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评课稿实用4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学范文“初中数学评课稿实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初中数学评课稿范文1
摘 要本文以本校使用导学稿的经验,探讨了从导学稿的编写、使用和功效以及导学稿实施以来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 导学稿;师生;原则;成效;七放手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后宅中学在外出学习江苏东庐中学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上进行了大胆改革与尝试,使用了导学稿教学模式,即“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学生的练三维合一”,提倡课堂教学“精讲多练”“主动学习,有效指导”。学校老师经过三个学期的实践,对讲学稿教学模式有了一定的认识。经验和困惑同在,亮点和问题并存。笔者就我校推行的导学稿课堂教学模式,谈谈导学稿的编写、使用和功效以及导学稿实施以来的一些体会。
一、导学稿的编写和使用
导学稿,顾名思义,强调的是“导”与“学”。“导”指的是引导、指导、辅导,突出的是“导”要落实在学生的“学”上;“学”则指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导学稿”既是老师的教案,又是学生的学案,它把“教”与“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把学生的有效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更具有科学性、实效性。导学稿的实质是:先学后讲,教学合一。
1.导学稿的撰写程序。导学稿撰写按“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完善定稿”四个步骤来实施。提前备课:包括假期备课和日常备课。学期末根据下学期教学实际,由备课组长安排下学期前两周的备课任务,教师在假期撰写导学稿初稿,开学时交备课组长;平时备课要求主备老师提前两周将导学稿初稿完成,以备研讨。轮流主备:通过教研组集体协商,优化组合,成立备课小组(一般是两人,一人主备);参照各组人员特点,分配备课任务,确定每课的主备教师,其他教师协助查找资料,以备研讨。集体研讨:分两个阶段进行,即备课小组内研讨和备课组研讨。依照教学进度安排,主备教师提前两周将导学稿初稿完成,在备课小组内交流,修改初稿。备课组长初审后,下发全组教师,进行集体研讨。研讨时,主备人要进行教材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说明设计意图,提出困惑和疑问。其他教师发表自己的见解,提供补充资料,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提出修改意见,主备人再次修改,充实完善。完善定稿:主备人将经过备课组集体研讨修改后的导学稿交备课组长,组长审定后交年级部分管领导签字,再送油印室统一打印,并将导学稿提前两天交任课老师使用。
2.导学稿使用。(1)教师使用导学稿。教师使用导学稿上课前,要进行二次备课,一是要把主备人的教学思想和自己的教学思路融合在一起;二是查阅部分或全部学生预习情况,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完成情况。上课时任课教师根据抽查学生导学稿预习的情况,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同备课组老师以导学稿为蓝本,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但不排斥教师的个性化创新。教师可以结合本班的学生实际,灵活使用教学手段。课后,教师认真填写“教后记”,以备下次集体研讨时交流。(2)学生使用导学稿。完成预习任务:学生在使用导学稿的过程中要根据导学稿内容认真进行预习,要求所有学生本着自主、独立的原则,自行解决导学稿中的基础题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提高题,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做好标记,第二天在课堂上与同学合作解决或向老师质疑。完成课堂学习内容:课堂上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完成导学稿上的相关内容。如课内时间不够,可作为当日作业完成。总结学习心得:学生课后应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在导学稿上填写学习心得,总结本课学习的规律和方法,也可对导学稿的编写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整理导学稿:学生对老师批阅过的导学稿要及时认真地进行纠错,每单元(章节)学习结束,学生将各科导学稿分科按顺序进行整理,装订成册,以备复习之用。(3)认识和操作层面上存在的误区,使用导学稿要注意以下四方面问题:其一,有了导学稿,不能忽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应该建立在学生已经预习的基础上,建立在学生对关键知识点已有初步认知的基础上,课堂的重点是对学生已初步感知的知识进行深化,能力进行拓展。其二,导学稿的精髓在于精讲多练。导学稿要精心设计,练习题的量要适度,不要让课堂变成一堂作业课。其三,导学稿的使用要环环相扣。导学稿的使用过程主要分成三个环节,即课前的预习,课堂的新课讲授及练习,课后深化巩固,三个环节要落实到位,如果某个脱节会影响整体效果。其四、课堂教学模式不能单一化。教师在使用导学稿时不要循规蹈矩,不要照搬导学稿,要提倡个性化教学,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来设计。
二、导学稿的批阅
根据各学科特点,可批阅部分或全部导学稿。导学稿批阅要做到“四必”: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使每个教学环节落到实处。导学稿的批阅要有指导性、针对性、及时性。一般地,一节课的导学稿的批阅次数为三次。第一次为预习部分的批阅,第二次为作业和课外拓展延伸部分的批阅。第三次,检查学生对错题的更正情况,避免学生将问题遗留积累,造成知识的负积累而成为“差生”。
三、导学稿实施的成效
导学稿的实施在很大程度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促教学改革的有效载体。它使集体备课落到实处,避免了教师备课的形式化,实现了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的有机统一。它使教师的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导学稿使传统的“传授——承受”课堂教学模式变为“导学”,将“教”与“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教师由原来的表演者、演讲者转变为引导者、服务者,更注重为学生创设富有吸引力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渴望,引导学生独立获得知识,更加重视课堂评价的作用。同时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变传统的讲授式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课堂也“活”了。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都做到了有的放矢,注意力更集中,听课效果更好,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总之,时代在不断进步,教育需与时俱进。用导学稿进行课堂教学,代表着教育的前进方向,指引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更新、不断完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已深深地感受教育改革春天的气息,深深地感受到份份导学稿不仅传授了知识,更多地传递出师师之间、师生之间精诚合作的情谊。
参考文献
[1]《“东庐”:一个朴素的教育奇迹》(《江苏教育》2004年第四期)
[2]王飙。从教育的发展看教育的本质。中国教师。2005
初中数学评课稿范文2
您在“个人研修计划”已经选定了一节课,作为本次研修的教学实践内容。
请您针对这一节课,完成教学设计方案初稿和教学课件初稿,将这一节课的初步成果作为培训成果资源包初稿提交。培训成果资源包初稿包括一份这堂课的“聚焦教学重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初稿和一份与之对应的教学课件初稿。
作业要求:
1.该教学设计初稿和课件应体现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2.教学设计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教学课件需保证能正常播放查看;
3.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4.教学设计和课件作为培训成果资源包,请以附件形式统一提交。(注:由
于资源包上传需要一定时间,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
5. 请至少查看一位同伴提交的“培训成果资源包”初稿,在其作品的下方
给出您的合理评价和建议。您的同伴会综合考虑这些评价和建议,后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进一步修订。
温馨提醒:此项不作为考核内容,旨在与同伴分享交流培训成果。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我们必须改革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构建了探索性学习的纵向结构,即“设疑激情———引导探索———应用提高———交流评价”的基本教学模式。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2第五单元“空间与图形”的《相交与平行》。在学生初步认识直线以后,本单元教学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可能相交,也可能不相交。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相交成直角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垂直是特殊位置的相交。
教材按上述的线索,组织教学内容,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作为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先教学平行,再教学垂直。以理解这两种位置关系为重点,平面内两直线的平行与相交(包括垂直)的位置关系在数学学科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画垂线、平行线和学习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基础。在理解的基础上,用各种方法画出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直线,并通过这些活动,体会平行线和垂线的一些特性。对于理解掌握初中几何知识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平行与相交的现象无处不在,但由于四年级学生的知识积累与生活经验少,学生只对与本节有密切关系的“角”“直线、射线、线段”的知识熟练的掌握,但对平行与相交的现象还只是有初步模糊的认识,尤其是对于一些几何术语可能理解不透,如:“同一平面”“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互相垂直”等。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进行分类时忽略了直线可以延长导致分类标准乱。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平行与相交(包括垂直)的位置关系。能正确判断互相平行、互相垂直,正确理解相交现象,尤其是看似不相交,实际相交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活动中,培养观察、操作、想象等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体会到数学的应用和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同一平面”“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六、教学难点:
相关现象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
七、教学过程:
一、课前铺垫,明确“互相”的含义和“位置”的意思。
师:在课堂上,我是老师,你们是学生,我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师生关系),你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同学关系),**和**在一个座位上,他们两个是什么关系?(同桌关系),我们叫他们互为同桌,也就是互相叫做同桌。单独一个人能叫互相吗?“互相”一般指两个人的关系,一个人不能叫互相。同桌关系与什么有关?(与两个人所坐的位置有关)。
〔设计意图:师生沟通了解的同时,了解“互相”“位置”的意思,为下面知识的学习做个铺垫。〕
二、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直线,知道了直线的特点,谁能说一说直线有什么特点?
(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不可以测量)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直线的有关知识,一起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回顾直线的特点,为研究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做准备。〕
三 、画图感知,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一)学生想象在无限大的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师:老师这儿有一张纸,如果把它想象成一个无限大的平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一条直线。想一想,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1、学生想象2、小组交流)
2、师:每个组都有这样的白纸,现在咱们就把它当成一个无限大的平面,把你们刚才交流的结果画下来。注意,一张白纸上只画一种情况。开始吧。(学生试画,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此环节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大胆猜想的广阔空间,经历了一个从个人——小组——全班的逐层递进的过程。使同一平面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各种情况,最大可能的通过学生的思考、想象、动手操作展现出来,为分类提供材料。〕
(二)观察分类,初步感知相交、平行两种位置关系。
1、展示各种情况。师:画完了吗?
师:谁愿意上来把你的想法展示给大家看看?(将画好的图贴到黑板上)
师:仔细观察,你们画的跟他们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可以上来补充!(学生补充)
2、:分类研究直线的位置关系。
(1)我们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先给每组的两条直线编号
(2)师: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上的位置不同,给分分类? A:小组讨论:能分成几类?你们是怎样分的?
B:学生汇报分类情况。
预案:
a.分为两类: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
初中数学评课稿范文3
关键词高中英语 写作 同伴反馈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以高三学生为研究对象,展开了20周的实验研究,希望能提出可供参考的教学建议。
一、研究设计
作者选取自己任教的两个同一层次的班级进行实验,每班都是50人。两班学生的英语平均分相差不到一分,课时数一样,授课内容一样,任课教师是同一个人,基本可以排除干扰因素的影响,保证了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在写作教学中沿用教师反馈的班级被称为控制班;另一个班被称为实验班,在教师反馈的基础上引入同伴反馈。研究历时20周,在研究初期和末期,有两次正式的写作测试来测量两班学生在英语写作方面的进步。教学实验完成后,给实验组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来调查参与者对同伴反馈的态度。
二、教学过程
高考书面表达总分25分,控制班的前测平均分为,实验班为。
1.控制班的写作过程
第一步:教师详细讲解课程标准对高中生写作的要求,然后从抽象到具体,学习高考英语书面表达的评分标准。
第二步:讲解书面表达例题。教师根据各种体裁文章的特点,导学生集思广益,写出每种体裁文章的语篇模式。通过体裁学习写作可以给加深学生的语篇概念,帮助学生形成清晰地写作思路。控制班的例文讲解与实验班一致。
第三步:学生写第一稿,交给老师。
第四步:教师批改作文,总结学生们的普遍错误,在讲评课上集体反馈。
第五步:学生根据教师的批改,修改第一稿,完成第二稿。
第六步:教师书面反馈。
第七步:学生再次修改作文,并上交第三稿。
第八步:教师向学生展示优秀例文。
2.实验班的写作过程
第一步和第二步的教学过程与控制班的相同。
第三步,学生小组讨论文章要点和短语翻译后,完成初稿。
第四步,50名学生共分成8个小组,每小组有2名成绩较好的成员当顾问。其他6名成员与另一小组的6名成员互相交换作文。成员们根据同伴反馈的要求,协商讨论,评改同伴的作文。
第五步,学生根据同伴反馈意见修改作文,完成二稿,并将二稿交给老师。
第六步,教师反馈。
第七步,教师将评阅后作文返还给学生,并在课堂上进行集中反馈,学生根据反馈再次修改作文,并上交终稿。
三、教学效果分析
控制班学生实验前后测分数差值是分,实验组学生的分数差值是分。控制组提高的幅度略高,但差距不大。此结果证明了教师反馈对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决定性作用,但采用同伴反馈也能取得与之相似的结果。
四、同伴反馈的实用性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分析,作者得出以下结论:
1.高中生对同伴反馈持肯定态度。同伴之间可以面对面交流、互相讨论,不局限于听从老师的一家之言。讨论可以使学生清楚了解同伴(或读者)的感受和看法,减少沟通障碍,克服书面评语的不足,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降低作者修改的难度。
2.高中生能够提出合理有效的同伴反馈建议。实验组学生的同伴反馈能力逐渐提高,从最初的只发现部分错误,到大多数同学发现几乎所有语法错误,学生们具备了一定的同伴反馈能力。
3.同伴反馈能与教师反馈的取得相似的效果,可以缩小同伴间的差距。实验班内部的学生间差距缩小了,“低手”向“高手”学习了许多实战写作技巧。沿用传统教师反馈的控制班学生之间的差距变化不明显。
五、对实施同伴反馈的教学建议
1.同伴反馈应与教师反馈相辅相成。同龄反馈,沟通障碍小,能弥补教师书面反馈的不足。大班教学,教师如果认真批改每名学生每篇习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学生很难得到及时的写作反馈。根据遗忘曲线,作文讲评容易错过最佳期,讲评效果减弱。相反,如果在学生上交作文后的第一时间内及时发给其他同学进行同伴反馈,可以事半功倍,同时减轻了教师的重复劳动,即类似的错误改了一个又一个。因此,同伴反馈可以用作教师反馈的有益补充。
2.进行有计划的同伴反馈培训。反馈之前,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这是整个反馈活动的基础和保障,学生是边学习边实践边融会贯通。指导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
评分要求:行文和评分都要符合课标和考纲的要求。
反馈内容:①语言层面:词汇和表达法是否准确地道?高级词汇是否被恰当使用?②语法层面:句子是否符合语法规则?标点使用是否正确?书写是否规范?③篇章连贯层面: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是否有必要的连接词?行文是否符合一定的逻辑顺序?行文是否流畅?
反馈技巧:统一各类错误的标注方式和修改形式,规范书写评语。
3. 科学编排同伴反馈小组。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喜好自己选择同伴,教师再在全班范围内调整。教师也可以直接把学生按写作水平分成小组,强弱搭配。分组的原则是同伴双方有互补之处,同伴能默契交流。
初中数学评课稿范文4
一、加强“三级”研讨系统把握教材
全册教材研讨。每学期初,教务处组织全体教师分学科进行全册教材研讨活动,要求教师研读课标,通读教材,深刻领会教材的结构体系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特点、内容和要求。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对照课标,找准知识点,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以学科组为单位形成各年级、各学科的学段知识网络,并对学段教材的课标要求、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学情分析等进行系统把握。绘制系统知识树,分科解说教材,达到人人对整册教材都熟记于心,系统把握。
单元教材研讨。每周一个午段是全校分学科说单元教材的时间,主要由各学科骨干教师主说下下周要讲的单元教材,主说者依据绘制的单元知识树,分析明确单元的知识目标、教学重难点等,探讨课与课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学情设计教法。同时,备课组长分配初备内容。这样有利于对单元知识的全面把握、导学案初稿的撰写。课时教材研讨。任教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每周说课研讨两次:语、数、英学科分别为周一、周三下午,其余学科为周一、周三上午。周一说周二、周三的课时内容,周三说周四、周五及下周一的课时内容。各学科备课组长提前一周分好说课章节,主说教师要充分准备,写好说课稿,包含(1)明确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教什么);(2)实现目标的策略(怎么教);(3)有效评价(教的怎样?)。时间≤20分钟,之后全组研讨、修补,为导学案定稿提供保障。
二、关注“说课”过程确保有序有效
说好课已成为教师的一种追求。说课时,任课教师做到了依据导学案初稿而说,说有准备;主说人先说,其他人圈、注,说有秩序;组长主持,小组发言,增删修改,说有组织。
各年级注重对教师说课的有效管理,包组领导要参与本组说课活动,了解教师说课情况;备课组长要认真组织好说课纪律;年级教务员要检查各备课组的说课情况,对迟到、早退、旷工等违纪行为考核。
考核有评分标准,全体教师共同参与打分,教务处汇总、分析。发现典型,做好推介;发现问题,立即整改。评分标准为:四点一练明确30分;教学策略有效30分;时间分配合理(讲、学、清)20分;学法指导实效20分。
三、看重“补白”内容力求优质高效
市教研室提出的集体备课基本模式为“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个人复备”,一中人结合学校实际,在此基础上给予完善,规定为“个人初备――合作备课――集体研讨――个人复备――课前复案”,并严格执行。
个人初备:在整体感知单元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进行个人初备。语、数、英、物、化学科以及九年级思品、历史学科以合作小组为单位,按照备课组分配,在初步统一课时目标、重点、难点、可考点、易混点、易错点的前提下,每个合作小组初备一课时学习内容,一人执笔,另外一人补充、修改、把关,拿出导学案初稿并有修改痕迹。思品、历史、生物、地理学科,人人都进行初备。导学案内容包括: a学习目标;b重点、难点分析;c教法设计;d学法指导;e课堂流程。同时,印制导学案初稿,发至每一位任课教师。
集体研讨:说课时,依导学案初稿,由主备人主说,备课组集体研讨。研讨重点是重难点的突破策略及各环节教师学生活动设计、巩固测评及各环节时间分配等。集体研讨后,各自在初稿上直接修改,形成定稿。
个人复备:集体研讨结束,任课教师根据自己所任班级的学情特点,将初备的导学案予以补充完善,彰显个性特色。用红色笔补白,补白要具体、详实、有效,有自己的独创。补白包括:教师的知识储备,每个环节的落实措施,以及教师追问、点拨、总结、拓展的预设,课堂学生收获的预设,知识的查缺补漏,以及时间分配等细节问题。
课前复案:上课前,教师对导学案再次熟悉,结合自己班级具体学情特点,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教后反思:上完课,备课组或教师个人及时反思,总结教学中得失及应对措施。
五个步骤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每一份导学案都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
对于各学科的学案,他们要求:学习目标符合课标要求,具体准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体现自主--合作五步模式:预习提纲重在整体感知,合作释疑重在组内交流,师生互动,重难点突破,展示提升重在四基的综合训练,巩固测评重在自我检测、反馈,运用创新重在熟练掌握,灵活运用。教学过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层次性、系统性、实效性。将教案、学案合二为一,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为确保学案优质实用,学校严把三关,初备关、定稿关、复备关。责任人分别是由备课组长、包组领导。每周都要评出优秀导学案展评。不〔〕合格的导学案要限期重备,并提出警示,责任要与星级备课组挂钩。学案评定结果纳入绩效工资考核。
优秀导学案评审条件:①看学案的设计是否合理;②看基本教学环节是否齐全;③看个人复备,学案补白、个性化批注是否详细;
④看习题是否精选、是否超量;5看有无教学创新。
整理学案、循环使用。期末全体教师要将将本期的学案进行装订整理,交教务处统一保存,循环使用。下一学年通过教师再次研读教材,集体研讨,添加批注(要改用笔色),使学案日臻完善,此时的导学案可谓“三色导学案”。
四、共享“同伴”优势课堂多赢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