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最新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53875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最新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作业【第一篇】

美国的师德规范大体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师德理想。

“相信每一个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真理,力争卓越,培养民主信念”。

第二,师德原则。

师德规则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作业【第二篇】

第二期讨论

第二次课程讨论题目:请在以下讨论题目中任选其一参与讨论。

1. 请就《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一条“爱国守法”,第二条“爱

岗敬业”,第三条“关爱学生”,第四条“教书育人”,第五条“为人师表”,

第六条“终身学习”,结合身边的真实事例,用教育叙事的方法,例举

正、反面典型案例各一个,并分别作分析点评。

2. 您觉得师德应当怎样培养、怎样养成?

3. 谈谈您参加本课程学习的体会。

注:1.字数不得少于200字

2.严禁抄袭

3.本次讨论将计入平时成绩

师德应当怎样培养、怎样养成?

一、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依法治教。2)爱岗敬业。3)热爱学生。4)严谨治学。

5)团结协作。 6)尊重家长。7)廉洁从教。8)为人师表。

二、当下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1)事业心、进取意识、敬业奉献精神不足和教育观念落后,教学

思想、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较为突出。

2)不尊重学生。

3)体罚学生的现象仍然比较常见。

4)部分教师不能正确对待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差的学生。

5)个别教师的不良行为损害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

三、新形势下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1)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

2)对待学生的道德。

3)对待其他教师和教师群体的道德

4)对待学生家长或其他社会成员的道德。

四、师德的培养

师德的培养应该本着以下几方面: 1)学生观和教育观

2)创新意识与能力 3)协作精神与能力。

4)自主观念与实践。 5)发展意识与能力。

五、师德的养成

(1)致知。“致知”是个体通过深入地明伦察物,深刻认识和把握

各种伦理道德规范的过程,是培养趋善避恶的道德意向及其感情,从而选择恰当职业行为规范的重要前提。

(2)内省、反思。内省是一种个体自觉进行道德反思的过程。

(3)践行。践行是将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和道德理想付诸实践的过程。“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教育实践是由特定环境中如何实现教育的重要目的的信念指导的行动。

(4)慎独。“君子必慎其独也”。君子在身居独处或个人单独行动时,要随时警惕自己,决不能因别人不知道,而做出违反道德的事。 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但也是清苦的,需要我们每们教育工作者做出巨大的奉献。

正如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所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我们拥有同一个名字――老师;

我们干着同一种职业――教师;

我们热爱同一个事业――教育。

我们从事同一个职业――教育学生;

我们热爱同一个事业――塑造灵魂;

我们拥有同一个心愿――当好人师。

天津市信息工程学校 张满余

二、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及其养成

1、教师需要有职业道德

(1)学生成长的需要。学生往往“度德而师之”。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需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

(2)自身发展的需要。徐特立先生认为:教师有两种人格,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经师易遇,人师难寻。”

(3)由“知性教师”转向“德性教师”的需要。(我们的知识完全可以应付工作的需要,但我们的德性不一定经得起考验,况且这种考验是持久的、强烈的。)

(4)社会的期望与要求。“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2、教师的德性及其养成

1)教师德性的含义。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它既是教师人格特质化的品德,也是教师教育实践性凝聚而成的品质。

教师德性是内在的,需要在教师的教育实践中形成。教师德性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职业角色品质,如荀子所说:“化性起伪”、

“积善成德”和“继善成性”。

教师德性是一种能使教师个人负担起其教师角色的品质;第二,教师的道德意志在履行教育教学责任和义务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道德力量;第三,教师的德性还表现为,在教师对为师之道体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内在的、运用自如的教育行为准则。

2)教师德性的核心构成。

(1)教师善。

教师善,指教师对学生合理的共同利益的谋求、对教师责任与义务之毫不推卸的遵循、对学生人格尊重和对受教育者负有高度责任的认同。教师善的两个要件:第一,教师善要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 第二,教师善的动机与结果应该实现统一。

(2)教师爱。

教师爱的三元素:“亲近感、理解感、期望感”。台湾学者高振东先生:“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教师的爱应该体现在对学生严格要求和信任、期望上。“皮格马利翁”效应。

(3)教师公正感。

教师公正就是指教师把每个受教育者应该得到的合理需要、合理评价给予他。教师要具有正大光明、质朴和公道的品质。

(4)教师责任感。

教师责任是社会及其群体对教师个人职业角色的期望,教师对这种期望的认同与承担就是教师的责任感。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

教育自己,把自己造就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有高度责任感的人。真正的教师责任是一种完全自愿的行动,是对学生需要所表达的反应。

3)教师德性的养成

(1)致知。“致知”是个体通过深入地明伦察物,深刻认识和把握各种伦理道德规范的过程,是培养趋善避恶的道德意向及其感情,从而选择恰当职业行为规范的重要前提。

(2)内省、反思。内省是一种个体自觉进行道德反思的过程。

(3)践行。践行是将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和道德理想付诸实践的过程。“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教育实践是由特定环境中如何实现教育的重要目的的信念指导的行动。

(4)慎独。“君子必慎其独也”。君子在身居独处或个人单独行动时,要随时警惕自己,决不能因别人不知道,而做出违反道德的事。

3、国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在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普遍重视编制具体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保证教师在职业道德习惯养成上和社会对教师道德行为的评价上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主要特点: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三篇】

近期,我认真的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结合自己在过去十一年的教学工作,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教师应热爱教育事业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教师从事教育职业深刻认识和坚定信念,是21世纪教师素质的最重要的方面。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要热爱教育事业,只有充满了对教师职业的无限热爱,才会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二、教师应该关爱学生

我感觉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关爱学生是前提,而后才是教育教学,因而爱便成为教师的灵魂,教育的灵魂。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能得到老师的关注,因此,不论是对表现好的还是表现差的学生,教师都应以慈母般的爱心去关心他们的生活、身体和学习。在进行教育时,教师不应该直截了当地指出其存在的问题,而最好从关心其家庭、身体、学习入手,让其首先感到一种被关爱的温暖,从而消除抵触心理,以愉悦的心情接受老师的教育。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作为教师深感责任重大,对学生严格要求固然是必要的,但不能认为师生间就是一种教育与被教育的简单关系,因为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会阻碍师生间的平等交流,观点具有“权威性”,久之则会压抑学生的潜能,不利创新人才的培养。我认为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实际上是一对矛盾,处理得好,会教学相长,形成一种师徒般的师生关系,但处理不好,会产生对立情绪,造成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局面。老师应去研究学生的心理,研究人的个性,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然后根据不同个性的学生去因材施教,去处理一些问题,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师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还是教与学工作中,只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我们的办法才会更多,处理问题会更慎重,师生间只要形成了一种和谐关系,教学工作、思想工作就会比较顺利。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热爱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爱,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温暖,产生愉快的情绪,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到别人对他的希望,集体对他的信任,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教师应不断学习提高素质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承担着人类思想文化的传播、新生一代的培养、各种社会所需要人才的造就等艰巨任务。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教师职业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关系亿万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那么,我们首先要回顾教师职业的根本职责是教书育人。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能力素质。因此,我们要不断的加强学习,不断的给自己充电,在实践中不断进取,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精益求精,不断提高,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如果我们只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在时代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就会逐渐被社会所淘汰。

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电,不断的补充新知识,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努力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以奉献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待本职工作,做到爱岗、敬业、团结、向上。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教师“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每一位得到发展的学生都会给社会更大的贡献,会使社会的前进的步伐走得更快。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四篇】

开展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活动,是加强学校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重大举措,也是改善教育发展环境,转变教育系统工作作风的内在要求,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根据教育局关于深入开展学习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文件精神,我校认真组织教师深入开展学习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活动。活动中,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责任感为重点,不仅认真学习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局党办下发的各种学习材料,还深刻剖析个人在工作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使其教师自身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开展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活动达到的目标要求

1、通过学习和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教师中倡导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德情操,增强教师依法执教、以德修己、以德执教、以德育人的思想观念,使全体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教育观,形成“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崇高师德风尚。

2、通过学习教育活动,培养教师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敬业奉献的职业情操,增强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的良好师风。

3、通过学习教育活动,强化了教师“教书育人”的执教理念。以优良的教风,促进学风,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学生满意、家长满意和社会满意的教师。

二、开展此次活动我们重点解决的问题是:

1、个别教师中存在的只教书不育人的问题。

2、个别教师中存在的对待学生缺乏爱心和责任感等问题。

3、个别教师中存在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现象。

4、个别教师在工作中语言不规范问题。

三、收到的成效:

通过组织全校教师对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和进行“爱心与责任”大讨论活动,从学校领导到教师每个人都能够主动查找自己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深刻剖析存在不足的根源,撰写心得体会。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153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