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楷模人物的年谱3篇
【导言】此例“教师楷模人物的年谱3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教师楷模人物的年谱1
何,女,x人,xxx党员,19xx年11月出生,19xx年9月参加工作,现于xx市初级中学xx村小任教。
19xx年秋天,年仅18岁的何,怀着满腔的热情,走进大山,走进xx市初级中学李子垭村小任教。当时那里的办学条件极差:海拔1500多米,四面环着高山,终年山风呼啸,周围杂草丛生,人烟稀少;不通公路,山路崎岖难行,从山上到山下的镇《》上,来回至少也要6个小时;教学环境简陋不堪:一间破房屋当教室,讲台是一方凹凸不平的土台子,黑板坑坑洼洼,早已泛白,加上几张缺胳膊少腿的桌凳,这便是学校所有的教学设施。对刚步入教坛的何来说,除了要克服这些困难外,还要面对学生读书热情不高、学生家长不愿送孩子上学的现实。山里人不觉得教育很重要。他们认为“读不读书都一样,看着太阳出来,背着太阳下山,读书还不如挖山种地”,所以失学儿童很多。这样的条件,要留住教师,留住教师的心,谈何容易!来这里的老师总是来了即思走,难以安心,呆得最长的不过一年半载,短的只有一两个月,甚至一个学期会换好几位老师。缺教师,工作任务当然就重,一个老师常常要教两三个班——复式教学。
要教书,首先要有学生教。何老师将动员失学儿童复学作为自己的第一项任务,她走社串户,逐个宣传动员,尽管道理讲了一箩筐,山里人总是阴沉着脸不理不睬,何老师就软磨硬泡,一次不行,就去二次,两次不行,就去三次、四次、五次…… 村里老刘的女儿娇娇已经十岁了,早过了入学的年龄,但一直没有上学。何老师三番五次到她家里去动员,但老刘始终不松口。老刘那“女娃家上不上学无所谓”的观念甚深,再加上家太穷了,负担娇娇上学的费用很困难,所以何老师总也做不通他的工作,几次都无功而返。一个星期天,何老师又翻过两座山梁,到老刘家去动员,老刘远远看到何老师来了,赶紧把门关上。何老师敲门很久,不见开门,干脆就在门口蹲了下来。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三个小时过去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门终于开了,何老师的诚心终于感动了老刘,答应第二天就送孩子到学校去。万事开头难,在何老师的不懈努力下,村民们陆续将学生送回到学校,空寂的山谷里又响起了久违的读书声。
孩子们返校了,但实际困难又接踵而至。以前的桌凳早已破烂不堪,屋顶年久失修,睛天抬头透过破洞可以看见蓝天白云,雨天水珠穿过漏瓦洒向学生课桌,师生只好戴着斗笠上课。一个个斗笠,汇成了山村教育最独特的风景线,可这风景不但不能令人兴奋,却只有心酸!
孩子们总不能一直这样上课吧?何老师暗暗打定主意,要迅速改变这个情形。于是,她多方求援,找来材料,请来工匠,发动学生和家长充当帮手,自己也挽上袖子,与大家一起动手修桌凳,上房补屋顶。一个星期后,桌凳修好了,屋顶漏洞补上了,操场平整了,孩子们终于可以正常上课了,何老师累得消瘦了一圈,可她却开心地笑了。
李子垭村幅员面积广,学生居住分散,要到校读书,大都需要翻过一座座山岭,淌过一条条大大小小的溪河。每当春夏时节,山洪咆哮,河水暴涨。学生的安全揪紧了何xx老师的心。每天,她早早地守候在河边,将学生一个一个背过河,背了这个社的学生,又步行很远去背那个社的,直到把所有学生都背过河,才安心上课。放学后,又将他们背过去。常常累得腰酸背痛,甚至有几次,她自己差点被急流冲走。但看到孩子们快快乐乐学习、健健康康成长,她打心眼里觉得高兴。
一到冬季,漫天大雪,寒风凛冽,教室四壁透风,孩子们冻得直打哆嗦。何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她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资(当时她的工资每月只有几十元钱),买来比较厚的透明薄膜,将墙壁透风处一一钉上。课余,她组织孩子们从山里拾来干柴,上课前,让孩子们将柴禾烧一下,待浓烟过后,将火炭放进准备好的烂瓷盅里,吊在课桌下取暖。
以前,李子垭村小没有寝室,没有办公室,更没有食堂。孩子们的家离学校远,为不耽误上课,只好将午饭带到学校吃,吃的是冷饭。何老师为了照顾孩子们,也将午饭带到到学校吃,并动手搭了一个简易灶台,从自家拿来一口锅,帮学生蒸饭,孩子们从此吃上了热腾腾的午饭。可是不久,新的困难又出现了,由于地质方面的原因,学校附近的饮用水源断了,何老师和学生们的生活用水必须到半山腰的一个积水潭去背,来回要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因此,学生们每天放学回家后,她还来不及休息,就又拖着疲惫的身子背着背蒌,把第二天用的水背到学校去。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干就是二十余年。
何老师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亲生子女,甚至更好。学生病了不能来上课,她就在放学后去学生家中为他们补课,有时来回要一两个小时,回到家已经很晚了。李子垭村一社的孤儿王勇,父亲早逝,母亲难耐山里的贫穷与落后,远嫁他乡。孤苦无助的小王勇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家境十分贫寒,学费更不可能交得上,眼看就要失学。何老师拿出自己的工资悄悄替他交上。当时,她一个月的工资才几十元,不仅如此,何老师还常常帮他买学习用品,将自己孩子的衣服送给他穿。19xx年,在何老师的努力下和地方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关怀、帮助下,新学校建成了,何老师从半山腰的家搬到了学校住,从此,她负担起王勇每天的午饭。何老师在生活上、学习上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小王勇,使这个孤儿又重新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天真灿烂的笑容又浮现在她的脸上。看到这些,她倍感欣慰。
19xx年的一天,班上学生向剑波放学回家,不慎摔倒在乱石堆里,下嘴唇被石头磕穿,血流不止。同行的学生都吓懵了,不知如何是好。何老师得知消息后,急忙赶到出事地点,用手帕替他捂住伤口。山上没有医生,她背上向剑波就往二十里外的镇卫生院跑。不知哪来的力气,身体瘦弱的何老师,背着体重好几十斤的学生,在崎岖的山路上奔跑了近两个小时,没歇一口气。由于抢救及时,向剑波同学不久就伤愈出院,回到了同学们中间。在何老师的教学生涯中,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
何老师的家,在离学校五公里远的半山腰,丈夫体弱多病,幼子又需照顾。每天,她沿着崎岖的山路,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家与学校间奔忙。每逢刮风下雨,山路泥泞不堪,上坡时,只能紧贴着岩壁,摸索着石头奋力向上爬;下坡时,只能屏住呼吸,紧抓着旁边的茅草往下梭,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掉下山谷。为此,何老师常常手上流血,满身污泥。亲朋好友看她那样辛苦,纷纷劝她放弃那份待遇并不丰厚的工作,但是,每次她都坚定地摇摇头。
正当何工作刚有起色时,厄运突降到她的身上。xxx年3月,何老师的丈夫因病瘫痪,继而医治无效去世,留下一个刚满两岁的儿子和一个仅四个月大的女儿,而且,大儿子是个智力低下的哑巴。何老师强忍住内心极大的悲痛,匆匆办完丈夫丧事,拉着大儿子,背着女儿,匆忙赶回学校,又开始上课、批发作业、家访……
为给丈夫治病和办丧事,她不仅花光了所有积蓄,还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失去亲人的痛苦和生活的重担,沉重地压在她瘦弱的肩上。既要上好课,又要操持家务,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还得抽时间去种地……她在教师——农民——母亲三种角色的不断转换中过了好几个月,何老师实在不能面面俱到,两全其美,她心力憔悴,精神感到快要崩溃了。好几次她动了动心,想走下山去,开始新的生活,但看到孩子们那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神,又一次次放弃了这个念头。是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给了何xx老师生活的勇气和力量,坚定了她从教的信心和决心,她将小女儿托给年迈的母亲照顾,更加紧张地投入到工作之中。
尽管工作繁忙,生活艰辛,但何老师从未放松过学习。她一方面大量涉猎教育学、心理学和教材教法知识,另一方面,虚心向其他老师请教,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在教学中,她不断摸索,大胆创新,总结出一套富有山区特色、适合孩子实际的教育教学方法。学生懂事了,行为习惯好了,学习成绩直线上升,村民们非常高兴,纷纷把孩子送到学校来,偏远贫穷的李子垭村适龄儿童入学率终于达到了100%。
19xx年,她考取了中师,两年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由一名民办教师转为了正式教师。毕业分配时,组织上考虑到她的特殊困难,打算让她去条件较好的一所学校任教,但她却坚决地回到了李子垭村小,一如既往地坚守着山村教师这个岗位。
面对工作的艰辛和家庭的不幸,何没有退缩,当面临更好的选择时,她坚守了自己的信念,毅然放弃。30年来,何老师在空寂的大山里上上下下走过了6万多里。几分耕耘,几多收获:每年,她任教班的考试成绩总是在校区名列前茅;教过的上百名学生,或者走出去发展,或者留在这里创业,有的已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致富明星;还有几十名学生跨入了中学、大学的校门。提起何老师,她的学生都禁不住动容,有的甚至热泪盈眶,他们说何老师是他们见过的最有毅力,最有爱心和责任感的好老师,何老师的精神将使他们受益终身。何老师的付出,感动的不仅仅是学生和家长,也得到了上级和社会的肯定与好评,她先后荣获了xx市“优秀教师”、“先进班主任”、“教育系统先进个人”、“优秀市民”、“广安市师德标兵”、“广安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xx省优秀xxx员”、“xx省情牵教育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20xx年她又被推荐评为“好人”……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上面就是山草香给大家整理的3篇教师楷模人物的年谱,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生涯楷模人物的相关认知。
教师楷模人物的年谱2
自从走上工作岗位,他担任班主任工作,已整整十六个年发头。十六年中,一批一批学生成为合格人才,进入高校,走向社会,令他激动,让他欣慰。十六年的风风雨雨,让他感受到班主任工作的辛苦和甘甜;十六年的不断探索,更让他深深地认识到,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协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班主任经常性的工作。
家访目的在于与家长交流情况,交换意见,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多年的经验,让他认识到,教育引导学生一定要与家长联系,双方只有同心协力,才能事半功倍,达到教育目的。今年,一个表现一直很好的学生,却出现了成绩滑坡,他多次做工作,也不见效。于是,他就到她家去了解情况:她家去年失火,爷爷有患病多年去世,家庭非常拮据,父母虽然没让她辍学,但家庭生活十分贫困,给她造成了太大的压力。面对这件事,他耐心做家长的工作,并且委婉地指出他们对女儿造成的副面影响。长达两个小时的交谈,终于说服了家长。了解情况后,他从生活上、精神上关心这个女生,她深受鼓舞,又继续努力!家访让他走进学生心里,沟通了师生感情,家访为班主任工作扬起了风帆。
家访不是向家长告状,也不是让学生难堪,而是要与家长、学生在家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真心交流和沟通。家访工作长xxx报喜”,可以为后进生的转化创造良好的环境。美国心理学家查丝雷尔说:xxx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就无法成长开花。”家访的目的是关心、爱护、转化、教育学生,而不是因教师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长xxx告状”,因为这无异于给家长送去一根xxx棍子”,学生回家不免要受皮肉之苦。这样做不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且学生还会迁怒于教师,不忘这一xxx棍”之仇,给下一步的工作制造了障碍。他家访的对象主要是后进生,对于他们是xxx雪中送炭”给以xxx温暖”,多给差生家长xxx报喜”。有一个学生是中途转学来的,学习很差,可是性格却较粗野,不服老师,愿意和学生动拳头。他多次和家长反映这一情况,但xxx棍棒教育”不但无效,还产生了抗拒心理。针对这种情况,他改变了方法,利用时间去寻找这个xxx双差生”的闪光点。他喜欢劳动并有组织能力,同学也佩服他。他从他身上找到了积极的有利于转化的方面和因素,找到了教育的突破口,他进行了家访。刚跨进他家门,他父亲预料孩子又出事了,脸阴沉沉的,让孩子出来。他赶忙解释:xxx请不要误会,他路过顺便看看。”气氛缓和了。他当着家长的面表扬了学生,家长很吃惊,他说从来没听过孩子的好话。学生也非常感激,脸上有了笑容。时机成熟,和家长一起谈了督促孩子复习功课的方法,并鼓励学生认真迎接近期期末考试。十六年来,他接触的xxx双差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xxx吃软不吃硬”。他通过一次次家访,反复抓,抓反复。积极去找他们的xxx闪光点”,先感化家长,再去沟通教育学生,给学生自信,希望和热情。只有这样,他们那柔弱的心灵之花才能在一个时时刻刻充满阳光温暖的环境中盛开,并结出丰硕的果实。他还要扎实的做好这项工作,使更多的孩子走向成功之路。
教师楷模人物的年谱3
“学高为师身为范,勤奋乃能向乾坤”这是在大学时代我的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作为一名教师就必须要有严格的约束自己的能力,同时勤奋好学。真正踏上教师道路之后才发觉这句话正真内涵。在学习《优秀教师行为守则》之后,在“身正为范”的层面上我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如有偏差,应敢于承认错误。你得到的将是尊敬,而不是其他。”学生尊敬老师并不是唯唯喏喏而是有自己独立见解,尊敬更多是在人格意义上的尊敬而不是不可以与教师平等探讨问题。教师对学生也要做到彬彬有礼,切忌训斥学生。所以如果教师犯了错误也应该开诚布公的向学生道歉,老师如果冤枉了学生就更要在所有同学面前为他澄清,不能用老师的威严来“镇压”学生不服气的情绪。处理学生关系,要多动用我们的智慧,课堂上多多表扬、赞扬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师生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勿使用不能实施的威胁语言,否则将会言而无效。”学生也有自己的判断能力,教师是学生学习和仿效的标杆。教师采用不切实际的威胁语言会让学生对教师的威信产生不信服的情绪,教师威严的折损,需要教师花上大把的时间才可能挽回,对孩子而言,教师并不是指某一个人,代表的是一个群体,会对他以后的学生生涯产生不可逆的影响。
言传身教,传的是知识,教的是品质,教师的师德是学生价值观、人生观最原始的影响源,教师像涓涓细流,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完善人格,培养良好的品德,教师正气,才会教出正直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