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论文(精编3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初中化学实验论文(精编3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初中化学实验论文1
关键词农村初中;学困生;特征;成因调查;教育干预策略研究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程,而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奠基工程是提升农村基础教育质量,从而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只有使农村劳动力的教育水平达到或接近城区劳动力的教育水平,才能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我们看到,在深入推进和全面实施义务教育的新形势下,城乡义务教育发展水平还很不平衡,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与城市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异。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在我国亿青少年中,学习困难生(学困生)比例高达%—%,而在农村初中学校,学习困难生的比例有呈明显增加的趋势,据我们的调查,学困生在被调查的初中生中所占比例高达%,也就是说,农村初中生中三分之一是学习困难生。初中生辍学现象仍然存在。辍学的原因由原来的经济方面因素为主转变为因学习困难而产生厌学情绪,从而放弃学习。由于过重的学习压力、家庭环境、社会影响和教师的教育方法失当等原因,导致部分学生出现学习困难或学习障碍等问题。如何帮助农村学习困难的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使他们不仅获得学业上的成功,而且建立自信,从而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已经成为目前我国教育界必须引起政府、社会和学校广大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并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研究学习困难生的教育, 提高农村初中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质量,是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热点问题和关键问题之一,它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教育理论界对如何改善农村地区教育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异的研究,多从改善办学条件、减免学费等角度进行研究,而关注农村地区的学习困难学生问题、并进行积极的教育干预,以此来改善农村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研究还不多。
为了揭示学习困难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构建科学的学习困难生教育理论体系,进而为丰富和发展素质教育理论提供一定的启示;促进广大农村初中教育工作者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理念,掌握有效的转变学习困难生的教育方法,进而为提高广大农村初中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提供理论平台;探索一条有效的农村初中学习困难生的教育途径和一整套科学的教育方法,进而为全面提高农村初中生的素质和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提供理论指导;构建良好的农村初中学校、社区和家庭一体化的转变学习困难生的教育环境,进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教育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自2007年2月起,由安徽宣城市宣州区教育体育局教学研究室牵头协调,宣州区狸桥中心初中与区教学研究室、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以及安徽省教育学会教学法专业委员会建立了义务教育阶段中等教育学校与教育科研机构以及普通高校教育科研工作密切合作的关系,狸桥中心初中正式成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研究生“科研实验基地学校”,成立了《农村初中学困生的特征、成因及其教育干预研究》课题组。课题组集中了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生、乡镇分管教育领导、社区管理领导、教科研人员、基层学校校长、教育教学管理干部、教研组长、班主任、各学科骨干教师构成的多层次调查、实验和研究群体,构建了一支由学校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与教育科研部门以及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紧密结合的课题研究骨干队伍。该课题于2007年10月被安徽省教育厅与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定批准为安徽省2007年普通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2007JGO7366)。
该课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其研究目的是,力求通过理论探讨和调查研究,分析农村初中学习困难生的特征以及导致他们学习困难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在此基础上,以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展开农村学习困难生教育干预的实验研究,探索农村初中学习困难生教育的原则、途径、策略和方式方法等,构建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较强的教育干预诊断机制和模式,为解决农村初中学习困难生教育问题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1.课题研究的主要实施阶段
《农村初中学困生的特征、成因及其教育干预的研究》课题,是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和教育科研相结合的角度,探索农村初中学习困难生教育问题,以提高农村初中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质量的有益的一项科研尝试。因此,它强调科学性、实效性、针对性、动态性、可操作性。
该课题研究时间从20 07年2月至2011年6月,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07年2月——2007年3月)。该阶段主要工作包括:进行课题设计,研究论证,收集相关文献资料,组建研究队伍,培训研究人员,编辑《课题研究通讯》等。
第二阶段为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07年4月——2009年12月)。该阶段又分为三个具体的研究阶段:
2007年4月——2007年9月,对宣城市宣州区狸桥中心初中所属四校初中学习困难生展开调查,着重调查分析影响农村初中学习困难生学习成绩的原因。对学习困难生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知识技能基础等方面的表现特征,对影响学习困难生成绩的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环境情况,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实施、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和调查报告撰写。
该阶段又分为三个环节:
2007年2月——2007年3月,为调查问卷的设计环节;
2007年3月——2007年7月,为调查的实施环节;
2007年8月——2007年9月,为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和调查报告的撰写环节。该阶段的研究成果为:《农村初中学习困难生特征、成因的调查研究报告》。
2007年10月——2009年10月,以宣城市宣州区狸桥镇所属的四所农村初中为实验学校开展教育实验,着重研究对农村初中学习困难生进行教育干预的途径、策略和方法。从家庭教育干预(良好家庭教育环境构建)、社区教育干预(良好社区教育环境构建)和学校教育干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方法、教育过程、学科渗透、心理辅导等方面)三个方面展开教育实验研究,进行教育实验设计、教育实验实施、实验结果统计分析和实验报告撰写。
同时,建立各校子课题:
农村初中学困生社区教育干预的实践与研究;
农村初中学困生学校教育干预的实践与研究;
农村初中学困生家庭教育干预的实践与研究;
农村初中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研究重点:一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应该拥有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和总结受欢迎教师的典型行为加以推广;找出影响学困生发展的典型的不当教育教学行为加以矫正,从而实现预防和减少学困生,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新的途径。学习、探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该拥有的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在教师中举办"我的教学观"、“我的教育理想”等专题教学征文活动。了解学生的正常合理需求,转变教师观念,调整教师的行为。在学生中举办“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等征文活动。
二是调查总结受欢迎教师的典型教育教学行为的特点及基本表现形式,探索推广的措施。通过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的研究,使积极的行为得以强化,不当行为加以矫正,为学习困难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有助于学困生的学习与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目标,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开展“我的教学困惑”、“我的教育故事”、“我的教育反思”、“学困生转化典型案例”、“我是怎样转化学困生的”等研讨征文活动:观察教师日常教学行为,引导教师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反思研讨自己的教学行为,找出影响学生情感、态度、动机等非认知因素发展的教师较典型的不当的教育行为。
三是探讨满足学困生特殊需要的策略:(a)认知领域;(b)情感领域;(c)动作技能领域;研究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各项教育策略:(a)心理辅导策略:分析学困生心理症状,采取相应的心理教育对策,消除他们心理障碍,提高心理素质。(b)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学会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技能,掌握各门学科具体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c)情感教育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发展健康情感,塑造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性格。(d)教学策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育者在教学中广泛运用直接教学、策略教学、诊断教学、任务分析等教学模式;同时,开展个别教育和辅导。(e)环境教育策略:建设以“成功”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和健康向上的家庭文化,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f)分科实施和分步推进策略:教研组发挥协调作用,任课教师具体承担学科辅导工作,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分步分阶段实施指导。
四是加强教学反思,调整教育观念和行为的研究:(a)学困生学习档案的建立:个人情况、家庭情况、表现情况;(b)学困生的学习评价问题;(c)对学困生教育帮助行为与效果的反思;(c)制定学校奖励学困生制度;(e)教师“一帮一”辅导学生制度。
该阶段又分为三个环节:
(1)2007年10月,为学困生教育干预实验的设计环节;
(2)2007年11月——2009年7月,为学困生教育干预教育实验的实施环节;
(3)2009年8月-2009年10月,为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和实验报告的撰写环节。该阶段的研究成果:《农村初中学习困难生教育干预的理论与实践》。
2010年2月——2010年6月,进行综合研究。该阶段的研究成果:《农村初中学习困难生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学科学习困难生的教育干预对策思考》。
第三阶段为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阶段(2010年7月——2010年12月)。进行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该阶段的研究成果:《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农村初中学习困难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第四阶段为课题结题阶段(2011年2月-2011年6月)。召开课题总结大会,整理研究成果资料,申报结题评估验收。
2.研究的内容、方法和过程
本课题的研目标是揭示农村学习困难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探索一条有效的农村初中学习困难生的教育途径和一整套的教育方法,进而为全面提高农村初中生的素质,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提供理论指导。同时构建良好的农村初中学校、社区和家庭一体化的转变学习困难生的教育环境。
研究内容
关于农村初中学习困难生成因的调查研究。一方面对学习困难生本人的调查,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分发调查问卷和访谈,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调查;另一方面对影响学习困难生成绩的学校、社会和家庭进行调研,着重调查导致学习困难生学习成绩差的各种因素,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探讨农村初中学习困难生的一般特征。
关于农村初中学习困难生教育干预的实验研究。研究者以宣城市宣州区狸桥中心初中本部及所辖的南湖初中、昝村初中、卫东初中等四所初级中学为实验基地,以狸桥中心初中本部及所属四所初中7—9年级学生为调查实验研究对象,着重从家庭教育干预(良好家庭教育环境构建)、社区教育干预(良好社区教育环境构建)和学校教育干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方法、教育过程、学科渗透、心理辅导等方面)三个方面展开教育实验研究,探索农村初中学习困难生教育的原则、途径、策略和方式方法等,构建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较强的教育干预诊断机制和模式。
该课题和国内已有研究相比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突破:(1)在研究内容上,本课题以农村初中学习困难生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导致他们学习困难的内在因素(知识、技能、动机、兴趣、心理等)和外在因素(家庭、学校、社会等),在此基础上,以宣州区狸桥地区的若干所农村初中为实验基地,对如何有效转化农村初中学习困难生问题展开实验研究。(2)在研究方法上,本课题运用调查法、实验法和访谈法,对学困生成因等问题进行阐述,这与国内已有研究有显著差别。
研究方法
文献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进行文献分析、筛选、比较和研究,了解了当前学困生研究的成果,对中外学困生研究相关理论做了系统的梳理,了解了相关课题的研究状况和趋势,写成文献综述。
问卷调查法:将设计好的问卷发放到承担课题研究的学校,让被调查者做出回答,通过对问题答案的回收、整理、分析,获得相关信息。通过问卷调查,进一步了解了农村初中学困生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访谈法:事先设计好访谈的问题,对个别学困生进行访谈。以开放式的方法来搜集农村初中学困生的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形成某些观点,通过倾听与研究对象沟通互动,真实反映农村初中学困生的现状。
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实验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加强社区、学校、家庭之间的配合,探索解决农村初中学困生学习困难问题的途径,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反思。
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记录。定期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科学验证和提炼,并使之上升为教育理论,思考并撰写相关研究文章。
研究过程。
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实施措施。
本课题的准备比较充分,为了研究工作的科学正常、严谨开展、有序进行,课题研究的一系列工作做得实实在在,科研态度严谨,内容科学,步骤踏实,方法有效。
(1)重视教师自身的学习。对课题组成员以及各个承担课子题研究的四所学校的教师统一思想认识,明确课题研究工作的方向,并引导其加强理论学习。我们采取各种手段,组织教师在业余实践中进行自学,阅读科研理论、教育教学书籍、杂志上与课题相关的文章,充分利用网络的广阔空间,并组织教师多次参加省、市、区、片教科研会议,撰写与课题相关的论文进行评奖,并汇编成多部专集。
(2)制定规范合理的研究制度。每学期初,召开课题组会议,课题组成员共同商讨出可行的研究计划,使组员有的放矢地开展研究;课题组定期集中活动,除了进行课堂教学研讨以外,还交流学习心得,分享经验,提出疑惑;每学期请安徽师大何更生教授来校指导课题研究工作,以总结经验,不断进步。
(3)课题研讨形式丰富多样。互动研讨,教师将研究过程中的理念和思考写成文章,相互交流;论文评选,课题组针对本课题研究设计了不同主题的七次论文评选活动,调动全体教师的参赛积极性,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将实践上升到理论层次。
进行有效的课题研究。
(1)对学习困难生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知识技能基础等方面的表现特征,对影响学习困难生成绩的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环境情况,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实施、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和调查报告撰写。
(2)从家庭教育干预(良好家庭教育环境构建)、社区教育干预(良好社区教育环境构建)和学校教育干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方法、教育过程、学科渗透、心理辅导等方面)三个方面展开教育实验研究,进行教育实验设计、教育实验实施、实验结果统计分析和实验报告撰写。
(3) 论文集编辑、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研究总结撰写。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编辑汇编了《农村初中学习困难生教育干预的理论与实践》、《农村初中学习困难生教育干预的实践与研究》、《学困生的特征、成因及其教育干预对策研究》、《学科学习困难生的教育干预对策思考》、《学困生教育典型案例》、《我是怎样转化学困生的》、《我的教育故事、我的教育反思》、《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等系列研究成果专辑以及《农村初中学习困难生教育干预研究资料专集》,撰写了《农村初中学习困难生的成因、特征的调查与教育干预策略研究报告》、《农村初中语文学校困难生的成因及教学策略研究》、《农村初中学生写作困难的教学策略研究》、《初中学困生应对方式、心理健康及其关系研究》、《农村初中学习困难生学校教育干预的实践与研究》、《农村初中学习困难生家庭教育干预的实践与研究》、《农村初中学习困难生社区教育干预的实践与研究》、《农村初中学习困难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农村初中学习困难生成因、特征及其教育干预的实践与探索》、《农村初中学习困难生的特征、成因及其教育干预研究研究报告》等研究论文、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课题组成员多次参加全国、省、市教育学术会议并提交学困生教育研究论文进行会议交流多篇获奖。
3.课题研究的成效以及问题思考
研究成效。
学校方面。
通过这项课题研究,学校在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及学生管理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了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1)讲述自己的故事——教育叙事。经常讲述和写出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教育教学故事,能养成观察事件、思考问题、及时动笔的良好习惯,会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能够融洽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在此项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我的教育故事”、“我的教育反思”、“学困生转化典型案例”、“我是怎样转化学困生的”评比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总结教育的经验——科研论文。多年的教育教学经历,肯定给教师留下很多的经验和教训,及时总结出来,对同事是启迪,对自己是鞭策。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七次组织教师对各个课题研究方向进行思考撰写科研论文,并汇编成专辑。
(3)探索解决的方法——教育教学。本课题研究调动了教师投身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我们引领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学困生教育讲座等,促进学困生学业提高。这样,既明显提高了教学质量,又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4)关注学生精神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作为农村初中,有其特殊性,教育工作者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本课题从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方面入手,找到了学生学习困难的症结所在,并制定了相应配套的措施,如定期开展心理教育讲座、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组织心理团体活动、开设心理健康课等等,在学困生心理辅导和心理疏导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教师方面。
伴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教师专业发展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阅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师要多读书、善读书。子课题组学校以及成员订阅了教育教学杂志,如《课程教材教法》、《中外教育比较》等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利用学校图书室、网络进行阅读,并且有针对地学习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内容。这些阅读活动使得教师的知识结构得到更新,学到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2)鼓励教师撰写教育随笔。通过对教育随笔的研究,丰富教育研究的方法,为教师提供了一种有效便捷的研究途径,去关注自己教育教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反思教育教学中的得与失,记录自己的人生历程,以此刷新自己的教育生活。通过撰写教育随笔,教育故事,使教师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行为方式,提升科研素质,促进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教育随笔中享受教育生活的幸福。
(3)教师进行反思性学习。反思性学习一般是指学习者以自身的思想和行为作为思考和研究对象的学习活动。反思性学习是从教师的自身出发,从本质和根源上激发教师的自觉性和能动性,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和自觉的反思意识,从而加速自身的专业发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通过不同方式引导教师进行反思性学习,要求教师立足于自身实践反思,养成反思的习惯与能力。
(4)教师在阅读中思考,在实践中提升,极大地焕发了教师对教育科学研究和教育写作的极大热情。课题研究更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改善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实践。贯彻课题研究全过程,狸桥中心初中、狸桥片教研中心积极组织广大教师锐意探索,深入思考,开展了多次课题研究论文征集评选活动。2008年初,118位教师参加了“农村初中学困生的特征、成因调查及其教育干预策略研究”征文评选;2008年6月,开展了“转化学困生的对策研究” 征文评选;2008年6月,组织教师撰文参加全区第八届中小学幼儿教师教育教学论文评选、全区中小学教师教育征文评选和市优秀教育科研论文评选;2009年3月,开展了“学科学困生教育对策思考”征文评选;2009年5月,开展了针对学困生教育的“我的教育(教学)故事”、“我的教育反思”作品评选;2009年7月开展了“学困生转化典型案例”征文评选;2009年10月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论文评选。2010年4月,各校举办“我是怎样转化学困生的”教育经验报告会以及学困生帮扶经验交流会;2010年6月,片教研中心举办了学困生教育案例及个案研究征文评选。教师的几10篇论文获区级优秀论文奖;3篇论文获市教育科研论文奖;课题组组长、张家忠校长的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获2008年全市教育科研论文评选二等奖,两位教师的论文获三等奖;张家忠校长的课题研究中期报告获2009年全省教育科研研讨会交流论文评选一等奖。
学生方面
在这次课题研究过程中,学生成为了最大受益者之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价值观的改变。价值观教育在人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正处于青春发育初始期和社会化发展关键时期的初中生来说,有没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其个性的形成。因此,引导和帮助他们养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对走好以后的人生道路是至关重要的。在这项课题研究中,我们向学生进行了价值观教育,指出了“金钱至上”的弊端,引领学生要树立人生的理想,要为自己的目标而行动。
(2)学生成绩的提高。通过对所测对象三年的跟踪调查,发现百分之四十五的学生学习成绩取得很大提高,甚至有一些学生成绩已经跻身中上等。卫东初中获得2010年区教育体育局中考教学质量提升奖,狸桥中心初中、南湖初中学生在2011年中考中教学质量明显得到提升,得到了学生家长的好评。
(3)学生学习习惯的改变。通过对实验前后学生习惯的比较,发现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生不是盲目地被动地学习,而是主动去学习知识,能够及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认真听讲,主动回答问题、提出问题。
(4)开始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农村初中学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负责课题课题研究的四所学校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来探究其心理健康状况,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学生的心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心理讲座等形式的活动,并对其中一些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校还开展了“学困生”进步奖评选活动,点燃了学生进取的火苗。通过对“学困生”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加深了师生感情联络;使他们自我调控学习情绪,保持积极向上的最佳学习心态,促进自我发展,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挥各种良性刺激的迁移功能,达到求知与做人的和谐统一,全面提高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本课题的研究前期准备工作充分,论证严密,针对性强,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课题目标明确,思路正确;实施严谨周密,步骤稳妥,方法得当;领导重视,专家引领,教研人员协作,四校教师全员参与,研究资料丰富翔实,成果比较系统全面。几年来开展的科学、有序的理论探讨、调查研究和实践活动,学校管理干部和广大教师们共同努力,投入了很多精力,物力,付出了心血,做了大量实际性的工作,促进了广大教师适应课程改革需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大面积提高学生素质,均衡发展的教育理念,提高了广大教师对学困生教育问题的认识;为教师们的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和业务素质的不断优化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平台;探索了有效的学困生教育的途径和教育方法,为全面提高全体学生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提供了理论指导;构建了良好的农村初中社区、学校、家庭一体化的转变学困生的教育网络与环境,为新农村义务教育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关注学困生群体,促进了农村学校特殊群体的进步和发展,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科研水平,培养了教科研骨干力量,积累了丰富翔实的研究资料和组织群众性教科研工作的宝贵经验,为宣州偏远农村地区初中师资队伍建设做出了较突出的成绩,也为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校园,提升农村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2012年1月30日,狸桥中心初中与安徽师范大学承担的安徽省“十一五”普通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农村初中学困生的特征、成因及其教育干预研究》顺利通过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专家组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荣获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颁发的《省级课题结题证书》。专家组鉴定认为,“课题组本着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负责的教育使命感,致力于本地学困生教育干预的实践研究,体现了可贵的教育情怀。从整个研究过程看,研究目的明确,研究思路清晰,研究工作较扎实,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效,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同意结题”。专家组希望课题组继续探索,将课题的研究成果进一步的完善,努力实现“让每一位的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的”教育愿景,为他们打下终身发展的良好基础。
问题思考
通过研究,本课题组成员感到尚有以下问题有待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地开展深入研究:
学校、家庭和社会一体化的农村初中学困生教育体系的构建问题;
校内各学科教师协调配合的农村初中学困生教育体系的构建问题;
如何根据各学科特点有效实现农村初中学困生转化的问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初中化学实验论文》,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初中化学实验论文2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重要性
随着新课标理念的不断深入,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教育的重要地位日益显著,然而我国现今的初中化学教育中实验教学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针对这些不足,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实验教学对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性,以求引起初中化学教育的重视,进而完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争取更好的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化学实验学习奠定夯实的基础。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发展现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不断发现规律、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探索规律的一门实验性学科,化学这门学科特有的“神奇”化学反应现象总是能够引人入胜,吸引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实验动手环节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发散自我创新性思维,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我。初中是学生化学学习的起步阶段,对学生将来的化学学习起着极其重要的奠基作用,新课标提倡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我国初中化学教育体系也在新课标的呼吁下得到逐渐完善,然而在个别学校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力度还不达标,存在仅仅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教学、忽视实验教学等现象,若缺乏对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力度,会大大阻碍学生在化学实验学习的动手实践能力发展,打消学生对初中化学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上述现象,本文探讨总结了关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建议,以求提升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更好地促进我国初中化学教学发展。
二、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鉴于初中化学教育中实验教学的发展现状,分别从实验教学在提升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发展学生独立思维形成、提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锻炼自作能力出发,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进行以下探讨: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化学特有的实验现象总能处处引人入胜,通过演示实验的教学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和热情,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思维随着实验教学的进行不断自我发散,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积极学习化学。例如,在学习钠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时,会生成大量气泡,反应结束后,钠消失的无影无踪;燃烧剧烈的火柴在放入装满二氧化碳的瓶内时,会瞬间熄灭;没擦干的小刀在火上烘,刀的表面会变蓝;削皮的苹果放在空气中会变色等,这些神奇的化学现象可以极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刻维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然而这些现象若是仅仅通过书本上的文字或者某张图片传达给学生,很难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反应的精髓,通过演示实验可以真正的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反应的神奇所在,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在观看完演示实验后,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化学反应的原理进行讲解,令人难忘的化学反应现象极大地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同学们沉浸在化学实验神奇的现象时,教师可以及时将实验教学与书本知识教学相融合,将实验想象和课堂知识联系起来,进而避免学生处于盲目的看热闹的状态。在实验教学前,教师可以做好学生的准备工作,让学生能够明确实验目的,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观看实验现象,结合书本知识不断的进行自我提问、自我思考,在实验结束后,总结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在课堂上积极寻找答案,同学们也可以将自己的问题与大家分享,在团队小组中进行讨论。通过实验教学,学生们对化学的学习态度,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这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在实验教学中加入师生互动环节,同学们相互探讨问题的环节,设置答案不唯一,有理即可的开放性问题,来活跃学生们的思维,以保证时时刻刻抓住同学们的注意力,保证学生在化学实验教学的时间内,可以提高听讲效率,集中自我注意力,随时准备回答老师和同学的提问,在实验演示时积极思考问题,进而培养自我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提升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角,讲解化学知识点占据了课堂的很大部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突破被动学习的限制,对化学的学习完全遵循教师的路线,完全处于被动的位置,实验教学的出现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窘境,提升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例如,在学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引入动手实验环节,鼓励学生组建讨论小组,实验前组内讨论二氧化碳具有怎样的性质,明确实验目的后分组进行试验,将燃烧的火柴放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内,观察火柴的燃烧情况,再通过组内讨论将结果总结下来交给教师检查。在这样的实验教学模式下,学生有效的占据了化学学习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按照自己的思维路线探讨问题,这对提升创新思维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4.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验教学的主体就是学生,在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中,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化学实验中,真正做到用实践检验真理。化学实验的操作技能、步骤方法是学生今后实验的基础,教师在讲解完实验注意事项后,要对学生实验方法、实验步骤进行详细说明,学生从准备实验用品、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到清理实验现场,亲力亲为,逐渐培养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经验的积累,这对巩固学生理论知识,锻炼自我的动手实践能力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为学生今后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夯实的实验基础。
三、增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
化学作为一门实验学科,无论是在工作生活、工业生产、军事医用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实验教学在化学教育中又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实验教学的大力推广,极大地提升了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初中化学的学习效率,推动了我国化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为学生今后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夯实的实验基础。初中化学教育应该大力提倡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动手实践能力,以求培养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顺应21世纪人才素质全面化的时代潮流,为我国的化学事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四、结论
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准备实验、进行试验、完成实验,不断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学以致用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千奇百怪的实验现象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学生作为实验教学的主角,在学习中时刻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增强学习效率,学生可以通过自我提问、自我思考来不断培养自我的独立思考能力,真正做到按照自己的思维路线探讨问题,夯实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进一步锻炼自我实践操作能力,发散自我的思维方式,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沈建玲.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年9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
[2]孟建山.浅谈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5,(03):71.
初中化学实验论文3
关键词:初中化学;原创习题;命制原则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12-0086-03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
doi:/
初中化学原创习题就是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和《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为依据,结合一定的知识背景和教学情境,自主命制的、用于学生练习和实践的、具有已知答案的问题[1]。
原创题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弥补教科书内容滞后的弊端,同时命制原创题也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原创题必须准确反映化学教学的方向和中考命题的导向,而不仅仅是标新立异,因此命制初中化学原创题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命题经验,举例说明命制初中化学原创习题的原则。
一、科学性的原则
科学性是命题的最基本要求,是衡量原创题质量最重要的指标。总的来说,原创习题要题意清楚、文字准确、内容完整、措辞严密,确保知识无错误、表述无歧义、内容无超纲、导向无偏差、答案无争议等。
例1(2011年崇左市中考题)某同学称取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10g,配制成50g溶液,再向其中滴加澄清石灰水,加入澄清石灰水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解决以下问题:
(1)计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
(2)当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计算此时反应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评价:读图,并结合Ca(OH)2与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产生5g的碳酸钙沉淀需要的Ca(OH)2;也就是说50g澄清石灰水里必须含有的Ca(OH)2,而Ca(OH)2的溶解度最大也就是0℃的,所以这道中考题的题干存在科学性错误。
例2(2012年泸州市中考题)为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甲、乙、丙三个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了实验探究。
(1)甲同学: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燃烧停止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集气瓶中吸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 。
(2)乙同学:用碳替代红磷,完成上述实验,发现集气瓶内并没有吸入水,其原因是 。
(3)丙同学: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 溶液,然后完成乙同学的实验,得到了与甲同学相同的实验结果。
评价:第(3)问给出的参考答案是“NaOH”。其实,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生成二氧化碳,随着氧气浓度变小,还会生成大量的一氧化碳,NaOH溶液不可能吸收一氧化碳。即:不可以使用NaOH溶液和木炭代替水和红磷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
另外,笔者认为化学题目中的仪器图也要绘制规范。笔者翻查2012年全国各地的中考化学试卷就发现很多画错漏斗末端的情况(分液漏斗、普通漏斗的末端是斜口,便于液体留出;长颈漏斗的末端是平口,便于液封)。
二、创造性的原则
原创题应该是在现行教科书或教辅资料上找不到的,因此命制原创题贵在创新——内容创新、情境创新、问题创新、题型创新等。富有时代气息、令人耳目一新的题目,能使学生常做常新,使教师常教常新。
例3为什么警犬可以帮助警察破案呢?原来,每个犯罪分子只要到过现场就会留下他身上特有的气味(尤其是足迹的气味)。嗅觉异常灵敏的警犬能根据案发现场残留的气味,辨别出歹徒逃跑的方向,甚至能追踪到隐匿的凶器和嫌疑犯。
从微观角度分析,警犬能追踪到嫌疑犯的主要原因是 (填写序号)[2]。
①分子的质量很小 ②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③分子不断运动 ④分子间有间隔。
(参考答案:②③)
评价:此题改编自“关于汶川大地震中搜救被困人员”的一道中考化学选择题,原题情境悲伤。为了赋予这道好题新的面孔,笔者将其更换情境(改为警犬帮助破案)、调整选项、变化题型,这样改编后情境新颖有趣、素材永不过时,而且多角度考查了微观粒子的基本性质。
三、基础性的原则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具有突出的基础性,因此原创题必须立足基础知识、注重基本技能、关注基本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虽然原创题不落俗套、未曾相识,但绝不能命成偏题、怪题。
例4美国篮球队的球衣是耐克运动用品有限公司利用废旧矿泉水瓶制成的,每22个瓶子可以制成1套队服。由于球衣采用最新技术生产,因此不仅能提高运动员的成绩,而且降低了对环境的危害[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矿泉水瓶的材料是聚酯纤维。聚酯纤维与下列哪种材料的类别最接近( )
A.陶瓷 B.不锈钢 C.蚕丝 D.聚乙烯
(2)废旧塑料瓶经清洗、消毒、熔化、制粒、漂白,再抽丝织成球衣。这一过程中的消毒和漂白属于 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
(3)耐克公司使用再生聚酯纤维生产球衣是全球首创。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再生面料迎合环保主题也展现了高科技手段;②生活垃圾应该分类回收利用;③生产再生面料可以减少碳排;④我国石油资源丰富无需开发再生面料。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1)D (2)化学 (3)B]
评价:此题以美篮球衣为素材,经过巧妙铺垫、精心关联,终于将聚酯纤维的高深内容命制成通俗易懂的初中化学练习题。题目联系体育运动,体现学科价值,关注资源再生,重视考查材料基础知识和可持续发展思想。
四、应用性的原则
科学技术来自社会,服务人类。原创题要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化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一些与化学有关的自我保护技能,从而避免死记硬背、体现学以致用。
例6多年来,因为地窖内CO2浓度超标(大于1%)使人窒息的不幸事件时有发生。在没有测量CO2有害浓度的专业仪器时,有哪些简易方法可以使用呢?不少书刊上介绍的简易方法是灯火检验法、小动物检验法等。有人通过实验发现:在CO2体积分数为20%的空气里,灯火才能慢慢熄灭;在CO2体积分数为30%的空气里,才能观察到小动物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在常态空气里不变浑的澄清石灰水,在CO2体积分数达到1%的空气里就能很快的明显变浑[4]。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检验地窖里CO2的有害浓度,应选择的简易方法是 (填写序号)。
A.灯火检验法 B.小动物检验法
C.石灰水检验法
你选择该方法,所依据的CO2化学性质是 (用化学方程式说明)。
(2)检验CO2有害浓度时,应先把地窖中的空气取出少许,但人不能进入地窖取气。请你设计一个“地窖空气取样仪”,使人站在地面上就能取出地窖里的空气(可画示意图)。
(3)若地窖内的CO2浓度超标,可采用哪些简便方法降低CO2的有害浓度: (写出1条即可)。
[参考答案:(1)C;CO2+Ca(OH)2=CaCO3+H2O (2)略 (3)用鼓风机将地窖里空气抽出或用喷雾器向地窖内喷洒石灰水等]
评价:这道原创题的命制素材来自笔者的1篇实验论文。经过精心打磨,此题具有很好的层次性、开放性和教育性,重视考查常见物质的重要性质,突出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探究性的原则
探究性题目起于问题的觉察,继以心智的探索,止于问题的解决。我们要以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和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为命题背景,精心设计富有操作性、研究性的习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7我们知道,中和反应几乎都是在溶液里进行的。
提出问题酸、碱在固态时能否发生中和反应呢?若能反应,如何证明反应生成了水呢[5]?
查阅资料固态的无水醋酸也叫冰醋酸,熔点℃,化学式可简单表示为HAc;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会变蓝;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遇到固体氢氧化钠、冰醋酸均不变色。
实验验证在室温12℃的情况下,同学们开始实验,请你参与如下的活动。
Ⅰ.在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加入少许无水硫酸铜粉末,搅拌后发现固体颜色 。
Ⅱ.在盛有 的试管中也加入少许无水硫酸铜粉末,搅拌后发现固体颜色不变。
Ⅲ.在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冰醋酸,搅拌后,手摸试管会感觉到 ;再向该试管里加入少许无水硫酸铜粉末,搅拌后发现固体颜色 。
实验结论氢氧化钠固体与冰醋酸固体发生中和反应生成了水等物质。请你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拓展反思(1)实验的第Ⅰ、Ⅱ步属于对比实验,旨在说明 。
(2)在实验的第Ⅲ步,若氢氧化钠过量,且中和反应生成的水较多,那么氢氧化钠与硫酸铜还会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蓝色沉淀。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氢氧化钠溶液与醋酸溶液混合后有没有反应呢?某同学采用“向混合液里加入硫酸铜溶液”的方法。他加入硫酸铜溶液后发现有蓝色沉淀生成,于是他认为氢氧化钠仍然存在,应该没有与醋酸反应。该同学的判断正确吗? ;请你说出理由; 。
[参考答案:实验验证不变;冰醋酸;发热;变蓝实验结论NaOH+HAc=NaAc+H2O拓展反思NaOH、冰醋酸均不能使白色硫酸铜变蓝;2NaOH+CuSO4=Cu(OH)2+Na2SO4;不正确;NaOH过量]
评价:这道原创题选材新颖(固体烧碱和冰醋酸的干态反应),巧妙联系初中化学的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探究性学习和对比实验等知识和方法,充分体现了探究性、基础性和学科特点。
六、真实性的原则
使用真实性化学情境命题,能拉近化学与生活的距离,体现“化学就在身边”,有利于学生把解决化学问题的经验迁移到今后的生活及工作中。
例8徐州市李老师发明了增氧酒精灯,以代替酒精喷灯(见右图)。增氧酒精灯就是在普通酒精灯的灯芯座中间加一个导气管(即增氧孔),使用时将氧气通入灯芯座的增氧孔,然后点燃,酒精就剧烈燃烧起来,焰心处的火焰发白,温度高达1200℃[6]。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普通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根据增氧酒精灯的构造可知,增氧酒精灯的火焰温度是 最高;普通酒精灯的火焰是桔黄色,而增氧酒精灯的火焰是白色,这与 (填“氧气浓度”或“酒精浓度”)关系最密切。
(2)利用增氧酒精灯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非常方便,只需将细铁丝放到增氧酒精灯的白色火焰处,铁丝立刻剧烈燃烧、火星四射。请你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细铁丝在普通酒精灯、酒精喷灯上都不能燃烧,却能在增氧酒精灯上燃烧,这是为什么呢?小李同学总结了以下三点原因,你觉得合理的是 (填写序号)。
①铁丝周围氧气的浓度大;②铁丝所处的位置温度高;③铁丝是易燃物。
[参考答案:(1)焰心;氧气浓度 (2)3Fe+2O2Fe3O4 (3)①②]
评价:徐州市很多学校化学实验室均配备了增氧酒精灯,用它可以做一些高温实验和铁丝燃烧实验等,因此引导学生关注增氧酒精灯的原理和使用很有必要。鉴于此,笔者以增氧酒精灯为素材,恰当融合了燃烧条件、铁丝燃烧实验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和技能,注重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当然,要想命制出优秀的原创题,不仅要灵活把握命题原则,还要熟悉命题方法(本文不再赘述)。
参考文献
[1] 李德前。浅探初中化学原创习题的命制[J].化学教学,2011,(6):52-53,58
[2] 李德前。快乐寒假·九年级化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16
[3] 美篮球衣科技:再生聚酯纤维每套队服=22个塑料瓶[EB/OL].http:///html/2012-08/13/content_1857
/2012-09-06
[4] 李德前。探寻“检验二氧化碳有害浓度的简便方法”[J].化学教育,2009,(2):60-61
[5] 卢家瑞。中和反应有水生成的证明[J].化学教学,199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