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说课稿(精彩5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学范文“幼儿园说课稿(精彩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幼儿园说课稿【第一篇】
设计意图
在一次春游的路上,孩子们看到一个正在过马路的盲人,有的孩子便好奇地叫了起来:“你们看,那边有个瞎子!”全班幼儿的注意力便集中过来,有的嘻嘻笑;有的无所谓;有的则表现出同情。通过这件事,我不断地思考:现代孩子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能得到家庭、社会给予的关爱和照顾,而关心、照顾他人的意识却略显不足。
说教材
幼儿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有助于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发展作了描述性的规定:主要涉及同情、安慰、帮助、分享、合作和社会公德行为等与学前儿童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行为。上述的情节中正说明了孩子缺乏同情、助人等亲社会行为,为了让幼儿能够用平等、接纳和尊重的态度对待不同的人和适应社会,我设计了本次活动《看不见的世界》,从多方面、多层次地促进幼儿社会情感的发展,满足他们亲社会发展的需要。
说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初步了解盲人生活的困难和不易。
2.技能目标:能主动去帮助盲人或身边有需要的人。
3.情感目标:激发尊重、爱护残疾人的社会情感,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说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残疾人顽强拼搏、不怕困难的意识品质。
2.难点:懂得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爱,并能主动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
说教法
1.语言传递法。利用谈话法与幼儿进行交流,激发其发散性思维,引发思考盲人的生活有哪些不便;并将幼儿讨论的要点进行小结,了解帮助残疾人的各种方法。
2.直观教学法。播放多媒体资源,用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去了解残疾人的生活。
3.陶冶熏染法。通过观看视频、创建情景等形式对幼儿进行情感熏陶;活动结束后,通过榜样行为及环境创设等方式进行环境熏陶,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习得助人、谦让等亲社会行为。
说学法
1.多通道参与法。从不同角度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盲人的生活。
2.移情体验法。采用模拟盲人的游戏,幼儿能更加深切地体会盲人生活的不易,知道盲人与正常人在生活上的差别并产生同情之心。达到活动重点的需求。
3.合作游戏法。通过“我来帮助你”的合作游戏,让幼儿体验在合作过程中,从中感受帮助他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也体会到被别人帮助的好处,由此攻破本次活动的难点部分。
说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黑暗时刻”(8min)
(一)谈话讨论,引发共情。
师:小朋友们,我们的世界真是美丽而多彩,能看到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地、红红的花儿……。可是,有一群人,他们的世界却永远是黑暗的,你们知道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吗?(盲人)但有的人叫他们瞎子,他们听了心里该有多难受,这是不礼貌的。
师:你们知道盲人是怎样生活的吗?现在我们也来体验一下盲人的生活。
(二)游戏体验,在黑暗中初步感受盲人生活的不便。
1.教师准备三个没有五官的脸蛋图片,请幼儿带上眼罩将五官贴在相应的位置。
2.游戏结束后,请幼儿谈一谈蒙着眼睛走路和做事情的感受。
3.小结:盲人什么也看不见,只能通过声音来辨别方向、用手指触摸来做事情,所以他们的生活会遇到很多困难。
二、观看视频《盲人的生活世界》,了解盲人的日常生活。(10min)
(一)播放视频,师生交流讨论。
师:1.盲人是怎样生活的?
2.在盲人的生活中需要谁的帮助?
3.盲人上街走哪里?盲道起到什么作用?
4.盲人是怎样工作和学习的?
(二)小结:盲人的生活很不容易,但他们并没有因此放弃。他们通过学习盲文,借助盲人用具(盲道、拐杖、导盲犬等)来生活和外出。
三、情景游戏——“我来帮助你”(15min)
(一)游戏玩法:
A组幼儿带上眼罩当“盲人”;B组幼儿协助“盲人”回家,通过走、钻、跨等方式,穿越倒斜的桌子、椅子,把“盲人”送回家;两组幼儿互换角色体验。
(二)游戏结束后,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
(三)情感迁移,建立亲社会行为意识。
1.小组讨论:
(1)遇到盲人时,我们能做些什么?
(2)除了盲人还有哪些人生活也很不方便?
2.小结:生活中还有聋哑人、四肢不健全、智力有障碍的人都是社会关爱群体,这些人统称为残疾人。人们都在关心和帮助残疾人,设计了很多方便他们的生活用具,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3.出示图片。师: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帮助残疾人的?(马路上有为盲人设置的盲道,公共汽车上的爱心座位、奥运会场上有无障碍通道和设施,厕所里有扶手……)
4.小结:残疾人在生活中要克服很多困难,所以我们可以带他们过马路、提醒他们小心危险等等。
说活动总结
每年五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全国助残日。根据《指南》,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多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和反映,因此,既要在课堂内营造社会生活的场景,又要善于把课堂搬到社会生活之中,就要注意课内外知识经验的结合。幼儿凭借对盲人的情感和理解,设想生活中各种可以帮助残疾人的方法,从而达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的目的。
说活动延伸
在社会活动教育中,亲社会行为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我设计了“爱的延续”这一延伸活动。请家长参与到活动中,与幼儿一同制作爱心标语或提示,向更多的人们宣传全国助残日,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有需要的人;观看残运会向幼儿讲述残疾人的坚强不息、勇于拼搏的事例等。
幼儿园说课稿【第二篇】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小兔采蘑菇》是1篇充满童趣的儿歌,语言符合幼儿朗诵特点:内容浅显易懂、精练有趣、形象生动、琅琅上口。幼儿一听就明白很容易理解。不需要老师过多的解释,这样孩子在接受它时不用可以的去记忆,就能背诵下来。孩子从中获得了成就感,学习自然就有了积极性。另外小兔子是孩子们比较熟悉和喜欢的小动物,在日常活动中我们经常玩关于兔子的游戏,孩子们的积极性都比较高。考虑到孩子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选择了此教材,《纲要》中不也说:一个活动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本次活动的目标为:
1)体验在情景表演中学习儿歌的兴趣。
2)理解儿歌内容,能有节奏的朗诵。
3)能根据儿歌内容表现吃惊、害怕、高兴的情绪,大胆进行朗诵表演。(重点)
2、活动准备:场地布置(小树、花草、狼、草帽、蘑菇若干)兔妈妈头饰、篮子若干
二、说教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法:
1、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对培养孩子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有独到之处。在本次活动中我按儿歌所描绘的情景,在教室里做了简单布置,再现儿歌所描绘的情景表象,利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不但能唤起耗子对学习的兴趣,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而且能让孩子们如临其境,仿佛置身于其中,更好的融入自己的角色之中;
2、示范法:幼儿喜欢模仿并且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在日常生活中我就发现许多孩子模仿老师的动作、口吻,可以说惟妙惟肖,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就采取了示范法,让孩子们模仿老师的表情、动作、语气来学习儿歌;
3、游戏法:整个活动我们就是以游戏的方式开展的,寓教育于游戏中,让孩子们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4、此外我还采用了提问法、表演法、常识激励法等对活动加以整合,是幼儿获得对特征的饿理解,达到科学性、健康性、愉悦性、艺术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环境让幼儿主动的参加到活动中来,在游戏中学会儿歌。
四、说教学程序
活动过程为:游戏激趣(小兔采蘑菇)――体验表现儿歌情绪――朗诵表演儿歌――总结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小兔采蘑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我就以‘兔妈妈带小兔采蘑菇’的游戏引发幼儿的兴趣,孩子本来对游戏就有极大的兴趣,再加上教室里的情景,以及实物教具(篮子、蘑菇…)相信他们会被深深的吸引,很快进入了游戏角色。
(二)分段欣赏、表演,帮助幼儿体验、表现儿歌的情绪
在这个环节我让孩子们在情景表演中分段来学习儿歌,以兔妈妈的形象来引导孩子,孩子们容易进入角色,对妈妈所说的一切都非常感兴趣,不用刻意的去记忆,学起来也非常轻松,从而跟着老师的引导顺利的进入下个环节。
(三)朗诵表演儿歌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孩子们来朗诵表演儿歌,对刚才所学的做个巩固,让孩子们回家把刚才发生的事情通过儿歌的方式告诉兔爸爸,人物的变化,场景的转换又让孩子们觉得新鲜,不枯燥,所以他们又会兴致勃勃的表演起来,从而达到巩固的效果。
(四)总结
简短的几句话对孩子的表演进行肯定,给予他们自信,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感觉。
幼儿园说课稿【第三篇】
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了过多的溺爱,形成了许多不良个性:自私、任性,任何事都以自我为中心,这些性格将影响孩子日后的发展。因此,教育幼儿宽容待人,也是培养幼儿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重要方面。
幼儿阶段,由于年龄小,心理发育尚未成熟,自我控制能力还很差。有的幼儿常常因为争夺一个玩具或是被别人不小心碰一下,就得理不饶人,甚至动手打别人才完事。因此,经常有幼儿来告状:"某某打我","某某抢我的玩具"……
《小熊让路》是一个以相互谦让为主题的故事,通过活动使幼儿意识到友爱和谦让是一种值得歌颂的美丽行为,从而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模仿愿望,明白相互谦让的道理。
根据教材和本班幼儿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1)理解故事的内容,能看图讲述故事。
(2)学习理解动词:跳、淌、爬。
(3)培养幼儿相互关爱、相互谦让的良好品德。
教学的重点、难点:
(1)重点是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知道相互关爱,相互谦让的道理。
(2)难点是理解大狮子是用什么办法让小熊觉得难为情。
教学的准备:
背景图一幅,小动物图片若干,通过操作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从而突破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教法:
本次活动主要以直观演示法为主设问法为辅的教学方法。
通过直观演示,让幼儿边看边听故事,从而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突破故事重难点。
在活动中创设设问的情境,充分发挥幼儿自己的见解,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比如:故事中讲到小兔、小羊、小猴请大狮子帮忙,大狮子笑了笑,点了点头。教师就问幼儿:你猜大狮子会想一个什么办法?这就会激发幼儿的想象,并对故事产生强烈的兴趣。
学法:
教师有感情的一边讲述故事,一边演示图片,通过视听结合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教学中的提问,给幼儿提供了表现的'机会,幼儿在问答之中理解了故事的内容。
过程:
本次活动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出示背景图,引起幼儿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幼儿感兴趣的情况下,他们才会学的轻松、学的愉快。一开始我出示一幅背景图,引起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观察并提问:上面有什么?通过观察对背景有一个初步的理解,然后再用设问法提问:上面会发生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第二个环节:教师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
这个环节我又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讲到狮子点了点头)
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同时配上图片的演示,让幼儿初步感知小熊的霸道。欣赏后提问:故事里有谁?故事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小熊对他们说了一句什么话?并请幼儿一起来学学。你觉得小熊是怎么样的动物?小动物心理都怎么样?小兔做了什么动作?小羊?小猴?他们后来想了个什么办法?通过这些层层深入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第二部分是幼儿讨论:大狮子会想一个什么办法?这个部分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鼓励大胆的讲述自己的想法。
第三部分是讲述故事的后半部分,以这样一个设问“大狮子到底会想一个什么办法呢?一起来听一听。”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听故事的兴趣。听完故事后提问:你们觉得狮子的办法好吗?是什么办法?小熊为什么这次没有让大狮子让路?小熊为什么会脸红?小熊后来变的怎么样了?从而突破重难点。
第三个环节是情感教育。
通过这个环节让幼儿知道我们要做个相互关爱,相互谦让的好孩子。主要是通过这些提问:如果你是这只小熊,你碰到这写小动物你会怎么做?你喜欢故事中的小熊吗?为什么?
第四环节
请幼儿帮助这个故事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第五环节
让幼儿看图自己讲述故事。
幼儿园说课稿【第四篇】
我今天选择说课的主题内容是“我自己”。我的教育对象是小班小朋友。小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在学习过程中着重于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并尽量与他们自身有着较强情绪体验的经验结合起来,因此,为小班儿童安排的活动内容要更贴近儿童的生活。我在“我自己”这个大主题背景下,根据小班儿童喜好和生活经验,将预设一些活动,如“自己的玩具”、“我的漂亮衣服”、“我自己的家”、“我的小手和小脚”等小主题。接下来,我要介绍的活动——“漂亮的鞋印”就是“我的小手和小脚”小主题下的一个集体活动。
这里介绍一段小插曲。有一天我班的萱萱小朋友不小心把一团橡皮泥踩在了脚下,萱萱的鞋底花纹便清晰的印在橡皮泥上面。我拾起橡皮泥对萱萱说:萱萱你的鞋印真好看。其他小朋友听到了也凑了过来,争着看那团橡皮泥。我忙说:你们的鞋底也有着秘密,不信你抬起脚自己看看。孩子们都抬起了自己的小脚看了起来。于是孩子们的兴趣点从橡皮泥的花纹迅速过渡到对自己鞋底产生兴趣,看看自己的小脚、讲讲花纹……于是我就萌发了开展这个集体活动的意念。
大家都知道鞋子是千姿百态的,有名称的'不同、有质地的不同、有外形的不同、有功能的不同等,对于小班儿童,他们的认识是具体的,只能根据外部特征来区别事物,鞋子的不同中最直观的就是外形,儿童对此已有了一定的认知经验,但鞋子除了上面花样的变化,其实鞋底也有许多学问,藏着许多秘密和教育契机,这也是平时常常被老师和孩子们忽略的。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鼓励儿童观察、发现鞋底花纹的不同,并能大胆地表达表现。
2、通过与鞋印做游戏,引发儿童对自己鞋子的喜爱,体验和鞋子做朋友的快乐。
活动流程:
第一个环节:鞋子跳舞了
第二个环节:我和鞋印做朋友
第三个环节:鞋子、鞋印手拉手
第一个环节“鞋子跳舞了”。小班的孩子好动、好玩,认识学习很大程度依赖于行动。“鞋子跳舞了”就能满足孩子好动的天性,在游戏中让儿童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为了让孩子无拘无束地玩,在创设环境和提供材料上我从“大”上面做文章。我准备大的颜料盆,儿童可以双脚踩在盆里;还有半个教室大的图画纸,图画纸不是以一张方方正正的形式出现,而是以一条大路的方式,弯弯的,围着教室展开,大路的宽度大约可以让四个孩子平排行走,这样的设计是为了让孩子自由的印画,同时又便于下一个环节孩子欣赏自己的作品;另外我还会和家长取的联系,发挥家长的资源和教育配合者的作用,让家长当天给孩子穿着一双鞋底花纹明显的鞋子。
“鞋子跳舞”还离不开音乐。我会在活动中放一段欢快的背景音乐,并带着孩子们跟着音乐的节奏,一会儿在颜料盆里走走,一会儿在纸上跳跳、扭扭、踏踏,还可以跟着音乐引导儿童快快的走、慢慢的走,让鞋印印满纸上的每一个角落。在活动中我还要关注一些胆小的孩子,鼓励他们大胆的走、大胆的印,此外还要注意帮助动作过快过强的孩子,要他们小心,不撞痛别人、不打翻颜料盆……整个第一环节强调营造一种愉快、欢乐、无拘无束的游戏气氛,让孩子体验鞋子跳舞的快乐,让孩子有充分表现的机会。
2022年幼儿园万能说课稿【第五篇】
一、说教材。
水是孩子喜欢玩乐的凭借物,在课间总会看到孩子在卫生间玩水,对于刚升入大班的孩子,对水不在是停留在单纯的玩弄中,而且会思考这水怎么从手指缝里流出来、水能抓住它等等的问题,因此我就想把动画与水的特性有机结合起来,让动画中的水给孩子有所启发有所收获。我选取的动画是抽象型的几何形体动画,这更能发挥孩子的想象,更能吸引孩子的有意注意,但由于孩子是大班初期,一些有关知识点的选取得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如对于水的在态变化,我只要求孩子了解有这三种形态而不要求了解三态的变化过程,三态的变化过程了解我定位于大班下学期。在我选择《小水珠旅行记》这则动画时,我考虑主要原因是这个动画片制作精良,形象可爱,想像大胆丰富,从视觉感官上刺激了幼儿发散自己的想象能力,适合大班上学期的幼儿。
二、说活动目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为依据,确使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得以实现。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我分为了三大目标:
学会综合运用感官观察水的用途,发挥幼儿的联想能力,用语言描述水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知道节约用水,感受自然中水的美丽。
了解水的三态变化,运用简单的图画表示水的形态。
三、说重、难点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本次活动的教学重点是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看动画,知道水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教学难点是欣赏动画,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四、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即小水珠旅行图每组一份。
五、说教法和学法
本次活动我采用了直观法、提问法、讲述法等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法突破教学难点,提问:小水珠经过了哪些地方?小水珠遇冷会怎么样?遇热会怎么样?课件直观的表现了水的形态,帮助幼儿更有效地理解教学难点。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动画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以看动画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我用启发性的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具体形象的图片或课件用语言描述出来,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
操作法在本次活动中也运用的比较多也是比较重要的教学方法,第一次操作掌握水的三态变化条件,在操作中让孩子的经验(什么遇冷遇热的情况)进行整理提升经验,对刚建构的知识(三种形态)经验进行迁移;第二次操作掌握水珠与生活的关系,提升幼儿有关水的用途零碎经验。
六、说活动过程
整个活动流程分六部分进行的
1、老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自由找位置做下来。
出示小水珠后谈话:哪儿看见过小水珠,让幼儿联想生活经验,知道水与人们的关系。
欣赏课件第一部分,了解水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此环节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和讲述法,把动画进行分析。
提问:我们来看看小水珠它在做什么?欣赏动画1水珠有什么本领?从哪里看出来的?(发挥幼儿的联想能力)
再欣赏动画1,把刚才遗漏得、没找到的再仔细找一找,大部分幼儿能总结出小水珠的用途了。
提问:小水珠一共经过了哪些地方?碰到了哪些朋友?
总结:花朵——浇水、头发——洗头、火苗——灭火、小鱼——存活小动物。运用多媒体,根据幼儿的讲述,讲出一个用途,出示该标记,这样更形象地总结出水与人们的关系。
观看动画2:突破难点,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并尝试组合三态变化图。
欣赏动画2,开放提问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观看动画2,小水珠有哪些变化?它来到了什么地方?(冰山顶、热腾腾的锅里、飘到天空里变成云)引导幼儿讲出小水珠来到冰山顶上就结成了冰块,到了热腾腾的锅里就沸腾了,又飘到了天空中蒸发变成了云朵。
小结:小水珠经过了这么多地方,来到冰山上,遇到冷空气变成了冰块(出示冰块图)、小水珠跳进锅里遇到热空气加热加热成了水蒸气飘到天空中。(出示水蒸气图)
三态变化图提升幼儿讲述经验
提问:什么情况下水变成冰,什么情况下水变成水蒸气?出示三态卡片,并由遇冷遇热的字样,冰块(图)——遇冷(文字)-水——遇热(文字)——水蒸气(图)。
提问:水还会遇到哪些冷的时候变成冰?还有遇到哪些热的时候变成水蒸气?
此环节用课件与图例相结合,突破教学难点,知道水有三种形态,并了解三态变化的条件是遇热与冷。
4、小组合作,经验迁移,巩固难点。
导语:这是小水珠的旅游图,小水珠到什么地方变成了水蒸气,到什么地方变成了冰块?你把它们画下来。
提供小组操作材料:水三态图一套、绘画笔纸一套。
小组合作要求:自由选择画纸的方块小格,根据三态变化的要求,画出遇冷遇热情况,如:遇冷-冰山等表示,遇热——烧火、火山等表示,每组组成不同的水珠三态变化图。
5、连贯观看课件,完整了解水概念
简单提问用途及三态后老师小结。
小结: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每个人都需要它,每个生物都离不开水。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小朋友要节约用水。
在原来三态旅行图的基础上让幼儿再进行用途的联想补充完整旅行图。
提问:小朋友,我们一起来把小水珠的旅行画下来好吗?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引导幼儿回忆动画中小水珠遇到的好朋友,也可以自由想象,水还有那些用途也能画下来。提问:小水珠除了能浇花、洗头发、灭火、养鱼,还有什么用处?幼儿发挥想象,根据自己平时的知识经验进行绘画,培养了幼儿的合作能力。
每组提供一张折好的长方形纸,折成9格,在每组完成三态变化的几格后,余下的自由填充完水珠的旅游图。
最后,请幼儿将自己组上完成的水珠旅行图交换,看看其他小朋友画的小水珠经过了哪些地方。让幼儿与同伴和老师分享,这也是幼儿大胆表达自己想法的重要机会。
活动反思:
刚开始时,我把这个活动主要定位在语言领域,而且想以自主阅读的形式来让幼儿学习这个故事,后来听了一位老师的这节课,她也把这活动定位在了语言、科学,听完后,我总觉得小朋友应该对故事内容理解的不透彻,而且对于水的三态(液态、固态、气态)也是稀里糊涂,根本不能通过这个故事来理解水的三态变化。也有老师也说别的班级就这节课也用的自主阅读的形式来上,但是效果不理想,而且要把它定位在科学领域来上是相当困难,要对幼儿做大量的知识铺垫。他们建议我主要定位在语言领域。我左思右想,想挖掘一下故事,语言也不优美,也算不上经典,也难上。后来经师傅提点,说还是定位在科学、语言,因为这个活动本身就属于”我身边的科学”这一大主题,还是上成科学为主比较顺当,于是我才决心以科学为主,师傅给了我一些建议后,自己设计教案,把每一句要说的话,小朋友可能产生的反应都想了一下,有的都写下来了。尤其是那些引导语和过渡语,我想了很多,总觉得不太好,写了改,改了又改,就想使自己的课堂语言简练又能让幼儿听明白。
在一开始,我先出示一杯水,让小朋友想水会变成什么,然后顺着他们说到的展开我早已准备好的问题,在第一环节时,幼儿发言不积极,可能和我引导语、设计的问题有关。接着引出故事《小水滴旅行记》,让幼儿安静倾听。然后通过回答我提的问题帮助他们理解故事内容。因为我的问题有些不好回答,幼儿没反应,所以我当时把准备好的一个问题分解成了几个,于是就给人很啰嗦的感觉,语言就不精炼了。在第二环节的最后,我就是预测到幼儿可能还不理解小水滴在故事中的几次变化过程,所以根据故事我制作了一个简单的幻灯片。幼儿在欣赏幻灯片时很开心,可是不知他们是否真的通过看幻灯片理解小水滴旅行过程中的变化了。所以我设计了第三个环节,让幼儿再次理解水的三态变化,通过看老师做实验的方式,让他们更直观、更清楚理解。在做实验时,幼儿很兴奋,很好奇,好像一下子把他们的求知欲全释放出来了,四十多双明亮的眼睛都盯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