些与草原风光的图片与歌曲制成powerpoint在课堂上,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

1.首先是教师在powerpoint上展示草原风光的图片,让学生在欣赏图片中,获得对草原感性的认识,接着教师播放《吉祥三宝》这首歌曲,这样学生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中感受草原的美。

2.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课前你们收集了有关草原的资料,能谈一谈草原在你们心目中的印象吗?

(学生尽情说一说,可以描绘草原的一碧千里,也可以描绘草原绿毯如毡,还可以说一说这里牛羊成群盛景、民族风俗等等。)

[运用情景把学生带到美丽的大草原中,使他们对草原有个初步的认识,知道草原是辽阔美丽的,而且具有民族特色,这种初步的认知可以使很多的同学产生对草原的向往,也有利于进入文章的情景之中。]

3.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艺术家,也是一位文学产量较高的作家,深受人们的爱戴,那么当我们的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丽的草原看一看。

4.即将来到草原的你,见了这个题目,最想了解草原的什么?

预测(1)草原的景色如何?

(2)草原的人们怎么样?

(3)作者第一次来到草原感受

二.朗读课文,学生学习生字词

1.让学生带着对草原的向往,全班大声朗读课文的第一和第二自然段,在读中感受,并在读过程中划出生字词,如:“勾勒”、 “低吟”等,师生共同来学习生字词。

三.课文第一自然段分析:

2.教师播放课文第一和第二自然段的读音,学生找出课文第一自然段优美的词句,让学生尝试分析它美在那里?教师对文章中的部分优美词句进行分析,并向学生提问。问题如:“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舒服。”中的这种境界包括那几方面的内容?作者老舍描写草原,分别从那几方面写草原(感觉,嗅觉,视角。),作者在文中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优美词句:“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流入云际。”

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积累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厚情谊,培养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读书,用心感受和体会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2、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按照空间位置、事情发展、思想感情三条叙述的特点。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草原的文字资料、图片、歌曲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草原吗?谁想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自由谈自己心中的草原)。

2、草原辽阔无际、一碧千里、牛羊肥壮、野花遍地,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草原吧。(出示草原录像片)

3、看到片中的景色,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4、是的,我国现代著名的大作家老舍先生正是带着这种感觉写下了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课文—《草原》。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读生字、生词,教师及时正音。

2、快速朗读课文,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用一个字概括出来么?(板书:美)。

3、师:草原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板书:景色美,人情美)。

三、精读课文,理解和体会草原美景。

1、围绕草原“景色美”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2、齐读,思考:你从哪些字词、句子感受到草原的美丽景色。

3、引导学生从作者对草原景色的描写和自己的感受两个方面,品味草原美景。描写:天空、空气、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小丘线条柔美,羊群,等。感受: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骏马和大牛静立不动,好像。.。.。.等。

4、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的同时,进行朗读和背诵指导。

5、指导学生课上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体会和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1、指生朗读课文。

2、思考:你从哪里体会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3、学生汇报,教师及时引导、归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会:

(1)远道迎客—一群马,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几十里外欢迎远客,等。

(2)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也不知道谁的手,总是热乎乎的,握住不放,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等。

(3)蒙古包内—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干部、70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再举杯,再回敬,鄂温克姑娘既大方,又有点羞涩,等。

(4)联欢话别—饭后,小伙子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民族舞蹈,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等。

4、面对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我们”有哪些表现呢?(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描写中,体会客人们的表现—有礼貌,亲热,一点儿也不拘束,依依惜别)。

5、指导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延伸拓展。

1、引导学生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2、在话别的时候,主人会对客人说些什么呢?客人又会对主人说些什么呢?

六、作业

1、书写字词。

2、背诵第一自然段。

3、搜集表现各民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故事。

板书设计:

草原

景色美—风景如画

人情美—热情好客

民族团结互助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草原》教案【第四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

3、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到过草原吗?在电视、电影中见过草原吗?谁愿意把你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大家介绍一下?(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观看《草原》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段落好好地读一读,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三、布置预习

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3、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1、读生字组词,并读读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组词:

骏()俊()竣()限()驰()

峻()唆()梭()垠()弛()

蹄()茶()貌()杯()跤()

缔()荼()藐()怀()胶()

2、理解词语。

3、质疑问难,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五、理清课文的线索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2、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的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几个意思?

3、交流、整理:

(1)草原美景(2)欢迎远客(3)亲切相见(4)热情款待(5)联欢话别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和词语。

2、熟读课文。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216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