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小学数学说课稿4篇

网友发表时间 659027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小学数学说课稿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小学数学说课稿1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对话教学”这个全新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全面运用。它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带来的顽疾,更新了学生的基本数学思维模式,巩固了学生的基础数学知识,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应积极探究有效实施“对话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对话数学模式;实施策略;提高分析

一、小学数学“对话数学教学”模式基本内涵分析

二、小学数学“对话数学模式”实施策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小学数学中运用“对话数学”教学模式取得了斐然成就,尤其是解决小学生学习数学热情不够、积极性不强的问题收到了非常良好的效果。伴随着教育新课改的逐步深入,许多更加能够与“对话数学”教学模式相契合的教育理念和措施必将在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中得到更为广泛的运用和实践。但是,现阶段因为种种原因我国小学数学“对话数学”教学模式中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下面,我结合自身实践教学经验,并在融合前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于当下教育体制,谈谈我国小学数学“对话数学”教学模式运用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较深,使得小学数学“对话数学”的运用措施没有落到实处、落到好处,造成对话教学模式的优势丧失,没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益。此问题的存在尤以老教师最为突出,老教师由于长期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其教学手段大多已经固话化,选择的教育工具也就局限于老教师所熟悉的几种,而年纪较小的教师在思维观念上都更加易于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其次,学生的参与度还不够高,没有把握好“对话数学”实践策略的要点和核心思想。“对话数学”模式其核心是让学生和教师在数学教学和实践过程中都能够发挥出双方应有的作用,尤其是要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建设性作用,突出教师的教育主体地位、学生的核心地位。通过更加科学化的教学手段把更加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传授给学生,实现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再次,一大突出问题就是教师没有充分挖掘教材信息,教材的编制没有与地方实情相结合。小学数学教材作为小学数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出版社在编制教材、教育主管部门在遴选教材的时候往往都将教材是否编制与当地小学数学教育实情相适合考虑进去,但是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加上信息的采集会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使得教材在编制、采购的过程中不得已与地方上实情存在一些出入。但是教师作为“对话数学”教学理念的实践主体,立足教材的基础上,可按照当地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对教材进行必要的修改,让学生能够做到“与数学对话”。

三、提高小学数学“对话数学”实施策略效率分析

(一)立足于日常生活实践,充分挖掘有效的趣味性对话

要提高小学数学“对话数学”实施策略的效率就需要营造相对较为趣味、活泼的教学环境,为学生积极参与到“对话数学”教学模式中打下必要的基础。浓厚而积极的学习氛围对于创设小学数学“对话数学”实践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有良好学习教学氛围的保障时,师生之间的精彩绝伦的对话能够顺利开展,不仅可以展示出语言的魅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讲授长度“千米”时,为了让学生领悟到千米的这个长度概念,可以在开场白上下一定的工夫,可以借助于卡通或者学生所熟知的漫画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学生之间经常嬉戏玩耍可以借助于此,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体会到千米这个基本的长度衡量指标。教师:“同学们,你们知不知道龟兔赛跑?”众学生:“知道。”此时教师就需要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吸引学生主动性基础上,把“龟兔赛跑”故事中有关数学知识“千米”加入其中。教师:“大家知道为什么乌龟最后会赢得比赛吗?”学生纷纷各抒己见,课堂很热闹,教师可以借助这样的契机积极引导学生思维向课题方向转移,引导学生对“千米”有一个大致的思维轮廓。在学生讨论完之后,教师可以急转直下将学生的思维来一个大逆转:“老师认为啊,兔子会失败是因为跑得太快,那么几千米的路程很快就跑完肯定很累,所有才睡着了,大家想想乌龟,乌龟的速度多慢了,所有节省了不少体力,加上一点小小的运气所有乌龟赢得了比赛”,教师在讲述完“龟兔赛跑”故事后可以结合学生和教师自己的生活实践,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日常生活实践中去。经过走访调查发现,在小学数学“对话数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充分吸收了日常生活实践中的实例,并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将之融入到“对话数学”教学模式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立足教材又突破教材的桎梏,实现教材与“对话数学”教育模式的完美对接

小学数学教学新课改最近几年全面在小学铺开,虽然卓有成效但是在一些极个别领域的改革还不够透彻,教育改革的措施还没有落到实处,其中以教材为例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制往往取决于教学任务的需要以及国家未来人才发展战略,出版社在编制教材之处需要结合教育发展的特性以及未来教育的趋势进行,因此使得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制往往立足于全国范围内的情况没有充分考虑地方上的实际情况。在小学数学“对话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个性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修改,例如,在讲到“基本的地理海拔高度”时,山区的小孩子对海拔高度的认识就比平原地区的孩子了解得深刻。要提高小学数学“对话数学”教学模式的实践水平需要教师立足于各地的现实情况,结合自身实践教学经验并融合教育发展纲要对教材进行合理的修订,并派发给每一个学生。每一所学校可以专门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知识储备雄厚的教师对教材进行合理的编写。以农村地区小学数学“对话数学”教学模式为例,农村地区教师在改编小学数学教材时需要结合农村地区教育的现状,将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也掺入其中,立足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满足教育的基本需求实现小学数学“对话数学”实施策略和水平的提高。当然,农村地区小学数学“对话数学”实施策略效率的提高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改编也需要考虑一些非本地区实践范围内所能及的事物,这样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知识空间。对教材进行改编不是为了禁锢小学数学“对话数学”实施策略水平和效率的提高,而学生为了促进小学数学“对话数学”实施策略能够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中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三)教师要加强对自身的语言逻辑运用能力的优化,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小学数学“对话数学”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解读,让小学生进行自我思考和学习,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故而需要教师有较强的语言逻辑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如果教师在日常小学数学“对话教学”实践中显得死板而毫无乐趣,往往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数学学科作为小学素质教育中对于小学生而言其难度较大,如许多逻辑上的严谨词汇、严苛的思维过程都制约了教师语言逻辑的运用。例如,在小学数学“分母与分子”的教学中“,二分之一”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对“二分之一”这个数字有清晰的认识,但是在表达过程中教师不能张冠李戴,必须严格按照数学逻辑思维进行“对话数学”的教学。数学知识内在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不应该成为制约教学开展诙谐幽默“对话数学”教学。上例中,教师在教授分子与分母知识环节时,教师可以借鉴一些其他学科的良好经验,如可以采取实验动手模式,让每一个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其中,可以采取将某一些实验教学事物分为若干部分,然后教师让学生进行分辨:分开的部分占总体的多少?各个分开的部分又与总体是什么关系等等问题,既考验教师的智慧,又考验教师的口头表达能力。因此,教师需要不断的加强对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和培育,让自身口语表达能力能够在促进“对话数学”实施策略的效率和水平中扮演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宣维键。让对话教学点亮语文课堂[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4(11).

[2]于雅丽。小学数学对话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5(2).

[3]张成德。小学数学对话教学的智慧[J].新课程学习:上,2015(4).

小学数学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百分数中的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百分数的的意义和写法,掌握了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的基础上学习的。

学情分析:根据教材特点,我也对学生做出了以下分析

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还可以,同学之间的相互质疑,解疑的能力有一定的水平。但学生在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较薄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二、说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与本课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学情和设计理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观察、计算,主动探索的活动,认识利率,初步掌握利率计算及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结合储蓄等活动,学习合理理财,逐步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教法

我试图引导学生通过以下的学习方法掌握新知:1、自主探究法,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2、抽象概括法,让学生通过抽象,概括出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3、互助学习法,在互助合作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四、说过程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及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课堂教学要求,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一、情景导入;二、新课讲解;三、巩固练习。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情景导入。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收入增加,人们可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这样一是支援国家建设,二是对个人也有好处,既安全和有计划,同时又得到利息,增加收入。那么,怎样计算利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2、巩固练习

(1)介绍存款的种类、形式。

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式。

(2)、阅读P99页的内容,自学讨论例题,理解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和含义。

(3)、学会填写存款凭条。

(4)、利息的计算。

3、巩固练习。

“数学源自生活而应用于生活”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下面,我继续沿着抗震救灾这一主线设置情境,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习。在练习的设计上,我兼顾了习题的层次性和开放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练习,以求训练思维、培养能力、形成技能。

1、小华把得到的2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一年。她准备到期后将钱全部取出捐给“希望工程”。如果按年利率%计算,到期后小华可以捐给“希望工程”多少元钱?

2、李老师把20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五年,年利率是,利息税率为20%。到期后,李老师的本金和利息共有多少元?李老师交了多少利息税?

3、小明的爸爸打算把5000元钱存入银行(三年后用)。他如何存取才能得到最多的利息?

第一题的情境设计为希望工程捐款,在问题的设计上需要学生仔细思考,真正理解问题的含义后才能做对,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二题目的是要检验学生对本课例题的理解程度。第三题为开放性题目,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总之,作为教育者的我更加注重在数学课中自然地融入思想教育,尽可能的使数学课堂凸现人文精神,使每一个孩子能力得以提高,情感得以升华!

小学数学说课稿3

在数学中,方程思维是一个重要的思维体系,随着方程思维的出现,数学的应用领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对于极具复杂性并且具备多元未知数的数学模型,在很多时候我们只能够利用方程思维进行建模及后期处理。在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计算机极强的计算功能使方程思维的应用范围获得了进一步拓展。同时,在此背景下,基于数学教育体系,方程思维的构建及发散便成为了一项热点及重点研究工作。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不难发现,有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在面对数学题时,常常感到头痛,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主要表现为理解能力不足、推导能力缺乏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建立方程思维,以此作为导向,为小学生学习提供全新的方法。鉴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方程思维的建立进行探讨与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方程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分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建立方程思维,首先便需要认识方程思维的重要作用,这样才能够使其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优势。笔者认为,对于方程思维的重要性,需从以下三方面分析。

基于宏观层面分析,方程能够对现实世界的各类数量关系进行清晰的描述。方程思维的核心是把问题当中的未知量以数字外的数学符号表示,通过使用的如x、y、z等,以相关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进一步构建出方程模型。方程思维传达出了已知数与未知数的对立统一,在数学建模过程中,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基于微观层面分析,在数学领域中,方程是主要内容之一。小学生的方程思维还不具明晰性,对于利用方程解决数学实际问题以及利用未知数参与等量关系式的构建还不够了解。因此,启发小学生的方程思维,能够培养其发散思维,使他们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实现优化学习。

基于实际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较为复杂的应用题,这些应用题使用常规方法进行解答较为棘手。另外,小学教材中出现的方程是极为简单的,这对数学应用问题的解答非常不利,同时小学生也没有建立方程模型的概念。因此,使小学生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建立方程思维极为重要。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建立方程思维的有效性探究

对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建立方程思维,仅有理论依据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实践证明。

1.建立未知即已知的方程思维理念

小学生对未知数x的含义往往不能够了解,对于这方面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灌输有效的方程思维理念,即未知即已知。我们可以从较为简易的应用题着手。

例题1:从A点到B点距离为1000米,小明以步行60m/min的速度从A点到B点,问小明需要花费多少时间?

对于例题1,需要求得的时间即为未知量,我们不妨设所需时间为x。以未知即已知的理念,教师可告诉学生把x当作是一个已知项,从而根据题干中的条件得出相应的方程关系式,即为:60x=1000,或x=1000/60或1000/x=60等,这些关系式便抛开了格式及可行性的局限,学生通过列出关系式,便能够顺利将问题解答出来。

当然,在学生充分了解例题1的求解方法之后,教师可以适当加大应用题的难度。

例题2:A、B相地相距140km,甲汽车以每小时40km的速度从A地出发,乙汽车以每小时60km从B地出发,问甲、乙两车何时相遇?

在例题2中,所存在的等量关系式便较为复杂,但通过灌输未知即已知的理念,仍能得出等量方程关系式,即为:40x+60x=140。

通过上述训练,不但能够让学生充分掌握方程解题的思维,而且通过未知即已知理念能够顺利列出方程等量关系式。

2.对难度较高的方程进行发散及掌握

显然,仅仅让学生掌握未知即已知的方程思维理念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样没有对方程思维解题的优越性进行有效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灌输多元方程的概念便显得极为重要,这样才可使方程思维的便捷性得到有效体现。

例题3:小明在玩具店买了2个溜溜球,小东给了老板20元钱,找回2元钱,试问每个溜溜球的价格是多少?

解:教师需引导学生建立方程思想,即:2个溜溜球的价格+2元=20元;进一步设未知数x得出方程:2x+2=20;等式两边同加减得:2x+2-2=20-2,得:2x=18,x=9。所以,每个溜溜球的价格为9元。

解题完毕之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利用方程能够解出其中的未知量,以此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当然,有些学生还会提到常规的方法,因此教师便需要将方程思想与传统算术进行对比,可以传达这样的信息给学生:首先,对于多个未知数的问题的解答,利用方程思维比传统算术方法要简单很多。其次,通过设未知量进行求解,一旦方程关系式确定,那么便很容易求出问题所涉及到的数值。通过分析与对比,学生便能够清晰地了解数学思维的重要性,进而在今后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发散方程思维,通过方程等量关系式对数学问题进行有效解答,从而达到优化学习的目的。

3.解题时使式与方程充分衔接

式与方程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在这一课程学习过程中,显然离不开方程思维的建立。因此,在解题的时候便需要使式与方程充分衔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例题4:

摆1个三角形需3根小棒:1

摆2个三角形需小棒的根数为:2

摆3个三角形需小棒的根数为:()

摆4个三角形需小棒的根数为:()

摆x个三角形需小棒的根数为:()()。

问:在这里你知道x可以表示哪些数吗?

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摆x个三角形需小棒的根数为3x根,即无论多少个三角形,所需小棒根数是三角形的3倍。当然,在这里x1,且x为整数。通过例题4的数学,便可以进一步学习如axby这样含有字母的式子,充分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无疑为今后学习ax+by=c式的方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利用上述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建立方程思想外,在平常解题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方程的解题方法对数学问题进行有效解答,如方程当中的加减消元法乘除消元法等。通过这些技巧的训练,让学生感受到在建立方程思维过程中,利用方程对数学问题进行解答的简便性,这样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的基础上,能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大大提升。

三、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建立小学的方程思维有其重要性与必要性。然而这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完善。如明确方程思维理念,即未知即已知,对难度较高的方程进行发散,掌握利用方程的解题方法等。

小学数学说课稿4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九年义务教育》第7册134页—136页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学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们的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较难,教材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所熟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来帮助理解面积的含义,在认识面积的意义后,接着学习面积的单位,使平面图形的大小有了度量的标准,这样就减少了认识上、理解上的难度。

二、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以上认识,按照大纲的要求,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知道他们实际的大小。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图形的面积。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面积概念及常用的面积单位形成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让学生说说多功能教室有哪些物体,和你家的房子比较一下谁大一些?并问学生想不想知道多功能教室到底有多大?比你家房子大多少?从而顺其自然的导入新课。教师板书:“面积”。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想体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和生活之中,拉近了本课的所学的内容与学生的认知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索面积的概念。

这一环节分两步来完成:第一步认识面积首先让学生通过用手摸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的面和课桌的桌面,看电脑中的两个镜框的画面,来感受物体表面有大有小。接着让学生画平面图形,让学生知道平面图形也有大有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想、议、说,给他们的大小起个名字,最后师生共同总结面积定义,教师板书。这一环节的设计,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的知识入手,通过眼看、手摸、口述、用脑思考等多种感观参与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表象。教师及时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引导学生抽象出面积的概念。第二步,比较面积的大小,引出面积的单位首先让学生知道正确比较面积的大小,必须有统一的标准,教师先出示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学生用观察法比较,会有三种答案,用叠起来的方法比较(试一试),还是不能确定大小,教师根据学生的两次信息反馈,鼓励同学们大胆创新,有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再演示,在两个图形上分别画上同样大的小方格,通过数小方格的数量,学生明白方格多的面积就大。在学生已经知道用数格法来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前提下,运用游戏的方法来比较同样一个图形,可以是6格也可以是12格,从而产生了矛盾,达到了学而思,思又惑,惑求解的目的,经过师生共同分析原因,知道要正确地比较两个面积的大小,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接着教师巧妙引出面积单位这一概念。测量长度要用长度单位,测量面积要用什么单位?告诉学生今天先学习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板书: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指出面积单位还有别的,如“平方千米”也是一个面积单位。以上环节的教学,学生的思维在师生共同提出问题、产生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一直处在积极探索之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三)认识面积单位。

这个环节分三步来完成:第一步让学生自学课本并出示相应的自学提示。第二步是分层次来学习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的教学以“教”为主;具体环节如下:找,从自己备的学具中找出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想:看着1平方厘米并把它印到脑子里。比,比一比你手上的哪个指甲大约是1平方厘米。画, 画一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量,量一量你的橡皮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教学以“扶”为主;“1平方米”的教学以“放”为主。以上利用多种方法的教学,促使学生巩固了面积单位,发展其空间观念。第三步用单位面积测量物体表面的面积。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促进理论同实践的结合,为此,在教学中都进行了操作练习让学生去量一量橡皮、书本封面、课桌,并让学生学会估量黑板和教室地面的面积。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659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