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数控编程 数控车床零基础教学【汇集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996330

【导言】此例“数控编程 数控车床零基础教学【汇集5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数控编程开发范文【第一篇】

数控自动编程的软件很多,一般的CAD都有这样的自动编程功能,例如现在PRO-E、MASTERCAM、UG、solidworks等软件都有这样的自动编程功能,他们的结构庞大,软件的学习上也很复杂,并且在价格上也很昂贵。假如仅仅用于数控车床的自动编程上,真是大材小用了,很是浪费。使用简洁,操作方便,专用于数控车床加工的小软件,这样的软件专业性和专一性很强。既节省人力又节省物力。而AutoCAD因其灵活性和接口的多样性被广泛的使用在机械设计领域中。在其能够生成的文件格式中有一个二进制的文件,文件中包含着轮廓线的线型和坐标的信息。使用二维功能强大的AutoCAD软件绘制轴承类的零件的外轮廓显然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Auto CAD作为一个完整的绘图编辑器,可以独立使用,并可完成用户的很多设计工作,但要完成零部件从设计到制造的全过程的工作,仍然力不从心,如零件设计完后要做有限元分析,要制定工艺规程,要生成NC代码,这些工作AutoCAD都不能胜任,这些必须借助其他应用软件,而所用的软件都在不同程度上要求得到Auto CAD的图形信息支持,因此需要Auto CAD提供一个便于外界接受的文件格式输出图形信息。另外,用户在设计过程中还会根据工作的需要开发一些自己的应用程序,以便做计算、分析或其它之用,处理后的数据希望传给AutoCAD,用于自动生成图形,这时用户传递这些数据最好的办法就是写成Auto CAD可直接接受的数据文件,为了解决AutoCAD和其他程序间图形数据的交换问题,定义了图形交换文件规范。

一个完整的自动编程系统,必须包括前处理程序(Maln Processorl和后置处理程序(Post Processor)两部分。

一、前处理程序设计

前处理程序用以对源程序进行翻译并计算刀具中心轨迹,或通过处理图形数据文件而得到刀具中心轨迹,这一部分完全独立于具体的数控机床,前处理程序的输出一般为刀位数据(Cut Loca―tion Datal,但这种刀位数据不能直接用作数控装置的控制指令,因此必须要有一个后置处理模块,后置处理程序是自动编程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按数控机床的功能及数控加工程序格式的要求而编写的一个计算程序。它将主处理程序产生的位置数据和功能信息转换成能被某种数控机床控制单元所需要的数控加工程序代码,以便用于控制机床并产生各种加工功能和加工运动。由于各种数控机床的输人格式各不相同,因而为了适应各种机床的不同要求,后置处理程序也是各不一样的。

二、后处理程序设计

后置处理的目的是形成数控指令文件。由于各种机床使用的控制系统不同,所以所用的数控指令文件的代码及格式也有所不同。为解决这个问题,每个自动编程软件通常有自己专用的后置处理程序。

本系统采用的数控机床的指令有以下几种:

1.坐标功能指令:x,z,I,K。

2.准备功能指令:G00一快速进给;G01一直线插补;G02一顺时针方向圆弧插补:G03一逆时针方向圆弧擂补;G33一等螺距螺纹加32;G54一坐标设定指令。

3.速度功能指令:主轴转速S;进给速度F。

4.换刀功能指令:刀号选择T01-T04。

5.刀具补偿指令:G41-在工件轮廓左边刀补有效;G42-在工件轮廓右边刀补。

6.辅助功能指令:M02一程序结束;M03一主轴正转;M04一主轴反转:M05一主轴停止。

在生成数控程序时,首先打开前面生成的刀具中心轨迹文件,从最外层向内逐层生成加工程序,在把刀具中心轨迹文件的数据转化为数控程序时,逐行读人数据,根据线形确定所采用的刀具以及相应的G指令,并把坐标值X,Z,I,K赋给对应的变量。再根据所输入的主轴转速和进给量,使所有的数据转换成字符串,然后与字母G,T,S,F,X,Z,I,K组合成数控指令。最后加上程序号和必要的M指令组成程序段,在每一层切削完成后或换刀时,添加一个必要的程序段使刀具回到换刀位置,在程序结束时加上辅助指令M0 2以表示程序结束,最后将程序以文件的形式存盘。

数控机床编程入门教学【第二篇】

方法。

一、活跃课堂气氛,变通讲述方法

在任何形式的教学方式中,课堂教学都是不可或缺的教学活动。数控技术需要坚实的理论作为基础,要构建坚实的基础,课堂教学就成为了一种重要的途径。但传统的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这就需要在课堂的理论教学中引入新的理念和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活跃课堂气氛、变通讲述方法非常关键。数控技术是一门较为枯燥的学科,没有有趣味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也没有经典故事可供引用。所以,要让课堂的气氛真正地活跃起来,就必须引入新的教学方法。

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就是其中之一。例如在讲授数控系统的组成时,教材上给的概念非常具体,但是缺乏新意,很容易讲述但是初学者很难理解。尤其是初次学习数控技术的学生更是无法理解数控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含义、功能,无法理解数控装置到底是个什么设备。只采用讲述的办法无法收到很好的效果,而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后效果会截然不同。把系统的组成框图制作成图片,使用动画的方式,表示一段输入信号从控制介质经数控装置输入到伺服系统,并将该信号以动画的特点说明其被放大处理后驱动机床的运动部件和驱动机床进行动作,同时在系统的检测装置将检测机床实际运动的检测信号反馈回数控装置和输入信号进行比较,并调整机床的运动状态。经过多媒体动画演示后,学生不但理解了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也了解到机床检测装置对机床的重要性。在讲述数控机床的种类及特点时,把各种类型的数控机床配以动画过程,演示数控机床的加工、生产过程和普通机床的加工、生产过程相比较,很直观地展现出数控机床的性能特点,让学生看后一目了然。

在教学活动中引入多媒体技术,使课堂的气氛也活跃了起来,而这从静态的讲述到动态的演示、从书本上不动的文字到屏幕上的动画,使学生在理解上更深入,也让枯燥的讲述过程变成了互相的交流。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思考。

二、理论与现场实践并举,图样与零件相结合

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需要理论进行指导。数控教学更是如此,只有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才能够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系统地讲授数控机床的理论知识、培训编程和加工工艺路径的拟定。内容包括:讲授数控车床的定义、工作原理、系统代码、编程等,使学生的认识过程达到“面―点―面”,即由对数控机床的初步了解再扩大到对整个数控生产线的了解。之后指导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现场实践,包括教师讲解数控机床的操作面板、数控机床的伺服系统,还有一些机床的动作指令,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在机床上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在讲述编程时,还给学生准备一些图样让学生进行练习,同时还给学生提供一些已加工的零件。因为只用工件的图样不会有很好的效果,毕竟图样不能完全地把零件的所有特点表达的非常清楚,学生也很难理解所编写的程序到底加工出一个什么样的工件,而给学生一个已加工过的工件,效果就比较好。对于初学编程的学生,需要将零件的图样和零件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程序加工后就是这个样子,这样既省了对零件的特点进行讲述,又把被动的讲述变成学生主动的思考,使学生根据零件的几何图形思考编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例如数控车床(FANUC系统)中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粗车循环指令G71、G73的循环起点的设定,螺纹车削过程指令G92、G76的起刀点以及进刀量和退刀量的设定等等。这一转换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而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

三、实践课与生产相结合

学生学习数控技术的目的就是应用到生产过程中去。让实践课结合生产,让学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进行实践。数控技术是一门先进的机械加工技术,它的最终目的就是服务于生产,而教学的要求不同于对产品的要求,在教学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的零件的某个部分的尺寸不合格的情况时常发生,但这样对他的实习成绩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而在生产中如果类似的情况发生,这个零件就成了废品,直接影响到生产的经济效益,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态度发生转变,他自己生产的产品有没有价值一看便知,使学生对自己生产加工的产品有一个价值观念,这样他对待数控技术学习的态度也会自然地发生变化。

数控基本编程范文【第三篇】

关键词数控技术 课程改革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培育课题;辽东学院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专项课题。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221-02

1.前言

《数控技术与编程》是“数控加工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不但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掌握较高的实践操作知识。国内多所职业院校数控加工技术专业都经历了一系列教学内容的调整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目的是尽快培养出能胜任数控工艺编程工作岗位的数控操作人才。目前,国内大大小小企业,新进设备多为数字控制,急需能快速上岗的数控操作人员。另外,围绕教改内容和教学方法,针对数控加工技术专业学生进行了《数控技术与编程》课程学习情况问卷调查,学生对该课程内容感兴趣者较多,希望能多安排实训内容、增加数控自动编程等实践内容[1-4]。因此,从社会对数控操作人员的需求以及学生对数控技术的渴求来看,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的数控技术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数控技术教学改革

理论教学的改革

根据《数控技术与编程》课程教学内容要围绕基础性、实用性、时效性和新颖性的要求,对《数控技术与编程》理论教学内容进行了尝试性的调整。教材以讲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度,删除一些计算过程繁锁、理论性太强以及过时的、岗位实用性较低的内容。比如,删除复杂曲线的数学处理内容,删除穿孔纸带等过时内容;结合目前的数控技术的实际应用,增加自动编程方面内容。同时增加实践技能性强的教学内容,并将教材中内容接近的部分进行合并。针对数控加工技术专业,将数控机床机械结构、数控车床、铣床、加工中心、计算机辅助编程进行合并;对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将数控车床、铣床、加工中心编程、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编程进行合并。这样,《数控技术与编程》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就体现了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和先进性,同时注重汲取近期先进制造技术和数控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注重知识的前后连贯,注重基础知识的完整性。

实践教学的改革

为了建设好实践教学体系,与使之与理论教学体系互相联系、相互融合,丰富数控技术教学的实践教学内容,通过实际调研研究,建立了《数控技术与编程》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即课程实验──数控机床操作实训──综合实践训练[5]。

(1)课程实验

开设数控机床结构实验,使学生了解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开设数控编程实验,使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的编程训练;利用计算机辅助编程(自动编程)完成复杂形状零件自动编程训练;通过编程训练使学生掌握数控编程的方法和技巧。

(2)数控机床操作实训

学生进行数控车床、铣床和加工中心实际操作训练,让学生掌握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的程序输入、刀具参数设置、机床调整、机床维护知识,使学生能够操作数控机床并加工出合格零件,培养学生操作机床的基本技能。

(3)综合实践训练

学生自己选择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分析零件结构、制订工艺过程、工艺路线,选择数控机床、刀具、夹具等,编制加工程序,自己动手操作加工出零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控技术考核改革

融入职业技能考核,实行“双证制”教育。将学历教育融入职业技能鉴定内涵,将课程教学全面覆盖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所包含的全部知识。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安排和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为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提供可靠的保障,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实施“双证制”教育[6]。具体做法是:理论教学课程综合相应工种应该掌握的知识,实践教学环节融合相应工种的技能部分,通过正常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达到相应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经过考试与鉴定,获得相应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实现职业资格“零培训”,实现技术工人的“零距离上岗”。

3.成效分析

《数控技术与编程》教学改革之后,分别对05级和06级数控技术专业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到了一定的信息反馈(Z0501班24份、Z0502班21份、Z0605班30份、Z0606班32份)。经过汇总整理后得到教改前和教改后的学生对《数控技术与编程》课程改革的态度,如表1所示。

表1数控技术与编程教学改革前后比较

由表1中可以看出,教学改革得到学生的认可,课程内容的安排更趋合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大幅度的提高。通过一系列的教改实践,针对数控加工技术的特点,突出面向综合应用、加强工程实践环节的原则,形成了该课程的总体结构框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由于本次教改侧重数控工艺编程能力的提高。从平时作业、期末考试、期末实训中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程度比较分析,强调实践教学后,学生的知识掌握比以前扎实,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中。教改之前,学生在期末的考试中对编程题的失分率高达32%,考试成绩不太理想。教改之后,学生在考试中编程题的失分率下降到8%,学生编程时能主动考虑工艺问题,大大提高了所编程序的实用性。

4.结论

目前,高职院校都在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快速胜任数控操作岗位。而《数控技术及编程》是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论文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数控设备基本编程技能为目标,进行了《数控技术与编程》课程的教学改革、考核改革。通过强化实践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改革课程群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融入了职业技能考核方法,形成了新的教学体系,实行“双证制”教育体制,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海滨,宫衍香。理论力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94-96

[2]陈书法,张南乔,张淑兰。《机床数控技术》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 (6):126-127。

[3]李谟树,张钟,覃岭,周华。数控技术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81-83

[4]郭剑。关于校级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思考[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126-127

[5]董德民。经管类创新应用型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 2009(15): 244-245

[6]高宏毅,周洁文,韩倩。教学与考证结合的教学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育。:104-105

数控编程总结范文【第四篇】

关键词:1553B总线;多路传输总线接口;总线控制器;远程终端;总线监控器

中图分类号:TN92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373X(2009)05-057-03

ACE-MBI Design Meet to Avionics Communication System Requirement

XIE Chong1,WANG Qifeng2,DANG Chunbo3

( Military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631 Institute,Xi′an,710068,China; Computing Technique Research Institute,Xi′an,710068,China;

Military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Xi′an Aircraft Industry Company,Xi′an,710089,China)

Abstract:Multi-channel Transmission Bus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MBI) is the foundation of avionics subsystem of avionics system entered 1553B communication system must by MBI the most critical device of MBI is 1553 B protocol this paper,the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s of the advanced 1553B protocol chip BU-61586 and the new MBI design plan with this chip which compatible with the UT-MBI used in the models task are solution has changed the situation that rely on foreign components too has been extensively used recently.

Keywords:1553B bus;multiplex transmission bus interface;bus controller;remote terminal;bus monitor

0 引 言

航空电子系统是航空电子物理设备通过1553B双余度总线综合成一个分布式通信系统。现代航空电子系统中,各个独立的航空电子分系统都是由计算机来完成数据的采集、计算、处理和通信的。总线通信是各分系统之间交换信息、协调一致、实现容错的基础,每一分系统都必须具有1553B多路传输总线通信接口(MBI)才能完成分布式通信任务,可见MBI在航空电子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为保证任务需求,扩大芯片来源,在国内尚不具备1553B协议芯片生产能力的情况下,为保证MBI的生产,及时提供给各分系统,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采用多种1553B协议芯片,设计出与UT-MBI具有兼容性的MBI模块。美国DDC公司上世纪90年代推出了ACE(Advance Communication Engine)系列总线通信接口芯片BU-65170,BU-61580,BU-61590和BU-65620等,其中BU-61586芯片从供货渠道、芯片质量上有所保证,可以作为新MBI(ACE-MBI)设计采用的芯片。

1 高集成度ACE芯片BU-61586

功能概述

BU-61586具有BC/RT/MT三种功能,具有灵活的处理器/存储器接口,12 KB内部RAM,可扩展访问64K×16 b的外部RAM,内部集成了双通道收发器。通过软件编程可任意选择BC,RT或MT功能。除了能完全实现MIL-STD-1553B标准所规定的消息传输外,还具有较强的消息管理功能。在BC方式下,具有自动重试、可编程的消息间隔、消息帧自动重复执行和可编程的响应超时时间。在RT方式下,具有可编程设置命令非法,具有单缓冲、双缓冲和循环缓冲三种缓冲方式下,可编程设置命令非法,可对不同的子地址设置忙位。在MT方式下,可监视字,消息和RT。

ACE芯片系统结构

ACE作为主机和1553B总线之间的接口芯片,提供了处理器的接口和与1553B总线的接口。该芯片作为高级的通信接口芯片,具有双通道收发器协议处理部件、存储器管理部件、处理器接口逻辑、12 KB的可选存储部件等。ACE与双余度1553B总线连接时非常简单,采用变压器耦合方式时只须直接与变压器相接即可与1553B接口,其结构如图1所示。

2 与UT-MBI兼容的ACE-MBI设计

ACE-MBI硬件设计

按照航电系统五层通信协议(即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传输层、驱动层、应用层)规定和设计要求,ACE-MBI对UT-MBI在驱动层和应用层上具有兼容性,而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由1553B协议芯片硬件实现,因此ACE-MBI与UT-MBI的主要区别在传输层。

ACE-MBI和UT-MBI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框图,其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

MBI硬件按其功能特性可划分为三部分:前端区、可编程控制器、后端区。

前端区

前端区是MBI与1553B总线介质的接口区,由1553B协议处理器和隔离变压器组成,主要完成数据的串/并、并/串格式转换及发送和接收工作,同时对接收数据进行最基本的错误检测和处理。

后端区

后端区为MBI与主机之间的接口区。其主体为8 KB的双口存储器(左口)和I/O口,它是MBI传输软件与主机应用软件进行数据交换和MBI中断处理的媒介体。双口存储器空间按用途可分为数据区和控制区。

后端区由数据和地址缓冲器、GAL芯片和FPGA实现,包括以下三部分:

(1) 双口存储器地址译码电路;

(2) 中断生成电路;

(3) I/O访问、软复位产生电路。

ACE-MBI与UT-MBI在后端区设计相同。

可编程控制器

可编程控制器包括以下组件:

(1) 微处理器;

(2) 8 KB RAM,8 KB EPROM;

(3) 可编程时钟(RTC,DT);

(4) 双口存储器(右口);

(5) RS 232接口。

可编程控制器主要承担传输层任务,是传输软件的载体,是MBI各功能组件的控制管理中心,其任务是按照已定操作程序及来自主机的命令和数据对MBI实施控制。ACE-MBI和UT-MBI的区别硬件上就在可编程控制器的实现上。

UT-MBI的可编程控制器采用伪双口方式,微处理器通过UT1553B访问双口存储器,UT1553B通过DMA方式访问双口存储器。由于UT内部无RAM,其控制区和数据缓冲区均在双口存储器内。

在ACE-MBI可编程控制器设计中,根据ACE芯片的6种接口方式,有3种可行的接口方式可供选择,即16位透明方式、16位DMA方式和带有外部逻辑以减少微处理器访问双口存储器时间的16位DMA方式。采用三种接口方式的可编程控制器结构框图如图3~图5所示。

RAM时间的16位DAM方式

由于设计要求ACE-MBI在替换UT-MBI时,在驱动层、应用层是透明的,保证UT-MBI原双口格式划分不能改变,但是ACE芯片的控制方式、格式与UT1553B完全不同,那么ACE芯片的控制区只能放在其内部RAM中,这样双口存储器中控制区格式不需修改。

在以上三种接口方式下,ACE芯片数据缓冲区即可放在其内部RAM,也可放在双口RAM中。若将数据缓冲区放在芯片内部,传输软件将担负数据从内部缓冲区向双口的搬家工作,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所以采用将ACE芯片数据缓冲区按UT数据缓冲区格式进行编排,放在双口存储器数据缓冲区内的方式,传输软件仅实现控制信息、总线表、通信表的格式转换和传递,这样就保证了双口存储器中数据缓冲区和控制区的格式不变,原UT-MBI的驱动软件、应用软件就可以直接在ACE-MBI上使用。

以上三种接口方式中,通过可编程控制器结构框图可以看出,16位透明方式需增加数据线、地址线隔离,增加了硬件设计难度和芯片使用数量,降低了MBI的可靠性,不宜采用。后两种16位DMA方式中,16位DMA方式硬件设计类似于UT-MBI的伪双口方式,但这种方式下访问双口存储器的时间较之于带有外部逻辑的16位DMA方式时间较长,带有外部逻辑的16位DMA方式只需增加部分组合逻辑,即可实现。通过减少微处理器访问双口存储器时间可提高传输软件效率,因此带有外部逻辑,以减少微处理器访问双口存储器时间的16位DMA方式应作为首选方案。

3 ACE-MBI通信软件

由于应用层与特定的子系统相关,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由硬件实现,所以ACE-MBI通信软件实现驱动层和传输层的功能。

通信软件结构

通信软件的层次结构及其关系如图6所示。

驱动软件

驱动软件是实现ACE-MBI上传输软件与主机应用软件间的软件接口,是实现通信控制与数据传输的专用软件。它可以提供各类总线消息数据的读写支持,实现对ACE-MBI内部程序的调用,对计时器的控制及处理。驱动软件的另一主要功能是对主机接收到的ACE-MBI的中断信号进行中断原因分析,并调用系统通信控制(SCC)或局部通信控制(LCC)中断服务程序。

驱动软件按其功能可分为MBI控制、系统控制、计时器控制、消息控制和MBI中断服务。驱动软件驻留于主机中。

ACE-MBI与UT-MBI驱动软件相同。

传输软件

传输软件控制航空电子系统多路传输数据总线上的数据传输,它在主机的控制下能够完成通信系统的传输层协议,实现故障检测与处理、双余度总线的管理与切换、实时时钟RTC的同步、控制信息、总线表、通信表的格式转换。传输软件包括通信表、总线表和控制程序几部分。

通信表主要用于定义出入BC或RT各类消息的物理名、逻辑名、终端子地址、消息功能及其总线属性等相关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总线表(BC专用)用于管理和组织执行位于总线通信过程中有效终端RT间的数据传输,包括优化总线指令表及一些相关信息。

控制程序是在MBI的正常操作过程中可由MBI内的微处理器独立执行的程序。

ACE-MBI的传输软件比UT-MBI的传输软件多一项任务,即进行控制信息、总线表、通信表

的格式转换和传递。

4 结 语

目前,按照要求设计的ACE-MBI已完成生产,并通过了航空电子系统测试平台的验收测试。验收结果证明,其完全可作为UT-MBI的替换产品。在新任务中,ACE-MBI得到了推广应用,替换方案的实现扩大了芯片来源,保障了产品生产任务的完成。

参考文献

[1]航空航天部301所。MIL-HDBK-1553多路传输数据总线应用手册[Z].1988.

[2]颜学龙,黄雪明,任登娟,等。1553B总线接口控制器研究与顶层设计。微计算机信息,2007,23(22):29-31.

[3]航空工业部第301研究所。飞机内部时分制指令/响应式多路传输数据总线。GJB 289-87,1987.

[4]李化云,周密,尚利宏,等。基于自主1553B协议芯片PC-MBI通信软件的设计与实现。微计算机信息,2006,22(26):40-41,94.

[5]宋丽娜,熊华钢。1553B总线控制器异步通讯仿真软件设计。电子技术应用,2003,29(2):50-52.

[6]高成金,肖明清。基于FPGA的1553B-ARINC429总线转换器设计。电子测量技术,2007,30(2):189-193.

[7]傅大丰,杨善水,陈志辉,等。1553B总线在现代飞机自动配电系统中的应用。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4(1):8-9.

[8]罗志强。航空电子综合化系统[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0.

[9]丁明亮,魏志刚。1553B总线远程终端仿真软件设计。计量与测试技术,2008,35(1):43-44.

[10]陈汝全,林水生。实用微机与单片机控制技术[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

数控车床零基础教学【第五篇】

关键词: 数控车床编程教学 切入点 手工编程

数控车削加工是数控加工中应用最广泛、最基本的加工方法之一。它主要通过程序控制自动完成内外圆柱面、圆锥面、弧面、螺纹等工序的切削加工。数控车床编程是数控车削加工的基础和重要步骤,程序的优劣决定了零件加工质量的高低。根据零件的复杂程度,数控车床编程分为手工编程和自动编程,手工编程是自动编程的基础,自动编程中许多核心经验都来自手工编程,掌握手工编程技术对掌握CAM软件的使用方法、正确使用数控设备、理解自动编程设计原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手工编程为例,探讨数控车床编程教学的切入点。

一、从狠抓普通车床技能训练切入,为数控车床编程教学打好基础。

对初学者来说,普通车床的操作更直接,感受更直观。第一学年,我们按1:1的比例安排普通车床加工工艺与普通车床操作技能训练课程,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学习普通车床的结构、规格、性能;掌握刀具的分类、几何角度、刃磨方法;牢记切削用量的含义及选择原则;熟练掌握内外圆柱面、圆锥面、弧面、螺纹的加工方法及刀具的运动轨迹;根据零件图,会制定零件的加工工艺……另外,在普通车床加工中,若出现不正常现象,则可以采取措施,避免出现不良后果。通过系统学习,学生熟悉了车削加工的全过程,为数控车床编程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切入,整合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没有门槛的中等职业教育,生源特点是:总体入学成绩下降,大多数学生初中阶段的文化基础差,接受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偏低,惰性、厌学心理严重,一旦学习上遇到困难,就会因自卑而放弃。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环节的设置上狠下工夫,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删繁就简,以就业为导向,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将每个知识点的教学重点放在“是什么”,“怎么用”上,引学生入门,助学生进步。

1.利用视觉冲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接触过数控车床,不知道什么叫“数控”,对数控编程、数控加工有神秘感。在学习初,我们组织学生观看数控加工录像,安排学生去车间参观,将他们在普通车床上加工过的零件置于数控车床,重新编程加工,通过这种视觉冲击,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2.从学生熟悉的内容切入。

在课堂上,展示学生在普通车床上加工的零件,要求学生对照图纸,回忆该零件的加工过程,制定该零件的加工工艺,告诉学生,将该零件的加工路线,包括每一个工步,如进刀、切削、退刀、回刀,用相应的指令代码及规定的指令格式写出来,这个过程就是编程。以这种方式引出数控编程的概念及数控编程的步骤,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

3.以“点”带“面”。

不同的数控系统,指令代码的含义、指令格式、编程方法不同,教学中,以应用较广泛的一种系统如FANUC系统为主,向学生讲清编程指令的含义、应用范围,当学生掌握该系统的编程方法,能应用该系统指令自如编写零件的加工程序后,再逐步向其他系统扩展,并作横向对比,这样,学生可掌握每个系统的编程特点,不易混淆。

4.重点讲解基础指令。

数控指令是程序构成的基本单元,也是数控车床操作的主要对象。数控车床加工的零件,不管形状多么复杂,刀具的运动轨迹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直线运动(G01),一类是弧线运动(G02/G03)。只要学生掌握了这三个指令的格式、参数代码的含义、应用特点、编程方法、编程注意事项,其他指令如G32、G90、G92、G71、G73、G76等学习起来就较为容易。因此,我们将数控编程教学重点放在这三个指令的教学上,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理解指令的作用是什么,指令怎么用,达到学懂、会用的目的。

三、从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切入,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数控编程有很强的操作性,要求有大量的实际操作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学校购置的设备数量有限,每个学生上机操作的机会不多。因此,我们利用仿真软件实现每个学生上机操作的愿望。

仿真软件是在计算机上模拟仿真数控车床操作、工件加工、工件测量等动态数控加工全过程,使学生掌握数控车床的基本操作方法,感受机床的运行特性,为实际操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教、做”一体化。

仿真软件提供了与实际数控机床完全相同的操作面板、按键功能、屏幕显示。授课时,通过投影仪将仿真数控机床投影到大屏幕上,教师利用仿真软件边讲理论边演示,如回零、工作方式的选择、程序的编辑与修改、对刀、补偿设定、输入输出操作,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落实在机床操作中,老师讲一段操作一下机床,学生看得逼真,理解得透彻,学习兴趣渐浓。

2.“学、做”一体化。

仿真软件实现了数控机床手工编程的过程模拟和加工过程的图形模拟。首先,学生可将自己编写的程序输入仿真车床,检验程序是否正确,刀具的运动轨迹是否合理,及时发现问题,不断调试加工程序,补偿超差尺寸,直观感受数控加工的过程与结果。其次,改变纸质作业的传统模式,要求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均用仿真软件完成,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动手欲望。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2996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