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参考5篇】

网友发表时间 3172918

【导言】此例“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参考5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人教课标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第一篇】

一、教材简说

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衬托了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课文还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并学会使用。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摘抄、积累好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体会人物感情;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3、感情态度价值观:

体会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3、积累并学会正确使用四字词语。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要带大家先去欣赏一些具有异域风情的景物。

1、介绍大瀑布和木雕

生观看图片,师简介,引出文中所指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师: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位于非洲南部赞比西河中游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它跨赞比亚、津巴布韦国界,高120余米,宽达1800米,比我国著名的黄果树瀑布,宽了几乎90倍,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莫西奥图尼亚”在当地语中意为“雷霆翻滚的云雾”。在欧洲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又被称为维多利亚瀑布,198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

出示重点词: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

介绍木雕:

师:在这里游客除了欣赏世界上最宽大最壮观的瀑布外,还能欣赏到琳琅满目的非洲木雕工艺品。木雕是非洲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这些作品大都出自于非洲中西部民间艺人之手,刀法娴熟,构思新奇,形象栩栩如生。由于非洲大多数民族没有文字,许多非洲古老神话就是木雕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

出示重点词:琳琅满目、构思新奇、栩栩如生

2、过渡:

师:在这个风景优美又充满神秘气息的地方,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生活在这里的卖木雕的非洲少年。

3、板书课题:

师:请注意看我写“卖”;请你给“卖”找个反义词?(买)

一起读--“卖木雕的少年”。

过渡:

师:这是怎样一个非洲少年呢?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师:检查一下有没有把生字字音读准:(开火车读、齐读)

出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琳琅满目、驮着、构思新奇、栩栩如生、

象墩、五官端正、爱不释手、掏钱、犹豫、沉甸甸、诚恳、语无伦次、

遗憾、宾馆、清晰可辨、吹拂、标准

3、师:“遗憾”是什么意思?(不称心,感到惋惜)

师:“遗憾”一词出现在文中哪个段落?(指名读,齐读)

出示第九自然段: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过渡:文中的“我”和卖木雕的少年都很遗憾。可他们又为什么感到惋惜呢?

(三)、从“遗憾”切入,研读感悟

第一部分:体会“我”的遗憾

1、师:“我”为什么遗憾?

师:让我们先来看看,文中的“我”为什么遗憾?

指名回答(直接从这句中可以找到原因:因为“我”不能带走这件精美的工艺品)

2、师:结合课文前面部分的内容,能不能把这个原因说得具体一些呢?请同学们仔细研读课文的1~7自然段,找找具体原因。

3、交流原因:

可以提示:“我”为什么要买个木雕带回国?引导学生回答:

(1)第一自然段:朋友 “一定要” (叮嘱)的两件事:游览大瀑布和买木雕。一件已完成,饱了眼福。木雕没买到,成了遗憾。

(2)木雕很精美。各式各样,琳琅满目,象墩构思新奇、栩栩如生。我很喜欢,爱不释手。

师:“琳琅满目”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摊点里陈列的木雕--”怎么样?(很多,眼睛看也看不过来)

在交流过程中朗读相关句子。

4、填空完整理解“我”遗憾的原因:

师:我们把刚才同学们提到的遗憾的原因归纳一下,请你先快速地浏览课文,用课文中出现过的合适的词语,把这个原因说具体。(指名回答,齐读)

朋友( 叮嘱 )我两件事,让我游览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购买木雕工艺品。大瀑布真是( 名不虚传 ),那里( 游人如织 ),景色十分( 壮观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 琳琅满目 ),( 各式各样 )。其中象墩( 构思新颖 ),大象雕得( 栩栩如生 ),我一看就( 爱不释手 )。但是因为象墩( 沉甸甸的 ),我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只得放弃购买的念头,因此很( 遗憾 )。

第二部分:体会少年的遗憾

1、师:我们明白了“我”遗憾的原因,那卖木雕的少年又为什么遗憾呢?让我们先来读读少年和“我”之间的第一次对话:

出示:

“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2、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段对话,注意读出语气。

3、分角色朗读。

师:谁想当一下黑人少年,“我”的话谁想读?其他同学读作者的话。看看你们最后能不能流露出遗憾的神情。)

4、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呢?

交流原因:

(1)因为自己的木雕不能出售。

(2)因为我是一位中国人。少年把中国人当成朋友,因为朋友遗憾所以也跟着遗憾。

如果学生这一点回答不出,做这样的引导:

师:除了因木雕没卖出去而感到惋惜外,还有其他原因使少年流露出遗憾的神情吗?请大家再来看课文的10-15小节,想想使少年遗憾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景区游人如织,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国的成千上万的游客,卖木雕的少年为什么却特别喜欢中国人,对中国人有这样深的情意呢?你们知道吗?

补充阅读:中国援建坦赞铁路(屏幕出示一段简短的文字,教师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20世纪60年代,中国为支持非洲国家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援建了坦赞铁路。坦赞铁路是迄今中国最大的援外成套项目之一。

该铁路全长1860公里,由中国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勘测、考察、设计并帮助坦、赞两国政府组织施工。该铁路穿越坦赞部分高山、峡谷、湍急的河流、茂密的原始森林,有的路基、桥梁和隧道地基土质为淤泥、流沙,沿线许多地区荒无人烟,野兽群居出没,全线工程浩大,技术复杂,施工条件异常困难。在工程修建及后来技术合作过程中,中方有64人为之献出宝贵生命。

坦赞铁路成为把坦赞两国连结在一起的一条主要交通干线。20多年来,坦赞铁路促进了坦赞两国经济发展和城乡物资交流。卡翁达总统赞扬说:“患难知真友,当我们面临最困难的时刻,是中国援助了我们。”

这就是黑人少年特别喜欢中国人的原因。友谊是双方的。中国建设者在坦桑尼亚播下的友谊的种子,在黑人少年的心中发芽开花了,开出了如此绚丽动人的花朵!

第三部分:弥补遗憾

1、师:少年想什么办法弥补遗憾?(指名回答:送“我”一只一模一样的木雕小象,却只有拳头大小。)

我与这位买木雕的少年远隔千山万水,素不相识,却因中非人民长久以来积淀的深情厚谊而成为了朋友,怎能不令我们感动呢?

2、师生分角色朗读10-15小节:

师:请同学分角色来朗读赠送木雕的这一幕。男生来读黑人少年的话,表达表达他的情意;女生来读“我”的话,感动感动!我来读作者的话。

是啊,“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这是一句多么朴实的话,他感动了作者,也感动了我们大家,他让我们从中看到了少年美好心灵和友好情谊。

四、拓展练习,情境写话(作业)

师:那天晚上,“我”和宾馆里的各国游客,以及许多当地人都对这个黑人少年赞不绝口,大家纷纷夸起了这个黑人少年。人们会怎么夸他呢?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把你夸他的话写下来。你可以从黑人少年的外貌、心灵、所卖的木雕等几个方面去考虑。写在《课堂作业本》中,注意用词准确、句子通顺。

板书设计:

卖木雕的少年

卖————————送

我们是朋友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第二篇】

教学目标:

1.巩固文中的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2.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并以感情朗读来体现。

3.了解课文背景,让学生感悟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之情及中非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

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难点:

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回顾内容

1.谈话: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卖木雕的少年》。今天,老师找到了许多非洲木雕的图片,让我们伴随着非洲击鼓乐的节奏,我们一起看看吧!

设计意图:通过非洲击鼓乐和木雕的图片,感受非洲人民的淳朴和智慧,在情境中走进文本,唤起学习愿望。

2.看到这些图片,你想到了课文中的哪些词语?由此你想到了文中的哪一个情景?

(看木雕)

琳琅满目

各式各样

构思新奇

栩栩如生

3.读词语,回顾课文中的故事情景。一组一组读,一组一组体会。

4.根据“看木雕”“选木雕”“卖木雕”“送木雕”等画面,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词语是有生命的。通过看图片,想词语,看词语,想情景,使学生在文字和画面之间建立起联系,让抽象的语言文字和生动的画面联系起来,继而复习了词语,积累了词语,又理清了作者的写作顺序,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研读第一次见面,体会遗憾

1.自由读全文:哪个自然段写了作者和少年都感到遗憾?

生:第九自然段

2.出示第九自然段: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生读。读出遗憾的语气。

3.默读课文1-8自然段:作者为什么感到遗憾?少年又为什么感到遗憾呢?边读边画出有关的语句。

设计意图:通过抓住两个遗憾,凸显全文的主要矛盾。从而通过理解为什么遗憾,如何弥补遗憾,辐射全篇。

4.学生汇报:

(1)作者的遗憾:

①木雕,是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想到朋友的叮嘱,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地挑选。

a.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挑选。

因为木雕,是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所以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挑选。

因为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所以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挑选。

因为想到朋友的叮嘱,__________所以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挑选。

b.带着喜悦读一读。

c.没有买回来,真是遗憾。

设计意图:通过填写句子的训练,帮助学生读懂这个自然段的三个意思,体会到三个意思的并列关系,以及和“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地挑选”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读懂了这个自然段的结构,体会到了作者买不回去木雕的遗憾。

②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A.大象的鼻子像(),

耳朵像(),

身子像(),

四条腿像(),

象背上驮着()。

B.所以说构思新奇,栩栩如生。

C.指导读。

D.没有买回来,真是遗憾。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真实的大象的样子,训练学生说比喻句,从而使眼前出现了大象的画面,使学生懂得这样的木雕真是“栩栩如生”“构思新奇”啊!在语境中理解了词语,积累了词语。

③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

A.从哪些词语能够看到作者对象墩子的喜爱?

B.还能说我怎么着象墩?

预设:拿、提、抱、举、端……

C.用哪个好呢?

生:“捧”好,更加体会出作者的喜爱。

D.指导朗读。

E.不买遗憾。

设计意图:通过找一找,读一读,换一换,比一比等词语教学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研读重点词语,读懂了句子的意思。

④正要掏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

A.比较: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

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不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

B.指导朗读。

C.不买遗憾。

设计意图:通过改一改、比一比等方法,训练学生读懂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不同,体会到作者遗憾的心情。

(2)少年的遗憾:

①出示:“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②体会少年的内心。

③师生读对话。

④质疑:为什么少� 通过作者的语无伦次,体会到作者的矛盾和遗憾。最后通过质疑,使学生突然明白:少年的遗憾,主要来自于作者是个中国人。

(3)背景介绍。

A.周总理曾三次赴非洲十国;

中国派出了100多个医疗队支援非洲;

帮助修建了全长1860公里的坦赞铁路。为建设这条铁路,中国政府提供无息贷款亿元人民币,共发运各种设备材料近100万吨,先后派遣工程技术人员近5万人次,高峰时期多达16万人。在这项工程中,中方有64人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B.图片:周恩来总理访问非洲;

中国物资运到非洲;

中国医疗队给非洲人民看病;

中国科学家教非洲人民如何种植蔬菜;

坦赞铁路。

设计意图:通过对故事背景资料的补充,拓展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体现了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教育资源的优势,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升了情感。

(4)拓展练习,动笔书写:

A.此时此刻,少年的内心无法平静,

他忘不了作者()时的喜悦,

忘不了作者()时的犹豫,

更忘不了作者带着()离去的身影。

他想:一定要(),因为()。

于是,他()。

设计意图:这段的练笔有三个目的。一是对作者、少年两个人遗憾的回顾,二是对少年内心世界的揣摩,三是对小木雕由来的补白练笔。通过这样一石三鸟的活动,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促进了学生的语言发展。

B.汇报:

预设:

生1:于是,他飞奔回家,做了一个和大象墩一模一样的小木雕。

师:我现在你的妈妈。孩子,你不去卖木雕,在这里做什么呢?

生:一个中国阿姨喜欢木雕,我给她做一个。

师:你从我们家的木雕里给她选一个吧。

生:她是我们的朋友,不能随便选的。阿姨喜欢小象墩,但是太大了,带不回去,我做一个小的送给她。

师:妈妈支持你,我去卖木雕,你做吧。

生2:于是,他飞奔回家,取出了自己心爱的、和大象墩一模一样的小象墩。

师:我是你的妈妈。孩子,你不去卖木雕,回来取这个木雕做什么?

生:妈妈,一个中国阿姨喜欢这样的木雕,我送给她。

师:这是你过生日的时候,妈妈送的礼物,你怎么能随便送给陌生人呢?

生:妈妈,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他们对我们非洲人那么好,我应该把更好的东西送给她。

师:你做得对,真是我的好孩子。

生3:于是,他来到其他卖木雕的摊点,买了一个和大象墩一模一样的小象墩。

师:我现在是卖木雕的人。孩子,你家里不是有很多木雕吗?

生:是的。但是,我想买一个小小的象墩木雕。

师:为什么偏偏买这样的呢?

生:刚才,一个中国阿姨到我这里买象墩木雕,因为我家的太大了,所以没有买。我要买个小的送给她。

师:为什么要送呢?你和她认识?

生:不认识,但是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我不应该要钱的。

师:对,他们对我们非洲人这么好,你这样做得对。给,拿去,你也不用给我钱。

生:谢谢您!

生4:……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转换,创设口语交际情境,使教师和学生在自然的对话中,真实地体验文本中人物的所思所感。学生在这一环节中的想象和体验都是个性化的`:想象小木雕的来历是多角度的,在不同的环境中遇到的人物角色是不同的。然而,在他们的对话中,少年所表达的意思却是共性的,都是建立在少年淳朴、善良、知恩图报的美好品质基础上的。这一环节的教学,升华了少年的美好品质,初步体会了对于朋友的理解。

三、研读第二次见面,体会朋友

1.研读对话

(1)师生对读少年和作者的对话。指导学生读准确。

设计意图:初读对话,借助提示语读准确,把握语调语气的合理性。

(2)去掉课文中的提示语,生生对读。根据标点,读出对话的语气。

出示:“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

“太好了!”

“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是朋友!我们是朋友!”

设计意图:去掉提示语读对话,更有人物之间交流的真实感。通过指导两个人物之间的对话,初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3)第二次生生对读,体会两个人的想法。

出示:“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

“太好了!”……

“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是朋友!我们是朋友!”……

预设:“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①这回您就不用遗憾了;②这就是您最喜欢的样子了,小小的,多好看;③带回中国,会有更多的人喜欢……)

“太好了!”……(①这回我不遗憾了!②真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③这个孩子真热情!……)

“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①中国援助非洲,给我们多少无私的帮助啊!②管朋友要钱,那就不是朋友了。③她从那么远的国家来,我作为朋友送个小礼物,也是应该的!……)

“我们是朋友!我们是朋友!”……(①是的,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②我们相互帮助,是最好的朋友。③对啊,我们虽然不相识,但是我们两个国家的友谊却是深厚的!……)

设计意图:在每一个人物语言描写后边,加上一个省略号,给学生提供补白的空间。通过给对话补充合理的内心独白,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使我们眼前出现了两个更加具体的人物形象:一个是善良热情的少年,一个是激动惊喜的作者。

(4)生生对读,说出心底的话。

出示:“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

“太好了!……”

“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是朋友!我们是朋友!……”

设计意图:在上一次品读人物对话、揣摩人物内心的基础上,将省略号放进了引号里边,引导学生把体会到的人物心里的话说出来,将揣摩到的人物内心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达到了情感体验和语言训练的和谐发展。

(5)师生对读,回归文本。

出示:“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

“太好了!”

“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是朋友!我们是朋友!”

设计意图:这一次读对话,虽然文字又回归到了文本中的简简单单,但是,由于前两次补白的心灵体验,学生的情感和文本人物的内心相通,通过朗读,自然而然地将对人物的理解读出来,丰满了人物形象。

2.透过少年的微笑,体会少年的内心

(1)出示:他笑了,露出了两排洁白的牙齿。

(2)这是怎样的笑容?

预设:幸福善良愉快满足安慰……

设计意图:这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通过体会少年笑容的含义,促使学生学会阅读不仅要读懂文字表面的意思,而且要读出文字背后的意思。

四、升华文本

1.出示:我们是朋友!

我们和非洲人民是朋友!

我们和非洲人民永远是朋友!

2.复沓读

在作者需要帮助的时候,少年热情地伸出了双手,

因为——我们是朋友!

当非洲人民遭受苦难的时候,中国人民热情地伸出了双手,

因为——我们和非洲人民是朋友!

愿我们能够永远珍惜彼此关爱的点点滴滴,

因为——我们和非洲人民永远是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三次复沓读,总结提升对文本的理解,将情感表达推向高潮。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1.巩固文中的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2.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并以感情朗读来体现。

3.了解课文背景,让学生感悟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之情及中非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

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难点:

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引入课文的学习

1.美丽的风景,独特的风情,还有黑色皮肤的人们——这就是可爱的非洲。上节课,我们跟随作家吴晴,走进了非洲南部,你能运用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向我们介绍一下吗?

填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 ),( )。其中象墩座凳( ),大象雕得( )。我一看就( )。

2.过渡:看来去非洲,只有领略了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壮美,带回了精美的木雕,才不虚此行,不留遗憾。遗憾是什么意思?(不称心,惋惜)这一词出现在哪个自然段?(第九自然段)指名读。这里出现了两次,分别指谁遗憾?

二、学习4-9段,体会“我”和少年的遗憾

1.“我”为什么而遗憾?

预设:不能把木雕带回国。太喜欢木雕,却不能买。

2.文中的哪些词语能够看出“我”非常喜欢木雕?

预设:目光停留、捧、仔细观赏、爱不释手、语无伦次。(读出喜爱之情)

3. 一件特别喜欢的木雕座凳,因为行李超重,沉甸甸的不能带回国,的确使人感到遗憾。可少年的遗憾又为什么呢?

预设:因为自己的木雕不能出售。

4. 请大家自由读卖木雕的段落,思考一下这是一位怎样的少年?

“买一个吧!”(热情,招揽生意)

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态度真诚、诚恳)

5.分角色朗读。

小结:通过朗读,我们感受到了这位少年的热情、真诚,可是这位以卖木雕为生的少年,为什么要送给我——一个素昧平生的中国人,一个小木雕呢?

三、品读10-15段,理解送“我”木雕的原因

1.下面我们再一起步入送木雕时的情景,请大家读一读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请大家默读10-15自然段,从描写少年表现的句子中,画出你感受深的三两句话,思考:这是一位怎样的少年?并将你的体会到的写在书的旁边。然后,小组讨论。

(1)专门:这位少年是特地跑来的,他很真诚、善良。

(2)如果你就是这位少年,在你等候过程中你会想到什么呢?

①在暮色中,你来到树林里,坐在了一堆隆起的岩石上,手中握着那个刚刚雕好的小木雕。晚风吹拂着你的衣襟,你在想……

预设:这位中国阿姨,你快点儿来吧……

这是我精心为你雕刻的小木雕,你一定会喜欢的……(期待)

②一个小时过去了,你站在岩石前遥望着远处,手中握着那个雕好的小木雕。晚风吹拂着你的衣襟,你在想……

预设:这位中国阿姨,你怎么还不来啊……

如果我等不到你该怎么办啊……(焦急)

③几个小时过去了,你又坐在了那堆隆起的岩石上,望着手中的那个小木雕。晚风吹拂着你的衣襟,你在想……

预设:无论多久,我一定要等到你……

即使今天见不到你,明天我一定还要在这里等……(坚定)

(3)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少年用心、细心。

①白天见到的木雕是什么样子呢?

出示第4自然段:

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木桩。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②现在手中沉甸甸的小座凳,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请你联系着事情的。时间和木雕的样子说一说,少年要克服怎样的困难呢?

晚饭后,我们到瀑布附近宾馆的小树林里,一边散步,一边聊天……

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木桩。这些座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时间很短并且雕刻很复杂。少年一边卖木雕一边雕刻,仔细对照着大木雕生怕有一点儿不同,抓紧一切时间雕刻要尽快送给我……)

是啊,少年克服了各种困难送给我这个小木雕是沉甸甸的,请你带着这份感情读一读。

(4)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少年友好、亲切、质朴。

小结:这位善良、亲切、友好的卖木雕少年,他送我木雕是因为中国人是他们的朋友。然而,为什么这位非洲少年把互不相识的中国人当成自己的朋友呢?

四、结合资料,感受中非人民的友谊

出示资料:

资料1:非洲是个缺水的大陆,水资源不足已对其人民生命和食品安全构成了挑战。中国地质勘探队员在非洲足足呆了14个年头,每到一个乡村,就打口水井,现累计成功打井2300多口,建城镇供水系统8座,解决了约100万人的饮水问题,受到酋长和百姓的热烈欢迎。每当水从刚打好的井里喷涌而出时,孩子们都会围着勘探队员蹦啊跳啊,冲到水里洗澡、嬉戏。

1. 读了这段话,你了解到了什么?打井,对于少年的家乡意味着什么?

资料2:早先,蘑菇在非洲是一个稀罕物。农民们只有在暴雨之后才会看到奇异的蘑菇。由于害怕中毒,就是再穷再饿,也不敢吃。后来,中国的菌草蘑菇专家把菌草蘑菇栽培技术引入非洲,并在穷山沟建立五万平方米的蘑菇基地,与村民一起建起了1500平方米的蘑菇大棚。受益家庭达到1000多个,5000余人为此解决了温饱问题。

2. 读了这段话,你又知道了什么?它会给少年的家庭带来哪些变化?

3.续写:

也许,水井就打在了你生活的村子里,也许,蘑菇的种植使你家人的生活得到了改变,也许……请你结合着刚才同学能说的,发挥想象写一写。

(选择一段写)

(1)我住的小村落一直缺水。那天,中国叔叔帮我们打的水井喷出水来啦!

(2)蘑菇在我们这儿是个稀罕物。那天,我家种的蘑菇丰收了!

4.所以,少年才会对“我”说(引读):“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我也激动地对少年说:“我们是朋友!”,“我们是朋友!”。

总结:这就是我在非洲南部认识的少年朋友,他真诚、善良、热情……我永远也忘不了:他的笑,露出的两排洁白的牙齿。

板书设计:

卖木雕的少年

热情

真诚

善良

质朴

人教课标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第四篇】

师: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27课《卖木雕的少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到非洲旅行,想买一件木雕带回国做纪念,

师:“遗憾”这个词在这一段里出现了几次?

生:两次

师:第一次是谁遗憾?

生:少年遗憾。(板书:少年)

师:第二次是——?

生:“我”遗憾。(板书:我)

师:谁能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遗憾”?

生:遗憾就是……(1—2人)

师:解释的真好,那谁来联系平时的生活说说,你有过遗憾的经历吗?

生:(1—2人谈遗憾的经历)

师:那课文中的“我”为什么会遗憾呢?请大家仔细读读课文的1—6自然段,拿出笔来划一划,找找为什么我会那么遗憾,你从哪些词句里看出来了。

生:因为木雕小象墩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令我爱不释手。我为自己不能买下它而遗憾。

师:什么叫爱不释手啊?

生:喜欢的舍不得放手。

师:那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下这些让作者爱不释手的木雕吧。(播放课件:木雕)师简介非洲木雕:这就是非洲木雕,非洲木雕是非洲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常见的非洲木雕有面具木雕和动物木雕。由于非洲大多数民族没有文字,因此许多非洲古老神话都是靠木雕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所以这些木雕又被称为“非洲式照片”,成为世界各地乐于收藏的艺术品。

师:欣赏完精美的木雕,谁来用填空的方式说一说“我”为什么感到“遗憾”?注意用上文中出现的词语哟!(课件出示填空题)

师:这些词语用的很准确,谁愿意选择你喜欢的一个词来造造句呢?

生:(造句,师点评)

师:通过这段话我们知道了作者遗憾的原因。那非洲少年为什么遗憾呢?让我们一起在文中找找答案。课文的5—15自然段,写出了“我”和非洲少年的两次对话。现在大家自己大声读一读课文的5-15自然段,找出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他们的第一次对话,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他们的第二次对话。

师:谁来说一说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他们的第一次对话?

生:5—9自然段。师: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的5—9自然段,用笔画出描写卖木雕的少年语言、行为、神情的句子,并想象一下他当时是怎样想的?(出示阅读提示)

生:(交流所画的句子)

师:我们来看一看少年和我之间的对话。(出示句子,指名3—4人朗读:读出非洲少年:诚恳、猜测的语气,我语无伦次的感觉。体会“我”和非洲少年当时的心情。问学生:怎么看出他很迫切的希望夫人买下?学生回答后师小结:词语可以表情达意,标点符号也可以。)

师:加上提示语,我们来一起读一读。

(师读提示语,男生读少年的话,女生读我的话。)

师:明白了“我”和非洲少年当时的心情,我们再来读一读第9自然段,一起体会一下他们遗憾的心情。

生:(齐读第9自然段)

师:从这次对话我们可以看出非洲少年这一笔生意做不成了,但他仅 )

师:多么真诚的少年,他用心体会着顾客的需要和感受。

师:那么故事就在遗憾中结束了吗?(没有)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和少年的第二次对话。请大家小声读课文的10—15自然段,画出描写卖木雕的少年语言、行为、神情的句子,想象他当时是怎样想的?看看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交流句子。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段话。(出示句子)读了这几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要“送”木雕,而不是“卖”?少年为什么说我们是朋友?小象墩很方便携带,为什么作者还说是“沉甸甸”的呢?

师:什么叫朋友?

生:互相帮助的叫朋友。

师:我是一个中国游客,和非洲远隔千山万水,却被非洲少� 看,这就是中国援助非洲修建的著名的坦赞铁路,为建设这条铁路,中国政府提供无息贷款接近10亿元人民币,派出了多达16万人的施工队,还有64人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师:正因为我们中国的无私援助,使非洲少年把中国人当作朋友,对中国人充满感激之情。谁来读读他说的话,表达出非洲少年的情感。(出示句子:指名读,男生齐读)

师:“我”是如何回答的?(出示句子:指名读,女生齐读)

师:现在“我”和非洲少年还遗憾吗?(不)那现在我是什么感觉?(板书:感动)

师:这两个问题都清楚了,刚才还有同学问小象墩很方便携带,为什么作者还说是“沉甸甸”的?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找一找,这个“沉甸甸”还出现在课文的哪个地方?

生:(读句子)

师:大象墩是坐凳,难怪作者说是“沉甸甸”的。可现在这个小象墩很方便携带,为什么作者还说是“沉甸甸”的呢?这里“沉甸甸”的只是小象墩的重量吗?

生:是中非人民的友谊,这份友情让作者感到沉甸甸的。

师:是啊!少年送给“我”的不仅仅是一件木雕,这木雕里包含了少年对我沉甸甸的情谊,也包含了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的深情厚谊(板书:中非友谊)。我想,作者回国后每当看到这美观的象墩时,都会想到一个人,那是——

生:非洲少年

师:都会回味和珍藏一种感情,那就是——

生:感动

师:不唯独是非洲人民和中国人民的友情感天动地,在这同一个世界里,我们还拥有同一个梦想那就是全世界人民都是朋友。(出示图片:南非发生瘟疫时,中国人民义不容辞奔赴危险第一线;当中国发生汶川地震灾难时,外国友人的慷慨相助;东南亚海啸时,全世界人民众志成城;金融危机时,全世界人民共克难关)因为我们真诚的友谊,我们才拥有了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师: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话想对那个非洲少年说的,请你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

27、卖木雕的少年

我               非洲少年

遗憾 ——感动

中非友谊

《卖木雕的少年》说课设计【第五篇】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尼”等11个生字,会写“卖”等14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积累“名不虚传”等四字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设计思路:

以词串文、感知课文——直奔中心。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要带大家先去欣赏一些具有异域风情的景物。(课件出示图片)

师:在这个风景优美又充满神秘气息的地方,让我们来认识一位生活在这里的卖木雕的非洲少年。

2、板书课题:

师:请注意看我写“卖”;(学生跟写,十描红)请你给“卖”找个反义词?(买)一起读——“卖木雕的少年”。

什么是“木雕”?(就是用木雕成的艺术品)

那么用玉雕成的叫什么呢?(玉雕)用石头雕成的叫什么?(石雕)(再齐读课题)

师:这位卖木雕的少年长什么样呢?课文中有一个句子向我们作了简明的介绍,谁能把这句话快速地找出来读一读。

2、出示句子:坐凳的主人是一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指名读。)

师:短短的一句话,向我们介绍了这个少年的年龄、相貌、肤色,写得多好。他就是我们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接下去,我们就一起进课文,走近这位非洲少年。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注意老师的自学要求。(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这是发生在谁与谁之间的事?(板书:中国游客 非洲少年)文章讲了我们俩的一件什么事?

出示:

“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 )做纪念,但是( ),只好放弃。后来非洲少年( )。[指名说,再屏幕出示括号中的红字,然后齐读。]

师:现在再请同学们来读读这几组词语,相信你们一定会读了。出示词语: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名不虚传 游人如织 十分壮观 清晰可辨指导学生读好瀑布的名称(教师带读,学生齐读)。

[木雕]:琳琅满目 各式各样 构思新奇 栩栩如生

[人物心情]:爱不释手 犹豫 语无伦次  遗憾   感动(分三次出示)

1、分别指名三位学生读,自由读。(读每组词语时,适时指导一些生字。)

2、我们连起来读读,想一想每一组词语分别在写什么?(第一组是介绍景点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第二组是描写木雕的;第三组是描写人物心情的)。

三、以词串文,感知课文。

你真会观察。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去领略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壮美,欣赏精美的木雕,感受作者心情的变化。

1)再出示三组词语:点击第一行变红,课文的1、2自然段就向我们介绍了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谁来读一读。(出示1、2自然段:在去非洲南部之前,一位朋友告诉我,一定要游览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还要买一两件木雕工艺品。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

2)课件出示:看,(指图)这就是位于非洲南部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它高120多米,宽1800米,气势磅礴,一泻千里,比我国著名的黄果树瀑布,宽了几乎90倍,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每天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各国游客来此观光旅游。

3)师:请你读读这两段话,你知道“名不虚传”是什么意思吗?

生:……

师: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大瀑布名不虚传?(点红名不虚传,学生自由读)

4)交流:我从。。。。。还从什么地方?

小结:是啊,作者去非洲之前,一位朋友告诉他(一定要游览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来到景点,果然看到(那里游人如织,景色的确十分壮观),这就是——(名不虚传)。

师:“游人如织”谁能解释一下吗?(形容游人很多,像是织布机在穿梭一样来来往往。)

生:……

5)谁能边欣赏着图片边来读读这句话,让大家感受到大瀑布的壮观。

配图片出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个别读。)

师:举世闻名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景色如此壮观,真是名不虚传。(齐读)

2、出现三组词,第二组词语变红,

过渡:领略了大瀑布的壮美,我们再来欣赏精美的木雕,谁来读读写木雕的3、4自然段

1)(课件图)看,这就是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木雕。非洲民间艺人用娴熟的'刀法,把木头雕刻成各种怪异的造型,常见的非洲木雕有面具木雕和动物木雕。

2)你们看,这些木雕真是(师指词让生接:琳琅满目,各式各样),尤其是那些象墩,(手指,生接:构思新奇),真是(师指词,生接:栩栩如生)

师提示:“琳琅满目、构思新奇、栩栩如生”三个词语的意思 。

3、出现三组词语,第三组变红。怪不得作者会对这些木雕如此“爱不释手,“释”就是——放下,那“爱不释手”就是————捧在手里舍不得放下)。

4、师:同学们,还记得老师经常对你们说的一句话吗?学习、学习,学了以后,关键是要会运用,这就是——学以致用。现在就请大家用上刚刚学过的词,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练习:

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其中象墩(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我一看就(爱不释手)。

[先与同桌相互交流,再指名学生填一填,最后课件出示括号中词语,并点红齐读]

四、抓“犹豫”,悟“遗憾”,重点学习5-9小节。

师:“我”如此喜欢这些木雕,那我就买一个带回国吧。作者买了吗?请同学们自由读5-9自然段。

师:买了吗?

生:没有。

师:为什么呀?

生:因为行李已经超重了,所以“我”带不了。

师:是啊,作者内心是很想买一个木雕带回国的,可现实又不允许他买,你能从文中找出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作者此时的心情吗?

生:犹豫。

师:“犹豫”是什么意思?

生:心里很矛盾,拿不定主意。

师:是啊,作者此时心里是多么矛盾啊。你能读出作者的犹豫吗?(指名读、齐读)

出示句子:正要掏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提示:“甸”在ABB式中读第一声)的象墩子?(反问句改肯定句)

指导朗读:

1) 那么喜欢却无法带走,多么可惜呀!我犹豫了————谁来读?指名读

2) 忍痛割爱,心里该有多么的不舍。请你再读一读,

师:你还能从哪个词中也可以看出“我”的犹豫呢?

生:我从“语无伦次”这个词能看出作者矛盾的心情。

师: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语无伦次”是什么意思?

生:说话颠三倒四,没有条理。

师:你们一般会在什么情况下变得“语无伦次”呢?

生:……

师:是啊,作者就是因为犹豫,所以才会“语无伦次”。

出示句子:“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指名读,齐读)

师:作者多想买下这个象墩,回国送给朋友,或者留做纪念,可行李超重了,带不了,多么遗憾啊!

出示句子: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指名读、齐读)

结束:那么作者最后是不是要带着遗憾回国了呢?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3172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