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实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840356

【导言】此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实用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第一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 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对课堂不断优化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让所有教师永远追求的目标。现代教育理念认为,要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构建一个能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参与课堂的教学模式。

一、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直接影响一堂课的效率。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单一的教学方式。首先,要转变自身观念,进而转变教学观念,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课堂教育的理念、方式及目的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我们迫切需要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为了适应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入化、效率化、基础化、素质化和高效化的发展,我们就必须要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广。

在教学方式手段上,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策略。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会把同学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通过声、光、色、形,将教学过程直观地、形象地、生动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在设计导入环节时,更容易把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再适时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认真学习课标,努力钻研课本,备好每一节课,做好课堂反思。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课本是教师教课的依据,是最权威的参考资料。所以,老师要慎用参考书,认真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对教材做到烂熟于心。

备课是教师积累知识,不断提高的过程,提高备课实效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打造高效课堂之关键。

课堂反思是一节课上完之后,对自己本节课的一个反思,包括值得继续发扬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做好课堂反思。只有这样,才能在以后的课堂上提高效率。

三、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具体明确。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高效课堂的首要前提。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其次,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再次,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最后,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不能相同。

四、积极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制度。

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现今课堂上主要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教师所喜用。

合作学习把问题放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体地位会更加突出。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相互合作下学习,使学生互相检查、帮助、促进。同时还要投入小组活动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五、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教学,创建学习型课堂。

在师生合作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两者地位是平等的,应该平等交流,合作学习,创建学习型课堂。教师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掌握应学知识、积极思维、提高能力。学生则完全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学习,对所学知识主动探索、认真思考、深刻钻研、相互讨论、敢于质疑、主动提问,变过去的被动听讲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灵活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优化练习布置,巩固学生知识。

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非常必要。好的练习题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可以使学生增加课外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更充实。另外,设计合理巧妙的练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精神,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七、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出动人的教学情境与氛围。小学课文绝大部分是情文并茂的美文,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除了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以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舒心。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因此,教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然后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

参考文献

[1]张金平,王爱华。如何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Z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第二篇】

关 键 词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课例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1)06-0097-02

一、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含义与特点

(一)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含义

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学习型组织理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操作形式。它不是一种静态的组织模式,没有固定的操作程序,它将学习内容与学习过程同时进行,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与新的学习内容进行互动中掌握知识,提升学习能力活的教与学形式。学习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中心,以五项修炼为目标,即在通过系统思考,整体把握学生能力发展方面,不断自我超越,不断改善心智模式,确立共同愿景,通过团队共同学习,从而培养出具有较强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的学习型人才。

(二)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1. 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它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方式和教课环境的灵活多样方面。由于语文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传统赋予了它博大精深的内涵,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要教好语文课,对教师备课、上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如何运用语文知识,而且要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在网络环境通畅的前提下,教师可以收集海量的教学素材。经过筛选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能达到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的目的,也能给学生以美的视觉感受,更能使学生感受语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所选取的环境方面,根据上课内容的需要,教师自由选择上课地点。

2. 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小学语文课有专门的识字课、口语交际课、阅读课、写作课、综合实践课等。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再由老师点拨总结的学习过程,让这些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感觉令人乏味、沉闷的死知识变得鲜活起来,使得课堂生动有趣,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通过自己动手实践,不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性。生活中,学生时刻都在接触语文、学习语文,生活中也处处透露着语文的重要性。学生之间的交流需要语言,优美、充满智慧的语言可以拉近同学间的距离;阅读书籍需要识字量的积累,充实学生的识字库;抒发感情需要确切的文字表达。在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不仅可以体会生活的辛酸苦辣、世间百态,还能丰富知识,品味语言魅力,增强口头表达能力,感悟人生道理。学习语文即学习生活。

二、学习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及课例分析研究

(一)学习型小学语文识字课教学模式

1. 寓教于乐编字谜式识字教学。识字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在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通过编字谜、编儿歌、加减法识字等方法,给学生更多的选择,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吸取同伴成功学习经验的同时,以实现学生识字量的自我超越。如,教“风”字,谜面编成“树儿见它把头摇,苗儿见它就弯腰,云儿见它快快跑”。根据小学生好奇、思维活跃的心理特点,教师从谜面上进行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思考答案,不仅使课堂幽默风趣、寓教于乐,又能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识字教学效果。

2. 纠错式识字教学。由于汉字属于非表音文字,相对于表音文字来说,语文学习中要读准一个字非常难,因此读错字音的现象比较普遍。汉字是由形近字、形声字、多音字、难读字、异读字等构成的,容易造成读音和书写错误。

改善心智模式就是发现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存在“半边字先生”、“错别字大王”,这些错误印象存在于小学生的脑海里。教师要针对汉字的特点,把平日里学生易混的字进行归类整理,让学生观察比较两个字的异同,并通过举一反三来练习,使正确的音、形、义深刻地烙于学生头脑中。

3. 小组合作式识字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把班级分成若干小组,在识字课堂中创造一个合作学习的环境。根据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在教师讲授完教学内容后,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记忆生字的音、形、义。教师可有言在先,对那些记忆速度快、准确率高的小组有一定的奖励。由于有这一共同愿景,小组成员都会为实现这共同标而加油记忆生字。建立共同愿景的修炼就是建立一个为组织成员衷心拥护、全力追求的愿望景象,产生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和驱动力的伟大“梦想”。

共同愿景是“自我超越”更深层次的提升,是学生个人学习愿景的共同交集中进行整合,提炼属于班级的、更高、更美好的愿景理念。在学习型识字课堂中,大家共同的愿景是要掌握所学生字的音、形、义,在学习过程中以自我超越为基础,经过比、赶、超的训练,最终达到预先设定的目标。共同愿景不仅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团队合作学习的精神。

(二)学习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模式

作文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是学生语文知识积累成果的展现。作文来源于生活,也必然反映生活。系统思考是五项修炼的灵魂,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复杂系统,“学习型小学语文作文堂教学”需要建立在共同愿景的基础上,将每一个环节置于整个作文系统教学中进行思考与应对,而不是一个个孤立的步骤。

小学生作文体裁一般是以记叙为主,因此需要学生亲自走进生活,通过自主观察花红柳绿的春天、荷叶甜甜的夏天、瓜果飘香的秋天、银装素裹的冬天,将切身体验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仅能使学生表达出真情实感,也能激起学生热爱自然之情。作文讲究谋篇布局,因此系统思考是写好作文的关键。艺友制是一种学习型小学作文有效的教学方式,它来源于陶行知先生的艺友制教育,以“共学共教共做”为教学理念,学生在这种共同的交流中可以获得进步。艺友制下小学作文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布置清晰的任务,收集丰富写作材料,提供相关信息源;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观察、分组合作,最后上交作文。

学习型小学作文教学凸显的是自主性、研究性、合作性、开放性,它通过多种途径来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作文水平。学习型小学作文教学注重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强调信息加工能力、培养协同学习能力。

三、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

(一)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或合作探讨解决问题,与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讲课,学生听课、记笔记模式截然不同。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增强了自主能动性。因此,只要教师引导得当,课堂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二)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它以自我超越为目标,形成强烈的个人愿景,通过教师反复训练,不断改善心智模式,通过制定一个共同愿景,进行团队合作学习,并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系统思考是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个全局性的把握。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一个让学生能力层层递进、逐步提高的过程。

(三)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说:“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着的社会新要求。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鼓励学生通过奇思妙想创造新的观点,进而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M].上海:三联书店,1998.

[2]江卫华。增进课堂协同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5).

[3]赵华如何创设情境进行小学作文教学[J].考试周刊,2009(35).

[4]徐向阳。艺友制下小学作文教学的尝试[J].新课程(教师版),2010(1).

[5]李媛。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课堂探索[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0(9).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第三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教学研究

一、提出问题

小学语文是人文和基础的综合学科。语文学科修订版“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主体的实际活动,指导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但是在实际语文教学课堂中,学生对于老师提问的问题,没有积极回答的主动性。对于课堂习题、课堂问题,以及练习的内容都不是自己内心的真正需要。脱离学生内心真实感受,使原本应该充满趣味的课堂变动乏味无趣。因此,针对传统教学中压抑学生个性发展的弊端应该给予摒弃。改变以往教学模式,用创新的思维教学,教学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发展是重中之重,应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其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关于研究模式的构想

1.实验的目标

小学语文的主体为小学学生,小学学生大多还不能独立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需要在老师的启发下师生共同努力完成。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民主教学,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尽力解决问题,掌握学习知识,使其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2.笔者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前预习――导入新课――预习检查――学生交流――教师点评――完成新课。

三、关于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1.课前预习。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养成提前预习新课的好习惯,乐于学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前预习中,让学生提前将不理解的词、句标出,以便在新课讲解的时候更能深入理解!

2.讲解新课。教师在新课讲解的过程应注重多样化,引入典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人入胜,让学生能快速接受新课内容。

3.预习检查。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应将学生预习的情况加以了解,了解学生对字词的掌握,让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学生识字的效果。

4.学生交流。学生可根据老师的指导,自行学习,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之间多沟通,多交流。

5.教师点评。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后,作为教师应加以指导,在交流过程中,补长取短,教师加以点播,引导。

6.完成新课。教师对新课内容加以整理,总体讲述,并对学生进行提问,归纳总结,完成讲解!

四、“课堂主体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操作的变通方法

课堂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在不同情况下使用相宜的模式,因各个学生的认知或其他因素的不同,我们要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基本策略,开展更为灵活多彩的教学方法。在学习语文基本的规律下,设计基本模式并提出相应的授课情境遇到问题时调节变通的方法。

1.基本模式里各个年级的教学操作及方式可以随着学生年纪的不同而逐步增加或递减学生自己学习时对疑问的表达等问题。教师可以在教低年级学生时适当增加字符提示与表达指导,选择增加相关的教学操作内容;而中年级的学生应侧重于选择增加较为复杂的如背诵、复述等项目;高年级的学生就该着力于更加复杂的结构段与篇,以及对语句字词的领悟及体会等内容。

2.基本模式里各个教学目的的教学操作及方式可以根据具体文章内容等进行调节变通。例如:要想体会文章内的情感思想,就要增加对语句内涵的了解及对文章的朗读欣赏等;若是想提高对文章的认识,就需要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加以理解以及对文章主题集中心的把握等;而如果是想侧重文章结构及联系,就要增加对段落篇幅等层次的关系。

五、研究结论

1.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而师生关系处理的好坏则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应时刻以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主动进行角色改变,注意交流中的用词,要说“我们”而不是“你我”。另外,教学形式的转变,教师应尝试担任配角,学生担任主角的教学形式。

2.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力。“以人为本”是现代教学中的基本原则和最终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突出他们的主导位置,允许学生的个性张扬和创造性的全面发展。“课堂主体教学”模式在注重学生自我意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潜能的发掘,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学生学习独立性和自发性的目标。

3.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是学习思维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努力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提出在学习中不懂的问题,指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中积极思考,调整认知能力,通过读书与学习,在与同学的交流中讨论问题的答案,从而达到答疑解惑的目的。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第四篇】

一、“师生、生生互问、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预期目标

(一)教学相长,师生共同发展。教师和学生在对问题质疑研究讨论的过程中会对教学内容求得一种创造性的理解,并内化而形成创新思维能力。另外,学生自身的教育资源得以开发,围绕问题进行学习研讨、交流势必产生发射状的辐射思想火花,使师生共享而集思广益。

(二)主观能动性发挥充分,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力。学生主动质疑问难,通过小组讨论、全班讨论,教师参与点拨而作解。在一轮问题解决后学生又会在心目中萌发新问题,从而逐渐地增强了学生自身的问题意识,进一步地推动学生去学习研讨探索,进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形成了民主平等、合作共处的新型师生关系。课堂内通过教师参与指导点拨下的小组、班级间的有序提问讨论、交流学习活动,使师生无形地交流了思想,促成了师生的平等、合作共处,使学生个性得以社会化的发展。

(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学生主动提问题和生生、师生互动的学习研讨交流,以致整个课堂充满了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结合、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互补、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地交触、单向思维与主体思维的灌注,从而表现出了创造性思维的新与活,增强了创新思维能力,形成了创新意识,培育了创新能力,健全了创新性人格,提升了教育质量。

(五)把语文教学过程开辟为师生参与协作、研讨体验、演练实践、内化创新、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兴趣、情感的激发,进而把知识、思维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人格的培养有机结合,极其有利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师生、生生互问、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构架

(一)师生、生生互问

师生互问是指学生对学习内容在其预习或课前学习感知的基础上,发现自己不懂的以及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经小组学习研讨后还不能完成而形成的小组问题,在课堂上由小组代表向教师和全班同学提出。另外,教师在组织和参与学生对小组问题学习研讨交流及其自身答题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补充完善好教学目标内容而设计提出的问题,提交全班各小组进一步的学习研讨解决,这样就形成了师生互问。

1.生问。鼓励并引导学生大胆地质疑发难提出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力和充分地发挥主体作用。对此,教师要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并逐步加强培养,以使其在语文教学中学会质疑,做到真正的因学而问,然后逐步使其问而有目标、问而有序、问而有所思、问而有所得。

2.师问。在学生问题求得基本解答后,为全面实施目标,深化内容,完善教学效果,引发创新,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师问一要着眼于掌握知识的基本结构,富有系统性、层次性;二要进行对比启发,能设对立面引发冲突;三要抓课文中学生容易忽略的地方,把握重点和关键;四要有新颖性,设疑或曲或逆;五要难易适中,避免过难而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过易而失去价值。

(二)师生、生生互动

学生及学习小组的提问和教师的问题设置,均是互相撞击活动的结果。而解决问题一要学习小组学习研讨交流,生生互动;二要教师组织或主持学习小组活动并巡回点拨诱导,师生互动。这样教师的思维和学生的思维以及学生与学生的思维互相撞击,以此求得发散性的认知和集合式的归纳,从而创新地解决问题,获得规律性的认知。

1.共研。教师巡回参与小组间的生生、师生互动,共同对有关问题进行学习研讨切磋和议论,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多项信息交流的教学形式。它能使教学信息的输出或反馈形成多维性的势态,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有效地培养听读说写能力。研讨一要议题集中,能针对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二要能让大多数学生畅所欲言;三要因势利导,对学生讨论的各种意见要及时加以引导,推导出正确的结论。就其内容层次可以是质疑问难的,可以是专题性的,也可以是精彩片断。总的要围绕师生“问”的重点、难点以及新发现的问题,通过个人与小组或小组与全班(包括教师在内)的学习讨论,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多层次多角度地学习研讨,引发新思维、新见解、新途径、新方法,以使问题高质量地迅速解决。

2.交流。交流是学生小组展现思维的关键一环,是共研环节的重要部分。为此,教师应选择那些有创新意见进行交流互动。对学生的研讨,教师在巡回中要有系统地将自己的看法和分组讨论所归纳的意见记录下来,并观察哪一组的学生较有创见,再将情况相近的合并,选出有代表性的几组,在全班交流,以达到互动的目的,进一步撞击探究的火花。

3.互动。包括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就教学所需达成的目标内容共同进行学习研究讨论,教师可以从中获取最真实的反馈信息,学生可以在这一活动中就自己未清楚的问题向教师进一步请教,进而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同时,学生以小组或全班的形式进行交流学习讨论,无形中进行了对知识的巩固学习和相互的评判辅导,增长了见识,发展了思维能力,并从中在学习方法上有所收获,在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性合作共处等发展方面有了进步。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840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