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范例4篇】

网友发表时间 3178264

【导言】此例“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范例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案例【第一篇】

扎扎实实教语文——《卖木雕的少年》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卖木雕的少年》这篇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讲述了“想买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少年送小木雕”的过程。文章讲述“我”到非洲旅行与一位卖木雕少年之间令人感动的接触,热情地赞扬非洲人民与中国人民之间纯真的友谊。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课文还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语。选编这篇课文让学生学习有三个目的: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语,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案例描述

片段一: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15自然段。带着这样的问题——少年和阿姨见了几次面?他们谈了些什么?用笔画出少年的言行

生默读,个别同学拿起笔,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可以动手画一画。

师:见了几次面?

生:两次。

师:两次见面就有两次交谈,我们先来看第一次对话(出示课件)

“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正要掏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师:自由读对话,注意读出语气。

师:怎么把对话读好呢?老师送你们四大法宝——关注提示语;标点藏感情;表情会说话;用心去感受。

我们一起用一用。(生以揣摩心态读)

师:少年的话怎么读,谁试试?

生:“买一个吧!”

师:同学们觉得怎么样?买不买?请你把郭老师当做吴晴阿姨,连着第二句也读一读。

生:(望着老师)买一个吧!夫人,您买一个吧!

师:我感觉到你非常地——(看着学生)

生:诚恳

师:这就是提示语。不妨把它划下来。除了这一个,你还发现了哪个?

生:猜测!

师:谁来用猜测的语气读读?

生:“您是中国人吧?”

师:这样的方法就是关注提示语,大家一起读一读(生读“您是中国人吧?”)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我还发现书上有“!”和 “?”,也是提示我们怎么读课文的。

生:还有“……”

师:你很用心!那是阿姨的话。谁来读读阿姨的话?

生:“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

师:这句话应该怎么样读好?

生:语无伦次。

师:你很会读书。这就是用心感受。你读读!

生:“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

师:大家一起!

生:“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

师:谁能再用心感受感受阿姨此时此刻的心情?

生:很不好意思

生:很遗憾!

师:能不能用上老师的法宝?对了,表情会说话!我们来个师生分角色朗读,老师读旁白,你们读对话。

师:谁遗憾了?为什么?

生:少年遗憾了,因为他很想把木雕卖给吴晴阿姨。

生:阿姨很遗憾,因为她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不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

师:你们猜猜这时少年是怎么想的?写一写。

生:少年可能想,我不能让阿姨带着遗憾离开。

生:少年可能想,我要帮阿姨完成这个心愿。

生:他想,我要找一个小一点的送给阿姨。

师:你们体会得很准确,一起再读第一次对话。

案例评析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实践,我对新课程理念有了更深刻的收获,针对课堂教学也有了几点深的体会。

一、 找切入点,进行有效教学

《卖木雕的少年》这篇课文中的“我”是一位到非洲旅行的游客,很想买一个非洲的木雕做纪念,但行李超重,无法带上心仪的象墩木雕,只好放弃,心存遗憾,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我”十分感动。这是歌颂中非人民友谊的1篇文章,这样的课文,这样的命题离学生有点远,怎么样让学生更快地走近文本呢?

这次选了这篇课文,好久都感觉无从下手,找哪个点呢?长长的1篇课文,哪一个点是文章中“牵一发而动全文”的呢?后来,发现“我”与少年共见了两次面,于是我让学生画出少年的言行的句子,这样一个问题的提出,防止了长篇累读,使得学生细品课文中人物的言行神态,触摸人物的情感变化,从而感受到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二、补充资料,帮助理解感悟 突破难点。

对于中非珍贵友谊的准确理解是本课的难点。

三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那么,资料中仅有文字恐怕是不够的,图文结合才会给学生很强的冲击,补充资料呈现图文结合。图片有二组,一组是中国人民全身心投入修筑坦赞铁路的照片,文字里介绍了一些有力的数据;另一组是中国医疗队无私奉献,为当地人民医治的情形。这两组图片的出示,对学生而言应该是极具震憾力的。我想处理得当,学生就会被当时的情形,中国人民的无私奉献感动,对于少年的那份热爱中国之心理解了。学生就会走近少年的心里,从少年的角度展开想象。

三、重视朗读,读中培养学生语感。

本文的人物语言描写很多,这些语言不仅丰富,更重要是在这些语言描写中蕴含了少年的美好品质。因此在教学中,我不仅充分让学生朗读,还让学生转换角色去读,切身体会课文人物的思想感情。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独特的体验、读出语感,也是我在这节课上所要追求的。在学习送木雕部分,以读代讲的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非洲少年的情感,同时创造性地进行朗读,如:少年连连摆手,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在一次次的导读中,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少年的那份友爱。

案例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让学生通过的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通过个性化的朗读体会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体会友好的情感是相互的,爱的表达爱的传递也是相互的。大胆尝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由于种种原因,整堂课下来,自己觉得有许多不足之处。

一、注重对朗读的训练,但不深入

中年级的阅读教学主要是以朗读为重点,从读中悟,读中感。在教学时,充分让学生读,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让学生读出“诚恳、语无伦次、猜测、感动极了”的语气。但是在学生读的时候,如果教师在深入点拨、指导,效果可能就更好了。

二、对文本挖掘不到位。

“你是中国人吧?”“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这两点是文本的重中之重。在教学时,在讲“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时,出示中国援建铁路的资料,让学生感受中国人民对非洲人民的无私帮助,从中体会到非洲人民对中国人的感激、尊敬。进一步体会中非人民的友谊,让学生有感情地读了读,学生体会并不深。

课堂教学中,许多时候,不是学生没有能力感悟,也不是学生无话可说,而是,作为老师能否很好地找准文本情感的生发点,适时地将学生“请”至文中特定的情境之中,激活生活与文本的联系,从而更深入地感悟文本。

阅读教学中,教学应当目标明晰,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语言,联系生活,将文本的语言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教师应当留给学生思考与学习的空间,以读写结合落实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本色语文也可以简简单单地教,扎扎实实地学。这些都是我以后应该追求的教学境界。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第二篇】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能够正确读“游览、名不虚传、标准”等词语。

2、积累并运用词语,欣赏文章语言。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中非友谊学习资料文本打印数份。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高老师要带大家一起走进神秘的非洲,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

(课件播放图片,师简介非洲。)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根据屏幕上的'提示,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

三、欣赏木雕,积累语言

1、故事围绕着木雕发生,那么什么是木雕?木雕是什么样子的呢?

(课件播放木雕图片,师简介木雕。)

2、看了这些木雕作品你觉得它们怎么样?

3、自己读一读课文的3—6自然段,用波浪线勾画出描写木雕的句子,并读一读。

4、交流。

用文中的词语再来形容形容图片上的这些木雕。(指导理解四字词语。)

《卖木雕的少年》说课设计【第三篇】

一、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

卖木雕的少年。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板书部分重要问题。

二、检查预习,自学生字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提问:

认识这些字和词吗?读一读。(指名读,学生边听边正音)

2、哪些词语不理解?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部分词语。

3、小声自读课文,巩固生字的识记,想一想:这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4、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除了留心听他读得怎样。

5、交流: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组讨论,评评谁说得既清楚又简单。指名说。

6、自由交流:

通过昨天的预习,以及今天读和听,你还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自由谈读文后的感受,鼓励学生表达个性化的感悟。)

三、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要写的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巩固识记:

分组交流记字的窍门。

提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3、扩词练习,检查积累。

4、指导生字书写。

5、小结写字情况。

四、课后作业

1、听写本课词语。

(见词语表)

2、进一步读熟课文,找一找描写卖木雕的少年言行的句子。

3、用“?”标出不理解的`地方,其他问题可提在笔记本上。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第四篇】

一、学习目标

1、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2、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体会友好的情感是相互的,爱的表达爱的传递也是相互的。

二、教学重难点

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三、教学准备

教师方面: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图片、非洲木雕工艺品图片、中国援建坦赞铁路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卖木雕的少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积累了哪些四字词语呢?

1、复习词语

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十分壮观清晰可辨

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奇栩栩如生

仔细观赏爱不释手五官端正语无伦次

2、运用词语

师:“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和“木雕”是非洲的两大特色,想不想去看看?

(1)、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谁能用一个或几个积累的四字词夸夸它吗?(课件出示)

(3)、出示“木雕图”(看了这些木雕,你脑海中蹦出了哪些四字词语?)

二、品读课文

抓重点词句,深入感受黑人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寻找深入感知课文的切入点。

1、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中谁遇到了遗憾的事?

2、出示句子: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引导理解:遗憾

3、质疑:读了这个句子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①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

②他怎样做才能不遗憾呢?(课件出示)

4、指导自主学习。

(1)、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

第一个问题: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

①理解少年为什么遗憾?引导学习第一次对话。

②、指导朗读(读出年“诚恳”、“猜测”的语气)。

③、理解“我”为什么遗憾?

④、小结:

过渡:“我”带着遗憾离开了出售木雕的摊点。少年是怎样做的?(等、赠木雕)

交流第二个问题(他怎样做才能不遗憾呢?)

①理解我是怎么做的?

②研读第二次对话(课件出示)读10-15自然段

③少年送给“我”的木雕是什么样子?(体会“拳头大小?的木雕)怎么会沉甸甸的?

想象:从白天到晚上,这段时间里少年在干什么?这个小象墩从何而来?沉甸甸仅仅是重量吗?

师:“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少年送给“我”的不仅仅是一只木雕,这木雕里饱含了对我沉甸甸的情谊。(板书礼轻情意重)

④当我掏出钱包就要付钱,少年却连连摆手,不要钱,这是为什么?(板书我们是朋友)

⑤在世界各地的游客中,非洲少年为何单单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老师收集了一些资料,请读一读。

三、补充资料:中国援建坦赞铁路

四、情感升华

师:友好的感情是相互的,爱的传递也是相互的。正是中国人民的付出,才赢得了非洲少年的感情!我们已被黑人少年那诚恳的态度,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以及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深深打动了。此时此刻,你想对黑人少年说点什么?

(1)、学生自由表达。

(五)、布置作业

1、填一填: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其中象墩(构思新奇),大象雕德(栩栩如生),我一看就(爱不释手)。

2、把你要对这位少年说的话写在写话本上。

3、阅读《同步阅读》中的文章《新结识的伙伴》,把感受写下来。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让学生通过的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通过个性化的朗读体会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体会友好的情感是相互的,爱的表达爱的传递也是相互的。大胆尝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由于种种原因,整堂课下来,自己觉得有许多不足之处,譬如:在课堂教学中自己的激情不够,对于学生的回答也没有精彩的评价,再者,课堂气氛不活跃。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3178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