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教师个人论文【范例5篇】

网友发表时间 753933

【导言】此例“教师个人论文【范例5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教师教学论文【第一篇】

学校通过实施由上岗培训、助教锻炼、工程实践和过关考核等组成的“青年教师教学素养提升计划”,以及由团队支持和研修提升等组成的“青年教师教学发展支持计划”,系统培养和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1.上岗培训:系统培养青年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

学校自2008年3月开始,实施青年教师上岗培训制度,要求新入校青年教师除参加国家组织的岗前培训和学校组织的入校教育外,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为期一年的上岗培训。内容包括“五模块”,即教育教学理论、师德修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研究和教师专业发展等模块。“六形式”,是指通过专题报告、课堂观摩、教学点评、教案展评、教学研讨和培训考核等形式,为新教师能够顺利“站上讲台”做好充分准备。目前,全校开展了七期系统化的培训,有461位青年教师参加了培训,有校内外100多位教学名师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参与了各项培训活动,有效保证了上岗培训效果。

2.助教锻炼:帮助青年教师尽快熟悉教学工作

学校为每位新进青年教师配备一名经验丰富、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量身定制”培养计划,“一对一”进行为期两年的全面指导。第一年,青年教师在导师带领下,从事课程助教工作。第二年,在导师指导下,青年教师完成一门课的教学任务。助教期内,青年教师须达到“六个一”要求,即全程听完一门课程、助教辅导一门课程、精读一本外文教材、参加一个教改项目、发表1篇教学论文和指导一项学生竞赛。为确保实施效果,在助教锻炼过程中,严格对青年教师助教工作和指导教师指导过程的考核。目前,共有409位青年教师进行了助教锻炼,顺利通过了助教考核。

3.工程实践:增强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

学校一贯重视青年教师的工程锻炼。从1990年开始,要求青年教师到生产现场进行工程实践。2012年,学校正式出台工程实践能力锻炼培养制度,要求工科专业的青年教师必须在入职三年内到企业和科研院所等单位,参加为期半年以上的工程实践能力锻炼。具体锻炼形式包括:到国内外著名大中型企业进行合作研发,到科研创新基地从事实践活动,以及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等。近五年,共有106位青年教师参加了工程实践锻炼。

4.过关考核:促进青年教师全面提高教学素养

严把入口关、教学关和工程关等“三关”,使青年教师尽早“站稳讲台”。一是把好上讲台前的“入口关”。上岗培训结束后,严格进行试讲考核,经考核合格后,教师才有资格站上讲立承担教学任务。二是过好“教学关”。学校每年组织教学比赛,要求高校教龄不满3年的青年教师必须参加,否则不能参评高一级职称。教学比赛分为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设置了教案展评、说课和讲课等三个比赛环节,并分理论组和实践组两类进行。在比赛过程中,组织专家进行现场点评和指导,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展示风采、交流提高的平台。三是强化“工程关”。要求40岁以下工科专业的青年教师须在入校后三年内参加半年至一年的工程实践锻炼,由学校与培养单位共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职称评定、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

5.团队支持:发挥基层教学组织的带动作用

学校将青年教师培养作为课程组、教学团队和教学系等基层教学组织的重要职能。学校建有68个基层教学组织,为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成长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平台。通过开展集体备课、互相听课、教学讲评,以老带新等活动,有效提高了青年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通过采取定期研讨、参与课程建设、进行教学法研究、开展教学研究项目等形式,分享了教学经验,强化了青年教师的教学意识和敬业精神,逐步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

6.研修提升:持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一方面,实施青年教师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专项立项。主要面向35岁以下,未承担过校级及以上的教学改革项目的专任教师,促进青年教师提升教学研究能力,每年立项近40项。另一方面,每学期举办1期~2期教学发展专题研修班,主题涉及研究性教学、实验教学和教学研究能力提升等内容。搭建专题讲座、教学沙龙、专题研讨、教学公开课、考察交流等多元化的教学发展支持平台,引导青年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研究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达到“站好讲台”的境界和水平。目前已有300余人参加了各类专题研修活动。

二、青年教师培养管理保障机制

为配合青年教师培养体系的实施,学校建立了完善的青年教师培养管理运行和保障机制,实现了从上岗培训、过关考核,到跟踪指导、在职提升的系统化设计和全过程保障。

1.建立协调配合的校院系三级管理体制

专门成立独立建制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组建教师教学发展专家委员会,为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组织实施提供了机构和人员保障。构建了校院系协调配合的管理体制,学校负责青年教师的培养规划、上岗培训、教学比赛和跟踪指导等,院系负责配备指导教师、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组织试讲考核、工程实践锻炼和基层教学组织活动等。

2.健全青年教师培养的政策制度保障机制

制定“青年教师教学素养提升计划”和“青年教师教学发展支持计划”,为青年教师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政策制度保障。学校将新教师获得《上岗培训合格证》作为独立承担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将参加校级教学比赛、工程实践能力锻炼作为教师职称评定和岗位聘用的必要条件,给予青年教师指导教师每学年20学时的工作量等,从学校政策制度方面有效地保证了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

3.完善青年教师培养的质量保障机制

定期开展教师教学发展需求的问卷调查,不断改进青年教师教学培养培训工作。建立青年教师教学成长档案,详细记录培训经历、工程锻炼经历、考核及教学评价等,并依托教学名师、校院两级教学督导专家等,坚持实施跟踪指导,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持续提升。此外,学校还经常聘请国内外教学名师和知名教育专家来校开设专题报告、讲授教学公开课等,同时围绕教学改革的重点,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全校范围的教学工作会或研讨会,积极引导教师重视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教学。

三、实践成效

近年来,学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工作成效突出,受到了教学院部、青年教师的一致好评,成为学校的教育品牌,“六措并举,大力提升青年教师素养”被评为2013年学校十大新闻之一。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6位青年教师的课堂被评为校级“示范课堂”(全校共20门)。2位青年教师获得山东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称号。60人次在全国、省级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28人次获得一等奖。如,在2013年,全国多媒体课件比赛中,学校青年教师获得6项一等奖。近五年,青年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也得到了有效加强,39人次参与了16项省级以上的教学改革项目研究,80余人次主持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40多篇,110余人次获得校级以上教学成果,文学院的一位青年教师工作4年就作为负责人获得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学校青年教师的培养经验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反响,受到了《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新闻网、教育部网站、中国大学生在线等20多家国内媒体的关注。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等20多所高校前来交流青年教师培养经验,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的教师多次参加学校青年教师培养活动。学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体系和工作经验对国内其他高校产生了较为明显的示范辐射作用。

中小学教师教学论文【第二篇】

一、强化培训,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动力源”

教师培训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提高教师培训工作针对性、实效性,我们在问卷调查、座谈调研的基础上,确立了2011年教师培训总体思路,即以教师教育均衡化、专业化发展为导向,以中小学骨干校长、骨干教师2个高级研修为载体,着力推动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在培训形式上采取不同方式,骨干校长高级研修采取专题讲座与专家引领、名著导读与问题研究、个案分析与专题研讨、名校考察与现场体验的“四个相结合”,做到校长与专家互动、业务培训与问题研究并重,全面提升校长科学管理学校的能力和水平;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将实行“菜单式”培训方式,采取课堂示范、现场点评、专家讲座相结合,辅之以课题研究,帮助教师解决课题教学实际问题,引领教师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风格和课题研究成果,尽快成长为省、市名师。

二、优化平台,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加速器”

认真组织各类培训。选派研修员、优秀教师参加出国(境)、国家、省、市级骨干培训,组织县内特级教师、后备特级教师等五类骨干,为全县中小学教师上观摩课、研究课,或送教、送课,或开讲座、作辅导等,进一步促进五类骨干教师专业成长。

扎实开展课题研究。今年是“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起始之年,要引导教师围绕国家、省、市课题研究指南,从问题出发,贴近教学,积极开展研究课题申报工作,力争申报省、市级课题20项。同时,认真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教学设计评比等,促进教师自觉反思、不断提高。

精心打造百节优课。在研修员的配合、指导下,全县中小学每门学科均打造100节左右的优质课。县教师研修中心将投入20万元采购一套摄像编设备,将摄制的优质课视频投放在《洪泽教师研修网》上,供全县教师学习、观摩。

积极组建研修工作室。鼓励研修员、骨干教师在《洪泽教师研修网》上建立研究工作室,或开设博客,进行问题探讨、学术交流。全年我们将分学科组织1―2次学术沙龙,展示成果,推动发展。

三、科学管理,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航向标”

以赛促学。开展全县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组织所有教师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考试,实行以校为主、分片过关、统一测试,力争用2―3年时间,使全县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达到一个新的层次。同时,举办教干、教师“听、说、评、上”系列竞赛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升。

以研促教。扎实开展校本研究,制订校本研修工作意见,掀起新一轮全县中小学校本教研的热潮,促进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快速转变。开展教师教学“六认真”研究,研修员定期赴学校开展听课、评课、检查、指导系列活动,健全教师教学“六认真”管理长效机制。

以导促管。按照省“五严”规定,采取定期检测、随机抽测等方式,广泛开展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视导、教学质量调研测试,重点监控学生作业负担,认真查找薄弱环节,及时通报存在问题,全面提高课堂效益。

以用促提。今后,凡是教师课堂评优、论文评比、课题研究、质量检测结果等,全部记入教师业务档案,并与职称评聘、评优评先、提拔任用、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挂钩,努力形成鲜明的结果运用导向。

四、倾情服务,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催化剂”

加强研修队伍建设。以创建学习型部(室)为抓手,全面实施以每年精读2本教育理论专著、撰写2万字读书笔记、发表2篇教育教学论文、开设2节示范课或研究课、组织2次学术沙龙或专题讲座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二”工程,通过2―3年时间,力争建设一支会进课堂、会搞研究、会开讲座、会写文章的“四会”研修员队伍,充分发挥研修员队伍学科示范引领作用。

加强教师研修网建设。建立完善《洪泽教师研修网》,逐步实行教师网上备课,扩展教育、教学、科研及培训资源,不断增强研修网交互功能,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教师专业论文【第三篇】

论文关键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化发展,主要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方面的发展,以及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价值观的培养等方面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教师人才培养质量。关注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既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所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教育体制改革提出的必然要求。“课程改革将促讲教师的专业发展。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没有课程改革的发展。”

一、教师专业发展理念的更新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改变、课程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纵深发展,当今的教育教学在继续关注3T(teacher、text、test)的同时,已经把重点转到了对教师的关注上。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教师这一行业从职业(vocation)向专业(profession)的层次跃变。这一跃变将教师教育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使校本科研、教师专业生涯发展、教学团队成为学校进一步发展的推动力,并成为学校的立身根本。

从教师队伍专业化的角度考虑,我们可以形成以下的观点:我们不缺校长.缺能够对教育、教学和学校发展进行诊断的学校领袖(schoolleader)。新形式下的领导理念。对校长的要求已不再仪仅是学校事务的管理者,而应该成为一"对教育教学和学校发展进行诊断的.集课程专家、教学专家和评价专家为一身的学校领袖。

我们不缺教学能手,缺能够引领教学团队的教学导师(mentorteacher)。长期以来,教学被看作是个人化的独立试误的过程,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仍然停留在经验总结的层次上。这一状况既影响了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的传播,又限制了教师的专业生涯发展。如果能够对这些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研究,并予以推广,那么,教学导师将不只是带动一个教学团队、一个学校的发展,而是会引领一个地区、一个城『苻,甚至于更大范围内的教育教学的发展和提高。对教育教学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是教学导师必备的素质,而确立以教学导师为核心,由教学导师引领学校教学团队的发展,将会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形象和地位。

我们不缺教书匠,缺的是教学专家。中国古代将教师称为舌耕者、教书匠,这些占老的称谓一直延续至今,影响了教师专业地位的提升,而教师自身的惰性也降低了教师的专业形象。一教师教书30年,只是把第一年的经验重复了29次而已。欧美各国将备课称为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design),课前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班级,把教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学习评价、教育测量、情境等多方面的知识与教学内容相融合,进行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设计。这样的备课,无疑会很大程度地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并进而提升其社会地位。

我们不缺数据,缺对数据的量化分析。每一位教师手中都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数据。这些数据中,蕴涵着的可能就是新的教育观点,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量化数据,挖掘财富,将会使教育教学升到更加科学的层次。

我们不缺经验总结,缺带有科学态度、富含科学精神的教育科研论文。教学经验总结看似平淡,但是,一旦给以教育教学理论的充实、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合,并加以规范化的文献检索和引用,这些看似平淡的经验总结将会得到升华,并为教育教学的发展与提高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学校领袖、教学导师、教学专家与一般的校长、一般的教学能手、一般的教师的区别,在于他们能够有效地对教育教学进行评价,能够收集教育教学的第一手数据资料,并对这些数据资料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这也是当今的教师教育和教研所关注的问题。圜明晰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打破片面强调教师的定向和计划培养的框框,引进竞争机制,设霞不同层次的课程内容,是突出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相结合的教师培养方式,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前提条件。

二、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必要性及措施

1986年,美国卡内基教育促进会(CarnegieForum)和霍尔姆斯协会(Holmesgroup)分别公布了《国家为21世纪准备教师》(ANationPrepared:Teachersforthe21stCentury)和《明天的教师》(Tomorrow’STeach—ers),提出了教师专业化的概念(professionalism),强调学校教育的提高是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要建立与教师专业相适应的衡量标准;教师教育的责任是培养符合专业标准的教师。自此,在美国掀起了教师专业化运动,并波及其他国家,形成了世界范围内的教师专业化热潮。全面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迫切要求。

1.大力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将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质壤的高低,关系到青少年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败。如何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呢?

(1)依靠制度创新,注重为人师表。从客观上讲,要增加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国家应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教师法》,使教师的切身利益得到应有的保障;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在整个社会中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和运行机制。从教育系统内部而言,应进一步落实教师“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的指示精神,完善教师资格制度,在中小学实行全员聘任制和教师聘任制,并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以及有效的竞争和激励机制,以此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应把师德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一项指标,坚决抵制教师对学生的歧视行为和不平等对待行为.坚决取消品德不良、影响恶劣的教师的从业资格,而对于那些表现突出,成绩卓越的教师,则应给予表彰,并且要树立典型,在舆论加强宣传力度,形成向优秀教师学习的氛围。

(2)加强在职培训,提高教师道德判断能力。一方面,学校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在职教师系统地学习《教师法》、《职业教育》等,增强教师职业道德意识,使教师明确自身的使命、权利和义务。另一方面,首先鼓励教师参与研究活动.通过研究活动发展教师的批判思维,因为批判思维能力足教师进行道德判断的基础。

作为一种人格品质.批判思维主要包括好奇心、自信心、责任感、谨慎性、敏感性、灵活性、心胸开阔和善解人意等。因此,批判思维不仅是一种综合思维能力的表现,也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在一线工作的中小学教师,可以与大学或研究机构的人员联合.共同组成科研小组,结合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的合作意识,可以使教师掌握一整套科学的技术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规范,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学术研究活动,能够使教师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不唯书、不唯上的实事求是的精神。

2.大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中小学教师持续专业发展,是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师素质、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举措。

(1)强化政策导向,寻求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支持。近年来,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教师素质提高和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各级政府部门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必须抓住机遇,围绕学校和教师可持续发展,制定一系列取向明确、调控力度较大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通过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加强政策的导向作用,使广大教师确立科学的发展理念,强化专业发展意识,努力营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优秀骨干教师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氛围。

(2)构建学习型组织,培养教师专业发展的共生机制。“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离开社会的人是不能存在的。虽然教师专业发展强调教师个体的、内在专业性的提高,但是教师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往往离不开教师群体组织的影响和推动。建设学习型组织,可以促使教师围绕学校共同目标,持续不断学习,体验生命的价值,焕发生命的活力,在相关学习、交流、合作与竞争中,共同进步与发展,形成教师与学校整体协调发展的共生机制。

(3)引导自主实践,实现每个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因在于教师自身。教师自身的自主实践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活力,是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力量,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首先,激发内驱。“激励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开发人的智力、能力和创造力资源。”13l激发和提升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驱力,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的也是最根本的问题。这种内驱力来自教师对于自身职业价值的认识和追求,来自于面对教师改革、课程改革的挑战而产生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来自于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激发教师的驱动力,意味着教师必须具有很强的专业发展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其核心是强调教师要真正成为专业发展的主人,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临着重新“洗牌”,教师要想在这场“牌局”中赢得主动,唯一的选择就是主动投入课改,更新观念,转换角色,变革行为,在课改实践中不断更新、丰富、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水平和能力,自觉追求专业发展,直至达到理想的专业发展。

其次,实践体验。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各种各样的问题层出不穷。这些问题很多都是过去的专业经验和理论所难以解释和应付的,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以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着眼于学生成长、教师提高和学校发展,在真实的学校情境中发现、研究、解决问题。教师应以研究、体验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和学习培训融为一体.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体验,在体验中提高,使之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以此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三、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促进

当前,我国教师教育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等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作为教师教育主体力量的师范院校。在新的历史时期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应在造就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和教育家队伍中发挥重要作用。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必将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1.有利于充分认识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现实意义。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教师人才培养质量。关注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既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所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教育体制改革提出的必然要求。首先,教师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关注质量问题。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是高等学校发展的两大主题。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学校要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关注教师教育质量也是教师教育体制改革对高师院校提出挑战所带来的反应。综合性大学及其他非师范类大学参与教师教育,对传统的以专门培养教师的师范院校来说,是一个可预见的严峻挑战。再次,关注教师教育质量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历史要求。伴随着教育的普及化、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丰富与发展,教师职业逐渐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并在逐步强化其专业化特征。高质量的教师教育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途径之一。最后.关注教师教育质量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实要求。因人才质量和培养目标的变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深地改变了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模式和教育思维方式。这一切都要求树立教师教育新理念,构建教师教育知识体系和技能结构。

教师论文【第四篇】

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本研究以周星和周韵[14]、李素枝[5]和谢晓燕[22]的3次研究设计为参考,以两所同层次高校内执教交际性口语课程的中外教师为研究对象,拟研究中外教师在EFL课堂话语总量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中外教师在课堂互动中提问的类型及其比例,以及中外教师在课堂互动中反馈的类型及其比例。(二)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同一城市相邻的两所同层次高校内的4名中国教师(CT)和5名母语为英语的外籍教师(FT)为研究对象,其中中国教师都承担着2009级中文专业大学英语口语四级课程,5名外籍教师则承担了2009级英语专业口语四级课程。(三)研究方法与步骤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和描述国内EFL课堂语境下中外教师课堂话语的特点,而不涉及任何课堂话语与教学行为之间的因果探讨,因而采用以课堂观察为主的自然调查法,并对教师进行了访谈。数据采集共持续两周,其目的是获取不同教师讲授相同课程相同章节时的课堂话语。在未事先通知和不干涉课堂教学的情况下,笔者对9位教师进行跟班听课,对各自讲授的两课时(50分钟/课时)进行了完整录音,在课后与同事一起转写录音,并对音频和文字材料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与讨论

(一)中外教师的话语量调查发现,在EFL课堂内9位中外教师的话语总量无显著差异。中外教师的话语总量分布在55%~77%之间,外籍教师的课堂话语略多于中国教师。在教师访谈中,外籍教师强调了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在课堂上,学生带着饥渴的心理在学习,但被给予交流机会时,却常显得不知所措,学生会在紧张状态下用最简短的话语进行应答,然后等待教师的反馈与解释。”另外,部分外籍教师提出,学生知识面较窄,交流技巧匮乏,易犯口语中的常识性错误,需要教师在互动前先进行示范性表演。中国教师也提出了“学生在词汇应用、交际技巧、思想表达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学生开口讲话时间不多,且应答偏短”的观点。笔者认为,调查显示了“教师主导”的教学状态,学生处于交际的弱势位置,甘于倾听而非主动交际,这在国内EFL课堂中仍具有代表性,应引起教师及研究者的关注。(二)中外教师的提问尽管中外教师在访谈中均提出了“学生由于能力不足而需要教师事先大量示范”的观点,但教师课堂话语还是以提问和反馈为主要形式,且中外教师在提问的形式上有差异。中外教师在提问频数上差别不大,但在提问类型上具有显性群体倾向。具体而言,外籍教师喜欢使用开放性的非限答式问题和参考性问题,更愿意寻求未知信息;而中国教师则大多偏爱使用限答式问题和展示性问题,乐于让学生通过表达事先知道的答案来操练语言或检查知识的掌握情况。(三)中外教师的反馈本研究参考Chaudron[4]的分类将收集的反馈数据分为肯定反馈和否定反馈,同时依据Cullen[21]的分类将其分为评价性反馈和话语性反馈。调查发现,中外教师都能对学生回答进行反馈,甚至对同一问题在不同学生回答后给出不同角度的肯定或否定反馈。中外教师都偏爱使用肯定反馈,少用否定反馈。中外教师在使用评价性和话语性反馈上存在群体差异:外籍教师比中国教师更倾向于话语性反馈,强调师生互动中的内容,语言形式具有宽容性;中国教师对于学生回答的语言形式及理解的准确性给予较多关注,时常会对回答是否可接受进行评价。另外,外籍教师间反馈使用差别较小,而中国教师CT2和CT4与另两位教师在评价性和话语性反馈的运用上有显著差别。CT2和CT4在提问时,更多地使用了参考性问题和非限答式问题,在反馈中表现为更多地使用了话语性反馈,这一结果与外籍教师反馈类型相似。中外教师的肯定反馈主要有机械性认可、表扬、重复、换说法和对回答进行扩展等形式。中外教师大多能够采用积极的肯定反馈形式,在教学中或者鼓励学生产出更多话步,或者深入阐述交互信息,但少数课堂中教师的肯定反馈仍显得较为笼统与机械,表现为“ok”,“great”和“good”等机械性认可。

幼儿园教师论文【第五篇】

1.新手型教师———模仿新手型教师的培养模式

直接指向于模仿,在模仿中学习,在渗透中学习。对于新手教师而言,其具有较强的工作热情,具有积极探索的欲望,具有创新的动力,但是新手型教师往往会流于表面,对于深刻的教育规律把握和教育章法把握不够,导致活动往往流于形式,这就需要有一定经验和专业素养的教师的牵引与指导。教育本身是有一定的规律和章法的。新手型教师可以在模仿的过程中习得教育的基本步骤,模仿已经成熟的经验,逐步掌握幼儿教师中需要学习的,诸如师幼互动、家园联系、经验提炼、活动设计等方面内容。同时,每个新手教师走上工作岗位时,个人实际情况有所不同,幼儿园可先进行职前培训,内容包括园所发展历史、规章制度、实例剖析、工作解析等,帮助其了解工作特点,萌发对幼教事业的热爱之情。因此,对于新手型教师而言,园本教研需要为新手型教师提供一对一帮扶平台,需要提供优秀的教师保教活动,为新手型教师入职打好基础。

2.能手型教师———反思与创新能手型

教师具有一定的业务能力,不仅能够胜任常规的保教活动,而且可以在此基础上保持一定的创新能力。因此,园本教研需要逐步指向于教师的自我反思,发挥教师的内驱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积累总结的过程,教学的反思是教师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提高教育素养的有效方法。在自我评价中“回顾得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是重要的反思方法之一。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会逐步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且在矫正的过程中引导出创新的动力,这对于能手型教师而言是有较为重要的意义的。对于能手型教师而言,园本教研需要为其教师提供较为有效的反思平台,让其在反思中寻找自身不足,引导出正确的创新能力。

3.骨干型教师———科研骨干教师

本身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能有效的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而且能运用自身的优势去指导青年教师,促进青年教师的发展,因此骨干教师在幼儿园的地位是直接而且突出的,必须发挥骨干教师的中流砥柱作用。骨干教师具有一定的示范、带动、指导作用,而且可以对青年教师进行一定的有效培训,但是,骨干教师必须逐步地走向科研平台,将自身丰富经验转化为可以研究的一般幼教规律,才能突破教育瓶颈,推动自身深入的专业化发展。因此,园本教研平台需要积极为骨干教师创造科研平台,积极鼓励骨干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和补充,思想上倡导“走出去,引进来”,为骨干教师深入学习创造机会;行动上倡导“先进理念本土化”,为组织骨干教师编写教学计划,参与课题研究,为骨干教师的跨越发展,创造坚实基础。

4.专家型教师———引领专家型教师

在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上都有一定的造诣,在幼儿园整个教育活动中起到核心作用的老师。专家型教师,往往具有较高的师德和职业素养,而且具有一定的业务知名度,能够在一定范围产生积极影响的公众人物。专家型教师在幼儿园实际教学活动中属于精神核心,对于幼儿园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专家型教师,幼儿园应该为其创造良好的教科研交流平台,促进专家型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创造优质的外出学习机会,推动专家型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反思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二、促进教师队伍整体专业水平发展策略

园本教研,除了要关注不同阶段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外,还要为教师的共同学习创造机会,让教师能在共性活动中,取长补短,各取所需,推动自身专业发展。

1.观摩与技能

培训观摩与技能培训是较为直接和有效的,教师通过观摩和技能学习,学习他人成功的经验和技巧,可以较为直接的加快自身学习速度。首先,从园本教研实际来说,观摩可以包括优质教学课堂,也包括了入园参观等学习模式。观摩活动的开展,对于教师尤其是新手型教师而言,可以给予其较为直接的感性经验,对于幼儿保教活动可以有较为直接的认识;对于能手型教师可以寻找更多的创新点;对于骨干教师而言,在研习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反思能力;对于专家型教师而言,可以提供较为鲜活的案例便于研讨。其次,由于幼儿园教师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行业,其对于幼儿教师弹跳画唱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职业要求。因此,在美术、音乐、舞蹈、片段教学(说课)、备课、教学等方面都可以在专家引领、骨干制定培训计划、能手教师实践、新手教师学习的模式中促进教师的共同发展。

2.专题研讨模式专题研讨

其根据是园本活动中出现的某一个较为突出的保教活动问题,通过集中交流、探讨、梳理,总结出规律的有效模式。这是一个由点及面的过程,是一个通过点的有效性来促进面的普及型过程。第一,专题反思。专题反思是具有专门针对性的反思行为。大家互通成功之道,同时将自己的疑难和困惑说出,共同分析解决。在专题反思活动中,教师可以在反思活动中,习得大量有益经验和鲜活案例,为应对相似情景问题,提供了有效依据。例如,年轻教师可以在针对如何做好班级离园时间段的幼儿组织问题中向有经验教师学习成功经验,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第二,主题读书交流。对于教师而言,其必须从内心对于知识的获取抱有兴趣,而主题读书交流活动,为教师的主题研讨提供理论高度,同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为教师提供针对性、专门性的知识。例如,关于如何做好观察记录,推荐《观察儿童》、《计划、记录与幼儿发展》、《聚焦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与评价》等相关书籍,可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第三,专家入园指导。专家入园,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走向正轨,同时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上也具有积极意义。通过专家入园,不同阶段的教师可以获得不同深度,不同广度的教育专业理念,这从整体上推动了新教师的专业觉醒、能手教师的反思深度、骨干教师的研究能力乃至专家教师的思维碰撞。

3.优化教师管理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753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