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教学设计(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733744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范文“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教学设计(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底世界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海洋科考队的队员们,请注意,短暂的休息时间到此结束,接下来继续进行我们更加紧张、有趣的海底探秘。

记得我们刚从海底回到船上以后,大家议论纷纷,都说当戴上特别制造的水中听音器之后,发现原本字根表的海底竟然有许多动物在窃窃私语,谁来汇报一下,你都听到了怎样的声音。

出示:当我戴上特制的水听音器,立刻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像()一样(),有的像()一样(),有的像()一样(),还有的像()。

这海底呀,光是人类已经知道的动物就有15万种,它们吃东西的时候(),行进的时候(),遇到危险的时候()。打住!行进的时候?人靠双脚走咯行进,也可以选择骑车、乘船、坐飞机。海底动物怎样行进呢?咱们去看看。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录像。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2、书中是怎么介绍的呢?打开书,指名读自学要求。

3、交流:

(1)谁来说说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

(2)这一自然段介绍了哪些海底动物?你对哪种动物比较感兴趣?愿意介绍它的活动特点吗?

(3)师述:海底动物有很多种活动方式。比如飞鱼,它的胸鳍特别大,约占体长的2/3,相当于是它的翅膀。当他被金枪鱼、鳅等鱼追逐时,会破水凌空,张开胸鳍在水面以上几米高的空中,借助气流,向前滑翔可达300多米。比如隐鱼,白天钻进海参的肚子里睡觉,夜里钻出来找小虾充。又比如翻车鱼,平时总是懒洋洋地躺在海面上漂泊晒太阳。此外还有变色皇帝鱼、针河豚等等。为什么文章只写了这几种?

(4)想象一下,这么多的海洋动物在一起,有的爬行速度(很慢),有的比(普通的火车还快),有的在向前游,有的呢?(迅速后退),还有的(自己干脆不动,巴在轮船底下作免费旅行),这种景象有趣吗?大家再读读这一自然段,把这种有趣读出来。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海底动物活动方式的多、奇和有趣,我们是领略到了。海底植物又如何呢?

自读第四自然段,划出中心句。

2、看了中心句,你知道这段写什么吗?海底植物有什么差别呢?能用书上的话回答吗?

3、分角色朗读。

4、同样是海藻,差异也太大了吧?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来看看。

5、录相。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刚刚看到这样的景色,我都不感觉是在海底了,这里有(),也有(),至于森林呀、草地呀,这里都有,海底世界真神奇呀!

2、各位科考队员,你们知道这海底的山峰、峡谷、森林、草地里蕴藏了哪些矿产吗?你是怎么知道的?齐读第5自然段,体会海底世界的神奇。

3、这里有一则最新科学报告,我想给大家念念。

4、听了这则报告,你想说什么吗?

总结、拓展:

1、我们今天的海底探秘到此结束,请各位收拾好仪器,有秩序地返回船上。怎么不动?还想再看一眼?

2、画面流动。

3、你觉得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齐读。

5、你知道老师怎么懂得这么多有关海底世界的知识?你们有没有兴趣自己去搜集一些资料呢?那咱们就开展一次我了解的海底世界交流活动。

6、其实,人类对海洋还没有完全认识,这还有待于同学们继续去研究、去探索。当然有个前提条件,得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教学设计2

一、学习目标设计:

认知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参”和“量”。理解“波涛澎湃、窃窃私语、免费、储藏”等词意。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

能力目标:

通过第3、4自然段的教学,进行句与句联系的训练。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表达力。指导学生设计“海底世界”展览,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

借助网络平台,引导学生知道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1、 教材内容简析

《海底世界》是1篇常识性课文,课文生动有趣地介绍了海底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课文共有七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先提出了问题,点明了要讲的是“大海深处”的情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第二至第六自然段,紧扣第一自然段提出的问题,具体生动地描述了海底的景色;第二、三自然段从海底的宁静、黑暗、光点、声音这几个方面重点介绍海底的景色奇异。第四、五、六自然段分别从动物、植物、矿物三方面介绍海底丰富的物产,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即第七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指出“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2、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第2、3自然段和4、5、6自然段的内容虽各有侧重,但又互相联系、不可分的。在景色奇异中包含着物产丰富;在丰富的物产中也能看到奇异的景色。

三、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遵循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整体优化的原则,从“审美教育”、“技能教育”、“知识基础”几方面制定教学目标。在这一目标导向下,努力使视、听、读、讲、思、演有机地组合成一个既能传授知识、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又能获取审美感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动态功能系统。

海底世界对三年级学生来说相当陌生和遥远,为了避免学生“文字”与“实际”脱节,课前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寻与课文相关的知识信息,然后师生共同制作网页。在这实践活动中,教师又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把问题发送到网络平台中的“小灵通咨询站”上 。教学中,教师围绕这些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运用图片、视频、动画,把课文的内容动态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创设典型场面,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如身临其境,从而获得真切感,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这情趣盎然的教学氛围里,学生课前提出的问题迎刃而解,学生在神秘、新奇的课文情境中自读、自探、自创、自得自乐。这样使学生产生探索大自然的美好愿望,融思想教育与“艺术审美”与一体,达到“润无细无声”的境界。

四、教学媒体设计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运行。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紧密结合,大大扩展单机多媒体计算机的功能。多媒体网络不仅具有各种媒体信息处理和人机交互功能,更重要的是,实现了网上多媒体信息传递和多媒体信息资源共享,形成了一种理想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

针对课文特点,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制作相应的网络课件进行教学。课件分资料库、指导栏、小字典、赏佳文、测一测、写一写栏目。

“资料库”里有丰富的图片、文字、视频、动画、录音等与课文相吻合的静动态资料,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指导栏”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中的重难点。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对教材中的重难点进行导学,便于学生在没有老师讲课的情况下,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小字典”一栏有生字的读音、书写笔顺、部首、近反义词、同音词、组词,以及相关成语等资料。学生在自学生字时,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信息,进行自学。“测一测”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分两种形式,一种是计算机自动评判题,学生测试后可即时了解自己还有那些知识没有掌握,促使其寻找途径弥补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另一种是教师批阅题,实现了教师电子批改这一新型的批改方法。“赏佳文”栏目的设置,旨在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这里既有名家的名作,也有同伴的佳文,让他们从中汲取营养,使他们有比较丰厚的语言积累。“写一写”栏目是为学生提供发表的场所。我们认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因此,教师每教完1篇课文后,让学生进行一次小练笔,积累他们的写作素材。

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一)、谈话导入,激趣探奇

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大海是怎样的?

媒体显示:平静如镜的海面

师述:大海蓝蓝的,无边无际,海鸥在上空自由飞翔,这样的美景多令人神往啊。

媒体显示:波涛澎湃的海面视频。

师述:起风了,海浪跳跃起来了。

过渡语:同学们,当海面波涛澎湃的时候,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这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阶段, 小学生渴求新知,导入时,教师设计一张静态的大海美景图,声情并茂的导语仿佛把学生带到海边;接着,展示动态的录像,让学生感受海面起风时那波浪翻滚的情景,然后引入课文内容:“你可知道,当海面波涛澎湃时,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 教师精心设计的导语和图象创设情感性情境来激励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形成师生情感沟通、融合的统一合作场。

(二)、 理清思路,检查预习

1、课文围绕哪两个方面来描写海底世界?(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从课文的哪些地方能看出海底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

2、检查交流:预习情况。

(1) 引导学生浏览“小灵通”咨询台里学生提出的问题,找出重点问题。

(2) 交流预习题中易错习题,师生共同解答。

自学能力是独立学习的能力,是观察、理解、综合概括等多方面能力的统一表现。学生在预习、自学中确定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养成良好自学习惯,而学校开发的网络平台为他们进行课前预习质疑提供了极大方便。

预习的目的是了解学习内容。但切实达到“先学再教”则应首先解决学生预习中的困难和盲目性。教师精心设计自学提纲,有助于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自学。因此,学生读完课文,纷纷向网络平台中的“小灵通咨询站”提出了很有见地的问题,如:“为什么说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为什么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为什么光线射不到海底?”、“海底的山和峡谷是怎样形成的?”……因不同的学生学习情况不一样,所提的问题就有难有易,但他们的提问过程都经过了思考,印象深刻。据统计,全班85%的学生都提出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在这基础上,教师就组织学生查询资料,相互解答问题。这样为理解领悟课文较深刻的内容奠定了基础。

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先学后教的模式在网络环境中充分得到体现。网络平台已成为课上、课下学生学习的伙伴。

(三)、 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学习二、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从哪些地方感到海底景色奇特美丽?

2、学生交流:

(1)理解句子A:海面上波涛澎湃时,海底依然宁静”。

给“依然”换个词,但要意思不变。

为什么“海面上波涛澎湃时,海底依然宁静”呢?

师:海面上波涛澎湃时,海底依然很宁静,这景色的确够奇异的。把这景色的奇异读出来。齐读句子。

还有哪些景色奇异的地方?

(2)理解句子B:阳光射不到海底,水越深光线越暗,500米以下就全黑,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

为什么你这样认为?

媒体显示:发光鱼图片

发光鱼游动时像星星一样闪烁,还像什么呀?(板书:光)

读好句子:指名读,评读,齐读。

(3)理解句子C: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请学生听一听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一边听,一边想象眼前仿佛出现什么情景?

教师教师读提示语,学生读动物发出的声音。理解词语:窃窃私语

学生活动:学学海底动物发出的各种声音。想象海底动物还会发出的其它声音。

3、小结:

这两个自然段通过写海底黑暗之中有亮光,宁静之中有声音,写出了海底的景色是如此奇特、美丽,真是一个景色奇异的世界。

重点深究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训练学生理解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过程。教学中,我们充分网络的优势,利用创设的情境,扶放并行,引导学习探究,给他们“动眼看、动耳听、动口说、动脑想、动手做”的机会,精心设计,突破重点难点。

儿童学习的过程是认识能力日益提高的过程。遵循儿童的学习思路来组织教材,突破重点,应选择好适当的方式,组织新的结构类型。

如学生自读二、三自然段后,教师引导学生想想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海底景色的奇异,学生通过读书、探讨、查资料,领悟到海底宁静之中有声音、黑暗之中有光亮。特别是海底那奇异的发光鱼像星星一样闪烁,给黑暗的海底世界带来了光明,使海底宛如一座美妙的龙宫。当教师演示动画时,学生的发表欲特强,他们说,这些光点像萤火虫那样一闪一闪;像霓虹灯一样忽暗忽明;像夜明珠一样发出光亮;像一连串会发光的水晶;……在说话训练中,学生也理解了“闪烁”一词。还如,当教师播放海底动物发出的各种有趣的声音时,学生的想象好似插上了翅膀。他们听到鸟叫声,眼前仿佛出现了可爱的小鸟在树枝上欢蹦乱跳;听到狗叫声,仿佛看到小狗在主人身旁撒娇呢;听到打鼾声,仿佛看到爸爸午睡时打鼾的情景……创设情景,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说话能力。

(四)、扩展阅读,深入认识

学习四、五、六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四、五、六自然段,想想课文分别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海底的物产丰富呢?(板书:动物、 植物、矿物)

作者是怎样描写动物的活动方式的?(默读,用笔画出有关的句子)

2、学生活动:做一做动物活动的样子,然后以动物的身份做自我介绍。(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分组讨论)

3、交流:

(1)学生表演海参活动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动物也是这样爬行的?

(2)学生表演身子梭子鱼活动方式。

计算:如果这种鱼每小时游80公里,等于多少米?是海参活动速度的几倍?

(3)学生表演乌贼章鱼活动方式。

提示:火箭是怎样利用反推力升空?

《海底世界》的教学设计3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海底世界》(点击课件,齐读课题)

2、有小朋友去过海底吗?(没有)开动开动小脑筋,想象一下那神秘的海底,说给大家听听,好吗?(学生自由说,学生自己评)

过渡:小朋友们的想象大胆而又丰富,那么你们想去海底看看吗?(想)好,我们穿上潜水衣,带上氧气瓶,出发了!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这时,海面上?(点击课件)

让学生说说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海面?(评议)

2、那么海底是否一点儿声音也没有呢?(也不是)

这种自问自答的句子就是设问句。

3、那么海底有什么声音呢?想听吗?(想)(板书:声音)

带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点击课件,师生齐听)

4、这是谁发出的声音?

5、那么你们听到了哪些声音?

谁来说说,可以用上有的像(边说边点击课件)

6、这么多的声音,还会有其他声音吗?(有)那是什么声音?(指名说)

所以这里用了省略号。

7、这些声音都是海底的动物在“窃窃私语”所以很轻很轻,几乎听不到。

学习“窃窃私语”

谁能通过朗读来体会这种声音?(指名读评议)

8、读完后,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里用了一种我们学过的修辞方法?(比喻)

9、这些声音都是海底的动物在什么时候发出的?(指名读)

10、小结:海底的动物发出的声音可真是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啊,给我们的耳朵以美的享受,下面就请同学们美美地朗读第二自然段,也给老师的耳朵增加一些美的旋律!(齐读)

过渡:海底的动物除了会发出声音,还会怎样?这可是它们的最大特点了,而且是各有各的特点(板书:活动特点)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找出你最喜欢的动物的运动方式读读,然后告诉大家。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说边说边出示课件

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下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齐读)

2、学完这一自然段,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段文字在结构上有没有什么特点?

(总——分)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那么,海底除了有动物,还有什么?(板书:植物)

2、请同学们用总分的方法自学第四自然段。可以分小组讨论。

学生交流

3、指名说

师板书:色彩多种多样

形态各不相同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海底的植物有的漂浮在水中,有的长在水底的泥土里,它们有的长在水底高高的山峰上,有的长在窄窄的峡谷里,那些地方除了有植物,还藏着什么?(板书:矿物)

2、那么有哪些矿物?(指名说)这些矿物都对人们的生产有着很大的作用。

六、拓宽延伸

1、学到这里,你们大概了解海底了吗?那么你们觉得海底是怎样一个世界?(指名说)

2、那么能用一句话概括吗?

3、这么迷人的海底想看看吗?(出示课件)

4、海底真是个迷人的的世界,小朋友们,想把它深深的记在脑子里吗?(想)可以用上自己的妙手神笔画下来,或者用上刚才学过的一些方法把用自己的语言把它写下来。同学们可以下课实践一下。

5、昨天老师让大家找了些有关海底的资料,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来分享劳动果实。

(指名说)

6、其实,人类对海底还没有完全认识,就等着你们去挖掘,去探索,去研究,去发现了,老师等着你们的好消息。

《海底世界》优质课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学生自由选择探究问题,自读自悟。在反馈中引导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借助教材,恰当地帮助学生进行词、句、段、篇的积累与运用。通过多样化的表达,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等综合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把一段话写具体的方法,来练习写一段话。

教具准备:录像、课件

课前活动:同学们,在上节课,我们就和浩瀚无边、深不可测的大海交上了朋友,课下同学们积极搜集了许多关于大海的资料,在课前,我们展示交流的是同学们搜集到的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导探究。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海底世界》,教师板书。

1、 情境导入:刚才,我们随着优美的旋律在海边漫步,在海底畅游,感到心旷神怡,兴奋无比。那么,通过初读课文,海底世界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呢?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表达,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教师板书

2、 引导探究:在这节课上,我们主要来研究什么问题呢?我们打开语文书,一起来学习。

二、学生探究。

1、 选择探究:请大家从景色奇异或者是物产丰富这两个特点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方面来学习。大家打算如何来学呢?

读——默读全文。

标——重点词句。

说——自己对内容的理解、感受。

再读——读出自己的感受,也就是去品味与赏析文中语言。

2、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引导。

(一) 景色奇异:哪位同学选择的是描写海底景色奇异的这个特点?指名反馈,随机引导。

1、 宁静——窃窃私语

(1) 为什么海面和海底的反差会那么大呢?

看来他是联系上下文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而且是先说结果,后说原因。谁能有不同的说法?

谁能把这种反差读出来。

句中哪个词体现了这种反差?大家是怎么理解“依然”的?看来你用的是换词的方法,谁还能接着说?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2) 海底是宁静的,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大家从哪知道的?这不是前后矛盾吗?通过大家讲解,我明白了。原来,我们用听觉器官——耳朵,在海底感受到的是宁静,借助仪器——听音器,感受到的是窃窃私语。

什么是窃窃私语呢?能表演出来吗?在文中它是指海底动物的声音很低。想不想听一听?(课件)

(出句子)听完了声音,谁能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谁来在读读?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使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海底的动物还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呢? 谁能仿照课文,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把同学们说的这些声音连起来说一说。

大家看,文中这句话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在这里还可以用什么呢?这个省略号省略的就是刚才大家想象的内容,海底世界的声音是无穷无尽的,还有待于我们今后去探索。

文章还有哪句话是写声音的呢? 自己读读这两句话,想想它们所描写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3) 大家看,海底是宁静的,而在宁静中还有动物们窃窃私语的声音,真可谓是静中有声,这正是她的奇异之处。还有哪也能表现景色奇异呢?

2、黑暗——光点

(1)刚才是静中有声,你能用四个字来概括海底这一奇异之处吗?(暗中有光)

(2) 大家看,最强烈的阳光也射不到海底,水越深光线越暗,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这光点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这样呢?

(3) 海底真是景色奇异!还有写这个特点的吗?

3、 动物

(1) 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是什么段式?

他们的活动方法都有什么不同呢?请大家默读这部分,完成表格后,自己练习说一说。

动物

活动方法(找动词)

活动结果

海参

每小时前进四米

梭鱼

每小时前进几千米

乌贼、章鱼

后退

贝类

免费长途旅行

谁愿意来讲一讲?大家有补充吗?大家看,文中在具体写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时,是列举了其中最典型的五种动物,而且抓住了它们的特点来写。

(2) 下面,我想请几位同学代表这几种动物到前面作一个自我介绍,在介绍时不仅可以用上书中的语言,还可以(加上自己的理解,用上你所搜集的相关资料,加上动作。)自己先练一练。

谁准备好了?我们来给他们起个头:“海里的动物——”大家认为谁介绍得最好?

(3)同学们,现在请你仔细听老师说一句话:“海里大约有三万种鱼。”对吗?除了动物,还有什么呢?

4、植物

(1) 谁来读一读?这段中重点描写的是植物,他是抓住植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呢?

(2) 看似宁静的海底,其实是个有声有色、有光有景的奇妙世界。难怪课文写海底世界是景色奇异的。

(二)物产丰富:谁重点学习的是物产丰富这部分内容?

(1)(出比较句子)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这两句话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比如说锂、钛,都是陆地上储藏量很少的。

还有哪能表现的物产丰富呢?

(2) 从这些地方既可以看出海底景色奇异,也可以看出海底物产丰富,那么物产丰富与景色奇异有什么关系呢?

(三) 随着课文畅游了海底后,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

了解了海底静中有声、暗中有光、动物多、植物奇、矿产丰,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

四、积累运用

(一)其实,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不仅表现在课文写的这些内容,同学们也搜集到了许多相关的资料,也有到海洋馆参观的经历,那大家能不能仿照课文结构来说一说,带领在座的师生到你心目中的海底世界去看一看。拿出练习篇子练习练习。

指名说,怎么样?

回去之后,我们还可以写下来,办一期《我心中的海底世界》的展板。

(二)海底世界不仅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还是神秘的,有许多未知领域等着我们去探索。

《海底世界》的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2、通过第3、4自然段的教学,进行句与句联系的训练。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参”和“量”;会用“普通”“物产丰富”造句。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指出这是1篇常识性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提出初读要求。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勾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3)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地方是讲海底景色奇异的,哪些地方是讲海底物产丰富的。

2、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写有生字的活动卡片,纠正读音。

(2)出示写有词语的卡片,学生读,其中“发光器官”、“水中听音器”、“反推力”、“稀有金属”这些词语,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理解。(明白了上述词语的意思,对理解课文内容有很大帮助)

(3)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4)试回答初读要求第(3)题。

三、分析理解课文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文中哪句话回答了这个问题,(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2)用投影出示“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这句话,在理解加点词的基础上,用“物产丰富”说一句话。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想一想海底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海底是宁静的;海底是黑暗的,却有闪烁的光点)

(2)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海底是宁静的?

①用卡片出示“波涛澎湃”,指名读,理解它的意思。

②引导学生理解“依然”。(海面上没有风浪海底是宁静的,海面上波涛澎湃海底仍然是宁静的)

③把“依然”换成另外一个词语,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3)海底为什么是宁静的?(因为最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下几十米深)

(4)海底为什么是黑暗的?黑暗中的光点是什么?像什么?(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闪烁”)

(5)小结:海面上波涛澎湃,海底依然宁静;海底是黑暗的,但有许多光点闪烁,海底的景色真是奇异!

(6)指名有感情地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海底景色的奇异。

第二课时

一、理解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想一想这段一共几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一共五句话,告诉我们海底有声音)

2、投影出示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前三句,想一想,从这三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结合句子理解“是否”、“窃窃私语”。

①把“是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又不改变原句的意思,这句话可以怎么说?

②指名读“窃窃私语”,说出它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试着摹拟窃窃私语,体会这里用“窃窃私语”显得特别生动。

(3)指名读后两句,想一想,从这两句话中你又知道了什么?(海底有很多很多声音)

(4)海底都有什么样的声音呢?(四个“有的像……”吃东西的声音,行进的声音,发出警报)

(5)这些是不是海底所有的声音?你是从哪知道的?

(6)课文中写出了这么多种声音后,还用了省略号,说明海底的声音怎么样?(海底的声音多种多样)

(7)从这么多种声音中,可以看出海底的景色怎么样?(景色奇异)

3、指明:在这一自然段中,前三句告诉我们海底有声音,但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声音,这就是概括地写;读了后两句才知道海底的声音是什么样的,这就是具体地写,先概括后具体,句与句之间就是这样联系起来的。

4、联系第二、三两个自然段,让学生思考:

(1)这两段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在宁静的海底,如果你听到各种声音,会有什么感觉?(使学生感到“静中有声”,显得奇异)

(2)为什么海底有这样奇异的景象?(海底奇异的景象离不开丰富的物产)

(3)指名读二、三自然段,要求读出海底景色的奇异。

二、理解第四、五、六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海底物产丰富的?(动物、植物、矿物)

(1)学习第四自然段。

①轻声读这一段,想一想这一段一共几句话,讲的是什么?(一共六句话,讲的是海底有很多动物,它们的活动方式不同。)

②(投影出示第四自然段内容)指名读第一句,想一想告诉了我们什么?

(海底有很多动物)

从哪儿看出海底的动物有很多?(“三万种”就是很大的数目,这还是已经知道的,还有不知道的)

③快速读第二句,告诉我们什么?(它们有不同的活动方式)

④指名读三~六句,想一想讲的是什么?(不同的动物是怎样活动的)

⑤重点理解:

“伸缩”是什么意思?你还知道什么动物是靠肌肉伸缩爬行的?

“只能”说明什么?

“普通”是什么意思?用“普通”说一句话。比普通火车还快说明什么?

“反推力”怎样理解?想一想你见过什么是靠反推力前进的?

“巴”是什么意思?

⑥放录像向学生介绍动物的活动方式。(形象感知动物的活动方式)

⑦小结三~六句,具体介绍了五种动物的活动方法:它们有的速度极慢,有的速度极快;有的向前进,有的向后退;有的自己活动,有的自己不动。就在这快与慢、进与退、动与不动的鲜明对比中,突出了它们的活动方法不同,说明了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⑧引读第四自然段。(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每句讲的是什么)

⑨依照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第四自然段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⑩从这一段中可以看出海底的物产怎么样?

(2)自学五、六自然段,讨论:海底有哪些植物和矿物?

①海底有哪些植物?(投影出示海底植物图)说明海底植物怎么样?(种类繁多)

②海底有哪些矿物?“稀有”是什么意思?说明海底蕴藏的矿物怎么样?(蕴藏丰富)

③从这两个自然段中也可以体会到海底的物产怎么样?

(3)四、五、六三个自然段都写出了海底丰富的物产,从这些物产中还能看到海底的什么特点?景色奇异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让学生真正理解海底丰富的物产显示出景色的奇异)

三、把二~六自然段连起来读

思考:海底是一个什么世界?

指出:每段中的内容虽各有侧重,但又互相联系,不可分割。在景色奇异中包含着物产丰富,丰富的物产中也显示出景色的奇异。

四、指名有感情地读全文

让学生想一想,为了说明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课文开头、中间和结尾各写了什么?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1733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