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中学体育说课稿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563139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学范文“中学体育说课稿精编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中学体育说课稿范文1

一、前言部分

三者都提出了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而《大纲》更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标准(实验稿)》和11年提出的《标准》则把音乐教育和社会目标追求统一起来, 并用审美价值、创造性价值、社会交往价值和文化发展价值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2011年颁布的《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更加充实完善,课程基本理念由十条综合为五条,将《标准(实验稿)》的第五条“重视音乐实践”改为“强调音乐实践”;“突出音乐特点”替代了“完善评价机制”;“提倡学科综合”改为了“关注学科综合”;“理解多元文化”改为“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使内容更加准确,易懂和完善。

二、《大纲》的“教学目的”与《标准(实验稿)》和《标准》的“课程目标”的比较

《标准(实验稿)》比《大纲》有了明显的改善,更能体现音乐教育的规律。《标准(实验稿)》用“目标”来取代《大纲》的“目的”表述,定位更加严谨。《大纲》的“教学目的”表述不够准确。而《标准(实验稿)》的教学目标有三个明确的目标,称为三维目标即: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 过程与方法。3. 知识与技能。这三个维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被置于首要的位置,突出了音乐课程的以审美为核心的特点。与《大纲》相比,在《标准(实验稿)》中,新增“过程与方法”和“知识与技能”作为目标之一,更加具体化和形象化。2011年的《标准》则与《标准(实验稿)》大致一样,有些微小的改动,且更加完善。例如在学段目标中的3-6年级中增加了”合唱、乐器演奏及音乐活动的分量”。

三、《大纲》的“教学内容和基础要求”与《标准(实验稿)》和《标准》的“课程内容”的比较

《大纲》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包括唱歌(小学低年级加有“唱游”)、欣赏、器乐、识谱四项。内容过于强调知识和技能,要求上有点偏高偏难,这就不利于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标准(实验稿)》的课程内容则强调以审美为核心,将“感受与鉴赏”放于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标准(实验稿)》将“表现”也列入课程内容。并将原来隐含在教学中的音乐文化知识和分散的音乐创编活动,加以集中并拓展为“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两个领域。这四个领域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有利于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发展。

与《标准(实验稿)》相比,《标准》只有些细微的变化,在领域一中将“感受与鉴赏”改为“感受与欣赏”,鉴赏是在感性基础上融入理性的东西,是欣赏的更高层面,对于学生来说有难度。而换成“欣赏”就没有“鉴赏”的难度大,且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表现”领域中则加强对中国的传统音乐学习的学习,同时也降低学习难度,更加注重实践。例如在演唱部分中要求3-6年级的学生“每学年应能背唱歌曲4-6首(其中中国民歌1-2首),学唱京剧或地方戏曲唱腔片段”,这样的内容能使学生更加了解我国的传统音乐,从而来使我国的传统音乐得到发展。

四、实施建议

《标准(实验稿)》的实施建议是将《大纲》中的“教学考核与评估”、“教学设备”和“实施本大纲应注意的问题”加以综合和完善而提出的:1、教学建议;2、评价建议;3、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4、教材编写建议四个部分。这种实施建议是建立在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基础上的,符合我国国情。这同《大纲》的硬性规定、的要求相比,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标准》与《标准(实验稿)》相比有些小变动,例如在教学建议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新增“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和整合”,《标准(实验稿)》中的“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扩写为“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等。又如在第二部分评价建议中删掉了评价原则等。这些变动无疑使《标准》更加的完善,也更加有利于教学的实施。

中学体育说课稿范文2

1课程标准的变化

课程名称的变化

课程标准修订稿将小学与初中课程名称统一起来。在2001年的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小学的体育课程名称是“体育”,初中和高中的体育课程名称为“体育与健康”。由此引起了一场关于课程名称的激烈讨论,尤其是改革初期,其一是为什么体育课程名称更名为体育与健康?其二是体育与健康是体育加健康教育吗?其三是为什么小学是体育,中学是体育与健康,为什么需要2个不同的名称?第1个问题随着改革的推进,争论的声音越来越弱;第2个问题的争论十分激烈的时候,毛振明作了解释,说体育与健康,既不是体育与健康完全并列,更不是体育加健康教育,而是体育为健康。为此,争论该问题的声音也渐渐消失。关于第3个问题,一直就无人作详细合理的解释。如今,尽管课程标准修订稿没有说明统一名称的原因,但已将中小学体育课程名称统一为“体育与健康”。因此,今后对课程标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对课程名称的表述也应随之统一起来。

课程理念导向的变化

从对课程标准修订稿和实验稿课程理念的比较可以看出,由过去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变成了现在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看似只是文字上的改变,实质上反映出一种新的导向,即由重视学生变为倾向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即提倡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掌握。回顾从2001年走来的新课改历程,我们不得不承认有部分教师在贯彻落实新课标的时候出现了极端化现象,如课程理念中提出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结果出现了过分重视现象,课堂上反映出的是不批评只表扬的“无劣课堂”,或许是不敢批评了,或许是不愿批评了,甚至出现了不该表扬的都出现了误导性表扬,如有节小学体育课,课前任课教师在场地上放了几个新板凳,其目的是想让同学们在本节课上做跳凳子练习,在课的开始部分,老师问全体学生,“同学们,你们说咱们今天增添了什么新器材?”小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板凳!”老师接着表扬说:“你们真聪明!听了这样的表扬,估计大家都会产生一种疑问,难道知道板凳就是聪明吗?因此,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足可以表达出要重视学生的发展,不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课程修订稿“在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同时,还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课程标准修订稿中“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实际上告诉我们,只有学生学会学习了,才能有更多的机会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也才能更好地得到发展。因此,这种导向的变化,无论对于实践者而言,还是对于理论研究者而言,都需要认真分析和把握其深刻内涵,以新的方式认真落实好新课标,不断深化体育课程改革。

五大领域结构的变化

课程标准修订稿把实验稿的“5大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整合成了4个学习方面,即把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合二为一,变成了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在过去的5大领域中,一线教师实际上在实施教学具体操作过程中,无论是课前撰写教案制定教学目标,还是课中对教学过程的把握、教学目标的逐步达成,都存在着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难以截然区分开来的情况,结果导致目标的设置既像是心理健康目标又像是社会适应目标,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不能有明显的操作界限将其分开。因此,过去的5大领域从理论上可以如此,但实际中难以清晰化。而课程标准修订稿,果断地将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整合在一起,自然就消除了长期以来对该问题的不解,也便于实际中操作。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5大领域也好,4个学习方面也好,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并非完全按照这些方面照搬设置,因为,有些方面如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是通过体育活动的参与得以增强的,这种增强并非能够在一两节课上有所凸显,而是系统的,甚至是长期的过程。

实施指导的变化

课程标准修订稿从多个维度对实践者提出了指导。具体变化是:其一,实施建议更加具体、实用。如实验稿在教学建议这一部分的内容是:(1)地方和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制订;(2)教师教学方案的制订;(3)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4)教学方法的改革。每一方面的内容都较为笼统,也就是说缺乏可操作性指导。而修订稿突出反映该部分的内容更“实”了,指导性更强了,可操作性突出了。如在教学建议部分是:(1)设置学习目标的建议;(2)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的建议;(3)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建议。不但从3个方面把主要教学建议提出来,更是告诉老师具体如何操作。如设置学习目标的建议,一方面要求在目标多元的基础上有所侧重,另一方面要求细化标准提出课程目标,重点提出“具体学习目标一般应该包括‘条件’(在什么情景中)、‘行为’(做什么和怎么做)和‘标准’(做到什么程度)3部分”。且提出“为了更好地表示目标的层次性,在制订学习目标时应使用能够体现不同层次意义的行为动词。”同时提出了目标难度适宜的要求。总之,该部分内容看上去便于操作,也就是说一线教师不但看得见,还够得着、用得上了。其二,增加了内容丰富且具体的附录,课程标准修订稿中的附录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如附录“发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案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线教师在使用现代教学方法时的困惑,如过去对探究学习理解上的偏差,出现了将“反复扎堆”当成形式上的探究法。该附录中通过具体的案例明确地给一线教师以指导。附录“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参考用表”,目前尽管还需要一线教师在实践中尝试,但提供“体育与健康行为小组记录表”、“体育与健康学习成绩个人评价表”以及“体育与健康学习成绩班级总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一线教师实施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因此,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的指导性更强了,更加实用了。

2几点困惑

课程内容表述的困惑

课程标准修订稿把实验稿的“内容标准”调整为“课程内容”,从形式上看合理了、更明确了。但实际上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有不少困惑之处。首先,课程内容应该指什么?从该部分中未找到答案;其次,假如将课程目标又重新归到课程内容上的话,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能够划等号吗?基于此,期待人们在解读课程标准的时候在课程内容部分多做一些思考。

课程目标定位的困惑课程标准修订稿在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关系上尚不十分清晰,就课程目标本身而言,其定位也存在困惑。关于目标的困惑,过去主要集中在如何制定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方面。现在的困惑具体表现在:一是课程目标与学习目标是什么关系?二是学习目标的表述是内容要求还是目标的具体化?三是“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是什么意思?能够达到的情况是设定合适进行评价的结果吗?这一连串的困惑,足以让人们反思学习目标究竟该如何设定,尤其是该如何表述?

课程评价操作的困惑

课程标准修订稿在实施建议和附录中两次阐述评价问题,一是评价建议,一是评价参考用表。评价的内容已迈出了一大步,不再是泛泛地谈评价为什么要多元化,多元在哪些方面,而是不但有评价操作建议,更有评价参考用表,按理说应该是可操作性较强了。但是,在具体描述如何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如何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及如何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相结合方面,依然留有困惑。如在附录3所提供的评价参考用表的操作者该何时填写内容?案例1水平二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行为小组记录表表头上表明记录员是体育小组长。那么,体育小组长何时填写该表呢?假如说是在课堂上的话,小组长为了认真观察客观填写每一个同学的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情况,他自己该如何兼顾体育学习和评价?假如小组记录表是放在课结束以后的话,小组长是否还能记清那个同学是如何表现的?这些问题都可能使有效操作大打折扣。假如评价方式缺乏可操作性的话,能否真实地评价出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参与情况,学生的情意表现和合作意识呢?

中学体育说课稿范文3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人,教育教学论文课题研究异彩纷呈,教师素质也今非昔比。广大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经验,需把自己的探索、体会、经验写成教育论文,因此撰写教育论文已是时展的要求,也是广大中小学教师的迫切愿望。

然而在实际中,我们有不少教师在教学中虽然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遗憾的是没有及时总结,没有上升为理论,没有写成教育论文,也就是说,只会教学,只会研究,但不会写作,结果研究成果推广不出去,这将是一笔不可估量的损失。有的教师虽然已准备了很多材料,也很想写教育论文,但是不知道怎么去写,如何去下笔,始终感到难度很大。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写作经验,(如何引导和鼓励教师写好论文)谈谈教育论文在写作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要注意写作方向

绝大部分的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有的还兼任班主任,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写教育论文。因此,根据自己当前教学的实际确定教育论文写作方向就显得十分重要。如果你当前是从事学科教学,那么你的写作方向可考虑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和教材其重点、难点内容的教学设计,还可以研究在新课程教学中如何渗透教育思想方法,等等。总之,你的写作方向最好同你当前结合起来。这样一方面可做到教学与科研两不误,另一方面教学为你的写作提供课题和素材,而你的写作也促进了教学的提高,做到教研相长。

二、要注盘选好课题

论文选题是论文写作的起点。既关系到论文写什么的问题,也决定着所从事的教学研究的价值问题,所以论文写作第一步就是要选择并确定好

NK 现金网

研究课题。人们常说,要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办事需量力而行。同样,在教育研究中,在选题上,也必须从自身的、外界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此,在论文选题时要注意:

(一)题目难易要适当。题目的难易程度要适当,如果急于求成,好高玲远,选择的题目过大,那么即使勉强定题,也不知从何下笔,不但力不从心,往往举步维艰,久攻不下,则常常是半途而废。

(二)题目大小要适中。初学写作的同志在选题上最易犯的毛病是贪大求全,以为题目越大越有分量,其实论文的分量与题目的大小并不一定成正比。追求大题目,全面论述一个问题,由于学力不足,无法深人,很容易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一个道理也论述不深,一个问题也解决不了。著名语言学家王力说:“题目越小,钻得越深,论文就越有分量”。因此,若能抓住本学科领域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即使是小问题,深人展开,从各方面把它说深说透,有独到的见解,把问题解决了,那么,这篇论文就很有分量。所以我们选择课题,应尽量具体一些,范围小一些,宁可小题大做。也不要大题小做。

三、要注意提纲的设计

论题选好以后,就要设计提纲,考虑文章的基本结构和思路。编拟提纲如同建筑设计蓝图,又像画家作画,先勾出大的轮廓,再勾细部分,然后再描画。有了提纲,文章才能按顺序从容地写下去。编提纲要做些什么呢编提纲就是规划好论文的结构层次,将全文分几个部分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分几段,每段讲什么内容,重点是什么,各部分主要选用哪些材料。一般来说,3000字以下的论文编一级提纲,论文较长最好编二级提纲。提纲宜细不宜粗,如写得过粗,就起不到提纲的作用,写时难把握,容易出现“跑题”、“放羊”,顾此失彼的情况。

四、要注意资料的搜集

定题定纲以后,就要广泛搜集资料,进行认真钻研了。我们要盖一座

楼房,就需要用钢筋、水泥、白灰、砖瓦、材料,有了这些材料,楼房才能建成,写文章也是这样。没有材料,文章就会空洞,主题也难以实现。俗话说:“广采白花酿佳蜜”。搜集资料是起草论文中一项基本的,没有必要的资料,后续将寸步难移。资料同时也是选题的基础,是完成论文的保证。我们搜集到大量资料后,怎样从中选取所需要的资料呢这里需要注意“四个标准”。

五、要注意执笔写作

撰写教育论文除了应注意上述几个问题外,在具体写作时应将教学和教研有机结合起来,在“教”中“研”,“研”中“写”,“写”中“教”,才能撰写出符合实际的有价值的论文。经过选题、定纲、备料一系列的准备,教学研究进人了总结阶段,也就是把教研成果以论文的形式表现出来。只要具备了上述条件,对于有一定写作水平的人来说,起草论文初稿是轻而易举的事,只要把构思内容转化为文字形式就可以了。但对于刚刚从事教研的人来说,开始撰写教育论文是会感到相当吃力的,他们经过一定的酝酿和准备,但提起笔来不知如何下手,如何才能写好教育论文,这是每位初学写作者十分关心的问题。同时你可以关注:如何撰写教育科学研究论文和如何撰写职业教育论文

六、教育教学的

注意事项

撰写教育论文要站在时展的新高度,也就是说要以教育发展的新走势,以党的教育政策方针,以现行的《新课程标准》,以现代教育学、心理学为依据,去观察、分析教育现状,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新策略。只有这样,选题才能站得高,望得远,这样的文章,档次高,去投稿,命中率也很高。如何才能提高投稿命中率大家应注意:

(一)要选准投稿对象。首先要了解刊物栏目,看一看想投的刊物栏目有哪些内容,并从中获知刊物栏目的动态及读者对象;其次明确文稿类别,

也就是说要明确自己所撰写的稿件符合什么栏目有哪些刊物有此栏目所适合读者对象是谁

(二)要把握投稿时机。好的稿件未必一定能被采用,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投稿时机间题。通常应把握好这样几点:一是注意教学进度。一般来说,有关教材分析的稿件一般要比正常教学进度提前4个月寄给有关刊物编辑部;二是新开栏目投递稿件的作者比较少,因而向有此栏目的有关刊物投稿,被采用率就高。三是给缺稿件的栏目撰稿,这方面的稿件被采用的可能性也很大。

中学体育说课稿4

关键词:草稿 数学草稿 有效策略

一、直面课堂,草稿本使用的现状透视

画面一:在检查学生的课堂练习(需要用草稿的练习)时,我问学生:“你是怎么算的,能借看一下你的草稿吗?”学生一脸紧张,“老师,我没打草稿……”

画面二:在做选择题“与÷的商相等的式子是( )。A .483÷7 ÷7 ÷7”当被老师问及为什么选择A (B或C )时,学生的回答竟是“应该是这个答案”或者不能自圆其说。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好的习惯如同在江河中游泳的儿童随身携带的救生圈,可以协助儿童从知识的此岸游向知识的彼岸。因此对于学生们学数学来说,打草稿是必须养成的重要习惯之一。每当一幕幕“草”与“不草”的尴尬画面出现时,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会感到无语,心中别是一般滋味……

二、深度点击,草稿本使用的理性分析

对任教的两个班学生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后,我发现学生草稿本的使用情况有以下几种现象:

1.对草稿使用的认识:有22人认为打草稿是浪费时间,占20% ;有88人认为打草稿是节省时间,占80%。调查中发现不少同学认为使用草稿本能节省不少时间,但平时很少能坚持使用草稿本。

2.草稿本书写凌乱:许多学生的草稿本,基本上都是加减乘除的笔算草稿,乱七八糟看不清楚。不少同学的草稿本上,算式朝向各不相同。

三、多措并举,草稿本使用的策略建构

“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草稿本是学生思维过程的记录,打草稿是一门艺术,我们思考着、实践着,和学生共同使“草”变“金”,挖“草”变“宝”……

(一)规范使用草稿本,和“草稿纸”说拜拜

习惯是可以预先培养的,但如果被坏习惯占了先机,要想改变现状也是不容易的。草稿本的应用有很多操作要求,需要老师对学生有明确的指示,要规范使用草稿本,得和“草稿纸”说再见。为此,我和学生共同制定了数学专用草稿本使用规范。

1.草稿本的“一专多用”

“一专”指用一本数学本作为“专用草稿本”,草稿要打在专用草稿本内页。不得随意更换,不得与其他学科草稿混用。用完的本子交给老师放入个人成长记录袋,然后准备一本新本子。“多用”指“专用草稿本”有多种用途:

(1)最基本的用途是打草稿,如应用题分析的草稿等。

(2)课堂中的准备题,课后巩固练习题,都可以写在“专用草稿本”上。把草稿就写在练习题目的右侧,便于检查核对。

2.打草稿的具体要求

(1)将一页纸对折再对折,即四竖行。可以按照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的顺序书写。

(2)尽量保持草稿本的整洁美观,不乱涂乱写。

(3)书写做到工整规范。要求字迹认真,特别留意容易写错的数字或者符号。

(4)草稿本中有错误的地方要打“×”。

(二)注重指导与监控,有效使用草稿本

有了统一的草稿本使用要求,就要有跟进措施。结合数学专用草稿本使用规范,我制定了草稿本使用奖励条例,引导学生对照执行。

1.制定草稿本使用奖励条例

(1)草稿打在专用草稿本上加1分。

(2)按要求规范书写加1分。

(3)字迹清楚加1分。

(4)草稿本平整干净加1分。

(5)被评为优秀草稿本,在全班展览者,每次加5分。

2.注重跟踪监控

依据上面制定的草稿本使用奖励条例,可以尝试在草稿本使用过程中采取以下监控措施:

(1)每日一查。根据奖励条例,请课代表对每天草稿本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统计。可以采用教师现场示范督查,学生逐步学会自查的方式。这样,学生自查能力一旦形成,就可以采用组内互查的形式。

(2)每周一结。每周五下午收齐学生的草稿本,老师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小结、评价。主要采取课堂口头表扬、课后榜样引领和后进生个别谈心等形式。

(3)每月一评。每月底根据每个学生的表现,在黑板报开辟学习展示台,对优秀草稿本进行全班展览。通过学习展示台,为草稿本使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展示平台。

(4)每期一奖。一个学期下来,综合学生的草稿本使用情况,可以发现变化很大。对那些草稿本使用有较大进步的或一直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以激发其他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中学体育说课稿范文5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2)07―0010一05

我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从2001年开始的,至今已走过了十个年头。当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实验稿”),作为历史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献,对初中的历史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体系、教材编写、教学方式及评价方式等多个方面的改革,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经过十年的教改实验,初中历史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新课改要继续深入推行下去,就需要总结十年课改的成就与经验,分析并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更加明确课改的目标,确定课改的走向。其中,修订已试用十年的课程标准,就成为新课改继续发展的需要。为此,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对实验稿进行了修订,并于今年年初正式颁布《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计划在今年秋季开始执行。

新制定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新版”)并不是对课标实验稿的小修小补,而是在诸多方面进行了新的厘定。本文仅就课标新版的内容作简要的说明,以期引起同行们对历史课程标准新变化的关注。

一、课标前言部分的新思路

历史课程标准的第一部分是前言,由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个子目构成。与课标实验稿相比,课标新版前言部分有了新的内容。

1.对课程性质的新阐释

课标实验稿中的课程性质,实际上只是概述了历史课程的作用,而没有直接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性质是什么。课标新版则对历史课程的性质作了明确的阐述,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具有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的特性,并对这四个特性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应该说,这是在国家的教育文件中首次对初中历史课程性质进行了概述,有助于我们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定位、属性和特点。

2.对课程基本理念的新强调

课标新版对初中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进行了更为清晰的论述,从四个方面阐释了初中历史教育要秉持的理念,与课标实验稿相比,更为简明扼要。在这部分中,除了提出课标实验稿中已论及的教育理念,如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倡导教学方式的转变与创新等。课标新版还有一些新的提法应引起我们注意,诸如:(1)强调要“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2)强调要“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以普及历史常识为基础”;(3)强调要“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这些理念,对于教师进行历史教学有着指导意义。

3.对课程设计思路的新调整

课标新版在课程设计思路方面进行了较大调整。首先是提出了历史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即“面向全体学生,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出发,遵循历史教育规律,充分发挥历史教育功能,使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基础知识,初步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历史学习能力,逐步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并提高正确认识现实的能力,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在这一总体设计思路下,课标新版从五个方面论述了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设计思路。其中,继续保留了课标实验稿中对课程目标的划分思路和课程内容六个板块的设计思路外,最重要的变化是弱化了课标实验稿中的学习主题,而是采用“点一线”结合的内容呈现方式。所谓“点”,是指具体的历史事实;所谓“线”,是指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从内容体系的设计上来说,是要以“线”穿“点”,以“点”连“线”,使课程内容依据历史的发展线索循序渐进地展开。这一设计思路,体现了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和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性,有助于学生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应该说,这是对课程内容体系的重要调整,尤其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此外,这一部分中还提出了一些在课标实验稿中未涉及的设计思路,诸如:(1)提出在内容的编制上要精选最基本的史实,展现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2)提出在突出初中历史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注意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3)

课标实验稿在能力目标的表述中,有些地方较为含混,如将学习能力与学习方法合在一起论述(计算历史年代、使用历史图表的等应属历史学习方法的范围)、将表达能力界定在陈述历史问题等。而课标新版则明对课程内容中的教学活动建议进行了说明;(4)提出课程的开放性和弹性问题,为乡土历史教学的开展留有余地。

二、课程目标的新确定。

历史课程标准的第二部分是课程目标。课标新版在这部分中,首先提出了历史课程的总体目标,即“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对人类历史的延续与发展产生认知兴趣,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开拓观察世界的视野,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拥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而在具体的目标方面,继续保留了课标实验稿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划分,但对这三方面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进行了新的表述,使之更为明确和完整,也更为清晰和易于把握。

例如,在知识与能力目标方面,两版的表述对照如下。

确划分为五条,其中第1、2条涉及知识目标,第3、4、5条涉及能力目标,包括阅读、观察、想象、理解、分析、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

再如,在过程与方法目标方面,两版的表述分别。

课标实验稿对过程目标的阐述不甚清晰,在方法目标方面提得尚欠具体,而课标新版将这一领域的目标明确分为五条,其中前三条涉及过程目标,后两条涉及方法目标,尤其是对方法的目标要求提得较为具体。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方面,课标新版是列出了六条,其基本精神与课标实验稿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但在一些重要的方面则是更为强调,论述更为清晰,也有一些新的提法值得注意。例如:

(1)在民族观的培养要求方面,特别强调要“认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认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民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2)在认同感方面,明确提出要“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决定作用,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认识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中国强盛的重要保证”。

(3)在国际视野方面,提出要“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及人类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逐步形成面向世界的视野和意识”。

(4)在人生观方面,提出要“初步理解个人

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对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识别判断力,逐步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品质”。

从以上可以看出,课标新版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要求比课标实验稿提得更为具体,指向更为明确。

三、课程内容的新构建

历史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是课程内容,这部分涉及教学的具体内容,是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的具体指标,因而也是教师们最为关切的。课标新版根据课程设计思路,在课程内容的编排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改动,其表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

1内容概念

课标新版将课标实验稿的“内容标准”的提法,改为“课程内容”。这是因为“内容标准”的概念在内涵上不易廓清,尤其是像历史这样的人文社会学科。而“课程内容”的概念则更为明确,即指课程所含具体内容的体系、线索及要求等。

2.体系新构

课标新版重新编写了每一个学习板块中的导言部分,依照历史发展时序的原则,对该学习板块所涉及的历史发展基本线索、主要特征和重大史事进行了概述,揭示出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和阶段特征,使教师能够了解该学习板块教学内容的总体框架和结构。在每一板块的内容中,改变了课标实验稿学习主题的结构,而是按照历史时序的发展,列出重要的史事要点。

3.知识增减

在内容的编排选择上,秉着精选最基本、最重要的史事这一基本原则,删除了课标实验稿中过难、过偏、过细的内容,以降低难度,使课程内容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总体上来说,课标新版中的内容知识点比课标实验稿减少了五十多个,如世界古代史板块中,减去了课标实验稿中的南方古猿、三大人种、该亚与厄瑞斯忒的传说、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布匿战争、丕平献土、琅城起义、希波战争、马可・波罗、阿拉伯数字、象形文字、楔形文字、《荷马史诗》、阿基米德、麦加清真寺、巴黎圣母院等知识点。’

课标新版的课程内容在消减一些知识点的同时,也适当增加一些课标实验稿未涉及的知识内容,如中国古代史增加了东汉的历史;中国近代史增加了义和团运动、袁世凯复辟帝制;中国现代史增加了雷锋;世界古代史中增加了早期大学、基辅罗斯;世界现代史增加了生态与人口问题等知识点。这些新增的内容,有助于更好地体现历史发展的时序、范围和时代的特征。

若将增减的内容统一计算,课标新版要比课标实验稿减少了三十多个知识点,使知识总量有所下降,进一步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使内容更加集约,重点更加突出。

4.提法新变

课标新版在内容编排和提法上有一些新的变化。历史教育的内容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科研究新成果的出现而有所改进,这是毋庸置疑的。课标新版在这方面也有一些重要的变化,兹举数例如下:

(1)将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融合”这一传统提法,改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因为从概念上讲,“融合”是指合成为一体,容易使人在民族关系的认识上产生误解;而“交融”则表明是相互性的,更符合历史上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相互往来、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情况,也体现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

(2)将七七事变后“中国的全面抗战开始”这一提法,改为“全国性抗战开始”。因为“全面抗战”是与“片面抗战”相对应,而“全国性抗战”则与“局部抗战”相对应。中国的抗战,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件爆发后就开始了,但从全国的角度上讲还仅是局部性的抗战,七七事变后则转为全国性的抗战。

(3)课标实验稿是将第一次世界大战放在世界近代史的学习板块之中,而课标新版则改放到世界现代史的学习板块中。这是根据国内外史学界已基本得到公认的划分,即将19世纪末20世纪初作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5.形式更新

在编排形式上,课标新版是将课程内容与教学活动建议用双栏表格的形式,列表对应显示出来,使之更为直观,更易于教师在教学设计上的操作。如中国古代史板块的起始部分,是这样显示的:

课程内容

教学活动建议

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参观

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我国境内的古人类遗址。

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根据教学用图,想象原始

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人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

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总之,课标新版在课程内容方面有不少新的变化,教师们应加以认真的钻研和领会。

四、实施建议部分的新修改

历史课程标准的第四部分是实施建议,由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四部分构成。课标新版在这四个方面也作了新的修改,简述如下:

1.教学建议

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概括提出了七条教学建议:(1)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2)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3)注重对基本史实进行必要的讲述;(4)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5)注意历史知识多领域、多层次的联系;(6)提倡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7)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些建议,有不少是在课标实验稿中已经提出过的,但也有新提出来的,例如第三条建议,指出教师要进行清晰明了的讲述,使学生知晓历史的背景、主要经过和结果,通过具体、生动的情节感知历史,清楚地了解具体的历史状况。如通过具体讲述历史人物典型的言行事例,使学生有真切的感悟,加深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和认识。这条建议,实际上是有针对性的。

另外,在课标实验稿的教学建议部分中,列出了多个教学活动案例。而课标新版则没有这方面的内容。这是因为教学活动案例的形式和内容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实践中师生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而课程标准作为国家的教育文件,主要是在指导性、引领性上提出有关教学实施的思路,不必论及过细的教学具体操作方案,这样也为广大师生的教学活动留有更大的空间。至于教学活动案例,可以放在课程标准的解读当中,供教师参考。

2.评价建议

课标新版的评价建议,强调了注重目标、教学和评价的一致性;提出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相结合,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要求运用科学、可行和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尤其是提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

在评价的设计上,课标新版分别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提出了评价思路和要求。同时还对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的实施、评价结果的解释和反馈等方面提出建议。

3.教材编写建议

课标新版在这部分主要是具体说明了历史教科书、历史教学图册、教师教学用书的功能,强调历史教科书是学校历史教育最主要、最基本的教学资源,并对教科书的编写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建议。

4.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56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