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实用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实用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中秋节的来历1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秋节。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八月十五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农历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仲秋,八月十五又在仲秋的正中,所以称中秋,所以这是中秋节的来历素因之一。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璋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
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日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关于中秋节的由来,一说起源于我国古代的秋祀——敬土地神。中国古代以农立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与季节有很大关系,在科学尚不发达的时代,无论是播种还是收获,人们往往祈祷土地神:播种时祭土地神,祈求丰收——叫“春祈”(春祀);八月中旬稻子成熟,向土地神报告丰收——叫“秋报”(秋祀)。
中秋节是秋报的遗俗。八月中旬,正是秋粮收割之际,一年汗水抛洒在土地上,收获在即,因此家家拜祭土地神,答谢神的保佑,于是围绕“秋报”出现了一系列仪式和风俗活动。
第二种中秋节的来历起源于我国古代的月崇拜——祭月亮神。中秋节是远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中秋节是月亮的节日,中秋之夜,月最亮最圆,月色最美好,温柔、圆润、恬静,给人以神秘感,致使崇月甚于崇日。正因为古代人们重视月亮,许多习俗都与月亮有关。我国古代就有祭月、拜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载有:“天子春朝Et,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意思是说,天子祭拜太阳,在春天早晨;祭拜月亮,在秋天晚上。“夕月”就是秋分(中秋前后)晚上祭拜月亮神,是对月的原始宗教崇拜。因为八月十五月亮最圆,适于拜祭,因而便有了中秋节。祭月是历代帝王相沿的礼俗,现在北京阜成门外的月坛,便是建于明代嘉靖年问的祭月之处。汉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晋时亦有中秋赏月之举,不过不太普遍;直到唐代将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传说故事结合在一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
何时有中秋节?成书于南北朝时代,我国目前最早专记岁时节令的专著《荆楚岁时记》惟独无中秋记事,唐代成书的《初学记》也不见中秋节文字,所以书上并不能查到中秋节的来历。但事实上晋代已有赏月习俗,《晋书》中记帝王“谕尚书镇牛渚,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之事,即是例证。唐宋以降,赏月之风大盛。据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问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聚会、会集),至于通晓。”另据吴自牧《梦粱录》载:
“此际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围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窭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
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盛行不衰。“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
据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兔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兔;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云:“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或携柏湖船,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民间以月饼相邀,取团圆之义”。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称:“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他处不足食也。呈供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
由此看来,中秋成为节日,是在唐代。到宋代,中秋节日风俗活动大大丰富起来,赏月、吃月饼、赏桂、观潮蔚然成风,一直延续至今,这是比较权威的中秋节来历。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4篇《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中秋节诗词2
杜甫(712_770),唐代伟大诗人,他在《八月十五夜月》中秋节的诗句中写道: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前两联睹月兴叹,以象征团聚的八月十五之圆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后两联状写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显出满月之明亮,下字奇险,立意新奇,别具一格。再如他的《月夜忆舍弟》中秋节的诗句: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在思乡人的眼里,故乡的月色格外明亮;兄弟们因战乱离散已久,无从得到他们的音讯。怀念之情一层一层递进,感人至深。
白居易(772—846),唐代伟大诗人,他在《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中秋节的诗句中写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此诗作于他远放江州之际,表现了物是人非的情感,于时间的转换中引出空间的变化,又于时空的转换中,透露出感情的迁移。昔之乐游,今之苦叹,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谪居生涯中的郁闷和愁苦。
李商隐(812一约858),唐代杰出诗人,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生。他的两首中秋节的诗句中秋咏月诗词格调凄清: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第一首中秋诗词通过嫦娥的孤寂处境衬托了诗人的凄凉心境。第二首中秋诗词写深秋之夜,青女素娥与月中婵娟比赛谁更耐冷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孤独凄清的情怀。
张九龄(678_740),字自寿,一名博物,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后世称之为“开元贤相”、“岭南第一人”,他的《望月怀远》中秋节的诗句写道: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中秋诗词。起句“海上生明月”虽全是写景,却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次句“天涯共此时”,触景生情,转入“怀远”。从月出东山到月落乌啼,漫漫长(差异网☆)夜,更兼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故而生“怨”。
三四两句,以怨为中心,“情人”与“相思”,“遥夜”与“竟夕”相呼应。于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光线还是那么明亮。这天涯共对的一轮明月竟是这样撩人心绪,使人见到它那姣好圆满的光华,更难以入睡。夜已深,气候更凉,寒露也沾湿了衣衫。相思不眠之际,有什么可以相赠呢?一无所有,只有满手的月光。不如睡去,好在梦中与她相聚。诗至此戛然而止,令人唏嘘回味。
王建(约767~831),字仲初,世称王司马,唐代诗人,写了大量的乐府,同情百姓疾苦。他的《十五夜望月》中秋节的诗句别有情趣,诗云: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在唐代描写中秋的诗句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中秋诗词。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发了彻骨的相思。诗作意境凄美,通过丰富的想像,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氛围,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动人。
就中秋诗词而言,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怀子由》最为有名。苏轼(1036一1101),北宋伟大的文学家,四川眉山人,号东坡居士。他学识渊博,才情卓绝。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其中秋节的诗句云: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中秋诗词《水调歌头》。
中秋除了月饼还能送什么礼品3
1、百行孝为先,先来说说送父母的,送父母的,心意比什么都重要,父母上年纪了,建议可以送按摩椅类的。按摩椅针对身体上的不同穴位进行反复的按摩,从而起到刺激穴位的作用,能够增强体内的血液循环,刺激交感神经、活化细胞,提高免疫力。送父母再合适不过。
2、送亲朋,亲戚朋友逢年过节之前送礼,是一直流传下来的,有时亲朋聚会也免不了送上点礼物,更何况是中秋呢。建议可以送包装精美而又实用的礼物,如火麻油礼盒。火麻油,源自长寿之乡巴马,在当地有长寿油之称,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3、送领导,送的太贵重,很容易被拒绝,送的太低档,会让收礼人感觉自己在你的心里是无足轻重的人物。所以中高档的礼品是最好的选择。比如办公类的(公文包,钢笔等),陶瓷类的(陶瓷笔筒,陶瓷饰物等)。
4、送客户,就是为了巩固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良好关系,可以根据送礼对象的喜好、身份、地位来选择礼物。可以送一些茶叶、茶具、餐具等;还可以送一些摆件、挂饰等。像是炭雕、创意花瓶等。
中秋节的习俗4
吃月饼
《洛中记闻》说,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的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有了“荷叶”、“芙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宋代以后,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而且在饼面上设计了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饼面上的图案,起初是先画在纸上然后粘贴在饼面上,后来干脆用面模压制在月饼之上。
燃灯
古人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在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为兴盛,特别是广东地区,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作出果品、鸟兽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大赋名篇《七发》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
玩兔儿爷
清代宫廷把月中的玉兔称做“太阴君”,民间则不同,百姓们称它为“玉兔儿爷”。在北京一带的民俗中,中秋节祭兔儿爷反映了民间敬神心理的异化,中秋自从由祭月的礼俗转化成民间节日后就淡化了礼俗色彩,而游赏性质越来越突出,玩兔儿爷的风俗可以说是这一现象的有力佐证。
吃鸭
云南的仫佬族讲究在中秋节这一天买饼子,杀鸭子。南京的桂花鸭、咸水鸭、樟茶鸭也往往在这个时候卖得很旺。
吃田螺
民间认为,中秋吃田螺,可以明目。之所以一定要在中秋节食之,是因为此时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肉质特别肥美。如今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
饮桂花酒
屈原的《九歌》中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酒兮椒浆”的诗句。但到了现在,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