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幼儿园老师论文(优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76669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幼儿园老师论文(优质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幼儿园老师论文【第一篇】

摘 要:

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1]。由此我们可以推想而知,音乐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美的体验和感受,一种艺术品性的感染与熏陶。音乐教育对于幼儿的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它可以提高幼儿的自控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幼儿思维能

关键词: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发表,发表幼儿园教学论文,音乐教学论文投稿

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1]。由此我们可以推想而知,音乐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美的体验和感受,一种艺术品性的感染与熏陶。音乐教育对于幼儿的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它可以提高幼儿的自控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因此我们应当不断提高幼儿园音乐教学的质量。然而在幼儿园的实际音乐教学过程中,幼儿的表现却比较被动,因此采用什么的办法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图谱是指把歌曲中的歌词、节奏等符号变换成幼儿易于理解的图画[2]。大量的实践应用表明,将图谱应用到幼儿的音乐教育活动中有明显的帮助作用。

一、图谱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1、有利于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歌词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下,幼儿的音乐学习比较被动,对歌词的记忆时间比较长,而且过程也很枯燥,然而运用图谱来帮助幼儿对歌词进行理解和记忆,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例如,在《游过一群小鸭子》这首儿歌的歌词中涉及到了“小白鸭”、“小黄鸭”、“小黑鸭”和“小灰鸭”,由于各种颜色鸭子在歌词中的出场顺序毫无规律可言,因而幼儿对这些歌词记忆起来就很难,此时老师可以将鸭子在歌词中的出场顺序制成图谱,幼儿只要看着图谱中的鸭子颜色就能轻松地唱出来,这样就促进了幼儿对歌词的理解和记忆。

2、有利于帮助幼儿掌握音乐节奏

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另一个难点是让幼儿掌握音乐的节奏,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理解能力还比较薄弱,如果单纯依靠听觉的刺激,很难让幼儿熟练地掌握音乐的节奏,此时采用图谱的方式来帮助幼儿掌握音乐节奏,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大鞋和小鞋》这首歌曲中,“踢踏”节奏非常复杂,幼儿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此时我们可以采用图谱的方式来教学,将“踢踏”节奏分别替换成不同的鞋子图片,让这些图片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而出现,这样就可以引导幼儿在最短时间内掌握音乐节奏,而且还使音乐的教学过程充满乐趣。

3、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图谱本身是一些生动形象的图片,所以能够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通过图谱可以把音乐的歌词和节奏等变得更加形象和简单,使音乐的直观效果大大增强,因此使得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记忆有所加深并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另外,图谱的使用可以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思考,让幼儿逐渐学会把握图片和文字之间的关系,从而激发幼儿的自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图谱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和创新

图谱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加强图谱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我们应当采取积极的措施加强图谱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和创新。

1、图谱要紧扣歌曲内容

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应用图谱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歌词,掌握音乐节奏,并激发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因此在对图谱进行设计时就一定要注意让图谱紧扣歌曲内容。例如,《吹泡泡》这首歌曲主要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段,将月亮、星星、露珠和小草等进行浪漫的表述,因此老师在对《吹泡泡》这首歌曲进行图谱设计时,要充分把握歌词拟人化的特点,利用图谱把月亮、星星、露珠和小草等描绘出来,同时要把“吹泡泡”这个动作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幼儿,这样能够很好地帮助幼儿对歌词进行理解和记忆。

2、图谱设计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幼儿的思维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截然不同的状况[3]。因此在图谱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首先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他们处在直观思维的年龄阶段,因此在对他们的音乐教学进行图谱设计时,要提高图谱表达的内容的完整性,将歌曲中的所有歌词都完整地表达出来,这样才能对他们的音乐学习起到帮助作用。其次,中班的幼儿的理解能力比小班的幼儿有所增强,而且其思维也比较活跃,这时他们的思维特点比较偏向于自我想象,因此这图谱设计时,除了要呈现具体的形象以外,还要加入一部分的抽象内容,这样可以实现良好的音乐教学效果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他们的思维的发展。第三,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的幼儿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明显增强,此时他们的思维很活跃,比较偏向于创造性的活动,因此在对他们的音乐教学进行图谱设计时,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文字符号,还可以让幼儿参与到图谱的设计中来,这样能在促进他们进行音乐学习的同时,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幼儿园教师论文【第二篇】

摘要社会的迅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事业发展,特别是对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音乐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情感活动而且是个体自然与生命的展现,也就是说音乐教学是生命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实现生命教学的重要途径。音乐教学和生命教学的有效融合有促进促进个体追求与向往精神生命意识的培养与提升,特别是幼儿园音乐教学更需要融合生命教学,但在实际发展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幼儿园音乐教学疏忽了音乐教学中的生命意蕴。所以,本文主要就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生命意蕴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教学;生命意蕴

前言

音乐不仅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情感活动;音乐性则不仅是人的本能,而且是人类的获取性遗传。而教学除了可以传承人类生活良好经验,还可以引导个体为了完成“完满地生长”,不断发掘自身潜力、超越现实与实现自我。从这个意义而言,教育基于对“可能生活”的创造,进而提升生命质量。幼儿园音乐教学除了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化生活模式,还是教育与引导幼儿生命发展的重要过程,所以创造充分活力的生命开展空间,促进幼儿生命成长的实现就是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生命意蕴的基础内涵。

一、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知识和技能教授对审美体会的挤占。音乐艺术意义深远,其具备自身独特性,也就是说在音律和数学体系基础上形成了音乐教学的知识技能体系传输和审美体系体验的功能。因此,音乐教学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知识技能体系传输和审美体系体验的支持,基于此基础才可以更好地教育和指导幼儿的平衡和和谐统一。教学行政化对音乐教学有着直接影响,也就是说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理念中渗透了科学主义引导思想,过于强调对音乐知识与技能的讲解,轻视了音乐审美感受与体会的培养。

2、专业音乐教师审美引导能力不强。专业音乐教师不仅是音乐教学率领者而且是教学成果的有效保障。但是现阶段幼儿园中,一些专业音乐教师过于轻视音乐审美感受与体会的培养与提升,究其缘由,他们的审美引导能力不强,对音乐教学没有深刻了解,所以,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音乐教学理应具有共享与体验等元素,而并非死记硬背,归根结底,幼儿教学体系引进的具体化考核制度导致音乐教师的审美引导能力不被注重。3.过于依赖多媒体。现阶段,网络技术发展较快,已广泛普及于人们生活中,多媒体教学逐渐成为未来教学的重要发展趋势,尽管多媒体教学获取了较好的教学成效,但归根结底它仅是辅助教育工具,难以满足音乐创作需求。但大部分教师没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往往过于依赖多媒体,这无疑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这些现象都说明:当前幼儿园教学背离了音乐教育本质,且过于重视音乐技能和音乐知识的讲解,轻视了人文精神和音乐教育本质的引导。

二、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生命意蕴

首先,尊重幼儿个体参加音乐活动的生命感受及体验。音乐不仅是生命原发活动,而且是幼儿个体生命情感主要感受与体验方法,但情感体验则是所有幼儿个体特殊的生命合理运动过程,所以个体性理应得到幼儿园音乐教师的高度重视,并视为音乐教学的主要属性,这无疑要求音乐教学需要为幼儿个体创作生命表述的条件,注重基于相应方式鼓舞幼儿个体使用音乐方式表述情感,如即兴表演和噪音等方式,以更好地适应幼儿个体生命成长的实际需求。其次,发展幼儿主体间性。音乐其实属于一种文化创建活动,所以幼儿音乐教学需要适应幼儿个体的社会生命健康成长的实际需求,这无疑要求音乐教学需要将幼儿主体间性视作根本诉求,基于对幼儿个体和作品及他人之间多层次沟通平台的建立,促进幼儿不断打开自身生命世界,悦纳自我与他人,亲近社会和自然,达到内外生命的融洽。最后,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及向往自我超越的生命态度。音乐和生命同构,是幼儿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幼儿园音乐教学需要适应幼儿个体的精神生命健康成长的实际需求,所以培养幼儿追求超越自我的生命态度也是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生命意蕴。幼儿园音乐教学需要打破技能练习的僵化格局,需要为幼儿提供敞开生命个体的各种通道,促使幼儿始终保持诗意道德与生命热情。

三、结论

总而言之,音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紧密联系着生活,需要人们尽心感受与领悟,而不是单一的教化工具。有效融合幼儿园音乐教学和生命教学,有利于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健康成长方向,也就是说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生命意蕴至关重要,但一些幼儿园教师对音乐学习没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以及对音乐推动幼儿生命健康成长价值没有充分的把握和探索,进而影响了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所以,改进与完善当前幼儿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高度注重幼儿学习过程、创建高素质高技能幼儿音乐师资队伍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崔红英。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生命意蕴[J]。学前教育研究。2015(06)。

[2]刘平。幼儿园音乐教学有效生成策略探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02)。

幼儿园老师论文【第三篇】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早期的家庭教育也在不断地宣传和提倡。越来越多的父母也逐渐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家庭在幼儿教育中也逐渐凸显了它在幼儿成长中无可比拟的作用和不可取代的地位。家庭是幼儿最早接触的环境,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也无法忽视社区、幼儿园及其他环境对幼儿所产生的影响。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就需要家庭发挥其主导作用,与社会、社区、幼儿园及其他主体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成长。

关键词:

教育;家庭;协作

在幼儿时期,幼儿主要存在两个环境,即家庭和幼儿园,这就要求在协调配合中,双方需要相互支持、了解、配合,通过双方的互动和交流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身心发展。本文主要以家庭与幼儿园协调配合为主线,综合探究如何让幼儿更好地成长。

一、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

有些家长说孩子入园后,孩子就交给幼儿园,他很放心,一方面有些父母可能很忙,另一方面无法给孩子实质的关爱。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逐渐从家庭过渡到了学校,这需要过程适应,幼儿园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和家庭来比的话更系统、更全面,也更规范。这就需要家长鼓励幼儿坚持去幼儿园,而幼儿园的教育也需要家长的配合。

二、配合方式的探究

1、与家庭有统一的要求。在幼儿园的时候,孩子们需要按时吃饭、睡觉、上厕所,吃饭的时候不乱说乱跑,饭前便后要洗手等习惯也都是这个时候养成的。事实证明,只有一致的要求,才能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模式和习惯。如若不然,在这个时间,幼儿还无法清晰地分辨是非曲直,不知为何在家和在幼儿园不一样,不知该按照哪种行为模式生活。其次,在接送孩子的时候也要让孩子养成对幼儿园老师问好的习惯,这样既培养了幼儿有礼貌的品德,又树立了老师的权威,对孩子优良品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2、建立有效的联系方式。在科技发展的今天,微信似乎成为了家长和幼儿园交流最重要的途径。但这种交流是幼儿所不知的,这种交流方式仅仅局限于双方,并没有把幼儿这一主体纳入进来。因此,建立一个联系簿不失为一个更好的办法。在家长准备的小本子里,家长可以把孩子在家的小习惯、小想法记录下来,带到幼儿园给老师看。然后老师再把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进行记录,无论是好表现还是坏表现,同时将对孩子发展的建议也写进去。这样,家长就可以和幼儿园在孩子的思想、习惯、智力开发等方面进行多方面的交流,能够更好地了解孩子,为孩子更好地发展添砖加瓦。

3、与孩子进行有效的交流。一些家长在孩子回家后只会买点好吃的东西,或者简单逗逗孩子,和孩子并没有深刻的交流。与孩子进行有效交流可以有多种方式,例如孩子在幼儿园学唱了一首新的歌或者学到了新的舞蹈,或者学会了画小猫小狗。家长可以让孩子表演一下,并在表演过后对孩子进行赞美和表扬,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家长如若表现出厌烦的情绪不仅会打击孩子学习和表现的积极性,还会使孩子和父母产生小小的隔阂。

4、正视孩子的缺点。孩子在幼儿园会和在家有不同的表现,这些老师都会看在眼里。在校方和家庭的交流中,家长不止会听到孩子的优点,也会了解孩子的缺点。诚然,每个家长都乐意自己的孩子被夸赞,听到别人说自己孩子的优点,但听到孩子的缺点时也要正视,缺点不可怕。每个孩子都有极强的可塑性,在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下,是容易克服和改正那些缺点的。如若一听到孩子的缺点就极其反感,一味地袒护或者是呵斥,更有甚者孩子进行打骂,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5、正确对待家访和座谈会。幼儿园进行家访和座谈会的目的,一方面就是为了了解家长对幼儿园有哪些要求以及意见,能够得到家长的支持与理解,使幼儿园能够不断提高和进步。另一方面能够充分调动家长和幼儿园的积极性,充分了解孩子的情况,了解生活习惯、性格爱好以及健康情况等问题。还可以通过双向互动,和孩子建立初步的好感,减少陌生感和不熟悉。因此,在家访和座谈会的时候,家长应和幼儿园进行真实的交流,如实提供孩子的情况。6.建立家长与家长间的交流。每个接送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家庭,每个家庭都有其独特性,对孩子的教育和美好品质的培养都有其独特的见解,很多的家长都乐意配合幼儿园,为了孩子的教育出谋划策,甚至不遗余力地在下班后或者是休息时间和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幼儿园的发展和建设中。有的时候,家长们在和孩子共同装点教室时,不止加强了家长与幼儿园之间,家长与家长间的联系,更加深了孩子们之间的友谊,让孩子在幼儿园找到更强的归属感。家庭教育需要多方的协调,是个复杂且系统的工程。幼儿阶段是孩子们一生中的奠基阶段,而且父母是孩子最初的教师。现如今的社会竞争如此激烈,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们不输在起跑线上,在将来立于不败之地。这就需要父母和幼儿园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提出更好的要求。因此,只有二者相互配合,才能让孩子更好地茁壮成长。

幼儿园老师论文【第四篇】

论文题目:

要正确理解幼儿早期智力开发

摘要:智慧、才能是成才者不可缺少的素质,父母们都希望孩子聪明些。近代关于早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确实能够有助于家长们实现这个美好愿望。科学研究已证明,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育的关键期,初生婴儿的大脑发育尚未完善,而到五六岁其脑重己接近成人,在良好的教育影响下,它的功能可进一步迅速发展。幼lL的智能潜力,有待于教育者的早期开发,经过有意识地训练与放松训练的效果大不一样。有人对一些大学少年班的学员调查,他们智力发展得快,学习得好,往往与早期获得良好的智力启蒙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

智力 潜力 幼儿 早期开发

(一)正确估价幼儿的智力潜力如何正确估价幼儿的智力潜力,确是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对此,父母们常有些误解。要么认为既然孩子神经系统的功能尚未发育完善,那就先着重照顾好孩子的生活,教育的事等以后大些再说;要么就认为既然是潜力很大,就可以无限地挖掘,什么都要求他必须学会,而不顾孩子的兴趣与可能。实际上对孩子的智力潜力估计过低过高都是错误的。

所谓智力潜力,是指作为智力要素的各种先天的潜在能力。

3岁前的孩子已具各一定的学习潜力,只要教育得法、教育及时,孩子能学会的东西要比一般家长想像的要多,学习能力也能随之迅速增长。不过,父母可不能认为幼儿期孩子的智力潜力像聚宝盆一样取之不尽。因为,孩子的身心发育必然要受着年龄的制约,可能达到的水平毕竟有限。例如,3岁的孩子脑重量比起新生儿虽然增长很快,但仍仅是成人脑重的三分之二。到了六七岁,脑的重量也仅仅是接近成人。儿童的智力是随脑的发育而发展的,重量的增长只说明物质条件的一个方面,脑的精细胞的发展才是决定儿童智力发展速度和水平的主要因素,而发展与形成必须靠后天的教育和周围环境所给予的适宜刺激,这必须是儿童在各种活动中不断的获得与完善的,不可以一墩而就。

(二)早期开发智力的途径一提起早期开发智力,不少父母认为就是早让孩子学习读、写、算、背唐诗,去苦苦练习一技之长。这是把早期教育简单化、片面化和小学化了。

从心理学上讲,智力是认识能力,知识是头脑中的经验系统,两者并不是一回事。有些孩子被父母强塞硬灌的知识确实不少,但他的头脑未必灵活。不会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不会在实际中运用知识的人,智商水平并不高,更不能说他是很聪明的。智力是一种综合整体结构,包括有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等等,而不是指某个单一的能力。我们常见有些机械记忆力较强的幼儿,的确能识不少字,也能哇啦哇啦地背出很多唐诗,此外什么都不懂,生活不能自理,遇上一点小困难便依赖大人的帮助,怎么能说他是个聪明的孩子呢?如果父母满足这种超阶段的过火“教育”,炫耀孩子的呆读死记本领,那么孩子就会逐渐习惯于不动脑筋,独创性也就被扼杀了。这实际上是对孩子智力发展的摧残。当然,知识与智力并非毫无关联,孩子往往是在探索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使智力得以发展。要使二者能够相辅相成,就要适应幼儿的发展规律和特点,选择孩子能接受和理解的知识内容,以适合孩子兴趣、愿望的方法来开发他的智力,启迪他的智慧。

早期开发智力的途径极为广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发展口语:

这是早期开发智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语言是人类交往的工具,人要靠语言叙述事情,表达思想感情,传授知识。因而,及时教孩子能听懂话,学会说话,无疑是促进孩子智力发展的重要工作。如I岁左右的娃娃,虽然多数还不会说话,可他什么都能听懂,父母们会觉得这小宝贝机灵多了。I一3岁的孩子从模仿发声,说一些简单的话,一直到差不多什么都会说,就显得更‘懂事聪明了。以后通过语言学习,孩子不仅可以学会很多知识,还可以进一步开发他的智力,指导他的行为创造条件。

语言发展与思维发展密不可分,对幼儿尤其明显。幼儿的思维常常是有声的,要教他会想,必须先训练他会说。趁幼儿发展口语的关键期,应该教孩子善于使用语言,说话简明,用语正确,这对于将来上学后学习语文和写作文也有好处。当然,文字是语言的符号,由于幼儿图像知觉已发展,早识些字不困难,但必须在发展口语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掌握与理解。因为入学后教师问题要从头开始教学生识字的。可说话再清楚,不善于表达,必然会对课堂学的新知识掌握起来有困难。

语言能启迪其他方面的智力活动。幼儿有好奇、好问的特点。学会说话后,周围有很多事他都想明白,想知道。如带三四岁的孩子上街,他会没完没了地提问题。此时父母可别嫌烦,应该利用语言和他对答,并注意引导他去注意、观察、思考、想像,记住所看到、听到的东西。随着知识的丰富,他的认识能力也自然会得到提高。所以,父母要多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见识见识,在开阔眼界的同时,予以指导,增长他的聪明才智。有些父母虽然常带孩子出门,但是大人、孩子各看各的,有时为了使孩子少问话,干脆买根雪糕堵上孩子的嘴,认为这便可相安无事了,殊不知家长错过了一次开发幼儿智力的大好时机。

发展动作:

发展动作不仅是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也是使孩子身心平衡发展、早期开发智力的重要途径。新生儿还不会支配自己的身体,要从抬头、翻身做起,一直到跑跳自如、四肢以及手的精细动作灵活多样,这是个了不起的发展过程。

动作的发展能为心理发展创造条件。例如孩子会走后,他便可以主动地去接触、探索各种事物,不仅能扩大认识的范围,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同一事物,从而智力活动便达到一个新的飞跃。另外,会坐、会站后,便解放了双手,用手是人类特殊本领,而手指的精细活动可以促使智能提高。手巧促心灵嘛!所以,家长们千万不要去限制孩子活动,从报概时就别把宝宝捆绑得紧紧的,而是尽量让他的小腿、小胳膊有自由活动和伸展的余地。对婴儿不要坐等新动作出现,而是要创条件给予适当的超前一步的训练。科学研究证明,经过训练和未经训练的婴儿,动作水平大不一样。如一般训练及时,一岁的娃娃就能学会捧杯喝水,握勺吃东西。可是我们也能遇到不少三四岁的孩子仍是由大人喂饭,用奶瓶喝水。其实大人过多包办代替,孩子缺少锻炼,孩子反而笨手笨脚,并且依赖成性。

从小注意培养孩子能做到的事都要教会他自己去做,这不仅是培养勤劳和独立人格的需要,也是开发智力的必由之路,尤其是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训练孩子爱动手,并有一双巧手更为必要。训练手的途径除一般生活自理及家务劳动外,玩玩具、制作玩具、手工、绘画或练习乐器等是很有效的。

游戏活动:

游戏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最有效活动,对开发智力更有其特殊意义,凡是爱玩、会玩,能自己出主意想办法玩得生动、有趣、玩起来着迷的孩子,必是个聪明的孩子。家长不应以“贪玩、淘气”去指责孩子,限制他去游戏,而是要支持并予以指导,充分利用这一孩子最喜爱的活动,使孩子在愉快自然的气氛中更好地发展智力。

艺术活动,唱歌、跳舞、绘画会给予幼儿极大的愉悦,在此同时,孩子想像美的感受得以发展,各种神经肌肉协调配合,得以充分的锻炼。不过,在引导孩子进行这些艺术活动时,要考虑幼儿特点,切不可像要求大孩子或成人那样去要求他,过分的要求会破坏孩子对艺术的兴趣。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17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