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说课稿(精编5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学范文“小学语文说课稿(精编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小学语文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本文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用麻药,表达了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
(一)教材分析
《军神》的作者是毕必成,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使用麻药,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与赞扬的感情。文中有大量的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文字凝练,塑造人物形象十分出色。这篇课文对学生来说不难,因此在教学时,要着重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这种表现手法的好处,这也是单元主题的要求,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沃、匪”等5个生字,会写“庆、诊”等15个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感受刘伯承治疗时的镇定与手术后的坚强,坚定向革命前辈学习的决心。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
感受刘伯承治疗时的镇定与手术后的坚强,坚定向革命前辈学习的决心。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法
本课语言凝练,动作神态刻画出人物内心活动,人物语言也随之变化,我因此要求学生在朗读时要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跟随范读、自由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读出人物性格和语气。
2、讲解点拨教学法
本课的语言凝练而形象,贴合人物身份,对重点字句段需要细致分析。我采取讲解点拨教学法,让学生抓住一处,带领分析,如何从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方面感受人物内心活动,再点拨学生发现后面人物内心的变化,引导学生感受这种刻画方式给人带来的生动鲜活感。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和人物相关资料,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让课堂更生动。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大概了解课文内容,查找作者及课文中人物的相关资料。课内主要是朗读课文,学习生字和课文内容,结合课后习题,进行适当练习,从而掌握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要结合课前的预习和课后习题,紧扣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以达成教学目标。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划出文中沃克医生神态变化的部分,想想为什么。
3、收集刘伯承的资料和作者简介。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提到军人,大家会想到军人的什么品质?(自由发言)他们都具有坚强的意识、崇高的信念。现在,我们就来跟着一位医生,了解一名军人的故事。他,堪称“军神”!(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教师检查生字学习情况。重点交流的几个字:诊,龄,绷,吭,崭,慈。
三、整体感知,理解内容
1、学生通读课文,课件出示问题:课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交流归纳大意,引导:课题“军神”指的谁?为什么?
刘伯承眼睛受伤,他在动手术的过程中不使用麻药,并一声不吭,使沃克医生敬佩地称呼他为“军神”。
3、理清层次。
第一段(1-11)沃克医生发现病人伤势严重,推测他是军人;第二段(12-23)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并在手术过程中一声不吭;第三段(24-26)手术后病人说出自己的真名刘伯承。
4、文章中有许多细节描写展现人物的性格个特点,找一找,读一读,读出人物性格。
第二课时
一、回顾交流,导入新课
沃克医生在手术后,对病人十分敬佩,他说了一句什么话?(齐读)“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他为什么会这样说,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来看课文。
二、深入学习,感受情感
1、学习第一段,概括大意。
沃克医生的变化“头也不抬,冷冷地问、蓝色的眼睛里闪出一丝惊疑、目光柔和下来”对军人敬佩
病人的'反应“微微一笑”
2、学习第二段,概括大意。(引导学生抓住细节,结合自己看病打针的实际进行对比感受)
沃克医生的动作变化、病人的反应(病人伤势严重,却丝毫不怯)
“病人一声不吭……被抓破了”说明手术过程对病人来说是痛苦的,但是他一直坚持着,反映出他钢铁般的意志;“七十二刀”准确数出刀数,说明病人冷静和惊人的毅力。“堪称军神”充分流露出医生的惊异与赞叹。
3、学习第三段。
“慈祥”“想说什么又忍住了”“注视着病人”“肃然起敬”细节分析,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由衷的敬佩。
4、分角色朗读,读出感情。
三、拓展延伸
1、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谁?(刘伯承)为什么用这么多笔墨描写沃克医生?
侧面描写是为了正面烘托。通过写沃克医生的神态、语言、感情变化来反衬的。通过沃克医生的不可思议和敬佩,让我们感受到刘伯承是位真正的军神,他坚强、勇敢的形象跃然纸上。
2、拓展:当时处于麻醉初期,对药物认识研究不完善,才有了麻醉影响大脑神经的担忧。
3、阅读“阅读链接”,说说感受。
四、课文小结
课文主要讲述了刘伯承眼睛受伤进行手术,不肯使用麻药,忍着巨大的疼痛一声不吭,被沃克医生称为“军神”的事,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崇敬和赞扬。
小学语文说课稿2
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组第十八课《称赞》第一课时,(板书;《称赞》本组教材的重点是以团结为主题的训练,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言行,克服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品格,学会多为别人着想,学会欣赏别人,尊重别人,谅解别人,养成豁达的性格,保持健康的心态,成为受大家欢迎的人。
现在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 教材分析
《称赞》是一遍有趣的童话故事,讲述了小刺猬和小獾相互称赞,相互肯定带来的愉快感受,小獾说;“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小刺猬说;“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从这两句话我们可以知道,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生活上,工作中,我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称赞与肯定,那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何尝不希望得到老师同学之间的称赞呢,在他取得一点点进步的时候,给他称赞给他肯定,也会增强他的自信心,争对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受年龄制约的特点,他们还缺少去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也不会懂得怎样才能真诚的去赞美、称赞别人,所以,通过这篇课文,我准备采用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体会称赞带来的神奇效果与学会真诚的去称赞别人
二、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会认10个生字
2、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情感目标,初步体会称赞带来的愉快
感受,体会作者的。真实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识字
2、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 教法与学法
在本堂课中,我采用了创设情景法,情感朗读法,直观教学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民主,活跃的学习气氛,形成学生质疑问难、自主合作的学习局面。
四,教学过程
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第一、 创设情景,激情导入(3分钟)
首先,我会随机表扬(你们坐得真端正),在此基础上我在以提问的方式,你们听了老师的称赞是什么感受呢?导入课题,(板书;称赞)看到这个题目 你们想问点什么呢?
1、小学生的天性是好奇,在这里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将以图片的形式让学生先认识“刺猬”“小獾”把他们带进喜闻乐见的生活中。
第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首先,我会出示课件,明确具体要求,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去识字,结合课文初步了解生字的大意。
第三、游戏识字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这一环节中,我采用了利用卡片生字随机抽取认读,开火车读,齐读,比赛读等形式进行认读,这样既能使课堂气氛活跃,也能加深对生字的记忆,另外,我在出示课件的形式来巩固学生对生字词的识记。
第四、 读文理解,感悟道理
语文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所以,我采用了多种方式读,听录音范读,自读,分角色读,读中初步体会,初步感悟。
小学语文说课稿3
一、教材解析
《童年水墨画》是1篇文笔优美修辞格别致的诗文,描写的是天真烂漫欢乐自由的童年画面,对学生来说想要完全理解略微有些难读。课文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描述不同的画面。第一个部分《溪边》要求背诵,语言充满了诗意,重点在表述手法的赏析学习;第二部分《江上》配合课本插图,通俗好懂;第三部分《林中》修辞格较别致,描写的场景较容易理解,但其中的借代手法是学生陌生的。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字词有了一定的积累和认知能力,但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还有待加强,对课文的分析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1个字,会写重点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溪边》。
3.理解诗歌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表达的三个画面。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难点:理解诗歌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表达的三个画面。
三、教法、学法:
教法: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主要采用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读写结合、整体把握等方法。
学法:脑动心到,心口一致,合作交流,疑难共解。
教学时数: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大家都来说说关于自己童年的回忆,你们喜欢玩什么游戏、什么玩具?(播放课件图片)
生:滑板车、积木、游泳……
师:这些都是大家喜欢的,能给大家带来欢乐的。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另一种童年,没有滑板车也没有动画片,但是同样的快乐和自由。请大家打开课本,齐读课题,我们一起去了解诗人张继楼笔下的不一样的童年画面:童年的水墨画。(板书)
师:读了课题之后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也可学生自己提)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从生活入手,调动学生的情绪,为学习课文进行情感铺垫。读题生疑,引导学生面对题目揣摩思考,说出自己的疑问,为学生走进文本搭建一个平台。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自由读课文,不会认的字同桌间交流解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读,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看看文中有没有自己不理解的`词,提出来集体交流。齐读课文,读准字音,教师相机正音。
2.检查自读情况。(课件展示词语)
分段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设计意图:丰厚初读,能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在初读环节上,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接触文本,在与文本充分接触中自主识字,走进文本,做到“不读熟,不开讲”。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再齐读。边读边思考: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场景?读诗句时你看到了什么画面?这些画面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最喜欢哪一段?(课件展示)
这首诗描写了溪边、江上、林中三个场景,我们来逐个了解。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我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通过扎扎实实读文字,品文字等方法,努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语言印象。
(四)品读课文。
1.指名读《溪边》,提问: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课件展示)
2.请同学说说在这首诗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小组讨论,派出代表,比一比哪一组说得更好。(可将回答得最好的一组答案写在课件上展示出来作为鼓励。明确内容:溪水的碧绿平静,蜻蜓立竿的安静,“扑腾一声”的动景,鱼跃人欢的愉快。)
3.分析表述手法。(课件展示)学生质疑,释疑。尤其是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语句教师有必要加以解释。如:“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让学生体会“笑声”怎么会蹦跳?这说明什么?
4.指导朗读:该段语言优美明快,孩子气十足,或运用拟人,或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儿童快乐的生活,富有形象感。朗读的时候,节奏要明快,语调要风趣,表现出儿童天真活泼的特点。
(五)品读分析,体味《江上》。
1.指名学生有感情朗读《江上》。齐读。
(1)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快乐)
(2)从哪些词能感受到快乐?
(鸭群、戏耍、笑哈哈、水葫芦、两排银牙)
2.分析点拨。(课件展示,合作完成)学生质疑,释疑。请同学模仿其中动作“扇动翅膀拍水戏耍”“拨动浪花”加强理解。
3.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方法同《溪边》)
4.指导朗读,齐读回顾。
(六)合作交流,理解《林中》。
老师带着大家了解了《溪边》的愉悦和《江上》的玩闹,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带领老师来理解《林中》的风景。请大家仔细阅读《林中》这首诗,想一想它描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画面?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把你们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交流,然后带着老师去学习(课件展示)
(七)课文小结:
1.齐读课文,根据层次图背诵《溪边》。
2.总结:《溪边》《江上》《林中》都是孩子们在大自然自由自在欢乐玩耍的画面,孩子们或呼朋唤友去钓鱼、游泳,或雨后结伴去林中玩耍,享受着欢乐的童年生活和大自然的乐趣。作者的优美的语言和手法,都能让我们读的时候就感受到欢笑和快乐。大家可以积累其中优美的诗句和词语,在以后的交流或写作中可以运用。
3.完成课后习题比赛背诵《溪边》。
小学语文说课稿4
一、教学内容:
我今天授课的内容是长春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十一板块《老海龟的悲剧》的第二课时。
二、教材分析:
这是1篇蕴涵哲理的童话故事,讲述了一只老海龟向一只小海鸥夸耀自己的本领,最后不幸被渔夫捉到的故事,告诉人们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一定要谦虚谨慎,不要骄傲自大。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阅读特点,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积累好词好句。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蕴涵的道理:
四、重、难点:
做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海龟的悲剧中受到启示,养成正直、向上、谦虚的好品质。
五、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环节:
1、对话切入、提线导读。
课文的两个主要角色,一个是小海鸥,一个是老海龟,课文的2—7自然段描写了他们两次对话。在两次对话中,老海龟的回答是学习和理解的重点。所以在这环节中我抓住老海龟的话进行理解和朗读。
2、形式多样、读中感悟。
根据三年级学生阅读的特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时刻抓住文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品析词语、分化难点。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这是一只说大话的海龟,在这一环节中,我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如: “狂风暴雨”“大浪滔天”“毫不在乎”“平安无事”等词,来体会老海龟骄傲自满的本质,从而让学生更好的体会文章蕴涵的道理。
4、着眼细处、提升写作。
在这一环节中,我提出“游遍”“溜达”“观光”这三个词,帮助学生理解这三个词所要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让学生体会在一句话中如果一个词重复的使用,会使文章枯燥、乏味,使学生感受作者在用词上是多么的生动、准确,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总之,通过本节课,我力求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词语及对话,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力求达到文道结合的美好意境。
小学语文说课稿5
说教材:《欢乐的泼水节》这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析学生:
因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说目标:
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的安排,再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是这样设计的。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检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学生全面热情参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四、重难点:
1.感悟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文产生情感共鸣
说教学:
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第二课时教学授课形式,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1、激发情感,引起需求
开课:用上节课学的第一自然段导入,伴以《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第一节,进入情境。
2、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
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做一做,(凭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学生会做的兴致盎然)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激发学生饶有兴趣的读1-2句。
第二个层次3-4句是教学重中之重,在此对学生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设计了以下环节。
A.出示象脚鼓点声,引发学生读的欲望,先读,感到“快乐、好玩”。
B.创设情境:同学们,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来把你们的桶提起来,盆端起来,瓢拿起来,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泼吧。学生下位,互相追赶,体验泼水节的快乐。
C.读出体验
D.看课件,(傣家人过泼水节的录像)
E.体验后,观看后,男、女生赛读
(以上环节设计,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像,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体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第三个层次:5句
A.角色体验: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
B.出示第5句,生读。
C.师述: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D.生读3-4句。
(此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更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从而更好的突破重难点)