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班主任案例分析范例【推荐4篇】

网友发表时间 832378

【导言】此例“班主任案例分析范例【推荐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范文【第一篇】

关键词: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 “案例引导,任务驱动” 教学方法 设计与应用

一、引言

现在的教学基本上仍沿用传统模式,注重理论基础而忽略实践,课程设置保守,无法与岗位需求同步,导致个别学生不愿学、不会学,部分学生想学而学不会的局面。我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中进行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并提出了“案例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二、“案例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含义

(一)案例式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一个具体情景的典型化处理,引导学生对这一具体情景进行思考分析和决断,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做中学,学中做”的形式,它的着眼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获得那些固定的原理和规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精选个案材料,与学生共同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创新思维,探索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任务驱动”是建构主义理论中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2]。

(三)“案例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

“案例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以章为单元精心设计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案例,思考处理案例的所需知识和具体方案,然后教师将案例以节为单元分解成若干个任务,将各节的知识点融入分解的具体任务中,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任务的思考、解析和完成,掌握各节的知识点,最终通过案例的实现完成各章知识的学习。

二、“案例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应用

“案例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比较适合Office办公软件的学习。下面以Excel软件的学习为例,介绍“案例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具体设计与应用。

Excel单元中各节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分别是: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功能、启动和退出;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创建、输入、编辑、保存等基本操作;工作表中公式与常用函数的使用和输入;工作表数据库的概念,记录的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图表的建立及相应的操作。

(一)案例的设计与分析。

设计案例:用Excel软件实现班级人员信息管理。班级人员信息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和成绩信息两部分:基本信息包括学生的姓名、学号、籍贯、出生日期、入党(团)日期和原单位的职务等信息,成绩信息包括各个科目的考试成绩。

(二)任务的设计与解析。

任务1:基本信息组建――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以班级为单位分别建立工作簿,分别以基本信息、训练信息和成绩信息建立工作表,在基本信息表中录入学生的姓名、学号、籍贯、出生日期、入党(团)日期和原单位的职务等信息,在成绩信息表中录入学生姓名、学号和开设课程的名称等信息。通过任务1体验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功能、启动和退出,掌握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创建、输入、编辑和保存等基本操作。

任务2:成绩信息管理――公式和函数的使用。在学生成绩表中利用公式统计学生的平均成绩、单科的平均成绩等,利用函数统计单科的最高和最低成绩,学生的成绩排名等。通过任务2掌握公式和函数的组成和运用。

任务3:综合信息处理――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使用记录单管理学生基本信息表,对学生成绩信息表的数据进行筛选、分类汇总和制作数据透视表,对各班级的信息制作图表,利用图表统计分析班级的情况。通过任务3理解数据清单、数据筛选,分类汇总和数据透视表的概念,掌握利用记录单管理数据清单,数据排序,数据筛选,分类汇总数据透视表和图表的操作方法。

(三)教学方法的实施。

教师提出案例――用Excel软件实现班级人员信息管理,讲解案例并将案例分解为基本信息组建、成绩信息管理和综合信息处理三个任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三个任务,查找完成该任务所需的知识点,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辅导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然后以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完成任务来检验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教师指导学生将这三个任务整合在一起,完成案例,最终掌握本章知识的学习。

三、结语

“案例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是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上探索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将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有机融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班主任案例分析【第二篇】

一、德育案例的含义

所谓案例,又被译为个案,实例等,是对某一实际情境的描述而引起分析、

讨论、演绎、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传、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等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而德育案例是案例与德育两个概念的综合,是德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对工作中所碰到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所做的反思与总结,以此来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的一种手段。

二、德育案例的特征

1、情境性。德育案例是班主任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它

叙述的是一个有时间,地点,具体人物(一般是教师与学生)组成的并按照一定的结构展示出来的情境,它使班主任或学生在看了之后都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或似曾相识的感觉。

2、问题性。在德育案例过程中往往包含班主任在实际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所

碰到的问题或疑难情境,这些问题是很多班主任会时常碰到但又觉得比较难以解决,而且这些问题中可能还包含着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是不注意挖掘与思考比较难发现而已。

3、典型性。任何班主任在每天的班级管理实践中会碰到太多的问题,但不

可能事事都去记载,这就要求在工作反思中所撰写的德育案例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不是信手拈来的,但能够在该问题的解决中给班主任带来深刻的启示与普遍的指导意义。

4、真实性。德育案例展示的是师生间充斥矛盾或趣味的故事,但德育案例

与一般的故事存在的本质区别是故事可以杜撰,但德育案例中所涉及的情境是在处于自然状态下真实发生的事件,是源自班主任的日常管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

三、撰写德育案例的作用:

1、分清工作重点与难点。班主任要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善于运用批判性思

维,加强自己的工作反思,对自己日常管理中的问题进行梳理,从而找到印象深刻的却是感到困惑的那些工作情境或事件。通过这样的梳理,使班主任在统筹兼顾同时,将自己的思维集中在那些难点与重点上,力求通过解决这些事件,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加强经验沟通与共享。由于现行的学校管理大多实行行政班管理,所以

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更多的是处于个体化管理的状态。而通过撰写德育案例,则利于班主任间的沟通与交流,使个人的经验成为大家共享的经验。每个人都能认识到学生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及所面临的问题的多样性,并且在提炼中可以把自己原有的缄默知识提升出来,把自己那些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知识、态度,通过反思性批判实现共享。

3、引领德育工作专业化。班主任是行动研究的积极实践者,他们在实践中

研究,为实践而研究,班主任不应再是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的“消费者”,而是“生产者”。案例撰写为班主任提供了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机会,发展了班主任研究德育工作的问题意识与能力。班主任将理论作为一种参照,采用分析、比较、判断等手段,反思自己的日常工作得失,逐步建构生本德育、情感教育等理念,不断拓宽德育“田野”,在此过程中,引领德育工作走向专业化。

四、德育案例的构成要素:德育案例没有绝对的统一的标准,但从构成要素而言,不外乎以下几方面:

1、标题:德育案例总要有一个合适的标题。一般来说,确定德育案例的标

题主要有二种方式:一是用案例中的突出事件作为标题;二是把事件中包含的主题提炼出来作为标题。

2、背景:背景能够发挥“先行组织者”的作用,背景必须向读者交代该案例发生的有关情况,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以及这些时间、地点、人物都有些什么样的特点。背景的介绍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3、问题:在案例中要讲明问题是如何产生,问题是什么,问题产生原因有哪些,而且问题中必须要阐明主题,在德育案例撰写的初期可以较为鲜明地提出问题,随着案例撰写的深入,则逐渐要将问题与其他材料交织在一起,读者通过分析问题才能确定主题的所在。同时,要注意德育案例的内容必须要充分渗透德育管理过程中“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自主性的发挥以及潜能的开发。

4、过程与结果:问题发现以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结果成为重要的一环。

这部分内容要详尽地描述,既要展现问题解决的过程,步骤以及问题解决过程中出现的反复、挫折,也要交代某种德育措施实施的即时结果,包括教师的感受与学生的反映。在这一要素中,切忌把问题解决简单化、表面化,德育案例之所以与其他文体不同,就在于对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过程,认知冲突详细的记叙,对问题解决过程细致的描述。

5、反思与讨论:撰写案例的过程是德育工作者对自己解决德育问题的心路

历程进行再分析的过程,也是梳理相关的经验和教训的过程。反思与讨论涉及到的问题有:我的教育理念对头吗?问题解决中还存在哪些新的问题?我是否真正在关注学生的需要?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生命发展?学生是否真正接受了我的教育帮助?反思与讨论也不见得要面面俱到,选择重要的方面或印象深刻的方面加以思考也就可以了。

五、班主任撰写德育案例的基本要求:

1、多投入,积累大量的丰富的感性材料,这是撰写德育案例的基本前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因为中学生在认知、心理等方面尚未等到很好的发展,所以班主任在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自治管理;同时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到学生中间,运用敏锐的观察能力,善于捕捉学生中的一系列信息,特别要关注学生自主管理中或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与思想问题,并及时记录相应的素材,力争占有更多丰富的感性材料。

班主任案例分析【第三篇】

关键词: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工作案例;心得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 A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的重点在“育”,所谓“育”就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高职院校中,纪律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形成优秀品质的必要条件。由于社会经济不断地繁荣,独生子女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纪律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提出了挑战。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活动中表现出来违反纪律的不良行为普遍增多,影响恶劣,极大地损坏高校和大学生的形象,甚至使高等教育受到社会的质疑。

本人担任班主任已有多年,针对大学生行为中存在的负面现状,通过总结过去的工作案例,深刻体会到只有保证纪律教育持续稳定常态化发展,才能使学生在长期遵守纪律过程中产生稳定的纪律观念,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质,以下是这两年遇到的几个印象深刻的工作案例。

一、“早到10分钟到教室”的习惯养成

案例概况:2013年9月,在班级新生入学第一天,我就制定“早到10分钟”的规定。所谓“早到10分钟”是指同学们在大学三年中,无论是上课、开会还是其他一些校院活动,要求早到10分钟,同时班委做好考勤工作。当同学们听到我定的这个规定,顿时哄堂大闹。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高中教学中为了鼓励学生奋勇拼搏考出高分进入大学,一直和他们强调大学是自由的地方,而部分学生在经过高考的洗礼,也想在大学好好地放松自己。所以当听到“早到10分钟”,他们心理马上就产生抵触情绪。

在接下来学院的始业教育和班团政治课中,有2/3能提前10分钟到教室,剩余1/3同学要么踩点、要么迟到2分钟左右,班委每天将考勤记录向我汇报。通过了解,发现这1/3同学大部分都是同一寝室的,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我没有立刻把这些同学叫来进行教育,而是我以身作则,每次我都自己提前10钟到那里进行点名。经过一段时间,踩点和迟到同学明显少了很多,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这样又过了一段时间,负责考勤的班长向我汇报,说近期大家上课更积极了,很多同学甚至提前30分钟到教室。经过了解得知,最近大家在上《电工实训》课,而这课程的老师点名很特别,他一般都提前30分钟到实验室,然后早到的同学到他那里登记时间,越早到的同学加分越多。最后经过3个星期的实训,大家都养成了提前10分钟到课的好习惯。

2014年2月新学期开始,班级有两门课程是学院院长和副院长教学的。刚开始我很忐忑,毕竟要让每位学生每节课“早到10分钟”真的有难度。但当我随机下班级去听课,发现原来它已经成为教师和同学的共识,这规矩就真这么传承下来。而在学院综合值班管理系统中,1-10周我们班考勤是100%、名列年级第1,作为班主任,我真的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

案例分析:在该案例中,客观地说我们的学生高考录取时是最后一批,生源本来就不好,再加上高中的时候部分同学本身就比较懒散,到大学后更加放任自我。往往是这些同学对良好的习惯的养成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对学校纪律规定不能理解或认可,甚至还有抵触心理。

案例点评:针对这起案例,我觉得这不是我们班个例,而是学院甚至是学校部分学生的通病。对于这些同学我的解决方法是首先要以身作则,然后从朋友的角度和他们进行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对他们侧面进行引导,最后还要和任课老师达成共识,使学生养成“早到10分钟的”行为习惯,促进班风和学风的良好发展。

经验教训:我觉得在学生纪律教育的过程中,要立规矩要树榜样,如遇瓶颈也不能操之过急,因为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发展的过程。同时还要经常与任课教师沟通,达成管理的共识,出台有效的管理机制,并注意实施的方法和效果。

二、 “四带三不”课堂习惯的养成

案例概况:虽然大家都有“早到10分钟”的习惯,但这只是纪律管理的第一步,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有效性才是重中之重,所以作为班主任要积极配合任课教师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这个学期本人除了担任班主任,同时承担本班的PLC课程教学任务。所以在PLC的第一堂课中,我又立下“四带三不”的规定,所谓的“四带”是指带书本、带笔记本、带笔、带心;所谓的“三不”是指在课堂上不拿手机、不睡觉、不交头接耳,为了使“四带三不”的规定有效实施,我还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到第二堂课,该规定执行效果还可以,学生也挺能配合我。可到第三堂课,在学生做课堂小练习时,发现有将近6位同学没有带笔,这时我一边对他们进行记录,一边拿出6只笔给他们,还笑眯眯地说:“下次我要1只笔收2元钱”,这6位同学也觉得怪不好意思。到第4堂课,检查发现所有的同学都把笔、书本和笔记本带来,可是在上课的过程中,又发现部分同学没有记笔记的习惯,而且有时还把手机拿出来刷刷微信、上上QQ。针对这些不好的现象,除了在上课过程中当面提醒之外,还经常有意无意点到他们回答问题,学生经过这样的环节都能及时纠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课堂听课效果明显改善了。

案例分析:客观地说,如果我只是PLC的任课教师而不是这个班的班主任,可能学生执行这个“四带三不”规定是难度的。但是这个习惯的养成最主要的推动力还是课程的考核体系、任课教师与学生的情感制约。假设第二次课学生没有带笔,你就大发雷霆扣他的考核分,那么适得其反,这样只会让学生越来越疏远你。

案例点评:这个“四带三不”的课堂习惯的养成与几个方面是分不开的。第一方面,是教师执行这个规矩的决心和力度;第二方面,是课程的形成性考核的及时性;第三方面,是班级学生和我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

经验教训:在这个学生课堂行为习惯培养过程中,班主任和任课教师

共同制定适合学情的规章制度和考核体系,让学生感受到遵守课堂纪律对他们学习和成长带来的益处,体会到遵守课堂纪律的重要性,就会主动地去要求自己乃至身边同学遵守课堂纪律。

三、总结

通过以上两个印象深刻的工作案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班主任持之以恒的决心,坚持以人为本的态度,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保持自己主导地位的不动摇。在方式方法上,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那些平时纪律观念散漫、行为习惯不良的同学,除了自己要以身作则之外,还要与任何教师、父母进行联动培养,强化考勤制度,规范考核体系,保持其良好行为习惯的持续化发展。

而在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始终相信“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对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多沟通多交流,与他们建立深厚的友情,我想只有你对学生有深刻的了解,才能寻找适合的方法对他们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最后我坚信在我们全院教职工、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走向社会、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 柳成超。论纪律教育与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D] .中央名族大学,2013

[2] 王皓。论叶圣陶的“做人教育”思想[J].湖北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3] 陈 平。论高职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3第2期

[4] 白美丽 回娅冬 贾贺男。情感教育在大学生行为管理中的实践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4年第3期

作者简介:叶红芳,女 ,1981年8月,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硕士学位,实验师,

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第四篇】

我的学生:展xx,21岁,2010年9月份检查出白血病。8月,学校联系了实习单位,08级的学生可以自愿参加,要求08级学生返校一次,展xx同学是其中一个,当时见到展xx时,和往常一样,高高的个子,梳着一个小辫,我问她,学校组织一次去实习的机会,期限为一个月,你愿意去吗?她说,我想去,但是去不了,因为我妈妈刚做了乳腺癌的手术,还要化疗,再加上我嫂子刚生完小孩,需要我照顾。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放假了还得照顾生病的妈妈和刚生产的嫂子。一家人的日常家务落在了她一个人身上。9月下旬,她突然给我打电话说,自己生病了要住院可能后面的课就上不了了。后来她哥哥和舅舅带着她来学校了,也就是这天,在省人民医院检查出的结果,看到她时,她的右眼睛四周都是淤青,我问她,怎么回事,她说,就是血液病,身上胳膊上都有这样的淤青,可能是假期照顾家人累的,得住院治疗一段时间,话说得很轻松。她的哥哥问我关于保险的问题,我带他去学生处,在路上,他偷偷的把结果给我看,我吃了一惊,白血病!只感觉一下子就懵了。感觉这个世界突然很不真实,如果她知道了病情真相,又该如何面对这个事实? 十一放假期间,她住进了石家庄市平安医院接受化疗,母亲为了女儿的治疗费用决定放弃自己接下来的巩固治疗。

案例分析

1.展xx同学因为母亲身患乳腺已经花去了家庭大部分积蓄,所以当前展xx同学最需要的是捐助。所以我们得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她,募捐活动不能只限于学校内部。要发动学校的爱心部落和新闻报道组的力量,发动更多的单位和个人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

2.此时此刻,分析一下她的心理状态,展xx同学的精神更应该是支撑她配合治疗的重要力量。但是,她现在一定的绝望的,一定是痛苦万分的。想到这一点,我似乎都能看到她歇斯底里的哭喊,她一定不相信这是真的,会对生活充满了报怨,为什么病魔会降临到她身上。所以即使我们给不了她太多金钱的帮助,我们一定能够利用同学们老师们的爱心去温暖她。

3.除了利用社会力量之外,要利用好国家的各种资助政策。

4.要想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我们必须要充分做好展xx同学遭遇的宣传工作,让更多的单位或个人知道这件事,充分发挥本班学生的团结力量,通过网络、媒体、社会关系等一切可行手段对展同学实施资助。

办法和措施

1.首先班级内部组织一次募捐,这也是发挥班级团结力量的时候,我们能捐多少捐多少,但这只是一小步,重要是的我们要将之份爱心进行传递,全班81人,每人利用自己的社会力量通过网络、微薄、媒体等手段将展xx的遭遇让更多的人知道,相信会有社会好心人士伸出自己的援助这手,为展xx同学带来希望。

2.院领导发动各系主任和书记,组织募捐和宣传。通过我们的努力,石家庄井陉矿区的一位企业老总为这事专门在井陉矿区为展xx同学组织了一次募捐,石家庄各大院校的联合报纸上也大篇进行宣传。

3.学院的爱心部落和新闻报道组联系了河北青年报社、爱心联盟、红十字会等社会团体来进行资助和宣传,河北青年报社对展xx同学病情的跟踪报道,电视台的支持,为展xx同学募捐到了不小的数目,不断有社会好心人士到医院进行探望和募捐,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负担,为这一家人带来了希望。

4.在大力做宣传的同时,班里的班委发挥主要作用,同学们轮流去医院照顾展xx,让她充分感受到友情,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我们说好了,去了之后鼓励的话不用说的太多,尽量说一些学校或是生活中的趣事,尽量开一些玩笑,让她快乐起来是主要的。同学们还每人写了一封信,把祝福的话,想说的话都写出来,放在她的床边,有空了她就看看,这样她能时刻感受到同学们的友情。

分析与思考

1.这不仅仅是一件普通的贫困生的资助问题,这是一名在死亡线上挣扎的贫困生。所以金钱的资助固然重要,精神上的支持也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不抛弃、不放弃,这需要顽强的意志力。所以我们需要为她编制阳光花环,让她看到希望、看到感到温暖。

2.这也不仅仅是一个班主任的力量,也是不仅仅是一个班级的力量,所以这同时也教育了全班同学,深深的开了一堂关于爱心,关于感恩的主题班会,让同学们在实际行动中学习奉献、学习感恩。也学会了传递爱心,当他们看到这么多陌生人拿着鲜花、拿着金钱、书籍等物品来到展xx同学身边时,他们一定会对社会的和谐有所感悟。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832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