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精选4篇)
【导言】此例“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精选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第一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细胞中的各种物质是进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2.举例说明细胞膜的作用。
3.解释线粒体、叶绿体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能力目标
运用类比和推理的方法,说明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重点
1.细胞中含有的物质的种类、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1.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四、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都知道这个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故事的片段:
在下着雪的大年夜,卖火柴的小女孩蜷缩在墙角。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她又擦了一根,仿佛看见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桌子上里摆满了苹果和梅子,烤鹅也正在冒着香气。火柴又灭了,烤鹅也不见了。最后,卖火柴的小女孩冻饿而死。
怎样才能改变故事的结局呢?
同学们心中可能已经有了答案,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当我们觉得冷,觉得饿得没力气的时候,是身体里缺少了能量,我们需要消耗能量来维持我们的体温和体力。而当吃了足够的食物的时候,除了觉得有力气了,同时也觉得暖和了。可见,食物为生命活动提供了所需要的能量,同时也转化成了热量维持了体温。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那么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归根到底是在细胞中进行的,因此,我们身体里的每个细胞的生活都是需要物质和能量的`,植物以及植物细胞的生活同样也需要物质和能量。
设计意图从童话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入浅出。
(二)细胞中的物质
1.问题探究:请根据下列问题或事实推测细胞内可能含有哪些物质。
(1)吃西瓜或苹果等水果时,你有什么感觉?
(2)小麦磨制后能得到面粉。
(3)从花生中可提炼出花生油,从大豆中可提炼出大豆油。
与学生充分讨论后得出:细胞中含有多种物质,如:水、糖类(包括淀粉)、脂类、蛋白质等,此外还有无机盐和核酸等。
设计意图从日常生活中的常识,认识细胞中含有的物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2.细胞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什么?
水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有一个发生在水中的现象大家一定都非常熟悉。
演示实验:糖在水中溶解。请学生尝试分析糖在水中溶解消失的原因。
结合课件的图片解释溶解的分子机制,说明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而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设计意图从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初步形成物质的概念。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3.演示实验:燃烧小麦种子,初步形成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概念。细胞中的水和无机盐属于无机物,而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则属于有机物。
设计意图初步形成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概念,为理解有机物中贮存化学能做铺垫。
(三)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1.请同学思考:这些物质是否进出细胞?物质进出细胞时要通过什么结构?细胞膜是否将细胞完全封闭起来呢?
2.请同学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把萎蔫的青菜放到清水里,会怎样?
(2)据测定,某海藻细胞中镁的浓度仅为周围海水中镁浓度的万分之一,这是为什么?
(3)为什么海带中的碘的浓度比周围海水的浓度高很多?
3.展示细胞膜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图片,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认同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设计意图从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初步形成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的概念。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四)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1.物体的运动和生物的生活都是需要能量的。能量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
为了进一步认识能量,我们做个技能训练,你能说出各项中的能量形式吗?
电能转变为光能、热能,化学能转变为光能和热能,化学能转变为动能。
2.食物中有能量吗?属于哪种形式呢?
我们知道,食物中含有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化学能。食物中的化学能是我们观察不到的,食物中到底有没有能量,我们怎样来证明呢?
将一粒花生种子点燃,花生种子中含有有机物,点燃后,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转变成光能和热能释放出来了。由此我们知道食物中的有机物确实储存着能量。
3.食物中的有机物储存的能量又是怎样转变为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的呢?说到底,这些有机物是来自于这些生物体内的细胞,答案要到细胞中去寻找。
展示图片,细胞中有两个能量转化器――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则能将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分解,并将有机物里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细胞生活。绿色植物中多数细胞是没有叶绿体只有线粒体,它们释放能量所需的有机物是从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中获得的。
设计意图从日常生活中的常识,认识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深入浅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六、板书设计
第四节 细胞的生活
1.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无机物:分子较小,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盐
有机物:分子较大,一般含碳,如:糖类、蛋白质、脂质
2.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3.线粒体、叶绿体是能量转换器。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第二篇】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目前根据统计,人类因病死亡的总死亡率中,癌症居第二位,且日趋年青化,专家预测我国癌症死亡率将逐年上升。依据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与课程标准制定的内容标准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节课知识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
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2、讲出致癌因子
3、预防和减少癌症发生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本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癌症的防治是社会关注的问题,因此,应突出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讨论癌症防治等情感教育目标。
二、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关键,是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实施的办法可以通过名种教学活动来达到,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感悟,可通过评价的激励机制和导向来实现。为实现以上目的,教学设计采取如下方法进行:在课前1-2星期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主要内容有:
1、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有哪些
2、调查生活周围人群中癌症患者及癌症的种类及患者的生活习惯等
3、引起癌症的因素有哪些
4、调查不同生活环境中(如工厂、化工厂、农村、城市)人群中癌症发病率的调查,
5、如何预防癌症
6、癌症是不治之症吗
7、走访抗癌英雄,了解抗癌事迹。要求学生记录并统计调查结果,上课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讨论、交流,加深认识,掌握知识目标的同时,达到情感教育目标。
三、教学程序:
程序 教师组织与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言:目前威胁人类健康造成死亡的主要疾病有那些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什么叫癌细胞。 学生根据调查到的情况讨论发言:
1、心血管病
2、癌症
3、艾滋病
4、糖尿病
5、恶性的传染病 等 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及对癌症的关注。
探讨癌细胞的概念特 征 组织学生对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比较研究进行讨论。 学生展示他们的调查成果。幻灯或投影展示癌细胞病理切片、图片。分组讨论得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1、无限增殖
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3、容易在体内扩散 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讨论致癌因子 组织学生分组汇报,引导学生从物理、化学、生物三方面对致癌因子分类。投影正常细胞和紫外线照射的色素细胞图片,引导学生讨论:
1 、晒太阳对体有什么好处
2、如何正确处理日光浴与预防紫外线过度辐射之间的联系
3、为什么臭氧层破坏会导致皮肤癌患者增多引导学生对日光浴的利弊进行辩证思考,并引发学生关注臭氧空洞这全球性环境问题,同时引导学生了解为什么不提倡吸烟。
各小组调查代表展示他们的调查成果、阅读阅读材料1、2、3讨论得出致癌因子有:
1、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辐射,如紫外线、x射线等。
2、化学致癌因子有数千种,主要有:无机物如石棉、砷化物、铬化物、镉化物等;有机物如黄曲霉毒素、亚硝胺、联苯胺、烯环烃等。
3、病毒致癌因子:如rous肉瘤病毒。
4、引导学生讨论环境污染是导致癌症的重要因素。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认识和关注身边的致癌因素。
致癌因子为什么会导致细胞癌变 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分析细胞癌变的原因,引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概念。
指出原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使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学生阅读课文、进行讨论分析交流。
培养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怎样预防癌症 组织学生进行教材资料分析和讨论:病从口入用于癌症是否合适自己和家人的日常生活中 , 那些做法会增加患癌的机会 那些做法有利于预防癌症 学生阅读阅读材料
4、讨论、举例课前调查到的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让学生通过活动讨论,养成以健康的生活方式防癌的情感。
人类将彻底战胜癌症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讨论、分析:确信人类将彻战胜癌症。
学生阅读、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落实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进一步开阔学生的眼界。
课堂学习 引导学生讨论拓展题 1和2。 学生讨论分析、派代表发言。 用以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高中生物细胞的癌变知识点归纳
细胞的癌变是指在生物体的发育中,有些细胞受到各种致癌因子的作用,不能正常的完成细胞分化,变成了不受机体控制的、能够连续不断的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癌细胞具有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癌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的特征。
能使细胞发生癌变的致癌因子有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是辐射致癌;化学致癌因子:如苯、坤、煤焦油等;病毒致癌因子:能使细胞癌变的病毒叫肿瘤病毒或致癌病毒。
细胞癌变的机理是癌细胞是由于原癌基因激活,细胞发生转化引起的。
预防细胞癌变的措施: 避免接触致癌因子;增强体质,保持心态健康,养成良好习惯,从多方面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主要讲述了细胞的衰老及细胞编程性死亡这两个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现象。细胞分裂使细胞数量增加,细胞分化使细胞种类增加,此外正常的细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还在不断的衰老,最后死亡,这种由基因控制的细胞的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称为凋亡;但如果在细胞的正常发育过程中受到损伤或中断那么其死亡成为坏死。通过本节的学习能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凋亡是细胞发育中的正常现象。
2)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细胞衰老和凋亡是细胞生长发育中的正常现象
细胞凋亡的概念理解
难点:理解细胞衰老和凋亡是细胞生长发育中的正常现象
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区别。
学情分析:
本节课前我们学习了细胞的增殖、分化,所以对抽象的细胞生长发育过程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每一个都要经历生老病死的过程,但是微观抽象的细胞衰老又是怎么样的呢,是否能通过研究细胞衰老,凋亡来延年益寿呢等等这些问题都将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此同时,学生认知能力不断完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都有了明显的提高,结合学生以上的特征,我将运用一些图片等来创设大量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的关系,及衰老细胞的基本特征,举例说出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一种正常的生命活动。
技能目标:
学生能针对具体问题开展讨论,培养合作交流和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所展示的实例提问,培养学生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让同学正确理解细胞衰老,衰老是生物界普遍的正常现象。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及对生命的珍爱。
教学策略: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节课主要采取问题讨论法,同时兼用了分析资料等多种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时,创设一定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积极思考问题。通过对比教学使学生对知识有着更深入的理解,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学法指导:
本节课主要采取讨论学习法。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只是较抽象,故在启发式教学的基础上,创设大量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处理讨论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激发学习兴趣的双重目的,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如在学习细胞凋亡概念时,向学生展示胎儿手的发育过程变化,和学生一同讨论概括出细胞凋亡的概念。与此同时本课还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学习法进行学习,引导学生对衰老的细胞和人体的衰老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更好的理解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的联系,清晰的理解衰老细胞的特征。
教学过程设计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
电影《童梦奇缘》中刘德华四个年龄段的图像
提问:
(组织学生之间讨论,完善一下的`答案)
1.人体衰老是有哪些表现
教师总结:
衰老的人体通常表现为皮肤褶皱,头发斑白,行动迟缓,出现老年斑。
过渡提问:
老年人体内是否存在幼嫩的细胞年轻人体内是否有衰老的细胞从而引入今天的内容。
2.给予相关信息:人体细胞每天的更新率为1%~2%.也就是说,每100个细胞当中,每天有1~2个细胞更新。其中肝细胞寿命为18个月,皮肤细胞的寿命为十多天,消化道内壁细胞寿命只有几十个小时。
总结:个体的衰老是因为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提问: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间有什么联系呢(组织学生讨论,完善结果)
总结:单细胞生物 细胞衰老=个体衰老 多细胞生物 个体衰老细胞衰老
3. 过渡:我们上课前分析了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衰老,那么我们如何才可以判断一个细胞是否衰老呢,人体衰老与人体细胞衰老有什么联系么
活动:列举人体衰老的各特征,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人体会表现出这些特征
总结:衰老细胞线粒体数目减少,体积增大;细胞核体积增大,颜色变浓等等
4.过渡: 生物体内的细胞因衰老而死亡,但是正如人的死亡一样细胞的死亡也有意外和自然死亡两种,前种称之为坏死,而后者则是我们接下来、要将的细胞的凋亡。
展示图片:
胎儿手的发育过程图片
提问:让学生解释这个原因
总结:在胎儿手的过程中,五个手指最初是愈合在一起的,后来随着时间的细胞自动死亡,清除多余的细胞,才发育为成形的手。这个过程是由基因决定的。介绍蝌蚪发育的过程
提问:从以上两个例子,哪位同学能总结出,细胞凋亡是什么吗,它的作用是什么
总结: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过程。其功能为清除多余的细胞。
5. 设题 巩固:
下列哪个属于细胞凋亡,哪个属于细胞坏死。
1.利用紫外辐射杀死细胞
2.出车祸导致受害者股骨头坏死
3.单性植物中花器官的退化
4由于营养缺失导致的死亡
板书设计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1.细胞的衰老与个体衰老的关系
单细胞生物 细胞衰老=个体衰老 多细胞生物 细胞衰老个体衰老
2.细胞衰老的特征
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 体积变小,代谢减慢
2. 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
3. 细胞内色素逐渐积累
4. 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
5. 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能力降低
6. 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明细胞的分化。
(2)举例说明细胞全能性。
(3)进行有关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于人类健康的资料搜集和分析。
2.能力目标
(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列举细胞全能性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尝试搜集和分析资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
(2)养成关注生物科学发展、关注人类健康、关注社会热点等的科学素养。
学情分析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细胞的分化”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课标要求“说明细胞的分化”、“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搜集有关干细胞的 研究进展和应用的资料”,都属于理解水平,是知识性目标的较高要求。
细胞分化既是细胞生命历程中的重要阶段,又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细胞全能性的知识是选修课本中细胞培养这一生物技术的理论基础,所以本节内容既是对细胞结构、功能、分裂等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又为学习遗传、变异打下基础。同时这节课与当今国际上生命科学的发展、疑难病症的治疗以及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密切相关。
初中阶段,学生已学习过有关组织、器官、系统的知识,因此对于细胞的分化有感性认识,容易理解细胞分化对于各种组织、器官、系统的建成的重要意义。关于分化的本质和细胞全能性的原因,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基因的表达,所以会比较抽象难懂。干细胞知识是新课标教材新增的内容,与科技前沿联系紧密,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比较高。在学完“细胞的增殖”后学习本节,使学生对生物的个体发育有一个系统的理解。因此,结合图像信息、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够达成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
(2)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实例。
教学难点:
(1)细胞分化的概念。
(2)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教学流程图
(一)教学流程图
通过图片展示、设疑、分组讨论,学习细胞分化。
展示植物组织培养、多利羊克隆实验等,获得关于细胞全能性的初步认识。
通过资料收集、表达交流、图片展示,了解干细胞及其应用与研究进展。
根据教师板书,学生串联教材核心知识,进行课堂小结。
从学生熟悉的生命现象设疑、步步追问,导入新课。
活动2讲授教学进程
教学程序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导入
(3分钟)
问题引入:
1.多细胞生物通过什么方式增加细胞数目?
2.细胞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在形态、结构上是否有差别?
3.人体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构成皮肤和肌肉的细胞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相同吗?为什么?
4.如果人体是由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完全相同的细胞构成,会是什么情况?
由此引入——细胞分化
板书:细胞的分化
学生集体回答
1.细胞分裂
2.没有差别
3.不同。但不能回答出原因或阐述不清
4.讨论热烈,气氛活跃,学生会描述出多种情景。
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和现象引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细胞分化及其意义(15分钟)
播放PPT课件:给学生提供人体的有关细胞形态、结构多样的图像信息。
提问:你们观察到的就是细胞分化的现象,请你们由此总结出细胞分化的概念。
教师对回答给予肯定的同时,通过绘图引导学生完善概念
学生观察、对比、并阅读教材P117倒数第二段,各小组讨论后推荐一人发言。
学生的回答不完善,学生在教材上勾划概念,找出概念中的关键词,课件展示不同的细胞的图片,给予学生感性认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力、概括力。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感悟概念。
提问学生:例举细胞分化的其他实例。
学生跃跃欲试,教师请2—3位学生进行例举,然后评价。
激起学生兴趣,培养迁移能力。
紧接着继续追问:
1.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的什么时期发生呢?
学生对发生时期描述不完整,但都能联系生活的常识谈到一些,教师通过分析受精卵的分裂形成胚胎、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为各种血细胞、皮肤细胞脱落后,新细胞的补充等事例引导。
教师讲述:细胞分化后形成了不同种类的细胞和组织,进而形成各种器官、系统,构成了多细胞生物体。
2.从上述分析中,你们认为细胞分化有什么特点?
教师再描述科学实验事实:离体培养的上皮细胞,始终保持为上皮细胞,而不会变成其他类型的细胞,直到死亡。由此说明,细胞分化还有什么特点?
教师总结说明:细胞分化具有持久性、不可逆性(即稳定性)
3.现在请同学们比较“细胞分化”的结果与“细胞有丝分裂”的结果有何不同?
想一想:现代社会有多少种职业?如果没有职业分工,社会的运转状况会是怎样的?
教师总结并提出新问题:一个社会要正常的高效运转,就需要有多种多样的职业分工。那么如果仅有细胞增殖而没有细胞分化,情况会怎样呢?细胞分化也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细胞、组织等,这有什么好处呢?
多媒体展示讨论题:
细胞分化的意义是什么?
就一个个体来说,体内不同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教师在点评的基础上继续引导:
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一般多细胞生物体的发育起点是一个细胞(受精卵),细胞的分裂只能繁殖出许多相同的细胞,只有经过细胞分化,才能形成胚胎、幼体,并发育成成体。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多细胞生物的每一个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所以它们具有与受精卵相同的遗传物质,只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在某些细胞中,控制某性状的基因是打开的,而控制另一些性状的基因是关闭的。
学生分组讨论,由小组推选1人表达小组意见。
学生总结归纳:发生在整个生命进程中。
学生答:长期性、连续性等。
教师总结:持久性
学生答:分化具有稳定性(或不可逆性)。
学生积极讨论,教师请2个同学阐述自己的分析结果(答案大同小异,教师及时引导归纳)
(分化产生不同类型的细胞,最后形成组织;分裂增加细胞数目。)
学生异常兴奋,发挥想象,众说纷纭。
学生齐声答:也是为了让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高效运转。
学生阅读教材P118第二段和第三段,然后由两个学习小组归纳后回答。
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的能力。系新知识,回顾旧知识,培养学科能力。类比引起对下一问题的思考。
回问新课导入时的“为什么”,再次激起学生深入思考。
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主要由老师来介绍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利于学生的掌握细胞的全能性。
(15分钟)
承上启下发问:细胞分化具有稳定性、不可逆性,是不是细胞一旦分化就不再具有分裂分化能力了呢?
教师不予评价,指出:1958年,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带着这样的疑问做了这方面的探究,请同学们观看PPT。
PPT演示:胡萝卜的组织培养过程
问:由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培养成完整胡萝卜植株,这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这就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即: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学生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
学生观看,并要求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培养过程。
学生总结描述:
组织培养过程:离体的高度分化的植物体细胞→愈伤组织→胚状体→试管苗→新植株
答: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又能恢复分裂、分化的能力,并培养成完整植株。
学生在教材勾划,找出概念的理解要点。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设计实验求证的科学思维;让学生感悟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和方法。
培养学生对概念实质的领悟力。
表达与交流:
结合这里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体现的细胞全能性,请同学们根据收集的资料和信息,谈谈植物组织培养有哪些重要应用?
由课前收集该资料的2个小组推荐代表进行阐述,然后师生共同归纳:
快速繁殖花卉和蔬菜等作物,拯救珍稀濒危物种、与基因工程结合培育作物新类型等
通过资料收集,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提出新问题:
1.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吗?
PPT演示非洲爪蟾的蝌蚪核移植实验和多莉羊的克隆实验过程
问:多莉羊“长得”会和哪个“母亲”更相似呢?
在学生观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19第3段,交流讨论
2.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以及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为什么具有全能性?
引导学生从细胞有丝分裂结果,染色体和DNA数目的变化来分析
3.那么,克隆人能不能实现?为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克隆人虽然在理论上是可以的,但它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类的'伦理道德,所以不会实现。但我们可以利用克隆技术来克隆人的器官,以解决某些病人的疾苦。
设疑: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高度分化的植物体细胞和动物细胞核具有发育为完整个体的潜能,但在生物体内,细胞分化是不可逆的,一般分化了的细胞不再恢复分裂能力,那么生物体如何补充衰老死亡的细胞?在生物体内,还有没有能较长时间保留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呢?
教师播放PPT,进行总结和点评
答:多莉羊与提供乳腺细胞核的“母亲”在外貌和形态上都相同,而与另外两个“母亲”都不同。
结论:动物的体细胞很难表现出全能性,但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学生分析:通过有丝分裂所产生的每一个子细胞具有相同的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细胞分化后也不改变细胞内的遗传信息。因此分化的细胞中仍具有该生物的全套遗传信息。
学生马上兴奋起来,讨论热烈,提请两个小组阐述各自的观点。
学生阅读教材P119第4段
答:有,干细胞。
课前收集干细胞类型的小组汇报收集的成果,提到造血干细胞、胚胎干细胞等。
培养学生“观察→对比→分析→得出结论“的思维方法。
教师循循善诱,问题逐步深入,在一定的提示之下,学生能力得到提高。
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学生通过资料收集了解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关注生物科学、关注健康。
提出问题。
1.根据自己平时从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说说对白血病的了解?
2.现代医学上什么方法治疗白血病?为什么?
PPT演示“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分化出各种血细胞”的图片
教师点评:这仅是干细胞的应用之一,下面请课前收集“干细胞研究进展及意义”的两个小组,汇报收集的信息。
教师播放PPT,了解干细胞技术及应用。
讲述:目前科学家已能在体外以干细胞为种子培育成功一些组织器官,来替代病变或衰老的组织器官。假如在年老时能使用上自己或他人婴幼儿或青年时期采集保存的干细胞及其衍生组织,那么人类长期追求的长生不老的梦想就有可能成为现实。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愈白血病和某些遗传性血液病的惟一希望,在肿瘤和难治性免疫疾病的治疗中也有其独特的作用。
答:白血病就是血癌;白血病患者的血液中正常的血细胞明显减少;免疫力下降等。
答:骨髓移植。原因表述不清。
总结出原因:移植的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可以分化出各种血细胞,使体内血细胞数目恢复正常。
两个小组各推荐一个代表表达交流。
通过问题,了解学生对身边科学的关注度。激励学生探索未知世界,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课堂小结
(2分钟)
请学生根据教师板书的网络图,概述本节课的核心知识。
可能的概括是: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通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生物体才能完成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过程。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人类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通过组织培养,生产出大量的植物优良品种,拯救珍稀物种,为人类造福。对动物和人体干细胞的研究,将为人类战胜病魔带来福音。
请1—2名学生进行概括。其他学生同步思考,串联教材核心知识,训练学生概括和表达能力。
课堂练习(5分钟)
布置课堂教材练习,当堂反馈。
布置课后练习。
分别请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学生做记录。
巩固新知。
活动3练习作业布置及处理
作业布置及处理。
教材课后的基础题,在课堂结束前花1分钟,学生作答后教师订正。留较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拓展题,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进行概括、迁移分析,由学习小组讨论、归纳后发表看法,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提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