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技术论文【参考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传感器技术论文【参考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传感器技术论文【第一篇】
关键词电涡流;传感器;单片机
1.引言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人们的主要交流和沟通都是通过对信息的传递、处理而进行的。传感器就是人们从自然界获取各种相应外界信息的方式,能够将相应的需要采集的信息转换成为控制芯片能够识别的电流或者电压等信号,在现代的控制测量系统中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
本论文主要介绍的是电涡流式位移传感器。电涡流式位移传感器属于电感式位移传感器的一种,是基于电涡流效应而工作的传感器,具有很多优点:高分辨率、高可靠性、较宽的频率响应以及较高的灵敏度等等。
该传感器还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相比而言,传统的传感器具有非线性误差,要求工作环境恒定或者价格较高[1]。
2.电涡流式微位移传感器
传感器发展历程
国外在工业化的过程中,逐渐将传感器广泛应用在各个生产领域,在航天和军事领域也有十分领先的传感器应用。之后伴随各个国家的机械、自动化、计算机等信息产业如日中天,欧美国家以及亚洲的日本都对世界的传感器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我国主要是在1960年开始对传感器进行开发工作。国家组织大批科研人员对其进行研究和开发,并实施了“八五”、“九五”等国家计划,使得其取得了十分瞩目的应用成就。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我国在传感器的基础制造工艺等方面还不能和发达国家相提并论,许多核心技术以及芯片都要进口。与此同时,我们的传感器在国际上没有太大竞争力,产品研发和更新速度很低,缺少实用创新性[2]。
传统传感器缺点
以往的传感器和电涡流位移传感器比起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严重不足:
(1)输入一输出特性存在非线性且随时间而漂移;
(2)环境会干扰参数,使得测量结果发生漂移;
(3)因结构尺寸大,而时间响应特别差;
(4)易受噪声干扰、信噪比低;
(5)灵敏度或者分辨率不够理想。
电涡流式微位移传感器
本论文所要介绍的电涡流位移传感器,其工作原理是利用了涡流效应。该类型的传感器,通过涡流效应使相应的位移的变化,转换成线圈的阻抗值变化;之后利用特定的电路将线圈阻抗值变化转换成为电压的变化,再进行检测和输出,根据相应的公式或者经验,能够还原成位移信息。这种传感器具有很多优点,比如具有很高的灵敏度、简单的结构以及及时的动态响应。该传感器广泛应用在测量振动和位移等信息量上。大体上输出的电压信号与位移的变化量是线性的关系,公式是ΔS=K・ΔV。其中K是系统的比例常数,在不同的传感器中根据系统结构的不同是不一样的。
电涡流式位移传感器测量原理
公式能够精确描述该原理。我们根据公式可以得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Z(线圈的阻抗)与S一一对应。电涡流传感器测量位移的原理就是基于此公式,在特定的信号激励过程中,传感器会依据位移变化而产生电压的变化。
3.测量系统的硬件设计
主控芯片
本论文设计的电涡流微位移传感器使用的主控芯片是AT89S52单片机。MSC-51单片机是八位的非常实用的单片机。本论文所使用的AT89S52单片机就是基于这款单片机的。MSC-51单片机的基本架构被ATMEL公司购买,继而在其基本内核的基础上加入了许多新的功能,同时扩展了芯片的容量以及加入flash闪存等等。51内核的单片机具有很多优点,因此无论是在工业上还是在一些电子产品上应用都很多。全球也有许多大公司对其进行扩展,加入新的功能。即使是在今天,51单片机仍然在控制系统中占据很大市场[4]。
下面对本论文所使用的单片机作简要介绍。AT89S52单片机具有最大能够支持的64K外部存储扩展,同时还具有8K字节的Flash空间。该单片机具有4组I/O口,分别是从P0到P3,同时每组端口具有8个引脚。每个引脚除了能够作为普通的输入和输出端口外,还具有其它功能,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引脚复用。其还具有断电保护、看门口、计时器和定时器。51单片机一般的工作电压是5V。
显示模块
本论文设计的LCD1602电路,该液晶模块能够显示2行*16列的字符,相对于数码管而言,显示更加灵活多变。该液晶模块用来显示其测量处理后的数据。
4.测量系统的软件设计
本论文的主程序循环采集电量的变化,并实时显示在液晶模块上。系统软件是指完成系统设计功能的软件。为了提高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在编写系统应用软件时,主要考虑以下两方面:
(1)提高系统抗干扰性能。在工业现场不可避免的有各种抗干扰因素。因此本系统除了在硬件上硬件复位和加电容滤波外。在软件上,采用了指令冗余技术、延时消抖技术以及对位移大小采样值进行中值滤波的数字滤波方法,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2)采用模块化编程。将系统的应用程序分为若干个功能模块,这些模块可以任意更改而不影响程序的其余部分,将各个功能模块程序调通后,再把各个功能模块结合起进行联调,这大大减少了调试时间,提高了程序的通用性,方便程序的修改和检查。
5.总结
电涡流位移传感器是一种基于电涡流效应的传感器,能够将位移的变化转换成电量的变化。本论文主要介绍了传统传感器的发展历程,进而介绍了电涡流式微位移传感器的测量原理和优势,并基于单片机设计了测量系统。
参考文献
[1]谭祖根,汪乐宇。电涡流检测技术[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6.
[2]于鹏,许媛媛。利用插值法和曲线拟合法标定电涡流传感器[J].中国测试技术,2007,1(33).
[3]要利鑫,鲍其莲。基于电涡流位移传感器和虚拟仪器技术的微小位移测量[J].测控技术,2006,5(26).
传感器技术论文【第二篇】
ZigBee无线网络共有路由器、协调器以及终端设备三种逻辑设备类型。一个ZigBee无线网络仅存在一个协调器。协调器一旦被激活将会自动建立独立网络。本文采用了星型ZigBee无线网络,有且只有一个PAN主协调器。为了确保网络唯一性将采用一个PAN标识符来建立,使终端设备与路由器网络都能够正常连接网络。
2机房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协调器节点硬件设计ZigBee协调器节点主要由六大模块构成,分别为LED指示灯、电源模块、串口模块、晶振模块、射频天线以及无线收发器。LED指示灯主要用于显示系统网络连接状态。串口模块用于传输数据信息,并接收相关指令控制协调器运转。由于射频天线在输入和输出为高阻与差动,故适用(115+180)的差动负载。为了进一步优化ZingBee协调器节点性能,我们采用了不平衡变压器。无线收发器工作电压为,在运行过程中应采用电压转换模块将5V电压下降至无线收发器能够同时接收两种频率的晶振电路,以此满足监控系统的不同电路需求。
传感器节点硬件设计传感器节点主要由电源模块、CC2430数据传输模块、数据采集模块以及外部数据存储等模块构成。电源模块使用两节5号干电池,CC2430数据传输模块负责数据的传输与采集,并通过与路由节点进行数据交换来控制命令。数据采集模块主要负责采集系统监控区域的湿度、温度、水浸以及光照强度等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数据进程存储。
协议栈ZigBee协议栈是分层的,每一层都需要向上一层进行数据的提供和管理功能,其主要包括网络层、应用层、媒体访问控制层以及物理层。其中应用层内又划分为ZDO、APS以及应用对象等。媒体访问控制层与物理层位于协议栈子层的最底,属于硬件系统,其他层则在这两者智商,不属于硬件系统。ZigBee协议栈的分层结构简洁明了,极大的方便了系统的设计和调控。
无线传感网软件平台搭建搭建无线传感网软件平台需要一个良好的操作系统。操作系统能够对各项任务进行调度并使整个系统正常运转。不同;诶型设备的同一项处理可以视为同一任务,新建任务并添加至系统,操作系统即将新任务与ZigBee协议栈进行融合,使系统获得新功能并投入使用,从而搭建出完整的无线传感网软件平台。
3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传感器与ZigBee无线网络技术的机房监控系统设计需要布线,并进行硬件与协调器节点、传感器节点等设计,便于对机房环境进行实时监控,从而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重量,保障机房监控系统正常运行,具有相当的推广价值。
传感器技术论文【第三篇】
关键词:传感器实验;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8-31739-01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of Sensors Course
ZHANG Huai,Chen Fu-jun,YANG Yong,LIANG Feng
(Huanghuai University,Zhumadian 463000,China)
Abstract:Sensors is a most practical course, the students can verify theories through an experiment, and can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ability. Aimed a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for sensor of our university, we do some beneficial reform and the aim is to improve the practice ability of students and cultivate the innovative talents.
Key words:sensor experiment;teaching reform;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传感器技术作为现代三大信息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是测控过程中反映被测对象、保证控制质量的重要一环,也是自动化、测控技术、机械电子等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基础课。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传感器技术与应用也飞速发展,而传统的传感器教学尤其是实践环节的教学迫切需要改革创新。为此,针对我校传感器实验教学的现状做一些有益的改革,旨在提高学生对传感器原理及特性的理解并进而达到设计和应用的目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 我国传感器及实验教学的发展及需求
传感器及智能仪器仪表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作为自动化、测控技术、机械电子等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特别是进入80年代后,国际上出现了“传感器热”:日本把传感器技术列为80年代十大技术之首,美国把传感器技术列为90年代的关键技术,我国把传感器技术列为“八五”、“九五”的重点研究项目之一;并且2003年3月国家教育部紧跟国际科技发展步伐,已将传感器的教学纳入到普通高级中学物理课程的教学体系中。由此可见,传感器在当今科技发展及国民教育体系中所处的重要地位。而对于传感器本身又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而且传感器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因此,加强传感器实验教学以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求。
2 传感器实验教学的现状
长期以来,理论教学重于实验教学的观念根深蒂固,影响了传感器教学的效果。传统的传感器教学尤其是实践性环节迫切需要改革创新。传统的传感器实验教学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中存在不重视实验的倾向
实验教学是理论知识和实验活动、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传授知识与训练技能相结合的过程。但是,对传感器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很多高校在教育观念上,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动手能力培养的倾向,在课程体系上,实验教学少有独立的教学体系以及相应的学分评价体系,实验课从属于理论课,实验内容含在理论课程中,实验学时与内容的开设随意性强,随意削减实验学时成为普遍现象,实验课时同理论课时比例不太合理等问题,从而大大影响了学生对传感器特性的理解及在传感器应用中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实验项目验证型多于设计型
目前,我系使用的传感器实验装置是由浙江高联科技开发公司提供的CSY2000D型传感器检测技术实验台,它所提供的实验项目大多为验证性实验,虽然各传感器透明式封装比较直观,但缺乏设计性、综合性要求,与工程实践脱节严重。
教学方式单调枯燥
传统的传感器实验教学是注入式的,从实验原理、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甚至连实验结果都面面俱到地由老师讲解,然后由学生“按方抓药”地操作。这使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影响其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的培养。
实验经费投入不足
实验室建设对各高校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投资,特别是对于一般的普通高校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对实验室的建设投入更少;而传感器又是精密测量仪器,一般单个售价都在50元以上,我系于2003年购置的6台CSY2000D型传感器检测技术试验台就高达万元/台。因此,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使得高校扩招后由原来的一名学生一台设备,改为2~3人一组,这样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一个学生做,同组人旁观,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3 改革与探讨
实验教学是高等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直观认识和拓展应用,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它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传感器实验教学必须从理论教学中解脱出来,实验教学应与本课程特点紧密结合,做一次全面的改革:
深化传感器实验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为推进我国全面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传感器实验教学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充分调研,对目前的传感器实验教学进行全面改革:从本科培养计划的约束,到实际实验教学的实施;从教师的教学观念,到学生的实验的目的等各方面都要充分认识到传感器实验在传感器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实际实验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独立的操作动手能力。
总体上说,注重引导,加强实验考核,使学生普遍对实验重视程度提高,能主动预习准备实验,甚至带着问题进实验室,学生的动手能力明显增强。
切实加强传感器实验室基础建设和科学管理制度
实验器材是开展实验教学活动的基础平台,虽然传感器实验器材价格相对较贵,但也应逐渐增加传感器实验室经费的投入,除了确保正常的教学实验所需各项经费外,还要投入一定经费改进和完善现有仪器设备。同时,还要加强实验室科学管理制度的建设,现在各高校的实验室管理专职人员紧缺,一般由理论课老师来担任实验的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其间存在管理漏洞,仪器损坏无法及时维修,严重影响实验教学的开展。因此,传感器实验室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自身条件建立切实可行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和实验操作规程,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实验教学管理和保证体系。
加快传感器实验教材的编写
实验教材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传感器实验是近几年才在各高校普遍开设,据调查现阶段各高校采用的传感器实验教材都是在厂家提供的仪器使用指南的基础上编写的讲义,缺乏规范性、普适性。根据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和本学科发展的现状更新充实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编写配套的、高水平的传感器实验教材是刻不容缓的。
改革传感器实验教学的内容及方法
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为了突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工程实践能力,使学生“消化理论、发展能力”我们对该课程的实验内容进行了较大改革:一方面保留了一些基础验证性实验,如电阻应变、电涡流位移特性、光纤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等,使学生通过这些实验,理解传感器的基木原理和特性,消化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开设一些设计性实验,如我们利用电阻应变片设计了数字电子秤,以及结合单片机知识设计出自动避障小车和全自动洗衣机控制器等,通过学生自己制作出一些小产品模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课堂中学过的传感器在其中的限位、距离检测等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外还要求撰写设计论文,这样更能够将设计思想、方案论证、技术路线等一些列创造性工作反映出来,同时还可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为将来撰写科技论文奠定基础。
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实验课是验证理论、应用理论、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实验指导的方法上,我们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在实验指导过程中,注意因材施教,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提示学生是否有更好的改进方法等等。如电阻应变实验中对电子秤标定时反复调节Rw3、Rw4直至托盘空时电压表显示为0v、200g砝码时显示为。反复调节最终是可以达到要求,当学生反复调节几次没达到预期要求时可能不耐烦了,这时提示学生根据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测力原理及输入输出特性――线性关系,分析电路中Rw3、Rw4的作用可以看出Rw3起调节放大倍数――即线性关系中的斜率、Rw4起零点参考电压调节――线性关系中的初始值的作用,经过这样比较对应后,很快可以得出这样的快速调节方法:当托盘空时,调节Rw4使电压表显示为零;然后将10个砝码全放入托盘,调节Rw3使电压表显示为;然后去掉全部砝码记下此时电压表读数v0 (如);再将砝码全放入托盘调节Rw4使电压表显示为(如);最后再调节Rw3使电压表显示为即可。通过像这个实验一样的实验教学方法改革,我们认识到如果在每次实验指导中都能够采用启发式的方法启迪学生,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那么一定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还可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建立科学的实验考核方案
成绩评定方式对于实验教学十分重要,它是这次传感器实验教学改革实施的总体指挥棒。学生最关心的就是成绩,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法宝设计较为合理的考核方案,既能达到考察的目的,同时使学生通过试验不仅能很好理解理论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为此,将成绩评价定位在是否理解并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以及鼓励创新思想和创新实践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正确与否。在总结多年实验课经验的基础上,采用两种结果验收相结合的形式,一种形式是当面验收,通过演示和口头介绍展示实验过程及实验效果,并完成高质量的实验报告(包括利用VC、vb、matlab等软件实现对测量数据的分析及相应的改进措施和仿真),这种方式是学生实践活动结果的直观体现;另一种形式是提交撰写设计论文,相对与前者,这种形式更能够将设计思想、方案论证、技术路线等一些列创造性工作反映出来,同时还可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为将来撰写科技论文奠定基础。学生的最终实验成绩是这两部分成绩的综合。
4 结束语
关于传感器实验课教学改革涉及面广,环节多,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我们只是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我们改革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让学生感觉到每一个实验都是一次挑战,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严谨的态度、细致的操作和灵活的思维。每一次实验的完成,不仅要让学生的实验能力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具有较高的全面素质的一流人才。
参考文献:
[1]廖正琴。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的传感器教学初探[J].物理教学与探讨,2003,5:42-43.
[2]罗萍。关于传感器实验与提高学生能力的思考[J].中国科学教育,:73.
传感器技术论文范文【第四篇】
关键词:传感器技术 课程教学 改革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b)-0184-02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机械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内容涉及大学物理、电工电子、电磁学、计算机技术等多门基础课程的专业知识,具有课程知识面广、综合性强、学时少等特点[1]。特别是机械专业学生对电工电子、电磁学及计算机等知识相对欠缺,初次接触系统静、动态特性、直流/交流电桥等抽象概念,学生一致反映《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存在学习难度大、课程内容松散、缺乏感官认识等问题。随着现代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传感器已经成为自动检测控制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例如新机械产品制造及装配、下线检测及设备状态诊断等均以传感器为基础[2]。因此,《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在机械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越来越突出的地位。为了保证机械工程专业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感器工作原理、最新技术及典型工程应用,适应学校培养创新型工程应用人才的需求,必须对《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改革,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1 传统教学及改革探索
传统教学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的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采用灌输式讲授教学模式,并辅以少量传感器视频与动画,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作为主体灌输知识,学生作为被动角色,被动吸收知识,传统教学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型思维模式。此外,由于《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涉及知识面宽,学生无法在课堂学习时有效将已有知识灵活运用于新知识的理解和学习,使学生感觉《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知识学习难度大,从而学生容易丧失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甚至产生厌学心理[3],这将使该课程的教学过程变得异常艰难,课程教学质量更无从保证。
教学改革探索
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整合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包括以下内容:传感器一般特性、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及计算机测试系统等。
通过对课程主要内容的细致分析和研究,将每类传感器的学习内容分为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实物及影像资料观摩、典型应用等四方面内容。其中基础知识首先为学生讲解该类传感器所用到的前期知识体系,便于学生与自身已有知识有效融合起来,消除学生对后续原理学习的畏惧心理;通过基础知识讲解,运用剖析法将该类传感器基本原理拆解,指出该类传感器工作特点和工作方式;在学生掌握传感器基本工作原理基础上,任课教师利用自己科研资源和学院的科研资源,尽可能将传感器实物至少是影像资料为学生展示;同时结合该类传感器的典型应用场合和安装工作方式给予详细讲解。优化整合后的教学内容不仅兼顾由浅及深的教学思路,使学生在学习初期接受起来相对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使教学内容的每部分具有统一的模式,使学生学习起来思路清晰,同时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和自学。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将科研项目中用到的传感器应用实例融合到课堂的教学内容,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实时性和前沿性。
教学方法探索
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快速膨胀,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课程教学任务。然而,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新教学模式能够最大化发挥教师的导引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从而新教学模式更适应《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的快速发展。
在新教学模式体系下,课程教学采用任课教师启发式引导、案例解析及课堂小组讨论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日常生活实例和工程案例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对实例和案例中所涉及的传感器基本原理和知识展开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借此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其理论知识的工程运用能力。同时,为了方便学生课后预习课程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在每节内容讲授完毕后,教师列出下节内容涉及的基础知识,以便学生课后可以及时温习,从而保证下节课内容的学习。
教学手段的丰富
在教学手段方面,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将多媒体教学、黑板教学及实物教学等多种手段有机结合起来。课程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很好地把概念、图形、动画、视频及声音等信息载体有机结合的特点[4],将一些传统黑板教学手段难以表达的教学内容和无法观察的现象采用图文并茂、灵活多样的多媒体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确保学生能够从认知的角度建立传感器技术的相关概念,力求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对于理论抽象的教学内容(例如传感器动态特性章节)则采用黑板式教学与仿真演示相结合手段,通过对公式的详细推导和仿真,加深学生对公式掌握和理解。对于应用性强的教学内容(如传感器原理、信号调理等)则采用多媒体教学、黑板教学及实物教学相结合手段进行讲授,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工程应用能力。
考评体系的创新
在课程考核方面,传统“闭卷考试”的考核模式具有诸多弊端:一是学生临时突击,放松平时学习;二是难以考查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为了改善传统考核模式的不足,提出“平时作业20%+课堂讨论表现30%+期末考试50%”,避免了传统依据考试结果定水平的不足,新考评体系重在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考核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平时作业以大作业为主,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课堂讨论以工程案例为对象,通过考评学生参与分析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了考评学生对课程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期末辅以闭卷考试,以确保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结语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的改革探索,使我们充分认识到教学改革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评体系。
参考文献
[1] 夏银桥。传感器技术及应用[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2] 张明月。项目式教学法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电大理工,2009,238(1):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