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医学专业论文(优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372976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医学专业论文(优质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医学论文【第一篇】

[摘要]高等医学检验教育,是为我国临床医学检验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各课程的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效果,对我国医疗领域的发展影响较大。该文在阐述了高等医学检验教育的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重点针对不同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够为高等医学检验教育水平的提高提供保证,为我国医疗领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等医学检验;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带教模式

近些年来,随着居民饮食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我国居民各类疾病的发病率显著提升,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冠心病等慢性病,以及手足口病等传染类疾病成为了影响居民身体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提高各类慢性病的检出率,提高传染类疾病的控制效果,加强实验室检验十分必要。但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高等医学检验教育中,在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从课程体系方面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实践能力与适应性差、信息处理能力不强等方面。从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实习带教模式方面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则体现在教师专业素质不足、实习带教模式落后两方面。可见,加强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已经成为了高等医学检验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1]。

1、高等医学检验教育的内容

高等医学检验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微生物学教育、免疫学教育、细胞学教育、病理学教育以及遗传学教育等:

①微生物教育: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以及真菌等,与人类生活以及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细菌以及病毒入侵人体,是导致感染及各类传染类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以手足口病为例:近些年来,春秋季节,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该疾病属于传染类疾病的一种,如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极容易引发儿童大面积感染,对其机体健康以及成长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提高对高等医学检验教育的重视,可为国家以及医疗卫生部门培养更多的实验室检验人才,这对于以手足口病为代表的各类传染类疾病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②免疫学教育:免疫学教育同样属于高等医学检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白血病等为主的各类免疫缺陷疾病,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临床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案,仅可通过持续的治疗,延长患者的寿命。加强高等医学检验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更多的人才,使之投入到对各类免疫缺陷疾病的研究中,对人类健康水平的提高,以及寿命的延长,都具有重要价值[2]。

2、高等医学检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较以往相比,目前我国高等医学检验教育教学水平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实习带教模式方面看,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课程体系亟待优化

高等医学检验教育在课程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

基础知识问题根据我国医疗卫生部门的要求,提高临床实验的标准化以及规范性水平,已经成为了各医院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注意的主要问题。开设临床实验室管理课程,对于上述措施落实效果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但就目前来看,我国高等医学检验教育中,还并未开展临床实验室管理课程,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很难得到提升。为解决上述问题,将临床实验室管理课程纳入到高等医学检验教育中十分必要。

适应性问题随着医疗卫生领域技术水平的提升,临床实验室检验中对自动化设备的应用已经成为了常态。高等医学检验人才,对各类自动化设备是否有所了解,是否能够适应当前的实验室检验环境,是关系到人才是否能够快速投入到工作岗位之中的关键。当前,学生适应性差的问题,在高等医学检验教育教学中显著存在。导致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与高校自动化设备教学课程体系不完善有关。学生在学校中,难以学习到与各类设备的原理及使用方法等有关的知识,因此也就很难适应临床实验室检验的需求。

信息化水平问题随着临床实验室检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临床对高等医学检验人才信息化素质的要求也开始逐渐提升。目前,我国高等医学检验教育中,还存在着信息化水平低的问题。高校未能将计算机课程与专业课程联系到一起,两者通常互相脱离,对学生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不利。加强校医合作,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途径,是提高教学改革水平以及人才培养效果的必经之路。

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对于高等医学检验教育课程而言,教师的素质对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素质具有决定性作用。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理论素质与实践素质两方面。而当前高等医学检验教育中,教师素质存在的问题,同样体现在上述两方面:

①理论素质:临床实验室检验领域技术更新速度快,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才能够适应时代以及临床的需求。但目前高等医学检验教师还无法达到这一要求。

②实践素质:导致当前高等医学检验教师实践素质低的原因,与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未有效落实有关。各科目教师基本无医院实验室实践的机会,理论与实践脱节,对人才的培养不利。

带教模式有待更新

就带教模式来看,当前高等医学检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带教模式落后方面。带教过程中,学生仅仅能够处于从属地位,观察带教老师的操作方法,很难有动手操作的机会,且带教过程同样在无计划、无管理的环境下进行,对人才素质的培养,会产生较大的阻碍[3]。

3、高等医学检验教育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策略

优化课程体系

优化课程体系,是高等医学检验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为了适应当前的发展需求,应对高等医学检验课程体系予以进一步优化,涵盖了质量检验、仪器检验以及信息检验等内容,并涉及到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血液学、细胞学以及管理学等多个学科,开设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检验仪器学等课程。使高等医学检验教学内容更加充实。在教学中,首先要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并提高其对于临床检验质量管理的意识,进而实现医学实验室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由检验科管理人员负责临床检验质量管理方面的教学,利用其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在实践中的切身体会,能够更加准确的传达给学生,进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检验仪器学的学习则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需要与临床实验室中的自动化仪器设备进行直接的接触,能够利用其掌握理论知识,正确、规范的进行操作。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医学检验仪器使用方法的同时,还需要进行操作演示,然后指导学生进行操作,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还能够工具临床检验的相关知识。兼具丰富的理论水平和良好的实践能力,这对于一名优秀的医学检验人才至关重要,能够为其未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信息技术能力是当前医学检验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以适应当前医学检验发展的重要趋势。因此,信息技术教学是当前高等医学检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帮助学生了解系统管理维护、数据保存处理等内容,掌握信息化管理技能。而检验信息平台的建立,则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除了改革课程体系之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同样十分重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提高医学检验教学水平。加强医学检验专业与临床实验室之间的联系,以医院检验科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平台。通过高校与医院之间的合作,聘请经验丰富的检验科工作人员进行教学,学校与医院之间的资源共享。学生在医学检验课程的学习当中,能够直接接触到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学校根据医院检验科的实际工作情况,设置微生物、临床血液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教研室,由专业的检验工作人员进行指导,进而提高医学检验教育的深度,保障教学的专业水平,充分满足现代医学检验教学的需要,为检验人才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提升实习生的综合素质,在临床实践当中得以锻炼,帮助其更好的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结合,为其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建立实习带教模式

建立实习带教模式,对实习学生进行分组,由专业的检验人员作为带教教师,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根据医院检验科的实际工作情况,制定完善的带教计划,合理安排其实习时间,以锻炼学生的临床检验操作能力。实习生能够参与到检验科的实际工作当中,并实际进行自动化仪器的操作和手工操作,由带教教师进行指导,每日进行总结和记录。定期对实习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进行考察,客观予以评价。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积极引导实习生,指导其自主解决检验科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其实践能力,并锻炼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习生对于带教工作的满意度,有助于获得理想的带教效果。在实习之后,学生需要掌握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并对临床工作实际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其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得到锻炼进而提升,为今后走向实际的工作岗位做好充分的准备[5]。

4、结语

综上所述,高等医学检验教育应加强对教师素质的培养,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为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保证。除此之外,还应优化课程体系、建立新的带教模式,这对于教学改革效果的改善,以及高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都能够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川,李筱梅。基于ISO15189医学实验室认可条件下的检验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5):647-648.

[2]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CL02:201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Z]。2013:5.

[3]梅传忠。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1):57-58.

[4]张继瑜,陈茳晶,陈晓静,等。临床基础检验手工项目实际应用的现状调查[J]。中国高等教育,2011(11):87-88.

[5]李晓征,杨雪。规范化管理在检验医学实习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11(22):2549-2550.

医学论文【第二篇】

摘要

我国医学检验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是医学长远发展的重点,该课题的研究对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本文主要论述的是新形势下医学检验实验室内生物安全防护的发展现状,并依据其调查的结果进行方案的设立,科学有效的处理好实验室内的各项工作,满足安全防护的基本需求。加强对生物安全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力度,强化相关人员自身的安全管理意识,在安全管理的基础上,总结出安全防护的要点,不断的改革并创新我国生物安全的防护措施。

关键词

医学检验;生物安全;防护现状;措施应用

在进行医学检验时,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去碰触一些生物样品,这些样品往往携带了一种具有感染性的病毒,其病毒的存在很容易给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威胁。所以医学检验是一项要求比较高的具有实践效应的工作,在实验室内,需要做好相关的安全防护工作,避免这些病毒给实验人员的身体造成伤害现象的发生,使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提高对实验室内生物的控制力度,尽可能的优化生物安全防护工作,了解实验室内生物的分布情况,并不断的完善实验室内各类设备。

1、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发展现状

实验室内的管理机制

近些年来,我国医学检验事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在实际的检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各类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生严重的影响了医学研究的进程。大部分的医院内部的实验室中,其自身的规章制度缺乏一定的完整性,整体的体系构建不是很健全,存在着一些漏洞以及不妥之处。在医院初期的管理制度构建时,并没有深入的分析该实验室的需求,所以整体的规章制度缺乏一定的合理性。还有一部分的医院已经构建出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但是其制度的管理内容和其实际的`管理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大部分的规章条例都无法满足实验室的实验需求。

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

微生物实验室是对医院专业学生们进行知识传授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场所,在微生物实验室内,学生们要依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选取相应的实验仪器,进行实验的操作和处理。学生们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接触一些微生物标本,甚至是致病的微生物。由于该门课程的开设时间比较短,起步时间比较晚,所以在整个实验中,学生们自身的保护意识比较低,并没有意识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整个微生物实验室存在着各种潜在性的问题,对实验标本管理的重视成本也比较薄弱。

免疫试验室

免疫试验室内主要是对一些艾滋病等进行检验,这类病毒的传染性比较强,学生们在进行实验室必须要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避免实验标本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但是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学生们对这类病毒的认知程度比较低,只能做到简单的保护。

工作人员的安全保护意识

在医学检验实验室中,其工作人员需要面临的工作任务量比较大,每天都需要对不同的实验样品以及设备进行检测。长此以往,工作人员就会忽视该项工作的检测,自身的安全保护意识也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使得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隐患。没有进行安全操作,不佩戴口罩手套等,很容易在实验中感染相应的病毒。

实验室内的设备管理

医学检验实验内的检验设备比较多,种类也比较齐全。想要进行安全的实验,就需要对这些设备的使用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大部分的实验人员在工作完毕后,没有对设备进行消毒等一系列的清洁处理,直接将设备放置在一旁,不予理睬;还有一些工作人员在设备数据信息的记录过程中,没有按照规定的要求填写相应的内容;医学实验室内的设备没有设置专人对其进行管理,当设备出现故障时,无法明确其责任所在,使得维护工作无法顺利的开展。

清洁消毒工作

医学检验实验内中,所接触的实验品种比较多,想要保证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就需要保证整个实验室的消毒工作开展的质量,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医学检验实验室内,其工作人员并没有重视清洁消毒工作,大部分的设备在使用过后没有进行及时的清洁和处理,让细菌进一步的滋生。

2、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医学检验实验室内规章制度的构建

首先,要对整个实验的流程进行分析,了解其实际的操作要求,依据该要求,开展安全防护工作,例如,在进行细菌培养内容的讲解古城中,需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讲授,让实验人员按照六部洗手法来保证自身手部的清洁程度,做好基础的保护措施,然后在实验室内,要对清洁区和污染区进行不同程度的安全防护。其次,在对一些免疫阳性标本的管理过程中,必须要确认该类标本的重要性,比如说,在举办生物安全管理会议时,相关的实验人员需要积极主动的进行实验室内废物的探讨,学习生物安全的防护知识理论,依据其生物安全标准以及各项准则进行临床的实验,并从实验当中归纳总结出相应的安全管理知识。

清洁消毒以及管理

医学检验设备是医学实验室内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对其设备进行清洁是十分必要的,其更是管理工作当中的重要解决内容。必须要对实验内的各项仪器设备进行检测,并做好相应的消毒工作,时刻保持仪器的清洁程度。

检验科实验室内布局符合生物安全

检验科实验室属于BSL—1实验室有:临床基础检验实验室,生物化学实验室,免疫血清学实验室,染色体实验室,门急诊检验实验室;属于BSL—2实验室有: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基因扩增实验室。BSL—2相关实验室内要求区分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缓冲区。人流、物流和检验数据做到有效分隔。严格划分工作区工作台,使污染局限在工作区内的工作台上。

实验室的设备不断完善,适应生物安全保障的要求

增加生物安全柜的使用,病原标本的接种,DNA(RNA)的抽提,标本离心后的去盖等工作都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不能用超净工作台替代生物安全柜使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基因扩增实验室,血清体液标本的离心区域及存在较大污染的学科实验室,应当参照BSL—2实验室建造。各实验室要求有独立的新风换气过滤系统,新风量要求足量。

检验科各学科实验室内岗位

明确,责任清晰,强化实验室内的流程管理,对不同岗位实行相适应的生物安全等级管理。加强检验科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定期培训,对不同工种的人员采取不同内容的培训,保证高危生物因子不危及到实验室人员、医院其他人员、家人、社会和周围环境。例如工作中的工作服、手套、口罩、帽子可能会被高危微生物物质污染,应当使污染局限在实验台和实验室内;实验室内的电话机、电脑及键盘、门把,休息室内的桌椅保持无危险生物污染。

处理标本

相关实验室工作人员,善于应用各种渠道,弥补病人相对不对称的标本信息,包括标本生物危险度。

3、结语

医学检验实验室内生物安全防护处理工序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现阶段,我国医学检验实验室在生物的安全防护的处理上缺乏一定的科学性,漏洞也比较多,这些问题的发生极大程度的影响了医学检验工作的开展,并阻碍了其研究进程。除此之外,还影响着检验人员的身体状况。想要保证医学检验实验室内生物的安全,就需要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建立健全安全防护的管理机制,让工作人员严格的按照其规定进行实验操作,选用科学性比较强的方案进行安全防护工作的改良,保证实验室内安全。

参考文献

[1]胡文琼,关于医学检验实验室管理的探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09)。

[2]殷智红,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初探[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S1)。

[3]范丽娟,医学检验实验室人员安全与防护[J]。中国卫生产业,2017,(11)。

[4]冯修猛,闫海润,金红。医学院校学生生物安全防护现状与措施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16)。

[5]闫海润,加强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生物安全防护教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01)。

[6]覃仕锋,徐红。医学生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教育[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9,(04)。

[7]章建伟,陈文光,蒋景华,等临床医学实习生职业损伤现状与干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

医学论文【第三篇】

[摘要]“检验医学”与“医学检验”属于不同的学科概念,前者包括科学、技术和临床三方面知识,而后者主要是应用技术知识。面对新的形势,社会需求的不仅仅是技师型检验人才,更需要复合型检验医学人才结论只有创建现代化的检验医学专业,医学检验才能获得新生。

[关键词]医学检验;检验医学;转变分析

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科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高技术的渗透必将不断引申生物医学领域深刻的革命。医学检验从形式上而言,由原始手工操作发展成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操作。从内容上而言,以分子生物学技术、免疫标记技术的出现为代表,为医学检验赋予了新内容和新的发展空间。循征医学的提倡,又为检验医学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随着实验医学、临床医学飞速发展以及二者不断结合,使医学检验这个以实验技术为主的学科逐步走向前台。以下从三方面阐述由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的转变。

1、检验技术水平的转变

仪器方面的转变

目前大型医院的仪器从单机自动化到成组仪器组台(例如将血液分析仪、自动血涂片染色机、网织红细胞计数仪及血凝仪构成一个血液学分析仪模块式组台)以至整个实验室通过传送带连接各种仪器,构成全实验室自动化(Total Laboratory Automa—tion简称TLA)。

检验方法实现标准化

过去测定一种化学成分有不同方法,即使用同一种方法,具体步骤也有微细差别,所得结果和参考值也不一致,给临床医师、病人以及检验人员带来困扰。现在国内外不少学术组织都在研究和推行一个国家或地区以至全球的方法标准化。方法标准化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仅使全球方法和结果表达得到统一,有利于统一诊断标准,而且更便于试剂生产,质量控制和保证检验准确性和可比性。尤其是在这个人性化的时代,除了准确快速地检验出各项生理指标外,病人在各个医院甚至不同地区医院的化验结果能够通用也是十分必要的。医学检验的标准化就是为实现“一单通”提供保证。

2、科研力量和工作理念的发展促使转变

随着大量有关人类组织细胞结构、功能、代谢及分子间相互作用的信息被发现,医学研究的目标均是通过一组数据全面反映人体特定组织器官的功能、代谢等。过去检验医学多是对特定单一项目的定性、定量分析,难以反映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貌,如今众多的生命科学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希望和挑战,科研力量的强大使得检验项目向整体化方向发展。

工作理念的转变,检验管理更加科学化和人性化

医学检验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纽带,是多学科的组合体。现代的医学检验是一个庞大的部门,其业务范围不断扩大,能够进行上千种试验,每天发出成千上万的报告。如何管理好这一庞大部门,保证其正常地科学地运行,特别是保证其发出报告的可靠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在50~60年代,依靠几台显微镜、离心机就可以完成三大常规工作,有一台目测比色计就可完成大多数生化测定项目,依靠医师的知识和经验就能管理或控制检验科的检查质量。

3、检验医学发展中的问题

从“医学检验”转变成“检验医学”,不仅是文字顺序的颠倒,但确蕴藏着深刻的内涵。检验学科发展的理念与定位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检验科工作的重点已不再是方法学的研究,而是在及时、准确提供报告的同时,协同临床进行诊断和治疗。此外,是为提高医疗质量、加强医院管理,或是循证医学的发展,都要求加强检验与临床沟通。

检验通过与临床有效沟通,可促进临床标本的正确采集和检验结果的正确解释及应用;同时又可从临床获得许多反馈信息,借此进一步综合评判实验方法学及其临床价值,以便不断完善操作规程并推进新项目的开展和普及。

4、结论

实际上,检验学科的发展更多体现在检验医学理念的变化上。在确保检验结果可靠性的前提下,在发展大型精确的自动化分析手段的同时,“床边检验”技术也有自身发展所特有的应用价值[2],各类床旁试验(pointof care test,POCT)使检验人员可在患者身边进行各项试验并即刻得出结果,大大方便了病人和临床,充分体现了人性化。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医院检验科从事检验工作,医生或病人把标本送到实验室,再将检验结果报回临床,被称为“医学检验”。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实验室工作不再是机械的标本检查,要综合病人变化、临床诊断,结合数据做判断,还要对临床医生得出的试验诊断提供咨询,称为“检验医学”。从“医学检验”到“检验医学”不仅是一个词汇顺序的变更,对学科发展理念、服务模式、工作范围、知识结构都有深远影响。过去检验科“以标本为中心,以实验数据为目的”,而现在检验医学“以病人为中心,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目的”。

“检验医学”与“医学检验”属于不同的学科概念,前者包括科学、技术和临床三方面知识,而后者主要是应用技术知识。面对新的形势,社会需求的不仅仅是技师型检验人才,更需要复合型检验医学人才[3]。尽管国家教委规定医学检验系本科定位于“检验医师”,但高校的专业设置取决于市场需求。我国检验科大多没有医师岗位,所以本科毕业生是在从事技师工作,从而导致高校培养模式仍是培养技师型检验人才,尚不能就临床问题与医生进行良好的沟通。检验人员将报告单送临床医师参考,但并不负责解释其临床意义。而临床医师又不甚了解检验项目的原理及过程或对检验结果存有疑虑,久而久之造成检验与临床之间隔阂愈演愈烈的现状,正如杨运昌教授所言:“现行独立建制的检验科不具有什么特色,是没有跟上现代医学潮流的落后体制。只有创建现代化的检验医学专业,医学检验才能获得新生。”

参考文献:

[1]谭红军。我国检验医学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检验医学教育,2006,13(4):1-5

[2]仝人斌,陶启敏。自动化免疫分析的进展。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6,19:329-331

[3]康红。对现代医学检验人材培养与定位的几点思考--兼论检验医学基地教学人才构架建设[J]。中国临床实验室,2002,3:14-15

医学论文【第四篇】

摘要:目的 PDCA管理方法在医院药学服务中运用,明显减少用药错误的发生,更加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门诊治疗患者160例,将他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其中对照组实行传统药学服务方法,观察组在药学服务中实行PDCA管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药学服务效果,总结相关的体会。结果 观察组用药错误的总发生率为%,对照组用药错误的总发生率为%,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 PDCA管理在医院药学服务中应用具有显著成效,能明显降低用药错误的发生。

药学服务是药师应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提供直接的、负责任的、与药物应用有关的服务,以期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有效、经济和适宜性,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药师的职业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已成为全球药师共同的目标和责任。

PDCA循环或称戴明循环(Deming Cycle),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WWW.〉的科学程序,包括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行动(处置)4个阶段,是一个循环的、持续向上的、永不停止的过程,因此也被称为持续改进螺旋。医院药学服务逐步引入PDCA管理,使医院药学的管理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发展,能有效提高医院药学工作质量。

在实际工作中,用药错误的情况时有发生。用药错误是指药物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任何能导致药物错误使用的可预防事件;它可出现于处方、医嘱、药物标签与包装、药物名称、药物混合、配方、发药、给药、用药指导、监测及应用等过程中。伍玉玲等对90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发现,药物使用错误发生最多,占38%,最常见的为药物错误、液体错误和患者错误。我们通过实际病例分析,PDCA管理在医院药学服务中的应用,明显降低了用药错误的发生,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门诊治疗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7例,女73例,年龄21~67岁,用随机抽样法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80例,年龄21~67岁,平均(±)岁,初中以下学历23例,高中42例,大专以上学历15例;观察组80例,年龄21~67岁,平均(±)岁,初中以下学历24例,高中43例,大专以上学历1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基线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P>,具有可比性,均自愿接受治疗并参与本次研究。

研究方法 对照组实行传统药学服务方法,观察组在药学服务中实行PDCA管理。观察组的具体方法是:

①P—计划:根据临床诊断,制定治疗方案 对疾病诊断要准确,然后制定治疗目标:一切为了患者身心健康。在对疾病和患者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以人为本,严格执行诊疗规程,确定最佳治疗方案。治疗方案要综合考虑疾病、患者各方面的情况和药物的药理学特征,按照安全、有效、经济、方便的原则,确定治疗药物、剂型和疗程。

②D—执行:治疗方案的实施,进行跟踪观察 在治疗方案的实施中,医师、药师、护师、技师精诚合作。药师充分发挥药学服务的专业技能,主动接触患者,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使药学服务在实施最佳治疗方案中起到很好的作用。

③C—检查:对治疗方案实施后取得效果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肯定取得的效果,在药学服务中推广应用;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制定相应对策。

④A—行动:对存在和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立即整改 药师在药学服务中,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对发现和存在问题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立即整改。

评价标准 总错误发生率为错误的患者发生率、错误的药物发生率、错误的剂量发生率、错误的途径发生率及错误的时间发生率之和。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x±s)表示,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错误的总发生率为%,对照组错误的总发生率为%,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见表1。

3、讨论

药学服务是一种实践,不仅仅只停留在理论上,同时必须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并获得效果。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向患者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指导患者安全合理用药,这是每个药学人员应该仔细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而在药学服务中运用PDCA管理,对提高公众身心健康和生命质量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把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医院药物管理过程中,降低了药物使用错误的发生率,提高了医务人员的药物管理意识,促进了各项制度的落实,充分显示了PDCA管理模式的优越性。本研究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PDCA管理周而复始进行,螺旋式上升,不断提高了药师在药学服务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患者提供了更优质、更高效的药学服务内容,提高了医疗质量管理水平,降低了不安全用药的发生;推动了药师、医师、护师、技师之间的精诚合作。PDCA管理在医院药学服务中具有显著成效,明显提高了医院药学管理水平,值得在医院医疗管理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372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