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最新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902673

【导言】此例“《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最新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自学掌握并积累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2.通过合作学习来感悟文中所表现出来的父子情、同学情、童年的乐趣,以及在苦难的生存条件下苦苦挣扎的生命历程。

3.品味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合作探究感悟文本的内涵。

教学难点:通过背景资料了解当时苦难的生存条件,进一步深刻感悟主题。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你读的第一本书吗?也许是图文并茂的画册,也许是引人入胜的故事书,但是我们很多人都把它遗忘了,而诗人牛汉的第一本书却深植在他童年记忆的沃土,它是一盏灯,点亮了它的心房,照亮了他的人生。今天,我们就走进他的第一本书,去感受他所承载的苦难与温情。

二 预习交流 ,了解学情(指名汇报成果并质疑问难)

三 合作探究 ,释疑解难

(一)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1.大家预习很认真,也提出了很多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我们大家的疑难,好不好?

2.大屏幕展示问题:可是这本书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面,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这句话怎么理解?

(二)重点研析,理解内容

1.提问: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为什么?(难以忘怀、父与子、难以笑起来)

这里提出了卜劳恩的《父与子》,这是怎样的一部作品?

(漫画画了父亲与儿子的一些事,表现了父子之间浓浓的亲情)

2.这篇课文也写了父子之间的一些事,主要是写父亲对“我”的爱,现在我们抓住这句话来学习这篇课文。

出示问题:①课文写了哪些难以忘怀的事?

②哪些地方体现了父亲对我的爱?

③为什么“很难笑起来”?

3.学生朗读课文,分组讨论探究

4.汇报总结

①难以忘怀的事都和“第一本书”有关系,回忆了“我”和父亲,我的老师,我和同学之间的一些难忘的事情。

父亲:藏书、问书、考书、补书、携子读书

我 同学:裁书、要书、送书

老师:带狗读书

②哪些地方写出父亲对“我”的爱?你喜欢这样的父亲吗?爱孩子、重视孩子、理解孩子,为了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③这些事情哪些让你感动?哪件你觉得最有趣?

④《我的第一本书》中有浓浓的父爱,有纯真友情,还有带狗读书这样有趣的事,但牛汉为什么说“读了它却笑不起来?”中国当时的农村状况是怎样的?

a指名回答(元贞辍学 一生贫困)

(学校条件不好,“我”随父亲去崔家庄小学读书)

b材料助读 大屏幕展示:鲁迅《故乡》背景

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背景

c提问: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的状况是怎样的?

⑤总结:当时的中国农村是贫穷的、落后的、人民生活困苦,许多人挣扎在生存的底线,像乔元贞那样的孩子,比比皆是,数不胜数,他们连基本的温饱都解决不了,何谈读书学习呢?所以作者回忆起“第一本书”的童年生活,很难笑起来。

(三)深入理解,把握主旨

1.大屏幕展示:(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2、齐读问题。

3、讨论交流。

4、汇报总结

四、总结提问,收束全文

1.学习这篇文章你有何感悟?还有什么问题?

2.牛汉难忘他的第一本书,不仅是那本书里蕴含着浓浓的父爱,纯洁的友情,上书房的乐趣,还有那童年时解读不了的生活的苦难与辛酸,正是这五味杂陈的情愫成为激励他成长奋进的沃土,让他茁壮成一棵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同学们,请珍惜生活给予我们的点点滴滴,苦辣酸甜,那将是我们成长的不竭动力,会造就我们五彩缤纷的生活!

板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

父爱情深 读书乐趣

纯真友谊 生活艰辛

教学过程【第二篇】

一、导入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那么,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记忆,同诗人牛汉一道去感受那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思考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去感悟读书对人生的意义。

(板书课题及作者: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二、明确自学任务

1、自读----复述“第一本书”的事。

2、精读----理解语句含义。

3、品读----感悟对人生的体验。

三、感知文本

1、自由朗读课文,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复述时注意记叙的六要素)

2、在朗读课文和复述故事的基础上,回答问题:

①“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做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②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一种感激之情。)

四、与文本对话----精读文段,质疑解疑

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精读课文,同学们就有疑问的地方或不懂的句子找出来,记在练习本上,向其他同学提问。

(此环节用擂台赛的形式,分南北两队,待找出后,互相向对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就对方提问及时作出回答。)

示例: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请学生用情阅读全文,思考: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2)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五、畅所欲言

学生自主思考,自由发言:

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一所大学,许多人正是在逆境中奋发,成就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你怎样看待人生中的苦难?

参考示例: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苦难是流动于地底的地火,苦难是在磨砺你的品格,屈服于苦难,那就在认命的同时也毁灭了自己;不屈服于苦难,用坚强作锄,用乐观作铲,用深邃的思索作锹,坚韧不拔地挖掘,苦难的背后肯定会有惊喜和意外发现。勾践卧薪尝胆终吞吴;孙膑受刖足之刑而成兵法……从古到今,不胜枚举。人生在世,酸甜苦辣都是营养,风雨雪霜皆为滋润,苦难成了奋进的动力,前进的基石,向上的台阶。

六、比较阅读

1、张洁的“第一本书”(见附页)与牛汉的“第一本书”有什么不同?

2、读了张淑梅的《给我未来孩子的信》(见附页),你又有什么启迪?

教师提示:阅读文章得到的感触是因人而异的。《我的第一本书》中一本国语教材给了作者人生成长历程中独特的人生体察,而张淑梅《给我未来孩子的信》中寄寓着作者对未来孩子的关爱和期望,使人感触到的是父母的良苦用心,思考对待人生、对待生活的积极心态。

七、感同身受

1、读了本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难道仅仅是第一本书的故事吗?下面,请你用“从……中,我感受到了……。”的句式,说说你从文中品读到了哪些情感。

2、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有一本书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把书名、作者、主要内容写下来,并且谈谈这本书对你的影响或由它所引发的与你的故事。

八、课堂小结

同学们,文中“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给了作者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的确,恰如一位哲人所说,生活是—所大学。无论其中是不幸,还是喜悦,那都是记忆中挥之不去的风景,我们只要用心去体悟,亮色总是会有的,而且是扩展着的。这难道不就是人生的本色吗?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第一本书》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妙、翻来覆去”等词语。

⑵整体感知文意,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2、能力目标:

⑴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培养正确的语感。

⑵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⑶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德育目标:

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

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作者永志不忘的第一本书承载着感人的生活经历和独特体验,引导同学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了解社会人生,感悟读书的意义。

2、拓展延伸:

课文浅显易懂而又耐人寻味,作者深情追忆的“第一本书”所展现的是在窘迫的时代情势下,对生活与人生的严肃考虑,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为丰富课堂教学,激活同学的感悟,运用同类题材的阅读资料进行对比引申,以拓展同学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投影仪。

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联系语文积累,顺势导入新课学习。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层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品评文中含意丰富的语句,对比延伸。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1:

同学们,提和诗人牛汉,我们自然会联想到他笔下的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华南虎的形象。

师引领同学诵出:

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1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考虑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

设计2: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感受了胡适对母亲以其深细而严格的教育影响自身人生历程的一段追忆。今天,我们将走进牛汉的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苦难生活境况中浓浓的真挚情意给诗人的精神给养。

二、同学回忆诗人牛汉的创作经历

教师明确:

(投影)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20世纪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xxx”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70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和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积累下列词语:

(投影)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凄惨。

奥妙:微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温厚:温和宽厚。

2、同学再读课文,揣测、理解课文内容:

考虑: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一本“只有下半局部,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有着怎样的经历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著文纪念?

同学跳读课文3至8语段,简要复述“我的第一本书”的不同寻常的经历。教师提示注意其中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的真挚情意。

3、同学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

⑴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⑵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同学畅谈阅读体会,老师提示:

⑴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假如说课文主体局部写的“不同寻常的第一本书”是人生第一课的话,那么写父亲领“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则是交待“真正的第一本书”,也即走进求知的世界。这贫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⑵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繁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悲喜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的倒霉命运,以和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四、研读探究

1、引导同学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

⑴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⑵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假如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同学回答,教师明确:

⑴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繁重,不只自身家的生活是窘困的,而且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终究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⑵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假如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中国,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生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2、教师导学:

阅读本文,我们不只为第一本书承载的故事所感动,更多的震撼是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情意,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凄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的那份独特的感受。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具体深入地谈谈自身的理解和感受。

同学小组交流,并推举代表在班上发言,教师归结:

第一组同学认为文中展现的父子深情打动人。父亲关心“我”的学习,得知“我”考了第二名后非常高兴,又是抚摸,又是夸奖。“我”把那半本“凄惨的课本”拿给父亲,父亲“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问清原委后,并没有批评和指责,只是深深叹着气。作者笔下的父亲,确是一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括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作者对父亲着墨不多,但父亲的性格跃然纸上,他温和、善良、理解小朋友、尊重小朋友的友情,对小朋友负责,同时也乐于助人。

第二组同学深入体味了文中的同学、朋友之情。因为同学乔元贞家太穷,买不起书,“我”便把这唯一的一本书分为两半,一人半本。当父亲得知小朋友半本书分给他人的时候,便深深地叹气,叹气之后便修补成两本书。父亲对小朋友之间友情的理解,也许来自自身少年时代与朋友相处的那一份友谊的体验,况且,父亲和乔元贞的父亲恰恰“自小是好朋友”。当“我”和狗引得哄堂大笑,“弄不成”把“我”狠狠训斥一顿之后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这句话虽有失教师身份,却透露出当时乡间邻村的友好淳朴的情义。尽管家家都非常穷困,但贫困生活境遇中淳朴的友情弥足珍贵,温暖人心,也深深感动着今天的读者。

第三组同学关注文中补叙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的语段。人狗合演“双簧戏”的情景,令人忍俊不由,深深感动于儿童时代的那份稚真的童趣,何况,这是在学习条件恶劣、生活窘迫情形下获得的一点乐趣,这,也就是作者“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3、同学自由诵读全文,研讨: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和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教师引导同学理解: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小朋友,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小朋友是能成器的,但是,当“我”拿回那半本让父亲装订完整的书时,他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或者说父亲为他装订的那本书,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了。而“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再后来,“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小朋友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生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的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课文补述乔元贞的命运这一情节,引发我们更深入地考虑生活与人生的命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实际说法。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潜力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潜力,学会思考人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透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教学难点: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学生作业本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教学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酷(ku4)似掺(chan1)脊(ji1)背枉(wang3)读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搞笑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齐。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学生结合课文理解并掌握补充注释

导人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学生了解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学生互相补充、评议。

学生自主阅读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能够作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一种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小结本文是诗人牛汉的1篇随笔。作者透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1902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