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幼儿园中班精编说课稿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418055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精编说课稿精编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1

一。活动目标:

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幼儿所要认识的平面图形中最难理解的一种,尤其是梯形的概念。因此,中班幼儿认识梯形,只要理解梯形的特征,能找出相应的图形即可,不必要求幼儿用语言描述梯形的特征。我把本活动的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感知梯形的特征,并能不受其他图形的干扰在各种图形中找出梯形。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诱发孩子们学习几何图形的兴趣。

根据目标,我把本节课的重难点定为。

活动重点: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

活动难点:认识不同的梯形。

二.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我做出以下准备:

环境创设:活动室布置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画。

教师演示用具:正方形娃娃、长方形娃娃、梯形娃娃。

幼儿学具:包含有(没涂色)梯形的图画若干张、含有梯形的操作材料、不同的梯形饼干若干。

三.教法、学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采用了操作法,情景法,互动法,并设计游戏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更好地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幼儿听一听,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四.活动流程

课堂教学是幼儿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程序:

复习整理基础上,渗透新知识点--新授活动--巩固活动--生活化延伸

1、通过寻找、涂色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梯形的特征。

课前我给每位小朋友发了一张含有几何图形的图画,让幼儿把图中自己不认识的图形涂上颜色。由于梯形的概念幼儿不容易理解,所以活动设计我就不从概念入手,而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反复感受,逐步理解梯形的特征。

2、观察了解梯形特征。

(1)出示梯形,提问: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你们看,它上面的边短,下面的边长,上下两条边平平的,中间距离是一样的,旁边两条边斜斜的。这个图形像什么?

(2)小结:这个像滑梯的图形,名叫--梯形。

(3)不过,梯形宝宝可调皮呢,它一会儿翻跟头,一会儿躺下睡觉,你们看这样还是梯形吗?(小结: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睡着放,它们都是梯形。)

(4)出示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让幼儿了解它们也是梯形。

提问:这个一边可以当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这个两边有一样长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

通过比较,简单的告知幼儿:这个一边可以当滑梯的图形,是直角梯形。这个两边有一样长滑梯的图形,是等腰梯形。

幼儿认识梯形的另外一个难点是梯形的多样性。幼儿认识的特点是先入为主,容易形成定势。所以活动开始时就要让幼儿接触各种梯形,每个环节中幼儿所看到的、制作的梯形都是各种各样的。

3、通过再一次的操作活动让幼儿巩固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

(1)活动室来了一些小客人,你知道这些客人那些是梯形娃娃吗?教师出示正方形娃娃、长方形娃娃、梯形娃娃,幼儿从中找到梯形娃娃。

(2)小客人说肚子饿了,想吃梯形饼干,小朋友能帮助他们吗?

(3)先请小朋友们从各种形状的饼干中挑选出1块梯形饼干,举起来给老师检验。

(4)再选择2块不同的梯形饼干,给同伴检验后喂梯形娃娃,并对小客人说:“请吃梯形饼干”。(教师在旁注意检验)

此环节是我在教学中有意设置的一个难点,给小客人喂梯形饼干幼儿得选择2块不同的梯形饼干,给同伴检验后喂小客人,并对小客人说:“请吃梯形饼干”。这里必须选择不同的梯形饼干,对一部分幼儿来说,是需要思考一下的。只有让幼儿经过一定的努力跨越过去才能从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心底里得到满足。

(5)让幼儿找一找画册8页中的梯形宝宝,指一指,并说一说。

4、通过寻找生活中常见事物中的梯形,加深对梯形特征的认识。

(1)让幼儿在活动室周围张贴的图片中,寻找梯形宝宝,先请一名幼儿找找、说说。

(2)鼓励全体幼儿寻找生活中的梯形,跟同伴和老师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

在整个指导过程中我注重“四最”:即最大的观察(努力观察每位幼儿,避免笼统评价);最小的干预(教师角色进行退位,不干预替代);最多的鼓励(鼓励幼儿的点滴进步);最大的延伸(学习生活两结合)。

另外,努力把握“玩数学”的度。不在游戏中刻意地“教”,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发泄情感,感受愉悦。

这节课,我通过四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指导幼儿观察、游戏,操作,获取新知;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和各项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使幼儿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五、活动反思:

成功之处:幼儿在找的过程中,能体验到一种亲身参与,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找图形的过程中,让幼儿把梯形和其他图形分开来,这样很大程度上结合了幼儿对梯形的感性认识。

失败之处:在找图形之后,我没有让幼儿直接拿材料出来折剪,而是让他们在梯形的感性认识基础上寻找生活中的梯形,应该和长方形、正方形重叠起来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认识梯形的一些特征,这样更强化了幼儿的感性认识。

各位老师: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评委老师给与批评指正,谢谢!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2

说教材

《耳朵上的绿星》是1篇充满温情的童话故事。小松鼠想去参加森林音乐会,但它不愿伤害小草与玫瑰花,这种美好纯洁的心灵与没打扮就去参加音乐会的伤感共同构成了一种略带忧伤的温情,让读者不由自主地为小松鼠着急。庆幸的是两只可爱的萤火虫知道了这件事,他们为了报答小松鼠的善良和好心就悄悄地停在了小松鼠的耳朵上装扮了她,让大家彻悟――美好的东西必定有美好的结局。

之所以选择其作为教学内容,是因为它不同于一般的童话抒情故事,它还有着引人人胜的情节和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善良可爱的小松鼠、柔弱美丽的玫瑰花和小草、知恩图报的萤火虫,作者赋予了他们鲜明的个性特征,符合幼儿的欣赏特点,容易激发幼儿的欣赏兴趣,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同时,在该童话故事中还蕴涵着多领域的价值、体现了活动的多元和整合。(具体见下图)

说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基本点是以幼儿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而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内涵是相当丰富的,包括目标定位要为幼儿终身的、可持续的发展奠定基础,要充分考虑幼儿身心特点,实现“促进每一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促进幼儿生动、活泼的发展等等。本次活动以这一理念为指导,制定活动的目标如下:

(1)通过理解故事情节、内容,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和语言美,懂得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而美好的事情。

(2)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欲望,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表现能力。

故事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作者的情怀,通过形象和情景的描绘表现出来。达到情景交融、物我交融,这就是意境美。而这种优美的意境是由语言的彩线编织而成的,文学作品之美,离不开语言之美。可见,意境美和语言美是故事欣赏的两个重要内容。因此,活动的重点目标定位在“通过理解故事情节、内容,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和语言美,懂得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而美好的事情”。对于现今的独生子女,帮助别人这一美德离他们越来越远,运用多种形式让幼儿“懂得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而美好的事情”定位为本次活动的难点。难点的解决并非通过说教来解决,是在理解故事、表演故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作品所传达出的美好意境,从而产生帮助别人的美好情感。

说准备

物质准备:

1、场景设置(大森林、美丽的小草和玫瑰花)。

2、关于童话《耳朵上的绿星》的FLASH多媒体课件。

3、故事形象的胸饰。

说特色

1、注重幼儿的情感激发和迁移,使主题得到拓展和升华。该篇故事始终以情感线索相连,随着情节的发展,孩子的情绪也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从安静平缓到伤感,再到感动和喜悦。幼儿如果能一步步体会这种情感的变化,也就理解了童话的内容和意境。因此,本次活动没有把活动的重点放在词语和句子的学习上,而是通过配乐、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多媒体课件的渲染、孩子的模仿表演等手段让幼儿体会各种角色的心境,引发幼儿的内在情感。同时通过情感的迁移:“你会去帮助谁?怎么帮助他?”达到主题的深化。

2、注重氛围的营造,引领幼儿来到故事情境中。环境赋予人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幼儿的联想能力、进人情境的能力又是很强的。该篇童话故事具有特定的情境,故事发生在一个大森林里,那里有美丽的小草和玫瑰花……如果让幼儿置身于这样一种环境、就能让他们更快地进人作品意境,身临其境、亲身感受。为此,本次活动营造了这样一个怡人的氛围,孩子们坐在其中欣赏,与作品情境相吻合,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

3、尊重幼儿,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在本活动中努力体现这一点。从座位的摆放、幼儿自选角色、师生共同合作表演、鼓励幼儿自己评价乃至教师与幼儿身体、目光间的交流都有意识地贯彻这一理念,从而使孩子在学习中专注倾听、动情对话、合理而丰富地想像、积极而主动地学习。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泥鳅是我们身边常见的动物之一,也是幼儿园的自然角中经常投放的,但常常被教师和孩子忽视,我们对泥鳅不太关注,更难得把它作为一个资源引导孩子去观察。选择泥鳅作为教学内容,目的就是为了引起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对身边常见事物也能细致观察的意识,这既是科学的内容,更是科学的态度。另外,泥鳅不会对人造成伤害,能让幼儿在观察的同时用手触摸,有利于培养他们对自然的亲近感,培养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生态观。

《纲要》中指出,活动目标要注重全面性,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儿园科学目标的宗旨在于让幼儿积极探索多种方法进行猜想、表现、交流、分享等探索过程,发现生活和自然中的科学。结合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兴趣需要,我确立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泥鳅的外形特征,初步认识其生活习性。

情感目标:消除对动物的恐惧心理,能大胆勇敢地与动物交往。

能力目标:学习用细致观察、感官触摸等方法了解泥鳅的特征。

基于以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和目标的确定,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认识泥鳅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其生活习性,教学难点是:能细致观察、感官触摸等方法了解泥鳅的特征。为了有效地突破重点和难点,我还采用了一定的方法,如让幼儿观察、尝试、探索,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等。总之,目标的定位遵循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注重科学教育内容的趣味性、方法的灵活性、手段的多样性,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寓教于乐,动静交替。

二、学情分析

“从幼儿身边最熟悉的事物出发”是瑞吉欧教育理念之一,所以在开展活动之前要先了解幼儿的特点。中班幼儿处在学前教育承上启下的的阶段,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更加好奇好问,对大自然发生浓厚的兴趣,喜欢问“为什么”,“是什么”。他们总是在对周围世界不知疲倦地探索着。正是这种好奇心与探究欲驱动着孩子们的去认识。同时,中班孩子喜欢探究新的事物,也容易对新的事物产生的恐惧心理,往往来源于对事物的不正确认识。由于缺乏知识或经验不足。所以需要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恰当、巧妙地引导幼儿了解事物。开展活动要以他们的日常生活为基础,贴近幼儿自身的经验进行自然而然的引发,层层深入开展活动。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要细致地观察、倾听幼儿的言行,及时捕捉他们的兴趣点。我们鼓励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从不同角度出发,通过各种手段来发现问题。

三、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是幼儿探索操作的直接对象。所以我们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所以在课前我要进行以下的教学资源的准备:

1、课前请家长帮助幼儿收集有关泥鳅的资料,带到班级与同伴分享。

2、泥鳅每人一条

3、课件《泥鳅生活习性》。

4、毛巾若干条、盆、塑料手套等这些准备一是可以丰富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便于幼儿更好的把握知识重点;二是能帮助幼儿认识泥鳅的特性,激发幼儿对大自然中“泥鳅”生活习性感兴趣,让幼儿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感受成功的快乐,以此突破活动的难点。

四、活动方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观察讲解法、启发提问法、多媒体教学法来进行教学活动,摈弃了传统的说教形式,提出了开放性的问题让幼儿在自主探索活动中获取知识,获得经验。

1、观察法:《纲要》中科学教育目标第三条指出:让幼儿“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本次活动的难点是让幼儿能细致观察、感官触摸等方法了解泥鳅的特征,在活动中,我设计了积极引导幼儿探索、讨论、交流、分享。

2、电教法:利用现代多媒体的手段,让幼儿通过视、听觉获取有关泥鳅生活习性,更直观了解泥鳅喜欢住在水田、池塘里,喜欢吃水里的虫子和水草,帮助幼儿提升原有的经验。

3、提问法:提问法提是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事物,要求幼儿再现已掌握的知识,启发幼儿积极思维的手段。提问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主要运用了引导性提问(如:你看看泥鳅是什么样的,有没有特别的地方)、解释性提问(如:泥鳅和谁一样,在那里生活)等等。在提问问题时,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比较容易的问题可让水平比较差的幼儿回答,需要幼儿描述的问题就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像总结、归纳性的问题请能力最强的幼儿来回答,使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五、活动过程

(一)以猜谜活动导入课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孩子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因此,在活动第一环节我就采用幼儿最感兴趣的谜语引导幼儿与老师、与同伴相互交流,在轻松和谐的互动氛围中获得愉悦感与成就感,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整个探索活动中去。

(二)通过观察、讨论等方法,帮助幼儿获取知识活动的第二环节通过亲身观察、相互讨论等,帮助幼儿回忆已有的知识经验,大胆自信地向同伴讲述自己的观察结果,以此创设互动的学习氛围,体验分享与交流的乐趣。此环节分三步进行。第一次观察的目的是让幼儿运用视觉进行粗浅的观察,知道泥鳅的名称,对其外形特征有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第二次,要求幼儿有目的地、细致地观察,在师幼交流的基础上,帮助幼儿发现泥鳅身体的各部分特征,初步知道泥鳅的生活习性。通过教师的不断追问,使幼儿的观察更有逻辑,对泥鳅的认识更趋完善。第三次,鼓励幼儿用手触摸泥鳅,加入多种感官,以进一步了解泥鳅身上有黏液的特点。这时,针对幼儿普遍对此类动物害怕、畏难的情绪,教师加入了情感方面的教育,如,提醒幼儿泥鳅是善良的,勇敢大胆地用手和泥鳅玩一玩,还手把手地陪伴胆怯的孩子勇敢触摸,使幼儿在外在感知的同时又与泥鳅多了心灵上的交互。

(三)借助多媒体课件,再次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第三环节:课件的展示把活动推向了高潮,它借助清晰的画面、生动的讲解,让幼儿在视听觉相互协调的欣赏过程中感受到了泥鳅的神奇,以此帮助幼儿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并再次激发了幼儿探索的兴趣,为下面的操作活动做好了铺垫。

(四)结束部分:迁移主题,渗透思品教育。

我依据幼儿的生活环境从三个方面引导幼儿说说自己与泥鳅成为好朋友:依据幼儿思维发展的过程,本环节引导幼儿思考、讨论,进而得出与幼儿实际生活相关的答案,并使幼儿有了行动的愿望,促进幼儿发散思维的发展。与泥鳅做朋友,通过上一个环节的观察,孩子们对泥鳅从认知和情感上都有了提高,兴趣也逐渐浓厚。教师就从幼儿的兴趣出发,鼓励幼儿大胆地用手把泥鳅送到大盆中。但是,幼儿个体间存在很多差异,并不是经过教师的鼓励,就每个孩子都能立刻大胆地行动,所以,教师还提供了毛巾这一辅助材料,帮助幼儿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获得成功。

六、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美工区内,将自己脑海中对泥鳅的形象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和方式表现出来,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指出。谢谢大家!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4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早期阅读《能干的嘴巴》选自五大领域中班下学期语言活动。早期阅读是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象、文字或凭借着成人形象、生动的读、讲来理解读物的过程。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幼儿语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期阅读《能干的嘴巴》是通过幼儿操作、探索嘴巴的用途,从而引出“吃”、“喝”、“唱”、“吹”四个“口”字旁的字,初步了解汉字的构成规律。本活动利用游戏、儿歌的形式贯穿,不仅提高了幼儿对早期阅读的兴趣,更能形象深刻地掌握好四个“口”字旁的字。

(二)目标定位:

美国国家研究院早期阅读委员会研究报告提出:“阅读能力是当今社会人们获得成功的基础。”研究者还大声疾呼:“阅读是学习的基础。”而今天的有幼儿是新世纪的主人,在社会和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对幼儿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学会到会学,即通过学习,不仅仅只局限于学到某些知识、记住某些东西,而是更应通过自身的努力,掌握学习方法。

根据《纲要》中语言活动提出的要求: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和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标。目标为:

1、在创编并表演的过程中,认识“吃”、“喝”、“唱”、“吹”四个“口”字旁的字。

2、通过比较“吃”、“喝”、“唱”、“吹”的共同特征,初步了解汉字的构成规律。

3、体验识字带来的快乐。

(三)教材的重、难点活动的重点是:认识“吃”、“喝”、“唱”、“吹”四个“口”字旁的字。

活动的难点是:初步了解汉字的构成规律。

总之,我树立了目标的整和观、科学观、系统观,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标程式,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中。为此,我作了如下准备:

1、吃、喝、唱、吹的字卡各一张(教具)四个字的字卡各四份(学具)

2、喇叭、饮料、米饭、话筒等。

3、照相机

二、说教法新

《纲要》提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本次活动我除了以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以自己的形态感染孩子外,还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所谓操作法就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操作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在本次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探讨嘴巴的用途中,我利用了这种方法。我为幼儿准备了喇叭、饮料、话筒等,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了嘴巴的用途。

2、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本次活动我利用一首儿歌贯穿全过程,幼儿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学到本领。

3、直观法:直观法具体形象,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幼儿在操作活动探索嘴巴的本领时,我用照相机把“吃”、“喝”、“唱”、“吹”四个动作拍了下来,一一呈现在黑板上,然后和汉字相互对应。因为幼儿在照片中直接看到了自己做的动作。这样能使幼儿更加感兴趣,而且印象较为深刻,掌握的效果也较好!

三、说学法

遵循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玩玩、想想、说说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本次活动幼儿主要采用的方法有:

1、发现法:在活动中,我提供了一些教具,在让幼儿玩的过程中发现了嘴巴的用处,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体验法:心理学家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为了让幼儿对识字活动更感兴趣,我采用了游戏体验法,让幼儿在说说、演演中体验了识字的乐趣。

在活动中,幼儿还用了多种感官,在观察、讨论中了解汉字的构成规律。整个过程幼儿都是在积极主动中进行学习的。

四、说活动程序

早期阅读是一个独具规律的语言教育。根据《纲要》提出的语言教育指导要点及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本次活动设为四个环节。第一环节是激发兴趣。第二环节是探讨嘴巴的用途,建构儿歌。第三环节是拓展练习。第四环节是完善儿歌并表演。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

第一环节:激发兴趣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的关键。在开始部分,我抓住幼儿好奇这一点,通过师生互相打招呼提问:“嘴巴除了用来说话,还能用来干什么?”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为第二个环节做准备。

第二环节:探索嘴巴的用途,建构儿歌这一环节是为解决重点设置的。这一环节我分三个步骤,第一步骤:幼儿通过操作,吹吹喇叭、吃吃东西、喝喝饮料、拿着话筒唱唱歌,自然而然发现嘴巴的用途。在幼儿操作时当场拍下幼儿活动的照片。第二步骤:出示拍的照片,运用直观法及启发性提问建构儿歌,认识吃、喝、唱、吹四个汉字。第三步骤:通过游戏法师幼完整念一念儿歌,做一做动作,加深印象。这一环节完成了目标1。

第三环节:拓展练习这一环节是突破难点的关键。这一环节我分两个步骤。第一步骤,根据幼儿的直接体验,提问:“吃、喝、唱、吹这四个字宝宝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为什么它们身旁都有一个“口”字呢?”第二步骤:加深巩固对四个汉字的认识。我让幼儿先拿出椅子底下的字宝宝读一读、做一做,最后把字宝宝送到相应的照片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这一环节落实了目标2。

第四环节:完善儿歌并表演在突破重难点后,使学有所用。结合当代幼儿语言教育的整和观念,我设置了此环节。帮儿歌加上开头,编上结尾,完整的表演。在轻松、愉快的表演中,体验了识字的乐趣。到这一环节,目标3就自然完成了。

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贯彻《纲要》精神,寓教育于游戏中。整个活动符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早期教育独具的学习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顺利地完成了活动及制定的目标。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范文5

一、设计意图

各位老师好,我是12级学前8班的xx,今天我带来的说课内容是中班美术活动《美丽的纸杯花》。先说说我的设计意图:一天,一个小朋友带来了舅舅结婚专门定制的大红色的一次性纸杯,这让我想起了纸杯花。中班孩子年龄较小,动手能力不强。而纸杯花不但美观漂亮而且简单易学,非常适合中班孩子学习。并且《纲要》艺术领域中指出:“应指导孩子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来美化和创造自己的环境。”因此我们想通过活动锻炼幼儿动手、动脑能力。

二、活动目标

再说说我的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我确定了认知、技能、情感三方面的目标:

1、知道用简单的图案装饰纸杯,使纸杯变得更漂亮。(认知)

2、能使用剪刀给纸杯剪出“花瓣”。(技能)

3、体验手工制作的快乐,产生初步的环保意识。(情感)

活动的重点:增强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幼儿产生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的难点:能使用剪刀给纸杯剪出“花瓣”。

三、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本次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知识准备:会使用剪刀剪直线,已经听过故事《三只蝴蝶》

2、物质准备:范例、纸杯、剪刀、勾线笔人手一份。

四、教法

下面说教法,《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本次活动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①提问法

②直观、探索法

③讲解、示范法

④观察、讨论法

⑤情境法

五、学法

再来说学法,本次活动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发展为本,幼儿采用的学法主要有①讨论法②操作法③观察法

六、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共有五个环节:

(一)以提问形式引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引入部分通过提问《三只蝴蝶》的故事,激发幼儿帮助三只蝴蝶做小花避雨的欲 望。

师:小朋友,我们都知道《三只蝴蝶》的故事,故事里当下雨的时候,三只蝴蝶找什么避雨呢?可是花儿们有没有让它们避雨?那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些小花给三只蝴蝶避避雨吧!

(二)出示纸杯及范例,探索纸杯花制作的方法。

这环节我选择先出示纸杯而不是范例主要是鼓励幼儿发挥想象说说日常生活见到的纸杯是怎么变成花的,有什么方法。孩子说完后再出示纸杯花,进行小结,调动幼儿制作纸杯花的兴趣。

师:用什么来制作小花呢?看,这是什么呢?(出示纸杯)这纸杯能变出小花吗?怎么变呢?想想看,试着和你旁边的好朋友说说。

(三)讲解、示范剪、画纸杯花制作的方法。

讲解、示范是为了让幼儿掌握本次活动的重点从杯口剪直线,一直剪到杯底,宽度要一样,制作出纸杯花。

1、讲解示范纸杯花制作的方法。

师:首先从杯口开始剪直线,要剪到杯底,相隔一段距离再从杯口剪到杯底。每段距离都要差不多一样宽。直到杯身全部剪开,用手将剪开的长条状花瓣向外打开后,再用我们的小手放在杯底花心压一压,一朵漂亮的红色纸杯花就做好。

2、欣赏范例,共同探讨除了红色纸杯,是不是其他颜色的纸杯也可以做漂亮的纸杯花呢?

引导幼儿观察并提出问题:如果再画些图案,会不会更漂亮呢?通过“提问法”明确的把观察这任务交待给幼儿。

(四)幼儿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1、提出任务和要求:

(1)从杯口剪直线,一直剪到杯底,宽度要一样。

(2)用你喜欢的花纹方式来装饰纸杯花。

(3)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不要对着别人和自己,保持桌面干净。

2、幼儿作画,教师巡视,重点指导幼儿从杯口沿直线剪到杯底,相隔一段距离再从杯口沿直线剪到杯底。

(五)展示作品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的创作经验,充分体会成功的喜悦。

活动延伸布置场地“蝴蝶飞飞”,引导幼儿将小花送给蝴蝶避雨,相互欣赏和交流。

七、活动特色

整个活动我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在活动设计中,我给予了孩子充分的创造空间,也充分尊重了每位幼儿的创造。并且充分利用了原材料特有的颜色,使作品更加环保和方便。

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418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