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心理健康论文(通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345400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心理健康论文(通用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大学心理健康论文2300字以上范文:《大学生心理健康漫谈》【第一篇】

摘 要: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科技、生产结构、教育体系等一系列改革会影响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各方面,各种各样的问题(个人矛盾、家庭矛盾、社会矛盾)等必然影响青少年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辅导员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指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有很好的适应性,在人际交往中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坚持学习,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

根据大学生群体的年龄、心理及社会角色的特殊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可以概括为:正常的智力;乐观稳定的情绪;健全的意志;完整的人格;明确的自我意识;良好的人际关系;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及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三、现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患心理疾病的人群呈年轻化趋势,大学生是社会集体中的一分子,必然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其中适应性问题、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经成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方面。

1.适应性问题: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基本都是住家的,只有很少比例读的住宿学校,住家时父母成天在后面管着,进了大学后就要过集体生活,没有父母在一旁“唠叨”,会出现对大学校园生活不适应、人际交往问题。大学生正处于似成熟但是还没有真正成熟的年龄段,感情和理智容易混淆在一起,引起情感方面的问题。另外因为毕业后就要踏入社会,所以面临职业发展和择业问题。

2.心理障碍:大学生是社会中的一员但其属性和成年人不同,所以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一般性中包含特殊性。一般性心理障碍包括焦虑症、恐惧症、网络成瘾;特殊性心理障碍包括强迫症、饮食障碍、神经衰弱。

3.精神疾病:大学生群体中有一定比例已经发展成为精神疾病,比较常见的有分裂症、抑郁症及躁狂症。

案例一:张同学平时在老师面前是一个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的学生。大二开学时,通过查课和查晚宿舍发现张同学不在学校,手机关机,班级同学也不知道他在哪里。通过和张同学母亲联系,了解到张同学已经用掉了银行卡里的学费,家长也联系不到他,而且从张同学母亲那里知道张同学平时在老师面前的样子都是表象。一个多星期后张同学回到学校,通过交谈发现张同学这些日子一直在网吧,张同学的父母已离异。

分析:张同学的家庭原因是造成他心理矛盾的重要原因,由于父母离异、家庭不健全,造成极其复杂的心理问题。自卑感使他想通过做一个好学生得到老师的肯定;孤僻感使他没有真正的朋友,所以有事时没有同学知道他的动向和想法;被遗弃感使他迷上网络虚拟世界;怨恨感使他和父母的关系不亲近,不愿意把自己的心事告诉父母。

在现实生活中,离婚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由于离婚而造成的子女在心理、道德上的问题不能忽视。随着日益上升的离婚率,父母离婚后,能否为孩子创造适合生长的环境值得每一个人思考。

通过这个案例认识到辅导员不仅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想法,而且要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辅导员不仅是老师,而且要做学生的好朋友,使学生愿意和你亲近、愿意把自己的心事和想法说出来。辅导员要时常与他谈心,倾听他内心的想法,给予一定的指引;鼓励他积极参加学校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人际关系,学会和同学相处;鼓励他多看励志的书籍,通过他人的经历领悟生活的态度。同时让其他同学多与他交流,给予他力所能及的帮助,让张同学实实切切地感受到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四、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的积极意义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的需要。社会竞争、家庭条件的贫富差距、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人际关系的复杂等,都可能成为大学生主要的压力源,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解决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2.心理健康是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的基础,大学生没有健康的心理状态便无法完成学业,更无法承担建设社会主义的重担,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保证。在教育体制改革创新的形势下,高校德育有了新的衍伸,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政治品质与心理健康教育密不可分,两者应该紧密联系、互相促进。

五、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辅导员作为高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直接执行者。因此,辅导员应多渠道、多方法地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良好心理状态有积极的作用。

1.加强辅导员心理知识培训,掌握心理咨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辅导员要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同时经常接受职业培训,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并且,辅导员的一言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辅导员在学生面前要时刻保持健康向上的形象,不能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带到工作中,更不能转移到学生身上。

2.组织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营造适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氛围。辅导员在学生课余时间组织开展各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娱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活动,学生走出心理误区,恢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3.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高校辅导员需要管理几百个学生,因此建立信息网络,可以弥补辅导员一个人管理多个学生的缺陷。有些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交流,或者出于私密性等其他原因,不愿当面和辅导员交流,这时就可以通过网络向辅导员咨询,辅导员可以利用网络开展个别辅导。

4.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重点关注特殊学生。通过谈话、问卷调查的形式在学生刚进校园后就建立心理档案,第一时间了解哪些学生有潜在的心理问题,同时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跟踪变化,起到预防作用。

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断发生变化,我们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新苗头、新变化,真正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这项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论文【第二篇】

一、关注水电施工野外作业人员心理问题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并没有能够注意到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对于野外施工作业的人员,这方面的关注就更少。如今,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就是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了仅次于癌症的人类健康第二大杀手。据报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20xx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另有研究数据显示,我国重性精神病患人数已超过1600万,心理健康形式不容乐观。在水电施工单位中,野外作业人员很多都有不良情绪,几乎是每一个人都有着或多或少的焦虑、内疚、嫉妒等多种不良情绪。对于这些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够及时的进行疏解,那么很容易让野外作业人员长期的被各种不良情绪所困扰,这样不仅仅是不利于身心健康,还对对他们的工作产生影响。在现实情况中,让员工产生了心理问题时,往往是将这些问题闷在心里,或者是因为碍于面子等其他原因,不主动的去想组织进行求助,也不主动的去找同事、朋友、家人诉说,最后使得他们的病情日益加重,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为此,公司与单位应该给予积极关注并帮助野外作业人员化解这些问题。和谐社会要求人与人、人与自然都能够和谐相处,而人的内心是和谐的基础。只有达到了心理的真正的和谐,才会有健康的体魄,才能够更好的回报社会,进一步的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在单位中员工普遍感到不开心、压抑、顾虑重重,这个单位就没有和谐的基础了。

二、水电单位野外施工人员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员工产生各种不健康心理问题的原因是来自多方面的,有社会的、有来自家庭的、有来自单位本身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压力过大引起的心理问题

在工作的过程中,如果环境条件所提出的要求超过了一个人的能力与资源范围时,就会感到紧张,这一种精神和心理状况,其产生的原因是人从意识上感觉了潜在的危险(身体或精神上)以及潜意识中思考如何消除危险。有研究表明,压力过大容易导致冠心病、高血压、肠胃溃疡等疾病,以及各种亚健康症状,并导致人体的免疫能力随之下降。压力过大容易导致野外作业人员的体力衰竭、精神恍惚,这种精神状态不利于他们工作的开展,最终影响到工作进程,严重的甚至是会离职、发生事故。然而上级单位却基本都没有能够注意到保持野外作业人员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没有注意到野外作业人员是否面临较大的压力,例如各种惩罚措施、改制等等一些列的有可能为野外施工人员带来压力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使得野外作业人员产生很多现实与理想的冲突,进而诱发他们的心理不健康因素。特别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因为他们在学习与家庭中基本就没有受过什么苦,当参加到野外作业施工的过程中时,很难适应这种十分艰苦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此时就很容易让他们产生矛盾和郁闷,如果这种矛盾和郁闷不能够得到好、疏解,那么就有可能诱发一些心理疾病。还有一些技术员因为学历不高,缺少晋升机会,不能够回到城市上班,长期的与家人分开,缺少家庭亲情的温暖,长期下去很容易产生各种不良情绪,进而导致了心理疾病的产生。

(二)来自家庭与社会的原因

水电施工单位因为常年在偏僻的地方工作,故而都是远离家庭,这样很容易引发一些家庭矛盾,例如中年人不能够很好的照顾自己的孩子和父母,进而让自己的家人疏远自己,有些严重的还会导致夫妻因感情淡化而导致感情破裂,最终离异。而那些年轻的、还没有结婚的则又必须要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婚恋问题,进而可能与父母之间产生矛盾。而且野外施工的地方往往都是十分偏僻的地方,因此生活方式单调,放松方式较少,容易造成心理的闭塞。同时社会上的人对野外施工的行业往往都带有一定的偏见和不理解,认为这些人都是一些文化素养不高的人。而且因为往往因为工作环境的原因,给人的第一印象就不好,使得一些年轻人的婚恋问题很难解决,容易让他们产生自卑感,更甚者会发展成自暴自弃,导致心理疾病。

三、单位必须要重视野外施工人员的心理问题疏导工作

(一)可以专门的员工心理辅导机构

在我国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的同时,社会上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也更加广泛,在社会上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心理医疗机构,例如中央电视台就开设了专门的“心理访谈”,为人们排解各种心理障碍问题,这表明了人们对心理问题的重视。那么具有较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水电施工单位野外作业员工队伍,也应该得到良好的、专业的心理辅导,让他们能够保持身心健康,为国际的水电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可以在项目部单独设立,或者是由几个项目共同设立,或者是有单位与医院、高校的心理专家进行合作,定期的为野外作业人员进行心理咨询服务,这些都需要看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定。通过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能够为野外作业人员的心理疏导开展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更有助于为他们开展心理治疗,及时的调节他们的心理,使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

(二)丰富野外作业人员的业余生活

在一些路桥施工单位中开展了职工之家建设来丰富野外施工人员的业余生活。我们水电施工单位也可进行借鉴这种方式。为野外作业的人员创造机会,让他们能够工作之余得到放松,打发闲余时间,缓解他们精神上的压力。对于野外作业的人员,我们可以在他们施工的地方开辟出一个固定的场所来组织他们开展一些简单的文娱和体育活动,例如:下棋、打牌、唱歌、跳舞等等,这些活动所需要的硬件与场地都不是十分的严格,完全有条件做到。

(三)单位应该多关爱员工

野外施工人员为水电施工单位创造了很多的利润,因此单位上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例如对于中年的职工,可以为他们多提供与家人相聚的机会,让他们能有更多的时间照顾自己的双亲和孩子,对于那些年轻的还没有女朋友也没有结婚的,则可以想办法为他们解决婚恋问题,让他们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同时单位还应该在逢年过节派人到工地上进行慰问、发各种扬信、感谢信等,这样就能够让他们在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的同时还能够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重视,从而得到自我满足,促进心理健康。

(四)多与他们进行沟通,尊重他们的权益

通过沟通能够获得许多信息,同时能够促进思想交流与情感分享。通过沟通能够能有效的减少冲突,改善人际关系,并维持心理平衡。在某一个群体内通过沟通能有效的协调群体内行动,提高效率并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对于水电施工单位的管理者,特别是在深处野外施工的第一线管理人员,必须要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同时还必须要积极的发挥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各个工会与政工干部必须要努力的提高沟通能力。要善于与不同的职工进行交流,能够第一时间掌握他们的心理动态。并且要尊重他们的隐私权利,保障他们的休假、休息的权益,提高他们对单位的满意度。

(五)推行轮休制度

对于野外作业的人员,之所以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很多都是因为长期得不到家庭亲情的温暖。而且野外施工项目又大都是工期紧、任务重,这就使得他们的精神长期处在紧张状态,非常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通过轮休制度,在让他们有充分的休息时间,而且能够和家人有更多相处的时间,有助于他们放松身心。而对那些实在不能够离开工地的则应该安排家属的探视。总之,水电施工单位野外作业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要得到高度重视。在分析清楚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之后,必须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对他们进行疏导,防止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

心理健康论文【第三篇】

摘要: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小学开始追求素质养成教育,实现素质养成教育的途径之一是开设思想品德课。思想品德课的开设目的在于育人,为了培养出身心健康发展的小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的教育中还需要渗透进去心理健康教育。本文主要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进行探析,旨在为思想品德老师的教学提供有效借鉴。

关键词:

小学;思想品德课;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21世纪,我国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综合知识水平,还要有健康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小学生最初接触的德育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如果在思想品德课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老师运用合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将会对小学生未来的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1小学思想品德课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策略

培养学生道德认识

培养学生道德认识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对社会上真善美以及假恶丑的现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正确认识,这种认识有助于学生养成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高尚的品德,让自己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小学生的心理是纯洁的,如果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对他们品格的形成有重要的帮助。例如,在思想品德课的“真诚、诚实”的教育中,思想品德老师可以选择《掩耳盗铃》的故事对学生进行讲解,为寻求讲解的生动性,老师可以播放《掩耳盗铃》的视频,让学生从中体会所包含的道理,理解其中的寓意,从而了解在以后的生活中不能够自欺欺人。这种培养学生道德认识的方式,能够同时实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营造和谐、愉快的教育环境

一个和谐、愉快的教育环境,最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思想品德课老师可以在每堂课上都为学生创设这一种环境,来陶冶学生的情操。例如,在上课时老师提了一个问题,问题的内容是:“如果有两位同学有恰好相反的不同意见,应不应该因为别人和自己意见不同而感到生气?”基于这个问题,老师让全班同学进行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应该尊重每一个人的意见或建议,认识到生气不利于身心健康。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让学生票选出平日中最宽容、大度、尊重别人的人,对他们进行奖励,从而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之间互相宽容、互相帮助,久而久之,会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行为、言行感染

小学生对老师都有一种崇拜的情愫,因此,老师可以运用自己的行为以及言行来感染学生,从而让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思想品德课的教育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看待问题的态度,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例如,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爱国”教育时,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奥运健儿夺得金牌的荣耀时刻、国家对外经济贸易获得重要进展的重大时刻,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感觉,用这些成功者的事例感动学生,让学生对他们产生崇拜的感觉,这种感觉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为学生提供榜样

小学生有一种喜欢模仿别人的特质,思想品德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种特质,向他们提供一些具备优秀品质的榜样,让他们跟着榜样一起学习。学生最直接的榜样便是老师自身,因此,老师在平日的教学中,应该注意微笑,注意自己的谈吐,多向学生分享一些正确的处理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借鉴。不仅如此,思想品德课本上还有许多优秀的名人,老师可以每一节课选择一位名人的事迹向学生讲解,让学生将他们作为生活中学习的榜样,学习他们的品格。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社会上一些“最美”的事迹,让学生学会尊重各行各业的人,养成正确的观念,从而实现心理健康发展。

锻炼学生

思想品德课的教育不仅局限在课堂上,为了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还应该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小学生所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应该符合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让他们在这些多人活动中锻炼自己。例如,春游远足的时候可以规定学生带的东西,帮助学生养成朴素、坚强的精神。除此之外,对于课本上的典型案例,老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角色,明白如果在日常生活中遇见类似情况应该怎么做。如在《不上当受骗》的分角色扮演中,就可以让学生明白怎么对陌生人提高警惕,如何冷静处理问题。这种锻炼学生的方式,让学生可以通过自身实践明白道理,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2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课可以帮助学生养成优秀品质,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目前,社会上报道了很多由于学生心理不健康而做出害人害己事情的案例,足以看出对小学生实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方馥馨。探索小学生思想品德课中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31):120.

[2]滕燕。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策略探析[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3,(6):88.

[3]徐小红。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之策略[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9):279

心理健康论文【第四篇】

论文关键词: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影响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健康心理学应运而生,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学知识,不仅是当今时代对人们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人们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甚至是影响人们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

随着各种压力的渐增,人们发现人类疾病谱正由传染病向慢性病方向发展,相应地医学模式也由原来的纯生物模式朝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一门新的学科——健康心理学应运而生。心理学研究者认为,健康心理学是一门综合学科,主要为人们如何保持健康的身心提供服务。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健康的心理在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地位必将会越来越重要。虽然心理学界对心理学今后发展趋势有两种看法:一种是乐观的看法,认为心理学必将会受到千千万万人重视,甚至宗教崇拜;另一种是悲观的看法,认为“心理学有一个长远的过去,短暂的历史和一个茫然的将来”,认为心理学即使再过10年也难以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但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现代人要提高生活质量,就必须要掌握一些必要的健康心理学知识。可以说,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学知识,不仅是当今时代对人们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人们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甚至是影响人们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

1、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学知识是当今时代的必然要求

曾经有一则寓意深刻的心理故事,讲的是一对男女朋友约会,结果男朋友迟到了。当女朋友问及男朋友迟到的原因时,男朋友回答说他找心理咨询师咨询去了。如果这件事情分别发生在中国和美国两个不同国家,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如果在中国,女朋友可能会立即挥袖而去,认为她的朋友有毛病;如果在美国,女朋友听说后则会喜出望外,因为男朋友能够去看心理医生既说明他非常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同时也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这虽然是一个杜撰的故事,但却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和美国人对待心理学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在中国,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初,人们并不懂得运用心理学知识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更有甚者对心理学抱着一种错误的偏见。中国人往往习惯于把“心理障碍”与“神经病”联系起来。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真实的故事:某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刚成立时,由于考虑到该校的研究生楼较为安静和隐蔽,较适合开展心理咨询,于是把心理咨询中心设在了研究生楼里。不料研究生楼里的研究生们纷纷向校领导反映意见,强烈要求把“心理咨询中心”的牌子摘掉。其理由是:把“心理咨询中心”的牌子挂在研究生楼前,别人还以为研究生都有心理毛病呢!从这一故事我们不难看出,连知识层次较高的研究生们都如此看待心理学,更何况一般的老百姓呢?

当然,这只是20世纪90年代初国人对健康心理学的认识。近十年来,随着心理学知识的不断普及,人们对心理学的认同度也在不断提高。对自身身体的认识也有了长足发展,认识到健康不仅是纯生理的健康,它至少还应包括心理的健康。真正的健康应是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和谐统一。同时现代文明的高度发展必然会导致人们精神的欠缺,人情的淡漠;导致高的心理发病率;导致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失调;导致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失调,人的身心失调;导致所谓的"现代文明病"的出现。而要使这些问题得到真正解决,就必然要让健康心理学知识参与进步。因此,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学知识是当今时代的必然要求。

2、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学知识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

日趋剧烈的社会竞争,高节奏的现代生活,使得人们的心理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笔者作为一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曾耳闻目睹不少大学生由于心理问题而影响了学业的正常完成。如大学生小A以优异成绩考上大学后,由于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平时没有用功学习,大一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时他只好作弊,不料当场被老师发现并因此而受到学校的记过处分。如果他掌握一点健康心理知识,能够及时调整心态,也许这次处分就不会对他造成不良后果。但遗憾的是,他选择了自暴自弃,结果他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同时出现了幻听、幻视等严重的心理障碍,无法继续学习,只好自动退学。又如大学生小B是院学生会的一名学习部长,学习成绩一般。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女大学生小C并一见钟情,但表白时遭到了对方的拒绝。遭拒绝后不久,当他去检查本院学生到课率时,一位老师竟当着他的面说:“这么差的成绩,居然还是学习部长!”遭拒绝后的失意加上他人的鄙视,他忽然失去了生活的信心,结果当天他就从宿舍楼的窗口跳了下去……在普通的人群中,也有不少人由于事业的失败、情场的失意、朋友的背信弃义、生活的不如意等等原因而轻则患上心理病症,重则走上轻生道路。所有这些表明,现代人所面临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如果不学会运用心理学知识调节自己的心理,则很可能患上心理疾病,影响身心健康。目前很流行一种说法就是把没有明显的疾病症状,但又感身体不适(如紧张、疲劳、胃痛、头疼……)的身体状态称“亚健康状态”。据一项统计数据表明,现代人生活压力下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比例越来越大。所以说,掌握必要健康心理学知识是现代人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

3、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学知识还是影响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高智商等于高成就,因此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但这种智力学说却无法解释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为什么有的人在校时是尖子生,进入社会后却一事无成?为什么我们对某些人一见面就有好感,对某些人一见面却产生反感?为什么面对同样的困难挫折有些人精神沉沦、一反常态,而有些人却能保持轻松愉快、一如既往?美国心理学者在研究中发现:人生成就的影响因素中,智力因素只占20%,而80%则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其他因素主要指个人的情绪调节能力、自信心、意志力等非智力的心理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像“信心”、“乐观”、“人际交往能力”等这样一些非智力范畴的个人心理因素已经在美国企业界倍受重视。而“情商”这一美国心理学界流行的新概念也正在引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美国心理学家高曼认为“情商”主要由情绪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驱策以及对他人情绪的识别、移情及适度的反应能力所组成。如美国“创造性领导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一些高级主管人员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原因并不是因为技术上的无能,而是因为人际关系的缺陷。因此,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加登纳认为:“一个人最后在社会上占据什么位置,绝大部分取决于非智商因素。”可见,人们要获得人生的发展和事业的成功,就必须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学知识,懂得如何调节情绪,如何培养自信心,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曾经有人指出:心理学的发展一般要经过点缀品、调味品和必需品三个阶段。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健康心理学正在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成为人们幸福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参考文献:

[1][美]查理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著。王垒,王甦,等译。心理学与生活(第16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xx.

[2]王沛。社会认知心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xx.

[3]贾启艾。人际沟通(第2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xx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34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